电介质及其介电特性-击穿

合集下载

1.3液体电绝缘介质及其击穿特性

1.3液体电绝缘介质及其击穿特性

变压器油的电气性能
3)击穿电压
变压器油绝缘强度限值(kV)
设备额定电压
击穿电压(kV)
运行中
新油
15及以下
≥20
≥25
20~35
≥30
≥35
63~220
≥35
≥40
330
≥45
≥50
500
≥50
≥60
三、变压器油的运行要求
运行中的变压器需要补充变压器油时,应首先查明原变压器油种类,然后填入相同牌 号的变压器油,原则上不同种类的变压器油是不能随意混合的。
❖1 变压器油
二、变压器油的基本特性
由于矿物绝缘油是由各种烃类组成,因此在运行中受温度、 空气、金属、电场等的影响,会逐渐劣化,如遇高温过热等设 备故障,则油质劣化加速,因此电力系统对油品的性能、质量 是有严格要求的。变压器油为了能很好地发挥它在绝缘、散热 以及灭弧等多方面的功能作用,其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化学、 物理和电气等方面的的基本特性。
变 压 器 油 对 比
变压器油的物理性质
3)油的荧光:将优质油盛在玻璃杯,在两侧呈现出乳绿或蓝紫 色的反射光线作为荧光。使用过的油荧光变弱或完全没有荧光, 则说明油中含有杂质或分解物。
4)油的气味:优质的油应当没有气味或者只有一点煤油味,有焦味表 示油干燥时方法不对或者是使用该油的设备有故障;严重老化的油会 发出酸味,励磁调压开关的油会发出乙炔气味
❖1 变压器油
一、变压器油的作用
(二)散热冷却作用
变压器在带电运行过程中,由于绕组有电流通过,它必然会发热。 如果不将绕组内的这种热量散发出来,会使绕组和铁心内积蓄的热 量越积越多而使铁心内部温度升高,从而损坏绕组外部包覆的固体 绝缘,以致于烧毁绕组。若使用变压器油,绕组内部产生的这部分 热量,先是被油吸收,然后通过油的循环使热量散发出来,从而保 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两层电介质的击穿原理

两层电介质的击穿原理

两层电介质的击穿原理
两层电介质的击穿原理是指在两个电介质材料之间施加高电压时,当电压达到一定临界值时,电介质失去绝缘性能,电流迅速增加,形成击穿现象。

具体来说,两层电介质的击穿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电离阶段:当施加电压时,两层电介质之间的电场强度逐渐增加,电场会将电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电离成正负电荷。

这些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将形成电流,但电介质仍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2. 自由电子增多阶段:随着电场强度的继续增加,电介质中的电离现象逐渐增加,产生的自由电子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自由电子能够在电场中自由移动,导致电介质的电导率增加。

3. 冲击离子产生阶段:当电场强度进一步增加,电离现象会继续增强,产生更多的离子。

这些离子可以与电介质中其他离子相互碰撞,产生冲击离子。

冲击离子的运动具有高的动能,可以撞击和激发电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形成更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

4. 雪崩阶段: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电介质中的冲击离子和自由电子数量急剧增加,形成电离雪崩效应。

电离雪崩效应导致电流迅速增加,电介质失去了绝缘性能,形成击穿现象。

总结来说,两层电介质的击穿原理是在施加电压的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离现象不断增加,导致电介质失去绝缘性能,电流迅速增加,形成击穿现象。

材料物理 龙毅版 4-3 电介质 介电击穿

材料物理 龙毅版 4-3 电介质 介电击穿

升,最后导致击穿。
2)电击穿的过程
1)外加电场为 E2 > Ec
晶格温度T为定值
一部分传导电子的能量处于W2 ~Wc 之间,单位时间内这些电子取得的能量A
始终大于失去的能量B,电子被加速,碰
撞晶格时产生电离,使处于导带的电子不
断增加,电流急剧上升,最终导致固体电 介质击穿。
A 、B 与 W的关系 E2 > Ec >E1
1)电击穿的本质
电击穿是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 被击发出自由电子而引起
E
电介质中存在的少量传导电子在强外电场
加速下得到能量。若电子与点阵碰撞损失 的能量小于电子在电场加速过程中所增加 的能量,则电子继续被加速而积累起相当
ee e
e
e
e
e
大的动能,足以在电介质内部产生碰撞电
离,形成电子雪崩现象。结果电导急剧上
W:电子本身能量 T:晶格温度
介电强度:处于临界状态的Ec 即为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强度 8
3)击穿场强
A.本征电击穿理论
多发生在温度较低、电压作用时间较短时,纯净、均匀固体
电介质中。
温度
当电场上升到使平衡破坏时,碰撞电 离过程便立即发生。把这一起始场强 作为介质电击穿场强的理论即为本征 击穿理论.
本征电击穿场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4
2)热击穿过程 固体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将因电导和极化损耗而发热。
A.外加电场为E3>Ec
固体电介质中的发热量Q1大于 散热量Q2 ,介质温度上升,且 因Q1 始终大于Q2,所以固体电
介质的温度不断上升,最终介质 被烧焦、烧熔、或烧裂,丧失绝 缘性能,发生热击穿。
Q1:单位时间内固体电介质的发热 量

介电击穿试验原理

介电击穿试验原理

介电击穿试验原理一、引言介电击穿是指电介质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击穿的现象。

在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介电击穿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物理现象。

了解介电击穿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测试方法对于预测和评估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介电击穿试验的原理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二、介电击穿试验的物理机制介电击穿主要涉及到电介质中的电子和离子的运动。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离子会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介质中的势垒,导致电子或离子的迁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迁移会导致电介质中的电流密度增大,产生热量,并最终导致介质损坏或击穿。

介电击穿的物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电子雪崩机制: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介质中的电子被加速获得高能量,并与介质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的电子,形成电子雪崩,导致电流密度迅速增大。

2.热击穿机制:在持续的高电流密度下,介质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介质温度升高。

当温度达到介质的热分解温度时,介质发生热击穿。

3.电化学击穿机制: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介质表面的离子或分子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导电性较强的通道或产物,导致介质击穿。

三、介电击穿试验方法介电击穿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耐压测试:通过对电介质施加高于其击穿电压的电压,观察介质的击穿情况。

该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大多数电介质。

2.脉冲电压测试:通过施加脉冲电压来模拟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电压波形,以评估介质的性能。

该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介质的实际工作情况。

3.谐振电压测试:通过施加具有特定频率的正弦波电压,使介质处于谐振状态,从而提高电压的测试值。

该方法主要用于测试高频或微波介质。

4.老化试验:将介质置于持续的高电压或高温条件下,模拟介质的实际工作情况,以观察介质的性能变化。

该方法能够评估介质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影响介电击穿的因素介电击穿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电压波形、施加电压的频率、温度、压力和光照等环境因素。

第三章固体电介质和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第三章固体电介质和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学习内容: 一、 击穿过程?(击穿机理) 二、 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三、 提高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一、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击穿过程)
液体电介质
纯净的液体电介质 击穿机理不同
工程用液体电介质(含杂质)
一、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击穿过程)
1.电击穿过程(碰撞游离)
碰撞游离开始作为击穿条件 电子崩发展至一定大小为击穿条件
液体电介质
纯净的液体电介质
击穿机理
电击穿过程
工程用液体电介质(含杂质)
电击穿过程 气泡击穿过程
二、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1.杂质
2.温度 3.电场的均匀程度 4.电压作用时间 5.压力
二、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油中含有杂质,击穿电压就会显著降低!
通过标准油杯中 变压器油的工频击 穿电压来衡量油的 品质
引言
空气的耐电强度 液体介质的耐电强度 固体介质的耐电强度
10 — 30kV/cm左右; 100 — 200 kV/cm; 一百多 — 几千kV/cm
液体、固体电介质是电气设备内绝缘的主要绝缘材料。
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强度高,用它们作为绝缘介质,可以大 大缩小导体间的绝缘距离,从而减小电气设备的体积。
二、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2.温度
①干燥的油 温度对有的击穿电压影响很小 ②受潮的油 冰-溶解-汽化=击穿电压“N”形变化
二、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3.电场均匀程度
电场愈均匀,杂质越易形成“小桥”, 杂质对油在工频电压下的击穿电压的影响愈大。
优质油:保持油不变,而改善电场均匀度,能使工频击穿电 压显著增大,也能大大提高其冲击击穿电压。
绝缘油的试验项目及标准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22
3. 电压作用时间
Ubp(kV)(峰值) 冲击系数Kl最小值
700
Φ
600
50
20
50
0
10-6 10 -5 10-4 10-3 10-2 10-1 1 10 1
t(s)
10 9 8
7 6
5 4 3 2 1
10 2
稍不均匀电场中变压器油的伏秒特性曲线
(虚线表示未经研究过的区域)
(虚线表示未经研究的区域)
/22
4. 电场均匀程度
油的纯净程度较高时,改善电场的均匀程度能 使工频或直流电压下的击穿电压明显提高
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和电场的均匀程 度有关 工频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在极不均匀电场中不 超过5%,而在均匀电场中可达3040%
/22
5.压强
Ub(有效值)/kV
d
主要内容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 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 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一)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
液体电介质 :纯净的液体电介质 工程用液体电介质
击穿机理不同:电击穿理论、气泡击穿理论 小桥击穿理论
/22
1. 纯净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
液体中因强场发射等原因产生的电子,在电场 中被加速,与液体分子发生碰撞电离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变压器油的击穿过程,先在 尖电极附近开始电离,电离开始阶段以后是流 注发展阶段,流注分级地向另一电极发展,放 电通道出现分枝,最后流注通道贯通整个间隙
与长空气间隙的放电过程很相似
/22
2. 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
当外加电场较高时,液体介质内由于各种原因 产生气泡 1)电子电流加热液体,分解出气体; 2)电子碰撞液体分子,使之解离产出气体; 3)静电斥力,电极表面吸附的气泡表面积累电 荷,当静电斥力大于液体表面张力时,气泡体 积变大; 4)电极凸起处的电晕引起液体气化。

电介质的击穿

电介质的击穿
✓ 覆盖层:在电极表面覆盖的一层很薄的绝缘材料,如电缆纸、黄 蜡布、漆膜等。
✓ 绝缘层:当覆盖层厚度增大,本身承担一定电压时,称为绝缘层。 ✓ 屏障:在油间隙中放置的尺寸较大的(与电极形状相适应)、厚度在
1~3mm的层压纸板或层压布板。
B.对固体电介质
✓ 改进制造工艺:如尽可能地清除固体介质中残留的杂质、气泡、 水分等,使介质尽可能均匀致密。这可以通过精选材料、改善工 艺、真空干燥、加强浸渍(油、胶、漆)等方法来达到。
调节电抗器的电感L或改变试 验电压的频率,达到谐振:
串联谐振回路原理图
L 1 CX
U X QU0
Q为谐振回路的品质因素,一般为20~80。
C.电压的波形
工频电压的波形:正弦波。
波形畸变影响介电强度试验结果:
✓ 高次谐波会降低击穿场强; ✓ 击穿决定于电压的峰值,而测量的电压是有效值,若波形畸变,则
✓ 发生表面闪络; ✓ 边缘电场集中导致试样击穿发生在电极的边缘。
消除措施:
✓ 将电极边缘做成圆角; ✓ 将试样和电极浸入相对介电常数(或电导率)大、击穿场
强较高的液体媒质中。
常用液体媒质有变压器油,温度较高时采用硅油。 不能选用相对介电常数或电导率太大的媒质,以免 造成测量误差和设备损坏。
如引起媒质本身发热严重、保护电阻上电压降增大、以及试验变压器过载等问题。
聚异丁烯的EB与温度关系
B.湿度的影响
湿度增大,会使击穿场强下降。 (对液体电介质尤为明显,因为水分 的电导和介质损耗较大,会改变电场 分布。)
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与含有 水分的关系
C.气压的影响
巴申定律:
U B f ( pS ) (p为气压,S为电极间距离)
S固定,改变p时:

1.3液体电绝缘介质及其击穿特性

1.3液体电绝缘介质及其击穿特性

小桥理论
极性分子
水分
纤维 被游离的气体 气泡小桥 气泡游离
在E作用下 在电极间
逐渐排列成小桥
将间隙接通
形成气泡
水分汽化
发热
泄漏电流
从而导致油间隙的击穿
杂质“小桥”形成带有统计性,因而工程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有较大的分散性。
2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电介质通常用标准试油杯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工频击穿电压来 衡量其品质的优劣。
新油或良好的变压器油,介质损耗角常温时(20~30℃)一般在
0.1%以下,运行中油的介质损耗角一般不大于0.5%。
变压器油的电气性能 3)击穿电压
变压器油绝缘强度限值(kV) 设备额定电压 15及以下 20~35 63~220 330 500 击穿电压(kV) 运行中 ≥20 ≥30 ≥35 ≥45 ≥50 新油 ≥25 ≥35 ≥40 ≥50 ≥60
1
变压器油
一、变压器油的作用
(一)绝缘作用
在电气设备中,变压器油将不同电位的带电部分隔离开来,使不致 于形成短路。因为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0,而变压器油的介电常数为 2.25。油的绝缘强度要比空气的大得多。变压器绕组之间充满了变 压器油,增加了耐电强度,绝缘就不会被击穿,并且随着油的质量 提高,设备的安全系数就越大。
1
变压器油
二、变压器油的基本特性
由于矿物绝缘油是由各种烃类组成,因此在运行中受温度、 空气、金属、电场等的影响,会逐渐劣化,如遇高温过热等设 备故障,则油质劣化加速,因此电力系统对油品的性能、质量 是有严格要求的。变压器油为了能很好地发挥它在绝缘、散热 以及灭弧等多方面的功能作用,其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化学、 物理和电气等方面的的基本特性。

电介质及其介电特性-基本介电现象

电介质及其介电特性-基本介电现象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20
电介质的功能特性
2. 2 电-热效应
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导电流和极化吸收电 流会引起发热,其发热量一般与E 2成正比:
Q E
2
此时,电能变为热能是不可逆的,称为电介质损耗,
特别在高频交流电场下,此发热可变得相当明显。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21
电介质的功能特性
在一些热释电晶体中,不仅有平方关系的电热效 应,还同时存在线性的热电效应:
Q E
——电热常数
此为可逆效应。即在此种晶体加热时往往有电 荷释放出,故称为热释电效应。
温度对介质的电性能有明显影响,其影响规律 往往成为探索介质物理机理的主要实验依据。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22
电介质的功能特性
2. 3 电-光效应
光本质上是一种极高频率电磁波,当光波穿过电介质 时,同样会有介质极化和能量损耗(介质吸收)的现象。 光频极化常用光折射率n 来表征。光折射率n 是光在真空 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速度之比(n=c/ )。 根据麦克斯韦尔电磁波方程有: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18
电介质的功能特性
在具有非中心对称结构的固体电介质中,除了 上述的平方效应以外还观察到一种变形正比于电 场的线性效应,即:
X dE
d——压电模数
当介质上电压极性改变,即E变号时,机械形变X的符号 亦将变号,电场可引起固体伸长或压缩。 这一类介质在弱电场下此效应明显,不仅在电场作用下 能引起机械变形,而且在力场作用下亦能引起介质极化, 使介质表面带电——“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 effect)”。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10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主要特性

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0页,共51页。
三、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1. 提高以及保持油的品质 采用过滤等手段消除液体中的杂质,并且防止液体与空气接触从空气中吸收 水分。该方法能够避免形成杂质“小桥”,从而达到提高击穿电压的目的。 2. 复盖层 在金属表面紧贴一层固体绝缘薄层,使“小桥”不能直接接触电极,从而在 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泄漏电流,阻断了“小桥”热击穿的发展。适用于油本身品质较 差,电场较均匀、电压作用时间较长的情况。在变压器中常利用较薄的绝缘纸包裹 高压引线和绕组导线。
➢ 电压作用时间为数十到数百微秒时,杂质的影响 还不能显示出来,仍为电击穿,这时影响油隙击 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是电场的均匀程度;
➢ 电压作用时间更长时,杂质开始聚集,油隙的击 穿开始出现热过程,于是击穿电压再度下降,为 热击穿。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9页,共51页。
5、油压的影响
不论电场均匀度如何,工业纯变压器油的工频击穿电 压总是随油压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油中气泡的电离电 压增高和气体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的缘故。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8页,共51页。
(三)工程用变压器油的击穿过程及其特点
可用气泡击穿理论来解释击穿过程,它依赖于气泡的形 成、发热膨胀、气泡通道扩大并积聚成小桥,有热的过程,属 于热击穿的范畴。
由于水和纤维的εr很大,易沿电场方向极化定向, 并排列成杂质小桥。
发生两种情况: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9页,共51页。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7页,共51页。
击穿理论——(3)电化学击穿理论
介质劣化的结果。
介质的局部区域发生局部放电,这种放电并不立即形成贯穿性通道
,而是非完全击穿,它使介质引起化学离解,形成树枝状通道,这 些树枝状通道,随时间推移不断伸长,使绝缘进一步劣化,最终发 展到整个电介质击穿。

电介质和其介电特性基本介电现象

电介质和其介电特性基本介电现象
➢ 所以,研究介质损耗旳要点就是研究介质 极化形成旳动态过程中产生旳损耗。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11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旳主要特征
主要判据:
dI dU
dU 0 dI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12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旳主要特征
在均匀电场下:如介质厚度d,介质击穿电压UB
EB
UB d
EB ——介质击穿场强,描述电介质耐电压特征旳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5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旳主要特征
电导特征是任何一种材料(不论导体、半导体、 还是电介质)都具有旳电学性质,并非电介质所特 有。但不同材料在电导率旳大小上却相差很远:
例如:一般导体γ=109(S/m )
绝缘性能良好旳电介质γ=10-18(S/m )
相差1027倍。
导电机理有明显区别,所以对电介质电导需作 专门旳讨论。
所以: r 为温度、电场频率、电场强度旳函数; v 则为温度、电场强度旳函数。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9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旳主要特征
1. 3 介质损耗
在交变电压下,因为极化,使介质中 存在电容 电流和电导电流。
对电容器而言:希望电容电流大,而引起损耗 旳电导电流小。从而引入一种新旳介质物理参数—
—介质损耗角正切tan。
➢ 光具有粒子性,一定频率旳光子具有能量h,它与介质相
互作用将能引起介质中载流子密度和电导率旳变化。
❖ 光与介质旳极化和电导特征都有着亲密旳关系。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23
电介质旳功能特征
❖ 光照引起电介质电导剧烈增长旳现象是最广泛旳一 种光电效应——光电导效应(Photoconduction effect)。 这是因为光子进入介质引起介质中束缚电子旳活化,产 生新旳导电载流子,使介质旳电导率增大。

第2节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第2节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 一、固体介质的击穿理论 • (一)电击穿理论 • 1、固体介质的电击穿是指仅仅由于电场的 作用而直接使介质破坏并丧失绝缘性能的 现象。 • 2、在介质的电导很小,又有良好的散热条 件以及介质内部不存在局部放电的情况下, 固体介质的击穿通常为电击穿,击穿场强 可达105-106kV/m。
3、电击穿的主要特征:
电化学击穿电压的大小与施加电压时间的关系非常
密切,但也因介质种类的不同而异。图3—23是三种固体 介质的击穿场强随施加电压的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曲线l、2下降较快,表 示聚乙烯、聚四氟乙烯 耐局部放电的性能差; 曲线3接近水平,表示 硅有机玻璃云母带的击 穿场强随加电压时间的 增加下降很少。 可见无机绝缘材料耐局部放电的性能较好。
• (二)电场均匀程度 • 处于均匀电场中的固体介质,其击穿电压 往往较高,且随介质厚度的增加近似地成 线性增大; • 若在不均匀电场中,介质厚度增加使电场 更不均匀,于是击穿电压不再随厚度的增 加而线性上升。当厚度增加使散热困难到 可能引起热击穿时,增加厚度的意义就更 小了。
常用的固体介质一般都含有杂质和气隙,这时即 使处于均匀电场中,介质内部的电场分布也是不均匀
超过某个温度后将发生热击穿,温度越高热击穿电
压越低;如果其周围媒质的温度也高,且散热条件
又差,热击穿电压更低。因此,以固体介质作绝缘
材料的电气设备,如果某处局部温度过高,在工作 电压下即有热击穿的危险。
• (四)受潮 • 受潮对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影响与材料的性质有 关。 • 对不易吸潮的材料,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中 性介质,受潮后击穿电压仅下降一半左右; • 容易吸潮的极性介质,如棉纱、纸等纤维材料, 吸潮后的击穿电压可能仅为干燥时的百分之几或 更低,这是因电导率和介质损耗大大增加的缘故。 • 所以高压绝缘结构在制造时要注意除去水分, 在运行中要注意防潮,并定期检查受潮情况。

电介质击穿

电介质击穿

电介质击穿dielectric breakdown在强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丧失电绝缘能力的现象。

分为固体电介质击穿、液体电介质击穿和气体电介质击穿3种。

固体电介质击穿导致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击穿电场强度(简称击穿场强,又称介电强度)。

它反映固体电介质自身的耐电强度。

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击穿处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平均击穿场强,它低于均匀电场中固体介质的介电强度。

固体介质击穿后,由于有巨大电流通过,介质中会出现熔化或烧焦的通道,或出现裂纹。

脆性介质击穿时,常发生材料的碎裂,可据此破碎非金属矿石。

固体电介质击穿有3种形式:电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

电击穿是因电场使电介质中积聚起足够数量和能量的带电质点而导致电介质失去绝缘性能。

热击穿是因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热量积累、温度过高而导致失去绝缘能力。

电化学击穿是在电场、温度等因素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缓慢的化学变化,性能逐渐劣化,最终丧失绝缘能力。

固体电介质的化学变化通常使其电导增加,这会使介质的温度上升,因而电化学击穿的最终形式是热击穿。

温度和电压作用时间对电击穿的影响小,对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的影响大;电场局部不均匀性对热击穿的影响小,对其他两种影响大。

液体电介质击穿纯净液体电介质与含杂质的工程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不同。

对前者主要有电击穿理论和气泡击穿理论,对后者有气体桥击穿理论。

沿液体和固体电介质分界面的放电现象称为液体电介质中的沿面放电。

这种放电不仅使液体变质,而且放电产生的热作用和剧烈的压力变化可能使固体介质内产生气泡。

经多次作用会使固体介质出现分层、开裂现象,放电有可能在固体介质内发展,绝缘结构的击穿电压因此下降。

脉冲电压下液体电介质击穿时,常出现强力气体冲击波(即电水锤),可用于水下探矿、桥墩探伤及人体内脏结石的体外破碎。

气体电介质击穿在电场作用下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电离而导致电极间的贯穿性放电。

其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作用电压、电板形状、气体的性质及状态等。

电介质击穿名词解释

电介质击穿名词解释

在强电场中,电介质会失去极化特征而成为导体,最后导致电介质的损坏(如晶格裂缝、氧化、熔化等)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现象。

电介质的击穿有三种形式,即热击穿、化学击穿和电击穿。

热击穿是电介质的损耗引起的。

当损耗所产生的热量多于电介质向周围传递的热量时,电介质的温度迅速上升,电导率随之增加,甚至导致电介质的热损坏。

所以热击穿总是在电容器最不好的地方发生的。

化学击穿是电介质长期处于高压下工作之后出现的。

强电场会在电介质表面或内部的小孔附近引起局部的空气碰撞电离,从而引起电介质的电晕,生成臭氧和二氧化碳。

这些气体对有机绝缘材料是有害的,会使这些材料的绝缘性能降低,并损坏电介质。

电击穿是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被激发自由电子而引起的。

这时,电介质中出现的电子电流随电场的增加而急剧增大,从而破坏电介质的绝缘性能。

电介质物理》课件电介质的击穿

电介质物理》课件电介质的击穿
电介质击穿的物理机制
电击穿机制
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击穿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内部的自由电子被加速,与晶格原子发生碰撞,导致 电子能量降低并产生新的电子-空穴对,这些新的电子-空穴对进一步与晶格原子 发生碰撞,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最终导致电介质击穿。
隧道效应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通过隧道效应穿过势垒,形成导电通道,导致电介质击 穿。
03
影响电介质击穿的因素
电场强度
总结词
电场强度是影响电介质击穿的最主 要因素之一。
详细描述
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电介质中的 电场会变得更强,导致电子更容易 获得足够的能量来克服电介质中的
束缚力,从而引发电介质击穿。
总结词
高电场强度下,电介质更容易发生 击穿。
详细描述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内部的 电子会被加速,获得足够能量后能 够克服电介质中的束缚力,形成导 电通道,导致电介质击穿。
03
热击穿
电击穿
冲击击穿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内部的热量积 累导致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发生热击穿。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 ,直接导致电介质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形 成导电通道。
在雷电或操作过电压的作用下,电介质内 部的电流迅速增加,产生强烈的冲击波, 导致电介质瞬间击穿。
02
电介质物理》课件电介质的 击穿
目录
• 电介质击穿的基本概念 • 电介质击穿的物理机制 • 影响电介质击穿的因素 • 电介质击穿的预防与控制 • 电介质击穿的实验研究方法
01
电介质击穿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01
02
定义
特性
电介质击穿是指电介质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丧失其绝缘性能的现象。

名词解释电介质的击穿

名词解释电介质的击穿

名词解释电介质的击穿电介质的击穿是指当电场强度超过电介质所能承受的临界值时,电介质将会发生电击穿现象。

电介质是物质中的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具有较高的电阻性能,能够在不充分电的情况下维持电荷的分布和电场的存在。

然而,当电场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电介质会失去其绝缘特性,电荷将得以通过电介质导电,从而导致电击穿现象的发生。

电击穿是电气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在很多领域都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电介质的击穿现象有助于我们改进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电介质击穿的成因电介质的击穿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1. 电击自发放电:当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电介质分子中的电子被强电场激发,从而离开其原位形成自由电子,引发电击穿。

2. 断裂击穿:电介质中存在微观缺陷或外部应力作用时,电场强度集中在这些缺陷或应力周围,造成电介质局部击穿。

3. 热击穿:当电场强度很高时,电介质中的电流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导致局部温度升高,电介质无法将热量有效散发,最终导致电介质局部击穿。

4. 温升击穿:在交流电场中,电介质的极性会周期性变化,当电场强度足够高时,电介质不断受到能量的输入,导致其温度升高,最终引发电击穿。

二、电击穿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电击穿现象对电气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导致设备的损毁、线路的中断、系统的故障等。

因此,为了避免电击穿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用合适的电介质材料:不同的电介质具有不同的电击穿强度,正确选择合适的电介质材料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抗电击穿能力。

对于特定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优化电介质材料的组分、结构和制备工艺来提高其电击穿强度。

2. 加强设计和绝缘:在电气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介质的击穿问题,采取合适的绝缘措施,如增加绝缘距离、引入绝缘涂层、采用电介质缓冲层等,以提高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防护能力。

3. 控制电场强度:通过控制电场强度,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击穿的发生。

电介质及其介电特性击穿

电介质及其介电特性击穿
③ 复合——正离子与电子碰撞复合成中性原子或分子;并 放出能量
A eAui (AB) e(AB)ui
④ 附着——电子与中性原子 分子碰撞;由于原子有较大 的电子亲合力而形成负离子,放出能量
AeAui (AB)e(AB)ui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9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外电场使自由电子加速运动;动能增加并与原子粒子发 生碰撞,当核外电子所获能量大于克服原子核束缚所需能 量时,引起碰撞电离
或变化不大,
固体介质与气体介质的区别:
① 组成固体的原子(离子 分子)不像在气体中那样作 任意的布朗运动,而只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作 微小的热振动。
② 固体原子的彼此接近,使分立电子能级变成能带,当 满带电子获得足够能量穿越禁带时,发生电离,故 禁带能量(宽度)相当于电子的电离能。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穿








穿





穿




穿

6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2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表现形式: 火花放电;辉光放电,电晕放电,电弧放电
2 1 汤逊理论——碰撞电离 1载流子的产生过程 (2)电子附着效应 (3)碰撞电离理论模型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7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Intrinsic breakdow n. Thermal breakdown.
Likely to be thermal breakdow n or electrical tree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流注理论
• 适用于气隙初始放电(无 初始电子),气隙较长, 气压较高时的放电现象。 • 以Townsend 碰撞电离为基 础,考虑了放电过程中的 光现象,即光致电离对电 离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 电子与正离子复合产生光 发射。 • 电子崩头部离子数>108 , 最后形成很窄击穿通道。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20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巴申定律:
在碰撞电离理论建立之前,巴申得到均匀电场中气 体放电电压与气隙压力及气隙宽度间的实验关系。 发现: (i)气隙放电电压UB与气压p和气隙宽度d的乘积 (pd)有关,当p、d同时变化,而(pd)不变时, 放电电压不变。 (ii)在某一(pd)值下,气隙放电电压出现最 低值。
阴 极 发 射 初 始 电 子
二 次 电 子 自 持 放 电
阳 极 流 注 的 形 成
阴 极 流 注 的 形 成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6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2.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表现形式: 火花放电,辉光放电,电晕放电,电弧放电 2.1 汤逊理论——碰撞电离 (1)载流子的产生过程 (2)电子附着效应 (3)碰撞电离理论模型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9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外电场使自由电子加速运动,动能增加并与原子(粒 子)发生碰撞,当核外电子所获能量大于克服原子核束缚 所需能量时,引起碰撞电离。 碰撞电离系数α:一个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走过单位距离 所产生的碰撞电离次数。又称汤逊第一 电离系数 单位:1/米 电子自由行程x:电子在两次碰撞间所走过的路程。 自由行程愈大→电子获得能量愈大→ 碰撞电离次数增加→碰撞电离系数α增大
2 ( βs E / kT−φD )
其他具有足够能量的粒子撞击电极表面,引起电极 发射。用系数γ反映电极发射的能力,称为汤逊第三电离 系数。 功函数小的金属材料作电极,易产生表面发射。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15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2)电子附着效应
电子亲和力大的元素,吸附电子而形成质量大、速度 慢的负离子(氧、SF6); 使自由电子数减少,电离降低,抑制电流倍增。 电子附着系数 η :在电场作用下,电子走过单位距离 附着于中性粒子的电子数,即生成的负离子数或减少 的电子数。 电离使电子增加dn=n αdx, 附着使电子数减少dn-=n η dx 故电子净增为: dn- dn-= n (α- η )dx 相当于使电离系数α减小。
79.3 >138 128 10
10 M V cm -1 duration of 10µ s 6 M V cm -1 duration of 30 s 295-314 kV cm -1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概述
介质击穿主要分为热击穿和电击穿两大类 热击穿
由于介质内热的不稳定过程所造成(非本征性质)
介质电流 介质加热 电导增加 电流增大 介质破坏
故不可能由碰撞电离产生击穿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17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电子增殖过程:
阴极发射n0个电子,碰撞产 生正离子,正离子撞击阴极 表面产生ns个二次电子,则 阴极表面发射ne=n0+ns个电 子。
(+) (-)
电子的倍增过程
ne个电子经过 α 作用到达阳极时增加为nee α d 个电子, 则有 nee α d- ne个正离子回到阴极产生二次电子:
4
C om m ent 1 cm gap. B reakdow n by electron avalanche by im pact ionization U sed in high voltage circuit breakers to avoid discharges L iquid dielectric used as oil filler and H V pipe cables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25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2.3 不均匀电场中气体放电的极性效应(电晕放电)
不均匀电场中,放电在局 部强电场区开始发生,电 离的起始放电电压(电晕 电压)低于气隙击穿电压。 负针尖时的气隙击穿电压 高于正针尖时的气隙击穿 电压。表现出明显的极性 效应。
(+)
(-) 负针尖放电
(+) 正针尖放电
n s = γn e (e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αd
− 1)
18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自持放电条件:
则 当
n0 ne = 1 − γ (eαd − 1)
j 0 e αd Jd = 1 − γ (e αd − 1)
时, 达到放电条件 为自持放电条件。
1 − γ (e αd − 1) = 0
Jd → ∞

γ (e
光致电离
频率为ν的光照射气体时,当光子能量大于气体分 子电离能时:
hν ≥ u i
可引起气体光致电离:
A + hν → A + e
+
光的来源: ①由外来射线产生,短波射线才有电离气体能力。 ②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或异性离子复合时产生光子。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13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热电离
按气体分子能量均分原理,气体温度为T时,分子动能:
23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1)阳极流注的形成
① 初崩接近阳极时,崩中部的光辐射作用在崩尾产 生二次崩。 ② 初崩尾吸引二次崩头,汇入初崩,等离子区由阳 极向阴极伸展。
(2)阴极流注的形成
① 初崩中部的光辐射作用在其崩头前方产生了二次 崩。 ② 二次崩尾受初崩吸引汇入初崩,等离子区由阴极 向阳极伸展。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 Ap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11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
α = Ape

Bp E
式中:p为 压力, A、B 为与E、p无关的函数,E为电场 强度。Ap 为α的极限值 离子碰撞电离系数β——汤逊第二电离系数, 由于离子质量大,β << α ,故β对载流子贡献小。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12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3
概述 典型介质的介电强度(室温、1 atm)
D ielectric M edium A tm osphere at 1 atm pressure SF 6 gas Polybutene (聚丁烯) T ransform er oil A m orphous silicon dioxide (SiO 2 ) in M O S technology (非晶二氧化硅) B orosilicate glass (硼硅玻璃) Polypropylene (聚丙烯) D ielectric Strength 37.1 kV cm -1 at 60H z kV cm -1 at 60H z kV cm -1 at 60H z kV cm -1 M V cm -1 dc at 60H z V ery thin oxide film s w ithout defects. Intrinsic breakdow n lim it. Intrinsic breakdow n. T herm al breakdow n. L ikely to be therm al breakdow n or electrical treeing.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7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1)载流子的产生过程
碰撞电离,光致电离,热电离,电极表面发射
碰撞电离
碰撞后粒子的变化过程: ① 激发——电子得到能量后,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 原子、分子成为激发态。 ② 电离——电子脱离原子核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失去 电子的原子、分子成为离子。
∆ui + A → A + + e ∆ u i + ( AB ) → ( AB ) + e
(-)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26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a) 空 气 中 电 晕 b) 油 中 电 晕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针尖尺寸与电晕放电脉冲
27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2.4 沿固体电介质表面气体放电
沿面放电(沿面滑闪或沿面闪络):发生于气体与固 体介质界面(即固体表面)的放电现象。 试验特点: 1)明显低于纯气隙的放电电压。 2)与固体介质表面状况密切相关,如湿、污。 3)与电压种类有关。冲击—高频—直流—50Hz。 4)与电极的布置,即电场的均匀度有关。 耐污型 XHP1-240耐污型 XHP1-240耐污型绝 耐污型绝 XHP1-240耐污型 耐污型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8
+
气体介质的电击穿 ③ 复合——正离子与电子碰撞复合成中性原子或分子, 并放出能量。
A + + e → A + ∆ui ( AB ) + + e → ( AB ) + ∆ u i
④ 附着——电子与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由于原子有较 —— 大的电子亲合力而形成负离子,放出能量。
A + e → A − + ∆ui ( AB ) + e → ( AB ) − + ∆ u i
与材料性能、绝缘结构、电压种类、环境温度有关
电击穿
是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本征物理过程 度量介质耐受电场作用的能力——耐电强度 具有可逆与不可逆的击穿形式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5
概述
电击穿
气体介质击穿理论
固体介质击穿的理论模型
汤逊理论
流注理论 本 征 电 击 穿 模 型 碰 撞 电 离 雪 崩 击 穿 隧 道 效 应 击 穿 击 穿 理 论 研 究 进 展
U UB
0
I
dU dI
→0
2
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概述 介质击穿:电极间的短路现象;是电介质的基本性能之 一;决定了电介质在强场下保持绝缘性能的 极限能力;成为决定电工、电子设备最终寿 命的重要因素。 介电强度:绝缘介质所能承受的不产生介质击穿的最大 场强。 绝缘技术向高场强方向发展: 高压输电;高能粒子加速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 介质击穿的应用:气隙开关、放电管,局部放电 光、热、机械力,等离子体 对细胞膜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