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园林史生成期
03-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03-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https://img.taocdn.com/s3/m/05df35f80242a8956bece4f1.p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二)意识形态 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 秦、汉时,又衍生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象和 自然界的变异能够预示社会人事的变异,反之,社会人事变 异也可以影响天象和自然界的变异,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感 应的关系。即人应该如何对待大自然这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始终以农业为立国之根本,这 个思想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传 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 人与大自然的协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关系,既要利用大 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 然及其生态。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2)台: 台 —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 以观天象、通神明,因而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在生产力的水平很低的上古时代,对许多自然物和自 然现象都怀着畏敬的心情加以崇拜,这种情况一直到文明社 会的初期仍然保留着。天子和诸侯都要奉领土内的高山为神 祗,用隆重的礼仪来祭祀它们。在全国范围内还选择位于东、 南、西、北的四座高山定为“四岳”,受到特别崇奉,祭祀 之礼也最隆重。以后又演变为“五岳”,历代皇帝对五岳的 祭祀活动,便成了封建王朝的旷代大典。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总的来说: 生成期的持续时间很长,但园林的演进变化及 其缓慢,始终处在发展的初级状态。关于这一点, 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 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虽已见诸文献记载, 但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 容,两者之间尚未出现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园林 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https://img.taocdn.com/s3/m/a20d0374d0d233d4b04e6993.png)
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 苑中心,作为“大咸阳规划”的一部分
秦始皇
秦咸阳
阿 房 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 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 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 成期
❖ 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 成长的时期
❖ 这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 级阶段,园林的发展极慢,但经历了奴隶社 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出奇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 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BC11世纪——AD220年)
学习重点
❖ 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 ❖ 总体特征 ❖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殷周时期 ❖ 秦朝时期 ❖ 西汉皇家园林 ❖ 东汉皇家园林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 游观尚在其次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 菜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 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 形的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 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于整个生成期 的始终
二. 社会因素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 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 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
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 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
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
比兴手法实例: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作品 中,就直接以善 鸟、香草配于忠 诚,以恶禽秽物 比拟谗佞,以虬 龙鸾凤托为君子, 以飘风云霓隐喻 小人
学习_课件2园林的生成期
![学习_课件2园林的生成期](https://img.taocdn.com/s3/m/384efd7555270722192ef7ab.png)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2.2.3城市与建筑
二、秦、汉以前的建筑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3城市与建筑
二、秦、汉以前的建筑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三) 打击种族统治,维护封建变法的前期法家的朴素唯物论与朴 素辩证法思想。
(四) 把孔丘天命思想进一步主观观念化的子思、孟轲唯心主义哲 学。
(五) 反映没落种族统治者的意识——老子“旧根复命”的客观唯 心主义和庄周“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唯心主义。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 ~220年)
园 林 历 史 与 理 论 概 王述
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1总说
夏(前22世纪)——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商(殷)(前17-前11世纪)——灭夏,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社会,以河南中、 北部为中心。最后200年建都于殷。
周(前11世纪-前220年)——前11世纪,陕西、甘肃一带的周族灭殷, 建立历史上最大的奴隶制王国,以镐京(西安西南)为首都,另 建东都洛邑(河南洛阳)。运用宗法、政治相统一手段,建许多 诸候国和采邑。 东周:由于国内动乱 、外族侵略,前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3城市与建筑
一、秦汉以前的城市 (二) 殷周时代的城市
3.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2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精)](https://img.taocdn.com/s3/m/61f1b8f14afe04a1b071dede.png)
苑 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 广,规模大。许多宫殿建筑群散布在辽阔的具有
中外园林史
小知识
天然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呈” 苑“中有”宫“的格局,内涵广博、功能复杂, 如上林苑即具备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 、通神、求仙、军训、生产等多项功能。
《汉制考》”古谓囿,汉谓之苑“,苑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囿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苑是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主要内容已不仅 是供狩猎,而是利用与改造自然,注意自然景色与人工造 景的观景内容的结合,叠山理水,聚土为山,劈池凿沼, 种树植卉,养育禽鸟,并布置众多建筑群供临朝、居住、 游览等多功能结合的园林形式。
园圃,在上古时代已有经营。园,是种植树木(特别 是果树)的场地,《诗经· 郑风· 将仲子》“无逾我园” ,毛 中外园林史
园林的生成期
传:”园,所以树木也“。 《说文解字》 “园,果 树;圃,树菜也”。树木花草不仅是经济活动,还兼 有观赏的目的,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有 比喻,促使植物配置向有序方向发展,从而赋予园囿 以园林雏形的性质。 所以,园圃、囿、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 观尚在其次。
中外园林史
园林的生成期
小 结:
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其 没有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
2、园林功能由早期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 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总体 规划比较粗放,总体艺术成分比较少。 3、模拟自然风景的设计,作者参与的主观感情 很少。
中外园林史
小知识
囿、台、园囿、宫、苑 前三者是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的三个源头,主 要功能为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游观尚在其 次,秦汉皇家园林中这些功能都有。 宫 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 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亦有把部分山池 花木扩大为相对独立的园林一区,呈”宫“中有 ”苑“的格局,例如建章宫,这类皇家园林一般 建置在都城或近郊,山地、花木均由人工经营。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67a7e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1.png)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1)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最早出现“园林”一词)(3)园林全盛期:隋唐(4)园林成熟期(一):宋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5)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类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2.研究园林史的意义:研究我国及国外各国园林的发生和发展及其特色,系统地总结园林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便发展现代园林,使其为人类精神文明服务,更好地使人有美和艺术上的享受。
3.构成园林4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PS:植被:1)古典园林植物一律采用自然式种植,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不必规范化,也无需行列式;2)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而植物配制有助于环境气氛的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按照植物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植的一贯手法(春来看柳,踏雪赏梅,夏日荷蒲熏风,秋景桂香四溢=>直接利用树木花卉的生长规律来造景)PS:1).“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蓄池;2).叠石假山:写意/相形~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是王室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其建置与帝王狩猎活动也有直接的关系,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其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其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后修筑高台、模拟圣天。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种菜的地方。
台、囿、园圃都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2.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游,观)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https://img.taocdn.com/s3/m/3d1b985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2.png)
1
2
3
2.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蓬莱神话
秦皇、汉武的求神与
“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
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遣船入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海边以望蓬莱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
《世纪·秦始皇本纪》: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
《汉书·郊祀志下》(建章宫未央殿)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 , 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1.昆仑神话(神山信仰、神木信仰)
战国(BC475-BC221)之后,昆仑神话随着东西联系的显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国流传开来。西方的昆仑神话传到东方后,东方人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立了另一神话系统——蓬莱神话。
《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汉武帝的陵墓 茂陵
城内
城外
洛阳白马寺——东汉明帝(公元68年)时建造的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我国佛教的发源地,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4、东汉宫苑、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
(三)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一池三山”的形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殷商的版图 六回迁都,定都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
甲骨文
西周的版图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Part 01.
最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https://img.taocdn.com/s3/m/1b65361251e79b896802269b.png)
萌芽并出现阶级分化,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
诞生。商(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灭夏 ;商王朝的后
期又成为殷。周族灭殷,
东周的前半期史称“春秋”时代,后半期称“战国”
时代。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西汉王朝(公
元前206年---公元25年)统一全国,建都长安。王莽篡汉建
立短暂政权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统一全国。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囿”,园林里面的主
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
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
周初。
一、雏形:公元前11世纪 囿台的结合…古典园林的雏型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在囿的广大范围之内,为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需要广植树木、开凿沟渠水池等。有的还划出一定 地段经营果蔬。可以设想,群兽奔突于林间,众鸟 飞翔于树梢、嬉戏于水面,那是一派宛若大自然生 态之景观。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 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外园林史】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总
说
生成期即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
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在氏族社会的晚期已经有了私有制
东汉则是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过度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史--2
![中国古典园林史--2](https://img.taocdn.com/s3/m/4d9e749bf242336c1fb95e9b.png)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第一节总说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时“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的建设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源于狩猎。
囿的作用:1.狩猎;2.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等同于多功能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山的象征)台的作用:1.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原始功能)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也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乃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至的范围。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正由于天人和谐的哲理的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第二自然”自然不会像欧洲规整式园林那样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出“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
把属于伦理范畴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形成山水美的性格。
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崇敬,大自然的山水美由于体现着人的内在品德而具有生命意义,人们更注重其社会文化的内涵。
大自然山水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园林发展必然遵循风景式的方向。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中 国 园 林 史
![中 国 园 林 史](https://img.taocdn.com/s3/m/78d118210722192e4536f6c8.png)
中国园林史绪论一、中国园林发展的阶段二、西方园林的变迁史三、中国园林的特点四、学习园林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阶段☐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初(公元960~1736年);☐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年~1911年);囿☐“囿,养禽兽也”☐囿起源于狩猎。
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大型天然动物园。
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影响☐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及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
造园理论专著—《园冶》☐作者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2)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3)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力求山、水、花木有机组织☐突出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天人协和3、诗画的情趣☐园林是时空的艺术☐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4、意境的涵蕴☐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鉴赏上的美学范畴;☐创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理念溶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感情和理念。
02园林的生成期-中外园林史
![02园林的生成期-中外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1fb715217375a417866f8f8b.png)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 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 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 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即把一块较大的地 域范围起来蓄养禽兽,主要供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 膳食和祭品的供应。《诗经》毛苌注:“囿,所以域 养禽兽也。”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 关系,也就是说,囿起源于狩猎。 囿除了为王室提供狩猎外,据《周礼·地官·囿 人》郑玄注:“囿游,囿之离宫,小苑观处也。”则 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即在由里面进行游观活动。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除了社会因素以外,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 景式方向发展还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 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 想则起源于周代《易经》。(《易传·乾卦》:“夫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 时。” ) “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 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第二层意义,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 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因此,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 运作应该做到人和大自然的协调,保持两者之间的的神话内容比较丰富,因而对园林发展 的影响也比较大。园林里面由于神仙思想的主导而摹 拟的神仙境界实际上就是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的再现。 这种情况盛行于秦汉时代皇家园林,对于园林向着风 景式方向的发展,当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是象征神仙境界。所谓一 池为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莱、瀛洲、方丈。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 现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为定制。它源于齐国的东 海神话,成就于皇家园林的祈寿夙愿。
中国园林史2part1
![中国园林史2part1](https://img.taocdn.com/s3/m/1008daf16294dd88d0d26bf0.png)
秦始皇
秦咸阳
Page 25
阿 房 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朝会、庆典的场 所,相当于一个政治中心 以“复道”连接背面的咸阳宫与东 面的骊山宫 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 网络,是对天体星象的摹拟
Page 26
清代画家袁耀所绘阿房宫图
Page 27
想象中的项羽“火烧阿房宫”
Page 20
武王伐纣
烽 火 戏 诸 侯
周 公
Pa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 “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 • 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郡县制,统 一文字,度量衡,尊崇法家) • 西汉(巩固封建制的地主小农经济,强化官 僚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
未央宫: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角上,是长安最早建成的 宫殿之一,也是大朝和皇帝、后妃居住的地方,其性 质相当于后来的宫城。未央宫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 建章宫:是上林苑内主要的十二宫之一,其前宫后苑 具有明确中轴线的严整布局,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 滥觞,他的苑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 仙苑式皇家园林。“一池三山”从此成为历来皇家园 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甘泉宫:扩建秦之林光宫而来,兼有求仙通神、避暑 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等多种的功能,可算是历 史上第一座宫、苑结合的离宫御苑。
中外园林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Garden
园林是造在地上的天堂,是一处最理想的生活场所的模型
Page 1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生成期(公元前1000--公元 220年) 殷、周、秦、汉时期
Page 2
本节主要内容
• 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
2中国园林史生成期
![2中国园林史生成期](https://img.taocdn.com/s3/m/21acb2b4960590c69ec3768f.png)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秦代,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 林未见端倪。两汉时期,是私家园林开始形成并 有所发展的时期,它包括王侯官僚、富豪的苑囿 和文人的宅园。 据《西京杂记》载;“茂陵富民袁广汉,藏 镪巨万,家童八九百人。于北氓山下筑园,东西 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 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 等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 涛,致江鸥海鹤孕雏产彀,延馒林池;奇树异草, 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移扉,行之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 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 级阶段,但却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 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相当于商、周、秦、 汉四个朝代。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囿、台、园圃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囿: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台:
周 文 王 所 建 的 灵 台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园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 栽植蔬菜的场地。根据《说文》:“园,树果;圃, 树菜也。” 西周时,往往园、圃并称,其义亦互通。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食用和药用植物被培育成 供观赏的花卉,园圃原先单纯的经济功能也逐渐延 伸出审美功能。人们看待花草树木也越来越侧重观 赏的意义,这样就促使植物配置向有序化的方向上 发展,从而赋予园圃以园林雏形的性质。
第二节 皇家园林
2 汉代宫苑 苑 苑即园林,据史书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 处“园中之园”。其中一部分是保留下来的秦代 旧苑,大部分是武帝时期及以后陆续兴建的,一 般都建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段作为游憨的场所。 宫 宫即宫殿建筑群。史载上林苑范围内的宫殿 建筑群共计十二处,以建章宫的规模最大。
2-园林史2015-生成期(2学时)
![2-园林史2015-生成期(2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fa103a7631b765ce05081414.png)
拟神仙
在阿房宫里建起 “复道”(地面 和空中的双层道 路),再横绝渭 水,连接着北区 的诸多宫殿,正 象天帝的“天极” 星(北极星)有 “阁道”一样, 跨过天河,就可 以抵达象征离宫 别馆的“营室”。
29
30
上林苑
上林苑为秦国旧苑,位于渭水南岸。 面积广大,又多山丘、密林及水面, 故富于自然景色。 阿房宫为苑内最大建筑群。
7
2.君子比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问者曰:“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曰:“夫水者缘理 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 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 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 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选自《韩诗 外传〃卷三》) 问者曰:夫仁者,何以乐於山也?曰:夫山者,万民之 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 四方益取与焉。出云道风,嵷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 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於山也。诗曰:太山巖巖,鲁邦所 瞻。乐山之谓也。
第五节 西汉宫苑
上林苑 未央宫 建章宫 甘泉宫 兔园
39
上林苑
总说:地跨4县,门12,苑36,宫12,观25。 山水:终南山、九嵕山、关中八水;昆明池。 植物、动物:大型植物园动物园。 苑:门12,苑36。 宫:宫12。 台:削山平顶、凿池累土。 观:观25。 生产基地:农、林、牧、渔。
40
上林苑——总结
8
3.神仙思想
东海仙山和昆仑瑶池为我国两大神话 系统的来源。 蓬莱、方丈、瀛洲,(一池三山) 昆仑山在今新疆境内,可以通达天庭, 如人登上便可长寿不死,因有仙人、有 首领西王母。
9
第三节 商、周园林
殷商的版图
六回迁都,定都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99e4269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5.png)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包括:殷、周朴素的囿;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
1.殷、周朴素的囿----园林的起源囿: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就是把一块较大范围的地段围起来,里面建筑灵台(台)、灵沼(水池),囿里养育许多野生动物。
主要目的为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地。
堆土四方高曰台。
园林中台的特点是台基能保持其牢固,台面能保持其平坦,四周虚敞,结构稳重。
特别是高台,不但可供人登临眺望,而且可供人披襟快意。
尤侗写道:“八尺高台四面空,解衣盘礴快哉风”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3.西汉山水建筑园(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的私家园林应运而生,佛教、道教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三)全盛期:由于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
(三)全盛期意境:是人们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像一山、一石、一花、一木那麽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言外之意”“玄外之音”,它既是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的反映,只有当主、客观达到高度统一时,才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或者说,园林意境是造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
(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包括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宫苑。
此时,园林的发展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成熟期:此时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该时期特点如下:1.以人工挖湖堆山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78c1b4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e.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1年)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原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放养动物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苑囿。
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是商帝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广建离宫,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
西汉时,汉武帝刘彻又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座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开创了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其“一池三山”的布局成为以后历代帝王营建宫苑的主要模式。
同时期,私家园林也发展了起来,一些达官贵族富户相继在长安、洛阳两地广建宅地园。
至此,园林体系已具雏形。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随着中国古代美学体系框架构筑的初步完成,园林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体现了此时期的造园成就,园林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人本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园林形式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创作手法由单纯摹仿自然山水的写实趋向于适当加以概括提炼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自然山水点缀成景,与此同时,佛教盛行,寺观大量兴建,相应出现了寺观园林形式,至此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行发展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自然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隋唐时期中国复归统一,国势鼎立,是秦汉以后的又一个全盛时代,园林也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自然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伴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e478ba0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1.png)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五代成熟期——宋元成熟后期——明清二.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诗情画意;意境的蕴涵。
三.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的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
囿是以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秦代兰池宫,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24)--兰池宫--,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1)、是首次见于史料记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2)、堆山筑岛名为蓬莱山模拟仙境,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之先河,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三汉代梁孝王刘武所经营de----梁园(兔园),中人工堆筑的山以石块结合夯土的土石山是文献记载的用石筑山的首例。
四、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1)、建章宫北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
开后世自然山水宫宛之先河.而太液池池内筑仙山开创了“一池三山”布局的园林风格,为后世皇家园林采用。
2)、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部以宫殿为主,“南宫北苑”形式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
3)、建章宫的建造,创造出一种将宫殿,离宫别馆及苑囿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宫苑.浙江绍兴兰亭园--“流觞曲水”出于此。
五、隋西苑的布局继承了汉代“一池三山”的形式,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统治以及享乐主义思想,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十六组建筑庭园分布在山水环绕的环境之中,成为苑中之园,不象汉代宫苑那样以周阁复道相连。
这是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岳之先河。
山上的建筑能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
六、宋徽宗造的寿山艮岳寿山艮岳是先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的,园的设计者就是以书画著称的赵佶本人。
中国园林史(整理)
![中国园林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412bc1aa00b52acfc7ca90.png)
2、园林转折期主要内容介绍(魏晋南北朝)
• 1、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 变化的时代。 • 2、山水画、山水诗应运而生,再现自然美的 山水园发展起来。 • 3、出现了公共旅游的城郊风景点。(兰亭) • 4、代表作:铜雀园、芳林苑、华林园
4
3、园林全盛期的主要内容介绍(隋唐)
• 1、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臻于全盛。 • 2、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完全成型,形成了大内御苑、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 3、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相互渗透,并促进私家园 林的发展。(园林开始具有诗画的情趣) • 4、寺观园林世俗化。 • 5、文人园林兴起。 • 6、园林中“置石”普遍。
• 1、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另一 方面暴露出某些颓废的倾向。
• 2、出现两个造园活动高潮:
• • 1)明中晚期南北两京和江南一带私园的繁荣; 2)清代中叶清帝苑囿和扬州、江南各地私园的兴盛。
• 3、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 4、公共园林较为普遍。 • 5、造就了一批从事造园活动的专家。
5
总结:
• 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 史。它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欧洲园林那样, 呈现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形式、风格的此起彼 伏、更嬗演变,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 格的相互影响,复合变异。它是在漫长的历史 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 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 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 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 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 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 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 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 为发达。
2生成期中国古典园林史
![2生成期中国古典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a2be7e0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e.png)
辟雍 辟——象壁圜以法天; 雍——“象教化流行〞;
象征昆仑山及周围环绕着的弱水 辟雍兼具坛、 庙的某些功能,是以后建 制在最高学府,太学中的辟雍、泮池的前 身。
• 东周
•
汉长安内宫苑分布图
上林苑 未央宫 建章宫 甘泉宫 兔园
•上林苑: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 秦上林苑之上加以扩建。院墙四百余里。
山水: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 植物、动物:材林、经济林、名果异树〔三 千余〕 苑:三十六苑〔宜春下苑、乐游苑、思贤苑、 博望苑〕 宫:十二主宫〔建章宫、承光宫、储元宫、 望远宫等〕,甚多特殊用途的建筑群〔宜春 宫、长门宫、长杨宫〕 台、观、生产基地
• 楚国:章华台
• 吴国:姑苏台
儒、道、法、阴阳、 名、墨、纵横、农、 杂、小说家〔九流 十家〕
• 章华台——高台榭
•
湖北潜江县,建于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
年〕,6年完工。方形台基长300米,宽100米。其
上为四台相连,最大的一台,长45米,宽30米,高
30米,分为三层。
楚郢都的章华台开掘现场
周代天子、诸侯“美宫室〞、“高台榭〞,台成为一种主要的宫 苑建筑物,结合绿化种植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逐渐向园林雏形 的方向上转化。
• 囿和台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主 要源头,前者有关栽培、圈养, 后者有关通神、望天。
3 园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西周时,往往园、圃并称,其意亦互 通。
春秋战国时期,果蔬纳入市场交易, 园圃普遍起来,带动植物栽培技术的 提高和品种多样化,许多食用和药用 的植物被培育成为以供欣赏为主的花 卉。
园林史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
![园林史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https://img.taocdn.com/s3/m/c84c1e14650e52ea55189812.png)
❖ 《周礼》谓为地官司徒的属官。
园圃,作为种植树木、蔬菜的场地,其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的方向
上发展,从而具有了园林雏型的性质。
❖
甲骨文
金文
❖囿
❖ 台(臺)
❖圃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则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的生态美的认识——山水
条基本原则。在“天人合一”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范围中,模拟创造着自然之
美。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把泽及万民的理想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
形成山水的风格,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尊重。
❖ 【原文】知者乐水,仁者爱山。
施。 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建成著名的灵台、灵沼、灵囿。此三者鼎足毗邻,总体上构成规模甚大的略具雏型的贵族园
林。 东周时,台与囿结合、以台为中心而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台、宫、苑、囿等的称谓也互相混用,均
为贵族园林。其中的观赏对象,从早先的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已收摄作为成景的要素 了。 这时的宫苑,尽管也还保留着自上代沿袭下来的诸如栽培、圈养、通神、望天的功能,但游观的功能显然已上升到 主要的地位。树木花草以其美姿而成造园的要素,建筑物则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园林里面开始 有了为游赏的目的而经营的水体。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贵族园林中,规模较大、特点较突出也是后世知名度最高的,当推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章华台 又名章华宫
❖ 圃:
❖ ①圃是指栽种蔬菜的土地;
❖ ②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食用和药用的植物被培育成为以供观赏为主的花卉,人们看பைடு நூலகம்树木花草也愈来愈侧重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2 影响中国园林风格的思想因素 神仙思想 两大神话系统:东海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与昆仑山。 东海仙山:相传在山东蓬莱县沿海一带,海上 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从战国到秦朝,许 多帝王派人下海寻找,后来干脆在皇家宫苑中加以 模拟,形成一池三山的格局,并为后代皇家园林所 沿用。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台:
周 文 王 所 建 的 灵 台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园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 栽植蔬菜的场地。根据《说文》:“园,树果;圃, 树菜也。” 西周时,往往园、圃并称,其义亦互通。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食用和药用植物被培育成 供观赏的花卉,园圃原先单纯的经济功能也逐渐延 伸出审美功能。人们看待花草树木也越来越侧重观 赏的意义,这样就促使植物配置向有序化的方向上 发展,从而赋予园圃以园林雏形的性质。
第二节 皇家园林
2 汉代宫苑 太液池 汉武帝像秦始皇一样迷信神仙方术,因而仿 效始皇的做法,在太液池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 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 建章宫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 一池三山格局的皇家山水园林。“一池三山”从 此以后遂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直沿 袭到清代,并影响到日本造园。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囿、台:皇家园林的雏形
园、圃:私家园林的雏形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2 影响中国园林风格的思想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2 影响中国园林风格的思想因素 天人合一 《周易·文言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 德 ,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 吉凶。 孔子提倡“天命论”,主张“尊天命”、 “畏天命”,认为天命不可抗拒,所以“乐天知 命,故不忧”。 老庄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住大自然面 前是无能为力的。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对待大 自然应持和谐的态度,从而奠定“天人合—”的 思想体系。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囿、台、园圃
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诗经》毛苌注: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把—块较大的地段围合 起来蓄养禽兽,主要目的为供帝王狩猎活动也兼作 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 囿的范围内除了有天然植被外,还在空地上种 植树木和果蔬,同时还开凿水池作灌溉之用,也有 一些简单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帝王在打猎的间隙, 可以观赏自然风景,这就具备了园林的基本功能和 格局。
第二节 皇家园林
2 汉代宫苑 台 上林苑内有许多台,仍然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 内筑高台的传统。有的利用挖池的土方堆砌而成, 有的则用木材搭建而成。 观 观者,观望也。观和馆二名往往通用,是汉代 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 生产基地 上林苑内设手工作坊多处,调集工匠制造各种 工艺品和日用器物如铜器、草席等供皇家日常消费, 设果园、疏圃、养鱼场、牲畜圈、马厩,供应宫廷 和皇室的需要。
第二节 皇家园林
1 秦代宫苑 上林苑 上林苑原为秦国旧苑, 大约建成于秦惠王时期,秦 始皇时期加以扩大充实,成 为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苑内设有专门为圈养野 兽而修筑的兽圈,如“虎 圈”、“狼圈”等。并在旁 边修建建筑,供皇帝观赏动 物和射猎之用。
(清)袁耀-上林苑图
第二节 皇家园林
1 秦代宫苑
第三节 私家园林
袁广汉的私家园林今天虽已不复存在,因此 也无从考证。但从记载的情况来看,早在汉朝, 我国不仅已有相当规模的帝王宫苑,而且有了私 家园林。其造园的规模与皇家宫苑有大小的差别, 但造园的手法以及园的形式、内容等,都极其相 似。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台:
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它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 象、通神明。 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 礼,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 台上建置的房屋称“榭”,往往“台”、“榭” 并称。 除了通神之外,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台的“观游”功能逐渐上升,并逐渐成为宫苑里面 的主要构筑物。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2 影响中国园林风格的思想因素
君子比德 在儒家看来,大自然山川林木之所以能够引起 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 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与 人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 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国自古以来即把“高山流水”作为品德高洁 的象征,“山水”成了自然风景的代称。
第二节 皇家园林 汉建章宫复原图
2 汉代宫苑
第二节 皇家园林
2 汉代宫苑
植物、动物 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极为 丰富。此外,还由人工栽植大量的观赏树木、果 树和少量药用植物,其中不少是由南方移栽的品 种。为了保证个别南方植物品种的成活,还配备 的温室栽培设施。此外苑内还有许多西域进贡的 品种如葡萄、安石榴等。 苑内豢养百兽放逐各处,“天子秋冬射猎取 之”。一般的动物在山林中散养供射猎,大型猛 兽则圈养以防伤人。
2 汉代宫苑 “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一般 情况下,宫、苑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别。 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 与苑浑然一体,也有的把部分山池花木扩大为相 对独立的园林区域,呈现宫中有苑的格局,建章 宫便是一例。
苑:建造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 规模大。许多宫殿建筑群散布在辽阔的具有天然 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环境中,呈现出苑中有宫的 格局。这类皇家园林往往内涵广博、功能复杂, 比如上林苑。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秦代,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 林未见端倪。两汉时期,是私家园林开始形成并 有所发展的时期,它包括王侯官僚、富豪的苑囿 和文人的宅园。 据《西京杂记》载;“茂陵富民袁广汉,藏 镪巨万,家童八九百人。于北氓山下筑园,东西 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 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 等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 涛,致江鸥海鹤孕雏产彀,延馒林池;奇树异草, 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移扉,行之移晷 不能偏也。”
中国园林史
第一章 园林的生成期—— 商、周、秦、汉 (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中国园林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 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 级阶段,但却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 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相当于商、周、秦、 汉四个朝代。
第二节 皇家园林
2 汉代宫苑
西汉的皇家园林除少量位 于长安城内,其余大量分 布于近郊、远郊、关中以 及关陇各地,其中的大部 分建成于汉武帝在位的时 期。
第二节 皇家园林
2 汉代宫苑 上林苑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的138年)就秦之上林 苑加以扩大,扩建。 其范围据《三辅黄图》:“东南至蓝田、宜 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 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乃是中国历史 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范围:南面包括终南山北坡, 北到渭水,东到宜春苑,西 抵周至,规模很大。
第二节 皇家园林
1 秦代宫苑 上林苑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 群就是著名的阿房宫,这是 上林苑的核心所在。同时苑 内还有许多其他的宫殿台观 等建筑。
第二节 皇家园林
1 秦代宫苑 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
秦始皇迷信神仙方术,曾多次派遣方士到东 海三仙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毫无结果。于是乃 退而求其次,在园林里面挖池筑岛、摹拟海上仙 山的形象修建了“兰池宫”以满足他接近神仙的 愿望。 兰池宫在生成期的中国园林史中占有重要地 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屿,是首次见于史 载的在园林中同时筑山理水的造园举动,同时也 开创了池中堆山的先河。
第二节 皇家园林
2 汉代宫苑 苑 苑即园林,据史书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 处“园中之园”。其中一部分是保留下来的秦代 旧苑,大部分是武帝时期及以后陆续兴建的,一 般都建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段作为游憨的场所。 宫 宫即宫殿建筑群。史载上林苑范围内的宫殿 建筑群共计十二处,以建章宫的规模最大。
第二节 皇家园林
按现在的地理区划,它南达 终南山、北沿九峻山和渭河 南岸,地跨西安市和成宁、 周至、户县、蓝田四县的县 境,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 皇家园林。
第二节 皇家园林
2 汉代宫苑 上林苑的内容
山水 植物、动物 苑 宫 台 观 生产基地
第二节 皇家园林
2 汉代宫苑
山水 上林苑的外围是终南山北坡和九峻山南坡, 关中的八条大河,即所谓“关中八水”,贯穿于 苑内辽阔的平原、丘陵之上。 此外还有天然湖泊十处,人工开凿的湖泊也 不少,一般都利用挖湖的土方在其旁或其中堆筑 高合。上林苑内十二宫之一的建章宫的园林区内 开凿大池,名叫太液池。
第二节 皇家园林
囿与台相结合而产生皇家园林,中国古典园 林中首先出现的—个类型是皇家园林。 商纣王:“沙丘苑台” 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
第二节 皇家园林
1 秦代宫苑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 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 秦王朝封建大帝国,开始以 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馆。 根据各种文献的记载,在秦 代短短的12年中所建置的离 宫大约有五六百处之多,仅 在都城咸阳附近就有二百余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