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解析版)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cb892981c758f5f61f67e7.png)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详解】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4.回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
要点诠释:(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典例分析】例1、(2020•苏州模拟)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答案】 A【解析】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中,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振动的,故选A。
【技巧总结】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利用“转换法”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成能够明显观察到的水的振动。
知识要点二、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识详解】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
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
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要点诠释:(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巩固提升练习(包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巩固提升练习(包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23a6f58e9951e79b8927d6.png)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巩固提升练习一、单选题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 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A. 用声呐装置测潜水艇的位置B.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 预测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3.超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运用超声波的是()A. B超成像B. 声呐测距C. 一种速度测定器D. 分贝仪4.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 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C. 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D. 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6.以声消声原理( )A. 利用声波的密部与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加强B. 利用声波的密部与密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C. 利用声波的疏部与疏部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D. “以声消声”的方法也称作“有源消声技术7.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这个现象说明()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 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慢C. 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D.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8.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78.8dB.若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 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B. 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C. 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D. 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A. 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B. 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C. 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列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D. 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二、多选题10.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B. 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C.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11.“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 音调高B. 音调低C. 响度大D. 响度小12.下列关于各图所展示的情境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B. 乙图:摩托车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丙图:扬声器发出声音传递能量使旁边的烛焰晃动D. 丁图:人利用牙齿“听”声音,效果不如用耳朵听声音1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C.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 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的深度14.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D. 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三、填空题15.汽车匀速驶向山下的隧道,在距洞口1750m处按响喇叭,10s后听到回声,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听到回声处距洞口________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章节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章节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e69c5d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3.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伴随着火箭的轰鸣,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一号F 遥十三”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轰鸣”主要是指声音的()A.响度大B.音调高C.频率高D.振幅小2、如图所示的活动中,能说明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将发声的手机置于密闭内并抽气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内装满水)的一端,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最先听到的响声是()A.沿空气传来的B.沿水传来的C.沿铁管传来的D.不知温度,无法判断4、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地面课堂同步进行。
在太空授课期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王亚平老师的声音听起来较“尖”,指的是声音音调较高B.航天员之间在太空中可以像在地面直接进行交流C.观众在收看视频时,三位航天员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处D.我们不用看大屏幕就能分辨三位航天员的声音,是根据音色进行判断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8310m/sB.声音只能传递信息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D.城市高架桥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6、以下事例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B.用“B”超探病C.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D.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7、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A.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导航8、2020年12月底枣庄地区的雪来得特别大,大地披上了银装,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好不热闹(如图所示),同时明显感觉到欢笑声比平时要小,下面关于雪地里的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地里孩子们的欢笑声主要是由鞋的振动产生的B.我们能区分不同孩子的声音,主要是他们音调不同C.松散雪地增强了声波的反射D.根据雪地的声音现象,剧院的四壁应做得粗糙些9、“女高音”、“男低音”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10、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
难点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难点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082b3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4.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必考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学校艺术节的演出会场上,伴奏演员用钢琴和古筝等两种乐器合奏出的《梁祝》优美动听,下列因素能够辨别出这两种乐器的声音是()A.频率B.响度C.音调D.音色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B.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C.高架桥上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3、2021年11月25日开州区第五届诗词大赛网络答题通道开启,中小学学生、18-45周岁的成年人均可报名参与诗词大赛,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下面对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别的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6、以下事例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B.用“B”超探病C.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D.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7、下列措施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B.靠近居民区的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墙C.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D.汽车进入居民小区后,禁止鸣笛8、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音调高B.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的C.“超声波”的速度总是大于“次声波”的速度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内装满水)的一端,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最先听到的响声是()A.沿空气传来的B.沿水传来的C.沿铁管传来的D.不知温度,无法判断10、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B.医生利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学校考试期间附近的道路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医学上一般利用次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实验装置,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与______有关;若在月球表面进行此实验,人耳听不到音叉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二节第1课时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二节第1课时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c1a9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a.png)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知能·提升训练知能提升1.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按键能改变电视机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传播速度2.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
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美D.节奏快3.为了提高二胡的音调,可采取的措施有()A.将二胡的弦调松点B.将二胡的弦调紧些C.换用一根较粗的琴弦D.用力拨动琴弦4.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
以便今后用这些自身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5.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A.振幅一定更大B.振幅一定更小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6.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7.以下操作不能改变音调的是()8.小满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接电话,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分辨出的,妈妈让说话大声点,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9.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根据乐器发声的,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0.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美谈。
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而发声。
人们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出铃声而不是其他物体发出的声音。
探究创新1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雨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章 声的世界(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章 声的世界(word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8ce7cad1f34693daef3ec7.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2. 站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听不到自己的回声,其主要原因是A. 老师讲话声音不够大B. 教室里有学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C. 讲台离墙太近,原音和回声混在一起D. 教室窗户是打开的,没有障碍物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 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4.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5.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 音色音调B. 音色响度C. 音调响度D. 音色音调响度6. 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D. 都是噪音7.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B.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C. 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 大象能听到超声波8. 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频率B. 振幅C. 节奏D. 音色9. 如图所示,把相同的几只瓶子灌入高度不同的水,拿筷子用相同的力量敲打它们时,可听到不同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声音的响度不同B. 声音的音色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振幅不同10. 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一定是相同的B.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C.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D.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有关11.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第2节《声音的特性》精品讲解与例题(含解析)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第2节《声音的特性》精品讲解与例题(含解析)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9e9812da38376bae1faed9.png)
答案:(1)强弱(2)振动幅度(3)振动幅度(4)传播距离(5)分散程度(6)高低(7)振动的快慢(8)振动越快(9)音品(10)品质(11)特色(12)无规则(13)产生(14)传播(15)接收1.响度人们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1)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①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②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
声音的传播距离越大,分散程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小。
(2)声音响度的单位:分贝(dB)。
(3)人们的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响度有关,声音的响度不同,听觉效果不同。
听觉效果与响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声音响度/dB听觉效果树叶微动10极静轻声交谈20~30安静正常说话40~50正常大声呼喊70~80较吵汽车喇叭90很响飞机发动120~130难忍机(4)当人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太小时,往往感觉“听不清”。
要想听清声音,就必须想法增大声音的响度。
谈重点影响响度的因素及增大响度的方法(1)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远处越分散,越远处振动的幅度越小,所以人们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小;因此人们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越远,听者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2)增大声音响度的方法:①增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②减小听者与发声体间的距离,③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分散,如听诊器。
【例1】小明和小亮同学为了探究乐音的特性,小明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鼓面(如图所示),小亮站在周围听,他发现: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用力越小,听到的鼓声越小。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由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中他们还发现:当小明用同样的力敲击时,小亮到小明的距离不同,听到的声音强弱也不同。
请你帮他们解释其中的原因。
解析:(1)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鼓面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小明是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c189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b.png)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6分)1. 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介质2.将耳朵贴在足够长铁水管(管中有水)的一端, 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水管的另一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B. 听到二次敲打的声音C. 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D. 听到最后一次敲打的声音是水中传播的声音3.一个同学站在原地不动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 1.5 s后听到回声, 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 m/s, 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 A. 510 m B. 255 m C. 340 m D. 1 020 m4.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师生合唱《我的祖国》, 歌声响彻礼堂。
“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5.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 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 声速B. 响度C. 音调D. 音色6.如图所示, 排箫又叫“参差”, 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B. 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C. 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声音的音调D. 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7. 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B.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 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D.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8.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在空气中声速跟光速相等C. “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色不同D. 声呐是利用次声波来定位的9.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 选手在鼓声指引下, 整齐地划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 鼓声震耳欲聋, 说明鼓声的音调高D. 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图所示, 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的B. 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 如图是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 目的是使声在声源处减弱C. 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 可看出下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D. 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 会发出超声波, 利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监测, 可以预报灾害, 减少损失11.科学家在研究大象之间的交流时, 发现大象会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复习题(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复习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84c0df4afe04a1b071def9.png)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2.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6.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吹着的哨子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C.关闭的收音机D.敲击的水瓶琴8.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9.我们能分辨出鼓声和锣声,主要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10.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e50bf0b52acfc788ebc916.png)
第三章 声的世界一、选择题1.妈妈买瓷碗经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利害主假如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2.环保型住所多半使用双层中空玻璃代替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这样做的利处是( ) A.拥有更强的安全性 B.拥有更强的拉伸性 C.拥有更强的透光性 D.拥有更优秀的隔音性3.因为部分中国旅客就餐时大声说话,影响其余人,一些欧洲国家辟出特意餐厅供中国人就餐 .这里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哪一特点?( )A.音调B 振.幅C 响.度D 频.率4.诗句“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次高B.音色好C.速度快D.响度大5.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经过科学研究,使全部声源都不发生振动将全部噪声源都隔绝在真空容器中,以防止噪声传出在穿过住所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 规定建筑工地上不一样意使用大型机械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荒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B 响.度C 音.调D 频.率7.广场舞是中国大妈特别喜爱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所楼歇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两方的利益都获得尊敬,和睦相处,你以为采纳下边哪一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所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严禁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所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8.以下对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真空中声音流传得最快B.声源振动的频次影响声音的响度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假如依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植树造林可减弱噪声9.(2015?常州)如下图,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一样.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由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解频次的关系D.声音的流传能否需要时间10.对于如下图的四个情形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达能量不可以听到真空罩中闹铃声,说明声波的流传需要介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同样玻璃瓶装不一样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作声音的音色不一样11.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次,使音调变高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别,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12.北岳恒山是我国有名的五岳之一,位与山西浑源县境内.小明暑期旅游到了这里,对着远处的高峰大叫“”)一声我来了,不久山谷中传来了回声,对于小明的原声和回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原声和回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原.声和回声不需要介质也能流传C.原声和回声的振动频次不一样D.原声和回声的流传速度同样二、填空题1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念书声,声声动听”表示声音能够在________中流传;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能够依据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来加以鉴别.14.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下图的现象,这现象说了然声音是因为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能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________中流传。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章节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章节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5dcd4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2.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有一种“声纹锁”。
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色C.音调D.声速2、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B.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C.高架桥上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4、王瑞同学在学习了声现象后,总结了以下四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B.发声的音叉轻贴着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乒乓球可以传声C.在音乐会中,我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区分出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B.市区“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图书馆勿大声喧哗”是要求把音调放低D.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声源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小C.道路旁植树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7、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8、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音调高B.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的C.“超声波”的速度总是大于“次声波”的速度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140c7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2.png)
图 1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检测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
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2.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 )A.空气不能传声B.液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D.固体不能传声3. 以下关于发声和发声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的空气中的传播速是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最大C.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D.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比空气中的快 4. (·济南中考)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C.音色D.频率5. 如图1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演示( )A.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高B.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越大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 (·)如图2所示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图2 A.音调不同 B.响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音色均不同7.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8. 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9. 人们把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
(新)物理沪科版八上《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附答案)
![(新)物理沪科版八上《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109dc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45.png)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01知识管理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说明:〔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鼓是由鼓面振动发出声音.2.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注意:真空不能传声.声速: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声波: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说明:在常温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最W.3.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传到耳朵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4.回声现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才能分辨回声.应用:回声测距、声呐.02根底题1.以下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要有发声体存在就可以听到声音B.昆虫都是用翅膀振动发声的C.只要发声体在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D.但凡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2.在敲响古刹的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3.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声音干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4.在把戏游泳工程中,运发动可以在水下听到水中音响所发出的动听的音乐,这说明〔〕A.水能发出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快D.人在水中听声能力会变强5.如以下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屡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屡次反射形成回声6.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面溅起水花;〔3〕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铅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1〕〔2〕B.〔2〕〔3〕C.〔2〕〔4〕D.〔3〕〔4〕7.〔邵阳中考〕2022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也能够传声.03中档题8.〔来宾中考〕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9.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不能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是因为〔〕A.看枪冒烟时,计时比拟方便B.怕离起点较远,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C.听到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高D.听到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10.有一种用声波作子弹的枪,传统的房屋、石头、金属等掩体碰到这种武器无法起到作用.声波子弹枪内有一组串联的电磁片,每个电磁片就是一个小扬声器,声波信息通过电磁片逐级放大,到达对目标的攻击,要阻挡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子弹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网B.磁性物质网C.真空带D.金属物质网11.〔福州中考〕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12.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服架.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以下图,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应该将手指,此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递的,听起来像寺庙中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固体且;由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自己直接听到的声音〔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13.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导致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根据以上信息答复:〔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密度的路径;〔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3〕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拐弯了.04 拓展题〔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多少米?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管理1.(1)振动 2.介质 波 大 慢 3.鼓膜 听觉神经 4.反射根底题1.D 2.B 3.B 4.B 5.B 6.C 7.固体中档题8.A 9.C 10.C 11.振动 真空 12.堵住耳朵 细线 能够传声 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不相同13.(1)低 大 (2)比拟冷的水边 (3)上 14.(1)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 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 (2)声音在温度为25 ℃的海水中的速度v =1 531 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 =1/2×2 s=1 s因为v =s t,所以海水深度为:h =s =vt =1 531 m/s×1 s=1 531 m 第二课时01 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63cb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6.png)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2.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3.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4.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振幅 B.音色C.响度 D.音调5.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6.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7.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A.mm B.cm C.dm D.dB8.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 B C D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10.端午节期间,我省多地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解析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2.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6.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吹着的哨子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C.关闭的收音机 D.敲击的水瓶琴8.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 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9.我们能分辨出鼓声和锣声,主要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10.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12.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
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B.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15.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16.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 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 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听见二.填空题17.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产生的,钟声是通过传播到人耳中的。
18.小强酷爱音乐,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改变吉他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美妙”的歌声和吉他声是通过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自习课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动听”的歌声属于(选填“乐音”或“噪音”)。
19.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贴着“禁止大声喧哗”的提示语。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描述的是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禁止喧哗”是从处减弱噪声的。
20.为治理城市汽车乱鸣笛的违法现象,贵阳市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声呐设备发出(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的违法信息。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
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
2.【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4)小球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便于观察;(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A、该实验中,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小球的振动频率小于音叉的振动频率,故B错误;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D、如图所示实验,发现小球会跳动,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跳动,便于观察,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三个要素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3.【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4.【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A、将小“人”放在音乐盒(或音箱)上,会发现小“人”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改变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振铃的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注意转换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是一道基础题。
5.【分析】(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
【解答】解:A、一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B正确;C、“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我们感知不到,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特性的辨别等,涉及到的知识点,属声学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6.【分析】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门窗关闭,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能加强原声;桌椅表面粗糙不平吸收声音,减小响度。
【解答】解: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开着窗声音会传出室外减小响度,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在学习声音的知识,应该让学生们从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入手。
7.【分析】声音的产生条件是振动。
【解答】解:A、吹着的哨子,空气柱在振动,产生声音。
B、真空罩里响铃的闹钟在振动,尽管听不见,但声音已经产生了。
C、收音机可以产生声音,但关闭了,所以不振动了。
D、敲击水瓶琴,瓶子在振动,产生声音故选:C。
【点评】(1)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条件,判断是否产生声音就要看物体是否在振动;(2)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是两件事,不要误以为听不到声音就是没有产生声音;(3)能产生声音的物体,如果没有振动,那么也不产生声音。
8.【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
【解答】解: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故选:C。
【点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在平时要将响度与音调区别开来。
9.【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