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尊敬的教授:经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我在这里向您提交我个人的课程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同与指导。

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机械制造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理论课程: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方法;2. 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操作,教学生如何使用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与制造;同时,教学生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机械制造的仿真与建模。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2. 实践课程: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评估:1. 理论课程: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操作及结果分析,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要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参考书目:《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六、课程设计计划:1. 第一周:简要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2. 第二周至第十周:依次介绍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包括零件加工、装配、检测等;3. 第十一周至第十三周: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与制造;4.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机械制造的仿真与建模。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工艺流程,能够使用机械制造工具与设备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具备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与建模的能力。

八、结语:以上是我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简要方案,我将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素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完成此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能够综合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设计与分析;•能够运用 CAD、CAM 等软件进行机械零件与总成的设计及制造工艺的规划;•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与高精度机床的应用;•掌握知名机床厂商的各种机床、工具、刀具等制造商的产品,并能有效评估其适用性与可行性等。

2. 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模块一:机械零件的设计1.学习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机械零件设计标准和参数。

2.运用 AutoCAD 和 SolidWorks 等 CAD 软件,绘制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机械零件。

课程设计过程可以得到一定辅导,以帮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设计中的实践问题。

3.进一步优化零件图案,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零件加工模拟。

模块二:总成的设计1.进一步学习零件设计与组装原理,熟悉组装标准与规范的基本要求。

2.运用 Pro/E 和 SolidWorks 等软件,绘制含有多个零件的总成零件,从原理、结构、装配、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3.基于模拟,进行总成零件的设计优化和性能测试,包括机械运动和热力学性能等。

模块三:机床的实际操作1.熟悉常见的机床的各个部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

2.理解机床的加工工艺,熟悉加工工艺的基本要求。

3.熟悉操作各种机床(如车床、铣床、磨床等),并通过实操来加深对工艺流程与安全操作的认知。

模块四:机床的保养和维护1.理解机床保养和维护的必要性,学习机床保养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机床日常保养以及部分关键机床部件的检修和维护方法,如主轴、导轨、负载轮等。

3.学习机床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培养基本的机床故障评价和维修能力。

3.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本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为三步走。

第一步,通过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来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各类加工方法;2. 了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及其性能,能合理选用;3. 掌握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影响因素;4.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安全技术要求及环保标准。

技能目标:1. 能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 学会使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制定加工工艺;3. 能够操作机械设备,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4. 具备初步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和工艺改进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3.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包括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发展趋势等,参考教材第一章内容;- 加工方法与工艺流程:介绍车削、铣削、磨削等常见加工方法,分析各类加工工艺流程;- 机械制造材料:讲解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的性能及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 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涉及精度概念、表面质量要求及其检测方法,参考教材第二章;- 影响因素:分析机床、刀具、工件等因素对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 提高措施:探讨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措施。

3.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学习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方法,参考教材第三章;- 工艺规程: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规程,包括工艺路线、加工参数等;- 工艺改进:探讨加工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4. CAD/CAM技术:介绍CAD/CAM软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四章;- 零件造型:学会运用CAD软件进行零件造型;- 加工编程:学习使用CAM软件进行加工编程。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制造技术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制造工艺原理,如铸造、锻造、焊接、切削等。

3. 学生能了解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制造工艺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制造问题。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制造工艺流程,并进行初步的工艺参数计算。

3. 学生能运用制造技术相关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制造技术,培养对制造业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能认识到制造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工艺,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制造技术概述:介绍制造技术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基本制造工艺:- 铸造:讲解铸造工艺原理、铸件结构设计、铸造缺陷分析等。

- 锻造:介绍锻造工艺方法、锻造设备、锻造工艺参数计算等。

- 焊接:阐述焊接工艺原理、焊接方法、焊接质量检测等。

- 切削加工:讲解切削原理、刀具材料与结构、机床及其应用等。

3. 制造工艺设计:学习制造工艺流程设计、工艺参数计算、工艺文件编写等。

4. 制造质量控制:介绍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质量管理工具及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5. 制造技术新发展:介绍现代制造技术,如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绿色制造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生产纲领: 10万件/每年 ) 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 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 2. 选择定位基准; 3. 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 4. 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 5. 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四、学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设计3周时间集中安排,对各步工作不作统一规定
,建议指导教师可按以下进度进行辅导:
课程设计内容
时间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
2天
零件分析,画零件图
1天
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4天
填写工艺文件
1天
夹具设计,画夹具装配图
3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
2天
答辩、修改
2天
合计
21天(3周)
五、其它说明
■ 1、每个小组分别设计一套工艺加工方案,再将设计 出来的两个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和完善,形成一个 相对理想的方案。
■ 同一大组(4~5人)一起设计出一个理想的工艺路线 方案。
■ 2、每大组针对不同工序设计出设计出两个夹具。

即2~3人设计一套夹具。
பைடு நூலகம்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 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 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 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 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设计的题目和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常用机械加工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加工中材料、刀具、机床的性能及其选用原则。

3.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表面质量等关键技术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并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工艺过程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分析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镗孔、刨削等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3. 机械加工材料、刀具与机床:讲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介绍各类刀具的结构、性能及选用原则;阐述机床的类型、性能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 机械制造精度与表面质量:探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5.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学习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掌握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6. 数字化制造技术:了解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习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制造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

制造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

制造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制造技术》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关于工程图学、制图规范、工业材料、工艺基础、加工工艺、机床基础、数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对学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机床加工工艺,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机床加工实战操作,提高学生的制造工艺能力。

二、课程目标1.熟悉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2.掌握加工工艺规范及行业标准;3.学习数控程序编写;4.掌握数控编程语言,并能够独立编程;5.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机床加工实战操作,提高制造工艺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务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计划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数控机床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6第二章加工工艺规范及行业标准8第三章数控编程语言及编程原理10章节内容学时第四章数控加工工艺的应用12 第五章机床加工实战操作14 第六章课程总结及考核 21. 第一章数控机床的结构及使用方法1.数控机床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2.数控系统及控制方式的分类及特点;3.数控机床的几何误差及其检测方法。

2. 第二章加工工艺规范及行业标准1.零件加工工艺的规范;2.国内外加工工艺标准;3.精度与表面质量处理。

3. 第三章数控编程语言及编程原理1.数控编程语言及其分类;2.数控电子计算机的结构及编程原理;3.简单的数控编程实例。

4. 第四章数控加工工艺的应用1.模具加工应用实例;2.工量具、产品加工的应用实例;3.反复加工与变速平移切削的应用实例。

5. 第五章机床加工实战操作1.制作数控编程实训作业;2.安装刀具、夹具,调整机床参数;3.运行加工程序,检测所加工工件。

6. 第六章课程总结及考核1.课程总体回顾;2.对学员进行加工实操考核及学习总结。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程学习采用板书讲授、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通过实践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借助课程设计进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总结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总结如下: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机械制造问题。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 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设计的步骤:- 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 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了解行业和市场需求。

- 设计解决方案,包括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等。

- 制作样品或模型,测试和改进设计方案。

- 编写设计报告,总结设计过程和结果,评估设计的有效性。

3.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设计应该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相对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课程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

- 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做到安全可控和环保可持续发展。

4. 课程设计的评价和改进:- 评价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和设计结果的实用性。

- 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课程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改进和调整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工程实施能力提升,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ppt课件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ppt课件

案例分析
零 件 图
§1 零件分析
§ 1.1 零件的作用
拨叉是拖拉机变速箱变换机构中的一个主要零件。拨叉头以30mm 孔套 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 8m m 孔与变速叉轴连接,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 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 在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 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档位,从而改变拖拉机的行驶速度。
分析零件上哪些表面需要加工明确各主要加工表面填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44专用夹具设计专用夹具设计55撰写说明书撰写说明书拟订夹具结构方案确定定位夹紧对刀导向等装置并绘制夹具草图绘制夹具专用零件图序号设计内容参考进度熟悉题目准备各种资料分析零件图确定生产类型和毛坯绘制毛坯图工艺过程设计包括拟订机械技工工艺路线选择机床和工装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等工作工序设计包括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切削用量时间定额填写工序卡片机床夹具设计包括定位方案夹紧方案定位元件选择定位误差计算方案对比夹具装配图草图绘制包括草图绘制夹紧力计算其他零件设计校核等工作夹具装配图加深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制定标题栏明细栏的填写等工作夹具主要零件图设计15天答辩05天1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四大部分
§ 3.2 拟订工艺路线
4、工序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顺序
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 孔 3000.021mm;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 工序;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3孔0mm 和拨叉脚两端面,后加工次要表面—操纵槽底面和内侧面;遵循“先面后孔” 原则,先加工拨叉头端面,再加工叉轴孔 30mm ;先铣操纵槽,再钻销轴 孔 8m m 。由此初拟拨叉机械加工工序安排,见表§ 3.2。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理解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及其适用范围。

3. 帮助学生了解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生产效率和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制造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制造工艺参数的选择、计算方法,具备制定简单制造工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制造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装配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制造技术,树立投身制造业的信心和决心。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我国制造业的认识,激发学生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制造技术基础,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对制造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熟练掌握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制造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

3. 制定简单的制造工艺,并进行实际操作。

4. 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5. 增强对制造业的认识,树立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制造技术概述- 制造技术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制造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2. 机械加工方法- 车削、铣削、磨削等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 钻孔、镗孔、刨削等加工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要点3. 制造工艺参数- 制造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 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效率的影响4. 制造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常见制造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5. 制造生产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现代制造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应用6. 安全环保与职业道德- 制造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环保要求与职业道德在制造业中的体现7. 制造技术实践- 制造工艺的制定与实施- 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制造技术概述第二周:机械加工方法(车削、铣削)第三周:机械加工方法(磨削、钻孔)第四周:制造工艺参数第五周:制造质量控制第六周:制造生产效率第七周:安全环保与职业道德第八周:制造技术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制造技术概述第二章:机械加工方法第三章:制造工艺参数第四章:制造质量控制与生产效率第五章:安全环保与职业道德第六章:制造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教材为依据,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工具,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制造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设计。

二、课程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工具。

2.熟悉机械制造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4.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零件和装置。

5.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制图基础。

包括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制图标准、常用符号、工程图、构图传统、机械零件符号、常用线型等。

2.机械加工基础。

包括常用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加工精度控制、刀具类型和使用等。

3.机械加工设备。

包括常见的机床、工具、模具、测量工具等。

4.测量技术。

包括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测量方法、精度控制等。

5.机械设计基础。

包括机械零件设计、装配技术、机械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专业软件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技术和测量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设计作业:对学生提出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机械零件和装置,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成绩等。

2.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2小时,主要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进行高层次研究提供支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工艺、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知识,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制造项目,并撰写设计报告。

二、课程设计内容1.项目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践需求,选择一个合适的机械制造项目进行设计。

项目可以是机械零件的加工和组装、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机械系统的调试和优化等。

2.设计方案:学生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方案包括设计思路、结构设计、工艺流程、材料选择等。

3.设计计算:学生需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

计算内容可以包括力学计算、热力学计算、运动学计算等。

4.制造过程:学生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和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制造过程。

制造过程包括工艺准备、工艺操作、设备调试等。

5.试验验证:学生需要对制造完成的机械制品进行试验验证。

试验内容可以包括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6.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撰写一个完整的设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背景、设计目标、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制造过程、试验验证等。

三、课程设计流程1.项目选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机械制造项目。

2.设计方案: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3.设计计算: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

4.制造过程: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和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制造过程。

5.试验验证:学生对制造完成的机械制品进行试验验证。

6.设计报告:学生撰写一个完整的设计报告。

四、课程设计评价评价标准包括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制造过程的规范性、试验验证的有效性和设计报告的完整性等。

五、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面授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的机械制造企业,了解实际的机械制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课程设计考核可以采用课程设计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制造过程、试验验证和设计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模具凹模板的制造班级: 13机设(3)班学号: 201310310334姓名:王婧婧指导:戴老师时间:2015/12/22—2015/12/27景德镇陶瓷学院模具凹模板的制造一:模具说明凸凹模是模具的一种,又分为正装和倒装,是一种落料和拉伸能一次性完成的模具。

落料时凸模起作用,拉伸时凹模起作用,是一种组合式模具。

现主要对凹模的加工进行制造分析。

二:原料分析一般锻件均为钢件,它的的强度高、韧性好,适合于制造受力大、要求高的重要零部件,符合模具的工作环境,所以选择锻件毛坯。

CrWMn是一种高碳合金工具钢,它的含碳量在0.90~1.05之间,是一种制作模具中最常用的工具钢。

如图所示,加工对象为图一中的凹模,要求凹模在完工后与凸模刃口间的配合间隙为0.04mm,工作表面粗糙度为Ra=0.4um,热处理硬度(58~63)HRC。

三:工艺比较由于制作过程中生产条件不同,采用的工艺方法也没有固定的工艺顺序,现有三套工艺可供选择,各套工艺说明分别如下:1 在加工中心经一次装夹后,一次性完成型孔、固定孔及销孔的加工,其工艺过程概括为:备料→毛坯外形加工→型孔、固定孔和销孔加工→热处理→平面精加工→型孔精加工→研磨2采用锻件做毛坯,在成型磨削后进行精加工,其工艺过程概括为:备料→毛坯外形加工→划线→刃口型面粗加工→螺孔和销孔加工→热处理→平面精加工→刃口型面精加工→研磨3采用锻件做毛坯,用线切割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其工艺过程概括为:备料→毛坯外形加工→划线→螺孔和销孔加工→热处理→平面精加工→刃口型面精加工→精修上述三套工艺过程,第一套工艺虽然工序数少,工艺路线短,但与第二套工艺一样在凹模淬火后需用特殊磨床进行精加工,凸模要在成型磨削后进行精加工,加工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对技术的要求高,一般的模具厂不具备此条件。

相比之下,模具厂必备的电火花加工对于这种比较难于加工的模具更方便加工;电极和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接触,便于加工小孔等零件,而不会受电极、工作刚度的限制;对电极材料的限制也比较少;所以说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就更方便易实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机械制造技术是我国工业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工业竞争力、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故针对此,机械制造技术在职教育培训已成为目前行业内人才培养的主流途径。

因此,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从设计目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探讨。

二、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1. 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课程设计中,首先要确保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知识。

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工程图、机械工艺、加工工艺、工具、刀具、测量、机床、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实践操作的培训在理论知识讲解后,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培训。

教师将针对理论知识所涉及内容,设计一些实际情景模拟操作,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与实践操作。

3.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将针对学生所遇到的操作问题进行解疑答惑,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实施1. 设计课程大纲课程大纲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具体包括了设计课程的内容、安排、目标、考核方式等。

大纲可由教师根据课程需求制定,为学生提供了明确地学习目标和方向。

2. 实验室建设在课程设计实施中,实验室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操作场景,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授课在该课程中,教师需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4. 学生操作实验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一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1.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性质、地位1)必修的实践环节。

2)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到的各门知识,综合解决设计、制造和管理中问题。

3)对指定的产品的制造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和机床选择等综合考虑后,进行制造工艺设计。

4)要求学生用计算机机进行绘图和编程。

2.本课程的前置课程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学完专业基础课、主要专业课: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微机技术等、CAD/CAM 课程。

相关课程.3.时间和学时安排学时:两周安排:四年级上学期进行。

4.基本要求1.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的能力;2.掌握分析机床的基本知识,具有选择和使用机床的能力;3. 掌握机械加工和装配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和产品装配方法的能力;4 掌握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产品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具有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业规程的能力;5.具有运用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过程中一般工艺问题的初步能力。

5. 设计的任务6.填写工艺文件。

填写要求是:内容完整,层次清楚,语言精练,字迹清晰。

对工艺文件填写作如下规定: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的工时定额可不填。

(2)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的工序图。

图中主视图应处于加工位置,用细实线将零件的主要轮廓画出来;用粗实线给出加工表面;用定位符号表示定位基准;用夹紧符号表示出夹紧表面;并标出本工序加工表面位置,注上工序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有关的其他技术要求。

(3)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工时定额只填写基本时间,工人技术等级此项不填。

(1) 分析、了解产品性能、用途;(2) 了解制造规模、方式,生产条件(3) 制订制造方案;(4) 编写工艺(主要任务) ;(5) 设计工装(可以在其他课程设计中进行) 。

(6) 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7) 所有设计资料文挡拷贝电子版一份上交。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1.了解减速器的总体结构及其布置特点与用途、布局及传动路线2.分析减速器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3.对减速器零件箱体、箱盖、轴承盖、齿轮、主轴等进行材质、热处理及结构工艺分析4.学会查表并使用,对以前知识的综合应用二:课程设计内容本组主要负责的是轴系的材料分析和绘制,而本人分析的是中间轴的材料分析和绘制过程。

中间轴承包括两个齿轮、两个轴承、一个键、一个轴承套。

为了保证各阶梯轴的同轴度,用两端顶尖空定位。

车、磨等工序的定位基准不变,使基准统一。

可使圆跳动变小保准精度。

中间轴承如图所示:1.加工阶段的划分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往往不可能用一道工序来满足要求,而要用几道工序逐步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和合理地使用设备、人力,零件的加工过程通常按工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①粗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因此,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去除内孔,端面以及外圆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并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

②半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使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

③精加工阶段:其任务就是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留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并可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

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目标是全面保证加工质量。

2.基面先行原则该零件进行加工时,要将端面先加工,再以左端面、外圆柱面为基准来加工,因为左端面和φ40柱面为后续精基准表面加工而设定的,才能使定位基准更准确,从而保证各位置精度的要求,然后再把其余部分加工出来。

3.先粗后精即要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再安排精加工工序,粗车将在较短时间内将工件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切掉,一方面提高金属切削效率,另一方面满足精车的余量均匀性要求,若粗车后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的要求时,则要安排半精车,以此为精车做准备4.先面后孔对该零件应该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这样安排加工顺序,一方面是利用加工过的平面定位,稳定可靠,另一方面是在加工过的平面上加工孔,比较容易,并能提高孔的加工精度,所以对于轴来讲先加工φ40外圆柱面,作为定位基准再来加工其余各表面5.热处理工序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金属的加工性能,热处理主要分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和内应力处理等,本零件轴材料为45钢,在加工过程中预备热是消除零件的内应力,在毛坯锻造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拨叉的加工工序。该拨叉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可以采用万能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 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 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B
22
§3 工艺规程设计
•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2、毛坯的确定
• 选择和确定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 •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加工余量 • 绘制毛坯简图
3、工艺规程设计
• 拟订工艺路线,选择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 选择机床及工艺装备(夹具、刀具、量具) • 确定各工序间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 • 计算切削用量 • 计算时间定额 • 填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
B
13
§2 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 2.1 选择毛坯
由于该拨叉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拨叉的强度和冲击韧 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锻件。该拔叉的轮廓尺寸不大,且生产类型属 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锻件精度,宜采用模锻方法制造毛坯。毛坯的材 料为45号钢,起模斜度为5°。
§ 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B
4
内容和步骤
4、专用夹具设计
• 明确夹具设计的任务 • 拟订夹具结构方案,确定定位、夹紧、对刀、导向等装置,并绘制夹 具草图
• 绘制夹具装配总图,并标注尺寸、配合及技术要求 • 绘制夹具专用零件图
5、撰写说明书
B
5
时间进度
序号
设计内容
参考进度
1
熟悉题目、准备各种资料、分析零件图、确定生产类 型和毛坯、绘制毛坯图
B
20
§3 工艺规程设计
§ 3.2 拟订工艺路线
1、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查表2.25平面加工 方案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查表2.24孔加工方案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 度,确定拨叉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表§ 3.1所示。
B
21
§3 工艺规程设计
§ 3.2 拟订工艺路线
3、图纸
(1)绘制该零件毛坯图1张(A4)
(2)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装配图1张(A1)
(3)专用夹具的主要零件图2张B(A3,指导教师指定)
7
案例分析
目录
§1 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3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2 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2.1 选择毛坯 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加工余量 2.3 绘制拨叉锻造毛坯简图
1天
2
工艺过程设计,包括拟订机械技工工艺路线、选择机 床和工装、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等工作
1天
3
工序设计,包括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切 削用量、时间定额,填写工序卡片
2天
4
机床夹具设计,包括定位方案、夹紧方案、定位元件 选择、定位误差计算、方案对比
1天
5
夹具装配图草图绘制,包括草图绘制、夹紧力计算、 其他零件设计校核等工作
§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45号钢。该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 适用于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作用的工作条件。
B
10
§1 零件分析
§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于典型的叉杆类零件。为实现换挡、变
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叉脚
§3 工艺规程设计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2 拟订工艺路线 3.3 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3.4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3.5 切削用量的计算 3.6 时间定额的计算
§4 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4.1 夹具设计任务 4.2 拟订钻床夹具结构方案与绘制夹具草图 4.3 绘制夹具装配总图 4.4 夹具装配图上标注尺寸、配合和技术要求 4.5 夹具专用零件图设计绘制
2、加工阶段的划分
该拨叉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 工几个阶段。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孔)准备 好,使后续工序都可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 然后粗铣拨叉头右端面、拨叉脚内表面、拨叉脚两端面的粗铣、操纵槽内侧 面和底面。在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拨叉脚两端面的精铣加工和销轴孔 8m m 的钻、铰加工;在精加工阶段,进行拨叉脚两端面的磨削加工。
两端面在工作中需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
理,硬度为48~58 HRC;为保证拨叉换挡时叉脚受力均匀,要求叉脚两端
面对叉轴孔3000.021mm 的垂直度要求为0.10mm,其自身的平面度要求为 0.08mm。为保证拨叉在叉轴上有准确的位置,改换档位准确,拨叉采用锁
销定位。锁销孔的尺寸为
N 8 0 0 0 台 / 年 1 件 / 台 ( 1 + 3 % ) ( 1 + 0 .5 % ) = 8 2 8 1 . 2 件 / 年
拨叉质量为4.5kg,差本指导书表2.2(或查有关工艺手册,以下是指本 指导书中的表号)的“机械加工零件生产分类”知,拨叉属于轻型零件。查 表2.3知,该拨叉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济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 3000.021mm(H7) 和锁销 孔 800.015mm(H7) 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B
12
§1 零件分析
§ 1.3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依题目可知:产品的年产量为8000台/年,每台产品中该零件数量为1件 /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 和废品率 分别取3%和0.5%,该零件年产量 为:
§ 3.2 拟订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的拟订是制订工艺规程的总体布局,包括确定加工方法、划分 加工阶段、决定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加工顺序的安排以及安排热处理、检验 及其他辅助工序(去毛刺、倒角等)。它不但影响加工的质量和效率,而且 影响工人的劳动强度、设备投资、车间面积、生产成本等。
因此,拟订工艺路线是制订工艺规程的关键性一步,必须在充分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提出工艺方案,并加以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一个最经济合理的方 案。
B
23
§3 工艺规程设计
§ 3.2 拟订工艺路线
4、工序顺序的安排 (2)热处理工序
模锻成形后切边,进行调质处理,调质硬度为241~285HBS,并进行酸 洗、喷丸处理。喷丸可以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消除毛坯表面因脱碳 而多机械加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叉脚两端面在精加工之前进行局部高频淬火, 提高其耐磨性和在工作中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在表§ 3.2中工序80和工序 90之间增加热处理工序,即拨叉脚两端面局部淬火。
B
8
案例分析
零 件 图
B
9
§1 零件分析
§ 1.1 零件的作用
拨叉是拖拉机变速箱变换机构中的一个主要零件。拨叉头以30mm 孔套 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 8m m 孔与变速叉轴连接,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 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 在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 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档位,从而改变拖拉机的行驶速度。
§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再确定粗基 准。
1、精基准的选择
叉轴孔
3000.021mm的轴线是拨叉脚端面和锁销孔
80.015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m
的设计基准,
拨叉头左端面是拨叉轴向方向上尺寸的设计基准。选用叉轴孔 3000.021mm 的
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精基准定位加工拨叉脚两端面和锁销孔
2天
6
夹具装配图加深、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制定、标题栏、 明细栏的填写等工作、夹具主要零件图设计
1.5天
7
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1天
8
答辩
0.5天
B
6
提交的资料
1、课程设计说明书
内容包括四大部分:零件图分析;确定毛坯;工艺规程设计; 专用夹具设计。要求字数不少于8000字,需手写。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 (1)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该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定工序的工序卡(1道工序)
孔的端面均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
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该零件除主要工作表面(拨叉脚两端面、变速
叉轴孔 3000.021mm 和锁销孔
80.015 0
mm
)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
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
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
3、通过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懂得合理的设计 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 行的。
4、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的技术文件整理、写作
及组织编排能力,为学生将来撰写专业技术及科研论文打
下基础。
B
3
内容和步骤
1、零件分析
• 明确零件的作用 • 分析零件的工艺性,即掌握零件的结构形状、材料等情况,形成总体 构思;分析零件上哪些表面需要加工,明确各主要加工表面
80.015 0
mm
,且锁销孔的中心线与叉轴孔中心线的
垂直度要求为0.15mm。
B
11
§1 零件分析
§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拨叉头两端面和叉脚两端面均要求切削加工,并在轴向方向上均高于相 邻表面,这样既减少了加工面积,又提高了换挡时叉脚端面的接触刚度;
3000.021mm
孔和
80.015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