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教学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坦教授将合作学习表述为: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 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 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另一种涵义:(1)形成和改变学 习者的学习态度,增进合作技能;(2)创立紧密结合与整合学习为一体的学习方 式;(3)发展批评性思维、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方法的共同目标是: 增强合作能力,建立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就感,促进组织与交际能力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 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 教中获益,他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 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 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
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对合作的习得。 ——教师作用重要。 4.探索性谈话 小组中的谈话是重要的学习工具--“小型非判断性论坛”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要素
五因素论――约翰逊兄弟 1、积极互赖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3、个体责任 4、人际和小组技能 5、小组自评
合作学习理论:理论基础
选择理论 发展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 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 技术。”
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认为:“合作学习就 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 人的学习。”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 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 学策略体系。”等等。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内涵
综观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的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至少涉入到以下几个层 面的内容:(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 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 习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教师 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要素
三因素论:斯莱文 1.小组目标--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助形成一种精神并鼓励学生彼 此帮助。
三种目标结构的课堂教学: 竞争性课堂、个人主义的课堂、合作性课堂
2.个体责任―小组目标达成的前提 即每个人都达成小组目标,掌握教学内容,无一人掉队。
3.成功的均等机会―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 小组目标构建了小组的凝聚力;个体责任保证了每个成员都
合作学习理论:实施程序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独立学习,自主尝试 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合作学习理论:评价方法
1.教师对想要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合作的某种社会技能给与具 体规定和说明,提出掌握的目标。 2.运用小组积分和小组奖励推动表现合作交往技能。 3.每天统计总积分,强调一天的进行有多大。 4.教师建立观察制度是抽查每个小组。 5.明确达到多少积分便可以得到奖励。 6.除了小组积分之外,教师也可以对整个班级赢得的积分给 与奖励。 7.除了社会交往技能外,奖励分还可以兼顾一些潜在的目标。
学会学习内容;成功的均等机会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它意味着所有学生,不管其能力或背景怎样,努力都可以得到认
可。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要素
四因素论:库埃豪 1.小组形成与管理
四人、异质小组的运用最有效。 2.任务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们是否能有效进行合作性活动。
使学习任务体现出相互依赖的特性并落实个体责任。 3.社会因素
合作学习理论:历史溯源
2.实践溯源
十八世纪,约瑟夫·兰开斯特和安德鲁·贝尔开始在英国广泛使用合作性 学习小组;帕克认为学校是最适宜于实现民主并让儿童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的 地方,他的“昆西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威则把合作学习作为“从 做中学”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
而通常我们所现在普遍谈论的,其实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重新 兴起且至今都盛行不衰的合作学习。它的“重新兴起绝非偶然,它既反映了自 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朝野要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 也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和对传统评分制的批判。”而它一旦兴起,就迅速 发展,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 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
合作学习教学理论
目录
历史 溯源
基本 内涵
理论 基础
评价 方法
基本 要素
基本 理念
实施 程序
基本 策略
合作 类型
合作学习理论:历史溯源
1.思想溯源 《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
《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 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
(3)发展理论。来源于维果茨基本的发展区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精制理论。认知学的研究证明,如果要是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 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识重组或精制。精 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向他人解释材料。
合作学习理论:理论基础Biblioteka Baidu
(5)接触理论。认为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及友谊。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理念
互动 观
评价 观
情境 观
目标 观
师生 观
形式 观
合作学习理论:合作类型
师生合作教学 生生合作教学 全员合作教学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策略
学生小组学习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制。 2.小组—游戏—竞赛法。
其他的合作学习策略 1.切块拼接法。 2.切块拼接2法。 3.共同学习法。 4.小组调查法。
(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 效的方式。
(7)自控理论。威廉·格拉塞博士认为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 有的需要。学生有3种需要:对爱的需要;对力的需要;对自由、娱 乐的需要。
(8)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个体是在与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积极建构,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 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
社会互赖论
自控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论
精制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接触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理论基础
(1)社会互赖论。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 之间的互赖有其差异性。
(2)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则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依照 此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而是“不愿意学”。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 进行了这样定界:“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 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 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 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1):62-64. [2]张晓玲.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2002(6):70-73. [3]索桂芳,任学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 法.2006(8):18-22.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30-35. [5]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另一种涵义:(1)形成和改变学 习者的学习态度,增进合作技能;(2)创立紧密结合与整合学习为一体的学习方 式;(3)发展批评性思维、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方法的共同目标是: 增强合作能力,建立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就感,促进组织与交际能力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 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 教中获益,他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 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 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
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对合作的习得。 ——教师作用重要。 4.探索性谈话 小组中的谈话是重要的学习工具--“小型非判断性论坛”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要素
五因素论――约翰逊兄弟 1、积极互赖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3、个体责任 4、人际和小组技能 5、小组自评
合作学习理论:理论基础
选择理论 发展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 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 技术。”
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认为:“合作学习就 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 人的学习。”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 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 学策略体系。”等等。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内涵
综观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的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至少涉入到以下几个层 面的内容:(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 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 习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教师 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要素
三因素论:斯莱文 1.小组目标--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助形成一种精神并鼓励学生彼 此帮助。
三种目标结构的课堂教学: 竞争性课堂、个人主义的课堂、合作性课堂
2.个体责任―小组目标达成的前提 即每个人都达成小组目标,掌握教学内容,无一人掉队。
3.成功的均等机会―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 小组目标构建了小组的凝聚力;个体责任保证了每个成员都
合作学习理论:实施程序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独立学习,自主尝试 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合作学习理论:评价方法
1.教师对想要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合作的某种社会技能给与具 体规定和说明,提出掌握的目标。 2.运用小组积分和小组奖励推动表现合作交往技能。 3.每天统计总积分,强调一天的进行有多大。 4.教师建立观察制度是抽查每个小组。 5.明确达到多少积分便可以得到奖励。 6.除了小组积分之外,教师也可以对整个班级赢得的积分给 与奖励。 7.除了社会交往技能外,奖励分还可以兼顾一些潜在的目标。
学会学习内容;成功的均等机会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它意味着所有学生,不管其能力或背景怎样,努力都可以得到认
可。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要素
四因素论:库埃豪 1.小组形成与管理
四人、异质小组的运用最有效。 2.任务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们是否能有效进行合作性活动。
使学习任务体现出相互依赖的特性并落实个体责任。 3.社会因素
合作学习理论:历史溯源
2.实践溯源
十八世纪,约瑟夫·兰开斯特和安德鲁·贝尔开始在英国广泛使用合作性 学习小组;帕克认为学校是最适宜于实现民主并让儿童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的 地方,他的“昆西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威则把合作学习作为“从 做中学”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
而通常我们所现在普遍谈论的,其实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重新 兴起且至今都盛行不衰的合作学习。它的“重新兴起绝非偶然,它既反映了自 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朝野要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 也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和对传统评分制的批判。”而它一旦兴起,就迅速 发展,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 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
合作学习教学理论
目录
历史 溯源
基本 内涵
理论 基础
评价 方法
基本 要素
基本 理念
实施 程序
基本 策略
合作 类型
合作学习理论:历史溯源
1.思想溯源 《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
《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 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
(3)发展理论。来源于维果茨基本的发展区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精制理论。认知学的研究证明,如果要是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 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识重组或精制。精 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向他人解释材料。
合作学习理论:理论基础Biblioteka Baidu
(5)接触理论。认为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及友谊。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理念
互动 观
评价 观
情境 观
目标 观
师生 观
形式 观
合作学习理论:合作类型
师生合作教学 生生合作教学 全员合作教学
合作学习理论:基本策略
学生小组学习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制。 2.小组—游戏—竞赛法。
其他的合作学习策略 1.切块拼接法。 2.切块拼接2法。 3.共同学习法。 4.小组调查法。
(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 效的方式。
(7)自控理论。威廉·格拉塞博士认为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 有的需要。学生有3种需要:对爱的需要;对力的需要;对自由、娱 乐的需要。
(8)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个体是在与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积极建构,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 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
社会互赖论
自控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论
精制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接触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理论基础
(1)社会互赖论。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 之间的互赖有其差异性。
(2)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则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依照 此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而是“不愿意学”。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 进行了这样定界:“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 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 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 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1):62-64. [2]张晓玲.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2002(6):70-73. [3]索桂芳,任学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 法.2006(8):18-22.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30-35. [5]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