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线doc

合集下载

美国狼孩劳拉.doc

美国狼孩劳拉.doc

1996年8月的一天,一位新婚的妙龄女子伊莎贝尔和她的新郎爱德华驱车来到美国阿拉斯加山南部寂静的山谷间,有谁知道,这位温柔娇艳的姑娘竟是一位重返人间的狼孩子。

今天,她是来当年失踪的森林里,寻找她的“养母”———一只善良的母狼来的。

他们在一空旷的密林中下了车,她大声嗥叫:“呜———呜———”声音在山谷间和森林中显得分外嘹亮。

回声渐渐来了:“呜———呜———”回声越来越多,越来越近。

“它们来了!”伊莎贝尔热泪盈眶。

果然,灌木丛中响起了一阵阵由远而近的沙沙声。

大大小小一共20多条狼赶来了。

她用不同的叫声,同它们亲热地打招呼。

狼群也对她十分友好。

她发现自己的母亲还是没有来。

于是再用一种小狼呼唤妈妈的声音,又叫了起来。

一头老狼来了。

它又老又丑,一只脚已经跛足,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

“这是我的母亲!我离开它后,它竟然老得这样快,病得这样厉害。

”伊莎贝尔的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

与狼共舞伊莎贝尔是一名私生女。

还不到1岁时,被扔在了大森林中。

一天,一头刚生下来不久的小狼,在妈妈外出觅食时,被一只豹叼走了。

母狼发现后,发疯地寻找。

在第三天黄昏时,发现了这一弱小生命。

母狼的奶头无意碰到了她的小手和嘴巴,饥渴难忍的伊莎贝尔立即用小手抓住奶头,就往小嘴里塞,接着就拼命吮吸起来。

母狼的奶水缓缓地流入了伊莎贝尔的口中,它的母性也渐渐地注入了她的身体。

就这样,母狼一直哺育到她长大断奶,能够自己捕食,能够独立生存为止。

在狼的环境中,她“狼化”得相当快。

她不仅学会了像狼一样用四肢飞快地奔跑,而且学会像狼一样生吞活剥、撕咬食物。

她还学会了像狼一样嗥叫。

后来,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她的身上居然长出了长长的毛。

伊莎贝尔已经是一头名副其实的“人形狼”了。

一天,伊莎贝尔正追逐一头小羚羊时,一名老猎人发现了她这个“人形怪物”。

经过一番搏斗,将她制服,并用绳将她牢牢捆住。

就这样,她被带回了人间。

重返人间可是,她兽性根深蒂固,常常见人就咬。

由于她被捕捉到时已10岁了,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年龄最大的“狼孩”。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并购之路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并购之路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并购之路目录一、案例目的二、案例背景(一)美国在线——令人艳羡的惊艳出场(二)时代华纳——收购壮大路(三)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有缘无分的结合三、案例分析(一)折价并购及其原因(二)对资本运营的意义(三)财务造假(四)经营战略的影响因四、案例启示(一)泡沫经济危害颇多(二)拒绝舞弊——不为五斗米折腰(三)充分利用资本运营(四)整合问题——并购企业的一块心病一、案例目的随着新兴网络行业的迅速发展,也随机迎来了良好的并购机遇。

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AOL)与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正式宣布合并,宣布并购当天,两家公司的市场价值累计达到3420亿美元,成为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例。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根据市值计算,美国在线的市值为时代华纳的两倍,因而合并后应占到三分之二的比例,但实际上美国在线股东在新公司的权益占比仅为55%。

究竟是何原因使得美国在线愿意付出高昂的成本进行此次的折价并购呢?并购之后在线又掀出了一系列的造假丑闻,又是否与此次并购有所关联?接下来,本文将对这一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例背景(一)美国在线——令人艳羡的惊艳出场美国在线服务公司是美国最大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之一,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维也纳。

该公司提供在线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新闻组、教育和娱乐服务,并支持对因特网访问。

1992年,美国在线在纽约挂牌上市,筹集资金共6600万美元。

此后,美国时代便打造出了其独特的品牌效应,在发展内部特色产品的同时,它还关注外界,买下多个知名品牌。

ICQ、Spinner、Winamp和Movie Fone等都是美国在线的产物。

其后,公司收购了网景,开始了电子商务之旅,获得了电子商务的极大成功。

1996年6月26日,美国在线与美国第一合作推出了第一种网络信用卡——美国在线VISA卡。

短短的十几年,美国在线的资本总额已经达到1640亿美元,1999年收入48亿美元,利润7.62亿美元,雇员12100人,成为世界最大的网上服务公司,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子商务平台。

美国隐私权法.doc

美国隐私权法.doc

隐私权法(美国)1974年12月3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隐私权法》,1979年,美国第96届国会修订《联邦行政程序法》时将其编入《美国法典》第五编“政府组织与雇员”,形成第552a节。

该法又称《私生活秘密法》,是美国行政法中保护公民隐私权和了解权的一项重要法律。

就政府机构对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公开和保密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以此规范联邦政府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权之间的矛盾。

(一)立法原则《隐私权法》立法的基本原则是:(1)行政机关不应该保有秘密的个人信息记录;(2)个人有权知道自己被行政机关记录的个人信息及其使用情况;(3)为某一目的而采集的公民个人信息,未经本人许可,不得用于其他目的;(4)个人有权查询和请求修改关于自己的个人信息记录;(5)任何采集、保有、使用或传播个人信息的机构,必须保证该信息可靠地用于既定目的,合理地预防该信息的滥用。

(二)适用范围《隐私权法》对该法出现的“机关”、“人”和“记录”等概念的适用范围做出限定。

1.机关(agency)该法中的“机关”,包括联邦政府的行政各部、军事部门、政府公司、政府控制的公司,以及行政部门的其他机构,包括总统执行机构在内。

该法也适用于不受总统控制的独立行政机关,但国会、隶属于国会的机关和法院、州和地方政府的行政机关不适用该法。

2.人(individual)该法中的“人”,是指“美国公民或在美国依法享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3.记录(record)该法中的“记录”,是指包含在某一记录系统中的个人记录。

记录系统是指“在行政机关控制之下的任何记录的集合体,其中信息的检索是以个人的姓名或某些可识别的数字、符号或其他个人标识为依据”。

个人记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的姓名或其他标识而记载的一项或一组信息”。

其中,“其他标识”包括别名、相片、指纹、音纹、社会保障号码、护照号码、汽车执照号码,以及其他一切能够用于识别某一特定个人的标识。

美国历史与文化论文.doc

美国历史与文化论文.doc

美国历史与文化论文美国历史与文化论文篇1浅析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美国一个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或者是在政治甚至是在文化上,对当今世界有绝对影响力的国家。

一个冷战后当之无愧的唯一超级大国,一个人们梦想中充满无限自由和可能的国度。

然而,它的历史却只有短短,那么,它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这样的一个大国,乃至它的成绩使得发展历史远比它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甚至对它俯首帖耳,马首是瞻?让我们穿越历史隧道,通过对历史中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来还原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首先,我们从美国成立时的国际地理位置看,不难看出,这是上帝对它的无限眷顾。

它东西临两洋,南北无强敌大西洋、太平洋环绕着它,这是发展的天然屏障。

这使它的独立和本土在165年的发展中无外来战火的侵扰成为可能。

而它的南北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他们当时还分别是英法和西班牙的殖民地,19世纪才独立;且工业化水平远远不如美国,所以谈不上是美国发展的障碍,更不用说是劲敌了。

所以这样的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

其次,美国地域辽阔,地广人稀,物产丰富。

东西部的山脉阿巴拉契亚山和落基山,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和有色金属。

以及各种动植物构成的生物资源;在墨西哥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央大平原的宽广而肥沃的土地是美国取之不尽的粮仓;一湾、两洋、五大湖是其渔场和水上交通枢纽;广袤的土地为其城市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扩展空间。

这一切与生俱来的优势使美国的发展如虎添翼。

第三,移民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是美国工业科技发展的基因基础。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些移民都是来自全世界的或是能工巧匠或有一技之长者,他们怀着技术知识和信仰,充满对未来无限的向往和挑战,来到了这里。

这些移民来到美国之时,几乎是白手起家的。

非常恶劣的条件以及奴役和殖民压迫,使得这些移民不得不为他们是生存而奋斗、抗争。

最后到美国独立时,留下来的都是精英。

这些精英就成了美国人优秀的基因。

第四,奴隶贸易客观上给美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而南北战争则使这些廉价劳动真正注入到了美国工业化过程中,使得美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英文版).doc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英文版).doc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英文版)The meaning of the American Independence War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could be described as a civil war within the Thirteen Colonies which then transformed to a major war between European powers, Great Britain, Spanish, and German. During the war the Americans benefited greatly from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and finally realized its independence as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n July 4, 1776, it was a war between two different nations, America and Great Britain, as the Revolutionaries legitimately controlled the governments of all the thirteen colonies. In a world, the war changed the pattern of world.Moreover, the American Independence War was the first case in which colonies successfully won its independence through fighting, thus it set an example for the liberation of colonies all over the world. Also,it’s a bourgeois War which overthrew the rule of Great Britain and liberated the productive forces. Just as Lenin said,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y began from a great war which brought true liberation, and true revolutionary.This combination of factors led ultimately to the downfall ofBritish rule in America and the rise of the revolutionaries’ own independent natio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 believe that was the biggest meaning of the American Independence War. (204 words)欢迎您阅读该资料,希望该资料能给您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如果您还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欢迎您分享出来,让我们大家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美国选举守则.doc

美国选举守则.doc

美国选举制度第1篇美国选举制度美国总统举实行选接间举制。

首选先各州选由民票选投出州本选人举(数人本与国会州员议人相数等)再,由州选各人同举时在各州首投府选票正、副举总。

议员选举实统行接直选举制。

众员由议州选各民直选举;接议参最初员各州议由选举,会1139年效生第1的条7宪修法正规定,案参员议由也各州选民接直选。

州长举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民选举产选生。

级各选举一都由两党包般。

为了办保两证的党治统地位一般实行,名单选制区和数多代制。

表【选资民】格凡满18周年的岁美国公民有选举,权北达除科他州,外他其都州规定,民必选须事先办理登手续,方记能加投票。

参【选候人格】宪资法规,定年满2凡周5、成岁美国为民已7公者,年可竞选均国会议员众凡;满年30岁、成为美国周公已民年者9均可竞,选国会议员参但。

是候人在选参选时须在必选区居住(因美国第此一夫希拉里为人选竞纽州约议参而临时员居移纽州约。

)【候人选生产法】办选人候的生有许多产式方,如党组推织、政荐权势人物点名治、益利集团举,不过推多数情况毛是自遂。

如属于某一荐政党候的选人,必则在须某一内的党预选击中党内败他对手其,方赢得党提该。

在名些一某党压占优势倒国会的选区内,赢得该党提名差多就赢不得了竞选。

般候一人选过通选的方预获得式党内名。

提预选制的形成经过了度个一多世的纪间时。

美国在9世纪310年代成了形由政党表代会提大名选候的人制度从那以后,大多数,员议由党内都的密会秘提名议产,而生这种制使议度人选往员往由党所魁控制。

1867年宾夕法,尼州的亚劳克县首先采福直用预选的方接提法地方的公名候职选人即,由两的选党直民投票确接定该党提名政的选人。

候2世纪初,直0接选制度得预到推广到1,179,全国年48州中已个有4个4实行某了形种的直式接预选。

制现,在国所美50个州都采用有直预接的方法提名选党候选人。

政【参议员选举办】国法参会员议各州由接直选举产生每,州选举2名参出议员共,10人,任期0年,6两年改每选三分之一,具做法是体参议将分为3组员,组1年后两选改1,4年组后选改,1组满6任年改选基本分。

【doc】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并购失效案例思考

【doc】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并购失效案例思考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并购失效案例思考案例背景2000年1月,是世界为之动容的日子.美国网络巨头,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美国在线宣布收购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传统媒体公司时代华纳,此次并购金额高达1840亿美元,组成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fAOLTIMEW ARNER).二者的合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并购案.而当时的情况是:美国在线是最大的网络服务供应商,可以同时用7种语言向全球l5个主要国家提供网络服务,有220万Compuserve注册用户,2000万AOL注册用户,2000万Netcenter注册用户,5000万ICQ注册用户,是世界上最大的拨号窄带服务商,可以说,美国在线是一个新兴网络贵族和帝国,而时代华纳则更像是一个世袭的传统媒体巨人,有着近80年的光辉历史,它的旗下有诸如CNN影响巨大的有线电视媒体,有世界顶级的华纳唱片和华纳兄弟影片制作公司,有诸如(财富>(娱乐周刊>等最顶尖的纸介媒体出版集团.在2000年,都认为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的新千年伊始,美国在线的董事长凯斯和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杰洛德?列文发起和主演了这场并购巨刚.凯斯和列文在并购的"吹介会"上,大胆地"路演":美国在线的网络力量将把时代华纳提升到网络时代,时代华纳将利用其浩如烟海的影视信息充实美国在线的网络频道,媒体业格局也由此而改变.谁都以为这是个天作之合,美满姻缘.然而,2002年,此次并购的男主角之一列文被凯斯罢免,到了2003年1月凯斯也辞职,而公司股值也由当初合并之初的每股102美元的天价下降到个位数,两公司的股票市值已经缩水80%,高层领导除了理查德?帕森斯还在坚持外,多半已经离职,而剩下的人员也陷在争吵和没有希望的结局中.整个2002年,该公司宣布净亏损987亿美元.据英国<金融时报>和路透社2003年5月31日报道,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正和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传媒公司接触,欲出售"华娱电视"的控股权,以偿还高达270亿美元的债务.可以说,时光依旧,物是人非.案例思考企业并购,并不是简单的公司合并,并购成功,会1十1大于2,并购失败,则会1+1小于2,甚至会是负数.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看似能够成功,甚至是非常成功,结果却是失败,其原因有许多方面,现总结出来,以期对我国当前的企业并购起到参考作用. 一,谨慎性原则,会计处理和"实体经济"的回归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开始并购时,正是"新经济"和"网络经济"甚嚣尘上之时,企业界和新闻界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宣传,向人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但同时也是一个美好的神话,似乎所有的东西,一经网络的点化,便身价倍增,起码美国在线是这样的.2000年时,美国在线这个媒体后辈,网络先驱的市值高达2000亿美元,而经历无数风浪,苦苦经营了70多年的媒体巨人盈时代华纳市值只有1600亿美元.在网络光环的笼罩下,两公司采用换股的方式合并.凯斯任董事长,列文任CEO.一个是富有创造力的现代媒体的代表,一个是稳重谨慎的传统老将,就这样完成了联姻.在当时的投资者眼里,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于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票市值快速飘红,最高时达到每股102美元.然而投资者很快就看到了"血光",股票大幅度缩水,许多人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这提示广大的投资者,虚拟经济毕竟是虚拟的,抓到手里的才是最真的.按正常逻辑分析,凯斯是美国在线的CEO,也就是网络业一言九鼎的巨人,而列文则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媒体掌门人,也就是媒体业的专家,他们肯定想实现公司新的发展,并不一定只是想要这样一个失败的结局, 但他们并没有给广大的追随者,投资者带来盈利.据最新消息,此并购案正在以另外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涉嫌会计造假正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具体原因是,在2000年7月到2002年3月通过关联方交易,将高达2.7亿美元的广告虚假收入计入财务报表:2002年7月通过"来回转账"增加虚假收入,即随着资产或商品的售出, 以几乎相同的金额买回销售的资产本身或商品,若是有意识这样做,并且"连续交易",就可达到增加双方收入的目的.这对企业,投资者,监管者都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经济收益如何权衡?诚信道德置于何地?监督管理怎样有效?而面对倾家荡产的投资者,更应该反思,连专家和巨人都信不得,唯一可信的是自己.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论并不过时!要坚持分散投资.谨慎性原则不只是会计处理的原则,更应该是我们投资应遵循的原则.不管当初的设想多么美丽,你都应该相信另一点:现实.眼睛是有时欺骗人,但想象与盲从却常常欺骗人.而提高投资者的理财能力,判断能力也已经是当务之急,起码它能保证自己在企业家们不讲诚信时,管理者监督不力时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实践已证明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并购是一个大大的泡沫.综观近3年的证券市场,全球投资流向正从各种各样的"杠杆式无形资产"转向有形的现实资产.大多数去年表现突出的股票市场有一个共同特征, 即商品物资丰富的国家,例如俄罗斯股市上涨38%,印度尼西亚上涨26%,南非上涨24%,泰国上涨20%.而相反的代表则是纳斯达克下跌38%,德国DAX下跌34%,香港下跌23%等等.在股票市场,投资者更多地注重真正盈利和分红,而不再以"烧钱"比例和"眼球" 注意力来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了.投资者曾经投资于那些没有盈利或没有分红的公司,他们被告知要保持耐心,因为公司将资金用于研发和高科技是为了公司业绩未来有大幅增长.结果若干年过去了,奇迹并未出现,美丽的期望变成了失望,他们只有转换方向.上述历史事件的重要之处在于,它预示着大量资金将会流出股票市场而转向其他投资品种.事实确实如此,债券投资已连续3年有优于股票投资的市场表现,而今年的债市继续红火,股市继续不景气,一切预示着投资热潮正流回到基本的物质商品,实体经济正在回归.对我们启示是,无论是国内并购,还是海外跨国并购,我们都应该加强对商誉,专利,技术,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的研究和评估,千万不要以沉重的代价换取虚无的价值.二,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和核心竞争力的确立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是采取换股方式,美国在线的股东采用1: 1的比例换取新公司的股票,而时代华纳的股东则不得不采用1.5:1的比例换取新公司的股票,最终美国在线持有新公司55%的股权,完成控股.在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上,美国在线是个成功者,时代华纳则是个失败者,同时对合并后的企业却是个潜在的失败诱因.企业的支付方式大体分为现金支付,股票支付,综合证券支付三种,三者支付的内容不同,对企业,财务,利润的影响也就不同.现金支付,不会对并购企业的股本结构造成影响,对现有股东的股权和企业的控制权不会起到稀释作用,也没有变现风险,便于并购交易尽快完成.股票支付不必动用现金,不会对并购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形成较大影响,但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转移到了并购方,并且新增发的股票会对股权结构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股东权益淡化,甚至使原股东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例如换股并购,经常会招来风险套利者,导致并购方企业的股价滑落.由于股票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目标企业股东也无法确定他们在并购中获得的收益.问题就在这儿,美国在线通过换股,获得大量实实在在的收益,而时代华纳,不但失去对新企业的控制,而且在新的利益分配过程中,得到一些靠股市去确定价值的股票,这时以股票作为出资方式可能更有利于美国在线.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都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财务指标,在并购后的两年内新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都直线下降,对股票价格造成不利影响,时代华纳的原股东因此损失了大量财富.笔者认为,当初时代华纳如果采取综合证券支付,也许结局不会那么悲惨.因为综合证券支付不但可以采用现金,股票作为支付方式,而且采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作为支付方式.这样对时代华纳的原股东来说不但可以享有稳定的利息收益,同时还大大降低收付风险. 例如采用可转换债券,就可以待并购后未来股价上升时,通过行使转换权成为新企业股东,分享股票增值的好处.而不是把宝全部押在股票上.另外从并购后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看,没有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是新领导层的战略失误.从盈利结构看,美国在线曾经是最赚钱的.然而在进入新的千年后,美国在线作出与时代华纳合并的同时,没有作出进军新的业务——高速宽带的决策,致使原来的核心业务正腹背受敌: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舍弃拨号上网,转而使用速度更快的宽带接入;另一方面许多竞争对手把拨号上网的收费水平降至美国在线的服务费的一半左右,开始蚕食美国在线的市场份额.当美国在线所采用的技术仍属于最新技术时,公司自然会出现很高的增长率并创造相当大的利润.然而,像美国在线这样的新技术首创公司的商业模式迟早都会受到低成本竞争者的冲击,因为后来的竞争对手可以抄袭美国在线的技术提供同类服务,并因省去了技术开发费用而能大幅降价,抢占市场.美国在线唯一能做的是不断创新,开拓新的业务,然它没有.美国在线的收入来源仍以网络接入为主.虽然旗下有网景,MP3音乐播放软件,即时信息系统等知名的软件公司,但这些软件大都是免费发放的. 使得网络服务与内容服务未能有机结合,盈利模式单一.美国在线部门亏损不断的现实表明,随着网络接入服务的普及,网络服务正日渐隐于幕后,而内容服务则突出于前台成为主角.由于受到网络宽带,传输等技术方面的限制, 美国在线即使有了像时代华纳这样强大的内容资源也难以将其转化为高额的收入.也就是说,二者的并购并没有实现强+强=更强,而是强者更弱,弱者不强,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三,企业并购后的文化,人员整合和财务整合并购后的预期效应能否发挥和实现,关键在于并购后的整合.世界各国的并购研究表明:与振奋人心的高额并购金额和数量相比,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其中对并购后的整合工作的忽视,是造成相当多的企业并购未能产生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从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并购来看,文化整合,人员整合和财务整合不力是其重要原因. 美国在线是现代媒体的代表,创新冒险干劲十足,时代华纳是传统媒体的老将,稳重老练是其特长,两家企业的文化差异,使双方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完全不同,因此很快演变成针尖对麦芒的两个阵营.更糟糕的是双方的高层领导显然并没有做好企业员工的分流和安置,或者说认识程度不够,并没有认识到:企业最有价值的是员工的生产力,创新能力和知识.早在并购宣布前,就应该请专门的猎头公司搜寻合适的人选,一旦宣布并购后觉得士气不旺或前途未b,猎手们马上会将有价值的员工输送进来.但事实相反,自己公司的人才被竞争对手挖走,新的血液又没补进来.巴奈特国际公司(BarIntema-tiona1)的首席信息官(CIO)在一份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的刊物(CIO企业杂志> 中这样写道:"如果知识和经验用不上的话,那么从并购中获得的最根本的价值就会很快消失.一旦这些资产丢失了(通常是被竞争对手得到了),就不可能再夺回来.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经理都不会让有价值的固定资产这么轻易地落入竞争对手手中."留住关键员工,必须是任何一种整合应该最先考虑的因素.并购后企业中成功的人才留用策略应包括财务上的报酬和对员工未来的保障.企业可以向关键员工提供一项"留任红利",使他们在合并后的一年时间里继续为并购后的企业工作,并将这笔资金与业绩挂钩.可事实是:当初促成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交易的集团多数高层人士相继离职.CEO 列文被迫出走,董事长凯斯辞职,首席运营官史蒂夫?海亚跳槽到可口可乐任总裁,现在只留下帕森斯独自一人,身兼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两职,守着他立志完成的目标:偿还债务和让美国在线起死回生.合并之初那种现代媒体拉着传统媒体跑的愿望变成了传统媒体背着现代媒体爬的现实.集团内部矛盾对合并效果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使合并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 集团的业务并没有有效整合起来,两个公司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拆台.美国在线本来把跨媒体广告业务当作"摇钱树",但最后发现最大的广告客户就是自己,美国在线只是充当了时代华纳各种产品在网络上销售的推广机器.而对外部客户,广告部门却根本不能从大局出发而合作,而是相互抢夺客户和资源.结果效率低下,广告效果也不好,客户在合同到期时自然不愿续约,或者只和各部门单独签订合同,或都大幅缩减合同金额.集团量新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在美国在线部门收入锐减的同时,包括家庭影院(Homebox),华纳兄弟,时代公司在内的时代华纳部门的业绩却不断改善.2002年度最后一个季度中,美国在线部门的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下降33% 至4.74亿美元,时代华纳有线网络业务部门的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利润猛增46%至6.61亿美元.同时集团的债务已高达270亿美元,也就是说集团每年为债务支付的利息约为15亿美元,显然集团的财务整合和控制出现了问题!据英国<金融时报>和路透社2003年5月31日报道,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正和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传媒公司接触,欲出售"华娱电视"的控股权.李嘉诚是以喜欢收购垃圾股闻名的.债务,资产,财务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面临的大问题.然而关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并不都是坏消息,公司高层决定对丰富的杂志信息资源进行利用,将网络免费使用改为有偿服务,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宣布向宽带网络进军,并和微软等巨头合作……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一路走好!(作者单位:上海光大量业发晨有限公司,重庆西南信息产业集团,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责任编辑钟音冒。

[doc]美国历史上的黑白混血儿问题

[doc]美国历史上的黑白混血儿问题

美国历史上的黑白混血儿问题《世界民族)2006年第5期美国历史上的黑白混血儿问题黄卫峰内容提要黑白混血儿问题是美国黑,白种族关系史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以混血为特征的美国社会,黑白混血儿不完全同于纯血黑人,也完全不同于其他混血儿的独特历史命运以及冒充白人的现象,既是对美国白人自认为血统纯正的讽刺,又揭示了建立在肤色基础上的种族歧视制度的脆弱性和荒谬性.关键词美国黑白混血儿黑白混血儿(mulatto)问题是整个美国黑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与一般意义上的黑人问题又有所不同.黑白混血儿仅仅因为其身上的黑人血统而被单独区分出来,与其他混血儿的遭际截然不同;其身上的白人血统,又使他们与美国纯血黑人的命运不尽相同.黑白混血儿的这种独特历史遭遇及其所带来的冒充白人问题,既是对美国白人自认为血统纯正的讽刺,又揭示了建立在肤色基础上的美国种族歧视制度的脆弱性和荒谬性.一,黑白混血儿现象众所周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作为一个民族和种族的大”熔炉”,混血在美国社会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混血是美国人的一个主要特征,美国人就是一个混血民族,”他们是你在任何其它国家都找不到的混血人”.①在美国的种族混血中,黑白混血儿因融合了世界上两个截然不同的种族血统而显得与众不同.今天用来指代黑白混血儿的词语”mulatto”,在词义上经历了一个演变,扩展的过程.该词源于西班牙语,约在公元1600年被引入英语,最初指一般意义上的不同种族混血儿,如西班牙人和摩尔人(Moors),黑人与印第安人,法兰西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种族混血后代都被称为”mulatto”,最终该词才被用于特指黑人和白人之间的混血儿.根据188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分类,”mulatto”指具有3/8/8黑人血统的黑白混血儿,具有3/4或更多黑人血统的人被称为”black”,具有1/4黑人血统的混血儿被称为”quadroon”,而具有1/8黑人血统或有黑人血统迹象的混血儿被称为”octoroon”.到1920年,美国人口普查对此分类进行了调整,取消了“quadroon”和”octoroon”,扩展了”mulatto”的含义,用以包括所有具有黑人血统的混血儿.在美国,就白人与其他种族的混血而言,黑,白混血最具广泛性.虽然很难弄清楚美国历史上黑,白混血的确切情况,但黑,白混血的普遍性至少从以下数字可得到说明:1850年,13%①【美)J?赫克托?圣约翰?克雷夫科尔:《一个美国农民的信》,载【美]戴安娜?拉维奇编,林本椿等译:《美国读本: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三联书店,1995年,第78页.46的美国黑人有白人血统,而美国自由黑人中有白人血统的人所占比例更是高达37%;19世纪,美国南方的320万黑人奴隶中有25万黑白混血儿(只包括外表非常明显的混血儿).①根据斯图克尔对美国社会中划归为白人却又带有黑人血统的人进行的研究,1790年有2%的白人带有某种程度的黑人血统;而到1970年,这一比例上升为25.9%,全美国的黑白混血儿估计达640o万人.②根据另一项研究,约72%的美国黑人具有某种程度的白人血统.③二,黑,白混血的历史阶段黑,白种族之间的混血最早可追溯到殖民者侵入非洲之时.换言之,从非洲被贩卖到外地的黑人奴隶并不全是纯黑人血统,其中许多人已经具有了高加索(Caucasoid)基因,即白人基因.早期的美国黑人奴隶并非都来自非洲,另一个主要来源地是西印度群岛,该群岛上的很多黑人是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转卖或由白人移民带来的,而当时在这两个欧洲国家中种族混血的情况相当普遍.因此可以说,黑,白种族之间的混血在黑人到达美洲之前就已开始.1619年,第一批20个黑人奴隶被一条荷兰船运到北美弗吉尼亚殖民地(英国人在北美洲最早建立的殖民地)的詹姆斯敦(Jamestown).从此,当地出现了黑白混血儿居民.④导致这一时期的黑,白种族之间的混血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最初来到北美洲的黑人与贫穷白人移民一样,都是契约奴仆(indenturedservants),共同的命运和相互同情使他们结合起来.第二,当时还不存在普遍的种族歧视.第三,在北美洲整个殖民地时期,不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存在着男性过多而女性不足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有一部分黑人和白人间的性关系基本上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的,其中一些还带有合法婚姻的性质.当时不仅白人男子和黑人女子结合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有一些白人妇女和黑人男子相结合,直到1865年还没有完全停止.⑤有的学者认为:”反对白人与非白人结合的法律在殖民时代恰好被通过,是因为人们认为有太多的白人女仆嫁给了黑人男奴.”⑥从1640年起,弗吉尼亚和马萨诸塞等殖民地相继颁布法律,逐步确立了黑人只是白人的“永久财产”之地位;到1690年,黑人的一切权利被剥夺,北美黑奴制度基本上已形成.⑦从此,黑,白种族混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美国黑奴制和种植园经济发展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使贩卖黑人成为一项大有利可图的事情,从而使美国的黑人数量迅速增长,黑人成为仅次于白人的第二大种族.美国的奴隶制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奴隶制不同,它是以整个黑人群体为奴役对象的;它不仅导致美国黑人遭受经济剥削,而且使黑人妇女蒙受性污辱.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指出:”南方人种混血现象注定是大量存在的,因为南方白人与少数种族之间的关系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奴隶主是很容易占有处于仆人地位的女奴的.很明显,奴隶制的①参见陈华:《美国文学中的混血人形象评述》,载《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第128页.②参见(美]G?辛普森和J?英格尔着,马戎译:《族际通婚》,载马戎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83页.③参见RichardA.Davis,The尬砒ofBlackEthnicity:Monophylety,Diversity,andtheDilemmaofIdentity,Conn ecticut,AblexPublishingCorporation,1997,P.42.④参见(美]约翰?霍普?富兰克林着,张冰姿等译:《美国黑人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67页.⑤同上,第192页.⑥(美]G?辛普森和J?英格尔着,马戎译:《族际通婚》,载马戎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第383页.⑦参见梁茂信:《美国革命时期合法地位的确立》,载《历史研究》,1997年第6期;黄安年等主编:《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第261页.47存在注定了混血的发生O”①这种对黑人妇女的性侵犯在奴隶制期间非常普遍:”所有外表看起来像黑人的女孩,尤其是混血女孩,都受到过白人男性的猥亵.几乎没有几个白人男子是清清白白的,而他们失去童贞很少与白人女子有关O”②当时,与非白人女性发生性关系成为殷实家庭中白人男子的”正常”经历.因此,指控白人奴隶主对黑人女奴的性剥削也就成为废奴主义者影响社会舆论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黑白混血儿与奴隶制的这种历史渊源,早期美国统治者对黑白混血儿问题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以避免面对奴隶制这一尴尬的历史事实.当然,在美国的奴隶制时期,黑白混血儿不仅存在于南方农村,而且在城市和北方地区更加普遍.这主要是由于下述因素造成的:获得自由的黑白混血儿往往迁移到城市;在城市,不同种族混杂居住;北方地区的许多州没有禁止白人与黑人通婚的法律;生活在城市和北方地区的黑人主要是自由民;在外出工作的黑人女性中做家庭女佣的占较大比例,相对而言易于受到白人男主人的性侵犯,其中也有人出于某种目的自愿与白人男主人发生性关系.1860年开始的美国内战是黑,白种族间混血关系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北方军队在南方黑人身上留下了大量的白人基因.随着黑人奴隶获得解放和奴役关系的结束,南方社会进入了一个长时期混乱无序的阶段,各种限制被解除,白人与黑人之间的性关系进入一个更加自由的时期.19世纪后期,黑,白种族之间的混血关系不但没有减少,甚至更多.③随着种族隔离制度的逐步消除,尤其是1967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南方各州所存在的有关禁止不同种族通婚的法律违宪,黑,白种族间的混血关系进人合法化阶段.1961--1970年,黑人与白人的通婚率有了显着增长,达到26%;1971—1980年,白人与黑人通婚的夫妇总数从6.5万对增加到16.6万对;④1993年,黑人与白人通婚的夫妇占黑人新婚夫妇总数的12%.⑤三,美国主流社会对黑白混血儿的态度⑥与美国主流社会对待其他黑人问题的态度一样,在看待黑白混血儿问题上,美国主流社会也划分为两大阵营.对于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的美国白人而言,黑白混血儿问题使他们陷入一种尴尬境地.他们把黑白混血儿视为一种堕落的产物,甚至连不少废奴主义者都持类似观点,如弗伦奇夫人(Mrs.A.M.French)认为,纯血黑人毫无疑问比黑白混血儿要优秀.这种观点在美国内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黑白混血儿被描述成”堕落,生育能力低,寿命短,容易生病”.1869年,佐治亚州存在这样一种观点:”种族通婚不仅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也会产生悲剧性后果.我们日常的观察告诉我们,这种违反自然的结合所产生的后代在生理发育和力量上都不如双方具有纯正种族血统的人O”⑦19世纪末,随着达尔文进化论在美国盛行,黑白混血儿进一步遭到否定.①GeorgeM.Fredriekson,WhiteSupremacy,NewY ork,OxfordUniversityPress .1981,P.101.②GunnarMyrd~,AnAmericanDilemma:TheNegroProblemandModernDemocracy,NewY ork,Harper&RowPublishers,1962,P.126.③以上关于黑白混血阶段的划分,主要参考了GunnarMyrdal,AnAmericanDilemma:TheNegroProblemdndModern Democracy,PP.123—129.④参见(美]G?辛普森和J.英格尔着,马戎译:《族际通婚》,载马戎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第381页.⑤参见朱世达主编:《当代美国文化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506页.⑥本节主要参考了Oeo~seM.Fredriekson,TheB/ackImageintheeMind,NewY ork,Harper&am p;RowPublishers.1971.本节所引资料除注明的以外,均来自该书.⑦[美]G?辛普森和J?英格尔着,马戎译:《族际通婚》,载马戎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第393页.48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由于黑,白两个种族在体质特征方面相差悬殊,其混血后代将难以生存:由于具有黑人血统,他们不适应北方的气候;又由于具有白人血统,他们也无法适应南方的气候.其命运最终是从人类中消失.l9世纪末,2O世纪初,种族主义者进一步歪曲黑白混血儿的形象,认为黑白混血儿是造成黑人对白人女性进行性侵犯案增加的罪魁祸首.1899年,居住在美国南方的哈里斯夫人(Mrs.L.H.Harris)在写给《独立报》(Independent)编辑的信中说,在南方袭击白人女性并给其他白人女性带来恐惧的”野蛮黑人几乎都是混血儿”,”他们身上的白人血统使高加索人的勇猛取代了黑人固有的温顺和胆怯”,他们具有”野兽般残忍的本性和嗜杀的本能,魔鬼般的狡猾和贪婪”.与此相反,赞成黑,白种族融合者则把黑白混血儿视为高等人种类型.这种观点主要体现在废奴时期的浪漫主义种族观(RomanticRacialism)中.帕森(C.G.Parson)在《奴隶制内情》(InsideSlavery)中这样写道:”黑白混血儿是美国南方所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种.他们的非洲血统的母亲赋予他们良好的体魄,盎格鲁一撒克逊血统的父亲造就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位南方出身的废奴主义者蒙丘尔?丹尼尔?康韦(MoncureDanielConway)对黑白混血儿持肯定态度:”黑人和白人的混血是件好事.在通常情况下,这样产出的后代健康,英俊,聪明.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我相信这种结合将会形成比未受节制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更加完美的性格.”他认为,在美国这种结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命中注定这个国家将培养出一个新的,也会是更优秀的人种.美国主流社会的这两种态度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反映.在许多白人作家笔下,悲剧型黑白混血儿已成为一个基本模式.该模式把黑白混血儿描写成具有双重遗传性格的受害者:由于身体内的白人血统,黑白混血儿不愿成为奴隶;由于身体内的黑人血统,黑白混血儿具有懒惰和野蛮的特性.在托马斯?纳尔逊?佩奇(ThomasNelsonPage)的《火红的岩石》(Red舶,1898),托马斯?狄克逊(ThomasDixon)的《豹斑》(TheLeopard‟SSpots,1902)和《同族人》(TheClansman,1905)中,黑白混血儿被刻画成黑,白两个种族最糟糕品质的化身,因此被视为对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构成的一种威胁.而在美国作家福克纳(Faulkner)的《八月之光》(UghtinAugust)中,黑白混血儿乔?克里斯默斯一直生活在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最终选择暴力反抗处处制约他的外部世界,杀死了自己的白人情人乔安娜,自己也在耶稣受难日被处死.当乔被宣判死刑时,福克纳借法官之口表达了自己对黑,白种族混血的看法:”正像过去一样,黑人血统又一次使他失败.”①在哈里?比切?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白混血儿乔治?哈里斯(GeorgeHarris)与纯血黑人汤姆叔叔形成鲜明对比.哈里斯具有一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他拒绝接受汤姆叔叔的不抵抗原则.不仅哈里斯,小说中的其他黑白混血儿都与纯血黑人明显不同,他们或者想方设法从奴隶主的庄园逃跑,或者积极抵制奴隶制.汤姆叔叔虽然也不乏反抗精神,但他的反抗是一种消极反抗,只是拒绝执行违背基督教道德观的命令.在斯托夫人看来,黑白混血儿的这种反抗精神源于他们身上的白人血统:”这些白人父亲的后代,血管里燃烧着我们高傲不逊的气质,是不会被随意买卖的.”乔治?华盛顿?凯布尔(GeorgeWashingtonCable)在《克里奥尔人的13子》(OldCreoleDays,1879)和《格兰迪斯姆一家:克里奥尔人的生活》(Grandissimes:AStoryofCreoleLife,1880)中,以同情的笔调探讨了黑白混①WilliamFaulkner,LightinAugust,NewY ork,RandomHouse,1968,P.42549血儿的心理问题和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四,黑白混血儿与黑人种族问题的复杂化黑白混血儿给黑人种族注入了新的因素,使黑人问题变得复杂化.在美国,具有一丁点儿黑人血统的人都被划归为黑人,黑人的肤色不再是纯粹的黑色,而是变得五花八门,”black”,“dark—colored”,”brown”,”bronze”,”purple”,”light—colored”等都曾被用来描述黑人的肤色.许多黑人反对使用”black”(黑色)一词来称呼黑人种族,而主张使用”colored”(有色的),认为用这个词更能准确地反映黑人种族肤色的多样性.黑人肤色的多样性给黑人种族的定义带来了问题.传统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定义已不能适用于美国黑人种族.为了解决种族内部存在的生理特征差异和肤色歧视,团结黑人种族,培养种族ca豪感,着名黑人领袖和历史学家杜波依斯(DuBois)不囿于传统生物学上的种族界定,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种族做出文化意义上的定义,以包容具有不同肤色的美国黑人:”种族是人类的一_个大家族,通常拥有共同的血统和语言,总是具有共同的历史,传统和冲动,ca愿和不自愿地为了实现某种多少具体化的生活理想而共同奋斗.”①在这一定义中,黑人的文化和历史共性,即遭受压迫的共同历史,成为美国黑人定义中的第一要素.黑人内部的肤色差别构成了社会鸿沟.②受白人种族肤色偏见的影响,黑白混血儿在黑人种族内部具有一种肤色优越感.许多黑白混血儿成为美国黑人种族中的精英.在高等教育方面,直到20世纪,黑白混血儿一直在黑人院校(美国专门招收黑人的高校)的师生中占主导地位.美国黑白混血儿中”成功人士”所占比例大大超过黑白混血儿在整个黑人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这被认为应归功于以白人血统为基础的混血基因的”优越性”.”这批黑人精英,虽然在公开场合以黑人民众的名义讲话,但内心具有肤色浅,阶级地位高的自我意识,长期以来对黑人民众敬而远之,态度冷漠.”③华莱士?瑟曼(WallaceThurman)在《草霉越黑》(BlackertheBerry)中写道:”与肤色较深的黑人同胞相比,黑白混血儿一直受到白人更多的关注.甚至在奴隶制时期,他们就有一种优越感.”④美国黑白混血儿与纯血黑人的这种区别还反映在种族解放道路的选择上.奴隶出身的布克?T?华盛顿(BookerT.Washington,美国着名黑人领袖)是黑人大众路线的代表,他主张黑人应该获得基本技能和训练,以促进黑人民众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品德修养.他所创建的塔斯克基学院的宗旨是”促成多数人的进步,而非提高少数人的特殊文化”.⑤作为自由黑白混血儿的后裔,杜波依斯认为,黑人种族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精英来领导提高种族地位的斗争,为黑人种族带来文化和进步.⑥①w.E.B.DuBois,”TheConservationofRaces”,inWritings:SuppressionoftheA fricanSlaveTrade.theSoulsoftheBlackFolk,DuskofDawn,EssaysandArticles,TIleLibraryofAmerica,1986.P.8l7.②参见【美]托马斯?索威尔着,沈宗美译:《美国种族简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63页.③[美]托马斯?索威尔着,沈宗美译:《美国种族简史》,第249页.④转引自AmirtjitSingh,NovelsoftheHarlemRenaissance:TwelveBlackWriters1923—1933.111ePenns)rlvaniaStateUniversityPress,1976,P.107.⑤转引自[美]托马斯?索威尔着,沈宗美译:《美国种族简史》,第207页.⑥参见w.E.B.DuBois,”TIleTalentedTenth”,inWritings:SuppressionoftheAfricanS laveTrade.theSoulsoftheBlackFolk,DuskofDawn,PP.842—861.50五,美国黑白混血儿中冒充白人的现象在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美国社会,尽管一些黑白混血儿在包括肤色在内的生理特征上与白人相差无几,在家世方面也主要是白人,但依然被归人黑人的行列;而生理特征和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现实使他们不能完全认同于黑人.黑白混血儿的这种认同困境在着名黑人诗人休斯所写的《混血儿》(CROSS)一诗中有生动的描述:”我的老父亲是一位年迈的白人,我的老母亲是一位黑人.如果我曾诅咒过我年迈的白人父亲,如今我要收回那些诅咒.如果我曾诅咒过我年迈的黑人母亲,但愿她在地狱遭受惩罚,如今我要为那邪恶的诅咒深表歉意,我要重新祝愿她一切如意.我的老父亲死在一座漂亮的大房子里,我的老母亲死在一座简陋的棚屋里.我既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不知道自己将会死在哪里.”①查尔斯?w?切斯纳特在其小说《他青年时代的妻子》中,借黑白混血儿赖德先生之口,表达了黑白混血儿种族认同的复杂和矛盾心理:”我没有种族偏见,但我们这些混血儿被夹在上下磨石之间.我们的命运是要么被白人吸收,要么在黑人中灭绝.那个不要我们的人,可能及时把我们带走.另一个会欢迎我们,但对我们而言,那将使我们倒退一步.99②美国黑白}昆血儿中的这种认同白人的倾向的典型表现是冒充白人的现象.在美国,自有黑白混血儿开始,冒充白人的现象就已经存在.③由于在冒充白人的黑白混血儿中,有的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有的则不知道自己祖辈的血统,因而到底有多少黑白混血儿进入白人社会,其确切数字不得而知.不过,1947年,沃尔特?怀特曾对黑白混血儿冒充白人现象的普遍性做出这样的描述:”每年约有12000名浅肤色的黑人消失.这种情况无法解释为死亡或移民.在美国1400万依稀可辨的黑人中,几乎每一个黑人都至少知道一个黑人冒充白人的故事.”④据不完全统计,1861—1960年期间,有67万多名黑人因肤色浅而冒充白人.⑤除了彻底冒充白人而生活的黑白混血儿外,还有更多的黑白混血儿出于职业或娱乐方面的原因(如为了做生意,或为了外出吃饭和上剧院看戏不受歧视等),而偶尔短暂地冒充白人.着名黑人社会活动家沃尔特?怀特为了调查私刑情况,也曾冒充白人.在《愚弄我们的白人兄弟》(FoolingOIXrWhite)一文中,兰斯顿?休斯(LangstonHughes)指出了黑白混血儿冒充白人的另一种目的:向美国白人社会提出挑战.⑥美国黑白混血儿冒充白人现象的根源是建立在肤色基础上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在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美国社会生活中,黑人在各方面都受到限制,只有白人才能享受社会的各种便利:”做黑人就如同出生在生活的地下室里,出口的门被锁上,封死,而白人则生活在楼上.”⑦因此,对于那些肤色较浅的黑白混血儿来说,虽然冒充白人的风险很大,但这样做所产生的发展前景之诱惑力很难抗拒:”…冒充白人‟是一个具有魔力的用语,其意味着部分黑人能够以白人的身份生活,因为他们得出结论,如果他们摆脱了美国肤色界线所强加的限制和羞①AmoldRampersad(ed.),TheCollectedPoemsofLangstonHughes,NewY ork, VintageBooks,1994.PP.58—59.②转引自[美]伯纳德?w?贝尔着,刘捷等译:《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5页.③参见GunnarMyrd~,AnAmericanDilemma:TheNegroProblemandModemDemo cracy,P.129.④转引自hmritjitsjngll,Nov&oftheHarlemRenaissance:TwelveBlackWriters19 23—1933,P.92.⑤参见[美]G?辛普森和J?英格尔着,马戎译:《族际通婚》,载马戎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第409页.⑥参见hmritjitSinsh,TheNov&oftheHarlemRenaissance:TwelveBlackWriter s1923—1933,P.92.⑦Langstonhushes,NotwithoutLaughter.转引自AmritjitSingh,TheNov&oftheHarlemRenaissance:TwelveBlackWriters1923—1933,P.89.5】辱,他们将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成功.”①而且,许多黑白混血儿自认为是白人,并且对任何认为他们不是白人的看法不满.他们与白人结婚得到普遍赞同,而与黑人结婚却会招致排斥.②在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被彻底消除之前,冒充白人是黑白混血儿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黑白混血儿冒充白人有时是黑人内部的肤色偏见造成的,是白人文化在黑人社会内化(internalization)的结果.由于黑人内部肤色的复杂性,肤色界线不可避免地会在黑人内部产生.如有的地方,不同肤色的黑人上不同的教堂.由于浅肤色的黑人更容易得到较好的工作,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机会更多,浅肤色黑人和深肤色黑人之间的沟壑加大.因此,深肤色黑人对浅肤色黑人怀有嫉妒和怀疑.鲁道夫?费希尔(RudolphFisher)的短篇小说《高度黄色》(HighY aUer)对此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小说主人公伊夫琳?布朗的问题在于她是黑人,但看上去像白人,”除了自己的名字外,她身上没有任何棕色的东西”.开始时,她因为喜欢与肤色较浅的黑人结交而被指责得了”黄色热”.这使她非常痛苦,她抱怨自己的肤色为什么不深一点.为了使自己更充分地融人黑人社会,她与一位黑人青年杰伊?马丁谈起了恋爱.但是,她这种肯定自己是黑人的努力产生了新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伊夫琳?布朗和杰伊?马丁是不同种族间的结合.俩人处处受到冷遇和辱骂.人们以惊奇的眼神看待杰伊?马丁,”对那个黑鬼与一个白人妇女在一起怎么相处感到好奇”;而以鄙视的目光看待伊夫琳?布朗,”与一个黑鬼在一起,多么下贱的女人”.当伊夫琳?布朗的母亲去世后,她决定冒充白人.③费希尔以犀利的笔触,说明了驱使伊夫琳?布朗冒充白人的险恶压力来自深受肤色歧视之害的黑人社会内部.美国黑白混血儿的独特历史命运,生动地说明了美国建立在肤色基础上的等级制度的荒谬和可笑.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将会对美国”民主”社会的悖论有更深。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财务舞弊案例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财务舞弊案例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财务舞弊案例一、网络精英与传媒巨人的天合之作2000年1月1日(AmericanOnline)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TimeWarner)宣布合并。

“世纪并购”创造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并购纪录(不含金融业的并购)。

合并后,美国在线的用户将可以享受到时代华纳丰富的媒体及娱乐资源。

与此同时,时代华纳在制作和传播信息时,将可实现其梦寐以求的“数字化革命”1.合并影响合并消息公布的当天,时代华纳的股票飙升了25.31美元,涨幅高达39%,收盘价为904.06美元。

消息公布的前52周,时代华纳的股票最高价和最低价分别为78.63美元和57.19美元。

美国在线的股票价格在消息公布的上午微升,但收盘时下降了1.88美元,报收于71,88美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下降了约2%,主要是受网络概念股降温的拖累以及收购方股东对此项合并存有疑虑”在此之前的52周,美国在线的股票最高价和最低价分别为95.81美元和32.50美元。

这项合并以换股的方式进行,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股东将其所持股票换成新成立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AOLTime Wamer,Inc,)股票,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分别成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全资子公司,换股所涉及的股票按当天的收盘价计算,价值约为1600亿美元,预计合并后新公司的价值约为3500亿美元。

合并后,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原股东分别拥有新公司55%和45%的股权。

2.合并方式合并以换股的方式进行,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股东将其所持股票换成新成立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AOLTime Wamer,Inc,)股票,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分别成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全资子公司,换股所涉及的股票按当天的收盘价计算,价值约为1600亿美元,预计合并后新公司的价值约为3500亿美元。

合并后,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原股东分别拥有新公司55%和45%的股权。

3.合并插曲竞争对手纷纷质疑这项合并是否会导致垄断,损坏美国文化所倡导的自由竞争精神。

美国(the united states).doc

美国(the united states).doc

美国(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states covers a large part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its neighbours are canada to the north, and mexico to the south.when this land first became a nation, after winning its independence from engand, it had thirteen states. each of the states was represented of the american flag by a star. all these states wer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ontinent. as the nation grew toward the west, new states were added and new states appeared on the flag. for a long time, there were 48 states. in 1959, however, two more stars were added to the flag, representing the new states of alaska and hawaii.indians were the first inhabitants of the land which is now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still many thousands of the descendants of these original inhabitants living in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sometimes it is said that the indians are “the only real americans.”most americans, however, are descendants of people who cam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find a new life in a new land. those who came first and in greatest numbers to make their homes on the eastern coast of north america were mostly from england. it is for that reason that the langu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english and that its culture and customs are more like those of england than of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美国英语”作文译文美国占去北美大陆很大一部分土地。

美国汽油标准案.doc

美国汽油标准案.doc

美国汽油标准案Gasoline: United States - Standards for Reformulated andConventional Gasoline IntroductionAB-1996-1, WT/DS2/AB/R, Adopted by Dispute Settlement Body, 20 May 1996, Appellant: United States, Appellees: Brazil, Venezuela, Third Participants: European Communities, NorwayIntroductionOn May 20, 1996 the first Appellate Body Report (United States - Standards for Reformulated and Conventional Gasoline)1 was adopted under the new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2 system.This case was unique and controversial in two respects. First, the case was initiated by two developing countries (Venezuela and Brazil), who filed a complaint against a developed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in contrast to the prevailing practices under the former GATT.3 Second, the case involved environment-related issues, drawing attention from environmentalists as well as government officials handling environmental policies4. The latter tension between trade andenvironment had heightened since the famous Tuna-Dolphin case5, andan increasing number ofenvironmental treaties signed since the early nineties.This note focuses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erspective of this case in terms of both substantive law, concentrating on Article XX (General Exceptions)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f Tariffs and Trade 1994(GATT 1994)6 and procedural law found in the Dispute Settlement Understanding(DSU)7. This not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Part I-IV digest the factual background leading up to the case, the Panel report, the U.S. appeal, and the Appellate Body Report. Part V critiques the analysis of Appellate Body's ruling and raises questions distill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is case. In particular, this part argues that the Appellate Body failed to delve into an important legal issue - the applicability of 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8 - in the name ofjudicialeconomy; that it replaced legal analysis by consensus (acquiescence) of the disputants; that it disregarded a conditional appeal merely on a formalistic ground; that it was not faithful to the principle of treaty interpretation by downplaying the ordinary meaning; that it conducted the necessary test in interpreting the chapeau, thereby leading to the dilution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necessary" and "relating to". This note concludes that the Appellate Body review should be morejudicialized and that Member countries should exert more effort in regulatory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trade-off between free trade and domestic regulation.Notes1 United States - Standards for Reformulated and Conventional Gasoline, Panel and Appellate Body Report adopted on May 20,1996,WT/DS2/9 [hereinafter Panel Report and Appellate Body Report, respectively].2 See Marrakesh Agreement Establish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pr. 15, 1994, Final Act Embodying the Results of the Uruguay Round of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 LEGAL INSTRUMENTS - RESULTS OF THE URUGUAY ROUND vol. 1; 33 I.L.M. 1140, 1144 (1994) [hereinafter WTO Agreement]. For a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of the WTO, see generally WORLD TRADE: TOWARD FAIR AND FREE TRAD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arie Griesgraber & Bernhard G. Gunter eds., 1997); ASIF H. QURESHI,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996) ; BRUCE E. MOON, DILEMMAS OFINTERNATIONAL TRADE (1996); PHILIP RAWORTH & LINDA C. REIF., THE LAW OF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FINAL TEXT OF THE GATT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1995).3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Oct.30, 1947, T.I.A.S. No. 1700, 55 U.N.T.S. 187 [hereinafter GATT 1947]. From 1948 to 1989, 73 percent of all GATT panel cases were fil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the U.S., the EC, Canada, and Australia. Robert E. Hudec et al., A Statistical Profile of GATT Dispute Settlement Cases: 1948-1989, 2 MINN. J. GLOBAL TRADE 1, 29 (1993).4 In fact, a good deal of articles approaches this case from an environmental viewpoint. Search of WESTLAW, by Terms and Connectors: "Reformulated and Conventional Gasoline" (Jan. 27,1998).5 United States - Restrictions on Imports of Tuna from Mexico, not adopted, GATT, B.I.S.D. (39th Supp.) at 155 (1993) [hereinafter Tuna - Dolphin].6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1994, Apr. 15, 1994, Marrakesh Agreement Establish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nex 1A, LEGAL INSTRUMENTS -RESULTS OF THE URUGUAY ROUND vol. 2; 33 I.L.M. 29, art. III (1994) [hereinafter GATT 1994]. WTO Agreement Annex 1A incorporates a document labeled GATT 1994 which is essentially GATT 1947, as amended changed through the Uruguay Round, along with all theancillary agreements pertaining to GATT 1947, as modified. JOHN H. JACKSON ET AL.,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CASES, MATERIALS, AND TEXT ON THE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 OF TRANSNATIONAL ECONOMICRELATIONS 290-291 (3rd ed. 1995) [hereinafter JACKSON ET AL.].7 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Annex 2 of the WTO Agreement, supra note 1, art. 26 [hereinafter DSU].8 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nex 1A of the WTO Agreement, supra note 2 [hereinafter TBT].欢迎您阅读该资料,希望该资料能给您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如果您还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欢迎您分享出来,让我们大家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有关介绍美国的英语作文.doc

有关介绍美国的英语作文.doc

有关介绍美国的英语作文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对于美国,你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介绍美国的英语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有关介绍美国的英语作文篇1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modern survey and statistics, as well as the result of predecessor studies, the trend and main process of forest dynamics are recognized. The forest area and forest coverage rates for each province of China from 1700 to 1949 are es- timated backward by every 50 years. Linking the result with modern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data,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of Chinese forest in recent 300 years (AD 1700–1998)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recent 300 years, the forest area in current territory of China has declined by 0.95×108 hm2 (or 9.2% of the coverage rate) in total, with a trend of decrease and recovery. Before the 1960s, there was a trend of accelerated de- scending. The forest area was reduced by 1.66×108 hm2 (or 17% of the coverage rate) in 260 years. While after the 1960s, there has been a rapid increase. The forest area increased by 0.7×108 hm2 (or 8% of the coverage rate) in 40 years.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dynamics of forest. The amplitudes of increasing and de- creasing in western China are both smaller than the ones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rapid declining period from 1700 to 1949, the most serious decrease appeared in the Northeast, the Southwest and the Southeast, where thecoverage rate in most provinces dropped over 20%.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coverage rate dropped by 50%. In Jilin Province, it dropped by 36%.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t dropped by 42%. In Yunnan Prov- ince, it dropped by 35%.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1949–1998, the western provinces, mu- nicipality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cluding Ningxia, Gansu, Inner Mongolia, Si- chuan–Chongqing, Y unnan, Tibet, Xinjiang and Qinghai, etc, the increase rates are all below 5%, while the eastern provinces, municipality and autonomous regions (except Heilongjiang, Hubei, Jiangsu–Shanghai) have achieved an increase over 5%, among which the Guang- dong–Hainan, Guangxi, Anhui, Beijing–Tianjin–Hebei, Shandong, Henan, Zhejiang, and Fu- jian have an increase over 10%.有关介绍美国的英语作文篇2 A history of long and effortless success can be a dreadful handicap,but,if properly handled,it may become a driving force.When the United States entered just such a glowing period after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it had a market eight times larger than any competitor ,giving its industries unparalleled economies of scale.Its scientists were the worlds best,its workers the most skilled.American and Americans were prosperous beyongd the dreams of the Europeans and Asians whose economeics the war had destroyed.It was inevitable that this primacy should have narrowed as other countries grew richer.Just as inevitably,the retreat from predominaceproved painful.By the mid 1980s Americans had found themselves at a losss over their fad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Some huge American industries,such as consumer electronics,hand shrunk or vanished in the face of foreign competitiong.By 1987 there was only one American television maker left,Zenith.(Now there is none :Zenith was bought by SouthKoreasLGElectronics in July.)Foreign made cars and textiles were sweeeping into the domestic market.Americas machine-tool industry was on the ropes.For a while it looked as though the makeing of semiconductors,whidh America had invented and which sat at the heart of the new computer age,was going to be the next caualty.All of this caused a crisis of confidenc.Americans stopped taking prosperity ofr granted .They began to believe that their way of doing business was failing,and that their incomes would therefore shourtly begin to fall as well .The mind -1980s brought one inquiry after another into the causes ofAmericas in dustrial decline.Thir sometimes sensational findings were filled with warnings about the growing competitiong from overseas.How things have changed!I1995 the United States can look back on five years of solid growth while Japan has been struggling.Few Americans attribute this Self doubt has yielded to blind pride.American industry has changed its structure ,has gone on a diet ,has learnt to be more quik witted,according to Richard Cavanagh,executive dean ofHarvards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It makes me proud to be an American just to see how our businesses are improving theirproductivity,says Stephen Moore of the Cato Institute ,a think tank in Washington,DC,And William Sahlman of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believes that people will look back on this perido as a golden ag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3.5.1美国的农业doc

3.5.1美国的农业doc

3.5.1西半球的国家—自然条件优越的美国一教材分析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点十分突出,是西半球国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个国家。

本课时主要通过讲述当今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分内容:移民国家、农业地区专业化,来说明美国的社会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

移民国家重点介绍了美利坚民族的构成,不同民族、种族在美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侧面说明全世界不同民族、种族带来的多元文化为美国独特文化的形成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意识到世界多元文化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做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美国还存在种族歧视的问题。

农业地区专业化是这节课的重点,因为美国的农业专业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也是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农业国家的重要原因。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通过查找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举例说出美国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家。

2、会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3、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B、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掌握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等地理知识,培养学2、初步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的自然条件特点,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等地理知识。

初步运用地图和资料,举例说出美国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家教学难点:1、掌握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关系的思维方法。

2、理解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分析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分析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一、案例概要分析(一)并购案例背景2000年1月10日,互联网新贵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宣布以1810亿美元收购老牌传媒帝国时代华纳(Time Warner),成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

这是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宗并购案,所有形式的媒体都被整合到全球最大的媒体公司之中。

(二)并购对象分析美国在线服务(AOL)公司: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维也纳的一家在线信息服务公司,可提供电子邮件、新闻组、教育和娱乐服务,并支持对因特网访问。

美国在线服务(AOL)公司是美国最大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之一。

在2000年,美国在线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控制着美国40%的互联网用户。

时代华纳(英语:Time Warner)是美国一家跨国媒体企业,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纽约。

其事业版图横跨出版、电影与电视产业,包括时代杂志、体育画报、财富杂志、生活杂志、特纳电视网、CNN、HBO、DC漫画公司、华纳兄弟、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皆为旗下事业。

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381名。

在2000年,时代华纳集团是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提供商,控制着美国20%的有线电视用户以及多家广播、电视机构和报纸、杂志,拥有传送有线电视的光纤电缆同时还是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载体。

二、并购性质分析我们小组认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是纵向并购类型。

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相互衔接、密切联系的企业之间,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专业化企业之间的并购。

纵向并购的企业之间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而是供应商和需求商之间的关系。

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中,存在一定的效率基础:1、技术性经济。

当企业进行一体化以后,生产相同数量的最终产品可能会需要更少的中间投入。

纵向一体化不仅用最初投入替代了一些中间投入,而且它也减少了对其他中间投入的需求。

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中,美国在线有巨大的市场营销能力,而时代华纳则有高速上网技术,网络巨头美国在线和电视巨头时代华纳合并,美国在线可以轻松获得时代华纳的有线电视光缆,可以获得时代华纳的电视用户,在提供上网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电视服务,使其网络用户更有可能在网上收看时代华纳的电视节目。

美国各州地理表格正式资料doc

美国各州地理表格正式资料doc

美国各州地理表格正式资料doc正式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概况3.美国精华的地方是东北各州,纽约当然最精华,而曼哈顿的上东区则是精华中的精华,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的富人就住在这。

5.美国大城市的市中心一般犯罪率都很高,还有些特别乱的区比如芝加哥南区、洛杉矶中南区、纽约布鲁克林区。

底特律、新泽西也以高犯罪率闻名。

9.《阿甘正传》中,在生活中失去方向和爱人的阿甘从遥远南方的阿拉巴马开始了他纵横美国大陆的长跑,终点就是纳瓦合碑谷(Navajo 犹他州)。

纳瓦合印第安人保留地是美国境内最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

10.美国以前,以密西西比河为界,东边是已得到开发的文明地带,以西属于荒蛮的新边疆。

众多从东部骑着马,赶着大篷车,到西部寻找梦想的拓荒者们多是从圣路易斯(密苏里州)渡过密西西比河,一路西进的。

所以圣路易斯在美国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一直被称作“通往西部的大门(the Gateway to West)”,而1965年建成的“大拱门”正是为了纪念圣路易斯在美国历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1.jazz爵士乐和优雅的贵族们毫无任何关联,而是一百年前由那些绝望无助的黑奴们在新奥尔良这块地方创造出来的。

这些远离家园,流离失所的黑奴们把他们记忆中故乡的音乐和西方乐器相结合,然后产生了爵士乐。

7.五大湖地区(GreatLakes):位于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的几座大型淡水湖泊,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LakeSuperior)、休伦湖EVUS信息收集表尊敬的客人,在您填写此表前,请仔细阅读以下须知:1.以下表格所列项目,请您一一填写,缺一不可! 因为我们将依据此表格内容为您填写EVUS申请表格;2.请您务必保证字体工整,字迹清晰,如果我们误读了您的信息,而填写错误,可能会导致拒签;3.建议您提供真实的信息,一旦被美领馆怀疑您提供虚假信息,您可能会被拒签,甚至被永久拒绝入境;4.最后,提醒您:千万请尽早填写本表,每项工作都有作业流程,我们希望您能提前2周将本表提供给我们。

走遍美国(文本)19-21.doc

走遍美国(文本)19-21.doc

19-21集_走遍美国全套文本免费下载(共78集)Man's Best FriendACT IRobbie, this new Walkman is absolutely wonderful. Robbie 这个新的怂身听真棒。

Richard and Marilyn bought it for me for my birthday. 这是Richard和Mariily n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They're so thoughtful. 他们真周到。

You are very lucky, Robbie, to have such a nice family. Robbie 你真幸运拥有一个这样温馨的家。

Is something wrong, Alexandra? Alexandra 怎麽麽No, nothing. 没有没什麽。

Yes, there is. 有有心事I can tell. 我能觉察到。

What's the matter? 到底发生了什麽事Come on, you can tell me. 说吧告诉我。

What's up? 有什麽事I don't know. 我也说不上来。

Something's wrong. 有点不对劲。

OK, let's talk. 好吧我们就来谈烫浮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parents this morning. 今天早上我收到父哪敢环信。

Did they write some bad news? 他们写了什麽坏消舷⒙No. 没有。

Well, then why are you so sad? 那那为什麽如创四压I miss them. 我想念他们I miss them very much. 我非常想他们。

I'm sorry, Alexandra. 我为难过Alexaandra。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例分析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例分析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例分析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例分析19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美国媒体业呈现出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并购热潮。

在这场并购热潮中,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简称AOL)和时代华纳(Time Warner)的合并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标志性的一宗并购案例。

这一次合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矛盾意见,这篇文章将深入分析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例的背景、动机、影响以及案例教训。

一、背景与动机1.1 美国在线(AOL)美国在线是一家成立于1985年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创始人是一位叫史蒂夫·凯斯科特的企业家。

AOL最初提供在线电子邮件服务,随后发展为提供互联网接入、即时通讯和网上内容等综合服务的公司。

其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品牌效应。

1.2 时代华纳(Time Warner)时代华纳是一家创建于1990年的大型传媒公司,由时代杂志(Time)与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s.)合并而成。

时代华纳是美国最著名的传媒集团之一,旗下涵盖了电影、电视、出版和音乐等广泛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品牌。

1.3 动机与目标双方合并的动机多方面考虑。

首先,AOL希望通过与时代华纳的合并,获得更多的内容资源和媒体渠道,进一步加强其在互联网领域的市场地位。

其次,时代华纳也希望通过与AOL合并,借助AOL庞大的在线用户群体,将传统媒体资源转化为在线和数字化媒体的优势。

此外,双方还考虑到合并后的规模效应和经济利益,以及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的可能性。

二、影响与局限2.1 市场影响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合并案吸引了全球媒体业的广泛关注和瞩目,被看作是传统传媒与互联网媒体的深度整合的典范。

合并后,新成立的时代华纳公司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垄断了广告、电影、电视等多个领域。

2.2 战略失误与差异然而,合并后的时代华纳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两家公司的文化差异和经营理念不一致成为合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南方文化.doc

美国南方文化.doc

美国南部文化特点分析1. 南部Vs北部Fm: /topic_1_15_3001203.html红脖子(red neck)原来是指在户外工作的农民和农业工人,他们被太阳晒红了的脖子,首先引人注目。

这些人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基督教徒,相当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很是保守。

他们普遍喜爱枪支武器,热衷打猎杀生。

后来,红脖子这个词被扩大到泛指这种人生态度:保守、浅薄无知,但是非常自以为是,喜爱武力。

美国总统小布什就是一个典型的红脖子。

在美国,南方人要比北方人保守,农民比工人保守。

红脖子在南方更为普遍。

美国的南方的经济曾经主要是农业,农场主拥有大批的黑人奴隶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和各种家务劳动。

南方的奴隶主们打输了南北战争,林肯废除了奴隶制度。

但是奴隶主和他们的后代们心不死,气不服,与北方对抗、与政府对抗的心理,成为了南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南方人把北方人轻蔑地称为Y ankee(北方佬。

据有人这说是中文洋鬼子的译音)。

有意思的是南方的穷白人也与奴隶主的后代们混在了一起。

同时农民的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反对新生事物、排外、保守顽固的红脖子传统文化,那更是保留了下来。

红脖子们有着对抗权威(authority)的心理和习惯,但非常奇怪的是,他们只对抗政府,却完全屈从贴服于基督教堂,对于耶酥基督的绝对权威地位,那是没有丝毫的疑问。

我在美国南方住了几乎二十年了。

我从北方来到南方的第一个印象是:怎么到处都是教堂啊?北方也有很多教堂,但是其密度没法与南方相比。

星期天上午是一定要去教堂做礼拜的,这时打开电视,几乎所有的频道都是基督教福音派的牧师们手舞足蹈慷慨激昂地佈道传经(Tele-evangelists)。

星期天上午不少商店为了礼拜上帝而关门,就是开着门的超级市场,也有规定:在十二点之前不卖酒和含有酒精的饮料。

南方人以保守著称,南方是红脖子的聚集地,南方是共和党的基地,南方人是小布什的坚定支持者。

所以中国人、外国人、北方美国人,来到南方都会感到一定的别扭,不适应。

【doc】美国P&H

【doc】美国P&H

美国P&H<重型机械科技>20o4年第4期美国P&H65t吊车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浅析董绍志(黑龙江黑化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161041)摘要介绍了美国P&H65t吊车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关键词吊车液压系统油路吊臂TheFaultAnalysisandSolutionoftheHydraulicSystemforP&H65tCraneMadeinUS;AAbstrm~Thisarticlehasdescribedthefaultreagonsanditsanalysis踮wellasthesolutionsforthehydraulicsystemoftheP&H65tcrane.Keywordscranehydraulicsystem,oilcircuit,crane删.黑化集团有限公司进口的美国产P&H65t吊车,主要担负厂内尿素,硝铵,恩德炉等项目生产设备的安装,检修吊装作业.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冬季作业对液压系统密封件和电路元件的损坏非常严重,相继出现了各液压传动机构工作无力,落吊钩启动时间长,二三节臂缩杆,四节臂无法伸缩,卷扬过卷报警失灵等故障.本文介绍了对故障原因的分析判断,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液压传动机构工作无力故障现象为:各液压传动机构工作时反应无力,动作迟缓,油温升高后不能进行吊装作业.对此,采取了以下排查措施:我们首先更换了液压油,采用32#低凝抗磨液压油,替代航空液压油,并加至规定油面高度; 解体油泵和溢流阀,进行清洗,检查,试车故障依然存在,说明这些不是造成液压系统工作无力的原因.28在吊车动作时,测量中心回转接头与该动作相连的油路油压,发现油压偏低,而其它油路油压正常时应较低,此时反而偏高许多.由此判断,各液压传动机构工作无力是由中心回转接头内部密封件磨损严重,导致各腔串油造成的.中心回转接头的作用主要是:沟通装在底盘(即下车)的液压元件与转台上(即上车)液压元件之间的压力回路,回油路,电源及控制发动机转速的静压油路,这些油路和电源经中心回转接头连接后,不受转台和底盘的相对运动所影响. 它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吊车的吊装性能. 处理方法为:解体中心回转接头,更换其内部各油槽间的密封环(采用美国进口的组合环).安装完毕测试,中心回转接头各腔不再有串油现象,各液压传动机构工作正常稳定,工作无力故障排除.2落钩启动时间长在整车调试过程中,发现将操纵手柄置于落钩位置时,约3,4s后,吊钩才开始下落,但速度<重型机械~)2oo4年第4期及连续性正常.我们从几个方面对造成落钩启动时间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验证:(1)卷扬离合器油路中有气体存在,使卷扬制动片打开缓慢,对油路放气后故障依然存在.(2)控制落钩的油路中压力过低.经测定为9.8MPa,在7.84—11.76MPa的正常范围之内.(3)测定控制落钩油路的先导油路(操纵油路)中油压为2.45MPa,比正常2.94—4.9MPa稍低,将油压调整至正常值再试,故障依然存在.(4)将控制落钩的先导油路与控制升钩的先导油路进行对调,即由控制升钩的先导油路来控制落钩.试验后发现,落钩迟缓现象排除了,但升钩出现了启动时间过长的故障.由此可断定落钩启动时间长是由操纵手柄控制的落钩先导油路来油缓慢造成的.造成先导油路来油慢是操纵手柄总成中一些阀磨损所致.操纵手柄总成内部结构比较复杂,一旦拆开再安装上可能出现较大的问题,同时又没有备件,经分析研究认为,虽然落钩启动时间稍长,但并不影响正常作业,决定不对操纵手柄总成进行解体维修.处理方法:采购新的操纵手柄进行更换,或通过改造付卷扬的操纵手柄来控制吊钩的起落. 3二三节臂缩杆的处理我厂已多次出现二三节臂缩杆故障,这次维修,我们将伸缩油缸通过车床切开,对其内部的两根高压钢管进行了打压测试,压力在29.4MPa 没有渗漏现象.又对钢管与油缸间的焊接连接部位检查,发现以前采用的氩弧焊接部位在29.4MPa压力下,发生渗漏,造成缩杆.改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经打压测试焊接处能够承受29.4MPa的压力.试车证明二三节臂缩杆的故障排除.4四节臂无法伸缩的分析处理及操纵步骤的重新制定P&H65t吊车的吊臂中有两个伸缩油缸,分别控制二,三节臂.在30m以下高度作业时,只用二,三节臂的同步伸缩来完成,四节臂相对三节臂是静止不动的(即四节臂不出).只有在30 —40m高度吊装时,才用到四节臂.四节臂的伸缩是由一套电脑程序控制并在三节臂伸缩的帮助下完成.4.1故障分析及处理在安装控制二节臂的伸缩油缸之前,对沿二节缸走的五芯电脑线进行了测试,发现其中一根电脑线在连接处出现断路,接通后用外部电源测试由电路控制的销上四节杆的圆柱销锁开自如. 液压系统安装完毕后,再进行测试,四节杆的伸缩仍无法动作.由此可断定,问题出在电脑中与四节杆电路相连的那部分电路.由于我们没有电脑部分的电路图,经研究决定完全放弃原有电脑中对四节杆伸缩起作用的电路的修复,通过外接电路,采用手动开关控制的方法来控制四节臂的伸缩的电路经试车验证可行.该方案的优点是简化了控制电路,电路故障容易排查,适用性强.缺点是要求起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新的四节臂伸缩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5过卷报警失灵的分析改造卷扬过卷后,电脑自动停止操作人员的当前操作,是吊装作业安全的重要保证.由于过卷电路与电脑控制系统密切相关,又没有电脑部分电路图,所以很难恢复原有的过卷报警功能.我们对过卷报警电路进行了改造,通过外接电路在上车操作室内安装一个报警蜂鸣器,不通过电脑电路,一旦卷扬过卷,蜂鸣器即接通,提示操作者, 操作者停止当前的操作,避免危险.改造后的过卷报警电路,经实际测试,灵敏好用.6结论对美国P&H65t吊车液压系统几处故障排除后,经过近两个月的吊装作业,该吊车液压系统工作正常稳定,证明我们对上述几处故障的分析,处理是正确的.参考文献1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2004年3月24日收稿)责任编辑傅冬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折价并股分析
2000年1月10日,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美国在线公司(American Online)与媒体巨人——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正式宣布合并。

而实质是美国在线以股票低估25%的代价买下了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的股东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

美国在线为什么会以高昂的成本来合并时代华纳公司?
一、合并历程
美国在线是一家在线信息服务公司,可提供电子邮件、新闻组、教育和娱乐服务,并支持对因特网访问。

它作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用7种语言向全球15个国家提供服务。

在凯斯的领导下,不过短短的十几年,美国在线的资本总额已经达到1640亿美元,1999财政年度收入48亿美元,利润7.62亿美元,雇员12100人,成为世界最大的网上服务公司,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它的即时网上寻呼产品称雄美国。

至2000年末,其正式签约用户数已超过2700万,7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带来了高达12亿美元的利润,股票市值达到了1330亿美元的水平。

时代华纳是由时代公司和华纳兄弟公司两家公司合并成立的。

它是美国的一家具有70年历史的老牌大型媒体集团,拥有CNN(美国有线电视网)、卡通电视台、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人物》杂志、《财富》杂志、《娱乐周刊》等著名报刊。

这个世界顶尖级传媒巨子可以对15个国家多种语言提供电视服务,是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公司。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2000年1月时代华纳的市值为1470亿美元。

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合并,组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合并交易额达1660亿美元,而新公司的价值在合并后高达3500亿美元,相当于墨西哥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在美国在线公司宣布并购时代华纳公司的当天,两家公司的市场价值累计达到3420亿美元。

美国在线的原市值大约是时代华纳市值的两倍,按一般常规,如果两公司合并的话,美国在线的股东应占新公司三分之二的权益,时代华纳的股东应占新公司三分之一的权益,但此次合并中,时代华纳的股东占新公司45%的权益,美国在线的股东占新公司55%的权益,可见,美国在线的股东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

两公司合并后,将成为世界第七大公司,年销售总额300亿美元以上,将向全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娱乐和通讯服务”。

二、折价并股原因分析
(一)双方实现优势互补
美国在线是世界最大的网上服务公司,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子商务平台。

在当时网络兴起迅速发展的时代,美国在线为时代华纳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平台,使得其能够利用在线服务成为创新增长点。

同时时代华纳是世界顶级媒体集团,美国在线与其合作,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媒体信息,丰富网上服务内容,提高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本次收购产生了一个超级媒体帝国,它的边界从杂志、电视网、电影公司、音乐公司、卡通一直延伸到互联网,它将重新规划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通过合并,美国在线用户将享受到时代华纳丰富的媒体及娱乐资源,与此同时,时代华纳也将借助美国在线庞大的用户群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对时代华纳及美国在线的竞争对手,如迪斯尼公司和雅虎构成压力。

时代华纳公司董事长莱文称此举意味着时代华纳公司向数字化公司的转变,时代公司获得新的发展平台,双方合并乃天作之合。

他还宣称:“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新时代的媒体巨子已经真正诞生。


(二)美国在线为挽救自身而做出的选择
在并购时代华纳之前,美国在线存在财务舞弊,当时的很高的股票市值都是泡沫,为了挽救自身,掩饰财务问题,不得不选择做出巨大让步并购时代华纳。

(1)1994—1996:
美国在线采取了激进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实施不限上网次数的固定月费制,使订户大量增加,但同时出现网络容量不足和大量客房流失,增加的收入不足以弥补,为吸引客房而增加的市场营销支出,将市场营销成本作为递延资产,摊销期由12个月延长到18个月,再到24个月。

否则94、95、96三个会计年度连亏。

1996年,美国在线宣布一次性注销3.85亿市场营销成本。

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也造成股价被严重高估。

(2)2000—2002:
2000年第4季度起,在线广告收入开始下降,2000年至2001年会计年度将失去1.4亿的广告收入,在线如果如实披露,将会影响到合并方案的批准以及时代华纳公司股东提高要价。

广告收入的减少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其签约的“.COM”公司违约而广告经营部门不主张
诉诸法律,主张和气生财,要求各客房支付少量的违约金,2000年第3、第4季度和2001第1季度共将5600万的违约金确认为广告收入。

这使股东认为“.COM”公司的系统性风险没有威胁到在线公司。

收购兼并不仅能提供计提巨额重组准备以便为以后年度拓展盈利空间的千载难逢之机,而且还可以通过编制合并报表的方式掩盖收入和利润下降的颓势。

正是面临与时代华纳合并的巨大压力,才是最终将美国在线逼上舞弊之路。

三、总结
美国在线在扩张规模上采取过于激进,没有与公司和行业环境相配合,进而造成财务问题。

为了掩盖财务问题,美国在线采取一段会计期间盈利,然后进行一次大洗澡的方式来解决亏损。

对时代华纳的并购,虽说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看其合并后的作为,美国在线的主要合并目的还是掩盖自身颓势。

这也是我认为美国在线愿与时代华纳折价并购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