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期末考试前三章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古代邸报的演变:1、邸报是我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邸报的内容:

(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

古代小报的产生及特点: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特点:①小报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②小报传发人为进奏官,活中央及省之官吏。③小报内容有真有假。④小报每日传发。⑤小报深受热衷仕途者欢迎。⑥小报的传播范围较广。

⑦小报既有手书,也有印刷。⑧小报为非法出版物,政府屡禁不止。

古代京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3、特点:(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3)出现自己采写的内容,存在了400多年,在古代报业世上有很大影响。

古代“定本”制度的由来及主要内容: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③ “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第二章: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宗旨和特点:(1)察世俗出版后在南洋华侨聚居地区发行,少数传入中国境内。全部赠阅。宣称“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唯一急务”。

内容多以浅显中文诠释《圣经》,兼谈伦理道德和天文之类的科学知识,后期刊有少量评述政治时事的短文。文体多样,有论文、小品、对话、书信、诗、告帖等。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重要特点是十分注重迎合读者的心理:

1、常以儒家学说来阐明基督教教义,用附会的手法缩短宣传内容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达到宣传效果。

2、在刊物形式上采用中国传统线装书的式样。

3、在文章的结构上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方法。

4、为了吸引读者兴趣,米怜强调要增强文章的“彩色”,即文章要注重读者口味,应有可读性趣味性,照顾读者接受能力,注重文章的通俗易懂也是该刊的特点。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内容和特点:①第一家境内近代中文报刊,1833年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②内容:a:宗旨是宣传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思想,传播西方友谊消除中国人敌视心理;b:内容以传教、道德、科学为主,宗教退居其次,增加科学和时事政治性内容。③特点:a:首次刊登社会新闻、行情价目表(广告)和文学作品,

首创“编者按”;b:刊载中文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纸略论》。

《申报》的创办及其特色:《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1872年于上海由英上美查等合资创办,以盈利为目的,其特点是由中国人担任主笔以吸引读者;采用廉价纸张,降低成本,赢得市场。

特色:一是发表政论文章。二是改革新闻报道。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②出版白话新闻报。③编印画报。④印书。

林乐知与《万国公报》的情况:①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②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由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③《教会新报》创刊时为宗教性报刊,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实际上演变成为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最为典型地反映了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化。④内容有三方面:a: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b:大力介绍西学,鼓吹中国变法;c: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控制之下。

《字林西报》的情况:(1)、近代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外文报纸。(2)、1850年在上海由英商奚安门创办,前身叫《北华捷报》。(3)、政治倾向明显,充当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喉舌”,仇视中国革命运动。(4)、新闻来源广泛,以消息灵通著称,首家采用路透社电讯稿。

另外,1845年在香港由英商肖锐德创办的《德臣报》是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商业报纸。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华的报刊活动有何变化:三个阶段、两大基地:

1、准备阶段:1815-1840

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准外国人办报传教,因此,外国人只能在靠近中国的南洋和两个城市(澳门、广州)偷偷办报。

2、扩张阶段(1840-1870)

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外人办了大约50家报刊,宗教报刊仍然存在,出现早期的中文商业报刊。

3、高潮阶段:1870以后

约200家,深入到华中、华北甚至北京,发行量大幅增加。标志:《申报》的创办;《万国公报》的出版;外国通讯社开始在中国活动。

第三章

王韬与《循环日报》的主要特点及宣传内容:(1)王韬: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循环日报》:①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②其宗旨为“强中以攮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③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特点:①最大特点是每天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一篇政论文章,呼吁政治改良,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创报刊政论文体。

(3)报刊政论文体:①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②其特点是:直陈时事,浅显通俗,不附典雅;③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韬作用最大;

④报刊政论文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为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奠定了基础。

梁启超与《时务报》:(1)《时务报》:①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②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黄遵宪筹备,梁启超主笔;③《时务报》因梁启超大胆而新颖的言论震动朝野,风靡一时,创下当时最高的发行量;④形成了“时务文体”,发表了第一次全面阐述维新变法的纲领性文章《变法通议》;②围绕着《时务报》,在维新派与洋务派之间展开的斗争以维新派失败而告终,这一方面说明报纸是政治斗争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