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

合集下载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之研究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之研究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之研究【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探讨。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了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研究意义,指出了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对于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明确了研究目的,即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的路径和案例分析。

在分别对农业循环经济概念、重要性、与生态产业链的关系、路径和案例进行深入解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 生态产业链,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概念解析, 重要性, 关系, 路径, 案例分析, 启示, 展望未来, 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耕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化肥农药的滥用、农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等,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纷纷开始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希望通过构建循环利用资源的产业链,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关于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的研究成果,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进一步深入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与生态产业链的关系,探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路径以及案例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建设路径和实践经验,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能源节约利用和减少资源浪费等措施,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利用,在制作肥料、动物饲料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不同农业产业之间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弃物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资源化利用,例如农作物秸秆可以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打造健康有机的农产品,建立健康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循环农业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大量的物资如农膜、农膜、肥料包装袋等会产生大量的垃圾,通过回收再利用,可以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引导更多的农民朋友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发展中来,形成农业生态链。

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开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进农业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促进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跨界合作共赢不同行业之间可以进行跨界合作,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农民朋友的意识,引导农民朋友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中来。

总结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摘要:生态农业是在石油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在结合了生态学原理以及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一中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它的出现为农业同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得更加和谐,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一、生态农业的形成:农业发展到现阶段再生产能力受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的严峻挑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1. 可利用农业资源相对匮乏: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耕地的逐年减少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之水资源等农业所需资源的严重污染和短缺造成南方沿海诸多省份人均耕地占有率以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警戒标准。

2. 农业相关资源利用率较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这两个农业主要资源整体使用粗放,基本上没有集约化,资源的产出率和使用率均严重偏低,农业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程度不高,有的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并没有起到真正的肥效,或者干脆的焚烧,燃烧热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重。

3.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土地的过度利用使土壤状况逐年恶化,土壤中有机肥含量严重不足,土壤沙漠化、盐碱化严重,整体环境的破坏造成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由于整个农业生态链的破坏,农业病虫害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

4. 农业环境的破坏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加剧: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以及农业作业过程中的带入性污染,工业对大气污染会产生酸雨等大面积影响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滥用化肥、滥用农药以及大面积地膜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对土壤以及水分的损害相当严重,进而造成农产品受到污染,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

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
• 生物质气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 • 有机肥料生产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农业循环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
01
农业循环产业链的构建
• 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构建 农业循环产业链 • 通过产业链的优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 用和产业链的增值
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发展
• 政策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引导 企业和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 技术创新:引入先进技术,提高 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运行效率
04 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的技术创新
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
•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 环境 • 通过技术研发,实现生态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
02
农业循环产业链的优化
•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实 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 技术创新:引入先进技术,提高产业链 的运行效率
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
01
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
• 以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为核心,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 • 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实现循环经 济与生态农业的推广和应用
02
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面临的机遇
• 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为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推动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推动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和农民参与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发展
政策背景的实践
• 政策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 和农民参与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发展 • 政策支持: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 等,推动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安徽省工程征询研究院丁广.12版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规定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引人类社会旳经济活动,以达到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旳目旳。

它是国际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旳一种实践模式,体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旳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农业循环经济则是要遵循“4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运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旳行为原则来指引农业生产,发展国家经济旳基础产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增进我国农业旳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旳必然选择1.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履行农业循环经济我国是一种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旳国家,且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同步,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如果仍以老式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旳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旳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农业旳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

农业资源和环境所承受旳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旳发展将会产生严重旳制约作用。

因此必须转变老式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强力履行循环经济。

2.农业生产现状迫使我们必须推动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旳演变,现代工业旳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旳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所撩薄膜,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也带来旳许多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博膜,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旳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使用燃料旳广泛应用增长了对大气旳污染。

养殖业旳迅速发展导致了畜禽粪便无法所有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导致新旳污染。

上述问题如不尽快予以解决,将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

因此,必须尽快强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方案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方案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方案第一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概述 (3)1.1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3)1.1.1 概念 (3)1.1.2 特点 (3)1.2 国内外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现状 (3)1.2.1 国外现状 (3)1.2.2 国内现状 (3)1.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4)第二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规划与布局 (4)2.1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区划与布局原则 (4)2.1.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4)2.1.2 坚持整体性原则 (4)2.1.3 坚持差异化原则 (4)2.1.4 坚持协同发展原则 (4)2.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结构优化 (5)2.2.1 调整产业结构 (5)2.2.2 发展循环农业 (5)2.2.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5)2.2.4 拓展农业产业链 (5)2.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 (5)2.3.1 农业生产环节 (5)2.3.2 农产品加工环节 (5)2.3.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节 (5)2.3.4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环节 (5)2.3.5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环节 (5)第三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3.1 农业废弃物种类及其资源化潜力 (6)3.1.1 农业废弃物种类 (6)3.1.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潜力 (6)3.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应用 (6)3.2.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6)3.2.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应用 (7)3.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管理与政策 (7)3.3.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管理 (7)3.3.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政策 (7)第四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8)4.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问题 (8)4.1.1 现状分析 (8)4.1.2 存在问题 (8)4.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措施 (8)4.2.1 技术措施 (8)4.3 农业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9)4.3.1 工程目标 (9)4.3.2 工程措施 (9)第五章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应用 (9)5.1 绿色生产技术概述 (9)5.2 绿色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9)5.2.1 种植业中的应用 (9)5.2.2 畜牧业中的应用 (9)5.2.3 水产业中的应用 (10)5.3 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 (10)第六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政策体系 (10)6.1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 (10)6.1.1 政策制定原则 (10)6.1.2 政策制定内容 (11)6.1.3 政策实施措施 (11)6.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政策评估与调整 (11)6.2.1 政策评估方法 (11)6.2.2 政策评估内容 (11)6.2.3 政策调整措施 (11)6.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政策宣传与普及 (12)6.3.1 宣传普及策略 (12)6.3.2 宣传普及内容 (12)6.3.3 宣传普及措施 (12)第七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融合 (12)7.1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与第二、三产业融合 (12)7.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 (13)7.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创新 (13)第八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人才培养与培训 (14)8.1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人才培养需求 (14)8.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培训体系构建 (14)8.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人才激励机制 (14)第九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项目评估与监管 (15)9.1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项目评估方法 (15)9.1.1 引言 (15)9.1.2 评估原则 (15)9.1.3 评估方法 (15)9.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项目监管机制 (15)9.2.1 引言 (16)9.2.2 监管主体 (16)9.2.3 监管内容 (16)9.2.4 监管措施 (16)9.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项目风险防范 (16)9.3.1 引言 (16)9.3.3 风险防范措施 (17)第十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展望 (17)10.1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发展趋势 (17)10.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战略布局 (17)10.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 (17)第一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概述1.1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点1.1.1 概念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资源,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用仅占世界9.1%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8%的人口。

但是,我国农业发展基本是沿用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

农业的发展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最终导致农业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这严重违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因此,为了经济的全方位的、快速的发展,必须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对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循环性的农业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体。

一、循环型经济的理论基础我国要快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解决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这样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1.循环经济的提出循环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含义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技的大系统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这一观点在当前全球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原则,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

2.可持续发展理论80年代初,在传统常规农业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主张能够公平分配资源,既满足当代人之间又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基本需求,主张建立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N o n g y e j i n g j i受农业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受到广泛关注,该理念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近年来也大量涌现。

基于此,简单分析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要性及现状,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我国的政策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农业作为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直接利用的基础性产业,更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近些年来因为农业发展的重心在经济效益,所以导致了很多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在农业发展的目标驱使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1、有利于环境生态保护按照传统的种植习惯,北方秋收剩余的秸秆大多为焚烧,在近些年环保的政策要求下,各地均鼓励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处理剩余秸秆。

然而一方面需要农户支付额外的费用,另一方面秸秆还田很难做到将秸秆打碎,加上北方气温低,秸秆腐烂程度较慢,对接下来的耕种造成不便,因此部分农户依然选择通过焚烧,不仅污染环境,对森林防火也造成很大的隐患。

这样不仅导致基层政府在火灾防控上压力很大,而且形成对秸秆资源的浪费。

如果将秸秆有偿回收,农户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更是从源头消除了秸秆焚烧的隐患。

2、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目前我国的农业仍是较为落后的粗放型农业,很多农户都会不加以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在使用的方式上也不遵循科学的使用方式。

主要体现在:一是为提高农业产出,不断加大化学类生产要素投入。

化肥的长期使用造成土壤硬化,土地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二是为了加强杀虫效果,过量使用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有益生物,农药和化肥渗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土壤质量造成影响,土地肥力下降,肥力下降农户就会加重化肥的使用,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三是地膜的大量使用,如:果园的反光膜、谷子的渗水覆膜等,使用后难以处置,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降低土壤质量,造成白色污染。

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不断优化、升级的经济发展方式。

农业绿色发展则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进行探讨。

1.资源利用的优化农业绿色发展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尿素等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可以借助循环经济模式,将资源紧密结合,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闭环,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生产模式的升级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农业模式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农药、化肥过多,造成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等。

为了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模式。

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农产品流通的优化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减少食品浪费和资源浪费。

同时,对农产品进行溯源管理和标识,增强农产品的可追溯性,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4.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发展理念。

通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打造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5.鼓励农民参与绿色发展农村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鼓励农民参与绿色发展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通过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知识宣传和培训,帮助农民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经营能力。

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种植有机农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共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6.加强循环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需要不断地引入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02
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畜 禽粪便、废水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经济效益
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以降低农 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资源化利用
经过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可以转化 为有机肥料、生物燃气等资源,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瓶颈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如废弃物处理、资源 化利用等,目前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进一步研发 和创新。
社会认知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认同,但目前社会 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充分,缺乏广泛的共识 和支持。
发展前景与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 循环经济将不断突破技术瓶 颈,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 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
地膜再利用
回收后的地膜可以进行清 洗、消毒等处理,再用于 农业生产。
03
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措施
政策支持体系
制定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 法规
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农业循环经济的地位、原 则和规范,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 保障。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投入,提供税收优惠、 贷款扶持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循环经济 项目。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创新性的技术和模式,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业态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共赢性
长期性
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双赢,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保护 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 投入,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是把整个 区域内的产品生产链条相互连接 , 形成原料
到产品 , 废弃 物变原料 的产业相互交织 。 资源高效利 用, 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的清洁生产网络 。其 目的是
“ 大量生产 、 大量消费 、 大量废弃” 的传统增长模式 的
根本变革。但是发展循环经济 , 单靠城市工业转型是 将某一产业的废弃物转化为另一 产业的原料 , 一个产 不够 的,这是 因为城市 生态 系统是不完全 的生态系 业 的部分产品 , 将成 为另一产业 的原料 , 形成生产链
别是对土壤 、 生物等 自然资源 的浩劫与承载能力的破
坏 以及废弃物污染等会导致 自 然生态 系统生态服务 功能的改变。因此难以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 目标。为 此, 循环经 济不仅仅关 注单一 的某个产业 系统 。 还要 关注产业系统与 自然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 目的一方 其 面要在 自然系统的承载能力 内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 。 另
循环经济要求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有效地连接 , 达
同工艺流程间的横 向耦合及资源共享 , 为废弃物找到 下游的“ 分解者 ” 建立 产业 生态 系统的“ , 食物链” 和
“ 食物网”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 , 资源一产 品—再
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目的,主要的途径包括 : 一
是从工业到农业 的产业多级生态链连接, 二是从农业 到工业的产业生态链连接。
维普资讯
生 态 农 业 ・ CO— GRI L U E A CU T RE
发展循 环经济
促 进 生态农 业建设
张 壬 午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 监测所 , 天津 309 ) 0 11
文覃编号 :0 5 4 4 (0 6 0 — 0 9 0 10 - 94 20 )2 0 2 - 2

乡村振兴的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

乡村振兴的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

乡村振兴的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层面得到高度重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2. 生态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将得到显著提升。

3. 生态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农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1. 低碳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2. 循环经济。

将农村产业发展与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

3. 生态优先。

在决策和规划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关系1. 相辅相成。

生态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

只有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2. 互动影响。

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进需要依托于生态建设,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持。

五、农村生态建设的关键领域1. 农田生态保护。

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措施,保护农田的生态和生产力。

2. 生态农业发展。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加强农村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4. 生态环境治理。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源,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六、农村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1. 产业升级。

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强农村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2. 科技支持。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村科技创新,提高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能力。

3. 资金支持。

加大对农村绿色发展的资金支持,鼓励农村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的实践。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建宁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何小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为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思路。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

建宁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是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种植、养殖业发展十分广泛,建宁独特的地质造就了独特的农业耕作条件,形成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优质农副产品,主要有粮、莲、种、果、菌、竹、笋、烟、茶等。

但农业资源利用率还很低。

因此,在我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及时。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建宁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要使建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

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提倡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和适度的外部投入,农产品产量和农产品质量都会有极大的提高,而农业生产成本会随之降低,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因而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的要求完全吻合。

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循环经济,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型农业,才能求得农业的良性发展。

过去,我县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道路,农业产业化发展较缓慢,农业、农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

这些都影响我县农业快速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因此,我县要以农业循环经济引导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之研究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之研究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之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循环经济成为了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进行探讨。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随着我国资源的逐渐短缺,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了当前必要的选择。

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村废弃物和有机物来生产有机肥料,再回归到农田中,提高了资源的转化效率和利用率。

2、降低环境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通过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可以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削减有害废弃物的产生,并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从而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

3、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可以实现废弃物和有机物的再利用,使废弃物和有机物成为可再利用的资源,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增强了农民的收入获得能力。

1、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建设需要实现废弃物和有机物的再利用,使其成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并推动其在农业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此外,还需要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和协调利用,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资源互补性和循环利用。

2、优化生产与消费结构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建设需要实现农业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内在优化,从而最小化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与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产生共振,并不断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促进农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建设需要积极推动农民向更为生态、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化和延伸。

在此过程中,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与知识普及,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产收益,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总之,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建设是一项重任,必须实现资源、环保、人口互补的高效利用和协同发展。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推动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在农禄生产中的应用,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3)第2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4)2.1 生态循环经济基本概念 (4)2.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理论框架 (4)2.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主要特征 (4)第3章农业资源与环境现状分析 (5)3.1 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5)3.1.1 土地资源利用 (5)3.1.2 水资源利用 (5)3.1.3 农业生物资源利用 (5)3.2 农业环境问题分析 (5)3.2.1 土壤污染 (5)3.2.2 水环境污染 (5)3.2.3 农业面源污染 (6)3.2.4 生态系统退化 (6)3.2.5 气候变化影响 (6)第4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6)4.1 发展战略与目标 (6)4.1.1 发展战略 (6)4.1.2 发展目标 (7)4.2 发展布局与重点领域 (7)4.2.1 发展布局 (7)4.2.2 重点领域 (7)4.3 政策措施与保障体系 (7)4.3.1 政策措施 (7)4.3.2 保障体系 (7)第5章农业生态系统构建 (8)5.1 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 (8)5.1.1 生态系统功能 (8)5.1.2 生态系统结构 (8)5.2 农业生态系统优化布局 (8)5.2.1 空间布局 (8)5.2.2 产业结构 (8)5.3 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关键技术 (9)5.3.1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9)5.3.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9)5.3.3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技术 (9)第6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6.1 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性 (9)6.1.2 特性 (9)6.2 资源化利用技术途径 (10)6.2.1 秸秆利用技术 (10)6.2.2 畜禽粪便利用技术 (10)6.2.3 农膜回收利用技术 (10)6.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示范 (10)6.3.1 秸秆还田工程 (10)6.3.2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 (10)6.3.3 农膜回收利用工程 (10)6.3.4 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工程 (10)第7章农业循环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0)7.1 循环产业链基本原理 (11)7.2 农业循环产业链构建方法 (11)7.3 农业循环产业链优化策略 (11)第8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集成 (12)8.1 技术创新方向与任务 (12)8.1.1 技术创新方向 (12)8.1.2 技术创新任务 (12)8.2 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12)8.2.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8.2.2 生态农业工程技术 (12)8.2.3 农业环境污染防控技术 (13)8.2.4 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技术 (13)8.3 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 (13)8.3.1 技术集成 (13)8.3.2 示范应用 (13)第9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政策与制度创新 (13)9.1 政策体系构建 (13)9.1.1 政策目标 (13)9.1.2 政策措施 (13)9.1.3 政策协调 (13)9.2 制度创新与政策实施 (14)9.2.1 制度创新 (14)9.2.2 政策实施 (14)9.2.3 政策试点与推广 (14)9.3 政策评估与优化 (14)9.3.1 政策评估 (14)9.3.2 政策优化 (14)9.3.3 政策反馈 (14)第10章实施与保障措施 (14)10.1 组织与管理 (14)10.2 资金与人才保障 (15)10.2.1 资金保障 (15)10.3 宣传与推广 (15)10.3.1 宣传教育 (15)10.3.2 推广应用 (15)10.4 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 (15)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带来粮食安全的同时也暴露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改善,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和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 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目标
减量化原则
再利用原则
再循环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
目标
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和过程,减少对资源、 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 产生,实现资源的高效 利用。
通过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活动,实现各类资源的 多次利用,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传统能源的依赖。
废弃物资源化
废弃物分类处理
对农作物残留物、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分类处 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堆肥化处理
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 用于土地改良和农作物种植。
能源化利用
将不能直接利用的废弃物进行能源化利用,如生 产沼气、生物质能等。
生态产业链构建
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 生态产业链。
案例二:某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总结词
该模式通过多元化利用农作物秸秆,提 高秸秆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 境污染问题,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VS
详细描述
该地区针对农作物秸秆,采用综合利用模 式,将其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饲料、纸 张等产品。同时,该模式还通过开展秸秆 还田试验和推广,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和农业生产效益。此外,该模式还促进了 秸秆收集、运输和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
感谢观看
THANKS
06
农业循环经济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总结词
该模式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该地区针对农业废弃物,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 等资源,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该模式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

论生态农业建设中循环经济的发展研究

论生态农业建设中循环经济的发展研究


生 态 农 业 ・ C A I UL U E E O— GR C T R
在该 领 域就 推动 循 环经 济 发展 相关 的正 式 文件 仅 限
配套 、 整体 推进 。
于 20 年国务院发布的 《 05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的 若干意见》 国发 ̄o 52 号 )具体如何规划 、 ( 2o ]2 , 推行 和落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统一 的规
持续发展 。
2 循 环 经 济 推广 的制 约 因素
21发 展规划 及指标体 系不健 全 . 与发 达 国家 相 比 , 国经济 发展 的各个领 域重视 我 发 展循环 经济 的时间不长 , 农业领域 尤为突 出。目前 ,

利用 率极低 , 而且肥料 大量流失 的同时还 伴 随着水 体
生 态 农 业 ・ CO— GRI L U E E A CU T R
论 生态农 业 建设 中循 环 经济 的发展 研 究
陈 福 星
( 浙汀省德清县环境保护局牛态科 , 浙汀 德清 3 20 1 0) 3

要 : 前 , 闫农 、 领 域 而 临 若 日益 膨 胀 的农 业 生 产人 群 、 渐 短 缺 的 农 、 资 源 和 不 断恶 化 的农 业 生 态 环境 等 问 j 我 1 逐 l 题 , 于 传 统 生 产理 念 、 力 、 术和 资 金 等 现 实 问题 , 鉴 人 技 借政 策 引 导 、 学 规 划 、 技 创 新 和 监督 指 导 等 手 段 , 科 科 发 展循 环 经 济 、 实施 清沽 生 产 , 动 生 态农 业 建 设 、 现 资源 节 约 型和 环境 友好 社 会 的 根 本途 径 之 。 足推 实
之 外 , 作 物秸秆 和禽畜粪 便 为主 的农业 废弃 物 的 以农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一、引言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通过整合生态、经济和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六个方面:生态种植、废弃物利用、清洁能源利用、精准农业、生态旅游和绿色食品。

二、生态种植生态种植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强调利用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合理配置农作物和养殖品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种植注重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废弃物利用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是关键环节之一。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例如,畜禽粪便可以用于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农作物秸秆可以用于生产纸张、生物质能等。

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四、清洁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另一重要方面。

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的碳排放。

清洁能源的利用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为农田灌溉提供动力,降低运行成本。

五、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管理、智能化决策和高效资源配置。

精准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负荷,促进农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六、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延伸领域之一。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如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七、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最终产品之一。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广阔领域,其实质就是运用循环经济的原则,建设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治本之策。

为此,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专题,深入到市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电局、科技局、环保局、科协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年来,紧紧围绕“效益农业三年新突破”和“加大城乡统筹、推进三农新跨越”的目标,突出以“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保障农民”为重点,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市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和土地、水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畜禽污染治理面广量大。

畜禽养殖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xx年全市畜禽存栏数503万头/羽,年产值达5.36亿元。

其中:规模养殖场(户)788个,存栏数351万/羽,散养户存栏数152万/羽,畜禽年畜禽粪便57万吨、畜禽污水78万吨。

从2002年开始,我市着手对规模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畜禽养殖场(户)配建沼气池,处理养殖污。

但全市只有131个畜禽养殖场(户)配建沼气池总容积5986立方米,占规模养殖16.6%,年可处理养殖污水约15万吨,治理率19.2%。

无论是规模养殖户还是散养户在养殖过程中,对鸡舍冲洗水基本随意排放,直接流入溪沟河道,形成饮用水源和河流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部分养猪大户猪粪无处消化,堆在村头地角,甚至堆放在路边河岸,任其日晒雨淋,污水流入水体,严重污染水体环境。

部分猪场鸡舍建在村中心,设施简陋,没有硬化地基,畜禽粪尿和冲洗水随处溢流,无法收集处理,严重影响村内环境卫生,因污染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讲人:郑小辉一、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世界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刀耕火种、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后工业化农业等四个阶段。

20世纪初,随着机械工业、化工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短短的半个世纪,工业化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然而,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以大量投入化肥、农药、机械、能源为主要特点的农业,对土地和资源实行的是掠夺式开发利用,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潜在着严重不良后果。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能源消耗过度工业化农业的实质是用高的能量输入来换取高的产品输出,而且其能源投入依赖的主要是不可更新的化石能源,这就严重加剧了能源危机,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捷克对农业发展与能源关系所做的研究表明:农产品产量每增加1%,农用能源的消耗就要增加2.5%。

美国近40年来,投入农业的能源增长了近80倍,按其每生产1kJ能量的水果和蔬菜需投入2kJ的石油能,生产1kJ能量的动物蛋白质需投入20~30kJ石油能的标准来估算,全世界均采用美国的生产方式与营养水平,每年将消耗掉60000亿L以上的石油,按目前探明的全球石油贮量只能供世界人口使用10年。

2.资源破坏同时为了工厂化农业生产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者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自身消费,而是为了市场销售,为了获利。

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对食物的需求,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盲目毁林开荒,毁草种田,高强度的利用农田等重用轻养方式,加剧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

3.环境污染化肥、农药及畜禽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不仅影响到农畜产品质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直接威胁到人畜健康。

根据以色列专家分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农业的高速发展,地中海沿岸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从2mg/L(处于无污染的本底值水平)节节上升至53mg/L,其污染主要来自污水灌溉,废弃物处理及氮肥施用。

在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有机砷制剂,尽管在抗病促生长方面有较好的功效,但由于它大部分从粪中排出并可在环境中积累,因此必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并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畜健康。

4.其他方面工厂化农业的负效应还体现在许多方面,如规模化种植使农作物品种基因趋向于单一化,削弱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脆弱性加大;农业成本不断增加,投入效益却不断下降,如美国每年每公顷耕地石油能源的耗费是墨西哥的31倍,而玉米产量的折合能量收益墨西哥却是美国的12倍;农药的不恰当施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造成害虫、杂草抗药性的增加以及造成天敌和有益生物的死亡,使病虫害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控制等。

工厂化农业所引起的日益严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已逐步为人们所警觉,特别是美国生物学家卡逊1962年写的《寂静的春天》的出版以及罗马俱乐部在70年代初提出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的发表,使上述问题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并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的农业生产体系,以取代高能耗、高投入的工厂化农业。

生态农业正是在这种新思潮下出现的。

二、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点:1.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

它是在1971年由美国土壤学家William Albrecht首先提出的,他从土壤学视角提出这一理念,认为建立良好的土壤条件,就会有健康的作物,并认为可以少量施用化肥,但不可以用化学农药。

1981年英国农学家M.Worthington在对欧洲有机农场进行调查并亲自试验后,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以接受的小型农业”。

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能自身维持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持续发展的小型农业系统。

但由于在西方,生态农业更注重生态效益,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维持能力组织农业生产,因此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往往较低,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即使在发达国家,其推广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3%,仅有1%左右的农民在从事生态农业实践。

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认为,“生态农业是依靠农业系统内部来维持土壤肥力,促使农业稳定、持续生产的一种农业,它的优点在于导致生态的良性循环,使社会既能稳定地、持续地取得丰富的农产品,又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社会生活质量提高。

它绝不是回到传统农业或者回归自然,它是农业发展向生态合理方向转化,是一种农业发展模式。

”2.生态农业的发展类型生态农业无论范围大小,都需要农、林、牧、副、渔多业结合,但由于各地自然资源、生产技术和社会需要差异悬殊,不仅各业所占比例不同,结构特点不同,因而表现出的生态系统类型也不同。

(1)农林立体结构生态型该类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使林、农、药、菌等物种的特点通过合理组合,建立各种形式的立体结构,以达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的目的,又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种是我国普遍存在,也是一种主要类型。

(2)生物物种共生生态型该类型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促进的物种组合在一个系统内,使物种间存在互惠互利,达到共同增产,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的目的。

生物物种共生的有禽-鱼-蚌、稻-鱼-萍、苇-鱼-禽共生等多种类型,其中稻田养鱼在我国南、北方都已得到普遍推广。

(3)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型该类型通过初、次级生产、加工、分解等完成代谢过程及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桑基鱼塘就是一种典型的水陆交换生态系统。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流域、滩涂可建立此类型。

(4)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型以开发平原、低山、丘陵地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复合生态农业。

通常模式:高坡栽果、茶、竹,平坡引种牧草,发展以猪、牛、羊为主的牧业,耕地以种粮为主。

(5)多功能的联合生态型通过完全的代谢过程———同化和异化,使物质流在系统内循环不息,不仅保持了生物的再生不已,并通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结构调节,使各种成分相互协调,达到良性循环的稳定状态。

这种类型的最大特点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以上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

随着生态学、经济学及工艺技术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空间利用、对物质多层次和多途径转化以及水陆环境交互补偿等的进一步探索,必将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容。

建设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1.循环经济理念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物质不断循环再生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在生产和消费中,追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废物产量的最小化,从而根本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2.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双赢”。

四、生态农业案例1.盘锦生态农业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

盘锦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井盐等矿产。

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就坐落在这里。

盘锦还是辽宁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大米出口基地;并且有苇田8万公顷,年产芦苇4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造纸原料和建材原料基地。

稻田养蟹独具特色。

辽河下游的双台子河口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8万公顷,是国际最重要的湿地之一。

近年来在湿地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一方面繁荣了地方经济,同时也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但在长期的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的建设过程中,探索出许多具有北方地域特点的生态建设工程,示范模式。

如盘山县“稻田养泥鳅或河蟹”、“埝埂种豆”的物质能量多层利用的万亩农业生态系统模式,既限制了农药化肥的施用,又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了稻田有机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

所有这些生态农业示范建设经验,为盘锦市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盘锦市在水田、滩涂水面、芦苇和草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农业上提出了建设“五色农业工程”,即以水稻、芦苇为主的绿色工程,以水产养殖为主的蓝色工程,以大棚菜为主的白色工程和以黄牛饲养为主的黄色工程,以水果栽培为主的红色工程。

盘锦市在通过产业化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成功地进行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探索,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四步净化、五步利用”的生态模式,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同类猪场建设的典型模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环球500佳”之一。

目前,盘锦已被国家列为生态农业试点市,盘山、大洼两县也都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生态农业试点县。

2.北京留民营留民营,中国第一生态农业园。

位于京郊大兴区的留民营村。

于1986年10月7日,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认定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它是我国第一个显示生态农业力量和作用的榜样。

留民营村有耕地146公顷,农户240家,861口人。

除种植蔬菜,水果外,还养了10万只鸡10万头猪和10万头牛。

然而你在那里看到的依然是整洁的街道,闻到的依然是清新的空气。

他们选择了种、养、加、沼四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的种植和经营模式,即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沼气相结合,进行生产、产出、加工、物质循环和再利用。

我们不难看到!这里几乎没有废弃物,种植业为养殖业和加工业提供原料,养殖业的粪便又成为沼气的原料,沼渣又是农田的肥料和养殖的饲料。

这是一个符合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经济。

留民营能源的建设和再生利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每年的沼气能源利用可节省39.2万元,合计全村每年节省生活用能120吨标准煤,既节省了开支,降低了生产、生活成本,同时也净化了环境。

五、如何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全国已建立了5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和150多个省级生态农业县。

第二轮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也已经启动,预计“十·五”期间将带动全国及省级建立生态农业县300多个,覆盖面积将达到2亿亩左右。

迈入新的世纪,生态农业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从以下几方面给以重视和加强。

1.提高认识,扩大试点示范进一步认识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模式和重点建设内容,列入国家和地方“十·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不断扩大生态农业试点,动员各级广泛建立试点,通过试点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应用生态农业技术,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发展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县建设应作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

通过扩大试点示范,引导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2.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生态农业应建立一支“农科教”相结合的理论研究队伍,对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经济政策、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以及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高生态农业的理论水平和保障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