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课文翻译共52页

合集下载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自从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国度常存,到今天也有无数百姓,各属各派。

这其中多家族规模大,有众多子孙,有唐之五代,晋之三朝,宋之分析,元之辩明,明之分统,清之万历,以及部分国家的变革更迭,史学上的记载未尽全穷。

原文:自古以来,中国内地的国家一直存在,直至今日,仍有无数人民,各具其特色,形成众多的家族,其中的一些家族拥有可观的规模,子孙众多,其间有唐朝的五代,晋朝的三朝,宋朝的分析,元朝的辩明,明朝的分统,清朝的万历,以及一些后来国家的变革,史学界对其记载并不完备。

伶官传序原文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对照翻译伶官传序原文对照翻译出处或作者: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课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课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课文与翻译伶官传序课文与翻译《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伶官传序课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翻译: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伶官传序文言文及翻译

伶官传序文言文及翻译

伶官传序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伶官传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用来知道兴衰的道理。

世人说晋王李克用将死的时候,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者,是我留下的遗憾;给你这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去祭告,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向前线,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俘虏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那骄盛的神态和气势,可以说得上是雄壮的!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皇甫晖)带头作乱,四周的人都纷纷响应。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翻译: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函:包容。

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

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

予尝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吾所立也;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

及庄宗即位,夫人问曰:“此何物也?”庄宗曰:“此吾先王赐也,其志也。

”夫人曰:“志之何益?”庄宗曰:“此所以志也。

”遂以赐庄宗而藏之。

及庄宗灭梁,乃用其谋,而攻燕、契丹,一射而三矢俱发。

庄宗虽智勇,亦不得之矣。

予尝论庄宗之才,有孟尝君之风。

方其少时,常思报国,及长,果能以天下为己任。

及其败也,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可谓智勇兼全矣。

嗟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夫以孟尝君之才,犹不能免于燕、赵之难,而况庄宗之无所事事,岂不哀哉!故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我曾经说:国家兴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的作为吗?探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以及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终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梁国,是我的仇敌;燕国,是我扶持的;契丹,我与它结为兄弟,但它们都背叛了我归附梁国。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志!”庄宗接受了箭并收藏起来。

等到庄宗即位,夫人问他说:“这是什么?”庄宗回答:“这是我先王赐予的,是遗志。

”夫人说:“遗志有什么用?”庄宗说:“这正是遗志的所在。

”于是将箭赐给庄宗并收藏起来。

等到庄宗灭掉梁国,便采纳了先王的遗策,攻打燕国和契丹,一箭射出,三支箭都命中目标。

尽管庄宗智勇双全,也未能完全实现先王的遗愿。

我曾经评论庄宗的才能,有孟尝君的风范。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常常思考报国,等到他长大,果真能够以天下为己任。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2.原:推究本源。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之。

【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

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

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

4.遣恨:悔恨,后悔。

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

6.乃:你。

7.纳:收芷,芷入。

8.庙:指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即下文的“太庙”。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首领与我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了晋而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遗愿。

”庄宗接受了箭并把他们收藏在太庙里。

这以后凡用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锻的箭袋装上,背着它们在前面冲杀,等到胜利归来又把箭交回太庙。

【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 Óu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对照翻译」伶官传序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下面,为大家分享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处或作者: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岂非:难道不是…吗原:推究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所以:…的原因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将终:临死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背叛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盛:用…装负:背着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及:等到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乱者:作乱的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难道是…吗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抑:还是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兴国:使国家兴盛亡身:使自身灭亡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莫:没有谁及:等到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为:被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独:仅仅,只是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聪明英勇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吗于是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

[1]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欢迎参考!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伶官传序原文翻译伶官传序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伶官传序原文翻译篇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导语】欧阳修(1007年8⽉1⽇-1072年9⽉2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居⼠,汉族,出⽣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北宋政治家、⽂学家。

下⾯是分享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原⽂及译⽂。

欢迎阅读参考!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天命,岂⾮⼈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晋王之将终也,以三⽮赐庄宗⽽告之⽈:“梁,吾仇也;燕王,吾所⽴;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尔其⽆忘乃⽗之志!”庄宗受⽽藏之于庙。

其后⽤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盛以锦囊,负⽽前驱,及凯旋⽽纳之。

⽅其系燕⽗⼦以组,函梁君⾂之⾸,⼊于太庙,还⽮先王,⽽告以成功,其意⽓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卒离散,君⾂相顾,不知所归。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皆⾃于⼈欤? 《书》⽈:“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然之理也。

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伶⼈困之,⽽⾝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也哉!作《伶官传》。

【译⽂】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了。

世⼈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下的随从官员,⽤猪⽺去祭告祖先,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袋⾥,使⼈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绳⼦绑住燕王⽗⼦,⽤⼩⽊匣装着梁国君⾂的头,⾛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在夜⾥发难,作乱的⼈四⾯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就纷纷逃散,君⾂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事呢? 《尚书》上说:“⾃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译文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译文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译文《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译文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翻译: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函:包容。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及译文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及译文

伶官传序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推本求源,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你,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以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等到凯旋而纳放回之。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丝带,这里指绳索,函用木匣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欢迎来到瑞文网!小学语文教师备课中心语文教案课件下载教学论文教学视频英语教学资源数学教学资源试题中心古籍当前位置:瑞文网>古诗文>古籍>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我要投稿投诉建议《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时间:2022-03-11 18:33:05 古籍我要投稿《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伶官传序》为欧阳修所著,以下是本文整理的《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