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下的晶体重点知识
放大镜下的晶体重点知识

放大镜下的晶体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一样,都有规则。
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立方体、金字塔、针……。
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一、填空。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3、许多岩石是由(晶体)集合而成。
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晶体组成。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2、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3、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4、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
(√)5、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6、装水的容器中的水垢就不是晶体。
(×)7、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也不是晶体。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的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教学难点:晶体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晶体图片,如食盐、糖、雪花等,引导学生关注晶体的形态和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晶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2.新课讲解以食盐为例,介绍晶体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讲解晶体的基本特征:有序排列的原子或分子、固定的几何形状、有规律的物理性质等。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晶体的形态、颜色、光泽等特征。
介绍晶体的分类: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等。
3.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的形态和特征。
实验材料:食盐、糖、明矾、冰等。
实验步骤:a.将晶体放入放大镜下观察,描述其形态、颜色、光泽等特征。
b.将晶体放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c.对比不同晶体的特征,分析其分类。
4.分析讨论提问:同学们,通过实验观察,你们认为晶体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分类?归纳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强调晶体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查阅资料,了解晶体的实际应用,下节课分享。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晶体的特征和分类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1.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2.在实验环节,加强指导,确保学生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
3.课堂小结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深入的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晶体的特征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很好,晶体是有序排列的,这就像我们整齐的队伍。
放大镜下的晶体

描述各种晶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放大镜观察各种晶体实物。
汇报交流各种晶体的样子。
学生说一说“少水分法”个实验怎么操作呢?把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阅读书上的方法。
学生活动、汇报。
学生倾听。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说说体会。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所吸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认识的范围
三、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2.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晶体,你们想试一试吗?制作晶体通常有两种方法:减少水分、降低温度。今天我们就利用第一种方法——减少水分法。
4.作晶体的活动进行小结。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1.欣赏更多的晶体:教师用课件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晶体。
2.讲解:晶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做激光晶体。例如,激光电视、激光彩色立体电影、激光雷达、激光手术刀等都是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半导体晶体广泛运用在电子产品中,我们今天的随身听、超薄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都使用了半导体晶体。如果没有这些半导体晶体,我们就不能看到高清晰度的电视,也不能清楚地听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传来的声音。此外,光纤通讯技术也离不开半导体晶体。利用这种晶体做光源,人们就能在一根头发丝般的光导纤维中传递几十万路电话或几千路电视,从而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
(一)3、放大镜下的晶体1.ppt

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吗?举例说明。 答:并非所有的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 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晶体有那些用途?举例说明。 答:晶体不仅漂亮,而且用途广泛。 如:激光电视、激光手术刀、半导体晶 体广泛应用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 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 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 看见。
活动要求: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味精颗粒,再用 放大镜去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2、观察每一颗粒的形状,还要观察同种物 质所有颗粒的形状。 3、在记录本上画出食盐、白糖、味精的形 状。
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 味精的晶体呈柱状。
晶体: 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 都是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人 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拓展活动: 制作一个大的晶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教材简析:
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一晶体世界。
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
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
相信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对奇妙的晶体世界着迷,从此对它热情关注。
二、教学背景: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
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三、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下的晶体课件之一

晶体是一种具有规则排列的分子或原子结构的固体。它们具有独特的形态和 物理性质,并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晶体的定义和特征
规则排列
晶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按照特定的模式排列, 形成有序结构。
光学性质
晶体对光有独特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特性,因 此能产生美丽的色彩。
多边形形态
晶体的外形通常是多边形,例如立方体、六角 柱等。
利用生物体内的有机或无机物质形成晶 体,例如贝壳和骨骼。
晶体可以是磁性的、反磁性的、顺磁性的或 铁磁性的。
晶体的光学性质
折射
晶体对光的传播速度和方向有 影响,导致光线的折射现象。
反射
晶体的表面可以反射光线,形 成镜面反射效果。
吸收
晶体对特定波长的光有吸收作 用,产生颜色。
晶体的应用领域
电子学
晶体在电子器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晶体管和 光电二极管。
光学
晶体用于制造镜片、棱镜和光学棱镜等光学元 件。
原子/分子排列 紧密堆积 稀疏堆积 其他特殊结构
晶体结构 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体心立方、简单立方 六方柱、四方磁的结构等
晶体的物理性质
1 硬度
晶体可以通过摩氏硬度测试进行分类,范围 从1到10。
2 熔点
不同晶体的熔点差异很大,有些可以在室温 下熔化。
3 电导性
4 磁性
部分晶体具有导电性,而其他晶体是绝缘体。
物理性质
晶体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透明度、熔点等, 因种类而异。
晶体的种类
石英晶体
石英是最常见的晶体之一,透明度高,具有优良的 物理特性。
钻石晶体
钻石是最坚硬的天然晶体,广泛用于珠宝和工业领 域。
盐晶体
盐晶体是由离子组成的晶体,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烹 饪和腌制食品。
放大镜下的晶体

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
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
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
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
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
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
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
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总序第3个教学设计主备人:朱永利
预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
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及难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制作晶体。
教学资源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课件
教 学 预 案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调整与反馈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课件

这是什么晶体
这是什么晶体
这是什么晶体
这是什么晶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是什么晶体
这是什么晶体
什么是晶体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
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 做晶体。
同学们,请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画出食
盐、白糖、碱面、味精的晶体形状。
学习知识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
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 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 一簇簇的针· · · · · ·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 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知识考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 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有的像雪花, 有的是立方体, 有的像金字塔。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
年(班)级:
实验小
组成员:
组成员: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器材: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我的猜测: 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我的猜测: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我这样做: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 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 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我认为: 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 优
评定等级:优
制作自己的晶体——《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制作自己的晶体——《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教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晶体,无论是糖、盐、冰、石英等,都拥有着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美丽的晶体形态。
那么,作为学生,我们是否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美丽的晶体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份名为《放大镜下的晶体》的教案,通过这份教案,我们将学习到如何制作出美丽的晶体。
第一步:材料准备为了制作晶体,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几种材料:1.杯子或碗若干2.白糖、食盐、小苏打、海藻酸钠等可溶性晶体物质3.热水、冷水4.水性色素、荧光剂等色素物质(可选)第二步:制作过程将杯子或碗中放入适量的可溶性晶体物质,在热水中搅拌均匀,直到所有物质都溶解为止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水性色素、荧光剂等色素物质,以使晶体更加美丽。
在晶体溶液中加入足够的冷水,保持溶液的温度足够低,这有助于晶体的生长。
将晶体溶液倒入杯子或碗中,将容器放置在室温下(20℃左右)静置几天,可以看到晶体逐渐生长,直到全部生长完毕。
第三步:观察晶体当晶体生长完毕后,我们需要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
在观察晶体的内部结构时,我们需要留意晶体界面的形态和颜色,判断晶体的组成以及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同时也需要留意晶体内部的缺陷和杂质,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晶体的生长规律和晶体的性质。
在观察晶体的外部形态时,我们需要留意晶体的外观形态、晶体的表面光洁度、晶体的表面纹理等,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判断晶体的品质和品种,并可以从中得到美学上的满足。
总结:制作自己的晶体,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对晶体结构和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准确观察晶体的结构和形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晶体的性质和规律,从而为更深入地研究晶体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发掘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放大镜。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3.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 昆虫在放大镜下能展现出奇特的身体构造,比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2.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 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
3.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四、怎样放得更大。
1.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2. 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 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2.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形态多样。
2.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2. 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1. 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2. 人们还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和了解了许多微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镜下的晶体
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一样,都有规则。
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立方体、金字塔、针……。
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一、填空。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3、许多岩石是由(晶体)集合而成。
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晶体组成。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
2、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
3、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
4、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
(√)
5、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
6、装水的容器中的水垢就不是晶体。
(×)
7、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也不是晶体。
(×)
8、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
9、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
10、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二、选择题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 B )。
A、固体
B、晶体
C、立体
2、海水蒸发得到盐的( A )
A、晶体
B、液体
C、气体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的(B )组成。
A、粒子
B、晶体
C、矿体
4、白糖的晶体形状是( A )
A、立方体
B、圆柱体
C、伞状
填空
1、像食盐这样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组成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研究表明,昆虫的( C )就是他们的“鼻子”。
A、复眼
B、口器 C 、触角
2、雪花晶体形状是( C )的。
A、四边形
B、三角形
C、六边形
3、下列物体中,不具备放大功能的( A )
A、金属球
B、透明的玻璃球
C、装上水的圆柱形烧杯
1、冰也能制成放大物体的放大镜。
(√)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
3、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4、放大镜镜面面积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
(×)
5、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
6、晶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有规则的。
(√)
7、透过球形透明体去观察物体,被观察物体的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