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常见正常菌群整理 PPT
合集下载
人体中的正常菌群PPT课件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对促进人体的发育、维持和提高 免疫力、延缓机体衰老。 母乳喂养的婴儿较比牛奶喂养的婴儿健康, 因为前者体内的双歧杆菌比后者高出10倍。 健康人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比病人高出50 倍;百岁健康老人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要 比普通老人约高出100倍。。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
⑴ 机体免疫力下降:慢性病人患有慢性消耗
性疾病时,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
失常。
⑵ 菌群位置改变:如E.coli从肠道到腹腔或
泌尿生殖道;耐药性大肠杆菌引起吸入性肺炎
与大肠杆菌转移到呼吸道取得优势有关 。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⑶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菌群失调最常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皮肤,表面正常栖居的微生物对外来微生 物具有排斥作用,可以防止外来微生物和 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有保护作用
痤疮丙酸杆菌、粉刺棒状杆菌、白色葡萄 球菌暂居在皮脂腺分泌较活跃的皮肤上, 给步入青春期的男女面部和胸背部留下痤 疮。
痤疮丙酸杆菌:专性厌氧菌
内分泌失调 →皮脂腺分 泌旺盛 → 油脂过多 → 毛 孔粗大/堵塞→角质层增 厚→ 细菌在毛孔里和油 脂搅和在一起 → 痤疮丙 酸杆菌在缺氧情况下大 量繁殖 → 导致炎症细菌 侵入,整个毛囊变红、 发炎 → 细菌扩散到附近 的皮肤组织,变得更大, 进而形成痤疮。
4、促进代谢
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促进消 化吸收。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5、抗衰老
科学家通过对30位长寿老人的取样分析发 现,这些老人体内的厌氧菌群所占的比例 特别大,尤其是厌氧菌群中的双歧杆菌远 远高于一般人体内双歧杆菌的含量。有人 将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作为健康长寿的标 志之一。
《人体中的正常菌群》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疾病可能导致正 常菌群种类改变
疾病可能导致正 常菌群功能减弱
疾病与正常菌群的相互作用
正常菌群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降低感染风险 正常菌群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正常菌群可以促进肠道健康,预防肠道疾病 正常菌群可以影响药物代谢,影响药物疗效
正常菌群的未来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正常菌群的作用机制
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耐药性增加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 偏食和挑食
适量运动: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 强体质和免疫力
生殖道:生殖道中也存在正常菌群,如 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
其他部位:如眼睛、耳朵、鼻腔等部位也 存在正常菌群,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正常菌群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
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正常菌群可以帮 助人体消化和吸 收食物中的营养 物质
正常菌群可以分 解食物中的纤维 素,产生短链脂 肪酸,为人体提 供能量
正常菌群可以合 成维生素,如维 生素K、维生素 B12等,为人体 提供必需的维生 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 澡、刷牙,避免接触有害细菌和病 毒
正常菌群与疾病 的关系
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
皮肤疾病:如痤疮、湿疹等
呼吸道疾病:如感冒、肺炎 等
肠道疾病:如肠炎、腹泻等
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腔 溃疡等
人体的正常菌群
眼
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
外耳道: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真菌,曲霉菌、青霉菌
中耳和鼻窦
通常无菌
外耳道
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真菌,曲霉菌、青霉菌
气管、支气管和肺
通常无菌
胃
各种厌氧菌;G+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G-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弯曲菌、螺杆菌;真菌,念珠菌;寄生虫,人类酵母(原虫)
前列腺(老年人):各种厌氧菌、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肠球菌等
口腔与咽喉
G+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各种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微球菌、各种棒状杆菌;G-细菌,各种嗜血杆菌、奈瑟菌、肠杆菌科细菌与各种非发酵菌(量少氏菌、螺旋体、支原体、非致病性阿米巴、脑膜炎奈瑟菌等
鼻腔
G+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各种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微球菌、各种棒状杆菌;G-细菌,各种嗜血杆菌、奈瑟菌、肠杆菌科细菌与各种非发酵菌(量少)、卡他莫拉菌;各种厌氧菌;呼吸道病毒;真菌(念珠菌、青霉菌、曲霉菌)
小肠与大肠
各种厌氧菌;G-细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弯曲菌、嗜血杆菌;G+细菌,肠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真菌,念珠菌;寄生虫,人类酵母、各种阿米巴、鞭毛虫、滴虫
胆道
总胆管,各种厌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肠球菌
尿道前1/3
G+细菌,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微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加德纳尔菌;G-细菌,嗜血杆菌、非致病性奈瑟菌、支原体/脲原体、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各种厌氧菌;腺病毒;真菌:念珠菌
女性生殖道
外阴:以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肠杆菌、链球菌和肠球菌为主
阴道、宫颈:以乳杆菌为主的各种厌氧菌;G+细菌,肠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加德纳尔菌;G-细菌(少),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支原体/脲原体;真菌,念珠菌;寄生虫,滴虫
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
外耳道: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真菌,曲霉菌、青霉菌
中耳和鼻窦
通常无菌
外耳道
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真菌,曲霉菌、青霉菌
气管、支气管和肺
通常无菌
胃
各种厌氧菌;G+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G-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弯曲菌、螺杆菌;真菌,念珠菌;寄生虫,人类酵母(原虫)
前列腺(老年人):各种厌氧菌、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肠球菌等
口腔与咽喉
G+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各种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微球菌、各种棒状杆菌;G-细菌,各种嗜血杆菌、奈瑟菌、肠杆菌科细菌与各种非发酵菌(量少氏菌、螺旋体、支原体、非致病性阿米巴、脑膜炎奈瑟菌等
鼻腔
G+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各种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微球菌、各种棒状杆菌;G-细菌,各种嗜血杆菌、奈瑟菌、肠杆菌科细菌与各种非发酵菌(量少)、卡他莫拉菌;各种厌氧菌;呼吸道病毒;真菌(念珠菌、青霉菌、曲霉菌)
小肠与大肠
各种厌氧菌;G-细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弯曲菌、嗜血杆菌;G+细菌,肠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真菌,念珠菌;寄生虫,人类酵母、各种阿米巴、鞭毛虫、滴虫
胆道
总胆管,各种厌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肠球菌
尿道前1/3
G+细菌,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微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加德纳尔菌;G-细菌,嗜血杆菌、非致病性奈瑟菌、支原体/脲原体、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各种厌氧菌;腺病毒;真菌:念珠菌
女性生殖道
外阴:以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肠杆菌、链球菌和肠球菌为主
阴道、宫颈:以乳杆菌为主的各种厌氧菌;G+细菌,肠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加德纳尔菌;G-细菌(少),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支原体/脲原体;真菌,念珠菌;寄生虫,滴虫
人体肠道菌群-PPT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
人体 肠道正常菌群
➢ 共生关系,互利互惠 ➢ 人体选择性地让某些微生物定植于肠道,并为其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又促进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完
善和影响、参与人体的多种代谢功能。
肠道正常菌群与健康
• 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态。
生物 拮抗
➢ 如双歧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磷壁酸 和多糖等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
➢ 特别是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和B淋 巴细胞的功能,并促使这些细胞释放 免疫活性物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 作用。
生物 拮抗
➢ 有位微生物学家强调了机体衰老同肠道腐败的关系,他认为 机体衰老始于肠道,表现在肠道pH升高,魏氏梭菌及大肠埃 希菌增多而双歧杆菌的减少。
肠道正常菌群生理功能
生物 拮抗
➢ 通过肠黏膜紧密结合构成菌膜屏障; ➢ 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其所分泌的各种代谢
产物(如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pH,起到广谱抗菌的作用。)和细 菌素等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以及外来致病 菌的入侵,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改善肠功能。
生物 拮抗
健康人体的大肠壁 被粘膜覆盖,阻止细菌入侵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i
在CD病人中,增殖期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生物膜完全覆盖了黏膜表面进而进入滤泡
细菌进入上皮内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i
➢ 益生菌利用本身所特有的某些酶类(如半乳糖苷酶等) 补充人体在消化酶上的不足,帮助分解上消化道 未被充分水解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进一 步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增加人体必需的维生 素(如维生素B, 维生素K)、氨基酸、微量元素、某些无 机盐类(如钙一定数量的活菌制剂。如双歧杆 菌、乳酸菌、肠球菌等。
人体 肠道正常菌群
➢ 共生关系,互利互惠 ➢ 人体选择性地让某些微生物定植于肠道,并为其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又促进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完
善和影响、参与人体的多种代谢功能。
肠道正常菌群与健康
• 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态。
生物 拮抗
➢ 如双歧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磷壁酸 和多糖等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
➢ 特别是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和B淋 巴细胞的功能,并促使这些细胞释放 免疫活性物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 作用。
生物 拮抗
➢ 有位微生物学家强调了机体衰老同肠道腐败的关系,他认为 机体衰老始于肠道,表现在肠道pH升高,魏氏梭菌及大肠埃 希菌增多而双歧杆菌的减少。
肠道正常菌群生理功能
生物 拮抗
➢ 通过肠黏膜紧密结合构成菌膜屏障; ➢ 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其所分泌的各种代谢
产物(如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pH,起到广谱抗菌的作用。)和细 菌素等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以及外来致病 菌的入侵,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改善肠功能。
生物 拮抗
健康人体的大肠壁 被粘膜覆盖,阻止细菌入侵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i
在CD病人中,增殖期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生物膜完全覆盖了黏膜表面进而进入滤泡
细菌进入上皮内
Courtesy of Dr Alexander Swidsinski
➢ 益生菌利用本身所特有的某些酶类(如半乳糖苷酶等) 补充人体在消化酶上的不足,帮助分解上消化道 未被充分水解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进一 步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增加人体必需的维生 素(如维生素B, 维生素K)、氨基酸、微量元素、某些无 机盐类(如钙一定数量的活菌制剂。如双歧杆 菌、乳酸菌、肠球菌等。
人体肠道菌群 ppt课件
1 益生菌
微生态 制剂
含有一定数量的活菌制剂。如双歧杆 菌、乳酸菌、肠球菌等。
2 益生元
人体不能利用却能选择性刺激肠内有 益菌生长繁殖的物质。如各种低聚糖。
3 合生元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物,既能补充益生菌, 又能选择性刺激益生菌繁殖,益生作用更强。
谢谢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
肠道 菌群种类
99% 厌氧菌
类杆菌 双歧杆菌
兼性厌氧菌
需氧菌
肠道菌群数量 ➢约重1000g ➢大约有30个属
400~500种 ➢总体数量>1014 ➢是人体总细胞10多倍
1g 10g
20g 20g
1000g
(约80%)
200g 20g
由于胃酸、胆汁作 用及小肠液流量大、 蠕动快,因而胃、十 二指肠、空肠细菌的
➢ 双歧杆菌还具有将胆醇转化成类胆固醇的作用, 因此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具有改善脂 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生物 拮抗
➢ 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生物 合成增加,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等非特异 性防御作用。
➢ 发挥免疫佐剂作用,活化肠道黏膜内的相关 淋巴组织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 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 身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 疫功能。
真杆菌 梭形杆菌 消化链球菌 瘤胃球菌
链球菌
… … … … ...
食管
没有自身微生物群 微生物来自食物和口腔
从胃到大肠菌属 和浓度都色念珠菌 幽门螺旋杆菌 乳酸杆菌 链球菌
空肠
1 0 5-1 0 7 C F U /g 拟杆菌 白色念珠菌 乳酸杆菌 链球菌
回肠
1 0 7-1 0 8 C F U /g 拟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 肠杆菌 肠球菌 乳酸杆菌 韦荣球菌
正常菌群和微生态PPT优质课件
31
三、微生态特征
• 微生物的特点
主要是机会致病菌致病,90%以上毒力较弱或无 毒,多为内源性感染,与传统的传染病不同。 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如MRSA不仅对甲氧西林 耐药,而且对多种广谱抗生素耐药; 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随年代不同而发生变化。 适应性强
•主要微生物
主要是细菌,其次是病毒、真菌;既有致病性微 生物,也有机会性致病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 中形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 合状态。
互生→抗生→偏生
37
第五节 感染的微生态调节
一、微生态调节原则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先抗后调 • 多抑少补 • 清扫扶正
38
二、微生态调节剂的分类 • 益生菌(Probiotics) • 益生元(Prebiotics) • 合生素(Synbiotics)
• 培养乏液(Spent culture) • 活性生长促进因子(Viable growth promoter) • 生物原(Biogenics)
28
•特点:
感染的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 但易感 对象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感染的地点、时间必须发生在医院内, 包括出 院不久发生的感染; 病原体主要是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感染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传播方式以接触为主; 病原体常为耐药菌。
29
二、分类 •内源性医院感染(end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
4
三、微生态特征
• 微生物的特点
主要是机会致病菌致病,90%以上毒力较弱或无 毒,多为内源性感染,与传统的传染病不同。 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如MRSA不仅对甲氧西林 耐药,而且对多种广谱抗生素耐药; 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随年代不同而发生变化。 适应性强
•主要微生物
主要是细菌,其次是病毒、真菌;既有致病性微 生物,也有机会性致病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 中形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 合状态。
互生→抗生→偏生
37
第五节 感染的微生态调节
一、微生态调节原则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先抗后调 • 多抑少补 • 清扫扶正
38
二、微生态调节剂的分类 • 益生菌(Probiotics) • 益生元(Prebiotics) • 合生素(Synbiotics)
• 培养乏液(Spent culture) • 活性生长促进因子(Viable growth promoter) • 生物原(Biogenics)
28
•特点:
感染的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 但易感 对象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感染的地点、时间必须发生在医院内, 包括出 院不久发生的感染; 病原体主要是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感染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传播方式以接触为主; 病原体常为耐药菌。
29
二、分类 •内源性医院感染(end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
4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免疫低下的情况并不罕见。例如拔牙或 实行扁挑体摘除手术后,寄居在口腔或鼻咽部 的甲型链球菌可经手术伤口进入血流,如果病 人有先天性心脏缺损,便往往会引起细菌性心 内膜炎。在自身免疫病、器管移植、肿瘤等患 者的治疗过程中,常需使用大剂量的皮质激素、 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等,这些医疗措施会造 成机体全身性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使一些正常 菌群进入血液,它们此时可以穿越原来把它们 阻档在外面的粘膜屏障,造成败血症甚至死亡。
正常菌群如果从原来寄居部位转移到宿主 的其它部位,就有可能引起疾病。原因是菌 群进入宿主新部位,不象原寄居部位的组织 细胞对这些菌已经适应,能够和平相处、平 安无事。例如肠道中的大肠埃希氏菌若进入 泌尿道,可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等;若因 外伤或手术伤口进入腹腔、血流,可导致腹 膜炎、败血症等。
“水土不服” —— ?
生物拮抗机理
乳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等能产生细菌素, 可以抑制一些肠道病原菌的生长;
某些真菌、放线菌能产生抗生素,抑制或 杀死不同种的敏感病原菌;
口腔中的血链球菌、阴道的乳杆菌能产生 具有杀伤作用的过氧化氢;
肠道正常菌群中,99%以上是厌氧菌, 它们依靠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营养竞 争方面压倒处于劣势的需用氧性病原菌。 还有一种方式称为占位性保护。
大多数这类水土不服患者并不是由恶性致 病菌造成的,而是那些在当地无害的普通细菌 寄生在那些没有免疫力的新居民身上造成的。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生物拮抗作用 抗衰老作用 其它作用
正常菌群的营养来自宿主组织细胞的分泌液、脱落 细胞,以及某些腔道中的食物碎屑和残渣等。菌群 的代谢产物除供给细菌自身利用外,一部分可以被 宿主吸收利用。例如,大肠埃希氏菌能合成B族维生 素和维生素K的功能,所以在肠道手术后在给予广谱 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同时,必须补充足量的微生 素B和维生素K。
牙 齿 上
口腔与消化道 的
细 菌
口腔中有弱碱性唾液、食物残渣等,为
正常菌群的繁衍提供了合适条件。
最常见的菌群是甲型链球菌和厌氧链 球菌,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奈瑟氏菌、 乳杆菌、螺旋体、假丝酵母等。
表皮葡萄球菌
1克干粪含菌总数在4千亿个左右,约占粪 重的40%,其中99%以上是厌氧菌。肠道菌 群受饮食、年龄等因素影响很大。多食蛋白质 的人,大肠埃希氏菌生长旺盛;以吃淀粉为主 的人,乳杆菌较多。哺乳期婴儿的肠道菌群主 要是双歧杆菌,占总菌数的90%左右;随着 成长,双歧杆菌下降,类杆菌、乳杆菌、梭菌 等逐渐 口腔细菌增多。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微生物与人类
人体的体表皮肤和与外界相通的口腔、上呼 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及其腔道寄居 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寄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与宿主相安无事,互相 适应,而且各种微生物之间也相互制约而保持 一个彼此共存的状态。
喷嚏中的细菌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正常菌群的细胞中,有许多成分可以促进 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
有学者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刚孵化出来的小鸡分成两组,一组放在没有 细菌的环境中生活,成为无菌鸡;另一组让它们正常生活,即带菌鸡。结果 发现无菌鸡的小肠和回肓部的淋巴结都要比普通带菌鸡的少80%左右。如果 将这些无菌鸡暴露在普通有菌的环境中饲养,使之建立正常菌群,则经2周后, 它们的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就可与普通鸡相近。此外,有些正常菌群的细 胞组分与病原菌的相同,因此,它们能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像抗体一类的 免疫物质,这些免疫物质也能对抗相应病原菌的侵袭。
咽喉和扁桃体粘膜上普通存在甲型链球菌,经
常有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乙型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阴道内菌群随内分泌变化而波动。阴道分泌 物中常含有无害的微球菌。初生女婴阴道的酸 碱度在5左右,主要为乳杆菌;出生后1个月 至青春期,酸碱度升至7左右,主要菌群转为 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青 春期后,阴道酸碱度又下降,乳杆菌等重占优 势,直至绝经期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