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人骑车的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时,可以把人当做质点B.做变速直线的物体,当某一时刻它的速度为零时,它的加速度可能不为零C.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D.质量一定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物体的速度就越大2.如图所示,从高出地面3m的位置A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C点,则小球由A点到C点的位移大小为()A.3m B.5m C.8m D.16m3.某班同学分乘两辆汽车去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4.如图,某一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0 B.4R、向下,πR C.4πR、向下、4R D.4R、向下,2πR 5.2020年国际泳联游泳冠军系列赛北京站在1月24日开幕,孙杨在男子200m自由泳比赛中以1分45秒55的成绩夺冠。

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200m是路程,1分45秒55是时间间隔B.研究孙杨图示起跳技术动作时,孙杨不可被视为质点C.孙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9m/sD.孙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重心位置是不断变化的6.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位移越来越小D.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7.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

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丁家楼子村到目的地九仙山观景台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某十字路口的监控录像显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 =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m 处;过了2s ,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s ,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m 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 ,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 轴的正方向.(1)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表中. 观测时刻t =0时 过2s 再过3s 位置坐标 x 1= x 2= x 3=(2)说出前2s 内、后3s 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多少?这5s 内的位移又是多少?【答案】(1)-20m ;0;30m (2)20m ;30m ;50m【解析】【详解】(1)把马路抽象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 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原点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12320m 030m x x x =-==,,;(2)前2s 内的位移()121020m 20m x x x ∆=-=--=;后3s 内的位移23230m 030m x x x ∆=-=-=;这5s 内的位移()3130m 20m 50m x x x ∆=-=--=;上述位移Δx 1、Δx 2和Δx 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m 、30m 和50m ,方向都向右,即与x 轴正方向相同.2.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1)求OA 和CD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2)求前3小时的平均速率和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答案】(1)15km/h ;-30km/h (2)10km/h ;0【解析】【分析】【详解】(1)x-t 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速度,故OA 段的速度为15/15/1OA v km h km h == CD 段的速度为030/130/CD v km h km h -==- (2)由图可知,前三小时内的位移为30km ,所以平均速率130 10/3x v km h t ∆===∆ 4小时内的位移为0,所以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03.如图所示,汽车先向东行驶5km ,又向西行驶8km ,若以汽车开始运动时为坐标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试求:(1)汽车在最东边和最西边的位置坐标;(2)汽车运动过程中整个过程的位移和路程.【答案】(1)5km -3km (2)位移为-3km ,路程为13km【解析】【分析】坐标系建立以后也就知道了正方向,在正方向上的点位置为正值,在负方向上的点的位置为负值,位置的变化有方向,位移等于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详解】(1)根据图象可知,汽车在最东边的坐标为在最西边的坐标为:; (2)整个过程的位移为:,整个过程的路程为:。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14/v m 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28/v m 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全程的平均速度' 3.75/v m s =,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1'3/v m s =,求这个物体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6m/s ,5m/s 【解析】 【详解】(1)令全程时间为2t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位移为12s v t v t =+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48./6/2222v t v t v v s v m s m s t t +++===== (2)令全程位移为2s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通过的时间12s st v v =+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12222 v v s sv s s t v v v v ⋅===++ 代入数据:22233.753v v ⨯⨯+=解得:2v =5m /s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给出的平均速度分别求出全程运动的位移和时间表达式,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掌握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李小华所在学校的校门口是朝南的,他进入校门后一直向北走80 m ,再向东走60 m 就到了他所在的教室.(1)请你画出教室的位置(以校门口为坐标原点,制定并画出适当的标度); (2)求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已知tan 37°=34)【答案】(1)(2)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大小为100 m ,方向北偏东37°.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题意,建立直角坐标系,x 轴正方向表示东,y 轴正方向表示北,则教室位置如图所示:(2)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228060m=100m x =+设位移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为θ,则603tan 37804θθ==⇒=︒ 即位移的方向为北偏东37°.3.如图所示为一种运动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这个系统工作时固定的测速仪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根据发射与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可以得到测速仪与运动物体的距离.某次试验时,1t =0时刻,测速仪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脉冲波到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小车上,经过Δ1t =0.10s 测速仪收到反射波;2t =1s 时发出第二个脉冲,此后经过Δ2t =0.08s 收到反射波;3t =2s 时发射第三个脉冲,又经过Δ3t =0. 04s 收到反射波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 ,求:(1)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和平均速度大小; (2)实验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3.43/m s (2) 3.56m/s 2 【解析】(1)由题意得,实验小车在112t t ∆+时刻接收到第一个脉冲,设此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x 1,有112t x v∆= ① 实验小车在222t t ∆+时刻接收到第二个脉冲,设此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x 2,有 222t x v∆= ② 设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为Δx 1,则有 Δx 1=x 1-x 2 ③由①②③式可得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Δx 1=3.4m ④设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有2121()()22t tt t t ∆∆∆=+-+ ⑤ 设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v ,则有11=x v t∆∆ ⑥ 由④⑤⑥式可得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3.43/v m s ⑦(2)依第(1)问同理可得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三个脉冲波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为 332t x v∆= ⑧ 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二个和第三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为 Δx 2=x 2-x 3 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1=x v t ∆∆'⑩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所以1v 为1212'1()()222t t t 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11)2v 为3223'2()()222t t t 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12) 由∆=∆va t 可得:21''21=v v v a t t t -∆=∆- (13) 由①~(13)式可得a =3.56m/s 24.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答案】(1) 28.3 cm ; 94.2 cm (2) 14.2 cm/s ; 47.1 cm/s 【解析】 【分析】 【详解】(1)质点的位移是由A 点指向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 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位移2283 cm x r ==.位移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圆周的轨迹长度,则 路程l =×2πr=×2π×20 cm=94.2 cm . (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14.2cm/s xv t== 平均速度方向是由A 指向B . 质点的平均速率为47.1cm/s lv t==5.设质量为m 的子弹以初速度V 0射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不再射出,子弹钻入木块深度为d .求①木块最终速度的大小 ②产生的热能 ③平均阻力的大小【答案】①0mv v M m=+共②202()Mmv Q M m =+③202()Mmv f M m d =+【解析】试题分析:①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mv 0=(M+m )v 共 解得:0mv v M m=+共②据能量守恒定律:22011()22mv M m v Q =++共 解得:202()Mmv Q M m =+③设平均阻力大小为f 据能量守恒定律:fd=Q则 202()Mmv f M m d=+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名师点睛】此题是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问题;关键是能正确选择研究系统及研究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及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14/v m 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28/v m 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全程的平均速度' 3.75/v m s =,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1'3/v m s =,求这个物体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6m/s ,5m/s 【解析】 【详解】(1)令全程时间为2t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位移为12s v t v t =+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48./6/2222v t v t v v s v m s m s t t +++===== (2)令全程位移为2s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通过的时间12s st v v =+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12222 v v s sv s s t v v v v ⋅===++ 代入数据:22233.753v v ⨯⨯+=解得:2v =5m /s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给出的平均速度分别求出全程运动的位移和时间表达式,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掌握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李小华所在学校的校门口是朝南的,他进入校门后一直向北走80 m ,再向东走60 m 就到了他所在的教室.(1)请你画出教室的位置(以校门口为坐标原点,制定并画出适当的标度); (2)求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已知tan 37°=34)【答案】(1)(2)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大小为100 m ,方向北偏东37°.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题意,建立直角坐标系,x 轴正方向表示东,y 轴正方向表示北,则教室位置如图所示:(2)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228060m=100m x =+设位移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为θ,则603tan 37804θθ==⇒=︒ 即位移的方向为北偏东37°.3.某质点从x 、y 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出发,在第1s 内向x 正方向运动6m ,在第2s 内向y 正方向运动8m .求:(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和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53°;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 【解析】试题分析:(1)位移是矢量,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2)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1)位移大小为两点的连线,即为x=方向为,θ=53°,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53°(2)平均速度为v=答:(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和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53°;(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位移是矢量,大小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4.一个质点以某一恒定加速度沿直线从A 点加速运动到B 点,在A 点时速度为3 m/s,到B 点时速度变为12 m/s,此过程历时6 s;到B 点后又以另一恒定加速度沿直线减速运动到C 点并停下来,此过程历时6 s .求: (1)从A 点到B 点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从B 点到C 点过程中的加速度.【答案】(1)21.5/m s (2)22/m s 方向由C 到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出A 到B 和B 到C 点过程中的加速度. (1)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A 到B 过程中的加速度为:22123/ 1.5/6v a m s m s t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一致. (2)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B 到C 过程中的加速度为:22012/2/6v a m s m s t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的基本计算,属于基础题. 5.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 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可以认为在斜面上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水平面上是匀减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1)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水平面上加速度大小 (3)t=0.6s 时的瞬时速度v . 【答案】(1) (2)(3)【解析】 【详解】(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2)由后二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设物体在斜面上到达B 点时的时间为t B ,则物体到达B 时的速度为:v B =a 1t B ① 由图表可知当t =1.2s 时,速度v =1.1m/s ,此时有:v =v B -a 2(t -t B ) ② 联立①②代入数据得:t B =0.5s ,v B =2.5m/s所以当t =0.6s 时物体已经在水平面上减速了0.1s ,速度为v =2.5-0.1×2=2.3m/s. 【点睛】本题考查一个物体参与多个过程的情况,对于这类问题要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形式,然后根据相应公式求解.6.如图中的三条直线描述了a 、b 、c 三个物体的运动.通过目测,判断哪个物体的加速度最大,并说出根据,然后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并说明加速度的方向.【答案】a 物体加速度最大,因为斜率最大.a a =0.625 m/s 2,a b =0.083 m/s 2,a c =-0.25 m/s 2,a a 、a b 与速度方向相同,a c 与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详解】a 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由图象的数据可得到:222.50/0.625/62a a m s m s -==-,222.52/0.083/60b a m s m s -==-,2202/0.25/8c a m s m s -==-.a b a a 、与速度方向相同,c a 与速度方向相反.7.某运动员在百米直线跑道上从A 点以8 m/s 的速度跑了80 m 到B 点,然后从B 点返回又以2 m/s 的速度走了20 m 到C 点,求这个运动员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各是多少?【答案】3 m/s ; 5 m/s 【解析】 【详解】 从A 到B 的时间;从B 到C 的时间; 则运动员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大小:;平均速率大小:【点睛】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的计算,明确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基础题。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14/v m 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28/v m 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全程的平均速度' 3.75/v m s =,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1'3/v m s =,求这个物体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6m/s ,5m/s 【解析】 【详解】(1)令全程时间为2t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位移为12s v t v t =+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48./6/2222v t v t v v s v m s m s t t +++===== (2)令全程位移为2s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通过的时间12s st v v =+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12222 v v s sv s s t v v v v ⋅===++ 代入数据:22233.753v v ⨯⨯+=解得:2v =5m /s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给出的平均速度分别求出全程运动的位移和时间表达式,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掌握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用运动传感器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如图所示,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子B .工作时,小盒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B 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该信息,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速度.若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试判断汽车远离小盒B ,还是靠近小盒B ? (2)试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1)汽车靠近小盒B ,(2) 22.7m/s 【解析】(1)根据题意得:B 盒每间隔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1.3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5 1.3s s >,时间变短,由s=vt 知,s 变小,故汽车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是靠近小盒B 盒(2)设第一次超声波发射至返回时间t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1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 1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11t s v =声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2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2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22t s v =声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21s s s =- 汽车行驶了s 共用了时间12t t t t =++∆ 则有12t=1.5s t +∆,22t t=1.3s +∆ 汽车的速度 22.7/s v m s t==3.一个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山顶沿原路返回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 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 2,求往返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各为多大? 【答案】(1) (2)【解析】 【详解】 平均速度定义式为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往复一趟人的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也为,而平均速率定义式为,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因为上下山的路程相同,所以设 ,可得故本题答案是: (2)4.一列士兵的队伍长120m ,正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通知排头士兵,一名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队头,又从队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 ,求通讯员在这段往返时间内的路程? 【答案】432m【解析】试题分析: 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 1,队伍的速度为V 2,通讯员从队尾到队头的时间为t 1,从队头到队尾的时间为t 2,队伍前进用时间为t .由通讯员往返总时间与队伍运动时间相等可得如下方程:t=t 1+t 2,即:=+,整理上式得:6v 12-5v 1v 2-6v 22=0解上式得:v 1=将上式等号两边同乘总时间t ,即v 1t=,v 1t 即为通讯员走过的路程s 1,v 2t 即为队伍前进距离s 2, 则有:s 1=s 2=432m .考点: 相遇问题5.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20cm r =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质点的路程 (2)质点的位移. (3)质点的平均速度. (4)质点的平均速率.【答案】(1)0.942m (2)0.283m ,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3)0.142m/s ,方向是由A 指向B (4)0.471m/s 【解析】 【详解】(1)20cm 0.2m =,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34圆周的轨迹长度, 则3322 3.140.2m 0.942m 44l r π=⨯=⨯⨯⨯= . (2)质点的位移是由A 点指向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 的长度,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2220.283m x r r r =+==,位移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3)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0.283m/s 0.142m/s 2x t υ=== 平均速度方向是由A 指向B . (4)质点的平均速率为0.942m/s 0.471m/s 2l t υ===6.一质点沿直线做单向的运动,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 m/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6m/s ,求(1)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2)其它条件不变,若物体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m/s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 ,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1)5 m/s (2)4.8 m/s 【解析】试题分析:(1)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根据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求得总位移,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2)根据前后两段位移及平均速度可求得两段时间;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1)设一半的时间为t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11x v t =、22x v t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1225/222x x v t v t v v v m s t t +++==== (2)设一半的位移为x ,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11x t v =、22xt v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2121222 4.8/v v xv m s t t v v ===++ 【点睛】对于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应采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进行求解,故应先想办法求出总位移和总时间,再来求平均速度.7.如图所示,一质点自A 点出发,沿半径为20r cm =的圆周逆时针运动2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求这段运动过程中:()1质点的路程和位移; ()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1)0.94m 0.28,位移方向从A 点指向B 点 (2)0.14m/s 【解析】 【分析】(1) 位移为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矢量,路程为物体走过的轨迹长度,为标量,据此可正确解答;(2) 根据平均速率的定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详解】(1) 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34圆周的轨迹长度,为32300.944x r cm m ππ=⨯=≈;质点的位移是由A 点指向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 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0.28s m ==≈位移方向从A 点指向B 点; (2)平均速度:0.14x cm m v s s t t===≈.【点睛】对于位移、路程、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等基础概念,要深刻理解其定义,注意从标量和矢量的角度进行区分.8.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122v v + (2)12122v v v v +【解析】 【详解】(1)设物体前一半时间的位移为S 1,后一半时间的位移为S 2,全程用时为T 则112TS v = 222T S v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S S v T+= 联立解得:122v v v +=(2)设物体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 1′,后一半位移用时T 2′,全程位移为S根据运动学公式,有:T 1′12S v = 222'ST 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12'''Sv T T =+联立解得:12122'v v v v v =+9.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 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可以认为在斜面上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水平面上是匀减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1)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水平面上加速度大小 (3)t=0.6s 时的瞬时速度v . 【答案】(1) (2)(3)【解析】 【详解】(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2)由后二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设物体在斜面上到达B 点时的时间为t B ,则物体到达B 时的速度为:v B =a 1t B ① 由图表可知当t =1.2s 时,速度v =1.1m/s ,此时有:v =v B -a 2(t -t B ) ② 联立①②代入数据得:t B =0.5s ,v B =2.5m/s所以当t =0.6s 时物体已经在水平面上减速了0.1s ,速度为v =2.5-0.1×2=2.3m/s. 【点睛】本题考查一个物体参与多个过程的情况,对于这类问题要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形式,然后根据相应公式求解.10.甲、乙两辆汽车相距600m ,并分别以10m/s 和20m/s 的速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相向行 驶,在两汽车间有一只小鸟以20m/s 的速率往返飞翔,这只小鸟从汽车甲前端开始,飞向汽车乙,遇到汽车乙前端时又立即掉头飞向汽车甲,如此往返飞行,直到两汽车相遇,求:(1)这只小鸟飞行的路程; (2)这只小鸟飞行的平均速度. 【答案】(1)400m (2)10m/s 【解析】 【分析】 【详解】(1)设两车相距600m d =,110m/s v =,220m/s v =,相遇时间为t ,则两车相距为:12d t v t v =+这只小鸟飞行的路程为:3s t v =联立,代入数据可以得到:400m s =;(2)小鸟飞行的位移等于甲车前进的位移,即:1x v t =则小鸟飞行的平均速度为:'x tv=代入数据整理可以得到:'10m/s v =.11.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求:(1)在0~6 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距离; (2)在0~6 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 (3)在t=5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2)40m (3)10m/s 2【解析】试题分析:(1)前5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距离,由面积法,得 (2)在5-6s 内,物体向反方向运动,位移由面积法,得:在0~6 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3)在t=5s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即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 2. 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名师点睛】做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时,其两个推论能使我们更为方便解决问题,一、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2x aT ∆=,二、在选定的某一过程中,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2.如图所示为A 、B 、C 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的情景,A 车上的乘客看到B 车向东运动,B 车上的乘客看到C 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 车上的乘客看到A 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 、B 、C 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答案】A车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解析】由B车上的乘客看到站台向东运动,可判断B车向西运动;由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说明A车也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B车速度;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则C 车有三种运动情况,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B .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为正C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可能越来越小D .速度变化越来越慢,加速度越来越大2.国产歼—15舰载机以65m/s 的速度降落在静止的“辽宁号”航母水平甲板上,机尾挂钩精准钩住阻拦索.在阻拦索的拉力帮助下,经历2.5s 速度减小为零.若将上述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求出战斗机在甲板上运动的A .位移B .加速度C .平均速度D .受到的阻力3.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的速度为v ,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t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无法确定4.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小物块的加速度a 随其运动距离x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已知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在小物块运动0~2L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在0~L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L ~2L 内做匀速运动B .小物块运动至2L 处的速度为026a LC .整个过程中水平外力做功为()023m g a L μ+D.小物块从L处运动至2L5.某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运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 )A.3m/s B.5 m/s C.6 m/s D.9 m/s6.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上速度的大小是( )A.25 km/hB.35 km/hC.34 km/hD.38 km/h7.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14/v m 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28/v m 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全程的平均速度' 3.75/v m s =,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1'3/v m s =,求这个物体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6m/s ,5m/s 【解析】 【详解】(1)令全程时间为2t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位移为12s v t v t =+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48./6/2222v t v t v v s v m s m s t t +++===== (2)令全程位移为2s ,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通过的时间12s st v v =+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12222 v v s sv s s t v v v v ⋅===++ 代入数据:22233.753v v ⨯⨯+=解得:2v =5m /s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给出的平均速度分别求出全程运动的位移和时间表达式,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掌握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如图所示,在运动场的一条直线跑道上,每隔5 m 远放置一个空瓶,运动员在进行折返跑训练时,从中间某一瓶子处出发,跑向出发点右侧最近的空瓶,将其扳倒后返回并扳倒出发点处的瓶子,之后再反向跑回并扳倒前面最近处的瓶子,这样,每扳倒一个瓶子后跑动方向就反方向改变一次,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他跑过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在这段时间内,人一共几次经过出发点?【答案】80 m ;10 m ;4次 【解析】 【分析】 【详解】如图所示,设运动员从位置O 出发跑向位置a,扳倒空瓶后返回位置O,扳倒空瓶后又跑向位置c,扳倒空瓶后再跑向位置b,依次进行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应在位置d 处,因此可求出运动员跑过的总路程和位移.由以上分析得路程s0=2s1+s2+s3+s4+s5="(2×5+10+15+20+25)" m=80 m位移大小s=Od=10 m往返过程中共经过出发点O处4次(不包括从出发点开始时).3.在运动场的一条直线跑道上,每隔5m放置一个空瓶子,运动员在进行折返跑训练时,从中间某一瓶子处出发,跑向最近的空瓶,将其扳倒后返回,再扳倒出发点处的瓶子,之后再折返跑到最近的空瓶,将其扳倒后返回,依此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他经过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从中间某一瓶子处出发后,他再经过出发点几次?【答案】路程80m;位移10m;再经过出发点4次【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设运动员从位置O出发跑向位置a,扳倒空瓶后返回位置O,扳倒空瓶后又跑向位置c,扳倒空瓶再跑向位置b,依次进行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应在位置d处,据此可求出运动员的总路程和位移.由以上分析得路程,代入数据后得到.位移大小;往返过程中共经过出发点O处5次(不包括出发点).4.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6s,驶过了48m,求:(1)汽车在6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2)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大小;(3)过了48m 处之后接着若以1m/s 2大小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汽车在6s 内前进的距离.【答案】(1)8 m/s ;(2)v2 m/s ;(3)66m 【解析】试题分析:(1)平均速度为:48/8/6x v m s m s t ===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x =v 0t+12at 2得:0148126/2/262x v at m s m s t --⨯⨯=== (3)加速6s 后的速度为:v=v 0+at=2+2×6m/s=14m/s 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14vt s a ''== 减速6s 通过的位移为:x ′=vt −12a ′t 2=14×6−12×1×62m=66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明确减速到零的时间,难度不大。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x AB=x 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 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那么物体在A C段的平均速度为()A.4 m/s B.4.5 m/s C.5 m/s D.6m/s2.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3.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

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以3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以60 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3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60 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v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 )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由于不知道位移和时间,所以无法比较4.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乒乓球比赛运动中,双方运动员将乒乓球看做质点B.在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看做质点D.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汽车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做质点5.如图所示,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与一墙壁碰撞经Δt=0.01 s后以v2=2 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D.500 m/s2,方向向右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C.速度不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D.速度不变时,加速度一定为零7.对下列运动情景中加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运动的汽车在某时刻速度为零,故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只要火箭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9.关于加速度和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C.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D.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10.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一定为零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11.2016年奥运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在以下几个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确定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D.乒乓球比赛中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速度、电流都有方向,它们都是矢量B.功、加速度、磁通量都有正负,它们都是矢量C.长度、质量、时间都是力学的基本物理量D.库(仑)、安(培)、特(斯拉)都是电学的基本单位13.质量为m的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取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经时间t速度由v 变为-v,则在时间t内A.质点的加速度为2v tB.质点所受合力为2mvtC.合力对质点做的功为2mv D.合力对质点的冲量为014.如图所示,在利用v-t图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我们可以把运动过程按横轴t划分为很多t 足够小的小段,用细长矩形的面积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我校足球运动员李同学在做足球训练时,将一个以6m/s 迎面飞来的质量为0.4kg 的足球,以8m/s 的速度踢出,求:(1)若踢球的时间为0.2s ,则李同学发球时足球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足球被提出后沿草地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1.6/m s ,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答案】(1)270/m s ,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向(2)8s 51.2m【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加速度公式()208670/0.2v v a m s t ---===,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向(2)足球运动的时间881v t s s a ===, 运动的位移2211 1.6851.222s at m ==⨯⨯= 考点:考查了平均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名师点睛】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足球的平均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足球的位移.2.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由静止被踢出时的速度为30m/s ,在空中运动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5s ,球又在空中飞行11m 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2s ,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 的速度沿原路反弹,设足球与脚或守门员的手接触的时间内加速度恒定,求:(1)脚与球作用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球在空中飞行11m 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3)守门员挡球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1)200m/s 2(2)0.37s (3)-200m/s 2;方向与球踢出后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试题分析:假设球被踢出时速度方向为正;(1);(2);(3),方向与球踢出后的运动方向相反考点:加速度【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当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当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取负值。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是时刻的是()A.最后3秒B.第三秒末C.前三秒D.第三秒内2.在下列与运动学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做花样滑冰动作的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B.时间有方向,所以时间是矢量C.在描述运动时,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并假定它不动D.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必和路程相等3.奥运会中,运动员参加200米比赛,2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0m/s B.11m/s C.8m/s D.12m/s4.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位移越来越小D.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5.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

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丁家楼子村到目的地九仙山观景台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

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王与小张的路程相同B.小王的位移小于小张的位移C.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张的平均速度D.小王的平均速率大于小张的平均速率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B.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小,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慢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变小,速度也一定变小小7.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

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以3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以60 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3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60 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v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 )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由于不知道位移和时间,所以无法比较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可以抵消C.任何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它所受的合力方向一致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由物体的加速度决定D.由F ma9.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C.速度不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D.速度不变时,加速度一定为零10.对下列运动情景中加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运动的汽车在某时刻速度为零,故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只要火箭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11.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1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速度、路程、平均速度B.位移、速度、力C.速度、加速度、路程D.时间、速度、加速度13.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沿图示路径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N到M的过程中,B的位移最小B.质点A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最大C.从N到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度最大D.从N到M的过程中,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14.如图所示,在利用v-t图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我们可以把运动过程按横轴t划分为很多t∆足够小的小段,用细长矩形的面积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沿图示路径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N到M的过程中,B的位移最小B.质点A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最大C.从N到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度最大D.从N到M的过程中,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2.关于速度,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是()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B.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C.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D.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速度、路程、平均速度B.位移、速度、力C.速度、加速度、路程D.时间、速度、加速度4.在下列与运动学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做花样滑冰动作的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B.时间有方向,所以时间是矢量C.在描述运动时,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并假定它不动D.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必和路程相等5.如图所示,从高出地面3m的位置A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C点,则小球由A点到C点的位移大小为()A.3m B.5m C.8m D.16m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辽宁舰”航母“高大威武”,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B.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把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看成是一个质点C.在战斗机飞行训练中,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战斗机可以看成质点D.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7.爱因斯坦曾经设计了个真空中的理想实验室,在这个实验中,当电梯(内部为真空)相对于地球静止时,封闭在电梯里的观察者发现,从手中释放的苹果和羽毛落到电梯底板上;当电梯做自由落体运动时观察者发现从手中释放的草果和羽毛会停在空中而不下落。

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梯相对地球静止时,释放后的苹果比羽毛先落到电梯底板B.电梯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释放后的苹果和羽毛受到的合力为零C.以自由下落的电梯为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D.在自由下落的电梯里,观察者不能仅从苹果和羽毛的运动现象判断引力是否存在8.奥运会中,运动员参加200米比赛,2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0m/s B.11m/s C.8m/s D.12m/s9.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10.超声波测速是种常用的测速手段。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某路段机动车限速为15 m/s,一货车严重超载后的质量为5.0×104 kg,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红灯时司机刹车,货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5 m/s2。

已知货车正常装载后的刹车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1)求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的刹车时间之比?(2)求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的刹车距离分别是多大?【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该机动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不超载时:超载时:解得即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的刹车时间之比。

(2)该机动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不超载时超载时:解得: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对车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多次运用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列式,然后联立方程组求解。

2.如图所示,今有一底面直径和高都为10cm的圆柱形纸筒(上、下底面开口),在下底部边沿A点有一只小蚂蚁,若小蚂蚁为了用最快的时间爬到上部边沿处的B点,已知小蚂蚁的爬行速度不变,试求:(1)小蚂蚁爬行的路程有多少?(2)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有多大?【答案】(1)18.6cm(2)14.1cm【解析】【详解】(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为了找到在圆柱形纸筒的表面上A、B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把纸筒沿侧壁剪开,如图所示,展开成平面后,连接AB ,则线段AB 的长度即为小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由勾股定理可知()22105cm 18.6m AB s π=+≈ 。

(2)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等于图中A 、B 两点的连线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可知221010cm 14.1m AB x =+≈ 。

3.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0-1s 内,a 1=4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3s 内,a 2=-2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4s 内加速度a 3=-2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 【详解】在0∼1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111404/1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s ∼3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222202/1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s ∼4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333042/2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4.一物体以6m/s 的初速度沿水平面运动,经过4s 后,速度大小变为2m/s ,求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解析】 【详解】规定初速方向为正①如果速度方向与初速度同向,则有∆v=2-6m/s=-4m/sa=∆v/t=-1m/s2②如果速度与初速度反向,则有∆v=-2-6m/s=-8m/sa=∆v/t=-2m/s2【点睛】本题是加速度定义式的直接应用,要注意矢量的方向性.5.从高出地面2 m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球,它上升4 m后回落,最后小球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分别以地面和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方向均以向上为正,填写下表:【答案】【解析】【分析】物体位移可以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线段方向表示位移方向,根据图示分析答题;【详解】由题意,根据图示可知,物体的位置坐标与位移如下表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位置坐标、求物体的位移,知道位移的概念、分析清楚图示情景与物体运动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某一长直的赛道上,有一辆F 1赛车,前方200m 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由静止出发以2m/s 2的加速度追赶安全车,求:(1)赛车出发3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2)赛车追上安全车之前与安全车相距的最远距离; (3)当赛车追上安全车时,赛车的速度大小. 【答案】(1)6m/s (2)225m (3)40m/s 【解析】试题分析:(1)赛车出发3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v 1=at 1=2×3m/s=6m/s . (2)当赛车的速度与安全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21052v t s s a ===,此时赛车的位移211002524v x m m a === 安全车的位移x 2=vt 2=10×5m=50m ,则相距的最远距离△x=x 2+200-x 1=50+200-25m=225m .(3)设经过t 3时间,赛车追上安全车,根据位移关系有:23312002at vt = 代入数据解得t 3=20s 此时赛车的速度v 3=at 3=40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2.某质点从x 、y 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出发,在第1s 内向x 正方向运动6m ,在第2s 内向y 正方向运动8m .求:(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和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53°;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 【解析】试题分析:(1)位移是矢量,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2)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1)位移大小为两点的连线,即为x=方向为,θ=53°,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53°(2)平均速度为v=答:(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和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53°;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位移是矢量,大小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3.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1)求OA 和CD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2)求前3小时的平均速率和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15km/h ;-30km/h (2)10km/h ;0 【解析】 【分析】 【详解】(1)x-t 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速度,故OA 段的速度为15/15/1OA v km h km h == CD 段的速度为030/130/CD v km h km h -==- (2)由图可知,前三小时内的位移为30km ,所以平均速率13010/3x v km h t ∆===∆ 4小时内的位移为0,所以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04.如图所示,今有一底面直径和高都为10cm 的圆柱形纸筒(上、下底面开口),在下底部边沿A 点有一只小蚂蚁,若小蚂蚁为了用最快的时间爬到上部边沿处的B 点,已知小蚂蚁的爬行速度不变,试求:(1)小蚂蚁爬行的路程有多少? (2)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有多大? 【答案】(1)18.6cm (2)14.1cm 【解析】 【详解】(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为了找到在圆柱形纸筒的表面上A 、B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把纸筒沿侧壁剪开,如图所示,展开成平面后,连接AB ,则线段AB 的长度即为小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如图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 通道示意图.汽车驶入ETC 通道,到达O 点的速度大小为30m /s ,此时开始刹车做减速运动(可视为匀减速),OM 长度为144m ,到M 时速度减至6m /s ,并以此速度匀速通过MN 区.MN 长度为36m ,视汽车为质点,求:(1)汽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O 运动到N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23m /s a = (2)90m /s 7v = 【解析】 【详解】(1)根据2202v v ax -=可得23m /s a =(2)汽车经过OM 段的时间:018s v vt a-== 汽车经过MN 段的时间:26s xt v== 汽车从O 运动到N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1290/7x v m s t t ==+总2.如图所示,在运动场的一条直线跑道上,每隔5 m 远放置一个空瓶,运动员在进行折返跑训练时,从中间某一瓶子处出发,跑向出发点右侧最近的空瓶,将其扳倒后返回并扳倒出发点处的瓶子,之后再反向跑回并扳倒前面最近处的瓶子,这样,每扳倒一个瓶子后跑动方向就反方向改变一次,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他跑过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在这段时间内,人一共几次经过出发点?【答案】80 m ;10 m ;4次 【解析】 【分析】 【详解】如图所示,设运动员从位置O 出发跑向位置a,扳倒空瓶后返回位置O,扳倒空瓶后又跑向位置c,扳倒空瓶后再跑向位置b,依次进行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应在位置d 处,因此可求出运动员跑过的总路程和位移.由以上分析得 路程s 0=2s 1+s 2+s 3+s 4+s 5 ="(2×5+10+15+20+25)" m=80 m 位移大小s=Od =10 m往返过程中共经过出发点O 处4次(不包括从出发点开始时).3.我校足球运动员李同学在做足球训练时,将一个以6m/s 迎面飞来的质量为0.4kg 的足球,以8m/s 的速度踢出,求:(1)若踢球的时间为0.2s ,则李同学发球时足球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足球被提出后沿草地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1.6/m s ,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答案】(1)270/m s ,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向(2)8s 51.2m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加速度公式()208670/0.2v v a m s t ---===,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向(2)足球运动的时间881v t s s a ===, 运动的位移22111.6851.222s at m ==⨯⨯= 考点:考查了平均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名师点睛】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足球的平均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足球的位移.4.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 。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 —t 图象,图象如图所示(除2s~10s 时间段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已知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s~14s 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s 末通过遥控使发动机停止工作而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m=2.0kg ,可认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取g=10m/s 2.求:(1)14s~18s 时间段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 (2)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P ; (3)小车在2s~10s 内位移的大小s 2. 【答案】(1)2.0m/s 2;(2)32W ;(3)52m【解析】试题分析:(1)在14s —18s 时间段,由图象可得1418v v a t-=∆(2分)代入数据得 a=2.0m/s 2(2分)(2)在14s —18s ,小车在阻力f 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则 f =" ma" (1分) 在10s —14s , 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 F =" f" =4.0N (1分) 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 P=Fv (1分) 代入数据得 P =32W (2分) (3)2s —10s ,根据动能定理得22221122Pt fs mv mv -=-(2分) 其中 v="8m/s" ,v 2=4m/s 解得 s 2 = 52m (2分) 考点:动能定理、功率2.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均为m=2kg 的甲、乙两辆小车,两车之间通过一感应开关相连(当滑块滑过感应开关时,两车自动分离).甲车上带有一半径R=1m 的1/4光滑的圆弧轨道,其下端切线水平并与乙车上表面平滑对接,乙车上表面水平,动摩擦因数μ=,其上有一右端与车相连的轻弹簧,一质量为m 0=1kg 的小滑块P (可看做质点)从圆弧顶端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乙车左端点B 后将弹簧压缩到乙车上的C 点,此时弹簧最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之后弹簧将滑块P弹回,已知B、C间的长度为L=1.5m,求:(1)滑块P滑上乙车前瞬间甲车的速度v的大小;(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3)计算说明滑块最终能否从乙车左端滑出,若能滑出,则求出滑出时滑块的速度大小;若不能滑出,则求出滑块停在车上的位置距C点的距离.【答案】(1)1m/s(2)103J(3)不能滑出,1m【解析】试题分析:(1)滑块下滑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解得:,(2)滑块滑上乙车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由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3)设滑块没有滑出,共同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可知由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L,所以不能滑出,停在车上的位置距C点的距离为1m.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把握每个过程所遵守的物理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应培养的基本能力.本题解题务必要注意速度的方向.3.为了安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两汽车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李小华所在学校的校门口是朝南的,他进入校门后一直向北走80 m ,再向东走60 m 就到了他所在的教室.(1)请你画出教室的位置(以校门口为坐标原点,制定并画出适当的标度);(2)求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已知tan 37°=34) 【答案】(1)(2)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大小为100 m ,方向北偏东37°.【解析】【分析】【详解】 (1)根据题意,建立直角坐标系,x 轴正方向表示东,y 轴正方向表示北,则教室位置如图所示:(2)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228060m=100m x =+设位移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为θ,则603tan 37804θθ==⇒=︒ 即位移的方向为北偏东37°.2.如图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 通道示意图.汽车驶入ETC 通道,到达O 点的速度大小为30m /s ,此时开始刹车做减速运动(可视为匀减速),OM 长度为144m ,到M 时速度减至6m /s ,并以此速度匀速通过MN 区.MN 长度为36m ,视汽车为质点,求:(1)汽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汽车从O 运动到N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23m /s a = (2)90m /s 7v =【解析】【详解】(1)根据2202v v ax -=可得 23m /s a =(2)汽车经过OM 段的时间:018s v v t a -== 汽车经过MN 段的时间:26s x t v== 汽车从O 运动到N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1290/7x v m s t t ==+总3.某质点从x 、y 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出发,在第1s 内向x 正方向运动6m ,在第2s 内向y 正方向运动8m .求:(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和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53°;(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解析】试题分析:(1)位移是矢量,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2)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解:(1)位移大小为两点的连线,即为x=方向为,θ=53°,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53° (2)平均速度为v=答:(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和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53°;(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位移是矢量,大小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4.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0-1s 内,a 1=4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3s 内,a 2=-2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4s 内加速度a 3=-2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解析】【详解】在0∼1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111404/1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s ∼3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222202/1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s ∼4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333042/2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5.一物体以6m/s 的初速度沿水平面运动,经过4s 后,速度大小变为2m/s ,求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物体的加速度?【答案】【解析】【详解】规定初速方向为正①如果速度方向与初速度同向,则有∆v =2-6m/s=-4m/sa =∆v /t =-1m/s 2②如果速度与初速度反向,则有∆v =-2-6m/s=-8m/sa =∆v /t =-2m/s 2【点睛】本题是加速度定义式的直接应用,要注意矢量的方向性.6.为测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 的遮光板,滑块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遮光时间分别为10.30t s ∆=,20.10t s ∆=,滑块经两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2.0t s ∆=.求:(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2)两光电门间距离为多少?【答案】(1) 20.1/m s (2) 0.4m【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则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d/△t 1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d/△t 2故滑块的加速度a =△v/△t =0.1m /s 2(2)滑块在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120.100.300.20/22v v v m s ++=== 两光电门间距离:0.2020.40x vt m ==⨯=.7.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122v v + (2)12122v v v v + 【解析】【详解】(1)设物体前一半时间的位移为S 1,后一半时间的位移为S 2,全程用时为T 则112T S v = 222T S v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S S v T +=联立解得:122v v v += (2)设物体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 1′,后一半位移用时T 2′,全程位移为S根据运动学公式,有:T 1′12S v = 222'ST 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12'''S v T T =+ 联立解得:12122'v v v v v =+8.一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析小车的运动速度时,从几条纸带中选出了一条不很完整的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有七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中,单位是厘米(计算结果到小数点后两位).(1)计算0~6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接近多少?(3)若电源频率低于50 Hz 时,如果仍按50 Hz 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值是偏大还是偏小?【答案】(1)0.68 m/s (2)0.83 m/s (3)偏大【解析】【分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电源频率低于50赫兹时,则打点周期大于0.02s解:(1)0~6点间的平均速度为:(2)当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当最接近于计数点3和5点间的平均速度,则(3)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低于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打一次点的时间间隔t 将大于0.02 s ,即t 时间内的位移我们用0.02 s 的位移计算,因此测出的速度将比真实值偏大.9.一篮球从高h 1=3.05m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 1=1s 落到地面速度为v 1=9m/s ,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Δt=0.2s ,然后以v 2=-5m/s 速度反弹,经t 2=0.5s 达到最高点h 2=1.35m 处,求:(1)篮球在空中下落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2)篮球在与地面碰撞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3)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答案】(1)3.05/m s 方向为竖直向下(2)270/m s 方向竖直向上(3)1/m s 方向为竖直向下【解析】【分析】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x v t =,注意求解全过程平均速度时应该是全过程的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根据加速度公式求解加速度,注意各矢量的方向性的问题; 【详解】(1)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篮球在空中下落的平均速度为:111 3.05/ 3.05/1h v m s m s t ===,方向为竖直向下; (2)以初速度1v 为正方向,即19/v m s =,25/v m s =-,0.2t s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以得到:2215/9/70/0.2v v v m s m s a m s t t s-∆--====-∆∆,即加速度大小为270/m s ,方向竖直向上;(3)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全程平均速度为:12212 3.05 1.351/+10.20.5h h m m v m s t t t s s s--===∆+++,方向为竖直向下. 【点睛】本题考查加速度及平均速度公式,要注意明确各矢量的方向,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对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总时间包括与地面的碰撞的时间,这是本题需要注意的地方.10.某运动员在百米直线跑道上从A 点以8 m/s 的速度跑了80 m 到B 点,然后从B 点返回又以2 m/s 的速度走了20 m 到C 点,求这个运动员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各是多少?【答案】3 m/s ; 5 m/s【解析】【详解】从A 到B 的时间;从B 到C 的时间;则运动员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大小:; 平均速率大小:【点睛】 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的计算,明确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基础题。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绘题20 套 ( 带答案 ) 含分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绘1.某十字路口的监控录像显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边 20m 处;过了 2s,汽车正好抵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边30m 处.假如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 轴的正方向.(1)试将汽车在三个观察时辰的地点坐标填入表中.观察过 2s再过 3st =0 时时辰地点x =x =x =123坐标(2)说出前 2s 内、后 3s 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多少?这5s 内的位移又是多少?【答案】(1)- 20m; 0; 30m( 2) 20m; 30m ;50m【分析】【详解】(1)把马路抽象为坐标轴,由于向右为x 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座标轴上原点左边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原点右边的点的坐标为正当,即x120m , x20, x330m ;(2)前 2s 内的位移x1x2x1 020m20m ;后 3s 内的位移x2x3x230m0 30m ;这 5s 内的位移x x3x130m20m50m ;上述位移 x1、 x2和x 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m 、30m 和 50m,方向都向右,即与 x轴正方向同样.2.用运动传感器能够丈量运动物体的速度:以下图,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子B.工作时,小盒 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 B 盒接收. B 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办理该信息,可获取被测物体的速度.若 B 盒每间隔 1.5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 1.3 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1)试判断汽车远离小盒 B,仍是凑近小盒 B?(2)试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 1)汽车凑近小盒B,( 2) 22.7m/s【分析】(1)依据题意得: B 盒每间隔 1.5 秒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每隔 1.3 秒接收到一个超声波脉冲, 1.5s 1.3s,时间变短,由s=vt知,s变小,故汽车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是凑近小盒 B 盒(2)设第一次超声波发射至返回时间t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 1抵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t 1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s1v声 t1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t2 抵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 t2 的时间;汽车距测速仪:s2v声 t 2所以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 s2s1汽车行驶了s 共用了时间t t1 t2t则有 2t1t=1.5s , 2t 2t=1.3s汽车的速度v s22.7m / s t3.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行进,其速度的大小为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信兵从队尾以速度 v2(v2>v1 )赶到队前而后马上原速返回队尾,求这个过程中通信兵经过的行程和位移.2v22 L2v1v2 L【答案】 (1)22(2)v22v12v2v1【分析】【详解】本题假如以地面为参照系剖析较为复杂,能够以行进的队伍为参照系.在通信兵从队尾向队前行进的过程中,通信兵相关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信兵相关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通信兵两次相关于队伍的位移均为L,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 t 2,则有:t1L,t2L v2v1v1v2通信兵经过的行程为两段行程的和,即有:s′=v2t1+v2 t2将上边的关系式代入得:(L L)2v22 L;s v2v2v1v1 v2v22v12整个过程中,通信兵经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行进的距离,即有:(L L)2v1v2 Ls v1 v2v1v1 v2v22v12;【点睛】本题考察位移和行程的计算,重点是计算向前的距离和向后的距离,难点是知道向前的时候人和队伍行进方向同样,向后的时候人和队伍行进方向相反.4.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由静止被踢出时的速度为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 15s,球又在空中飞翔30m/s ,在空中运动可看做匀速直11m 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 0. 2s,且球被挡出后以 10m/s 的速度沿原路反弹,设足球与脚或守门员的手接触的时间内加快度恒定,求:(1)脚与球作用的时间内,球的加快度的大小;(2)球在空中飞翔 11m 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3)守门员挡球的时间内,球的加快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 1) 200m/s 2( 2) 0. 37s( 3)-200m/s 2;方向与球踢出后的运动方向相反【分析】试题剖析:假定球被踢出时速度方向为正;(1);(2);(3)考点:加快度,方向与球踢出后的运动方向相反【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重点掌握加快度的定义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当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同样,取正当,当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取负值。

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及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及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及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如图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 通道示意图.汽车驶入ETC 通道,到达O 点的速度大小为30m /s ,此时开始刹车做减速运动(可视为匀减速),OM 长度为144m ,到M 时速度减至6m /s ,并以此速度匀速通过MN 区.MN 长度为36m ,视汽车为质点,求:(1)汽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O 运动到N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23m /s a = (2)90m /s 7v = 【解析】 【详解】(1)根据2202v v ax -=可得23m /s a =(2)汽车经过OM 段的时间:018s v vt a-== 汽车经过MN 段的时间:26s xt v== 汽车从O 运动到N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1290/7x v m s t t ==+总2.一个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山顶沿原路返回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 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 2,求往返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各为多大? 【答案】(1) (2)【解析】 【详解】 平均速度定义式为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往复一趟人的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也为,而平均速率定义式为,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因为上下山的路程相同,所以设,可得故本题答案是:(2)3.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均为m=2kg的甲、乙两辆小车,两车之间通过一感应开关相连(当滑块滑过感应开关时,两车自动分离).甲车上带有一半径R=1m的1/4光滑的圆弧轨道,其下端切线水平并与乙车上表面平滑对接,乙车上表面水平,动摩擦因数μ=,其上有一右端与车相连的轻弹簧,一质量为m0=1kg的小滑块P(可看做质点)从圆弧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乙车左端点B后将弹簧压缩到乙车上的C点,此时弹簧最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之后弹簧将滑块P弹回,已知B、C间的长度为L=1.5m,求:(1)滑块P滑上乙车前瞬间甲车的速度v的大小;(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3)计算说明滑块最终能否从乙车左端滑出,若能滑出,则求出滑出时滑块的速度大小;若不能滑出,则求出滑块停在车上的位置距C点的距离.【答案】(1)1m/s(2)103J(3)不能滑出,1m【解析】试题分析:(1)滑块下滑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解得:,(2)滑块滑上乙车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由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3)设滑块没有滑出,共同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可知由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L ,所以不能滑出,停在车上的位置距C 点的距离为1m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把握每个过程所遵守的物理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应培养的基本能力.本题解题务必要注意速度的方向.4.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1)求OA 和CD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2)求前3小时的平均速率和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15km/h ;-30km/h (2)10km/h ;0 【解析】 【分析】 【详解】(1)x-t 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速度,故OA 段的速度为15/15/1OA v km h km h == CD 段的速度为030/130/CD v km h km h -==- (2)由图可知,前三小时内的位移为30km ,所以平均速率13010/3x v km h t ∆===∆ 4小时内的位移为0,所以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05.一质点由位置A 向北运动了6m 用时3s 到达B 点,然后B 点向东运动了5m 用时1s 到达C 点,再由C 向南运动了1m 用时1s 到达D 点(质点在B 点、C 点没有停顿)(1)在图中,作图表示出质点由A 到D 整个运动过程的总位移(2)求整个运动过程的总位移大小和方向 (3)求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率 (4)求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2)位移大小52m 方向东偏北45o(3)2.4m/s (4)2/m s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位移的方向可知,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如图:(2) 位移大小为:2222()(61)552x AB CD BC m m =-+=-+= ,方向东偏北450;(3) 平均速率为:1123651 2.4311AB BC CD mm v s s t t t ++++===++++ ;(4) 平均速度大小为:2123522311x mm v s s t t t ===++++.6.某人从A 点出发,先以4m/s 的速度向东走了20s ,到达B 点,接着以2m/s 的速度向北又走了30s ,到达C 点,求此人在这50s 内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平均速度为2m/s ;平均速率为2.8m/s【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此人在50内的路程为:,此人在50内的位移大小为:, 则平均速率为:, 平均速度的大小:.【点睛】位移等于首末位移的距离,由几何关系即可求出;需要注意的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7.一个篮球从高h 1=3.05 m 的篮筐上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 1=1.95 s 落到水平地面上,速度v 1=19.1 m/s ,然后以v 2=-4.9 m/s 反弹,经t 2=0.5 s 达到最高点,h 2=1.23 m .已知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0.3 s ,求: (1)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篮球从空中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3)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1)80 m/s 2,方向竖直向上 (2)1.56 m/s (3)0.66 m/s 【解析】(2)取向下为正方向,则与地面碰撞过程中2221 4.919.1/80/0.3v v a m s m s t ---'===-,方向竖直向上; (3)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 3.05/ 1.56/1.95x v m s m s t ===; (4)全程的位移' 3.05 1.23 1.82x m m m =-=; 全程的时间' 1.950.50.3 2.75t s s s s =++=;则平均速度'' 1.82/0.66/2.75x v m s m s t '===;点睛:本题考查加速度及平均速度公式,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同时要注意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8.一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析小车的运动速度时,从几条纸带中选出了一条不很完整的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有七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中,单位是厘米(计算结果到小数点后两位).(1)计算0~6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接近多少?(3)若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如果仍按50 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值是偏大还是偏小?【答案】(1)0.68 m/s (2)0.83 m/s (3)偏大【解析】【分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电源频率低于50赫兹时,则打点周期大于0.02s解:(1)0~6点间的平均速度为:(2)当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当最接近于计数点3和5点间的平均速度,则(3)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低于50 Hz时,打点计时器打一次点的时间间隔t将大于0.02 s,即t时间内的位移我们用0.02 s的位移计算,因此测出的速度将比真实值偏大.9.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1a匀加速上升2s,速度达到3m/s,接着匀速上升10s,最后再以加速度2a匀减速上升3s才停下来.求:(1)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1a和匀减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2a;(2)上升的总高度H.【答案】(1)1.5m/s2(2) 1m/s2(3)37.5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升降机运动由3个阶段组成:以a1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t1=2s;以v=3m/s的速度匀速上升t2=10s;以a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t3=3s,最后静止.(1)由加速度公式得;(3)由匀变速位移公式及匀速运动位移公式s=vt得: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也可以画出速度时间图像解题,根据图像的斜率求解加速度,根据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求解上升高度,关键是对公式灵活掌握,明确已知哪些物理量,让求哪些物理量,基础题10.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可以认为在斜面上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水平面上是匀减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在水平面上加速度大小(3)t=0.6s时的瞬时速度v.【答案】(1) (2) (3)【解析】【详解】(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由后二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设物体在斜面上到达B点时的时间为t B,则物体到达B时的速度为:v B=a1t B①由图表可知当t=1.2s时,速度v=1.1m/s,此时有:v=v B-a2(t-t B) ②联立①②代入数据得:t B=0.5s,v B=2.5m/s所以当t=0.6s时物体已经在水平面上减速了0.1s,速度为v=2.5-0.1×2=2.3m/s.【点睛】本题考查一个物体参与多个过程的情况,对于这类问题要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形式,然后根据相应公式求解.11.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第一个时间内平均速度是,第二个时间内平均速度是,第三个时间内平均速度是.(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仍为此全程,若完成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v1,完成中间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v2,完成最后的位移时平均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2)【解析】【详解】(1)设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前时间的路程为中间时间的路程为后时间内的成为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设全程为6S前路程的时间为中间路程的时间为完成最后路程的时间为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资金管理三方协议甲方(出借人):乙方(借款人):丙方(资金管理方):鉴于甲方同意将其资金出借给乙方,并委托丙方对借款进行管理。

三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一、出借金额甲方同意出借给乙方人民币______万元整(¥______元)。

二、借款期限借款期限为______个月,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计算。

三、利率乙方应按照约定的利率(具体利率另行协商)向甲方支付利息,自借款发放之日起计算。

四、还款方式1.乙方应按照约定的还款计划,将本金和利息通过银行转账或其他书面协议约定的方式支付给甲方。

2.如乙方未能按照约定还款,应按照逾期利率(具体利率另行协商)向甲方支付逾期利息。

五、保证和抵押1.乙方应提供必要的保证和抵押,以确保能够按期还款。

具体保证和抵押方式另行协商确定。

2.如乙方未能按期还款,甲方有权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协议的约定,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法律途径追偿本金和利息,并可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六、保密条款1.本协议的内容和履行情况,以及在履行过程中所知悉的对方的商业秘密和其他不应公开的信息,均应严格保密。

2.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本协议的内容和履行情况,以及在履行过程中所知悉的对方的商业秘密和其他不应公开的信息。

七、协议的生效、变更和解除1.本协议自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的任何变更或解除,须经甲、乙、丙三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八、争议解决方式1.本协议的履行及解释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如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首先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其他条款1.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甲乙丙三方另行协商补充。

甲方(出借人):(盖章) ____________乙方(借款人):(盖章) ____________丙方(资金管理方):(盖章) 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我国ETC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0=15m/s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收费线中心线前10m处正好匀减速至v=5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0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20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0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m/s2,求:(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汽车过ETC通道比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省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210m(2)27s【解析】试题分析:(1)汽车过ETC通道:减速过程有:,解得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位移相等,则有:解得:(2)汽车过ETC通道的减速过程有:得总时间为: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有:,x2=225m所以二者的位移差为:△=x2﹣x1=225m﹣210m=15m.(1分)则有:27s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2.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由静止被踢出时的速度为30m/s,在空中运动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5s,球又在空中飞行11m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2s,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的速度沿原路反弹,设足球与脚或守门员的手接触的时间内加速度恒定,求:(1)脚与球作用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球在空中飞行11m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3)守门员挡球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1)200m/s2(2)0.37s(3)-200m/s2;方向与球踢出后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试题分析:假设球被踢出时速度方向为正;(1);(2);(3),方向与球踢出后的运动方向相反考点:加速度【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当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当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取负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某十字路口的监控录像显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 =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m 处;过了2s ,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s ,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m 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 ,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 轴的正方向.(1)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表中. 观测 时刻 t =0时过2s再过3s位置 坐标x 1= x 2= x 3=(2)说出前2s 内、后3s 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多少?这5s 内的位移又是多少? 【答案】(1)-20m ;0;30m (2)20m ;30m ;50m 【解析】 【详解】(1)把马路抽象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 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原点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12320m 030m x x x =-==,,; (2)前2s 内的位移()121020m 20m x x x ∆=-=--=; 后3s 内的位移23230m 030m x x x ∆=-=-=; 这5s 内的位移()3130m 20m 50m x x x ∆=-=--=;上述位移Δx 1、Δx 2和Δx 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m 、30m 和50m ,方向都向右,即与x 轴正方向相同.2.如图所示,在运动场的一条直线跑道上,每隔5 m 远放置一个空瓶,运动员在进行折返跑训练时,从中间某一瓶子处出发,跑向出发点右侧最近的空瓶,将其扳倒后返回并扳倒出发点处的瓶子,之后再反向跑回并扳倒前面最近处的瓶子,这样,每扳倒一个瓶子后跑动方向就反方向改变一次,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他跑过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在这段时间内,人一共几次经过出发点?【答案】80 m ;10 m ;4次 【解析】 【分析】 【详解】如图所示,设运动员从位置O 出发跑向位置a,扳倒空瓶后返回位置O,扳倒空瓶后又跑向位置c,扳倒空瓶后再跑向位置b,依次进行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应在位置d 处,因此可求出运动员跑过的总路程和位移.由以上分析得 路程s 0=2s 1+s 2+s 3+s 4+s 5 ="(2×5+10+15+20+25)" m=80 m 位移大小s=Od =10 m往返过程中共经过出发点O 处4次(不包括从出发点开始时).3.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的大小为v 1,队伍全长为L .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 2(v 2>v 1)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求这个过程中通信兵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答案】(1)2222212v Lv v - (2) 1222212v v L v v - 【解析】 【详解】本题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分析较为复杂,可以以行进的队伍为参考系.在通讯兵从队尾向队前前进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 2-v 1;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 2+v 1.通讯兵两次相对于队伍的位移均为L ,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则有:121L t v v =-,212L t v v =+ 通讯兵通过的路程为两段路程的和,即有:s′=v 2t 1+v 2t 2将上面的关系式代入得:222222112212v L L Ls v v v v v v v '=+=-+-(); 整个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即有:121222112212v v L L Ls v v v v v v v =+=-+-() ;【点睛】本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计算,关键是计算向前的距离和向后的距离,难点是知道向前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同,向后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反.4.如图所示为一种运动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这个系统工作时固定的测速仪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根据发射与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可以得到测速仪与运动物体的距离.某次试验时,1t =0时刻,测速仪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脉冲波到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小车上,经过Δ1t =0.10s 测速仪收到反射波;2t =1s 时发出第二个脉冲,此后经过Δ2t =0.08s 收到反射波;3t =2s 时发射第三个脉冲,又经过Δ3t =0. 04s 收到反射波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 ,求:(1)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和平均速度大小; (2)实验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3.43/m s (2) 3.56m/s 2 【解析】(1)由题意得,实验小车在112t t ∆+时刻接收到第一个脉冲,设此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x 1,有112t x v∆= ① 实验小车在222t t ∆+时刻接收到第二个脉冲,设此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x 2,有 222t x v∆= ② 设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为Δx 1,则有 Δx 1=x 1-x 2 ③由①②③式可得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Δx 1=3.4m ④设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一个和第二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有2121()()22t tt t t ∆∆∆=+-+ ⑤ 设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v ,则有11=x v t∆∆ ⑥ 由④⑤⑥式可得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3.43/v m s ⑦(2)依第(1)问同理可得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三个脉冲波时实验小车距测速仪为332t x v∆= ⑧ 实验小车在接收到第二个和第三个脉冲波之间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为 Δx 2=x 2-x 3 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1=x v t ∆∆'⑩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所以1v 为1212'1()()222t t t 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11)2v 为3223'2()()222t t t 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12) 由∆=∆va t 可得:21''21=v v v a t t t -∆=∆- (13) 由①~(13)式可得a =3.56m/s 25.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 。

为了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相隔L 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 和B ,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匀速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t ∆;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指令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 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

(1)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________; (2)若7m L =,0.3s t ∆=,则照相机将________工作。

(选填“会”或“不会”) 【答案】Lt∆ )会 【解析】 【详解】[1]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时是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所以汽车速度的表达式:L v t=∆[2]根据Lv t=∆得: 770km/h km/h 126km/h 80km/h 0.33L v t ====∆>, 故超速,故照相机会工作.6.如图所示,一人在半径为R 的圆形跑道上沿顺时针方向以速率v 运动,A 、B 、C 和D 分别为跑道的四个端点。

求:(1)人从A 点出发第一次经过B 点时的位移和路程; (2)人从A 点出发第一次经过D 点的位移和路程; (3)人的位移为2R 所需的时间。

【答案】(1)位移大小为R ,向东北方向.路程为R (2)位移大小为R ,向东南方向,路程为R .(3)(2n+1)πR /v【解析】 【详解】(1)人从A 点出发第一次经过B 点时的位移大小为R ,向东北方向.路程为R . (2)人从A 点出发第一次经过D 点时的位移大小为R ,向东南方向,路程为R .(3)人的位移为2R 时,人通过的路程为πR 、3πR 、5πR…, 根据公式v =得t =(2n+1)πR /v .7.为测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 的遮光板,滑块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遮光时间分别为10.30t s ∆=,20.10t s ∆=,滑块经两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2.0t s ∆=.求:(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光电门间距离为多少? 【答案】(1) 20.1/m s (2) 0.4m 【解析】【分析】 【详解】(1)根据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则 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d/△t 1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d/△t 2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t =0.1m /s 2 (2)滑块在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120.100.300.20/22v v v m s ++=== 两光电门间距离:0.2020.40x vt m ==⨯=.8.一辆汽车以72 km/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公路上有一只小鹿,于是立即刹车,汽车在4 s 内停了下来,使小动物免受伤害.假设汽车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试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答案】5 m/s 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 【详解】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初速度v 0 = 72 km/h =20 m/s ,末速度v = 0,运动时间t = 4 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20020 m/s 5m/s 4v v a t ===--- 汽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5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9.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1)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2min 速度从36 km/h.提高到144 km/h..(2)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 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8m/s 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s. 【答案】0.25 m ; 100 m, 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解析】 【详解】(1)36km/h=10m/s ,144km/h=40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负号表示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反.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以及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10.物体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答案】12122vv v v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xv t∆= 求解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