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
第十三章费用习题
![第十三章费用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beb586cc22bcd126ff0c58.png)
第十三章费用单项选择题1、企业发生的违约金支出应计入()。
A.管理费用B.营业外支出C.财务费用D.其他业务支出2、企业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应计入()。
A.管理费用B.营业费用C.主营业务成本D.其他业务支出3、下列原材料相关损失项目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A.材料采购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B.自然灾害造成的库存材料损失C.经批准结转的材料盘盈收益D.固定资产盘亏损失4、将生产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类,是按()分类的标志。
A.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B.生产费用的经济用途C.生产费用与产品产量的关系D.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5、下列费用中不能列入制造费用核算的是()。
A.工人工资B.职工福利费C.停工损失D.工会经费6、下列费用记入"管理费用"的是()。
A.季节性停工损失B.汇兑损失C.职工医疗费D.退休人员工资7、企业为扩大销售市场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应当计入()。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支出 C.营业费用 D.其他业务支出8、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确认的一般原则有()。
A.及时性原则 B.明晰性原则 C.历史成本原则 D.配比原则9、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应计入()A.管理费用B.生产成本C.制造费用D.销售费用10、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A.销售费用B.管理费用C.制造费用D.财务费用11、下列费用中()不属于财务费用的范围。
A.利息净支出B.汇兑净损失C.银行手续费D.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筹资费用12、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管理生产而发生的人员工资应列入()A、直接人工费B.管理费用C.财务费用D.制造费用13、印花税应列入()A.财务费用B.管理费用C.制造费用D.生产成本14、下列费用中()属于管理费用。
A.非常损失B.赔偿金C.业务招待费D.捐赠支出15下列费用中()不属于销售费用。
A.商品运费B.包装费C.利息支出D.营业员工资多项选择题1、下列费用项目中,属于销售费用的是()A.销售产品发生的运费B.为推销产品而发生的运费C.车船使用税D.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2、销售费用包括()A.广告费B.展览费C.工人工资D.业务招待费3、在管理费用账户中核算的税金有()A.房产税B.资源税C.车船使用税D.印花税4、管理费用的核算内容有()A.坏账损失B.广告费C.利息支出D.业务招待费5、能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有()A.技术开发费B.土地使用费C.金融机构手续费D.展览费6、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核算内容有()A.商品损耗B.赔偿金C.捐赠D违约金7、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为()A.管理费用B.外购材料C.工资D.职工福利费8、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除产品(商品)销售以外的()业务过程所发生的要素费用。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步骤及成本费用审查方法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步骤及成本费用审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767104bed5b9f3f90f1c75.png)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步骤及成本费用审查方法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
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
“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
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
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应付工资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
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应付工资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
账务处理: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
会计学原理3业务核算及分类选择判断题答案
![会计学原理3业务核算及分类选择判断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0b21b24b35eefdc9d33374.png)
第三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和账户分类第一部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记录完工结转的()。
A.材料成本B.产品制造成本C.销售成本D.产品工资费用B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从“( )”账户中结转的本期已售商品的生产成本。
A.生产成本B.库存商品C.管理费用D.原材料B3.已知某企业商品销售利润480万元,管理费用120万元,财务费用8万元,销售费用42万元,营业外收入12万元,则营业利润是( )。
A.310万元B.350万元C.322万元D.298万元A4.一般纳税人企业的“材料采购”账户借方记录采购过程中发生的()。
A.采购材料的采购成本B.采购人员的工资C.采购材料的进项税额D.采购人员的差旅费A5.企业结转全年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 )。
A.“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B.“管理费用”C.“业营主务收入”D.“投资收益”A6.“本年利润”账户期初余额为100000元,本月借方发生额为60000元,贷方发生额为80000元,本月净利润是()元。
A.120000B.40000C.20000D.80000C7.6月30日,“本年利润”账户有借方余额13万元,表示( )。
A.1至6月累计实现的利润为13万元B.1至6月累计发生的亏损为13万元C.6月份实现的利润为13万元D. 6月份发生的亏损为13万元B8.下列不应计入营业利润的是( )。
A.管理费用B.财务费用C.销售费用D.营业外支出D9. 一般纳税人企业,不构成材料采购成本的是()。
A.材料买价B.进项税额C.运杂费用D.其他采购费用B10.月末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并转账,应转入()账户。
A.生产成本B.管理费用C.主营业务成本D.财务费用A11.购买单位在材料采购业务之前按合同先向供应单位预付购货款时,形成了()。
A.负债 B.债务C.债权D.权益C12.购买单位购进材料时暂不付款,从而形成企业对供应单位的一项()。
产品成本的基本构成
![产品成本的基本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e7717c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1.png)
产品成本的基本构成产品成本是指制造、生产和经营某种产品所需的各种费用支出,它是企业每一件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基础。
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等。
直接材料费是指生产产品所使用的直接材料的购置费用。
直接材料包括原材料和半成品,原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物料,如木材、铁材等;半成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完成一定加工工序,但还需要继续加工才能成为最终产品的物料,如板材、油漆等。
企业在从供应商处购买直接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价格、质量、交货时间等因素,以及所需采购的数量和频次等。
直接人工费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
直接人工费主要包括操作工人的薪资、绩效奖金、加班费等。
操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了产品的制造,他们的工资是按小时计算,根据工作的时间和效率来进行计酬。
企业还需要为工人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住房补贴、餐补等。
制造费用是指直接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费用。
制造费用包括生产设备的折旧费、工厂房屋的租金、水电费、维护费用、设备故障修理费等。
这些费用是为了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作环境的良好条件,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
制造费用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设备状况等。
除了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外,产品成本还包括间接材料费、间接人工费和其他费用。
间接材料费是指不直接参与产品制造,但对生产过程起到辅助作用的材料的费用,如办公用品、清洁用品等。
间接人工费是指与产品制造过程间接相关的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如管理人员、质检人员、包装人员等。
其他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用于支持产品销售和企业管理的各种费用。
有效控制产品成本对于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采购流程,选择合理的供应商,降低直接材料费用;通过合理调整工人数量和工资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直接人工费用;通过设备更新、能源管理和维护保养等手段,降低制造费用。
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
![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1ff5abf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3.png)
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一、制造成本的核算对象制造成本的核算对象,是指成本核算过程中,为归集生产费用而确定承担费用的客体;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成本核算的核心;制造成本核算对象具有层次性,必须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具体情况如下:1单步骤生产的产品应以最终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2 多步骤小批或单价生产的企业,应以每件、每批或定单产品为核算的对象;3连续或多步骤生产和装配或多步骤大批生产,应以其生产步骤、半成品和最终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4 多品种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应以类别生产为成本核算对象;二、制造成本的项目成本项目,是指对产品成本内容构成所作的分类,其大类包括:1 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形成产品的各种材料;细类主要有:主要材料、原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材料;2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的制造的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主要有: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福利;3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方式的各项费用;其细类主要有: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资源有偿使用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劳保费、季节性修理期内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直接成本包括产品中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属于间接成本;三、制造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制造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的明细核算按"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及其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设置明细账;制造费用按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间接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明细账表,一般可按成本费用项目设计成多栏式;发生各项生产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及其有关明细账,结转已完工并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半成品及已提供的劳务,贷记“生产成本"及其有关明细账;"生产成本"的余额在借方,反映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发生制造费用,借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分配制造费用,贷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期末无余额;四、基本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1.直接材料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1)填到领料凭证并附注领料部门和用途;2)月末编制"耗用材料汇总表"并送至财会部门;3)财会部门编制记账凭证;4)外购动力中直接耗用于生产的部分,也应作"直接材料"处理;5)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核算,则在计入生产成本时分摊材料成本差异;2.直接人工及其福利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1)按工资及应付福利费发生的部门和用途编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进行归集和分配;2)对于应付福利费,如果在成本项目中设有"其他直接支出",则与直接生产人员工资一样计入"直接人工"项目;3.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1)制造费用首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2)每月费用归集完,按一定标准进行计算计入受益对象;3)账务处理时,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项目,贷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户;五、辅助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辅助生产是指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基本生产车间、厂部管理部门提供服务,而进行辅助性生产和劳务供应;辅助生产有两类:一类是单一的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动的辅助生产,如供电、供水、供气和运输等;一类是可以提供多种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如工具、模具制造和机器设备修理等;1、辅助生产费用发生的账务处理辅助生产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归集,该账户也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明细科目;辅助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以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转入的费用,应按照辅助生产车间所提供的产品、劳务的种类和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2、辅助生产的劳务和产品成本的计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成本计算有关,辅助生产的类型不同,则处理方式也不同;1)提供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其发生的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可按成本项目直接归集;由于这类辅助生产大都无在产品,将每月归集的生产费用总额即该车间提供的劳务的成本总额,除以劳务总量得到每一劳务的单位成本;2)提供工具、模具等产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其发生的生产费用有直接费用、也有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应直接归入某产品的成本;间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多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确定出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3、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和账务处理辅助生产车间往往要向其他辅助车间、基本生产车间、企业总部和分部、管理机构、在建工程、对外服务和其他一些部门单位提供劳务和产品;这些受益的对象则应承担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成本,又由于受益程度不尽一致,,必然要对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妥善有序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很多;诸如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1)直接分配法;该方法假设: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而是将各辅助生产成本的明细账户所归集的成本费用直接分配给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计算公式为:A.某辅助生产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成本费用总额÷该生产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产品总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产品量B.各受益单位对象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对象耗用劳务产品数量×分配率例1: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数量资料如下表:辅助费用:如下表:供电车间直接归集的费用是:直接材料8 000元,人工1 600元、制造费用1 400元、合计11 000元;修理车间直接归集的费用是:直接人工2 400元、制造费用4 530元、合计6 930元;根据以上资料,对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处理如下:①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供电生产车间成本费用总额÷供电车间提供电力总量-修理车间耗用电力总量=8 000+1 600+1 400÷44 000-4 000=0.275②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修理车间成本总量总额÷修理车间提供工时总量-供电车间耗用工时总量=2 400+4 530÷3 300-500=2.475③产品A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产品A耗用电力总量=0.275×10 000=2 750元④产品B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产品B耗用电力总量=0.275×20 000=5 500元⑤一车间的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电力总量+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修理工时总量=0.275×2 000+2.475×1 200 =550+2 970=3 520元⑥二车间的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电力总量+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修理工时总量=0.275×1 000+2.475×1 000⑦=275+2 475=2 750⑧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的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企业管理部门耗用电力总量+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企业管理部门耗用修理工时总量=7 000×0.275+600×2.475=3410账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2750--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5500 制造费用--一车间3520--二车间2750 管理费用341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1 0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6 930 2)一次交互分配法假设: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分配标准如下:①在相互提供出和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之内交互分配生产费用;②将辅助生产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配进来的费用,减去分配出去的费用,再将其分配给基本生产成本及车间、部门等受益单位;根据上例资料,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对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处理如下:①确定交互分配前交互分配率:A.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A=本月供电车间总生产费用÷供电总量=11000÷44000=0.25 B.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B=本月修理车间总生产费用÷修理工时总量=6930÷3300=2.10②供电车间和修理车间相互承担对方发生的费用:A.供电车间承担修理费用=B×耗用修理工时总量=2.10×500=1050元B.修理车间承担供电费用=A×耗用电力总量=0.25×4000=1000元③确定分配给基本生产成本车间及部门的费用总量、劳务量和分配率A.应分配的供电费用总量=原发生供电费用总量+供电车间发生修理费用量-修理车间供电费用总量:=11 000+1 650-1 000=11050元对应的劳务量=44 000-4 000=40000B.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供电费用总量÷对应的供电电力总量=11 050÷40000=0.27625C.同理: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6 930+1 000-1 050÷3 300-500 =2.45714④根据上一步得出的供电车间、修理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计算各产品、车间及管理部门分别应承担的供电费用金额、修理费用金额;这和直接分配法中的步骤二完全相同,读者可以自行完成其分配过程;根据费用分配结果,作如下的会计处理:首先,作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分配的处理: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10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00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0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1050然后,作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 2762.50--基本生产成本--B 5525.00制造费用--一车间3501.07--二车间2733.79管理费用3408.04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105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6 880六、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账务处理1、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费用承担对象不明确,因此不能直接分清应由各成本计算对象负担多少,只能先在"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归集,确定了分配标准后,再将制造费用结转到各对象的成本中去;2、制造费用的分配我们更注重的是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鉴于企业生产的特点不同,采用的费用分配标准不同;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一般是:①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②生产工人人数;③生产工人工资;④机器工作工时;⑤直接材料成本;⑥直接生产成本等;例2某年某月生产甲产品和乙产品,第一车间的制造费用 3 600元,第二车间的制造费用4 000元,管理部门发生的制造费用2 400元,甲产品生产工时3 000个,乙产品生产工时3 800个;1)假定甲、乙产品的价值由各自的生产工时确定,而各个车间、部门发生的制造费用均服务于生产甲、乙产品;则:甲产品分配率=甲产品生产工时÷甲乙产品生产工时合计=3 000÷3 000+3 800=0.44118 乙产品分配率=乙产品生产工时÷甲乙产品生产工时合计=3 800÷3 000+3 800=0.55882 2)根据甲、乙产品分配率,确定第一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在甲、乙产品基本生产成本的分配;甲产品承担制造费用=甲产品分配率×第一车间制造费用=0.44118×3 600=1 588.25元乙产品承担制造费用=乙产品分配率×第一车间制造费用=0.55882×3600=2011.75元同理,确定第二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在甲、乙产品基本生产成本的分配;3)制造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 1 588.25--乙产品--制造费用 2 011.75贷:制造费用--车间 3 60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 1 852.96--乙产品--制造费用 2 347.04贷:制造费用--二车间4200在实际工作中,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要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慎重选定;七、基本生产成本计算及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1、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计算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熔炼等企业,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在成本管理上要求提供分步骤的成本资料,也可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如小型水泥、化肥、制砖业等企业;下面介绍其成本计算过程:1)设置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单按产品品种设置,每种产品对应一份产品成本计算单;成本项目纵向细目包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合计、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成本项目横向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2)整理和分配本期各成本要素的费用、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成本要素的费用;A.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该表纵向包括原材料、主要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原材料小计、低值易耗品等细目;该表横向包括基本生产成本再按产品品种细分、辅助生产成本按辅助生产车间细分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将横向合计项记入借方,纵向合计项记入贷方;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直接材料--基本生产成本--×产品--直接材料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车间--辅助生产成本--××车间制造费用--基本车间--辅助生产贷:原材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B.编制"工资及应付福利费分配表";该表纵向包括:应付工资生产、应付工资分配率、应付工资金额、应付福利费等细目;该表横向基本生产成本按品种细分: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等细目;合计按横向和和纵向依次进行;将横向合计项依次记入借方,纵向合计项依次记入贷方;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贷:应付工资同时: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应付福利费C.结转本月发生的各项利息费、折旧费、水电费、差旅费、劳保费等;这些费用不仅发生在厂部、车间,同时服务于产品生产;因此,在作会计处理时,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及费用摊销类科目;3)根据第二步骤中各费用分配表和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4)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其会计处理为: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供电车间--供水车间5)将辅助生产成本在各产品生产、车间、厂部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该表横向为辅助生产的受益部分;纵向为辅助生产分配标准和对应的分配率及其金额;最后将金额汇总记入贷方,将受益费用发生金额依次记入借方;会计处理如下: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6)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并在产品品种之间分配,并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该表横向表示产品品种等细目,纵向表示分配标准、分配率和分配余额;将横向细目合计记入贷方"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会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7)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若产品无期初、期末在产品、本期费用即全部为完工产品成本;反之,则按约当产量法计算;8)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该表横向是产品品种细目,纵向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总成本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得出总成本数;会计处理如下:借:产成品贷:生产成本2、按对象投入过程的批别组织成本计算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企业;企业的产品试剂、大型设备修理等,也可采用该种组织形式;在这一组织形式下,成本计算过程如下:1)设置成本计算单;这与前有种组织形式不同,它是按批号设置,批号以产品品种为基础;2)整理和分配本期各成本费用;3)根据各费用分配表和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明细账,本步骤也类同于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来计算;4)结转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并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以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本步骤类同于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计算形式之第4、5步;5)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向基本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总额各生产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各产品耗用标准额6)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7)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同按品种组织形式的成本汇总表、并作结转完工产品的处理:借:产成品--甲产品--乙产品贷: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3、按对象在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制成品要经历许多步骤和工序才生产而成;企业集团化形成的发展,将这些专业线都集中在一个公司内部;因此分步法越来越成为一种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分步法有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形式;而逐步结转又分为综合逐步结转和分项逐步结转两种形式;在综合逐步结转形式下,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向下步骤结转时,是以一个总额结转的;在分项逐步结转形式下,各步骤半成品向下步骤结转时,是按成本细目结转的;假定A产品经历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第三车间,才最后完成产品A的生产过程;综合逐步结转形式下成本计算步骤如下:1)设置一、二、三车间成本计算单;2)将产品产量汇总表和月初在产品及本期发生费用汇总表的有关资料填入第一车间成本计算单,计算A产品在第一阶段完工半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及月末在产品;3)将产品产量汇总表、月初在产品及本期发生费用汇总表及计算步骤2的数据填入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计算A产品半成品的完工半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单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同第一车间;4)第三车间的成本计算同步骤3;5)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就是将本步骤产成品所耗用的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上步骤各成本项目的成本,以求得产成品原本的项目成本;成本还原一般采用成本项目比重分解法;它是以最后生产步骤开始,将各步骤耗用上一步骤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上一步骤的完工半成品的项目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进行分解,还原为项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算式为:步骤项目成本比重=该步骤完工产品项目成本额÷步骤完工产品全部成品额耗用上一步骤的项目成本额=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综合成本×上一步骤项目成本比重在分项结转方式下,将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项目成本分项转入步骤的成本计算单的各个项目成本;例3某市钢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产品,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性投入,M产品的工时定额为100小时,其中第一步工序的工时定额为20小时,第二步工序的工时定额为60小时,第三步工序的工时定额为20小时;期初在产品数量为零、本期完工产品数量 1 000件,期末在产品数量为40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在产品20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40件,第三道工序在产品160件,本期为生产M产品共发生原材料费用560 000元,直接人工费503 200元,制造费用473 600元;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分配按约当产量法计算;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第一道工序完工程度=20×50%÷100×100%=10%第二道工序完工程度=20+60×50%÷100×100%=50%第三道工序完工程度=80+20×50%÷100×100%=90%本期在产品约当产量为=200×10%+40×50%+160×90%=20+20+144=184件①完工产品负担直接材料费=560000÷1400 ×1000=400000元在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为160 000元;②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均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503200+473600÷1184×1 000=825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503200+473600÷1184×184=151 800元完工产品总成本=400 000+825 000=1 225 000元在产品总成本=160 000+151 800=311 800元4、按类别组织成本计算形式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如从事陶瓷、标准件、系列机械配件等的生产企业;企业应首先根据技术、历史资料确定一种在工艺、材质、生产、销售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确定其成本系数,即标准成本系数quot;1",然后再根据这一标准成本系数计算出其他种类产品的成本系数,有成本项目系数和各产品的综合系数;●单项成本系数计算公式如下:A.某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系数=某产品的直接材料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标准产品直接材料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B.某产品工资直接人工成本系数=某产品的直接人工定额÷标准产品直接人工定额C.某产品制造费用成本系数=某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定额÷标准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定额●综合系数计算公式:某产品成本系数=某产品定额成本÷标准产品定额成本。
《成本管理会计》(1-3)练习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1-3)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20dae3aa00b52acec7ca11.png)
《成本会计》第1~3章练习一、填空题1、产品的制造成本是指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在制造成本法下,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在成本会计的各项内容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
3、企业根据需要可将“生产成本”账户分设_基本生产成本_和_辅助生产成本_两个明细账户。
4、“制造费用”账户是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不能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5、各种要素费用发生后,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应单独记入生产成本总账账户。
6、直接生产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根据生产工人工资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应记入直接人工成本项目。
7、专设的销售部门人员工资应记入_销售费用(营业费用)_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
8、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
9、废品按能否修复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
10、如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是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则应全部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11、按计划分配率方法,“制造费用”账户期末有余额,就是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一般应在年末调整计入12月份的产品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是(C)A、广告费B、租入办公设备的租赁费C、生产工人工资D、利息支出2、制造业产品成本是指(B)A、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B、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C、生产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D、生产费用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3、下列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B)A、职工教育经费B、生产车间机器设备的修理费C、技术服务部门设备的修理费D、仓库设备的修理费4、成本理论构成的内容是(B)A、C+V+MB、C+VC、V+MD、C+M5、按照医务及生活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额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实际工作中应计入(C)A、应付福利费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D、辅助生产成本6、基本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借记(C)账户。
生产成本二三级科目明细
![生产成本二三级科目明细](https://img.taocdn.com/s3/m/c120ef5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8.png)
生产成本二三级科目明细一、生产成本的概念生产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在产品中用于生产的各种资源的价值。
生产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工人工资等;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间接相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折旧费用等。
二、生产成本的分类生产成本按照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科目,一般可以分为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
以下是生产成本的二三级科目明细:1. 二级科目: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1.1 直接生产成本直接生产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科目:•原材料成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运输费用等。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津贴等。
•直接制造费用:直接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费用,如能源费用、设备维护费用等。
1.2 间接生产成本间接生产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的费用,不能直接与特定产品相关,主要包括以下科目:•管理费用: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管理所产生的费用,如人力资源费用、行政办公费用等。
•折旧费用:公司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减少,成为折旧费用。
•税费: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缴纳的各类税费,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2. 三级科目: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折旧费用、税费等2.1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的费用,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采购成本:直接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费用。
•原材料仓储费用:原材料存放、管理所产生的费用。
•原材料损耗费用: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所产生的费用。
2.2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以下内容:•工资和津贴: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资和各种津贴。
•社会保险费用:为工人支付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用。
2.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直接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以下内容:•能源费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的费用,如电力费用、燃料费用等。
一、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
![一、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6ace50ea8114431b90dd8b0.png)
A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35000×1= 35000(元) B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25000×1= 25000(元)
制造费用分配表
单位: 元
产品名称 A产品 B产品 合计
分配标准(生 分配率 产工人工资) 35 000 1 25 000 60 000 1
分配额 35 000 25 000 60 000
7.财务费用: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 (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 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如债 券印刷费、国外借款担保费
(1)利息支出: 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 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 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 外)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例11】31日,分配结转应由产品成本负担 的工资费用。其中,生产A产品工人工资35 000元,生产B产品工人工资25 000元,生 产车间技术、管理人员工资13 000元,企 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7 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5 000 —B产品 25 000 制造费用 13 000 管理费用 7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0000
【例9】15日,生产B产品领用甲材料800公斤, 每公斤单价20元,共计16 000元。 借:生产成本—B产品 贷:原材料—甲材料 16 000 16 000
【例10】15日,以银行存款80000元,支付本月 份职工工资,将工资款分别打入职工工资卡。 借:应付职工 80 000 贷:银行存款 80 000
【例15】25日,从仓库领用乙材料800公斤, 每公斤单价15元,计12 000元,其中生产 车间一般性耗用9 000元,行政管理部门一 般性耗用3 000元。
BD成本计算
![BD成本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a73cc1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d.png)
BD成本计算(一)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直接成本计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计算。
2、间接成本计算法:解决间接费用如何计算成本的方法。
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一般以生产工时、机动工时、产值、直接成本为标准。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额= 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数×间接费用分配率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1)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即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即将各种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和在产品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3)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
定额成本是根据消耗定额资料对各加工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确定的单位定额成本。
(二)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品种法。
按产品品种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分批法。
按批别产品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及企业新产品试制、大型设备修造等。
分步法。
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
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产品生产加工的先后顺序,逐步结转产品生产成本,直至最后一个步骤算出产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各步骤归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最后从各步骤一起将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结转出来,再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
分类法。
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1、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基本账务处理程序:(1)直接材料的账务处理。
(2)直接人工及福利费的账务处理。
(3)辅助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A 直接分配法,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商品和劳务,将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
简单介绍产品价格与劳动定额的关系
![简单介绍产品价格与劳动定额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1ed8dd57f1922791788e806.png)
劳动工时定额培训教材第一讲简单介绍产品价格内容与定额的关系产品价格=产品成本+利润产品成本有物化劳动和()劳动组成具体讲:产品制造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工具、和直接其它支出专项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劳动工时组成。
其中直接材料约占成本的15~50%左右,劳动定额工时决定制造费用约占成本的50%以上,由此可见劳动工时对产品制造成本有着重大影响。
一、直接材料:1、原材料:指用于产品制造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钢、铁、铝、铜等。
2、辅助材料:指直接用于生产,有助于产品完成,或便于生产进行但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材料,油料、油漆、焊条等。
3、备品配件:指产品出厂时随机附带的备用零件配件和随车工具等。
如随车或整机备用的工具及易损件等。
4、外部协作件:如外协产品和工序外协等,主要用于自身条件限制而委托外单位协作加工的零件。
5、外购半成品:指外部购进的需要进一步加工或装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半成品及配套件、散件等。
6、包装物:指包装产品,并随同产品一同售给购货单位的包装套器。
如箱、桶、盒等。
7、其他直接材料:除以上所指(列)各种材料外,能直接计入的各种材料,如材料运输费,进项增值税额。
8、燃料动力费: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外购或自制的燃料动力,如水、电、气、油等。
二、工资和直接其他支出工资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直接其他指出是指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基金、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
根据生产单位各类人员不同的岗位,工资和其他支出通过不同的渠道计入产品成本。
生产工人的工资直接通过“直接工资和其他支出”项目进入成本。
车间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的工资(辅助车间人员)工资支出和其他支出进入制造费用“项目计入成本,工厂的管理人员工资支出和其他支出通过管理费用”项目计入成本,还有部分人的工资和支出计入专用费用、废品损失等项目。
1、工资总额(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各项奖金)(4)、津贴补贴:为了补偿职工的额外消耗和特殊其他原因支付给的津贴,保健津贴、技术津贴、书报费、洗理费、物价补贴、交通费等。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3a522e482fb4daa58d4b6b.png)
《成本管理会计》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项目是( C )。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管理费用D、制造费用2、哪一种方法不属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C )。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期法D、分步法3、划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首要标志是( C )。
A、成本计算期B、成本计算对象C、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D、成本核算特点4、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 B )。
A、各产品品种B、产品的批别或定单C、各车间的制造费用D、各品种产品的材料费用5、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计入( C )。
A、“应付福利费”B、“生产成本”C、“制造费用”D、“管理费用”6、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费用的方法( B )。
A、约当产量比例法B、分类法C、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D、定额比例法7、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C )。
A、企业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B、产品广告费用C、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D、车间的办公费用8、属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是( B )。
A、直接分配法B、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C、约当产量比例法D、定额比例法9、生产过程中或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损失,不包括( D )。
A、修复废品人员工资B、修复废品领用的材料C、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D、实行“三包”损失10、车间维修人员的工资应计入( C )。
A、“应付福利费”B、“生产成本”C、“制造费用”D、“管理费用”11、哪一项不属于成本会计的职能( C )。
A、成本预测B、成本核算C、成本核查D、成本控制12、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间接费用要素的是( D )。
A、管理人员工资B、直接材料C、直接人工D、外购动力1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 A )。
A、全部计人当月完工产品成本B、全部计入当月在产品成本C、当月在完工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D、全部计入管理费用14、适合小批单件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 B )。
基础会计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会计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53a05480eb6294dd886ccc.png)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费用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提取的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B医务和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C劳动保险费D广告费2、下列费用中,不应记入产品成本的有()A直接材料费B直接人工费C期间费用D制造费用3、“材料采购”账户的余额表示()。
A库存材料成本B尚欠供货单位的账款C在途材料成本D购入材料成本4、下列账户中,期末无余额的是( )A“生产成本”账户B“营业外收入”账户C“应付职工薪酬”账户D“盈余公积”账户5、引起资产内部两个项目此增彼减而资产总额不变的经济业务是()A用银行存款偿还借款B收到投资者货币投资C收到外单位前欠货款D用银行存款支付投资者利润6、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引起一项负债减少,而另一项负债增加的经济业务是()。
A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B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C以银行借款偿还应付账款D将银行借款存入银行7、( )科目反映年度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与本年分配的利润(或弥补的亏损)的结算情况。
A“利润分配” B“未分配利润”C“本年利润”D“盈余公积”8、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办公设备折旧费是( )A管理费用B其他直接支出C财务费用D制造费用9、企业进行年终利润结转后,可能有余额的账户是( )A生产成本B所得税C销售收入D财务费用10、反映固定资产因磨损而减少的价值账户是()。
A“固定资产”B“累计折旧”C“财务费用”D“管理费用”11、供应过程是制造业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所经历的()。
A.最后一阶段B.第一个阶段C.中间阶段D.第二阶段12、一般纳税人企业的“材料采购”账户借方记录采购过程中发生的()。
A.采购材料的采购成本B.采购人员的工资C.采购材料的进项税额D.采购人员的差旅费13、制造企业外购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应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核算。
A. 进项税额B. 销项税额C. 已交税金D. 进项税额转出14、购买单位在材料采购业务之前按合同先向供应单位预付购货款时,形成了()。
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
![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df88194dd3383c4bb4cd2d0.png)
1、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燃料和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和动力。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2、为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现予印发,自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执行本制度的企业不再执行《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的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提供的劳务或服务。
3、本制度所称的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第九条制造企业一般按照产品品种、批次订单或生产步骤等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一)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产品或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一般按照产品品种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二)小批单件生产产品的,一般按照每批或每件产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三)多步骤连续加工产品且管理上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一般按照每种(批)产品及各生产步骤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产品规格繁多的,可以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4、第二十条企业应当按照第八条至第十九条规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进行产品成本核算。
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会计学原理试题
![会计学原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2e926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9.png)
会计学原理试题会计学原理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会计的产生是由于(D )A、技术进步的需要B、社会分工的需要C、生产关系变革的需求D、管理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2、现代会计的主要特征之一是(A )A、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B、不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C、货币、实物、劳动三种计量尺度并重D、以价值作为主要计量单位3、某厂今年5月份销售A产品一批,货款计0元,下月才能收回。
5月份销售B产品一批,货款15000元已收讫。
5月份收回上月赊销给荣华公司的A产品货款30000。
按照权责发生制,该厂今年5月份的收入应为( C )A、65000元B、45000元C、35000元D、50000元4、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所欠购货款,属于( D )类型经济业务。
A、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B、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C、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同增D、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同减5、( D )不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A、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B、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应保持相对的稳定D、经审计人员审计批准6、按用途和结构分类,“预付账款”账户属于(D )账户。
A、资产类B、结算类C、财务成果类D、跨期摊配类7、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只是表示( B )。
A、债权和债务的实际余额B、债权和债务增减变动后的差额C、债权和债务增加变动后的差额D、债权和债务减少变动后的差额8、某一账户期初余额在借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明( B )。
A、该账户的性质未变B、该账户已从期初的资产变为期末的负债C、该账户已从期初的负债变为期末的资产D、该账户既不属于资产类,也不属于负债类9、购买的原材料,当其验收入库后,其实际成本在( B )账户核算。
A、材料采购B、原材料C、库存商品D、产成品10、“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记录完工结转的( B )。
A、材料成本B、产品制造成本C、销售成本D、产品工资费用11、已知某企业商品销售利润480万元,管理费用120万元,财务费用8万元,营业费用42万元,营业外收入12万元,则营业利润是(A )。
成本会计复习题及解答1-12章
![成本会计复习题及解答1-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4e3bfbf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3.png)
成本会计复习题第一章总论、单项选择题1、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A )。
A. 固定资产的支出B .所得税的支出C .违约金、赔偿金的支出D .工资、材料费用的支出2、商品的理论成本是指(C )。
A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B .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3、成本会计的对象是(D )。
A .诸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B .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及归集过程C .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D .企业生产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4、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和中心环节是(C )。
A .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B .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C .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实际成本核算资料D .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5、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C )为对象的一种专业会计A .企业B .利润C .成本D .资金6、(D )构成产品的理论成本。
A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B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 .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 .A 与B7、在一般情况下,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D )。
A .是完全一致的B .是毫无关系的二、多项选择题1、期间费用是指(ACD )。
A .销售费用B .人工费用C .管理费用D .财务费用E .材料费用2、一般说来,企业应根据(ABCD )来组织成本工作。
A .规模大小B .成本会计人员素质C .内部各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D .成本控制E .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5、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通常有(ACA .集中式B .分散式C .非集中式D .扩张式E .分闭式 C. 是相互可以替代的 D .是有一定差别的D . 3、 A. C. E . 4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成本会计的任务受(AD 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所决定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所决定其他单位的要求所决定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ABCDE 成本预测B .成本计划 E . )对外报告的需要B .国家宏观控制所决定D .成本会计的对象所制约)。
直接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2639d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a.png)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比较适合于私企、乡镇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直接成本法是指只把产品生产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
直接材料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帮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项目。
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项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后填报。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转变原材料的形态或性质的所用的人工在工作中所耗用的费用。
它是直接从事产品的制造的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主要有: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福利。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供应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
直接成本法的依据是费用与收益相配比的会计原则,管理费用虽然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但不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其数额的多少不与产量的凹凸相联系,而与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长短相关,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因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而应与当期收益相配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直接成本法主要特点直接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有:管理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和销售费用一样,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制造费用的内容既包括完全成本法下的车间经费,又包括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直接成本法的优点直接成本法的优点是:能使企业当期净收益与当期销售量的关系更为合理,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当期经营成果更加客观真实,并能在肯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成本核算不实和潜亏的问题;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的费用分摊工作,提高于核算工作效率,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应用直接成本法改革管理睬计扩充基础数据不只会在非会计核算的领域发生。
会计师们也在开发更多的有用数据资料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日益推广应用的直接成本法为改革管理睬计供应了新的手段。
直接成本计算只是会计师对某些基本经济原理的熟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
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
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
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
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
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
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
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
计算处理:
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
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
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
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
⑵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
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
⑶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
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②选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
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⒊制造费用成本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
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
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
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