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菩萨蛮 温庭筠!!(公开课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ae448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4.png)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词,该词选自教材古诗文单元第二章。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牌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简介,以及对词中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2. 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古词的意境美。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创作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词配图,引发学生对古词意境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菩萨蛮》的背景知识和词牌特点,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3. 诗词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古词的韵律美。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理解词的意境。
5. 例题讲解:以词中意象和修辞手法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作者:温庭筠背景知识:词牌特点、生平事迹意象分析:画楼西畔桂堂东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出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词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花间集》等古词选本。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词牌特点以及作者温庭筠的生平事迹”。
2. 教学难点中的“词中意象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教学过程中的“意象分析”和“例题讲解”。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a0dba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b.png)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菩萨蛮》(温庭筠)。
本诗是一首描写女性内心情感的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哀愁。
教学时,我们将重点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2. 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3. 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歌全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逐句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和技巧,分析和欣赏其他类似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诗歌的全文、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法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菩萨蛮》;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菩萨蛮》的读后感,包括对诗歌内容、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3. 请学生找出一首自己喜欢的词,分析其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并在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同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温庭筠的词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菩萨蛮》这首词,不仅是温庭筠的代表作,也是唐五代词中的佳作。
教学时,不仅要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修辞手法,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情感和意境,以及女性内心的柔情和哀愁。
二、教学目标细节补充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这个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还要求能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菩萨蛮(温庭筠)公开PPT优秀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公开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1c0e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7.png)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诗歌艺术手法赏析•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唐代女性地位及审美观念变迁目•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女性审美差异•课堂互动环节与拓展思考录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其诗歌风格独特,以辞藻华丽、情感细腻著称,对后世诗词创作影响深远。
除了诗歌方面的成就,温庭筠还精通音律,擅长吹奏笛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温庭筠生平及成就该词以女子口吻描述了对远行男子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可能与温庭筠自身经历或社会背景相关,反映了唐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菩萨蛮》是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属于唐教坊曲,后被用作词牌名。
《菩萨蛮》创作背景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诗歌内容主题思想意象运用与意境营造意象选择意境营造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比喻01拟人02对比03音韵美感和节奏感音韵和谐温庭筠的《菩萨蛮》在音韵上极具美感。
诗中运用了双声、叠韵等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
节奏感强诗中的节奏感十分鲜明。
诗人通过长短句的结合以及字音的轻重缓急,巧妙地掌控了诗的节奏,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起伏跌宕、悠扬宛转的美感。
女性形象塑造及其特点细腻入微的描绘词中女性形象塑造精细入微,从服饰、妆容到神态、心理,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美感。
多样化的女性类型词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既有贵妇、宫女等上层女性,也有歌女、舞女等社会底层女性,展现出不同阶层女性的生活和情感。
女性美的赞颂词中通过对女性美的赞颂,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情感抒发与共鸣产生共鸣的产生深情绵邈的抒情词人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和普遍性。
情感与景色的交融社会现实的反映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和情感抒发,不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女性命运的关注词中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讨,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呼吁人们关注女性命运,追求性别平等。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菩萨蛮》温庭筠PPT精品课件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菩萨蛮》温庭筠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780ddbf121dd36a32d82c4.png)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菩萨蛮》(温庭筠) 课件(29张PPT)
花间词派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 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 断肠。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菩萨蛮》(温庭筠) 课件(29张PPT)
李清照词:“绣幕芙 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
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菩萨蛮》(温庭筠) 课件(29张PPT)
晨 醒
有学着认为:“‘度’字生动,含有飞动
炼字 意,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解。
“度”即飘度,飘拂,纷披,形容头发蓬乱, 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在词人 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 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前添一“欲”字, 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生动地展现了女 子晨醒时鬓发散乱、面容俏丽的慵懒娇弱模样。
晨 醒
清晨,刚刚睡 醒的女子有意 无意间将头轻 轻一动,那蓬 松散乱的长长 鬓发像乌云一 样,将要拂过 那香扑扑的雪 白脸颊……
把握意象
蛾眉:即娥眉,指女子细而弯的秀眉,鲍照诗 有:“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东北墀, 娟娟似娥眉。”娥眉系古诗文传统意象,以对 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代指美女的 整体气质, 常有美丽、美女、美德之意蕴。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菩萨蛮》(温庭筠) 课件(29张PPT)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菩萨蛮》(温庭筠) 课件(29张PPT)
菩 萨 蛮
温 庭 筠
菩萨蛮优秀课件(温庭筠)回顾.ppt
![菩萨蛮优秀课件(温庭筠)回顾.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11ba6f31126edb6f1a1073.png)
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
也哥哥’。”
课件
鹧鸪
课件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鹧鸪”这个语码和“鸳鸯”一样,有归宿
圆满,鸾凤和鸣之意。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
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
赏爱的寂寞的心情。“愿做鸳鸯不羡仙” “还似
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课件
在中国,常用鱼鸟,比目鱼,鸳鸯鸟, 一对一对,成双成对的,代表一种幸福 美好的生活,代表找到理想的对象,理 想的归宿。
• 如李白《怨情》中“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山”“春山” 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
课件
画了眉了,弄了妆了, 面部化妆完成了,梳 头也梳好了,现在可 以在头发上戴花了, 所以“照花前后镜”。
只面对镜子,只能知道前面位置如何, 不够。人群中活动,四面八方,所有 角度都可以看到你的课件 。
前后镜都要照一照, 从每一个角度看花的 位置是不是合适,是 不是美好。这就是 “照花前后镜”
照花前后镜,就看到花面交相映。花 是美丽的,人也是美丽的。
课件
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减字 木兰花》
在卖花的担子上,买了一 枝将开未开的,含苞待放 的春天的花朵。斜斜地插 在如云的鬓发上,故意让 丈夫看一看,到底是花更 美丽?还是人更美丽?
•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 扮的过程。
课件
• 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 • 【明确】孤独寂寞 。
课件
• 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 手法?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课件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fd15daa300a6c30d229f5e.png)
温庭筠
❖ 花间鼻祖 ❖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 与韦庄并称“温韦” ❖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词人用浓墨重彩: 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 闪动金色,配衬着如玉 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 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 吞地梳洗。
❖ 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 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 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惆帐倦 怠之情,生动可睹。
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蝴蝶儿 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着淡黄衣。 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 惹教双翅垂。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花间派
❖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
集》,故名。
人物形象
❖美丽、孤独、寂寞、贵族 ❖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丽而寂寞的贵
族女子形象。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情感?是否有寄托?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 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 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
❖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 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 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的寂寞与 失落。
温庭筠菩萨蛮公开课
❖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 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 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40e6e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a.png)
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主旨
❖ 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 终生。
❖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这慵懒美丽的女 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 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 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 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 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美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的时候,女主人公在 枕上一转头,那鬓云就欲度----流动过来,要 掩过去没掩过去的样子。
腮:指面颊,“香腮雪”腮上有脂粉,是 香的,皮肤是白的。香腮雪从视觉和嗅觉两个 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新郑二中分校高二语文组
“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欲度”二字历来为人们称道, 试说明其妙处?
❖ 5.诗人以女子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以妇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讨论: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的艳词,
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 寓, 你认为词人寄托了什么感情?
(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见)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 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 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 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 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 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 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 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 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 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 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 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温庭筠》优秀课件(19张PPT)
![【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温庭筠》优秀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e0f524c8d376eeafaa31ab.png)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高 二选修 】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菩萨 蛮·温 庭筠》 优秀课 件(19 张P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高 二选修 】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菩萨 蛮·温 庭筠》 优秀课 件(19 张P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高 二选修 】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菩萨 蛮·温 庭筠》 优秀课 件(19 张P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高 二选修 】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菩萨 蛮·温 庭筠》 优秀课 件(19 张PPT)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 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 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 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 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 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 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 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 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高 二选修 】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菩萨 蛮·温 庭筠》 优秀课 件(19 张P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高 二选修 】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菩萨 蛮·温 庭筠》 优秀课 件(19 张P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高 二选修 】古代 诗歌散 文欣赏 《菩萨 蛮·温 庭筠》 优秀课 件(19 张PPT)
[思考练习]
人物心境是什么? 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名 【师 高课 二件 选免 修】费古课代件诗下歌载散优文秀欣公赏开《课菩课 萨件蛮【高 · 二温选庭修筠 】 》古 优代 秀 诗 课歌 件散 (1文9欣张赏PPT《)菩萨 蛮·温 庭筠》 优秀课 件(19 张PPT)
【全面版】菩萨蛮 温庭筠课件.pptPPT文档
![【全面版】菩萨蛮 温庭筠课件.ppt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90ccaa969eae009581becea.png)
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
• 温庭筠 (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 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 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 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 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 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 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 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风格。 内容 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 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温庭筠
•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 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 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 李珣 、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 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 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 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 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 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歌伎所作的,一番绵密、精致的 讨论: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的艳词,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寓, 你认为词人寄托了什么感情? (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见)
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描绘,通过客观与暗示手法,含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艺术手法: 环境(比喻):安排人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af2cb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e.png)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词》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温庭筠的《菩萨蛮》。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里的江南水乡景色,以及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展现了温庭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格式,了解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领悟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菩萨蛮》,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牌格式的理解和运用,词意的深入解读。
教学重点:温庭筠的创作特点,词中离愁别绪的表达,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春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好景色的向往,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让学生对词人有所了解。
3. 诗词鉴赏:a. 学生自读《菩萨蛮》,体会词中的意境。
b. 老师讲解词牌格式,分析词的结构。
c. 逐句解读词意,引导学生领悟离愁别绪的表达。
4.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温庭筠)2. 板书内容:a. 作者:温庭筠b. 词牌:菩萨蛮c. 意境:江南水乡春景,离愁别绪d. 重点:词牌格式、离愁别绪的表达、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牌格式,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菩萨蛮》。
b. 分析《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作业答案:1. a. 略b. 《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
如“春水碧于天”中的“碧于天”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水的清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菩萨蛮》的词牌格式和词意。
菩萨蛮(温庭筠)一等奖ppt
![菩萨蛮(温庭筠)一等奖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dd9d4b84868762cbaed56d.png)
主旨探究
再读“懒起画蛾眉”,理解为何“懒
起”?
•
古代女子是被选择,被损害,被抛弃的,是处
于被动地位的。古代文人也是如此,不能独立完成 自己的事业和人格。因此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
悦己者容”。女子化妆为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
所以慵懒。
•
写女子“懒起”,实际正是写诗人自己仕宦之
上的不得意,是写一个才智之士不被任用的感慨和 悲哀。
形象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
美丽、慵懒、寂寞
的贵族女子形象。
表达技巧
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 形象的?
细节描写:肖像、服饰、动作神情
反衬手法:“双双金鹧鸪”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 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 曰‘行不得也哥哥’。”
试听 鹧鸪 鸣
❖ 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
分之三)
❖ (三)花间词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镂金错彩,裱丽绮 媚,运用华丽的辞藻、鲜艳的色彩,又因为唱者 都是纤柔妩媚、语娇声颤的女子,所以自然形成 绮艳香软的风格。
总结全诗
•
这首词通过一个女子晨起梳妆
过程的描述,曲折地表现出女性内心
深处的哀怨和柔情,也表现出内心中
难掩的孤独寂寞。
意境欣赏 菩萨蛮MV
菩
萨 蛮 温
庭 筠
学习目标
❖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表达技巧。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
界和本词主旨。
花间派
❖ 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 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 特征
❖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 八人词编为《花间集》, 故名。
蝴蝶儿 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着淡黄衣。 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 惹教双翅垂。
《菩萨蛮》温庭筠综合全面实用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菩萨蛮》温庭筠综合全面实用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afca3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4.png)
有了光线, 人就轻易惊 醒。日光照 进来,金光 闪动,这个 女子醒了。
似醒非醒似睡非睡旳时候,日光照耀之下,在枕上 一转头。鬓云欲度香腮雪。云鬓,像乌云一样旳头 发。鬓云,头发旳乌云。更形象。
鬓云欲度香腮雪。
• 鬓云: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 堂来。(白居易《长恨歌》)
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 寓, 你以为词人寄托了什么感情?
(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见)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 过程、姿容衣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 旳心境和自矜自怜旳情怀,但联络 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身旳遭遇, 我们有理由以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 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拓• 思索讨论: • 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旳意象作比喻? 明确:在中国古代旳伦理道德中,夫妻旳
折枝!人面当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
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
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
处。
前后镜都要照一照, 从每一种角度看花旳 位置是不是合适,是 不是美妙。这就是 “照花前后镜”
照花前后镜,就看到花面交相映。花 是漂亮旳,人也是漂亮旳。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对镜旳时候,看见自己美貌如花,不 免兴起盛时独处、顾影自怜旳伤感;
• 穿衣旳时候,看见衣上旳对对金鹧鸪, 又触动了物双人单、情何以堪旳哀愁。鹧 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温庭筠以高 超旳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 意慵旳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通篇写闺怨之情,但又含而不露。
小山重叠金明灭,
• 小山:眉毛。小山眉为唐明皇定旳十种眉样之一。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 图。”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 小山……”。韦庄《荷叶杯》“一双愁黛远山 眉”,写旳很美。眉毛旳形状弯曲得像远山。山 是眉之形,黛是眉之色,愁是眉之情。有颜色, 有形状,有表情,生动真切。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427ad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b.png)
公开课《菩萨蛮》(温庭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词,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唐五代词”。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作者温庭筠的生平简介,词的字面意义,以及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深层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菩萨蛮》的整体把握,包括词的意义、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古代词人画像,引发学生对词人及词作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菩萨蛮》有初步的了解。
3. 诗词鉴赏:a. 学生齐读《菩萨蛮》。
b. 对词的字面意义进行解读,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美。
c. 讲解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例题讲解:a. 选取一首类似的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b.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另一首诗词。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温庭筠)2. 板书内容:a. 词的作者:温庭筠b. 词的意义:描绘山水、表达离愁别绪c.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d. 例题讲解:另一首诗词的解读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并解读另一首温庭筠的词作。
2. 答案示例:a. 词作名称:《南歌子·本事随风万里》b. 解读:此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菩萨蛮》的意义和修辞手法?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温庭筠的词作,深入了解其艺术风格。
b.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温庭筠【菩萨蛮】课件
![温庭筠【菩萨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c96cc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f.png)
“画蛾眉”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那些女子嫉妒我,因为我比她们的容 貌更美丽,我的眉毛比她们的更美好
蛾眉,喻指美好的才貌品德。 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画蛾眉:对美好的才德、理想的追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 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 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 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 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 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 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 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 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菩 萨 蛮 温
庭 筠
[温庭筠]
• 花间派鼻祖 •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 与韦庄并称“温韦” •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温庭筠]
温庭筠,字飞卿,唐代词 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然 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取 憎于时,屡举进士不第,终生 不得志。
—引申:为了美好的理想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 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 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①小山:眉毛。小山 眉为十种眉样之一。 一说是屏风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 际妆饰之“额黄”。 ③金明灭:指女子额 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 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 暗。明灭:隐现明灭 的样子。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 鬓发。形容发髻蓬松 如云。
[思考练习]
简述词的上片下片分别讲了 什么内容?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 色及梳洗时的慵懒姿态;下片 写妆成后的情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
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刻画工细,能唤
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注重锤炼文字、音韵,形成
隐约幽深的意境。
三、重点、难点知识精讲
1、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整首词表达什
么情感?
概括内容:
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 照镜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
答案示例2: 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2分) 词人用绣罗襦上金线绘制之图案鹧鸪双双, 联想到自身的形单影只。(2分) 反衬出闺中女子的孤独, 含蓄地表现了内心 的寂寞与空虚。(2分)
3、思考: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的艳词,也有人
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寓, 你认为词人寄托 了什么感情? (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见)
感悟情感: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 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 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2、你能从“约文微词”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 内心世界吗,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 情感的?(6分)(任选一种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讨 论 完 成
艺术手法:
肖像(比喻):容貌娇好,肌肤胜雪。
韦”。词风“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
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对晚唐五代词影响很大,
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
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 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风格秾艳华美的词派,后蜀赵崇
反衬人物的孤独 。
答案示例1:
“懒”、“迟”、“弄”三字运用了细节描 写(2分),刻画人物神态、动作,女子化妆无 人欣赏,所以慵“懒”, 用个“迟”字,说明 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又“妆”字上 着一“弄”字,便含百无聊赖而借此消遣的意 味。(2分)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 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 (2分)
2、明确:下片写歌女内心的愁苦。(1分)首三句写她追忆往 事,哀叹芳华易逝,流年似水,内心伤感不已。(2分)后三 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 写出了女主人公命运不能自主,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 笑上的痛楚。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 的痛苦心情(2分)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离别之后的思念、牵挂。 2、表现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对爱情美好生活的向往。 3、独守空闺的思亲之怨,红颜易逝的惆怅。 4、追忆从前生活的情景,睹物思亡人,表达生死两隔的 愁绪哀伤与抑郁痛苦。 5、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嫔妃失宠后起的怨情。 6、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渴望报效国家朝人并不直接写,而是通过什么 手法来写,试作分析。 (6分) 2、词的下片刻画了女主人公(歌女)什么样的心理?(5分)
1、明确:词的上片运用动作描写(2分),“呵手试梅妆”这 个细节,点出了女主人公的微妙心理,天气很冷,起床后呵手 取暖,梳妆打扮,暗示了一夜思念,希冀久别之人突然回来; “故画作远山长”,只因心中充满了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画 得像远山那样修长。(2分)以形传神,充分写出了女子对情 人的思念之情。(2分)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 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 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 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拓 展 延 伸
思考讨论: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
明确: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 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 爱她,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中。
四、重、难点知识分层运用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注]①故画作远山长:指流水年华。③颦:蹙眉,表示愁情。故意把 双眉画成长长的远山形状,表示离恨的 深长。 ②流芳: 一作“流光”, 义同,均指流水年华。③颦:蹙眉,表示愁情。
五、分层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
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 夫,一到君臣关系中,就变成“臣妾”了,他可能被选择, 被抛弃,被贬谪,被赐死,还要谢恩。所以很多男子做起 诗来,想到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有 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小 结:
这首《菩萨蛮》 通过对 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 着装的描写、通过比喻与反 衬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 满怀幽怨(孤寂)的闺中女 子形象,含而不露地写尽了 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 怀。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 怀才不遇之感。
温庭筠
授课班级:高二(2班) 授课教师:赖 丹
一、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学
1、你了解温庭筠吗?他的文风有什么特点。
2、有感情地吟咏诗作,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3、这是一首什么诗,表达什么情感?
二、基础知识全面检测与过关
1、作者简介 温庭筠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为 花间派词人 之 诗与 李商隐 齐名,并称“温李”。词与 韦庄齐名,并称 “温
肖像: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 颜的美艳。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动作:着一“懒”字和“迟” 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 懒起画蛾眉, 并无兴致。其惆帐倦怠之情, 生动可睹。 弄妆梳洗迟。 动作\细节:写出一幅花面相映 照花前后镜, 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刻画 花面交相映。 人物自得自怜的情态。 新帖绣罗襦, 着装(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 双双金鹧鸪。 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