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辐射诱变育种的现状分析
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生物工程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研究进展摘要:药用植物辐射育种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中药现代化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辐射育种技术的发展,以及辐射诱变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总结了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的现状及问题,并探讨了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药用植物;辐射育种;应用概况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和仪器分析的发展,全球对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迅速加强。
在我国,药用植物经过几千年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并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多种[1]。
随着中药的现代化推进,药用植物的大量使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已急剧减少,而栽培的药用植物,由于大量的栽培,导致了品质退化、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日益突出[2]。
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和产量,药用植物的辐射育种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在我国,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曾长期停留在以移植和应用农作物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主的初级阶段。
但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的辐射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加速了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进程。
本文着重从辐射育种方面介绍目前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研究进展。
1 常规育种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曾长期停留在以移植和应用农作物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主的初级阶段。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结合常规育种技术,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加速了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进程[3]。
目前我国的育种方法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
诱变育种是人为地利用物理诱变因素和化学诱变剂,对植物的种子、器官、细胞以及DNA等进行诱变处理,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可根据育种目标选育新品种[4]。
辐射诱变育属于物理诱变育种的其中一种,是利用x、γ、β、中子流等高能电离辐射处理植物,从变异种直接选择,或利用突变体杂交,培育出新品种。
核辐射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辐射育种的应用学院:园艺学院姓名:朱代强李志宁学号:107331612173107331612171核辐射在农业育种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辐射育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奇的种植技术。
它利用射线、x射线或者是中子、激光和离子束等照射农作物的种子、植株或某些器官和组织,促使它们产生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需要的可遗传优良变异,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以供直接生产利用或者是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种质资源的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
经过这样的技术种植,一个青椒重量可以达到500克,玉米能够结出7个棒,黄瓜可以长到半米高,而美丽的花卉也都神话般地发生变异,“一串红”本是一串串地开花,在这里可以满株开花,如同一座小塔。
“万寿菊”本是单层的四瓣花,这时开出的花却变成了多层的六瓣花。
“矮牵牛”也会由原本开红色的小花,培育后花朵变大,而且一株可以开出红、白、粉等多种颜色的花朵。
辐射技术在植物育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植物遗传改良上有独特的作用,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在较短的时间里,创造出育种目标所需要的种质材料,有时能诱发产生自然界稀有的、未曾出现过的或用一般方法难以获得的新类型、新性状、新基因,对已消失的基因进行人工再创造,能够在原有遗传背景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使植物体出现新的有用性状的变异,可在较短时间内使植物改良,缩短育种过程,提高作物改良效率,具有突变的“创新”优势。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中国兴起虽然只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因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所以发展以水稻、小麦、大豆、花卉和林木等材料所做的辐照试验为依托,综述了国内外在辐射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特点、优势、适用范围及其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其主旨在于提高人们对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意义及其前景的认识,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期促进现代化农业育种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我国观赏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大花蕙兰的销售旺季是在元宵花市,因此如何控制在春节前开花是每个生产企业的重要技术措施。
5.1温度调控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对温度不敏感,即低温、高温均可分化花芽,但花芽发育和伸长需要较低的温度,夜温高于20℃以上,昼温高于25℃以上花芽极易枯黄。
此时应设施控温或利用高山基地较低的气温防止花芽枯黄,促进加快花芽生长发育。
在赣北可利用庐山天然条件,一般是在花芽分化开始期即6 ̄7月上山,对于提早开花有非常好的作用。
当花芽开始伸长时,预计花期达不到春节开花,可采取早下山逐渐加温的方法调整花期,具体做法是前期当花芽伸长开始至花芽开始散蕾前保温至15 ̄20℃,昼温在25℃以下,当花芽开始散蕾可加温使夜温在20℃以上,昼温25 ̄30℃,此时注意增加浇水和喷水次数直至开花,采取这种措施可使花期提前20 ̄30天。
反之,可利用高山冷凉的气候,推迟下山日期,但注意防止花芽冻伤。
大花蕙兰虽耐寒,但花芽不耐寒,应防5℃以下低温冻害及霜冻。
5.2灵活运用水肥管理控水是栽培中控制营养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叶丛停止生长,在假鳞茎开始膨大即花芽分化时(依品种不同,在6 ̄8月,减少浇水量并停止施肥,提高植株体内的C/N 比,有利于花芽分化;停肥20 ̄30天后,此时花芽肉眼可见,换施骨粉、磷酸铵或高磷肥(NPK :10-30-20,能促进花芽分化和花芽的伸长。
5.3药剂处理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成花素,或者诱导生殖剂喷洒植株,可催迫植株基部芽点诱导成花芽。
一般的诱导生殖剂可用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250倍的硼砂溶液、20×10-6的赤霉素液,再混入少许米醋制成。
施药时间宜在早晨或黄昏,温度在20℃以上。
除了喷洒以外,还可以用棉签蘸药涂抹于休眠的芽点部位。
实践证明,有了生长健壮的新芽,再运用适当的人工药物调控措施,同时辅助相应的肥水管理措施,其效果不错。
(收稿:2005-06-24我国观赏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杨再强王立新谢以萍(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0013(四川西昌市林业局我国观赏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此后在观赏植物改良中广泛应用。
当前应用辐射在农业育种需注意挑战
当前应用辐射在农业育种需注意挑战辐射技术是近年来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结构,促进农作物的成长和改良品种的培育。
然而,虽然辐射技术在农业育种中具备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挑战。
本文将以当前应用辐射在农业育种中的挑战为话题展开讨论。
首先,一个值得注意的挑战是辐射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辐射技术使用的是电离辐射,它可能对周围的生物体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辐射对生物体的突变作用不仅可能引发有益的倒转突变,还可能引起有害的突变,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大规模应用辐射技术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的积累,从而对土壤和水体产生长期污染。
因此,在应用辐射技术时,必须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评估,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辐射泄漏和保护生态系统。
其次,辐射技术应用在农业育种中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遗传安全问题。
辐射技术对生物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改变,但这些改变是随机和不可控的。
这意味着辐射育种中产生的新品种可能会携带未知的突变,导致不可预测的遗传风险。
因此,在进行辐射育种时,需要对育种目标进行准确定义,并对引入的突变进行精确的遗传分析,以确保所选育种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辐射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挑战还包括品质改良和品种稳定性的问题。
尽管辐射技术可以导致农作物的突变和遗传多样性增加,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引入一些负面效应。
有时辐射诱导的突变会导致农作物的不良性状或无法适应环境的特性。
此外,辐射技术产生的突变往往是随机的,而且难以稳定。
因此,克服这些挑战需要在众多辐射诱导的突变中筛选出具有良好性状和稳定遗传性的品种,这对农业育种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复杂且需要耐心的工作。
最后,辐射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推广和应用还需要克服社会接受度和风险沟通的挑战。
公众对辐射技术存在着普遍的担忧和负面观念,而农业育种正是与人们的饮食安全和环境生态紧密相关的领域。
因此,农业育种工作者需要与公众进行积极的沟通,加强风险传播的科学解释和社会影响的评估,以增强公众对辐射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理解和接受度,推动其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水稻辐射诱变育种现状
2 0 1 3年 5月
黑 龙 江 科 学
HEI LONGJ I ANG S CI ENC E
V 0 1 . 4 No . 5
Ma v . 201 3
我 国水 稻 辐 射 诱 变 育 种 现 状
斯琴 图雅 , 高德玉 , 张玉宝 , 王 强, 梁宏斌 , 纪东清
t i o n, a nd t o i n d uc e g e n e t i c v a r i a t i o n i n t h e p l a n t i r r a d i a t e d, t he n t o s e l e c t a n d c ul t i v a t e t h e r e q ui r e d c u hi v a r a r t i ic f i a l l y, wh i c h p l a y e d a n i mp o r t a nt r o l e i n ne w r i c e v a r i e t i e s br e e di n g a nd s e e d q ua l i t y .Th i s p a p e r r e c a l l e d a n d i n t r o d uc e d t h e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i nd uc e d mu t a t i o n b r e e d i n g b y r a di a t i o n f o r r i c e i n Chi na, i n a s p e c t o f ne w s p e c i e s , n e w g e r m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g e ne, a n d t h e ma i n f e a t ur e s
关于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北方粳稻育种方法的思考
关于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北方粳稻育种方法的思考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粮食生产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在粮食生产中,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育种技术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而其中,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水稻育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育种方法,其主要是利用高能重离子束对种子进行辐照,从而使种子突变,进而产生新的性状或性状组合,为育种提供新的遗传资源。
相比传统的育种方法,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技术有着更高的突变效率和更广泛的突变谱,可以产生更多的突变体,为育种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北方粳稻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品种,其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北方粳稻具有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等优点,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水稻品种之一。
然而,由于其自交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较低,导致其在遗传育种中面临着较大的难题。
因此,利用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技术对北方粳稻进行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北方粳稻的育种研究中,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辐照剂量和辐照方式。
一般来说,辐照剂量越大,突变效果越明显。
但是,过高的辐照剂量会导致种子的死亡率增加,从而影响育种效果。
因此,需要在保证育种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死亡率。
同时,不同的辐照方式也会影响育种效果。
目前,常用的辐照方式主要有束穿、束扫和束扫/穿混合辐照。
不同的辐照方式会对种子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确定合适的辐照剂量和辐照方式之后,还需要对突变体进行筛选和鉴定。
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是辐射诱变育种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决定了育种的成败。
在筛选和鉴定过程中,需要对突变体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形态性状、生理生化性状、抗逆性等方面。
只有对突变体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够选择出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体,为育种提供更好的遗传资源。
诱变育种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提高植物辐射诱变效率 1、利用敏感材料提高诱变频率。 2、改进处理方法提高诱变频率。 3、采用先进筛选技术提高选择效率。 (二)调整育种目标,拓宽应用范围 。 (三)加强诱变育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的结合。 (四)加强诱变育种与遗传工程的结合。
诱变育种的应用效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展前景
诱变育种的优点: (1)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 (2)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 性状较困难。 (3)能打破性状间的紧密连锁,促进基因重组。 (4) 后代性状稳定快,可以缩短育种年限。
诱变育种的缺点: (1) 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无法控制。 (2)有益突变的频率低。 (3)一般情况难以在同一次处理中,在 同一突变体中出现多个理想性状的变异。
植物物理(辐射)诱变育种
植物物理(辐射)诱变育种物理诱变又称辐射诱变,是指通过各种辐射源对生物进行辐射诱变,常见辐射诱变源有中子、γ射线、X射线、电子束、离子束、紫外线等。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材料包括植物种子、小鳞片、活体植株、花粉、幼穗、幼胚及组织培养物等,由于处理方法、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内照射、外照射、急性照射、慢性照射。
辐射可以通过使相关材料在细胞、分子、生理和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异,人们则通过对产生的突变体的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培育可供农业生产的新品种。
1植物物理(辐射)诱变育种特点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植物物理诱变育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育种工作提供区别于自然变异产生的更多的材料。
(1)丰富种质资源:植物物理诱变育种可以通过诱导植物体产生变异,从而提高植物体变异频率,诱导产生具有自然界原本没有的新性状的突变体,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了种质资源,直接或间接地为人们的育种工作的进行提供材料。
(2)打破基因连锁:通过基因重组,使基因进行重组是植物物理诱变育种工作中诱发突变体的表现之一,可以将一些伴随不良性状的有利性状间的紧密连锁打破,从而使育种工作者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3)保持优良特性:物理诱变往往只是个别位点的基因产生突变,可以基本保持品种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对某个或某些性状进行改良,从而品种品质。
(4)缩短育种年限:诱变育种可以提高植物变异频率,且多为隐形突变,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5)改良植物育性:将远缘材料的花粉进行辐照处理,可促进受精结合,克服杂种不育;还能使正常植株产生雄性不育,为育种提供雄性不育材料;可以改良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2 植物物理(辐射)诱变育种不足之处辐射诱变可以为人们育种工作带来诸多便宜之处,但相对应的,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虽然辐射处理育种材料可以诱导其变异频率大幅度提升,但是诱导突变的方向却是难以控制的;虽然可以保持优良特性,但是难以在一次辐射后代中得到多种性状都优秀的突变体,同时改良多个或综合性状较为困难;有的辐射诱变,如快中子诱变,虽然可以大规模产生突变株系,但存在操作复杂和不可控的缺点,这是其在育种工作中的难题;此外,辐射诱变不随机、不可控的突变特点会使育种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我国航天诱变育种的现状及其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
经 科学家检 测分析 , 太空育 种的水稻依然 是水稻 , 青椒依 然 是青椒 , 并 无外来生物 基因导人 与整合 , 物种没有发 生本质 的变 化 。美 国曾对哥伦 比亚号航天飞机搭 载的番茄种子及果实进行化 验分析 , 结论是 : “ 无毒 , 可以食用 。” 联合 国的国际粮农组织 、 国际 卫生组织 、 国际原子能机构 已经联合认定 : 太 空种子是安全种 子 ,
菜、 萝 卜等 ; 经济作物 类有 : 棉花、 芝麻 、 甜菜 、 白莲 、 烟草等 ; 花 卉 类有: 万寿菊 、 鸡 冠花 、 三色槿 、 龙葵 、 荷花、 百合 等 ; 中草 药材类
有: 黄芪 、 甘草等 ; 树木种子类有 : 油松 、 杨树 、 白皮松及 石刁柏等 , 还有草 坪种子等 , 特别是 “ 8 6 3 计划” 实施 以来 , 我 国航天育种关 键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 在水稻 、 小麦 、 棉花 、 番茄 、 青椒和芝麻 等作物上诱变培育 出一 系列高产 、 优质 、 多抗 的农作物新 品种 、 新 品系和新种质 , 其 中目前 已通过 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新品种或新组 合有 3 0多个 ,并从 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 品质产 生 重 要 影 响 的罕 见 突 变 材料 。
拟 试 验 和 空 间 环 境对 植 物 种 子 的生 物 学 效 应 。
2 太 空蔬 菜 的安全 性
航 天品种是安全 的。在 自然环境 中 , 植物种子实际上也在发 生变异 , 只是这个变异过程极其缓慢 , 变 异频率很低 , 我们称其 为 自然变异 。早期 的植物 系统育种方法大都是对这种 自然变异的选 择 和利用 , 实践证 明是安全可行 的。航天育种是人们有意识地利 用空 间环境条件加速 生物体 的这一变异过程 , 这种变异我们称其 为人工诱变 。这两种变异在本质上是没有 区别的。由于太 空种子 的变异基 因还是地 面原来种子本 身基 因变异 的产物 , 事实上它并 没有 导人其 他对人类 有害的新 基因。此 外 , 即使太空飞行 归来 的 当代种 子( 非直接食用 ) , 经严格 的专业检测也没有发现它增加 任 何放射性 。因此 , 食用太空种子生产 的粮食 、 蔬菜等不会存 在不 良
辐射育种及其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辐射育种及其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摘要综述了辐射源的种类、辐射剂量的选择和辐射的方法手段以及辐射诱变育种的发展,分析了马铃薯育种现状以及辐射育种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辐射育种;马铃薯育种;辐射剂量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作物,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营养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等特点,因此选育马铃薯优良品种,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历来受到高度重视。
辐射诱变育种是人为地利用物理诱变因素(X射线、γ射线、中子、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紫外线等)诱发植物遗传变异,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选育出新品种直接生产利用或育成新种质资源作为亲本在育种上利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法[1]。
与常规育种相比,辐射诱变育种有提高基因突变率、打破性状连锁和促进基因重组、克服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促进远缘杂交实现基因转移、缩短育种年限等优点。
因此,辐射诱变育种在马铃薯育种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辐射诱变育种的发展背景1927年,美国昆虫学家Muller发现X射线能诱发果蝇产生多种类型的突变,随后植物育种学家Stadler报道了X射线对玉米和大麦有诱变效应,并开始把诱发突变应用于植物育种[2]。
1934年,Tollenear用X射线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突变烟草品种。
20世纪50年代,随着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辐射育种被用于植物的性状改良。
从60年代起,由于对辐射诱变规律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育种方法逐步成熟。
196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举办了植物诱变育种培训班,出版发行了《突变育种手册》(Manualon Mutation Breeding),这被认为是植物辐射诱变育种从初期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转折的标志[3]。
进入70年代,辐射诱变育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并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诱变育种的重点转向了抗病、优质育种和突变体的杂交利用上。
80年代,植物诱变育种与生物技术、加倍单倍体技术、杂种优势育种技术、常规育种方法等相互交叉、渗透和结合,形成了一种综合性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的发展趋势
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它是继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育种技术。
通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诱变原理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常规助杂交育种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变异,更难以触及到基因。
而辐射会对染色体的数目、结构等都会产生影响,使染色体发生缺失、断裂、倒位移位等变化。
诱变育种也有自身的弱点:一是诱变产生的有益突变体频率低;二是还难以有效地控制变异的方向和性质;另外,诱发并鉴定出数量性状的微突变比较困难。
因此,诱变育种应该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同时谋求技术上的自我完善。
而提高诱变效率,迅速鉴定和筛选突变体以及探索定向诱变的途径,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空间诱变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助航天技术手段的诱变新技术,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生物体在空间特殊的环境下,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从而获得有利的突变体。
空间诱变育种迄今已在农作物、蔬菜、花卉、微生物和昆虫卵等上进行了研究应用,特殊的的太空环境, 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癌变及衰老等方面有强烈的影响,很容易引起生物体的变异,通过对有益的变异体进行筛选,从而培育出作物的优良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空间诱变育种突变频率高、突变谱广、变异幅度大,良性变异多,有益突变率高,变异性状稳定较快,育种周期缩短,生物安全性高。
空间诱变既能明显改良作物的某些农艺性状,又可获得地面育种所难以得到且在重要经济性状上产生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
因此,在生物品种改良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空间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加大投入。
空间诱变作为产生新基因源和创造新种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已选育出的太空作物、太空蔬菜、太空花草、太空林木等越来越多。
空间诱变育种已成为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我国“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为利用宇宙空间研究诱变育种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核辐射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辐射育种的应用学院:园艺学院姓名:朱代强李志宁学号:107331612173107331612171核辐射在农业育种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辐射育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奇的种植技术。
它利用射线、x射线或者是中子、激光和离子束等照射农作物的种子、植株或某些器官和组织,促使它们产生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需要的可遗传优良变异,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以供直接生产利用或者是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种质资源的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
经过这样的技术种植,一个青椒重量可以达到500克,玉米能够结出7个棒,黄瓜可以长到半米高,而美丽的花卉也都神话般地发生变异,“一串红”本是一串串地开花,在这里可以满株开花,如同一座小塔。
“万寿菊”本是单层的四瓣花,这时开出的花却变成了多层的六瓣花。
“矮牵牛”也会由原本开红色的小花,培育后花朵变大,而且一株可以开出红、白、粉等多种颜色的花朵。
辐射技术在植物育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植物遗传改良上有独特的作用,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在较短的时间里,创造出育种目标所需要的种质材料,有时能诱发产生自然界稀有的、未曾出现过的或用一般方法难以获得的新类型、新性状、新基因,对已消失的基因进行人工再创造,能够在原有遗传背景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使植物体出现新的有用性状的变异,可在较短时间内使植物改良,缩短育种过程,提高作物改良效率,具有突变的“创新”优势。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中国兴起虽然只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因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所以发展以水稻、小麦、大豆、花卉和林木等材料所做的辐照试验为依托,综述了国内外在辐射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特点、优势、适用范围及其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其主旨在于提高人们对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意义及其前景的认识,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期促进现代化农业育种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诱变遗传育种发展现状
诱变遗传育种发展现状诱变遗传育种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或辐射等诱变剂诱发植物或动物体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并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理想性状的突变体来进行育种的方法。
它是现代育种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从而为人类提供更丰富的农作物品种和优良的养殖品种。
目前,诱变遗传育种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主要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诱变遗传育种技术的方法不断创新。
传统的诱变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诱变和辐射诱变。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诱变方法也逐渐被引入该领域。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对基因进行精确编辑,从而达到诱变的目的。
此外,还发展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突变体筛选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突变体的筛选效率。
其次,诱变遗传育种在多个作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主要的应用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
通过诱变遗传育种,可以获取具有抗病性、耐旱性、优质性等理想性状的新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诱变遗传育种还可以用于改善养殖业的品种。
例如,通过诱变遗传育种可以获得具有快速生长、高产量、抗病性强的新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再次,诱变遗传育种在遗传基因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诱变遗传育种,可以筛选出大量的突变体,并通过对突变体的表型和遗传背景进行研究,揭示植物或动物的遗传性状和功能基因。
这对于深入研究遗传机制,理解基因功能以及开展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诱变遗传育种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通过诱变遗传育种,已经培育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新品种。
例如,在水稻领域,通过诱变遗传育种获得了具有优质米、高产量的新品种。
在果树领域,通过诱变遗传育种获得了具有抗虫、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综上所述,诱变遗传育种作为一种现代化育种手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诱变遗传育种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和养殖品种。
我国花卉辐射育种的进展与剖析_齐孟文
·综述与专论·我国花卉辐射育种的进展与剖析齐孟文 王化国(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09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以其美化城市、装点园林和打扮居室的功能,正在成为国内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和新型产业,并逐步与世界市场接轨。
我国花卉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系统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迟缓,致使许多栽培品种要依靠引进[1,2]。
开拓花卉育种新途径,培育新的栽培品系,是我国花卉育种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由于花卉育种主要以观赏性为目标,因此辐射育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
我国的花卉辐射育种起始于8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育成了一批新的品种。
为了更好地借鉴已有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推动花卉辐射育种工作,本文以《中国农业文摘——园艺》在1985~1995年间所摘引的有关花卉辐射育种的全部论文为背景材料,分析我国花卉辐射育种的现状和技术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花卉辐射育种的现状本文的有关结论均来自对上述文摘1985~1995年摘引的有关花卉辐射育种全部22篇论文[1~22]的分析。
由于该文摘具有对专业论文报道全面及权威的特点,因而对有关论文的分析有助于比较全面地反映花卉辐射育种进展。
有关花卉辐射育种工作及育成新品种的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我国花卉辐射育种主要是表1 花卉辐射诱变现状统计项 目菊 花月 季美人蕉大丽花君子兰水 仙山 茶总 计论文(篇)1142112122新种(个)371862--265在菊花和月季上进行的,而且育成的突变品种也主要是这两种花卉。
总的说来,所研究的花卉种类及育成的品种还不多,花卉辐射育种尚有很大潜力。
从育种目标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以提高观赏性为目标(不排除花期或抗逆性等有利突变),即以花型、花径,瓣型、花色、株型等作为选育标志。
然而鉴于生态环境条件对花卉生长影响较大,品种退化现象非常严重,今后应对兼顾抗性的育种给予相当关注。
县辐照育种工作情况汇报
县辐照育种工作情况汇报一、工作概述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动辐照育种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强化技术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不断提升辐照育种的科研能力。
通过对不同作物的辐照育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提升农业生产力和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工作内容1. 辐照育种技术研究针对不同作物,我县开展了系统的辐照育种技术研究,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
通过对不同作物种子的辐射处理和育种试验,不断优选和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2. 培育新品种我县注重对农作物的新品种培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
通过辐照育种技术的应用,成功培育出了适应当地环境的新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受到了种植户的好评。
3. 技术培训和推广为提升农民的辐照育种技术水平,我县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和座谈会,向农民宣传辐照育种的意义和方法,并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同时,积极推广成功的辐照育种新品种,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新品种的种植管理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合作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为了加强辐照育种工作,我县积极与相关单位展开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同时,我们也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新品种的产业化推广,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实现了科技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三、取得成果1. 培育了一批适应当地环境的新品种,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完善了辐照育种技术体系,提升了辐照育种技术水平。
3. 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了农民对辐照育种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4. 与相关单位展开合作交流,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目前辐照育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加大攻关力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2. 需要继续加大辐照育种科研投入,开展更多的科研攻关项目,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我国花卉辐射育种的进展与剖析
综述与专论我国花卉辐射育种的进展与剖析齐孟文 王化国(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09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以其美化城市、装点园林和打扮居室的功能,正在成为国内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和新型产业,并逐步与世界市场接轨。
我国花卉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系统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迟缓,致使许多栽培品种要依靠引进[1,2]。
开拓花卉育种新途径,培育新的栽培品系,是我国花卉育种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由于花卉育种主要以观赏性为目标,因此辐射育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
我国的花卉辐射育种起始于8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育成了一批新的品种。
为了更好地借鉴已有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推动花卉辐射育种工作,本文以《中国农业文摘——园艺》在1985~1995年间所摘引的有关花卉辐射育种的全部论文为背景材料,分析我国花卉辐射育种的现状和技术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花卉辐射育种的现状本文的有关结论均来自对上述文摘1985~1995年摘引的有关花卉辐射育种全部22篇论文[1~22]的分析。
由于该文摘具有对专业论文报道全面及权威的特点,因而对有关论文的分析有助于比较全面地反映花卉辐射育种进展。
有关花卉辐射育种工作及育成新品种的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我国花卉辐射育种主要是表1 花卉辐射诱变现状统计项 目菊 花月 季美人蕉大丽花君子兰水 仙山 茶总 计论文(篇)1142112122新种(个)371862--265在菊花和月季上进行的,而且育成的突变品种也主要是这两种花卉。
总的说来,所研究的花卉种类及育成的品种还不多,花卉辐射育种尚有很大潜力。
从育种目标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以提高观赏性为目标(不排除花期或抗逆性等有利突变),即以花型、花径,瓣型、花色、株型等作为选育标志。
然而鉴于生态环境条件对花卉生长影响较大,品种退化现象非常严重,今后应对兼顾抗性的育种给予相当关注。
我国辐射诱变育种的现状分析
我国辐射诱变育种的现状分析
王志东
【期刊名称】《同位素》
【年(卷),期】2005(018)003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辐射诱变育种领域研究进展和主要成就,分析了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与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技术本身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促进辐射诱变育种发展的具体建议.
【总页数】3页(P183-185)
【作者】王志东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农业部,农业核技术与农产品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35.21
【相关文献】
1.我国辐射诱变育种及其在蔬菜中的应用 [J], 黄熊娟;李剑钊
2.我国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孙玉;姜永平;刘军民
3.我国水稻辐射诱变育种现状 [J], 斯琴图雅;高德玉;张玉宝;王强;梁宏斌;纪东清
4.我国牧草及草坪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J], 王晓龙;李红;杨伟光;杨曌;柴华
5.我国药用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J], 贾彩凤;李艾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诱变育种的不足
诱变育种的不足
近年来,育种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诱变育种的不足也日益凸显。
首先,诱变育种的效率低。
诱变育种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由于诱变育种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诱变育种的成本高。
诱变育种需要大量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而且实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些都会增加诱变育种的成本。
此外,诱变育种的安全性也存在问题。
诱变育种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未知的毒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为了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我们应该加强对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开发出更加有效、安全、经济的诱变育种技术。
同时,应该加强对诱变育种技术的监管,确保诱变育种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辐射诱变育种的现状分析王志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北京100094)我国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 到六十年代后期, 我国的育种专家在农作物析品种选育上获得成功;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 大批农作物新品种被陆续育成, 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如: 水稻原丰早,水稻浙辐802, 小麦山农辐63, 小麦扬辐6号, 大豆铁丰18, 棉花鲁棉一号等都曾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特别是水稻浙辐802曾连续9年居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第一位. 利用辐射诱变育种技术育成新品种的年播种面织达到900万公顷,约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0%. 在新疆, 利用辐射诱变育种技术育成的春小麦品种长期占全疆春小麦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 迅速发展为作物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我国核农学的其他研究领域相比,诱变育种研究所产生的科研成果最多, 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 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最直接. 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在植物突变品种的育成数量, 突变品种的种植物面积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 均以较大优势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数据, 在全世界利用辐射诱变育种技术育成的2316个作物新品种当中, 中国科学家育成的新品种达到625个,约占世界总量的27%.一. 发展现状近5年来, 在科技部和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的支持下,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继续发展.我国的诱变育种专家在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深入开展诱变育种机理研究以提高辐射诱变育种的诱变效率等方面,继续做出不懈努力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在辐射诱变育种的诱变效率等方面, 育成一批高产, 优质, 多抗, 综合性状优良,适应当前国内各个不同生态区域农业生产需求的农作物新品种;5年间, 仅国家攻关项目内育成新品种的推广面积就超过1亿亩; 与此同时,创制出二千多份优异突变新种质, 新材料, 经过对其利用价值进行评价鉴定,已有相当一部分作为育种资源被育种学家作为原始材料用于新品种选育,并获得了良好的育种效果;通过对新诱变因素的诱变效果及其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 推动了诱变育种方法研究在深度和广度的进步;突变体鉴定技术得到改进, 鉴定效率得到提高; 利用空间环境进行的诱变育种研究也已取得重要进展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更为突出的是我国的农业科学家研制开发出属国内外首创的新方法和育种工具材料. 主要进展如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利用辐射诱变技术育成国内第一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中原单32号. 该品种产量高, 品质好,绿杆成熟, 适于青储, 氨化和微生物发酵处理. 中原单32号玉米不仅籽粒蛋白含量较高,而且秸秆蛋白含量达到7.8%-10.54%(美国出口到我国的玉米籽粒的蛋白含量是9%). 由于该品种的籽粒可以粮饲兼用,秸秆富含蛋白可以作青储饲料, 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因而, 可以有效地适应当前国内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良好的效果.该品种已分别通过农业部作物品种审定和饲草品种的审定; 农业部和科技部门分别下发文件, 组织在全国进行该品种的推广.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扬稻6号, 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优质, 高产, 多抗新品种, 大面积的亩产水平达600公斤,高产田块达826.2公斤; 解决了长期以来, 水稻生产中大面积丰产与优质, 多抗难以兼顾的问题. 目前国家水稻超级863计划中的育种研究, 均以该品种作为核心材料.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龙辐麦系列专用小麦, 不仅在黑龙江省占有较大播种面积化, 而且在产业化运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与当地面粉厂签订科农贸一体化协议, 提高了新品种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进行了新诱变因素的诱变效果及其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应用离子束,质子和同步辐射等不同诱变因素对稻, 麦作物进行诱变效果的研究分析与筛; 研究结果表明: 除同步辐射外,其他新诱变因毒的辐射损伤均小于Y射线, 诱变效果优于Y射线, 尤其是有益突变的效率高于Y射线.浙江大学核农学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 利用辐射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出白化转绿型叶色突变体;在国内处首次建产起利用辐射诱变培育带叶色标记的杂交水稻不育系的技术休系并首先育成一批带叶色标记的实用不育系, 该不育系具有苗期白化,后期转绿的叶色标记功能; 这一遗传育种工具材料的创制, 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种子生产过程中剔除假种, 杂种的可操作性,为生产杂交水稻放心种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运用辐射诱变技术获得穗颈伸长新基因eui2;该基因除可直接用于培育水稻新品种外,最大的创新点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育种方向的调控, 并使我们从分子不平上了解eui基因的表达机理.利用这一技术突破可以很方便地解决水稻制种中存在的穗颈伸长基因隐性表达带来的问题, 从而大大减少农用激素的使用,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因而具有很高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作为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拓展与延伸, 利用空间环境进行诱变育种, 也称航天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1998年以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组织国内十五个科研单位的专家, 在航天育种机理研究,地面模拟实验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通过将航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创制出特异新种质, 新材料, 培育出优质, 高产, 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 到目前为止, 已有50多个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农作物优异新种质, 新品系进入省级以上品种区域试验; 包括水稻, 小麦, 番茄,青椒和芝麻等10个农作物新品种或新组合通过品种审定. 例如: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 实现了优质与超高产的有机结合, 是中国水稻航天育种的重大突破. 该组合在福建省晚杂优区试中,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9.61%, 达到极显著水平, 创“六五”攻关以来该省所有区试品种, 组合产量的最高纪录;且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 该品种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正在加速进行示范推广.太空5号小麦是第一个利用航天技术育成并通过审定的优质, 高产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比对照平均增产9.67%,品质达到国际优质弱筋小麦标准. 现已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并获国家“十五”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航天1号芝麻是集高产, 高含油量, 抗病, 抗倒伏等多个优良性状于一体的突破性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在全国12个试验点进行区域试验时全面增产, 比对照平均增产12.7%, 增产幅度居“九五”以来全国所有参加区试品种的首位.该品种已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和全国芝麻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与此同时, 我国的核农学专家在航天育种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从粒子生物学,物理场生物学和重力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研究了空间环境各因素的诱变物异性; 开创了地面模拟空间环境诱变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新途径,为全面探索航天诱变育种机理和建立航天育种技术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面术及的科研成果实例, 是近5年来, 在辐射诱变育种领域取得的众多科研成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在辐射诱变育种的技术方法上有突破,有创新, 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 而且这些科研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于满足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需求,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总体水平上, 中国在辐射诱变育种领域继续保持了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十五”以来, 面对不断变化的科研环境,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作为国家攻关项目的承担单位,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国拨经费的支持, 使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国家目标和学科目标, 积极开拓思路, 加强内部改革与创新;在组织全国核农学科研队伍, 联合开展攻关研究时, 注意择伏与稳定队伍相结合, 注意学科渗透和以核为主, 注意兼顾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实践证明: 一批新品种的成功选育, 直接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扩大了核农学的显示度, 而新技术, 新方法的突破, 带动了学科的发展.看到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同时, 还应该看到: 上述科研成果的取得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九五”期间基至“八五”期间科研单位在技术, 人才和育种材料等方面的和累和储备. 近十年来.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速度在减缓, 具有重大影响的,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的产出数量在减少, 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的数量在下降, 科研队伍人才流夫严重;年轻科技人才的培养存在质量和数量的不足.二. 发展前景当前,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农产品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人口数量增加加耕地面种减少两个不可逆转的刚性限制条件. 因此, 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将成为最主要的和最具有潜力的途径. 在提高农作物农业生产效率诸多因素中, 新品种选育的贡献率为30%--60%,依靠新品种选育是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在中国将是一个长期的, 带有战略性的任务.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具有其独自的特色和优势; 它不仅可以创制出现有种质库中所没有的新材料, 新种质,如具有特殊品质的育种材料和工具材料等等, 而且不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我国农业生态区域复杂多样,因而对农作物品种的需求也是复杂多样的. 近十年来, 在我国的作物遗传育种工作中, 由于种植品种的日趋单一化而导致了育种资源的日渐匮乏.农业专家认为: 这个问题将成为限制我国农作物产量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 针对这引起问题,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创制出各具特色的新种质, 新材料, 弥补常规育种方法的不足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创制具有高产, 矮杆, 早熟等农艺性状的新品种和新材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大批丰硕的成果,但与真正意义上的调控诱变育种, 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现有技术方法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随机性,要在实际应用中实现调控诱变育种,有针对性地解决物遗传种中的主要问题, 包括根据市场需求选育具有各种不同内在质量和各种抗病性的新品种,就必须加强机理研究和技术方法的创新, 尤其是需要加强与分生物技术等其他新技术的结合, 不断提高诱变效率, 最终实现调控诱变育种. 此处,包括航天育种技术在内的新诱变因素的研究, 开发与利用, 必将进一步拓宽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领域, 带来新的生长点和创新点,推动辐射诱变育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进步; 从而推动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取得突破和进步.综上所述,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是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所心不可少的重要方面.辐射诱变育种技术本身也面临着许多属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控索和研究. 因此,辐射诱变育种技术无论是在实际应用方面, 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都有其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心要性和巨大空间. 它的历史和它的发展现状,已经证明了它的独特优势, 它的创新能力和它对农业科研与生产的巨大影响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必将会更加清晰, 更加诱人三. 建议应该指出的是: 农业科研, 特别是农作物的遗作育种研究具有其自射的特点, 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长期, 连续的积累;需要一支相对稳定而又具创新活力的科研队伍. 当前, 由于科技体制改革在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核农学特有的两个网络一科研项目协作网络和学术交流网络面临着新的困难和考验; 在对内交流和对外交往方面都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我们建议:1. 加强组织领导的协调, 完善国家核农学研究体系;2. 建立和健全持续有效的科研投入机制;3. 在研究目标的设定上, 加强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重视创新能力和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在作物品种的选择上应注意加强花卉, 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辐射诱变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 辐射诱变育种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 它还处于发展和完善之中, 希望各级领导和不同学科的专家继续关心,爱护和支持辐射诱变育种技术以及整个核农学事业的发展, 促进它的进一繁荣.注: 本文内容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录祥研究员的帮助.参考文献:1. 王志东, 胡瑞法, 中国粮食作物辐射诱变育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核农学报, 2002, (16) :62. 王志东, 我国核农学发展规律的探索, 核农学报, 2003, (17):53. 徐冠仁, 核农学导论,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