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亚洲概述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能够指出亚洲与其他洲的分界线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地图、经纬网及相关资料的使用学会总结归纳亚洲的位置和范围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大洲—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教材分析本章是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将七年级上册学习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这一节主要从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学起,使学生学会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来分析归纳某一大洲位置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使用地图等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位置、濒临大洋、相邻大洲及分界线难点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图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死海、里海、贝加尔湖)简单介绍图片,这些都在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
它们在亚洲的什么地方呢?亚洲有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亚洲的范围有多大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讲授新知:(1)大家还记得上册,我们学过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吗?对于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用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了解它。
(2)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要明确亚洲的位置,我们先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看。
观察地图: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各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出问题答案。
小结: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3)展示“亚洲经纬度地图”观察地图,找到亚洲东西南北四至点的经纬度?各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讨论得出答案。
小结:亚洲的经纬网位置( 26°E-170°W,81°N-11°S)(4)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教学目标概述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结果,指导继而支撑着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结果。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设计的应该是学生在教学活动时,学会了什么或学会了做什么,而不应该是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要做些什么。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1、预期性
2、系统性
3、层次性
4、可行性
5、灵活性
6、生成性
7、整体性
三、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标准功能
4、聚合功能
四、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1、现代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全面发展,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普遍性目标”价值取向具有普遍性、模糊性、指令性的特点。
3、“生成性目标”价值取向具有整体性、生命性、实践性。
五、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的关系
1、教学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开学第一节课编写教案
开学第一节课编写教案第一部分:教案的背景介绍开学第一节课是学生在新学年迈入课堂的第一课,对于教师来说,编写一个合适的教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课堂目标、学生特点、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为开学第一节课编写一个全面优秀的教案。
第二部分:课堂目标设定在开学第一节课中,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学习环境,了解课程目标以及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与合作能力,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
第三部分:学生特点分析开学第一节课,学生年龄、性格、学习习惯以及学科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介绍在开学第一节课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
比如,通过介绍教材、课程大纲和学科特点等方式,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了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五部分:教学策略选择在开学第一节课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策略,如即时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和个性化辅导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具活力和趣味性。
第六部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在开学第一节课中,教师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既有条理又有趣味。
可以将课堂分为引入、知识讲解、操练和巩固等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七部分:教学评价与反馈在开学第一节课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课堂讨论和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第八部分:课后延伸和复习开学第一节课结束后,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学习的资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九部分:家长配合与沟通在开学第一节课中,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学习者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概述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 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 来, 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 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 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乌美娜,《教学设 计》 1994年版)
第三,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将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系统地应用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教学技术。作为一种应 用技术,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的桥梁。 这表现为教学设计对教学问题的表征和分析,都建立在反 映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科学规律之上,而且对教学系统的设 计安排都将以相应的教学理论为依据。在这些基础理论的 支持下,最终实现以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总目标的系统 功能。
3.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技术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分析、 计划、实施、评价、修改五个环节。在这个技术过程中, 这五部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个线型的结构。从分析到 修改,这五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有效的教学设计是 这五部分的合理运用和整合的结果。
4.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教学设计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根据教学中问题 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 层次,即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可用于设计不 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到目前为止,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 归纳为三个层次。 (一)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 论与模式;
第十一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XNEC
三 教学设计的特点
XNEC
❖ 学活动中体现出的以下基本特征却是共同的、普 遍的。
❖(一) 指导性 ❖(二) 系统性 ❖(三) 操作性 ❖(四) 预演性 ❖(五) 突显性 ❖(六) 易控性 ❖(七) 创造性
四 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二) 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三) 可操作性原则 ❖(四) 创新性原则 ❖(五) 灵活性原则
(二)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1、客观性 2、计划性 3、可比性
(二) 教师自编测验
XNEC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结 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而自行设计和编制,用来考察学生学习进 步情况的测验。
测验前的计划
1、确定测验的目的 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 3、确定测验的内容和题型,并写出考试计划表
XNEC
第二节 教学目标设计与描述
一 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二 教学目标的分类 三 教学目标的表述 四 教学任务分析
XNEC
一 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XNEC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 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 选 择和使用教学策略、 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一) 标准化成就测验 (二) 教师自编测验 (三)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四) 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XNEC
(一) 标准化成就测验
XNEC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及特点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共同为受过某种教学或 训练的人员编制的测验,目的在于评价经教学或训练后个体的学业成就 水平或实际工作表现。
1、教学目的明确; 2、试图使学习适合学生个别差异,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步调模式,学生能
开学第一课教案概要
开学第一课教案概要一、引言开学第一课是新学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开学第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新学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
二、目标与要求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1. 帮助学生认识到新学期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2. 引发学生对新学期的期待和热情;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分享夏假经历教师先分享自己的夏假经历,鼓励学生也分享自己的夏假经历,了解彼此的成长和收获。
2.学习新学期的计划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新学期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3.讲述学习方法与技巧通过讲述学科学习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正确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在假期中的学习成果,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过程1.分享夏假经历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教师夏假经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夏假经历,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乐趣。
2.学习新学期的计划引导学生思考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鼓励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3.讲述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师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方法、记忆方法、思维导图等,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和运用。
4.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展示自己的作品等形式,展示在假期中的学习成果,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五、教学资源与评价1.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师的夏假经历照片或视频,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介绍学习方法和技巧的PPT等。
2.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对话质量、学习计划和目标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课堂氛围与学生角色1.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发言权。
2.学生角色学生在分享夏假经历、制定学习计划、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体。
《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激发学生
学习新知
识的兴趣
与热情。
学
习
新
课
(一)亚洲在世界的地理位置
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日出之地”;把居住地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意为“日落之地”。后人就把“亚细亚”和“欧罗巴”分别作为亚洲和欧洲的名称。那么,亚洲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呢?
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乌拉尔山脉
3.亚洲陆地总面积约( )平方千米,是世界面积( )的大洲。
4.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2度,南北跨越了地球“五带”中的( )、( )、( )三个温度带。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亚洲,知道了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还知道了亚洲的陆地总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同时也领略了亚洲美丽的自然风光。身为亚洲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自豪!身为亚洲的中国人,我们更应该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而努力奋斗!
活动(1):PPT展示亚洲在世界中的半球位置图,完成: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活动(2):PPຫໍສະໝຸດ 展示亚洲在世界中的海陆位置图,完成:
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东临_太平洋_(海洋);南临印度洋(海洋);北接_北冰洋(海洋),西面与__欧洲___(大洲)接壤;同时濒临地中海(海)
活动(3):PPT展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结合图7.1的观察,完成: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2、范围
学生读图分析,
小组合作
查找填空,
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
学生填空、抢答
培养学生
识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力和自主学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
教与学的理论
课程 6)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推动教育改革(公共课、中小学教
改、“多媒体组合教学”、“课堂系统化教学”
三.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应用范围和层次
(一)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二)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三)教学设计的层次
(一)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起到连接学科的作用。
连接有两方面:一是指教学设计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 论在设计实践的连接;二是指教学设计把教与学的理 论同教学实践活动紧密地连接起来。
参考:表1、 表2,整理一下思路,看看教
学设计的发展阶段
阶段划分:
1、构想:
杜威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理论形成:
1)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发展 2)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3)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 理论形成的具体方面
1)斯金纳,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程序教学机 2)Silver,20世纪60年代,军事中应用一般系统论
的技术 (四)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五)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
(一)“艺术过程”的概 念
•
教学设计是一个艺术过程的概念是受传统教学观影响
产生的,即认为教学是艺术,教师是艺术家,教学设计是
教师的任务,不同教师执行同一教学任务是不可能一样的
,另外,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各种媒体材料,特别是电影、
电视、幻灯片、照片、图表等的设计,为了能引起和保持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念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后,你应能作到: 1、阐释教学设计的基本定义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 3、说明教学设计中如何应用系统方法 4、说明教学设计中的理论基础 5、阐述三大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举例说明其适用范围 6、指出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并说明各个要素的 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描述并画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图 8、列举对教学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5条以上)
现代教育技术-第三章-教学设计
(四)青年期的基本特征 (五)成年人的特点
• 认知成熟度意指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阶段。一般来说,我们从学习者 的年龄来推断学习者的认知成熟度。
•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智力与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 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教采学用内系容统的科分学析的思想和方法来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依结规实教教学习据合划施学学目者现教和教是效标特代师安学一果的征教的排活个取确的育经教动由决定分思验学的多于析想活过要教和动程素学理的中组各论过成要程的素中动构态成的的复合杂力的,系对统 ➢ 媒教体学的应选综择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 ➢教教学学方设法计和的组结织果形:式形的成选教择学设计方案 ➢ 教学方案的形成
三、学习者分析的内容和要点
(一)对学习者分析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生理方面的特点 2.心理方面的特点 3.学习方面的特点 4.社会方面的特点
(二)对学习者分析的要点
1.学习内容方面的能力 2.态度 3.工具技能
• 美国教学技术专家克内克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 有关学习风格的内容及其分类框架比较简明,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深切 的感受到,不懂学科知识,不是学科专 家,很难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或学习活 动
• 我们现在的重要任务是将所学的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进教学过 •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 •
第二节 学习者分析
分析学习者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 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模式的选择 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 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于学习者的内因条件 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的 发展。
第一课教案设计要点梳理
第一课教案设计要点梳理一、引言部分教学目标:在引言部分,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要在课堂中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同时,引入教学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导入教学资源:在课前导入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故事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主题的兴趣。
三、知识点讲解教学重点:在知识点讲解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同时,可以运用一些案例分析、实例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四、思维导图练习教学方法:在思维导图练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
通过练习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互动探究教学方式:在互动探究环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所学知识回答。
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问题的答案。
六、教学示范教学过程:在教学示范中,我们需要对关键步骤进行详细的解释,然后进行操作示范。
通过示范,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所学知识,并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七、课后练习教学反馈:在课后练习环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
同时,可以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并指导他们改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八、课堂总结学习归纳:在课堂总结中,我们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并提出下一步学习的重点和任务。
九、拓展延伸学习拓展:在拓展延伸部分,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实践活动或者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十、课后作业学习巩固:在课后作业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与巩固。
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性的实践任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能够形成一个结构丰富、内容饱满的教案,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参与,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概述ppt课件 (2)
完整最新版课件
32
3、ID模式在设计实践工作中的作 用
1)相互交流的手段 2)管理设计活动的指南 3)辅助决策的系统(有助于决策者 整体性考虑问题) 4)在把各种ID模式运用于多种教 学情境中,形成具体设计项目的问 题解决模式、更灵活的设计模式方 案。
完整最新版课件
33
二、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要素
Electronic Trainer
ID expert TM
完整最新版课件
16
四、教学设计的由来和发展
构想-----理论形成-------学科建立 1、构想:
杜威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 实践的桥梁
完整最新版课件
17
2、理论形成:
总趋势 1)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发展 2)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3)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完整最新版课件
25
不同学习理论的简介
➢ 行为主义 学习本质:由条件引起外显行为的变化
学习要素:辨别刺激——反应——增强刺激(强 化)
学习策略:呈现刺激、提供练习、反馈、强化
➢ 认知主义
学习本质:信息加工过程
基本要素:知觉、编码、存储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教学策略:九大教学事件、不同教学模式
➢ 建构主义
需 要 分
分析 目 标 的
发设计各素); 3)一般特征
析
学习者 分析
阐 明
修改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教 形成性评价
媒学
体设
的 选
用
计 成
择果
和的
运运
用
总结性评价
修改
为什么学完—整最新学版课什件 么——怎么学—学得3如6 何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通过教学设计:
1、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习者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 者将出现哪些学习行为,并为此确定教学目标;
2、教师和学习者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采用有效的教 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 ;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3、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习者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 ,便于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 ;
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1 学习需要分析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2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3 学习目标的阐明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 行为目标
4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学习能力评定
5 学习策略的制定 6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教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二)学习目标的设计及阐明阶段(第2阶段)
(1)目标制订指向操作。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完成目标的条件,
即师生在什么情况下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对学习 内容、教学对象及其教学设计、媒体环境进行综合分 析,而后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提出明确要求(行为 条件);
二是具体完成目标的质量,即对目标达到的结果 进行具体阐述,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不同 层次目标(行为程度) 。 (2)目标内容明确具体。
(8)进行形成评价。在构思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之后, 还需要作出一系列评价,以便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教 师或教学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三类形成性评价中获得有益 的反馈,即个体的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科评价。
(9)修正教学。根据形成性评价所得到的资料,可发现教 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修正教学方案。“修正教学”表示 用形成性评价得到的资料重新测量教学分析的程度以及对 学生的初始行为的假定,并对操作目标、测验项目、教学 模式等方面进行复查或修改,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3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亚洲各国地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和地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亚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整体认识较为模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起对亚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地理位置的记忆。
2.亚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亚洲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图和相关案例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讨论话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思考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区别。
2.呈现(10分钟)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亚洲的风景、文化和民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加深对亚洲地理位置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亚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
此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过程:管理过程和设计动机 过程,它们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之中。
26
孙可平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图
27
邵瑞珍教授设计的模式
开始
陈述目标
分析任务
确定原有水平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修改教程 提出补救教 学措施
找出成绩不良的原因
第二,教学设计是一种产生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提高学习者获得特定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 术过程。
第三,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学科性、决策 性的研究活动,它是背景范畴、经验范畴、组织化 的知识范畴等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第四,教学设计中包含了广泛的活动。 第五,教学设计是社会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于某些学习结果难以明确的教学,教学设计就更 无能为力了。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一种规划和组织过程,它往往忽 略了许多专门的、精确的细节,因此教学设计的实 施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2
四、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传播理论 2.系统理论 3.教学理论 4.学习理论
13
“5W”模型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17
教与学的系统
教学目标
教师
教学媒体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输入
教学信息
学习信息
学习者
个性特点 能力特点 认知发展水平 原有知识状况 学习动机、 兴趣、态度
习得知识
教的系统
输出
学的系统
18
3.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教学理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瓦根舍困和克拉夫基等人的范例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冯忠良的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环境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
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材料或旧的经验结为一
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心理学
1、在认知心理学中,认为学习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 动。 2、完全否定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过度关心学习者内部 的心理过程,忽视学习的外显行为和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 响。
学习是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即S-R。 华生的学习“刺激——反应”说 桑代克的试误说 斯金纳的强化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
桑代克的试误说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饿猫实验。 S-R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 斯金纳的强化说: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代表 人物 研究 对象
行为主义 心理学对 教学系统 设计的影 响
教学目标:目标表达的精确 化与具体化
教学内容:程序性教材的 设计与开发
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
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学习 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沃尔夫冈·柯勒
罗伯特·加涅
格式塔学派创始人之一 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
认知主义心理学
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S—O—R的联结过 程。 早期认知理论:柯勒顿悟说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
4、设计的重 点是选用合 适的教学策 略,选择利 用已有的设 施与资源。
教学系统设计模型
Part 4
面向产品
1、明确产品 开发的需要。
2、突出对产 品的开发, 而不是对现 有材料进行 选择或修改。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教学设计(四川省市级优课)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学习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
教材首先提到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教师需要为学生解释清楚。
其次,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的需求量增加,资源的供给已不容忽视。
针对资源供给不足,呼吁学生节约使用资源,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分析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过程与方法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通过图片、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节约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理念,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4月22日是什么纪念日吗?(世界地球日)地球上的资源是自然界给予我们的物质,这是一种自然资源,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自然资源有什么基本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揭题: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讲授新课】一、自主预习1、在中对人类的土地、阳光、、水和水能等等,称为自然资源。
2、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循环使用的资源,属资源;还有些自然资源,总是用一点就少一些的资源,是资源。
3、自然资源分为资源和___资源。
4、常见的可再生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3.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光学知识。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传播原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光学现象的实际应用。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光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其继续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将在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镜子反射、水中倒影等,分析其背后的光传播原理,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光学问题,如利用几何知识分析光线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光学问题,如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教学起始阶段,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日食、月食、影子、镜子反射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为什么会有影子?”“光在镜子中为什么会反射?”等,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对光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1.光学现象背后的光传播原理是什么?
2.光学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教学设计知识点整理
教学设计知识点整理●第一节概述●1.教学设计及其类型●1.1 教学设计的含义【社会学生,要素系统性谋划,导教促学】【n】2010年、2011年、2012年●①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媒体、程序、环境以及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谋划,形成教学计划和方案的导教、促学过程。
●②主要特征:一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导教和促学;二是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进行系统性谋划的过程;三是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教和学的计划和方案。
●1.2 教学设计的类型【宏观微观,长中短】【了解】●(1)从涉及的范围看,教学设计可分为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①宏观设计着眼于教学的总体规划,制订教学体系的远景蓝图,解决教学的宏观方法学问题。
其主要内容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制订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编选教材、制订教学成效的考核办法四个方面。
●②微观设计则是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对教材单元教学所进行的预先筹划。
●(2)从时间上看,教学设计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教学设计●①长期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所制订的年度和学期教学计划。
●②中期设计是指教师把年度和学期教学计划分摊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或教学单元的计划。
●③短期设计则指教师为进一步分解落实长期、中期计划所制订的每周、每日乃至每节授课的课时计划。
●2.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式●2.1教学设计的原则【系统最优,可接受多样化】【简答】●(1)系统性原则●①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有序地按层级结构排列,相互制约。
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②教师要妥善安排各教学环节,把自己的教学规划为具有一定逻辑顺序的行为系列,从而减少教学时间的误用和资源的浪费。
●(2)最优化原则●①教师应考虑如何系统地安排教学环节和程序,即从分析和设置教学目标开始,到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及媒体,到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和评价,这些步骤必须相互承接和呼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技能:在教学目标中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 知识和技能。
学习者学习态度:对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疑虑、 偏爱或误解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三、学习风格分析 1.什么是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 征的学习方式, 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 综合。
第四节 教学目标阐明
4.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指出结果行为产生的条件。
条件包括下列因素:(P282) A. 环境因素 B. 人的因素 C. 设备因素 D. 信息因素 E. 时间因素 F. 问题明确性的因素
第四节 教学目标阐明
4.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指学习行为或学习结果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可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 定。
如:儿童能辨别圆和椭圆等几何图形。 是学习其他技能的前提。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概念形成: 从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同类事物 的共同特征,并把它们归在一起,赋予同一个 名称的能力。
具体概念:只需指出物体所具有的特征, 学生就可建立起相应概念的一类概念。 (如:水果、花)
定义性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必须 经过定义才能获得。(如:安全、教育、 勇敢)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流程)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二、教学设计模板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流程)
第二节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 为经验的总和。
教学内容分析:是根据课程标准,去规定学 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揭示出学习内容中 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例如: 要求学生计算下列四边形(如图1)的面积 (这是学生以前未曾解过的题目)
图1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解此题涉及的高级规则是: ⑴加辅助虚线把图形分为长方形和三角形。 ⑵把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 ⑶求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而后相加。 (如图2所示)
图2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即“知道什么内容”。
例如:叙述某作家最著名的著作及出版日期。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2.智力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使用符 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即“知道怎样、如何”。 智力技能可细分为若干小类。
高级规则 规则应用 概念形成
辨别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辨别技能 :利用视、听、嗅、触、味觉去区 分事物或符号之间差异的能力 。
第四节 教学目标阐明
2.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不能以教 师作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第四节 教学目标阐明
3. 选好刻画行为的动词
“行为动词+动作对象” 例如:
(能)复述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 (能)操作摄像机; (能)说出人腿骨骼的名称;
(能)比较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异同处。
可供选择的行为动词见教材P282
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动机也由兴趣型逐渐转向 于信念型。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3.学生一般特征分析的获取
观察法 调查法 文献法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二、初始水平分析
1.学生的初始水平 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课程内容时,所具
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 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流程)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一、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指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 生理及社会特点。 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 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背景因 素。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1.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小学生思维具备初步逻辑的或言语的思维 特点,这种思维具有明显的从具体形象思 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性。
学习者分析
以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溶液酸碱度的测定等内容。 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对实验操作的严谨性、规
范性缺乏足够重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应注意的问题缺 乏深层次的思考。 学生的兴趣易被调动,学习动机易于激发。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流程)
第四节 教学目标阐明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后将能够做什 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学生学习 的结果或最终行为。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定知识点及学习类型 2.确定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3.确定重点、难点
学习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
定义长方形 判断直角 定义直角 定义角度
辨认长方形
确定长方形 的长,宽值
教学起点设在哪???
辨认长方形 的长和宽
定义长方形 的长和宽
会用直角量边
将长,宽值代入公式S=A*B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要学会上述高级规则,必须先能应用下 列简单的规则: ⑴求长方形面积的规则; ⑵判断直角三角形的规则; ⑶用对角线把长方形分成二个相等的三角 形; ⑷加法、乘法规则。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为了学会这些较简单的规则,学习者需 先掌握“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概 念。 继续下去,如要求先学习辨别“直角三 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几何图形。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情感方面: 初中学生: ✓自我意识逐渐明确; ✓富于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开始重视社会道德规范,但对人和事的评价比 较简单和片面; ✓意志行为日益增多,抗诱惑能力日益增强,但 高层调控仍不稳定。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高中阶段: ✓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成为情感发展的 主要特征; ✓学生的意志行为愈来愈多,他们追求真理、 正义、善良和美好的东西; ✓高层自我调控在行为控制中占主导地位。
2、“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属于表现性或体验性目标,是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
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采用体验性、过程 性的行为动词描述。
如:能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乐于用英语和别人交流。
第四节 教学目标阐明
二、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1.把握四个基本要素
例: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主体)能在1分钟 之内(行为条件)输入60个汉字(行为), 错误率不超过5%(行为标准)。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认知策略
态度
给出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四节 教学目标阐明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
1、“知识与技能” 属于结果性目标,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
么,采用明确、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术语来进行阐述。 如:能正确拼写、朗读新单词。
例: 在1分钟以内准备好必需的消防器材(速度)。
测量血压,误差在±5mm/Hg以内(准确 性)。 加工零件质量要达到国家Ⅱ级标准(质量)。
第四节 教学目标阐明
4.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指学习行为或学习结果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知识点类别分析
生字属于事实类知识,学生应能记住12个生字的形与音 词段句属于概念类知识 距地学习可通过辨别学习,找出:“谁—看见—什么—在哪里—
怎么样”的句型,区别他们的异同,理解作用,结合上下文的联 系感知课文。
知识点的结构关系
知识点的结构关系
篇(朗读全文,能背诵重点段落) 段(找出重点句,并说出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重点句(记住句式,能用该句式造句、仿写句子) 词(记住词,解释意思) 生字(辨别形,读准音)
它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成分。 如:如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其培养常以具体学科内容的学习为基础。 多创设认知策略的问题情境、多练习。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四、动作技能 学习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表现在身
体运动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等方面, 受内部心理过程控制。
如:能正确、迅速地操作某种实验仪器。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场依存型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容易受外部 环境的影响,这种学习者总是努力使自己与 环境协调,因而在形成自己的观点时会更多 地考虑所处的环境,他们喜欢有人际交流的 集体学习环境,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 织,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场独立型的学生有很强的个人定向,比较 自信,自尊心较强,不易随环境的变化而 改变。这种学生能明确提出自己的目标, 能更好地进行分析,愿意独立学习,个人 钻研。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五、态度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有
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 态度包括认知成分(学生对人、事物或活动
的认识)、情感成分(对人、事物的好恶)和 行为倾向成分(选择行为的可能性)。
如:形成对学习、劳动的正确态度,培养良好 的品德。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三、学习内容分析案例
结合学生专业分析案例。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规则 揭示了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公式、 定律、原理、程序等都是规则。 如:I=U/R的物理定律由三个概念及其关系组 成。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高级规则应用(问题解决) 在运用规则的过程中,把两条或更多的规则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 高级规则。 它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产 物。在形成高级规则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解 决问题的能力。 如:解决等腰梯形的面积计算
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过渡的“关键 年龄”,一般认为出现在四年级前后(约 10—11岁)。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小学生学习动机多倾向于兴趣型,情 绪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勤奋与自卑的矛盾,意 志比较薄弱、抗诱惑能力差,需要更多外 控性的激发、辅助和教导。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2.中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抽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思维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 键年龄是从初二年级开始的,到高二思维则 趋向定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