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拓展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20151022
小学语文教育中拓展性教学的实施与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拓展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 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
结果性评价
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 握情况和能力水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个性化反馈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自己的兴趣爱好、介绍一部喜欢的电影等,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02
交际情境的创设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交际情境,如模拟超市购物、餐厅
点餐等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03
交际与表达的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在交际中
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提升口语
未来小学语文教育中拓展性教学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整合
未来的拓展性教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与历 史、科学、艺术等学科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拓展性教学将更加注重个性 化教学的实施,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拓展性教学将更加注重 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04
小学语文教育中拓展性教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实践
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
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拓展阅 读材料,如经典童话、寓言、故事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 体验。
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扫读、精读 等,并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阅读效 率。
学校语文拓展性课程设计
学校语文拓展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拓展的语文知识点,如古诗词的韵律、对仗、意象等。
2. 学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写作表达。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创作出富有文采的作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 学生通过拓展性课程的学习,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语文拓展性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生特点:本节课面向的学生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古诗词韵律知识:讲解古诗词的平仄、押韵等基本知识,结合课本中的古诗词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韵律特点。
2. 文学作品鉴赏:选取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主题、结构、人物、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修辞手法运用: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并举例说明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提升作文质量。
4. 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针对指定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后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语文课后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后拓展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然而,传统的课后拓展活动往往缺乏创新和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后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提供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拓展;优化策略一、课后拓展活动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课后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后拓展活动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延伸,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通过参加语文演讲比赛,学生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后作业往往单调乏味,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而课后拓展活动则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二、课后拓展活动的实施策略1. 教师引导:在小学语文课后拓展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拓展活动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 学生自主:在小学语文课后拓展活动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能够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活动,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社团、阅读俱乐部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 多元化的拓展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拓展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课外阅读、写作、口语表达、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拓展课实施方案
语文拓展课实施方案一、引言。
语文作为学科的核心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语文拓展课实施方案。
二、实施目标。
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3. 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内容。
1. 多元化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不仅包括课内教材中的文学经典,还包括一些名家作品、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等。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2. 课外写作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写作活动,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观察和感悟,进行创作。
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口语表达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通过朗读、演讲、辩论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课外文学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文学社团活动,如诗歌朗诵、文学讲座、文学创作等,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文学情怀。
四、实施方法。
1.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和参与。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实施效果评估。
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评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表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堂的课外拓展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的课外拓展活动设计一、引言语文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传授学生汉字和语法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了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设计一系列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课外拓展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堂的课外拓展活动设计为题,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二、口语表达训练课外拓展活动一:朗诵比赛组织一场朗诵比赛,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散文或者短篇小说进行背诵和朗诵。
比赛可以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让学生们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艺术才华。
此外,可以邀请专业朗诵演员或者语文教师担任评委,给予学生们专业的评价和指导。
三、写作能力提升课外拓展活动二:写作比赛举办一场写作比赛,让学生们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撰写主题各异的作文。
主题可以是校园生活、亲情友情、童年趣事等等,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比赛结束后,可以组织作文分享会,让学生们互相欣赏、评价和学习。
四、阅读能力培养课外拓展活动三: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读书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可以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们在会上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图书,并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
此外,可以邀请图书馆员或者作家参加分享会,与学生们互动交流,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五、综合语言运用课外拓展活动四:戏剧表演通过组织戏剧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剧本,让学生们学习并演绎其中的人物和情节。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运用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如正确运用词语、演绎角色情感等。
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才艺表现。
六、结语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外拓展活动,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新鲜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
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拓展课实施方案
语文拓展课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课本为主,缺乏对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培养。
因此,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对语文课程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机会和空间。
二、课程目标设定。
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2. 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3.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程内容安排。
1. 口语表达训练。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 阅读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包括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和阅读心得交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 写作指导辅导。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进行写作指导和范文赏析,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4. 语文思维拓展。
通过语文游戏、语文竞赛、语文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如讲授、讨论、实践等,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培养;2.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4. 教师要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五、课程评价和反馈。
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课程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2.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教师要及时总结课程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程实施效果。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1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
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学情分析】邓耀会: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耀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计划
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计划一、课程目标1、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内容1、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红楼梦》《简·爱》等,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和赏析。
通过阅读讨论、撰写读书笔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写作拓展(1)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小说、童话等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2)实用写作:开展书信、演讲稿、倡议书等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写作能力。
3、口语交际训练(1)演讲与辩论: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口语情境模拟:设置各种生活场景,如采访、求职、商务谈判等,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练习。
4、传统文化探究(1)诗词格律与创作:介绍诗词的格律知识,鼓励学生尝试诗词创作。
(2)汉字文化:探究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增进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5、影视文学鉴赏选取优秀的影视文学作品,如《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和理论,采用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阅读作品、写作话题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3)实践法:通过写作、口语表达、文化探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语文能力。
2、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拓展性教材,如《语文素养读本》《经典常谈》等。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如在线课程、文学网站、电子图书馆等,丰富教学资源。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学生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生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日常的专题课程外,适当设计和实施一些课外拓展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兴趣。
本文将就小学生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讨论。
首先,设计合适的课外拓展活动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拓展活动应当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既要注重趣味性,又要保证教育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韵文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还可以组织语文歌曲创作的比赛,让学生通过创作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拓展活动的实施需要借助各种资源和媒体。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
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和习题。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此外,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文化名人来学校,为学生讲授一些特色的语文课程,如书法、诗词等。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语文的魅力。
另外,与拓展活动相配套的评价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拓展活动。
例如,可以设立“最佳朗读奖”、“最佳歌曲创作奖”等奖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评价标准应当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的功利性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专注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拓展活动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也是很重要的。
拓展活动不仅应当是零散的活动,还应当有一定的系统性,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可以通过制定一份长期的拓展活动计划,将活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同学们在课内外都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同时,学校应当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设计拓展活动,提供资源和支持,促进拓展活动的顺利实施。
如何设计一堂拓展性的语文课堂
如何设计一堂拓展性的语文课堂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一堂拓展性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界限,提升综合素养,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一堂拓展性的语文课堂。
一、课前准备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设计语文课堂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当根据学生的年级、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来设定,既要囊括学科要求,又要具备一定的拓展性。
例如,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确定适宜的教学资源为了拓展课堂内容,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文本,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二、教学内容1. 多元化的文本选择在设计拓展性的语文课堂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如诗歌、小说、散文、传记等,既能够满足学科要求,又能够开拓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与当下热点话题相关的文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自主研究,创新性地呈现课堂内容。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合作写作等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2.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小学语文拓展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探讨
小学语文拓展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探讨概述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注重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的语文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则相对不足。
为此,学校可适当增设小学语文拓展课程,通过课外拓展内容的介绍,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语文拓展课程应包含的内容语文历史文化了解历史和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讲述汉字演变、古代文化、古代文学作品等。
引导学生走进古代文学的世界,欣赏陈旧而美妙的古代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成为有着扎实文化底蕴的语言人才。
优秀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语言学习、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文学名著,让学生在参与故事情节的同时学习文学知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文化修养。
交际能力拓展语文不仅能够让孩子在各个阶段有很好的表达,更能让孩子在交际中不断拓展自我,理解和尊重他人。
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与人沟通、交流交际思想方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语文拓展课程的实施步骤选定适合的教材在制定课程计划之前,教师可以先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然后根据学生需要和个人自身特点选定适合的教材,如《古文观止》、《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著作,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已经选定的教材编写课堂教案,将教学内容分配到各个教学单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学习方法和语言实践能力,坚持大家都是受益者的教育理念,加强实效性教学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爱上课堂教学。
多角度多渠道教学小学语文拓展课程相比于同类课程其结果更加明显,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渠道,以及易懂的演示方式和教学资源,涵盖文字阅读、音频播放、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吸收学生的反馈,认真的对学生进行沟通和分析,从而更好的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开展小学生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创意与实施
开展小学生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创意与实施语文课外拓展活动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拓展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创意和实施方式,旨在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式。
一、创意1:诗歌朗诵比赛诗歌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诗歌的朗诵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背诵经典的诗歌,并进行朗诵比赛。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评委进行评分和点评,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实施方式:1. 邀请专业诗人或语文教师进行诗歌朗诵讲座,向学生介绍经典诗歌的魅力和表达技巧。
2. 组织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初选,筛选出优秀的参赛学生。
3. 为参赛学生提供充分的排练时间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4. 在比赛中设置评委评分和观众票选环节,结合专业评委的意见和观众的喜好,选出优秀的诗歌朗诵学生。
二、创意2:绘本故事分享会绘本是小学生们喜爱的阅读材料,通过绘本故事分享会,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进行分享和解读,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实施方式:1.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可以是经典绘本或是新近出版的优秀作品。
2. 组织学生进行绘本故事的解读和分享,学生可以用口述、绘画或表演等方式展示他们对绘本的理解和感悟。
3. 设置分享会的时间和场地,在活动中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参与,扩大交流范围。
4. 在分享会结束后,可以邀请一位专业的绘本作家或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鼓励,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三、创意3:写作比赛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写作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比赛可以包括小说、故事、诗歌等不同题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实施方式:1. 组织学生参与写作比赛,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和水平设置不同的题目和要求。
初三语文教案的课外拓展与扩展学习设计
初三语文教案的课外拓展与扩展学习设计课程目标:通过拓展与扩展学习设计,帮助初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增加知识面,培养综合素养,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一、拓展学习设计1. 文学作品拓展针对每一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包括同类型的经典名著、当代优秀作品等。
通过阅读其他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诗歌鉴赏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诗歌鉴赏活动,可以是经典诗歌的朗诵会,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会。
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理解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3. 古代文学名句积累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着重挑选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名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可以通过背诵和默写的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线下或线上的比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二、扩展学习设计1. 阅读推广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包括参观图书馆、参观书展、组织读书分享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2. 综合素材扩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各种语文素材,如成语、谚语、歇后语、词汇等,并组织学生运用这些素材进行创作和交流。
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创作任务,并进行展示。
3. 影视文化拓展组织学生参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通过影视欣赏拓宽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可以安排观影后的座谈活动,让学生表达对影片的看法,并与他人分享。
4. 历史文化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文中的历史背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
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总结:通过拓展与扩展学习设计,可以帮助初三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更全面地发展。
课外的拓展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而扩展学习则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深入学习和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开展拓展性学习的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拓展性学习可以包括各种形式,如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拓展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拓展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拓展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性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拓展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未来拓展性学习的展望
拓展性学习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拓展性学习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未来拓展性学习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拓展性学习将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论与建议能力 拓展性学习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 拓展性学习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拓展性学习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
案例实施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如历史、地理、政 治等,来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历史知识, 引导学生探究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写作教学中,可以结合地理 知识,引导学生描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结合政治知 识,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和公共政策。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开展合作学习,促进相互交流与讨论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与改进
加强师生互动与合作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解读初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解读初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语文课外拓展活动是指在正式的语文教学之外,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设计和实施这些活动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下面将对初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解读。
首先,设计初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着强烈的追求。
因此,在设计课外拓展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与语文相关的主题,如文学作品的改编、写作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设计初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还包括了口语表达、听力理解、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设计课外活动时,可以设置一些口语演讲比赛、听力训练等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设计一些跨学科的活动,如语文与科学的结合,通过探究科学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另外,初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实施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因此,在实施课外活动时,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演绎一部文学作品,让每个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通过合作完成剧本的编写、排练和演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初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实施还需要注重与社会的结合。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在实施课外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知识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认知。
最后,初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注重评估和反馈。
通过评估和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小学语文教案中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小学语文教案中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拓展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案中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二、拓展活动的设计原则1.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拓展活动应该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2.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拓展活动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
3.多样化的形式:拓展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拓展活动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拓展活动。
三、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开展1.口语表达拓展活动: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阅读拓展活动: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3.写作拓展活动: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如作文比赛、写信、写日记等,让学生通过写作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分享会,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
4.诗歌创作拓展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5.戏剧表演拓展活动:可以设计一些戏剧表演任务,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比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四、拓展活动的效果评估在开展拓展活动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反馈、收集学生的作品等方式进行。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初中语文课程教案实施技巧分享课程教案设计与实施
拓展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初中语文课程教案实施技巧分享课程教案设计与实施拓展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初中语文课程教案实施技巧分享课程教案设计与实施一、引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
而拓展课堂互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分享初中语文课程教案设计与实施的一些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拓展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拓展课堂互动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课堂互动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趣味元素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投入度。
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课堂互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在课堂中设置小组合作活动或者角色扮演等形式,拓展课堂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教案设计的技巧1. 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将课程教案设计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形式,通过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探索。
2. 引入多媒体资源在课程教案中加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制定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如文学创作、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增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课程教案实施的技巧1. 创设情境在实施课程教案时,可以创设情境,将知识融入到真实生活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2. 组织小组合作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活动,例如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3. 运用评价反馈在课程教案实施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实施以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堂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研读一篇名人传记,分组讨论该名人的思想理念和对社会的贡献,并设计展示形式。
小学语文扩展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扩展教学计划一、引言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扩展教学计划,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希望对小学语文扩展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二、教学主题小学语文扩展教学的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如亲情、友情、自然、科技等。
通过这些主题,学生可以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和观点,拓宽视野,培养文化意识。
三、活动安排扩展教学需要创设多样化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活动安排: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设计并制作展示海报、小品等形式的作品。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
2. 观摩交流:组织学生观摩其他班级的扩展教学活动,学生彼此交流心得体会。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3. 线上互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组织线上互动活动。
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建立语文学习平台,发布习题、读书笔记等,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四、教材使用扩展教学的教材选择也很重要。
传统教材往往过于机械,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表达。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选择适合扩展教学的教材:1. 经典名著: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2. 多媒体教材: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选择一些具有多媒体特色的教材,如动画、视频、音频等,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
3. 学生作文:鼓励学生写作,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收集整理,并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语文素质拓展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语文素质拓展课程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综合能力。
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阅读拓展- 经典名著阅读:选取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 诗词鉴赏:精选经典诗词,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现代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各类现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 写作拓展- 写作技巧训练:教授写作技巧,如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结构的安排、写作语言的运用等。
- 主题作文训练:围绕特定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3. 口语表达拓展- 口语训练:通过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 演讲与辩论:组织学生参加演讲与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应变能力。
- 主持与采访:培养学生在主持和采访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文化素养拓展- 传统文化教育: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历史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 语言文字规范:教授汉字书写规范、拼音知识、语法知识等,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 名人轶事:介绍古今中外名人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五、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语文教材,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补充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制作丰富多样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活动:组织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诗词朗诵、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先来看两个例子
• 1.探踪身边的老洋房 • 2.校园微电影
(二)从例子我们看到了什么
1.来源于学生需求;供学生选择
2.内在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中 3.兴趣性、活动性
4.整合课程资源,协同开发
5.一致性回答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二、拓展性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什么是拓展性《课程纲要》 (二)如何撰写拓展性《课程纲要》 (三)如何评价拓展性《课程纲要》
成绩的构成及来源
评价构成 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构成比例 eg.过程评价占70%,结果评价占30% 来源 eg. 过程评价:课堂表现、平时课程任务 eg. 结果评价:期末汇报/期末考试
评价方法组谱:怎么评
评价过程
传统纸笔测验 选答反应 多项选择 是非判断 匹配 填空 简答 构答反应 图表/图解 概念图 网络 流程图 图形/表格 方框图 表现性评价 作品 短文 研究论文 日志/日记 实验报告 故事/短剧 诗歌 艺术展览 项目 笔记本 行为表现 口头汇报 舞蹈/运动 演示 朗读 表演 辩论 音乐独奏 小组讨论 视/听磁带
3. 如何规划课程实施?
• 课程资源
• 教与学的方式(重要的学习活动/任务)
学习金字塔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教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自然》(通过有主题的校园微电影作品创作,关注内心情感的表达, 关注校园生活,并传递积极向上的信念。 • 在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 互惠的教育意义。
江苏锡山
拓展性课程目标叙写
• 预期的学习目标(主语是学生); • 关键结果(4-6点); • 三维叙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与基础性课程的关系; • 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拓展性课程实施的规划
• 课程:安排学生学习的机会
• 什么样的机会:学习活动/任务
• 与目标匹配
• 活动性、趣味性、实践性 • 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中学、做中学、演中学、教 中学——表现性任务——核心目标
4. 如何设计评价?
• 成绩的过程及来源
• 评什么(与目标匹配)
• 怎么评(表现性评价)
• 结果如何处理
成长中 的职业4
职业 畅想4
例2:《职业畅想》内容结构图
例3:校园微电影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黄 宏、戴君
分享课程 2课时
组建团队 分别指导 10课时 技能学习 18课时 展示评价 6课时
导入
拍摄 模仿秀 表演 制作
电影节
拓展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 • • • 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 内容与学生经验的适切性 逻辑结构 单元/模块 第一课时分享纲要
• 如何规划课程实施?
• 如何设计课程评价? • 课程四要素的一致性如何体现?
1. 如何确定拓展性课程目标?
• 综合思考
– 学习者的性质+社会需求+课程功能(专家建议)
• 筛子检验
– 必要性(总目标)+可能性(该类学习者的局限, 条件与资源的局限)
• 精致目标
– 关键结果+简洁清晰+规范叙写
拓展性课程目标:《表情的秘密》
评价信 息生成 /获取
评判决策 机制
标准答案
基于评分规则的评价方案
评价结果如何处理
• 等级的设置/百分制 • 学分的获得 • 告知对象及方式
一个例子:《古镇档案》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研究报告(70%)+成果 展示(30%)两个部分,采用教师评价与小组互 评形式。
探究报告考核标准 选题新颖,符合家乡主题(10%) 小组分工明确(10%) 研究报告结构清晰、格式规范(10%) 研究报告行文流畅、措辞得体(10%) 有独特、原创的见解与观点(20%) 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20%) 不剽窃他人成果,标明参考文献出处 (20%) 成果汇报考核标准 PPT(或其他展示载体,如大字报 )结构清晰、美观大方(20%) 讲解清楚明白、重点突出(40%) 小组配合默契,相互补充(20%) 时间控制恰当,不超时(20%)
(二)实施策略
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使用工具和搜集证据、处理数据和解释 问题、表达与交流。 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过程中,以4~6人为一个小组,开展观察、 实验、讨论等学习活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具体的任务: 观察:包括水循环、月相变化、火山喷发等15次活动。需要综合运用视觉、听觉等器官感知自 然现象及其变化。 模拟:包括天气现象、日食、月食、地震、火山等8个活动。模拟实验前,学生首先需要对探究 对象有所了解,因为这些对象或太庞大、或太遥远、或太渺小,因此需要借助替代物来进行模拟 ,从而获得对探究对象的进一步认知。 实验:包括水的污染与净化、泡沫塑料的特点、回声的产生等7个活动。 小制作:包括潜望镜、纸哨、线电话等3件作品。 测量与统计:包括身高的变化、太阳高低位置等2项活动。测量与统计是获得信息、处理数据、 分析现象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自由探究:在给出的若干探究主题中,如:观察月相、测量不同季节太阳的高度、用不同材料的线做 线电话、生活中的噪音及其危害等,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自主设计模拟实验,开展模拟实验, 并完成实验记录单,期末进行实验报告交流。
内容:相当于教学进度表,即内容安排,但第一课时一定要“分享课 程纲要”(实际上用15、30分钟由教师决定。 实施:说清楚如何教如何学,让学生明白此课程学习,要我做什么, 明确主要学习任务/活动。
学习主题/活动 安排 评价活动/成绩 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备 注
围绕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即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评后如何处理, 最后成绩如何呈现。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周文叶 博士/副教授 wenyezhou@ 华东师范大学教研员研修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交流内容
一、拓展性课程:两个例子
二、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
三、拓展性课程:语文老师如何做
一、拓展性课程:两个例子
(一)拓展性课程的两个例子
(二)从两个例子看出什么
如所需条件等。
《课程纲要》的内涵
一 致 性
课程目标
• 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 基本的素材是什么? • 怎样带他们去?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 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
“ 课程纲要”是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呈现一 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
(二)如何撰写拓展性《课程纲要》
• 如何确定并规范叙写目标? • 如何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 通过参与情景游戏、交往小实验等活动,观察和感知各种 表情,体验表情背后的深刻情绪。
• 通过分析和讨论,归纳和总结,客观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 的方法。 • 用自己经历过的例子说明表情在与家长、老师、同学进行 交往时的作用。 • 感受情绪的变化,并乐意寻找合适的方式调整自身的情绪 ,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郑州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
课程评价
• 本学期成绩以等第制方式呈现,由课堂表现性评价(30%)、探究性作业评 价(30%)和期末纸笔测试(40%)构成。 • 90分及其以上为“A”(优秀);70-89分为“B”(良好);60-69为“C” (合格);60分以下为“D”(需努力)。
(二)探究性作业评价( (一)课堂表现性评价( 30%30% ) )
可 行 性 原 创 性
三、拓展性课程:语文老师如何做
(一)理解语文与拓展性课程的关系 (二)开发语文知识拓展类课程(初中) (三)提升课程能力
(一)语文与拓展性课程
• 对语文素养的理解 • 语文活动、语文实践 • 拓展性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
(二)语文知识拓展类课程
• “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科 专题教育、地方历史和文化教育等课程,旨在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 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清晰、完整,符合学生实际 10.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资源易得到,活动设计可实现 11.易找到相应的教师来实施此课程 12.课时安排合理(第一节分享课程纲要,最后有评估活动) 13.课程理念、目标与内容设计体现先进性 14.突出学生需求或学校特色或地方特性 15.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适切性 16.突出过程评价,设计有创意
(一)拓展性《课程纲要》的构成
课程名称 适用年级 课 程 简 介 ( 200 字内) 背景分析 (500字内) 课程目标 (4-6条) 设计者 总课时 课程类型
描述该课程的概况;让小孩子一看就明白、喜欢。
如何让别人明白此课程为什么在你们学校开设。
指向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不能太具体,也不能太空洞。指学生的学习 结果即学会什么,指向学生所形成的关键能力与相关品格(三维叙 写)。主语必须是学生。
2. 如何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 选择内容的依据 目标 学情 社会生活 本领域已有成果 易得资源
• 组织课程内容 逻辑 结构
如 何 组 织 课 程 内 容 结 构
例1:《秀秀三人聊》内容结构
导入与分组 1课时
秀聊准备 6课时 秀聊展示 6课时 课程总结 3-4课时
消失中 的职业4
导入 1课时
职业理 解3
拓展性课程目标:《校园微电影》
• 了解微电影及其艺术语言(如景别、运动、镜头等),理解 并掌握微电影创作的基本流程。 • 体验四种不同角色分工(编剧、摄像、表演、后期制作), 熟练掌握至少一种角色分工的基本技能。
• 在小组合作中,积极承担自己的角色任务,运用所学知识技 能合作制作至少2部校园微电影作品。
拓展性课程评价的设计
• • • • 与目标一致 表现性评价 多元评价 过程评价
(三)“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评分规则
维度 真 实 性
专 业 性
指 标 1.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2.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3.有证据表明此课程在学校已经实施过 4.反映学校教育哲学和学生课程需求(必要性) 5. 整合现场可得到的人力、物力、财力、时空、信息等资源(可能性) 6. 课程要素(背景、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描述完整、规范 7.目标、内容、学与教、评价设计具有一致性 8.教学设计突出活动性、趣味性和问题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