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肠外营养配方的制定
基本肠外营养计算
基本肠外营养计算基本肠外营养计算是指通过肠外途径输注营养物质来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
这种方法常用于患有消化道疾病、手术后不能进食或需要补充营养的患者。
基本肠外营养计算包括确定能量需求、蛋白质需求和营养物质配方的选择等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基本肠外营养计算的相关内容。
首先,确定能量需求是基本肠外营养计算的第一步。
一般情况下,能量需求可以通过基础代谢率(BMR)和活动代谢率(AMR)的计算得出。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所需的能量以保持基本生理功能,而活动代谢率是指人体在不同活动程度下所需的额外能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BMR(男性)= 66 + (13.7 × 体重kg) + (5 × 身高cm) - (6.8× 年龄)BMR(女性)= 655 + (9.6 × 体重kg) + (1.8 × 身高cm) - (4.7 × 年龄)AMR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轻度活动的AMR为BMR的1.2-1.3倍,中度活动为BMR的1.4-1.6倍,而重度活动为BMR的1.7-1.9倍。
在确定了能量需求之后,接下来需要计算蛋白质需求。
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可以帮助维持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并促进伤口愈合。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蛋白质需求量为每公斤体重0.8-1.2克。
对于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量的患者,可以相应地增加蛋白质的配方浓度或增加输注时间。
在确定了能量需求和蛋白质需求之后,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营养物质配方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常见的营养物质配方包括全营养配方、高能量低氮配方和脂肪乳剂等。
全营养配方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基本肠外营养。
而高能量低氮配方则适用于需要增加能量摄入量而又不需要过多氮负荷的患者。
脂肪乳剂则主要用于提供能量和脂溶性维生素。
此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例如,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氮负荷;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需要限制含钠和含钾的配方。
肠外营养制剂 文档
肠外营养制剂肠外营养制剂的定义:经静脉系统提供人体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细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肠外营养不应使用统一的配方,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实际需要、代谢情况以及病情需要配置成个体化的全营养混合液制剂。
一、肠外营养制剂的分类肠外营养制剂是按药品生产要求将各种营养素配制成符合标准的静脉输注混合液脂肪乳剂(长链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乳剂、单不饱和脂肪乳剂、ω-3脂肪乳剂、结构脂肪乳剂);氨基酸制剂(支链氨基酸制剂、高支链氨基酸制剂、复方肾用氨基酸制剂、平衡氨基酸制剂、肽类氨基酸制剂)碳水化合物制剂(葡萄糖制剂);电解质单体(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溶液、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硫酸镁、磷制剂、乳酸钠溶液)维生素单体和混合制剂(维生素C制剂和脂溶性维生素制剂、水溶性维生素制剂);微量元素混合制剂。
二、肠外营养制剂的组成2.1 脂肪乳组成长链甘油三酯(C:14-26)、中链甘油三酯(C:8-12)、单不饱和脂肪酸(有一个不饱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键)、结构型脂肪酸;按浓度可分为:10%、20%、30%;按剂型为:500ml、250ml、100ml;常用脂肪乳剂的组成成分2.2 氨基酸制剂组成8种必须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非必须氨基酸精氨酸谷氨酰胺双肽按浓度分类:5%、8.5%、10%、10.36%、11.4%;按剂型为:500ml、250ml、100ml;2.3 碳水化合物组成最常用是葡萄糖注射液(5%、10%、50%)、其他碳水化合物还有果糖、木糖醇2.4 维生素制剂组成水溶性维生素制剂(含叶酸、B1、B2、B6、B12、VC、生物素、泛酸、烟酰胺)脂溶性维生素制剂(VK、VD、VE、VK)2.5 电解质组成氯化钠(0.9%、和10%)、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硫酸镁(10%)、有机磷制剂(10%格列福斯甘油磷酸钠,每支10ml含磷10mmol)2.6 微量元素组成铬、铁、钼、锌等三、肠外营养制剂的临床意义(一)脂肪乳剂:主要提供能量和碳原子,还可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2021年-肠外营养液处方设计和审核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2021年-肠外营养液处
方设计和审核
肠外营养液处方设计和审核
肠外营养液处方设计和审核是肠外营养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营养处方设计和审核可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关于肠外营养液处方设计和审核的要点:
1.营养素的选择:肠外营养液处方应根据患者的代谢需要
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2.营养素的配比:肠外营养液处方中各种营养素的配比应
根据患者的代谢需要和病情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同时避免营养素过度或不足的情况。
3.营养素的剂量:肠外营养液处方中各种营养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
4.营养素的输注速度: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肠道耐受能力和肝肾功能进行调整,以避免输注过快或过慢导致的不良反应。
5.营养素的监测:肠外营养液输注后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电解质水平、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方和输注速度,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
答案:
单选题:
1.A
2.B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多选题:
1.ABD
2.ABCD
3.AB
判断题:对对错对对。
肠外营养管理制度模板
肠外营养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规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的使用,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外科术后、严重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肠功能障碍等。
三、组织管理1. 成立肠外营养管理小组,由营养师、医师、护士、药剂师等专业人员组成。
2. 定期组织培训,更新肠外营养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肠外营养方案制定1. 由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营养状况、生化指标等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
2. 方案应包括营养目标、能量计算、营养素组成、输注方式和速度等。
五、肠外营养产品管理1. 确保所有肠外营养产品来源正规,质量合格。
2. 按照规定储存肠外营养产品,避免污染和变质。
六、配制与输注1.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应在洁净环境下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 输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调整输注速度,防止并发症。
七、监测与评估1.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化指标、体重等,评估肠外营养效果。
2. 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记录与文档管理1. 详细记录肠外营养的配制、输注、监测和评估过程。
2. 所有记录应按照医疗文档管理规定进行保存。
九、患者教育1.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肠外营养相关知识的教育,包括输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的并发症等。
2.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十、质量控制与改进1. 定期对肠外营养管理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收集肠外营养相关的临床数据,进行效果分析,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肠外营养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肠外营养管理小组审议通过。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符合具体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患者的具体需求。
肠外营养液的合理配置
2
肠外营养液的基本成分
肠外营养液的基本成分
肠外营养液包括碳水化 合物、脂肪、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基本 成分
其中,碳水化合物应占 能量的60%左右,脂肪 应占能量的25-30%,蛋 白质应占能量的15-20%
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 具体病情和营养需求进 行调整
3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原则
-
THANKS!
xxxxxxxxx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原则
适应症:肠外营养液主要用于不能经胃肠道摄取营养或摄入不足的患者,如胃 肠道瘘、短肠综合征、重症胰腺炎等。在配置肠外营养液前,应充分评估患者 的病情和营养需求,确定合适的配方 营养均衡: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应遵循营养均衡的原则,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应 适当。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应根据患者的代谢状态和疾病特点进 行调整。同时,还需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4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流程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流程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身体状 况、代谢特点、营养需求等方面。同时, 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及用药情况
确保所需的器具、材料和药品齐全,并检 查其有效期和质量。同时,准备好配置场 所和环境,确保符合无菌要求
评估患者
确定配方
配置前的进行 检测,包括营养成分的比例、渗透压、酸 碱度等方面进行检查。如有需要,可进行 细菌培养或其他质量检测措施,确保肠外 营养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无菌原则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应在无菌环 境下进行,确保所用器具和材 料的无菌性。同时,在配置过 程中应注意手部卫生和环境清 洁,以防止细菌污染
监测与调整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应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进行动态监 测和调整。在实施肠外营养支 持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 营养状态、代谢指标和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肠外营养液的配 方和输注方式
肠外营养处方卡片
肠外营养处方卡片第一步:根据病人的分解代谢情况计算病人所需要的氨基酸的需要量(以50公斤的中度应激患者为例)即:50kg*0.2g/kg.d=10g折合为8.5%250ml复方氢基酸注射液:(8.5%乘250除6.25=3.5即该氨基酸含氮量)10g/3.5g瓶=3瓶第二步:根据热氮比,计算出与该病人氮量所匹配的热量值。
(热氮比以150:1为准) 即:10g(氮量)乘150=1500kca1第三步:根据双能源系统原则,热量是由脂肪、碳水化合物共同提供,糖脂比为50:50,呼吸疾病为40:60即:脂肪热卡为:1500kcal*60%=900kcal折合为20%脂肪乳:900/500=1.8瓶折合为30%脂肪乳:900/750=1.2瓶葡萄糖热卡为:1500kcal*40%=600kcal折合为10%的GS:600/4/10%=1500ml(外周静脉输注)折合为50%的GS:600/4/50%=300m1(中心静脉输注)临床为控制渗透压和总液体量常联合使用第四步: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对热量进行调节:体温/性别/年龄体温:体温每升高1度,总热量需增加10%性别:女性患者,总热量需减少10%年龄:大于70岁患者,总热量需减少10%第五步:根据病人情况,添加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安达美/格利福第六步:根据病人情况,添加钠/钾/钙/镁及胰岛素1.什么时候要肠外营养?营养不良及预计≥4天不能经口进食时,需要肠外营养。
个体化的肠外营养处方配置全合一制剂;不超过1周的肠外营养首选外周静脉输注;PICC是较长时间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成人肠外营养的供给量具体如下:(1)热卡量:20-30kcal)/kg。
(2)热量:脂肪:糖=1:0.4:0.6。
(3)氨基酸0.8-1.2g/kg。
(4)热氮比:(100-150):1g。
氮含量=氨基酸的16%。
(5)糖:脂肪7~5:3~52.应用肠外营养的步骤Step 1:确定病人类型判断病人营养需求有何特别,是否有重大应激事件,肝肾功有无异常,出入量要求以及心脏负荷等。
肠外营养的计算与审方
21
Company name
营养支持处方的基本考虑
“四”个需要量:液体量、热卡量、蛋白质量、 微量元素量 “三个”比例:糖/脂比、热卡/氮比、糖/胰岛素 “二个”选择:脂肪酸、氨基酸 “一个”原则:个体化
22
Company name
肠外营养的组成
糖(11%)注射液(卡文)
24
1440
PH 约7.6
8 8
能量(kcal) 渗透压(mosm/L)
488
273
490
350
112
340
5.6
87.5
810
糖(g) 12.5 25 50 125 10
能量(kcal) 50 100 200 500 40
渗透压(mosm/L) 250 250 500 2500 2500
营养支持的体重问题
• 营养支持的体重有理想体重、实际体重及 调整体重三种。
• 消瘦(理想体重>实际体重)时,营养支 持的调整体重=实际体重
• 肥胖(理想体重<实际体重)时,营养支 持的调整体重=理想体重
20
Company name
• (过度肥胖,尤其是患者的实际体重> 1.3倍理想体重)
• Buchman AL提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通 用公式:
脂肪酸
甘油三酯
胞浆
线粒体
ß 氧化 ATP
——进行性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血浆 脂肪酸升高,导致吞噬作用的减弱和感染危险增加
Company name
需要多少热量?
14
Company name
热卡的问题
方式 EN热卡 PN热卡
15
肠外营养实施方案
肠外营养实施方案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非口服途径,将营养物质输注到人体内,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肠外营养主要适用于消化道功能障碍、吸收不良或不能口服进食的患者,以及需要大量能量和营养支持的病患。
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的肠外营养实施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肠外营养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适应症评估。
在实施肠外营养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明确其是否适合接受肠外营养支持。
一般适应症包括,重症患者、手术后不能进食的患者、消化道功能障碍、吸收不良、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营养支持等。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肠道功能等因素,确定是否需要实施肠外营养。
二、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营养支持方案应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能量消耗、蛋白质需要、脂肪代谢情况等因素,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支持。
三、肠外营养管路选择。
肠外营养管路的选择对于肠外营养的实施至关重要。
常用的肠外营养管路包括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胃肠造瘘管等。
在选择肠外营养管路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肠道功能、手术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肠外营养管路。
四、实施方案的操作技术。
肠外营养的实施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包括管路的插入、管路的护理、营养液的输注等。
在实施方案的操作技术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五、监测与评估。
在肠外营养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肠外营养管路的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
监测内容包括患者的体重变化、血液生化指标、肠外营养管路的通畅情况等。
通过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肠外营养的有效实施。
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肠外营养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管路感染、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
在实施肠外营养方案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通过规范的护理操作和营养支持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节 肠外营养制剂
第三节肠外营养制剂一、肠外营养制剂的组成Parenteral nutrition solutions are complex formulas including macronutrients and micronutrients (glucose, amino acids, triglycerides, electrolytes, vitamins and trace elements).The stability and compatibility of parenteral formulas which can cause serious harm and even death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chemistry of lipid emulsions, emulsion stabilization, electrostatic forces, and the effects of single components.It should be noted that not all essential nutrients (eg. iron) can be mixed in a parenteral solution. Serum values of these nutrients should be monitored frequently and supplied via other routes when necessary.肠外营养制剂没有统一的配方,但必须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及病情需要等制备。
肠外营养制剂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等,均系中小分子营养素。
提供足够的水分(1kcal/1m1),能量约为30~35kcal/(kg·d),以维持病人的营养需要。
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杨志海)
参考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GMP2010版)洁净度级别要 求.各功能室的洁净级别要求为 :一次更衣室、洗衣洁具间为D级(ISO8).二次 更衣室、配制间为C级(ISO7).层流洁净工作台为B级(ISO5).详见表 2.其他功能室应作为控制区域加强管理.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2. 1 配制环境 2.1.1 配制环境及洁净度要求
(1)肠外营养液应集中调配与供应. (2)各功能室洁净度应满足配液需求并定期验证. (3)肠外营养液的配制操作应在B级(ISO5级)环 境中完成. (4)推荐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悬浮粒子.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要求. 医疗机构应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肠外营养液进行集中调配与供应.其总体 设施和布局应满足配液洁净度需求.保持静脉用药调配室温度18 ~26 ℃. 相对湿度35% ~75%.保持一定量新风.
工业化生产多腔袋是患者更加经济与安全的选择。市售标准配方的工业化 预混式产品适用于病情平稳的患者。但MCB微量营养素不够全面、宏量 营养素配比单一.使用时需要额外添加不同的营养组分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2..3 配制方法
进行肠外营养液配制之前.肠外营养处方必须经 药师审核.推荐制定适合医疗机构的配制操作规 范.
2..3..1 人工配制
(1)肠外营养液的配制顺序 : ①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或高浓度葡萄糖中. ②将其他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液 (或氨基酸 )中.不能与磷酸盐加入到同一 稀释液中.电解质注射液也可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 ③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剂中.如处方不含脂肪乳.可用5 %葡萄糖溶解并稀释水溶性维生素.复合维生素制剂 (同时包含 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可用5%葡萄糖或脂肪乳溶解并稀释 (不同制剂的配制操 作需参照说明书). ④将氨基酸先加入一次性肠外营养输液袋 (后文简称 “三升袋 ”)内.后将葡萄糖、 0 .9%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等液体加入三升袋内混合. ⑤将含钙盐的溶液加入三升袋内混合. ⑥目视检查三升袋内有无浑浊、异物、变色以及沉淀生成. ⑦完成上述操作后.将脂肪乳剂加入三升袋中. ⑧应一次性不间断地完成配制操作.并不断轻摇三升袋.使其混合均匀.配制完毕后. 尽可能排净袋中空气.悬挂以观察是否出现开裂、渗漏、沉淀、异物、变色等异常 情况. ⑨推荐配制完成的营养液配方用标签表明.包括总容量、成分、建议输注时间和有 效期等.
全合一肠外营养液配方设计
肠外营养的应用
应用理念三: 全合一理念
渗透压概念 外周静脉输注:900毫渗以下
“全合一”配方的计算
一、确定液体的需要量
理论推算公式:每20kg体重需要液体量1500ml, 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kg体重,液体量增加20ml。
例如:60kg体重病人的液体需要量: 1500ml+20ml×40=2300ml
水溶性维生素:1-6支/d 脂溶性维生素:10ml/支/d 微量元素: 10ml/支/d 有机磷制剂: 10ml/支/d 10%葡萄糖酸钙:10-30ml 25%硫酸镁:2-8ml 钾和钠根据生化检查由临床需要来定
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或减少。
“全合一”配方的计算
二、热量的计算
1、根据体重直接推算
基础需要:25kcal/kg/d 手术前后、肿瘤、炎性肠道疾病 中度需要:30-35kcal/kg/d 感染、创伤、术后并发症 高度需要:>40kcal/kg/d 腹膜炎、败血症、严重烧伤
2、确定糖脂比 3、选择不同的脂肪乳剂、葡萄糖浓度。
关于热能的相关数据
药物种类 5%葡萄糖 10%葡萄糖 25%葡萄糖 50%葡萄糖 20%脂肪乳 30%脂肪乳
体积(ml) 500 250 100 50 250 250
热卡(kcal) 100 100 100 100 500 750
“全合一”配方的计算
三、确定氮的需要量
1、患者体重×0.2=所需氮量(克) 2、根据热氮比,进行再评估, 确定最佳供给量 3、选择适当的氨基酸浓度和剂量
输注途径的选择
CPN、PICC、PPN
PN制剂——氨基酸制剂
氨基酸
平衡氨基酸 疾病专用
肝病专用 肾病专用
创伤型
个体化肠外营养配方的制定
平衡脂肪乳 2003
药物配伍禁忌
可配伍:两药混合后无外观变化及配伍禁忌 忌配伍:两药混合后出现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变化 先稀释:药物分别稀释后再行混合,可不产生理化反应 不宜配伍:配伍后两药互相作用致使疗效或稳定性显
著降低 慎用配伍:两药互相作用致使作用过强,超出医疗所
需,必须减量 单独使用:勿与其他注射剂混合,应分开使用
(W:体重,Kg;H:身高,cm; A:年龄,岁) 能量需求=BEE×活动系数×应激因子
+ 患者 间接能量测定仪
“拇指法则”:25-30kcal/Kg/d
CV和PV营养的区别
用途 葡萄糖含量 渗透压
输入途径 营养时间 同质成份体积 家庭PN
CPN 全静脉营养
15-25% 13001800mOsm/L
离子浓度
1L液体中: + MgSO4<0.838g(3.4mmol/L)
25%MgSO4 1/3支(3L加1支) 10%MgSO4 5/6支(1.2L加1支) 门冬氨酸钾镁10ml=0.347gMgSO4(2.4支) + 葡萄糖酸钙<0.762g(10%葡萄糖酸钙0.76支) + Ca2++Mg2+ <4mmol/L + Ca2+×P盐≤75mmol/L
酸碱度与渗透压
CHO :pH 3.5-5.0,渗透压与浓度有关 FAT: pH:6.5-8.8,渗透压272mOsm/L AA: pH:约5.6,渗透压约700mOsm/L
Hale Waihona Puke 忌配伍葡萄糖酸钙 硫酸镁 门冬氨酸钾镁 谷氨酸钾
VitB 6 MgSO 4 CaCl
2
VitK 1 NaHCO
医院肠外营养管理制度
医院肠外营养管理制度一、前言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所需的营养素,以维持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肠外营养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确保肠外营养的安全、有效实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肠外营养管理小组:由医院领导、临床科室、药剂科、营养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肠外营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2. 设立肠外营养专业小组: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组成,负责肠外营养的处方、配制、监测和评估。
3. 明确各部门职责:(1)医院领导:负责制定肠外营养政策,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肠外营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临床科室:负责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提出肠外营养需求,执行肠外营养方案,监测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
(3)药剂科:负责肠外营养药物的采购、储存、配送和质量管理。
(4)营养科:负责肠外营养处方的制定、营养制剂的配制和营养监测。
(5)护理部门:负责肠外营养的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三、肠外营养适应症与禁忌症1. 适应症:(1)严重营养不良或无法通过胃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
(2)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无法使用胃肠道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
(3)围手术期、重症患者、恶病质患者等。
2. 禁忌症:(1)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3)严重电解质紊乱者。
(4)其他不宜使用肠外营养的情况。
四、肠外营养处方与配制1. 处方原则:(1)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处方。
(2)遵循营养平衡、适量、有序的原则,确保患者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3)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等情况调整处方。
2. 处方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诊断等。
(2)营养需求: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3)营养制剂:品种、规格、剂量、用法等。
肠外营养规范配制培训
肠外营养规范配制培训什么是肠外营养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指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来维持危重病人或不能口服的患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现代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在特定情况下拯救生命和缓解患者痛苦。
为什么需要规范配制肠外营养液配制涉及到多种营养成分的混合和计量,每一步操作的精度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
不规范的配制过程可能导致含量过高或过低的营养物质,引发营养缺乏或毒性反应,严重时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通过规范的肠外营养配制能够保证患者得到合理的营养,减少意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如何规范配制肠外营养液配制前的准备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计划,确定所需的营养素种类和含量。
2.选择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原材料,确保其纯度和安全性。
3.清洁操作室、器具和手术区,消毒和灭菌操作室和器具。
配制液的计量和混合1.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嘱,按照个体化的营养计划配制液。
其中包括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2.营养配方液应根据生长、代谢和特殊状况每两周调整一次。
配制液的质量控制1.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检测确保营养配方液符合质量标准。
2.关键环节应进行抽样和分析,定量比较实际氨基酸含量和目标含量之间的偏差。
3.控制液的渗透压。
清洁操作室和器具1.在操作前对操作区域及人员进行清洁,戴好帽子、口罩和手套。
2.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必须在无菌情况下进行,控制每个环节的卫生状况。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制是保证患者得到正确和安全营养的重要环节。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肠外营养液配制能够很好地控制每个关键环节的质量,并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同时,规范的配制也可确保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某中医院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与评价
某中医院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与评价肠外营养处方是指通过静脉途径输入营养物质来维持患者的生命活动和促进康复的治疗方法。
中医院的肠外营养处方需要进行合理性分析与评价,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
以下是对中医院肠外营养处方的合理性分析与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处方中各种营养物质的组成。
肠外营养处方应包含适当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对于不同病情和病程的患者,应有相应的个体化营养配方。
因此,在分析中医院的肠外营养处方时,应确保处方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与患者的需要相符合。
其次,我们需要评价处方中所选择的营养补充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肠外营养处方中所使用的营养补充剂应具备良好的品质,并符合国家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
中医院在选择营养补充剂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范,并确保所选用的营养补充剂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营养物质。
另外,我们还需要评估处方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肠外营养处方应在临床上合理使用,即仅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口服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消化道功能障碍、肠梗阻、严重胃肠道疾病等。
同时,应避免将肠外营养处方滥用于一些可以通过口服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以减少患者的风险和成本负担。
此外,我们还需要评估处方的给药途径和速度。
肠外营养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外周静脉或经口径路给予,但不同的给药途径和速度对患者的风险和耐受性有不同的影响。
在分析中医院的肠外营养处方时,应确保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速度,以减少与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我们需要评估处方的监测和调整措施。
肠外营养处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调整。
中医院在使用肠外营养处方时,应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并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必要的监测项目,如血生化指标、电解质平衡、肝功能、营养状态等。
同时,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处方,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综上所述,对中医院肠外营养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需要考虑营养物质的组成、营养补充剂的质量与安全性、适应症与禁忌症、给药途径和速度,以及监测和调整措施等因素。
肠外营养配制
肠外营养本身
㈠胆囊内胆泥沉积和胆石形成
缺乏食物刺激,缩胆囊肽等肠道激素分泌减少,胆囊无收缩, 胆汁淤滞。尽早将PN改为EN
㈡胆汁淤积及肝酶谱升高: 肝功能异常:营养物质缺乏;摄入过量;消化道无食物 刺激;存在感染;胆酸的肝肠循环中断;细菌、内毒素 移位 ㈢肠屏障功能减退: 长期禁食、缺乏Gln ,肠源性感染,尽早改用EN或及时 补充Gln
胃肠外营养的输入途径
• 根据病情和输入营养液的种类,输入途径有经中心静 脉和外周静脉输入。 • 中心静脉输入可采用中心静脉插管(CVC)和经外周至 中心静脉插管(PICC)。 • 外周静脉输入可采用留置套管针于周围静脉,但输入 的营养液应为低浓度和低渗透压。
肠外营养渗透压
• 一般来说,肠外营养配方渗透压多在700或 1000以上,比正常血清渗透压高2~4倍,可由 外周静脉给药,但只能连续用2周。比正常血 清渗透压高5~6倍,则应由中心静脉插管输 入
为什么要提供脂肪乳剂?
• 提供非蛋白质热卡 –(9 kcal/g fat) • 提供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 –亚麻酸 • 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 免疫调控
双能源TPN的益处
• 更符合生理的营养支持模式
• 减少糖代谢紊乱
• 防止并逆转肝脂肪浸润
肠外营养监测
全身情况:有无脱水、水肿,有无发热,黄疸 血清电解质、血糖及血气分析:开始每日测定,3d 情况稳定,每周1-2 次 肝肾功能测定:每1-2周一次 营养指标:体重、淋巴细胞计数、血白蛋白、转铁 蛋白、前白蛋白测定,1~2 周一次;氮平衡 穿刺部位:红肿、压痛、渗出,局部细菌培养
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征
• 弱适应征 1.营养良好的病人于轻度应激或创伤情况下, 消化道功能10天内可恢复 2.肝脏,小肠等脏器移植后功能尚未恢复期 间
肠外营养的计算与审核
20-25
25kcal/kg.d。
kcal/kg.d
• 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可适当增加
25-30
至25-30kcal/kg.d。
kcal/kg.d
10
1 肠外营养介绍
2 肠外营养的六大营养物质
3 肠外营养医嘱审核要点 4 举例与分析
肠外营养的组成
糖
脂肪
(供能1g=4kcal)
1~1.5
每250ml含21.25g总AA
每250ml含12.5g总AA
AA百分浓度
11.4%(非在用) 8.5% 5.0%
每250ml含8.06总AA、木糖醇12.5g,钠为 38mmol/L、钾为46mmol/L
每500ml含25g总AA 每500ml含75g总AA ,以有钾、钠、钙、镁等无机盐
5% 15%
10%中/长链脂肪乳 ( C6~24 ,VE)
脂肪乳(在用品种)
体积(ml) 100
PH
能量(kcal) 渗透压(mOsm)
8
180
30
250
8
450
72
250
常8 用药2品25 参数 30
1g脂肪乳提供约9kcal的能量,高能量
1g脂肪乳产生约1.3~1.5 mOsm的渗透压,低渗
13
▲推荐意见1 合并肝功能不全的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时应增加支 链氨基酸的供给,并降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C 级)
17
焦亚硫酸钠(Na2S2O5)
0.3g
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 (在用品种)
药品
• 肠外营养支持时间预计>10-14天,建议采用CVC或 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患者 间接能量测定仪
“拇指法则”:25-30kcal/Kg/d
精选ppt
4
CV和PV营养的区别
用途 葡萄糖含量 渗透压
输入途径 营养时间 同质成份体积 家庭PN
CPN 全静脉营养
15-25% 13001800mOsm/L
精选ppt
11
忌配伍
葡萄糖酸钙 硫酸镁 门冬氨酸钾镁 谷氨酸钾
VitB6 MgSO4 CaCl2 VitK1 NaHCO3 甘露醇
谷氨酸钠 VitB6 VitC
VitK1
VitC NaHCO3 复方氯化钠 葡萄糖酸钙 NaHCO3 甘露醇 谷氨酸钠 肝素钠 精氨酸 VitK1 NaHCO3 乳酸钠 MgSO4 肝素钠 右旋糖苷 复方氨基酸(17种)
精选ppt
2
总入量的分配 例:60kg 3000ml/d
治疗水:抗菌素+NS
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GNS 升压药+NS
800ml
纠正低蛋白:补充胶体 600ml
营养液的容量
1600ml
精选ppt
3
正常人体的能量需求
+ 正常人体 基础能量消耗(BEE)的经典公式 Harris-Benedict公式 男:BEE(kcal/d)=66.4730+13.7513W+5.0033H-6.7750A 女:BEE(kcal/d)=655.0955+9.5634W+1.8496H-4.6756A
精选ppt
10
药物配伍禁忌
可配伍:两药混合后无外观变化及配伍禁忌 忌配伍:两药混合后出现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变化 先稀释:药物分别稀释后再行混合,可不产生理化反应 不宜配伍:配伍后两药互相作用致使疗效或稳定性显
著降低 慎用配伍:两药互相作用致使作用过强,超出医疗所
需,必须减量 单独使用:勿与其他注射剂混合,应分开使用
不宜配伍(疗效或稳定性 不宜配伍(毒性或不良反应增加)
CaCl2 VitC
胰岛素 谷氨酸钾
CaCl2
VitB6 NaHCO
3
谷氨酸钾
精选ppt
12
影响“全合一”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袋子的质量 葡萄糖的性质,葡萄糖溶液 ( pH 3.5~5.0 )
原则上:浓度越高,越不稳定! 有报道:
50%GS为渗透压2822mOsm/kgH2O,与10%Fat 296 mOsm/kgH2O 混合24h可出现多数颗粒发生凝集,微脂粒表面破坏。 640~800 mOsm/kgH2O时,脂质颗粒表面未破坏。
精选ppt
7
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
糖约供给机体50~60%的能量(1g = 3.4Kcal) 脂肪约占机体供给总能量的40%~50% (1g = 9.3Kcal) 蛋白质供能比例约占总能量的10%~15% 对临床病人行营养支持时,主要供能物质是糖和脂 肪,二者提供的能量称为非蛋白质热卡
最佳的非蛋白质热卡和氮之比100~150:1
中央静脉 周-年 比较小 可以
PPN 静脉补充营养
5-10% <900mOsm/L (700) 外周静脉 <2周 比较大 不可以
精选ppt
5
脏器功能正常时PN处方的基本设计
水入量:40~60ml/kg/d; 能量:CV 20~35Kcal/kg/d;
PV 15~20Kcal/kg/d; 能量分配:Fat 40%~50%,CHO 60~50%; 氨基酸 :35g~70g/d, N=0.1~0.2g/kg/d 其它: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钙,磷等, 大于一周适量补充谷氨酰胺
颗 粒出现破坏。 2.国内研究室温32°C储藏48小时后pH 值有变化,12小时有颗
粒崩解。4°C 储藏48小时后pH 无变化。 3.David 研究:MCT/LCT 配置30小时稳定,
单一LCT或MCT6小时和12小时,出现药理学的不稳定。 4. MCT/LCT 氧化更快,不损坏网状内皮系统,会更广泛的用
精选ppt
8
氨基酸制剂的发展
类型 特点
第一代 水解蛋白
第二代 不平衡型氨 基酸
第三代 平衡型氨基 酸
第四代 从营养型→ 治疗型
特征
产品举例
体内利用率低
EAA/NEAA比例不 氨复命11S(天安药业)
平衡
Sohamine(日本)
EAA/NEAA=1
乐凡命(华瑞); 绿安® 三菱制药(广州);凡命
根据不同疾病或年 肝用:安平、肝安15AA、绿 龄情况下氨基酸谱 甘安® 变化特点而设计 肾用:肾安、绿参安®
精选ppt
6
PN液配方成分
1. Fat ( 20% MCT/LCT 、10% MCT/LCT, LCT 30%、20%、 10% ) 2. CHO (50%, 10%, 5%) 3. AA (平衡 11.4%,8.5%,5%;肝病用 10%安平、15AA 8%,
肾用4.26%) 4. 电解质(K、Na 、 Cl) 5. 微量元素(安达美) 6. 多种维生素(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 7. 矿物质(钙,镁,磷) 8. 特殊营养素 谷氨酰胺、n-3脂肪酸、精氨酸、肉毒硷等
精选ppt
13
影响“全合一”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电解质对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脂肪乳的稳定性取决于乳粒间的静电力 多价阳离子增多会导致乳粒间静电斥力的消 失, 乳粒聚集。 是在两个乳粒之间形成电桥 作用, 直接导致乳粒的融合。
精选ppt
14
影响“全合一”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温度、pH的影响:
1.Kleinberge研究:电镜下观察 22°C 储藏脂肪滴出现破坏, 4°C 储藏脂肪滴1~2月后脂肪
制定PN配方的原则
肝肾功能、血脂正常,是医学发展趋势 医生要了解所有营养液的规格、剂型等成分 要让护士操作方便,目的是减少污染 不能追求过高营养,避免肝肾功能损坏
精选ppt
1
制定PN配方要考虑的因素
+ 液体入量 + 能量需求 + 输注途径(PV? CV?) + 脏器功能(心、肺、肝、肾) + 代谢状态(原发病) + 变态反应 + 配伍禁忌 + 制剂的稳定性(阳离子、渗透压)
感染创伤用:绿支安®
小儿用:爱咪特(天安药业)
精选ppt
9
脂肪乳的发展 pH值:6.5~8.8 渗透压:272mosm/L
第一代脂肪乳剂
第二代脂肪乳剂
1961 瑞典 1976 美国
英脱利匹特
标准脂肪乳
1984
MCT/LCT
1998
鱼油
最新一代脂肪乳剂
1987
结构脂肪乳
最佳能源
SMOF
平衡脂肪乳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