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作文:清明节由来及习俗
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作文300字
![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作文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fec4a1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9.png)
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作文300字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作文300字我想大家一定知道清明节吧,清明节就是一个民间的传统的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作文300字,仅供大家参考阅读!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作文300字1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清明节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和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的风俗,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这就是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作文300字2话说,又是一年春来到,只要春天到了,就意味着清明节也很快就到了。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做艾饺,我家也是。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讲讲清明节的习俗吧!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
除了放风筝、踏青、荡秋千,最重要的就是扫墓和做艾饺了。
扫墓,一般都是早上去的,人们会带着食物和前一天做好的艾饺和艾饼去纪念祖先。
做艾饺,最讲究的就是艾叶了。
艾叶好,做出来的艾饺就香,艾叶不好,那自然就相反了。
我们各自分工,我和妈妈先把艾叶挑干净。
我东挑挑,西选选,挑出来好多不好的艾叶。
我们把艾叶洗干净,放在锅里,然后加入水把艾叶煮熟,打开锅后,一股艾叶的香味扑鼻而来,仿佛让我看到了煮熟以后的艾饺。
然后把煮熟的艾叶水倒入糯米粉和硬米粉的混合物中。
我把它揉成米粉团,我揉啊揉,许多面粉都跑了出来,我想我不能重蹈覆辙,像上一次做的一样把面粉弄得满地都是,于是我就轻轻的来。
然后我们把粉团楸成一个个剂子,用手按扁,包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就好了。
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作文(通用26篇)
![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作文(通用2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169d3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0.png)
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作文(通用26篇)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作文(通用26篇)清明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一个怀念先人的日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作文篇1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
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
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作文的来历和习俗(精品16篇)
![清明节作文的来历和习俗(精品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9be9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5.png)
清明节作文的来历和习俗(精品16篇)清明节作文的来历和习俗篇1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坟不在同一座山上,曾外祖父的坟在一座低矮而又苍翠的小山上,从山顶到脚是一片竹林,踩着有些残破的青石台阶步步而上,很快就到了墓旁,墓的两旁是青草野藤,坟头上有几棵竹笋在成长,我们为坟锄了草,清理了坟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曾外祖母的坟地去了。
曾外祖母的坟在一座较高的山上,路很窄,杂草丛生,妈妈告诉我她的奶奶是一个很慈祥很和蔼可亲的老人,妈妈兄妹三人都是她拉扯大的,在二十年前去世……祭奠完先人后,我们便下山了。
下山时,我们边走边拔艾草,妈妈说要给我们做清明饺吃。
等我们走到停车的地方时,我们已摘了很多艾草了,只是我的手已伤痕累累,都是在摘艾草时被野草割破的。
到了家,我们先把艾用水煮一下,再用冷水洗干净,切碎,再煮糊,然后把它拿来和粉,弄好后,我也学着爸妈的样子一起做艾饺,先是做了一头活灵活现,大耳朵呼扇的小猪,可爱极了。
不出一分钟,我又做了一只肚里甜蜜蜜的糖馅小猪。
接着我又做了一只大公鸡,因为皮薄馅多,所以被“撑”破了。
这是快乐的一天,是有意义的一天。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有着很多风俗习惯,要传承下去。
清明节作文的来历和习俗篇2我和弟弟妹妹和大伯大叔等一行9人带着:纸钱,银杯子,纸手表等物品就去做清明了,据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清明节的来历(11篇)
![清明节的来历(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7a4f1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9.png)
清明节的来历(11篇)清明节的来历作文1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原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到处勃勃生气。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2曾经有位宏大的诗人说过。
清明季节雨纷纷,各上行人欲断魂。
没错这位诗人杜牧说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每年的4月4日人们都会到先辈祖先那里去扫墓怀念祭祀他们。
所以清明节又叫鬼节,扫坟节,冥节,与7月15中元节及10月15下元节共称三冥节。
清明节风俗扫墓,禁火,春游,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清明节相传是始于春秋时代的普国,为了纪念普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
普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随从,立下大功。
重耳返国,即普文公。
介子推辞躲到了深山。
普文公去查找。
没找到,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
但介子推死也不出来。
普文公很难过把这天叫做清明节。
如今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了吧。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我国的清明节是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每到清明节,大家都开头劳碌起来。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了。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就是清明节。
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独树一帜的。
由于在全部的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要扫墓,吃清明馃、春游……其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吃清明馃了。
每到清明节,爷爷就去山上把青给采回来;然后把它剁成泥;再把它烧制,并在里面加上馅,馅有咸的、有甜的,可美味了;最终用模具把它分割成圆样子的就完成了。
不仅我们中国有清明节,国外也有好多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
![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9b4a28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5.png)
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通用21篇)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篇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
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
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
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
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
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
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
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篇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的由来日记(精选6篇)
![清明节的由来日记(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aca47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e.png)
清明节的由来日记清明节的由来日记(精选6篇)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
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由来日记(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的由来日记1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由来日记2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著作《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著作《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东汉崔寔著作《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节的由来日记3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介绍(优秀5篇)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介绍(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8d2b3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3.png)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介绍(优秀5篇)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一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
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
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二清明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代吴惟信所作的《苏堤清明即事》诗,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清明踏青的盛景。
宋代程颢的《郊行即事》则写出了清明踏青流连忘返的心情:“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欧阳修的《踏青》动静结合:“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爱不释手。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这一天要禁动烟火,等到清明要“乞新火”。
人们往往将这两个节日合起来过。
白居易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韦应物咏道:“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
说的是清明寒食之际,人们在园中踢球为戏。
清明节来历和习俗作文(精品18篇)
![清明节来历和习俗作文(精品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44a4d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1.png)
清明节来历和习俗作文(精品18篇)清明节来历和习俗作文(精品18篇)清明节来历和习俗作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清明节来历和习俗作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清明节来历和习俗作文(精品18篇)】,供你选择借鉴。
清明节来历和习俗作文篇1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逐渐淡化与消亡,是近年来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几乎每年的春节和中秋节,都会有人出来念叨一番。
有人甚至将这归因于“洋节”的流行,认为其实质是强势文化侵入导致的本土文化衰退。
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过去的节日特定食品如今随时可以享用,周末的休闲娱乐可以比过去的节日还丰富,传统节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传统节日是在过去的生活节奏中产生的,或者可以说与旧时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相依存,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代,生活节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们不得不疏离传统节日的更重要原因。
换个角度说,“洋节”是伴随当代生活节奏一起进入中国的,所以最先接受“洋节”的,恰恰正是最能适应当代生活节奏的青少年。
与人们对春节与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与重阳这两个传统节日就更是渐行渐远。
粽子似乎是端午节的标志。
其实南京习俗,吃粽子并不限于端午节,但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
只是南京的粽子好像从来就没有出过大名,说到粽子之类的江南小吃,人们只会想起苏州和杭州。
包粽子本该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恶龙的牙齿,免得它去伤害屈原。
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掺少许糯米,甚或以籼米为主,掺上粳米和少许糯米,因为在计划供应的粮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应的,糯米尤少,大约一个节期一人只有一斤,且价格也要高几分钱。
贫寒人家,不得不做这种算计。
包粽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时间,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过久,否则会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里常包的是白米粽,偶或也能包点夹心粽。
一种是素心,在米里掺上红豆,或红豆沙,或去了核的枣肉;肉粽,是将过年时省下的腊肉,切成肉丁,每只粽子里包入二三丁,吃时揭开粽叶,只觉肉香扑鼻。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精选11篇)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9013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e.png)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精选11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篇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有到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
今年清明这一天,天气特别好,可不像诗句上说的那样。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我们一家人要一起去扫太爷爷的坟。
刚出门时,感觉心情特别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刚出笼的小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上山扫墓。
可从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没我这么高兴,也许是去扫墓的原因吧。
在山脚下,我觉得和别的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样了。
那里杂草丛生,杂草高出了我一个头。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太爷爷的坟墓前,在坟墓的周围到处是一些树枝和杂草,它们仿佛懂得扫墓人的心情似的没有生机。
我们先把坟墓的周围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坟墓上用些小泥块压上黄纸,摆上供品,点上香,我们轮流给太爷爷磕头。
爷爷在坟前念念有词,报告着这一年来家里的大事,还请太爷爷保佑全家大小平安。
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爷一定听到了我们的话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会保佑我们的……最后,我们在坟墓前的空地上把纸钱烧了,等烧完了还用带来的水灭了火星。
因为太爷爷坟前有一座凉亭,我们就坐在凉亭里吃东西。
爷爷还把吃完的蛋壳撒在坟墓上,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呢?”爷爷说:“表示祖先和我们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这嘛,怎么会和我们在一起呢?也许他活在爷爷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最后爸爸再检查了一遍,我们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轻松。
回来时我想:原来清明节是表示对先人的怀念日,也是家庭团聚,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机会。
清明节的来源和习俗介绍
![清明节的来源和习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39d6df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44.png)
【导语】清明细⾬眼前飘,怀念之情⼼头绕;纷纷纸钱⿊蝶舞,疼惜的泪⽔断了珠。
清明时节唯愿天上⼈间都安好。
下⾯就给⼤家介绍下清明节的来源和习俗,欢迎阅读!清明节的来源【1】 清明是我国的⼆⼗四节⽓之⼀。
由于⼆⼗四节⽓⽐较客观地反映了⼀年四季⽓温、降⾬、物候等⽅⾯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民⽤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天⽂训》云:“春分后⼗五⽇,⽃指⼄,则清明风⾄。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长此时,皆清洁⽽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到,⽓温升⾼,⾬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种⾖”、“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与农业⽣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与纯粹的节⽓⼜有所不同。
节⽓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节⽇则包含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是祭祖和扫墓的⽇⼦。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种活动。
汉族和⼀些少数民族⼤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们要携带酒⾷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物供祭在亲⼈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折⼏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礼祭拜,最后吃掉酒⾷回家。
唐代诗⼈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氛。
公务员之家: 清明节,⼜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4⽇⾄6⽇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有清明踏青,并开展⼀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的习俗仍很盛⾏。
清明节的习俗【2】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禁⽕,为了防⽌寒⾷冷餐伤⾝,所以⼤家来参加⼀些体育活动,以锻炼⾝体。
因此,这个节⽇中既有祭扫新坟⽣别死离的悲酸泪,⼜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个富有特⾊的节⽇。
2024年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演讲稿五(2篇)
![2024年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演讲稿五(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fd8a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2.png)
2024年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演讲稿五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2024年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它位于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时节。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一些主要的风俗习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华夏族,其纪念对象主要是人们的祖先。
起初,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一种方式,人们在此时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祭拜,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那时的人们称清明为“寒食节”。
《左传》中有记载:“齐景公将夜行,曰‘寒食将至,吾将安所取食’”。
可见,清明节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并被人们所注意。
其次,清明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习俗。
第一项是扫墓祭拜。
清明节是扫墓祭拜的重要时刻,人们前往祖先的墓地,认真清扫墓地,整理祭坛,献上新鲜的花圈、祭品和香烛,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也寓意着对死者的追思与悼念。
第二项是踏青郊游。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大自然万物苏醒,正是人们外出踏青郊游的好时机。
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结伴而行,登山、野餐、赏花、放风筝,体验着春天的气息,与亲友共同享受美好时光。
第三项是放飞风筝。
清明节时,风和日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
风筝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玩具之一,其寓意着人们希望风调雨顺,万象更新。
而清明节放飞风筝也是为了祈福,通过放飞风筝来甩掉不好的运势,希望获得好运。
第四项是植树造林。
清明节也被称为“寒食节”,这是因为古代人们在这一天禁火生冷,又因为春天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所以在清明节也有植树的习俗。
人们通过植树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提倡绿色环保,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关注生态平衡。
最后,清明节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习俗和活动,比如湖北的草人舞、江苏的草船灯、四川的踩青、福建的清明饼、浙江的踏青游园等等。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和传统300字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和传统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15d948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9.png)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和传统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
常在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
这一节日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旨在纪念先祖、缅怀历史、悼念逝者。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最早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起源于周朝。
古
人认为,在清明时节,阳气升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正是祭祀祖先、扫墓祭奠逝者的合适时机。
随着历史的发展,清明节的含义逐渐丰富,成为一个传承文化、尊重历史的节日。
清明节的风俗和传统
1.扫墓祭祖:清明节当天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祭奠
逝者,祭祖是传承先人文化、表达孝道的重要方式。
2.踏青郊游:古人认为清明时节春光明媚,万物复苏,
人们会借此机会到郊外踏青赏花,享受春天的美好。
3.食清明团子:清明节的传统美食之一便是清明团子,
据说吃了清明团子可以辟瘟、除灾、保平安。
4.动植物若到头:古人认为清明是百草生长的时节,
所以清明节有。
清明来源以及历史和习俗作文
![清明来源以及历史和习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24de2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f.png)
清明来源以及历史和习俗作文清明节的起源。
说到清明节,你知道它的来头吗?这个节日呀,其实是从古代
的寒食节演变而来的。
古人觉得在春天这个时候,万物复苏,一切
都很干净清爽,所以就叫做“清明”啦。
这节日不仅跟农事有关,
还是大家怀念祖先的时候。
历史脉络中的清明节。
在古代,清明节可不止是个节气哦,它还是个文化大聚会!很
多文人墨客都会写关于清明的诗,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祖先的思念。
从唐朝开始,清明节就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变成了扫墓、踏
青的大日子。
这些习俗也反映了咱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清明节的习俗风情。
到了清明节这天,最不能少的就是扫墓了。
大家都会带上鲜花、纸钱去祖先的墓地,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除了扫墓,踏青也
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想象一下,阳光明媚的春天,大家走出家门,
去欣赏那些盛开的花朵,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多惬意啊!还有插柳、荡秋千、放风筝这些活动,也是清明节的一大特色,大家都玩得不
亦乐乎。
清明节的独特意义。
清明节啊,不仅仅是个节日,它更像是一个情感的寄托。
在这
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会停下脚步,回顾过去,想想那些已经离开
我们的亲人。
同时,也会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
这种情感啊,真
的是难以言表的。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优秀5篇)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13dd4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0.png)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优秀5篇)篇一:清明节的来历作文篇一清明节的来历据说,有一次,大王在赶路,快要饿晕了,他的手下介子推把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汤给他喝,并且说:“大王,着是麻雀汤,您喝吧。
”大王喝得津津有味,他们又继续往前赶路,发现介子推的腿一瘸一拐的,就询问是怎么回事?介子推不得不说出了事实。
大王泪如雨下的说:“等我当上了国君,一定会重重的赏你。
”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以前,跟他一起逃难的人,都被封了大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
当重耳想起这件事的时候,介子推和他的老娘已经逃到了绵山。
一位大臣说:“我们放火烧山,从三面,留下一面,他肯定会从另一面逃出来的。
”谁知有人暗中使坏,烧了四面山。
等晋文公上山看的时候,介子推已经抱着一棵大柳树,活活的被火烧死了。
晋文公痛苦流涕。
第二年,那棵柳树发了新芽,从此,家家插柳纪念介子推,这就是清明节的来历。
篇二:清明节的由来作文篇二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晋献公,他有个妃子叫骊姬。
由于骊姬的儿子奚齐想继承王位,骊姬便千方百计地设计谋害太子,太子申生被逼无奈,只好悬梁自尽了。
骊姬奸计得逞之后,又想杀害重耳,重耳听到风声就连夜慌忙逃出了皇宫。
重耳逃出皇宫时,身后跟着数百个随从,可是在逃亡路上,需要经历的磨难数不胜数,几百个人的队伍变成了几十人,最后只剩下几个人了。
有一次,公子重耳饿得快昏倒了,手下的忠臣介子推就把自己腿上的一块肉割下来,烤熟了给重耳吃,以表自己的一片忠心……在外流浪了十九年,重耳得知骊姬已被诛连九族时,便回到皇宫执掌了政权,这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读后感。
晋文公把以前忠于自己的人,都封官加爵,却唯独忘了介子推。
后来一个人说起了介子推,晋文公才猛然想起了他,就派御林军出去找他,然而,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顺利。
御林军去介子推家三次都家门紧锁,晋文公就亲自去他家,不想,介子推却背着老娘,二人一起逃上了家对面的绵山。
有人给晋文公提议说:“我们把这座山三面点火烧了,只留下一面不烧,介子推就会从不烧火的一面下来的。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通用10篇)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ddc55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c.png)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通用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篇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
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应该说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
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作文200字左右【6篇】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作文200字左右【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32e0f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a.png)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作文200字左右【6篇】清明节的由来作文1清明,是24节气之一,是中国的流传千年传统节日,我想,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都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它的由来很耐人寻味。
清明节与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有关。
重耳耳垂大,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
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
公子夷吾杀太子自封晋惠公,对他更加无礼,重耳只好带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齐国,在途中公子重耳因连日吃野草,发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岭中哪有大夫?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块大腿肉生火做汤,把肉汤送给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了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
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可是现在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烧山必他出来。
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来,后来两个人抱着两棵老柳烧死了。
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介山,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许用火,并要插柳,还将4月5号命名为清明,又称寒食节。
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团之类的。
近来中国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
让人们有时间去祭祖、扫墓、踏青。
清明节,标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一个传统,说明中国人是讲义气的,重感情的,中国人有恩不忘。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2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没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来源以及历史和习俗作文
![清明来源以及历史和习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32b0d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6.png)
清明来源以及历史和习俗作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到清明节,这句诗总会在人们
的脑海中浮现。
那清明节到底是咋来的,又有啥历史和习俗呢?今天咱们就来
好好唠唠。
要说清明节的来源,那得追溯到古代。
传说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了纪
念忠臣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
后来,寒食节慢慢就和清明节融合在一起啦。
清明节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可是有着重要地位。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在这个
时候总会诗兴大发,留下不少关于清明的佳作。
老百姓们也把这一天看得很重,觉得这是缅怀先人的好时机。
再说说清明节的习俗,那可真是丰富多彩。
扫墓祭祖肯定是头等大事,一
家人带着鲜花、水果啥的去祖先的坟前,清扫清扫,摆上祭品,烧烧纸钱,嘴
里念叨着对先人的思念和祝福,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安好。
除了扫墓,踏青也是必不可少的。
春天到了,到处都是花红柳绿,一家人
出去走走,欣赏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放松放松心情,别提多惬意了。
还有插柳,据说能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小朋友们最爱放风筝,在空旷的地方奔跑着,让
风筝高高飞起,那叫一个开心。
对了,清明还有吃青团的习俗。
那绿油油、软糯糯的青团,咬上一口,甜
甜的豆沙馅或者咸香的蛋黄馅在嘴里散开,真是美味极了。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也是一个能让人感受春天、享受生活的节日。
它承载着咱们对先人的怀念,也传递着对未来的希望。
怎么样,听完我说的这些,您是不是对清明节更了解啦?。
清明来源和风俗作文
![清明来源和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55b9b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e.png)
清明来源和风俗作文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既是一个传统的节气,也是寄托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思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怀念祖先、缅怀先烈,同时也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
清明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起初是为了纪念江南国君的忠臣。
后来,寒食节与谷雨节逐渐结合,形成了清明节。
据史书记载,清明节最早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时期开始流行的,当时人们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禁火忌灶,以表示对忠诚者的敬意。
后来,这一传统逐渐演变成了祭扫祖先和先烈的习俗。
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这是最为重要的风俗之一。
每年的清明节,家人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整理墓地,祭奠祖先。
他们会烧香、献花、祭拜,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人们相信,通过祭祀祖先,可以感受到祖先的存在,并传承家族的血脉和传统文化。
除了扫墓祭祖,清明节还有一些其他的风俗习惯。
比如,踏青是清明节独特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踏青郊游,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
同时,还有一些传统的娱乐活动,比如放风筝、荡秋千等,使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松心情,感受生活的乐趣。
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吃清明团子。
清明团子是用糯米粉制作的一种传统食物,外形圆滚,颇具象征意义。
吃清明团子有祈求平安、祛病健康的寓意,也寓意着人们亲人团圆、家庭和睦。
总的来说,清明节既是一个纪念与哀悼逝去亲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
通过清明节的风俗习惯,人们不仅仅是纪念先人,更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家族的血脉。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吃清明团子等,都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上内容为清明来源和风俗作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清明节由来及习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清明节由来及习俗,供大家学习参考!最后外公把黄纸穿过香插在坟头上,再按照刚才的方法插好多。
因为今年不准烧纸、点香,也只能这样了。
外公、妈妈和大阿姨他们插完之后,就对这老外公和老外婆鞠了三个躬。
接下来,是我和两个弟弟他们鞠躬了。
我们一边鞠,外公他们还叫我们讲:“保佑你会读书,爸爸妈妈赚好躲钱……。
”我和中中(我舅舅儿子的小名)都拜了,只有轩轩(我亲弟弟的小名)不肯拜。
我们劝了好久都没有用。
只有我的大阿姨她最伤心了,她欠欠地跪在坟前不起来,满脸流着泪水,双手轻抚着墓碑。
我想去拉她起来,但我没有去拉。
因为我知道那坟里躺着的是最疼她的奶奶。
那老人在世时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阿姨身上,教育她做人,学知识。
我凝视着大阿姨脸上的泪水,那泪水中有对老人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此时,我清楚的记得大阿姨上完《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亲情,一旦远离我们而去时,再也寻不着了。
我在回来的路上默默地想:先辈们呢?你们在天之灵好好安息吧!我们这些做子孙的一定把家园创造的更加美好!今年的清明节我最过得有意义。
作文4: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家人一道回乡扫墓。
我的老家在湖南临武县。
天刚朦朦亮,我们一家便从县城往乡里赶路了。
说来也怪,昨天还是阳光灿烂、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却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夹杂着阵阵凉风,让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
我们的车子被笼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车流交织在一起,行进变得十分困难,莫非真应了那句古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难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这样的天气,让人们在忧伤肃穆的氛围中去祭拜祖先,缅怀故去的亲人?我们来到乡间时,雨少了一些,我们开始步行上山。
一路上,爷爷不时地在和似曾相识的路人打着招呼,或许他们正是儿时在一起的玩伴?而我却被路旁的景致所吸引:红砖壁瓦的矮房,摇着尾巴的家狗,水井边搓着衣服的农妇,这都是我在城里从未见过的景象。
还有那葱郁碧绿的毛竹,鲜艳欲滴的映山红,整齐划一的田埂,汇成了一幅生动的农家山水图。
终于来到了墓地,家人一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冥钱、供品和蜡烛,一边一齐动手,清除墓地四周的杂草,平整墓碑前后的松土。
准备停当后,接着,爷爷让我们一起在墓前三鞠躬,并许下自己的心愿。
我想我就祝愿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而我自己也学有所成吧。
“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点燃了鞭炮。
在升腾的烟雾和鞭炮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扫墓活动。
走在下山的路上,雨越下越大。
我忽然发现爷爷的脸上写满了忧伤,想必是在思念故去的亲人吧。
我们都不忍打扰他。
大家开始沉默不语。
下山的路由于雨水而变得湿滑。
爷爷突然一个踉跄像要滑倒,一旁的爸爸眼疾手快搀住了爷爷的手臂。
爷爷则习惯性地拉住我,把我的手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
我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我知道爷爷爱我胜过对自己。
雨雾中的爷爷显得有些苍老,但他对亲人、对我们的疼爱却是那样分明。
此时,我似乎能体会到他深深思念故人的感情。
也理解了他带领我们前来扫墓的用心。
想着这些,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对爷爷说:“您放心吧,我会自己小心的。
”说完,我撇过脸,拉紧爷爷的手,朝山下走去……作文5:清明节的来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回答共6条作文1:“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
星期五,我跟着爸爸妈妈到老家——溱潼去扫墓。
溱潼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素有“苏中明珠”的美称,这里不仅有世界珍稀动物“四不象”———麋鹿,还有闻名天下的“溱潼会船节”。
听住在老家的七奶奶说,会船节时这儿可热闹了!再过一天就是“会船节”了,我多想看看老家那赛龙舟的壮观场面啊,可妈妈说,我当天回家,不能去看了,我觉得十分遗憾。
我们整个家族的人都去给我的太太太公扫墓,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太帮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时,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
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
太太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太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
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
我想在此长眠的太太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
等扫墓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
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
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的小红军。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家人团聚,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作文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
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
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我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
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
一会儿,我们到了。
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
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
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
此时,爸爸也流泪了。
雨势并不减退,我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
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物品。
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
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
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作文3: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更是成为了我国的法定假日,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清明节的。
今年的清明节对我来说有两大特别之处:一、妈妈今年特地从北京赶回来过清明节。
二、今年的清明节不准烧纸点香,因为怕引起火灾。
我们是下午去扫墓的,在去老外婆和老外公坟那儿的路坑坑洼洼,有许多的泥巴,而且老外公和老外婆的坟在山上,要走小路,小路又窄又烂。
当时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不过没走多久就雨过晴天了,当时外公他们讲是老外公和老外婆知道我们要来看他们,所以保佑我们,就让老天没有下雨了。
不一回儿,我们就来来到了老外婆和老外公的坟前。
在坟的周围杂草丛生,荒无一人,仿佛懂得来扫墓的人的心情似的,故意弄出这番景象,而且还有许多倒在地上枯了的树,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与昔日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