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PPT课件
四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课件

第1课时
1. 认识数位顺序表 2. 多位数的读、写 3.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4.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5.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6. 数字表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数 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 位
……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
数 ……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单
亿亿亿
万万万
位
读一读,议一议。
253471
读作:二十五万三千四百七十一
600040010 读作:六亿零四万零一十 950000803 读作:九亿五千万零八百零三
7650000 读作:七百六十五万
读多位数时应注意什么呢?
写数时应注意什么呢? 从高位写起,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
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游戏
1.同桌各写一个多位数(数位不超出10位)。 2.读一读,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说理由。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 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1. 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亿级和万级的数 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读出“亿”字和 “万”字。
2.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余数位有1个0或连 续几个0,都只读1个0。
写一写。
五十八万零九十六
写作:580096
二千三百五十四万六千 写作:23546000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整理与复习【第1,2,3课时】》课件

【第一,二,三课时】
第一单元圆 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 r =1/2d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C=2πr 圆周长=π×直径 圆周长=π×半径×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 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πr×r。圆的面积公式:S=πr²。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² 或者S=π(d/2)² 或者S=π(C÷(2π))² 15.在一个正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 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 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 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 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 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完美版)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

5 大数的改写
整万、整亿数的改写方法:将整万数个 级的4个0去掉,同时在后面加上“万”字;将 整亿数个级、万级的8个0去掉,同时在后面加 上“亿”字。
6 求近似数的方法
用“四舍五入”法,把要保留的数 位后面的数字舍去,如果被舍去部分的 首位数字“小于5”,则保留部分不变 (即“四舍”),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 位数字 “大于或等于5”,就在被保留 部分的末位上加1(即“五入”)。
3 亿以内数的写法
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如果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就 在那个数位上写 “0”占位。
4 大数的比较
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1)位数不同时, 位数多的数比较大;(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 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数字越大的数就越大; 最高位上数字相同时,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 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随堂练习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部分省、直辖市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数量统计表 册
(1)2010年北京市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 数量为(1226 )万册;2011年甘肃省少年儿 童读物总印刷数量为(76 )万册。
(2)分别比较2010年和2012年各省、直 辖市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数量,并按从小到大
我国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占地面 积3735200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334000 平方米,国家投资近1000000000元。营地 内有勇敢智慧区、科学探索区、生活实践区 等八大园区,种植了十万棵树和一百二十万 株花木,辅设了十七万平方米的草坪。
3735200 读作:三百七十三万五千二百 1334000 读作:一百三十三万四千 1000000000 读作:十亿 十万 写作:100000 一百二十万 写作:1200000 十七万 写作:170000
(2023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PPT课件

360 525 640 730 905
360-187=173(千米) 525-360=165(千米) 640-525=115(千米) 730-640=90(千米) 905-730=175(千米) 175>173>165>115>90 答:李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分别为173千米、165 千米、115千米、90千米、175千米。星期五最多,星期四最少。
巩固练习 1.
(课本P44T10)
(1)笑笑上学有( 2 )条路线,走哪条路线近? 在图中标出来。
(2)妙想列出了一个算式180+305-405,她解决 的是什么问题? 从家到学校比去笑笑家远多少米?
2. (1)徐州到连云港有多少千米?
539-349=190(千米)
答:徐州到连云港有 190千米。
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星期一出车时的 读数为187千米。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360 525 640 730 905
(1)从表格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画一画,并与 同伴说一说。
(2)算一算李叔叔每天行驶的里程数,哪一天最多?
哪一天最少?
星期一出车时的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读数为187千米。
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45+5×3 =45+15 =60
7×4-15 =28-15 =13
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对于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 减法。
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126-6÷3 =126-2 =124
8÷4+36 =2+36 =38
3.带有小括号混合运算
计算:84÷2=42
84÷2 80÷2=40
80 4
北师大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PPT教学课件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
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整理与复习(1)
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整理与复习(1)
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
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整理与复习(1)
圆的周长
指什么?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整理与复习(1)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
这些梨树的成活率是( 90% )。
整理与复习(3)
2.判断题。
(1)丽丽买来一个10%千克的西瓜。(
×
)
(2)0.5%的分子不是整数,所以0.5%不是百分数。(
(3)5千克的10%与10千克的5%相等。(
√
×
)
)
(4)10克白糖放到100克水中,糖水的含糖率是10%。(
×
)
整理与复习(3)
3.选择题。
种子总数量
种子总数
总质量
×100%
整理与复习(3)
2.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
成百分数;②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
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即可。
①先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
百分数;②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改写成百
分数。(除不尽时,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整理与复习(3)
3.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
点向左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
100的分数,然后进行约分。
整理与复习(3)
4.解决有关百分数问题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问题: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0~9的认识《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学课件(2024秋)

几个和第几
第1 1.给第6个苹果涂上红色。 2.圈出6个苹果。
数字可以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几个和第几 我排在第1
我是小红,排在第几?
12 34 5 6 78 9
数的哪方哪些向些是不是报同报双,单数顺数的序的同也同学会学?不?同。
数的分解与组成
9314065 (1)选择你喜欢的数,把它分一分。 (2)8个本子分给两个同学,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8 5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回忆复习
本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翻一翻第10页到第26页,还有什么补充?
数的作用
找找生活中的数。
2
4
2
1
数的作用:表示东西的多少。
数的区别 仔细观察,判断括号里的数是否正确。
7
67
79
75
78
用不同的数字来描述不同数量的东西。
数的联系
明明原来有
妈妈妈用买掉来
明明现在有
3添去上掉12就是452 把数字添上几就变大,去掉几就变小。
3 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数的大小顺序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知识印象最深刻?
第4章整式的加减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件(共35张PPT)

单项式
系数 次数
项,项数,常数项,最高次项 多项式
次数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去括号
化简求值
用字母来表示生活中的量
知识点梳理1
单项式:
定义: 由_数__字__或__字__母__的__乘__积__组成的式子. 单独的 一个数 或 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系数: 单项式中的_数__字__因__数__.
次数: 单项式中的_所__有__字__母__的__指__数__和___.
课堂小结
考点分析
多项式的项与次数
例4:请说出下列各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并写出多项式的 最高次项和常数项.
四三
知识点梳理4
同类项的定义: 1. 字母 相同,
2. 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1.与系___数_无关
同类项:
2.与_字__母__的__位__置_无关.
注意:几个常数项也是_同__类__项_.
合并同类项概念:
“去括号,看符号. 是 ‘+’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二)计算
1. 找同类项,做好标记.
找
2. 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同类项放在一起. 搬
3. 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结果.
并
4. 按要求按“升”或“降”幂排列. 排
考点分析
去括号
例9:已知A=x3+2y3-xy2,B=-y3+x3+2xy2,
(两相同) (两无关)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
1._系__数___相加减; 合并同类项法则:
2._字__母__和__字__母__的__指__数__不变.
考点分析
同类项
例5:(2024•内江)下列单项式中,ab3的同类项是( )
A.3ab3
2024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不是
是
是
2条 1条
不是 是 无数条
(教材P54 巩固应用T3)
3.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各圆的面积。
(1)r=4cm;(2)d=1.4dm ; (3)C=6.28cm。
(1)3.14×4²=50.24(cm²) (2)3.14×(1.4÷2)²=1.5386(dm²) (3)6.28÷3.14÷2=1(cm)
20
9
1
9
长
20
8
2
16
方 形
20
7
3
21
20
6
4
24
20
5
5
25
圆 20
约31.85
(1)分析以上实验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2)用上面的发现解释为什么排水管的 横截面都是圆形的。
所有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横截面是圆 形,面积最大,排水最快。
(教材P56 巩固应用T16)
6.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如果用它围成 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每边的长是多少厘米?
2×3.14×3=18.84(cm) 18.84÷3=6.28(cm) 答:每边的长是6.28厘米。
(教材P56 巩固应用T15)
7.下面是一个数学兴趣小组用一根长20dm的铁丝围图形 的情况记录。图形 周长/dm 长/dm 宽/dm 面积/dm2
(教材P56 巩固应用T17)
9.银河广场有一个圆形喷水池,周长43.96m,
有一条3m宽的小路围着喷水池,这条小路的
பைடு நூலகம்
面积是多少?
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小路的面积 小路 43.96÷3.14÷2 =7(m)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够比较大小,并用序数表示。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对100以内的数有所认识,但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运用不够熟练,对比较大小和序数的理解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能够比较大小,并用序数表示。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表示。
2.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序数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老师出示一张小卡片,上面有一个数字,学生需要说出一个数字,使得这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是一个特定的数。
例如,老师出示数字3,学生需要说出数字4,使得3+4=7。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呈现100以内的数,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并能够比较大小。
例如,呈现数字23和35,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字更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比较大小练习。
例如,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加减法运算,并比较结果的大小。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分解PPT课件

9
.
全课总结:
今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的吗?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7
.
看图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
?
列式:4×3+3=15(个)
2、每个盘子平均放几个 ?
8
上午摘了20个
下午摘了16个
列式:(20+16)÷4=5
(个) .
解决 问 题
5元
原价:8元 现价:2元12元
2元
1、买2支笔和一个蛋糕,一共多少元?
2×2+5=9(元) 答:一共9元。
2、152×÷32 ++减法
20+5×6 8×6-40
除法
3
加法 减法
36÷9+6 55-15÷3
.
有小括号、同级运算
带有小括号 (9 + 9)÷9
同级运算
9 ÷ 9×9 9 + 9-9
4
.
填一 填
1、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 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18-14)×5先算( 减 )法,再算 ( 乘 )法
5
.
森林 医 生
56-16÷8 =40÷8 =5
56-16+24 =56-40 =16
6
订: 56-16÷8 =56-8 =48
订: 56-16+24 =40+24 =16
.
小法 官
北师大版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PPT教学课件

轴对称图形
整理与复习(2)
找对称轴
找对称轴:
2条对称轴
1、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图
形能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就是
对称轴。
2、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
称轴,有的有多条对称轴。
3、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5条对称轴
点击返回
整理与复习(2)
画轴对称图形
1.找到关键点。
2.找到相应的点。
3.连一连。
点击返回
整理与复习(2)
1,5,7,35。
1+5+7+35=48
整理与复习(3)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感谢观看
连一连。
整理与复习(2)
1.按要求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画出关于虚线轴对称的图形
1.确定关键点。
2.根据对称轴找到对应点,再
连一连。
整理与复习(2)
2.想一想,填一填。
向(下 )平移(4 )格得到
向(左 )平移(5 )格得到
向(下)平移( 3 )格,再向( 右)平移( 4 )格得到
整理与复习(2)
沿着这条线对折,图形的两
边能完全重合,这条线就是
它的对称轴。
整理与复习(2)
1.按要求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向上平移3格
1.确定关键点。
2.按照平移的距离和方向找到
对应点,再画一画。
整理与复习(2)
1.按要求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画出关于虚线轴对称的图形
1.确定关键点。
2.根据对称轴找到对应点,再
这捆付了2.8元,你
知道它有几米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扎实,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复习课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复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复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课本,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复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复习课件,梳理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
2.准备典型例题,用于讲解和巩固知识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复习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复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复习效果。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复习和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对本学期所学的主要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进行回顾和总结。
2. 对本学期所学的主要数学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
3. 对本学期所学的主要数学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学期所学的主要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发现和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教案、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主要数学知识。
2. 复习:通过PPT课件,对每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3.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主要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和巩固。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复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1. 《整理与复习》2. 主要知识点:每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
3. 练习题:每个知识点对应的练习题,以表格形式呈现。
作业设计1. 对本节课所复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写在笔记本上。
2. 完成练习题,写在练习本上。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环节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数学问题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提出一个需要运用本学期多个知识点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ppt课件

写数
(3)想一想,怎样能准确地写出一个多位数?再写出下面 各数。
二十五亿三千零九万 五百一十亿零二百零七万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
千
百
十
个
写作:51002070000
写作:2 5 3 0 0 9 0 0 0 0
先哪分看级个这读数个、位数写上有多一几位个级数单,位也没 再有从,什最就么高在 好级那 处写个 ?起数。位上写0。
算式的特点,并算出每个算式的和。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再写出 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492 357 816
49+35+81 = 18+53+94 = 165 42+37+86 = 68+73+24 = 165 38+51+76 = 67+15+83 = 165 492+357+816 = 618+753+294 = 1665
(1)这个数最大是( 2549999999 ),它是( 十 )位数,
它由( 25 )个亿,( 4999 )个万和(9999)个一组成的。
(2)这个数最小是( 2450000000 ),最高位是(十亿)位, 表示( 2个十亿 ),5所在的数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
五、拓展提升
用方格中的数,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不同的算式。观察每组
用不同方法表示的两个数可以直接分 级,再比较最高级的数的大小。
6.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尾数最高位
最高位
9□8765000 ≈ 9亿 3562100000<□103270000
四舍 0、1、2、3、4 尾数最高位
十位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测量和方程等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复习和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对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上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运算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运算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复习和整理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复习:学生自主梳理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请你列式解答。
如果你是老师,你想对 同学们说点什么?
包装这些脐橙需要多少个筐? 包装这些脐橙大约要多少个筐?
一共收梨多少千克? 大约收梨多少千克?
我是解题小能手。
你能把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吗?
418×43 280×50
603×42 514×29
280×50 < 514×29 < 418×43 < 603×42 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课件设计:邓华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小学
回顾与整理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男女生分两组进行计算比赛,每组完成4题。
你能帮老师把下面8道题分成两组吗?
说出你的理由。
700×30
436×25
120×40
450×30
210×30
804×34
900×60
792×37
请你列式解答。
一共有苹果树多少棵? 一共收桃多少千克? 一共收桃约多少千克?
我是找错小侦探
280 × 50 1400
251 × 42 4102 8204 86142
你能举例说出口算的方法吗? 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A: 口算
700×30
B: 笔算
436×25
120×40
450×30
210×30
804×34
900×60
792×37
请你选择一组计算。
A: 700×30
120×40
B: 210×30
900×60
436×25 450×30 804×34 792×37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