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验收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范文(4篇)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材料使用率,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所有参与建设工程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管理规定,并按照规定执行。
第三条材料检查验收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第四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材料、土建设施材料、电气设备材料、机械设备材料等。
第五条本管理规定的术语解释:1. 建筑材料:用于建筑施工的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木材、沙子等。
2. 土建设施材料:用于土建施工的材料,包括钢筋、砖块、水泥等。
3. 电气设备材料:用于电气设备的材料,包括电缆、继电器、开关等。
4. 机械设备材料:用于机械设备的材料,包括钢材、轴承、齿轮等。
第二章材料检查第六条材料检查应在材料进场前进行,目的在于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七条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材料检查工作,确保检查工作的及时、准确性。
第八条材料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材料标识检查:检查材料是否正确标识,包括材料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等信息。
2. 外观检查:检查材料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无裂缝、变形、破损等现象。
3. 尺寸检查:检查材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
4. 抗压强度检查:对需要抗压的材料进行抗压强度检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5. 化学成分检查:对需要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的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成分合格。
6. 其他特殊要求检查:对特殊要求的材料进行相应的检查。
第九条材料检查应编制相应的检查记录,记录材料的检查结果、检查人员、检查时间等信息。
第十条材料检查结果可以分为合格、不合格和待处理三种情况。
第十一条材料检查不合格的情况下,应尽快与供货方或制造方联系,对不合格材料进行退换或更换,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对不合格材料进行分类保存,并进行标识。
第三章材料验收第十三条材料验收应在材料进场后进行,目的在于确认材料的质量及时与正确。
工程材料封样及现场验收工作管理规定

工程材料封样及现场验收工作管理规定一、工程材料封样管理1.材料封样库的建设:(1)每个工程项目应设立材料封样库,库房应具备防潮、防火、防盗等基本条件。
(2)封样库的建筑材料封闭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尘埃、湿气、虫害等外界因素对材料造成污染或损坏。
2.封样程序与方法:(1)根据工程材料的特点,明确需要封样的材料种类、数量及采样的方法。
(2)对于不同材料,应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封样,并标注样品的基本信息,如材料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供应商等。
3.封样过程的记录:(1)封样过程应当有专人负责,并作详细记录,包括封样时间、封样人员、封样地点等信息。
(2)封样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并做好索引和分类。
二、现场验收工作管理1.验收人员的要求:(1)现场验收工作应由具备相关技术资格并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员进行。
(2)验收人员应对所要验收的工程材料有深入了解,熟悉材料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
2.验收过程的流程:(1)验收前,应先核查工程材料封样记录,并比对样品的基本信息是否准确完整。
(2)验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材料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确定相应的检测项目和方法。
(3)验收过程中应认真记录检测结果,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3.验收结果的处理:(1)验收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应根据工程材料的特点和验收标准进行判定。
(2)对于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重新进行验收。
(3)合格的工程材料,应及时入库并妥善保管,以备后续使用。
以上是工程材料封样及现场验收工作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工程材料封样及现场验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施工材料进场验收规定

施工材料进场验收规定施工材料的进场验收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安全。
为了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特制定以下进场验收规定:一、验收程序。
1. 施工材料进场前,应由供货方提供相关的产品合格证明和质量检测报告,并由施工单位对其进行审核确认。
2. 施工材料进场后,应立即进行验收,对每批材料进行逐一检查。
3. 验收人员应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立即予以退回或者要求供货方进行重新提供。
二、验收标准。
1. 对于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应检查其外观和标识是否清晰完整,是否有变形、开裂、氧化等现象。
2. 对于砂、石等骨料材料,应检查其粒径、含泥量、含尘量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3. 对于木材、木制品等材料,应检查其含水率、干燥情况、裂纹等情况。
4. 对于涂料、防水材料等化工材料,应检查其外观、颜色、干燥时间等指标。
5. 对于设备器材,应检查其外观、功能、配件齐全等情况。
三、验收记录。
1. 验收人员应当对每批材料的验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
2. 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并通知供货方进行处理。
3. 对于合格的材料,应及时进行入库登记,并妥善保管。
四、验收责任。
1. 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施工材料的进场验收工作,并对验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供货方应对所供材料的质量负责,并配合验收工作的开展。
3. 验收人员应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果断处理。
五、验收结果。
1. 合格的施工材料应及时入库,并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规定使用。
2. 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应及时退回或者要求供货方进行重新提供,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以上即是施工材料进场验收的规定,希望全体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安全,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工作,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法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部建设工程的材料检查验收管理工作。
第三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应遵从公开、公正、透亮的原则,加强监督,防止滥用职权、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第四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工作应与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工作同步进行,实现全过程协同管理。
第五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应建立健全纪录管理制度,记录材料检查验收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做到可追溯。
第六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检验效率,削减重复检验。
第七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应确保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素养,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应加强与相关机构的沟通合作,提高检验的精准性和牢靠性。
第二章材料检查第九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应建立材料的检查标准和检查机制,依据实际情况,订立相应的检查方案和检查流程。
第十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应对材料的质量、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进行检查,对不合格材料应适时予以替换或退货,并记录全过程,做到可追溯。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应对进场材料、在场材料和离场材料分别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第十二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应加强对检查工作的督促和监督,杜绝任意批准、虚报检查结果等行为。
第三章材料验收第十三条建设工程材料验收应在材料检查结束后进行。
验收应依据材料名称、型号、规格等指标进行。
第十四条建设工程材料验收应遵从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确保材料达到设计要求、标准规定和质量要求。
第十五条建设工程材料验收应执行逐批验收、批量验收、统一验收等不同验收方式,实在验收方式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建设工程材料验收应对验收结果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真实、精准,做到可追溯。
第十七条建设工程材料验收应加强与相关机构的沟通合作,促进信息共享,提高验收的精准性和牢靠性。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各类建设工程的材料检查验收工作。
第三条材料检查验收的目的是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施工等要求。
第四条材料检查验收工作应遵循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
第五条驻地设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机构,在此机构下设专门的材料检查验收部门。
第六条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应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若不存在相关国家标准,可参照行业标准进行。
第七条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应有专业的人员进行,且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第八条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报告应及时准确,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施工方。
第二章材料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第九条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应包括对材料的质量、性能、规格、数量等方面进行检验。
第十条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应按照一定的抽检比例,从不同的供货单位、不同批次的材料中进行抽样检验。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进行检验。
第十二条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和记录。
第十三条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应按照施工进度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第三章材料检查验收的流程第十四条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材料计划编制、材料进场检验、材料使用前检验、材料使用后检验。
第十五条材料计划编制应在施工前进行,按照工程要求确定所需的材料种类、数量、规格等,并编制相应的材料计划表。
第十六条材料进场检验应在材料运达工地后进行,包括对材料的包装、品牌、厂家、日期等进行检查和记录。
第十七条材料使用前检验应在材料使用前进行,包括对材料的质量、性能进行检验和测试。
第十八条材料使用后检验应在材料使用后进行,包括对材料的保质期、效果等进行检验和记录。
第四章材料检查验收的考核与监督第十九条对材料检查验收工作,应定期进行监督和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制度内容

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类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
第三条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应遵循合理、公正、公正的原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条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负责,各方需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
第二章材料检查验收的基本原则第五条材料检查验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依法合规:材料的检查验收应当依法进行,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二)真实准确:对材料的检测结果应当真实准确,数据不能虚假,以确保工程质量。
(三)公正公平:对待所有材料应当公正公平,不得因任何原因偏私。
(四)安全可靠:对材料的检测验收应当保证其安全可靠,符合使用要求。
(五)责任追究:对于因材料不合格而引发的责任应当及时追究。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人员,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信。
第三章检查验收程序第七条工程材料的检验验收程序如下:(一)建设单位制定材料验收计划,明确材料的检验验收标准和方法。
(二)从正规渠道采购工程材料,并携带购买合同、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检验单位对工程材料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报建设单位。
(四)建设单位根据检验报告对工程材料进行验收,符合要求的予以通过,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处理。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工程材料的采购,确保材料来源的安全可靠性,并配合验收工作。
第四章检查验收标准第九条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建筑设计文件的要求。
第十条对于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多种材料,应结合其特点和用途,确定相应的检验验收标准。
第五章验收结果处理第十一条对于通过验收的工程材料,应按照合同规定和施工要求存放、使用。
第十二条对于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应依据合同规定进行退换货,同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规范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规范一、总则为规范工程材料的进场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工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规范》。
二、验收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的材料进场验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材料、土方、混凝土、砂浆、钢筋、水泥、沙子等。
三、验收程序1. 材料采购预备验收:在采购材料前,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提前对供应商的资质、信用、产品质量等进行初步调查,确保供应商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2. 材料到货验收:材料运到工地后,应立即组织验收,对到货的数量、规格、质量等进行检查,确保与订单一致。
3. 抽检样品送检:对一批批到货的材料,应抽取样品送往质检机构进行实验验证,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4. 材料登记备案:验收合格的材料,应及时登记备案,建立材料台帐,便于日后的跟踪管理。
5. 不合格材料处理: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材料,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退换货处理。
6. 验收记录备份:验收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文件、证明和记录,均应妥善保管备份,以备查验。
四、验收标准1. 材料的品质、规格、数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技术要求。
2. 材料应具有合格证明书、质量检测报告等必要的证明材料。
3. 材料的外观应洁净无损坏,无明显的开裂、裂缝、变形等缺陷。
4. 材料应具有清晰的厂商标识、生产日期、批号等重要信息。
5. 粉状材料应密闭保存,防潮防尘;易生锈的材料应远离水源,防止生锈。
六、验收责任1. 建设单位应配备专职验收人员,负责材料的进场验收工作。
2. 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单位的验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验收过程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3. 施工单位应全力配合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验收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七、验收后处理1. 验收合格的材料,应按照施工计划及时投入使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 验收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退换货,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3.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情况,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应及时协商解决,并提出整改意见。
材料进场验收管理规定

材料进场验收管理规定1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范围甲供材料、甲指乙供材料、乙供材料。
材料划分及供应范围:以合同约定为准。
2 工程材料验收责任人指项目部工程组组长(成本组组长参与)、专业工程师、材料员。
(详细可参见:“项目部人员岗位职责”)3 材料验收管理要求⑴项目部必须统一设置材料定板样板间,并摆放按公司统一标准尺寸的工程材料样板架(式样参考下图),具体尺寸可根据现场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样板架由项目部现场制作和配置。
样板架统一制作式样(单位:mm)样板架(木制):款放置小型材料样放置材料托板板架:A款样板架(木制):款放置较大型材料样板放置材料托板架:B款⑵工程材料(甲供及甲指乙供)实际定版样板由采购招标人员或设计部人员提供并交送项目部。
所提供给项目部的应为按实际要求的使用版(打板的样板可不存放项目部)。
⑶项目部应指定专人管理材料样板,原则上材料样板不得外借。
若必须外借需办理书面借出手续,明确借出期限,并经项目部负责人签名确认,经办人必须在限期内归还。
⑷项目经理及项目部材料验收责任人应严格按照公司的有效材料审批单、合同要求和国家标准对进场的工程材料进行验收,并监督各承包商在各类甲供、甲指乙供材料(有批价单的和有施工合同的)进场的同时,按统一验收表格填写工程材料进场报验表(见附表 5、附表 6),实地检查进场材料与封板材料的规格是否相同,且验收合格后即时在验收表格上签署意见及签名确认。
⑸材料验收责任人检查发现承包商报验或实际使用材料与封板不符,项目工程组长应立即予以核查,并发函责任单位,令其整改,直至整改完毕方可准予验收进场使用;同时将整改函抄报公司成本部、工程部、总经办。
成本部、工程部、总经办必须按照合同相应条款予以处理。
⑹《工程材料进场报验、交接表(甲供)》(见附表 5)由项目部专职管理人员(材料员)及供应商共同填写,验收交接后,验收表格交项目部资料员归档保管。
⑺《工程材料进场报验表(甲指乙供、乙供)》(见附表 6)由项目部材料验收责任人督促相关承包商进场即填报。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
以下是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的一些内容:
1. 材料验收机构:建设工程材料验收应由专门的材料检验机构进行。
材料验收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设备,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认可和监督。
2. 材料验收原则:材料的验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工程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同时,应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合格性。
3. 材料验收程序:材料验收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材料的申请、送检、检测、抽样、检验、评定和记录等环节。
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4. 材料抽样与检测方法:材料的抽样和检测应符合相应的方法和规范。
抽样应进行统一的标识和封存,并保证抽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检测方法应科学合理,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5. 材料验收标准:建设工程材料的验收应参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
对于没有明确标准的材料,可以参照类似材料的标准进行评定。
6. 材料验收记录和报告:材料验收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批号、生产厂家、验收结果等信息。
同时,应将验收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监理单位。
7. 材料验收结果和处理:材料验收结果可以分为合格、不合格和待定三种情况。
对于合格材料,应及时进行接收和使用;对
于不合格材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要求修复或更换;对于待定材料,应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测和评定。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的具体内容还包括责任和义务、监督和管理、违法和违规行为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设工程材料的质量和合格性,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一、引言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材料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成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本文制定了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
二、总则1.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是指对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材料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2.材料检查验收应遵循公正、科学、公开、准确的原则,确保评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3.负责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工作。
三、材料检查验收的程序1.材料的准备工作(1)建设工程材料应进行有效的储存和保护,以防止日晒、雨淋、受潮等情况发生。
(2)材料检查验收前,应对材料样品进行标识和编号。
(3)材料检查验收应按照材料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
2.材料的抽样检查(1)材料抽样应依据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抽样的公正性和代表性。
(2)抽样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保存和运输,以防止样品的污染和变质。
(3)抽样过程应记录详细的抽样信息,包括抽样时间、地点、抽样人员等。
3.材料的实验检测(1)对抽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检测,检测项目应根据材料的特性和用途确定,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检测应依照相应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设备应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和准确度。
(3)实验检测过程中应记录详细的检测信息,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人员等。
4.材料的评定结果(1)根据实验检测结果,对材料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应明确,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2)评定结果应根据规定的等级分类,包括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
(3)评定结果的通知及时准确,相关人员应按照评定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与决策。
四、材料检查验收的责任和义务1.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并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2.监理单位应对材料检查验收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检查验收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3.材料供应商应提供真实、准确的材料质量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三篇)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建设工程的材料检查验收工作。
第三条材料检查验收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公正、科学、透明。
第四条材料检查验收分为初验和复验两个阶段。
初验是指在材料进场前或进场后进行的一次性的验收工作,主要检查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数量;复验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对材料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验收,主要检查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执行情况。
第五条材料检查验收应有专门的检查验收人员,检查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经过规定的培训和考核合格。
第六条材料检查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工程设计文件进行。
第七条对于不符合检查验收要求的材料,应及时进行整改或更换。
第八条在材料检查验收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防止浪费和污染。
第二章初验第九条建设工程材料进场前应进行初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检查材料的质量和外观,确保材料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二)检查材料的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条件,确保材料的完好无损;(三)检查材料的数量,确保与采购合同和设计要求一致;(四)检查材料的证明文件,包括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等,确保材料的合格;(五)对于具有危险性的材料,应进行特殊处理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条初验应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参与,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第十一条初验合格的材料应及时进行验收登记,填写相应的验收表格,并由三方单位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对于初验不合格的材料,应向供货商提出整改要求,并且限期完成整改。
整改完成后重新进行初验。
第十三条初验合格的材料可以进入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使用,但仍需经过复验的检查验收。
第三章复验第十四条复验应包括定期复验和不定期复验。
(一)定期复验是指按照工程进度计划,定期对材料进行检查验收。
基建工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基建工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材料验收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基建工程项目的材料进场验收工作。
第三条材料进场验收应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标准进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工程施工需求。
第四条材料供货商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证明材料,并按照合同约定时限送达工地。
第五条工程监理单位应全程参与材料验收工作,保证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第六条项目经理应组织施工队伍按照制度要求认真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工作,做好相关记录和归档。
第七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直至终止合作。
第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章进场验收程序第一条材料供货商提供材料合格证明,并按照合同约定送达到工地。
第二条材料进场后由现场负责人与供货商检验材料数量是否与合同一致,并核对合格证明。
第三条材料进场后立即通知工程监理单位进行材料验收,监理单位应派员到工地核实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手续要求。
第四条工程监理单位提出初步验收意见,并填写相关检验记录。
第五条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对材料进行再次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第六条如有异常现象或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供货商进行整改或更换。
第七条通过所有验收程序后,项目经理填写材料验收报告,并存档备查。
第三章进场验收要求第一条材料验收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按照工程要求进行验收。
第二条材料应具备相应的合格证明,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产品检验报告等。
第三条材料应保存完好,无损坏、受潮、腐蚀等情况。
第四条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尺寸、规格、材质等应符合合同约定。
第五条材料应清晰标注厂名、生产地、生产日期、质量等级等相关信息。
第六条材料进场时应有供货商提供的发票,描述清楚材料名称、数量、规格、单价等信息。
第七条材料进场验收过程中,应记录详细的验收过程和结果,留存相关文件备查。
第八条对于质量不合格或异常的材料,应及时通知供货商整改或更换,并记录整改过程。
基建工程材料进场验收检验管理规定

XX公司基建工程材料进场验收检验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基建工程材料进场验收检验及管理工作,确保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半成品(以下统称材料)的质量、数量、规格、型号均符合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公司基建工程业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内部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及维修工程的材料进场验收检验管理工作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建设单位是材料进场验收检验工作组织实施的主体责任单位,应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等参建单位有针对性地制订材料进场验收检验程序和管理措施,明确各环节具体负责人。
公司工程技术处负责对建设单位的材料进场验收检验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公司内部工程的建设合同中应明确甲方、乙方供应材料的进场验收程序、标准,不合格材料的处理以及违约处罚及赔偿等条款。
第五条公司基建工程材料进场验收检验施行报验制,即所有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报验,经验收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建设、施工单位应执行国家住建部《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对需要抽样复试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测。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或安装;设备安装完毕未经系统检测,不得组织工程验收,同时不予支付工程款、设备款。
违反本规定或造成损失的,追究建设单位的相应责任。
第二章进场材料验收第六条材料进场验收应检查以下资料:(一)材料的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检测报告、说明书、保修书等;进口材料提供海关商检、检疫等资料;(二)新技术、新工艺中使用的新材料应按照《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要求执行;(三)对材料的包装、标牌及外观进行现场检查,对照合同要求、质保书等,检查生产厂家、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共同进行材料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外观质量、产品出厂合格证、准用证以及其他应随产品交付的技术资料等。
工程项目材料验收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材料验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项目材料的验收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程建设项目中对于采购材料的验收管理。
第三条工程项目材料的验收,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相关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
第四条工程项目材料的验收应当坚持公正、公平、科学的原则,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材料验收的程序第五条工程项目材料的验收程序包括采样、检验、评定和登记。
第六条采样应当按照工程建设相关规定进行,并严格抽取样品,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第七条检验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验收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评定应当根据国家标准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对合格的材料进行登记。
第九条登记应当详细记录验收的时间、地点、人员、材料型号、数量、质量等相关信息,并保留备案。
第十条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当做好不合格处理,并向供应商提出整改要求。
第三章材料验收的责任第十一条工程项目部门应当成立专门的材料验收小组,负责工程项目材料的验收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材料验收小组应当由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验收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三条工程项目部门应当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和工具,以保障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工程项目部门负责人对于材料验收工作负总责,并对验收结果负最终责任。
第十五条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材料验收工作,确保验收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六条供应商应当配合工程项目部门的材料验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第四章材料验收的监督第十七条工程项目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材料验收监督机制,确保验收工作的公正、公平。
第十八条定期对材料验收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验收结果的真实性。
第十九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工程项目材料验收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验收工作符合相关规定。
第二十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材料验收工作进行重点监督,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2023年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

2023年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材料的检查验收管理工作,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建设工程的材料检查验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土木、建筑、电气、通信、给排水、照明、暖通等各个专业的材料。
第三条材料检查验收的目的:材料检查验收的目的是确保建设工程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具备良好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
第四条检查验收的原则:材料检查验收应遵循公正、科学、公开、便捷的原则,真实反映材料的质量状况和性能表现。
第五条材料检查验收的主体:材料检查验收的主体包括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部门。
第二章材料检查第六条材料检查的内容:材料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明或相关质量检测报告;(二)材料的产地证明或相关质量检验报告;(三)材料的规格、型号、品种等技术参数的检查;(四)材料的质量标志、商标、包装标志等的检查;(五)材料的外观质量的检查;(六)材料的性能检测。
第七条材料检查的方法:材料检查可以采取抽样检验、抽查、全面检验等方法,具体检查方法和比例由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八条材料检查的要求:材料检查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对于重要材料,应进行全面检验,检验结果应真实有效;(二)对于一般材料,可以采取抽样检验或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三)材料的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报备。
第三章材料验收第九条材料验收的时机:材料验收应在材料进场后、安装前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条材料验收的要求:材料验收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对于重要材料,应以验收合格证书为准;(二)对于一般材料,应以检验报告为准;(三)验收合格的材料应进行标记,材料质量问题的材料应拒绝使用。
第十一条材料验收的内容:材料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材料的数量和规格的核对;(二)材料的质量的检验,包括外观质量、性能等;(三)材料的包装和标志的检查;(四)对特定材料的使用要求的检查。
工程材料验收管理制度及流程

工程材料验收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制度背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同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特制定本工程材料验收管理制度及流程。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工程项目,所有涉及工程施工的人员必须遵守该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制度内容1. 材料验收管理责任1.1 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监督工程材料的验收工作。
1.2 施工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验收人员负责具体的材料验收工作。
1.3 材料供应商应当对提供的材料质量进行自检,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或合格证明。
2. 材料验收流程2.1 材料进场前检查(1)验收人员应提前了解材料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规定,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验收人员应对材料提供的货运单据以及检测报告进行核对,确保材料符合批次和数量。
(3)对于易受潮、易挤压或易受其他外力影响的材料,验收人员应当进行特殊处理。
2.2 材料验收(1)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材料无损坏、无错位等情况。
(2)对材料进行尺寸检查,确保材料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3 材料验收记录(1)验收人员应当在验收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等信息。
(2)验收记录应当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并留存备查。
三、验收管理制度执行1. 项目经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验收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并对验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2.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经理的要求配合验收工作,并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 材料供应商应当加强质量管理,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
对于因质量问题而被退货的材料,供应商应当负责瑕疵品的处置和相应的赔偿。
4. 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项目经理应当责令施工单位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验。
四、验收流程优化1. 针对项目特点和要求,可以制定特定的验收流程和标准,提高验收效率和准确度。
2. 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对验收流程进行管理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三篇)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是指为了确保建设工程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规范材料检查验收工作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1. 材料检查验收机构的设立: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由主管部门或者委托单位指定或者认可。
2. 材料验收标准和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建设工程材料验收的标准和方法,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 材料验收程序:建立材料验收的程序,包括材料进场验收、材料抽样检验、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等环节。
4. 材料验收记录和报告:对每一次材料验收都应当进行记录,并及时制作验收报告。
验收报告应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批号、生产厂家、检验结果、判定结果等内容。
5. 材料验收结果处理:根据材料的验收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合格材料的使用、不合格材料的退回或拒收等。
6. 材料验收监督和管理:相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材料验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材料验收的公正、公平和科学。
7. 材料验收人员素质要求:材料验收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
以上是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规定还需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来制定和实施。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二)1. 目的和适用范围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建设工程所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具备质量保证,以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建设工程的材料检查验收管理。
2. 管理原则2.1 法律合规性原则:材料检查验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规定。
2.2 全面性原则:对建设工程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应进行检查验收,不得有任何漏检。
2.3 实用性原则:材料检查验收应注重实用性,兼顾检查效率和工期进展。
2.4 公正性原则:材料检查验收应公正、公平、透明,不得有任何偏袒或负面影响。
3. 材料检查验收程序3.1 材料的采购和送检:a) 根据工程需求,经过招投标或其他选择方式选定供应商;b) 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材料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c) 购买的材料应有相应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d) 送检前应进行封条封箱,以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内建设工程的材料检查验收管理,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单位。
第三条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应坚持“三同时”原则,即施工、检查、验收同时进行。
第四条材料检查验收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资质,并由国家相关部门认可。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材料供货单位的质量管理,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第二章材料检查第六条材料检查应在材料进场前进行,由施工单位和材料检查机构共同进行。
第七条材料检查应包括对材料的数量、规格、工艺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第八条材料检查机构应拥有独立的实验场所,能够对材料进行全面的物理、化学、力学等试验。
第九条材料检查机构应建立并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
第十条材料检查机构应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并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材料检查结果,对不合格材料及时进行销毁或退换,并向材料供货单位提出责任追究要求。
第三章材料验收第十二条材料验收应在材料进场后进行,由施工单位和材料验收机构共同进行。
第十三条材料验收应包括对材料的外观质量、尺寸、强度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第十四条材料验收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材料的质量进行评定,并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
第十五条材料验收机构应将验收结果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并监督施工单位对不合格材料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材料验收结果,对不合格材料进行处理,包括销毁或退换,并将处理情况及时通知材料供货单位。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保留材料的检验、验收记录,备查。
第四章材料追溯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对每批次材料进行追溯,包括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出厂编号等信息。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并实施材料追溯制度,确保材料的来源可靠、质量可控。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5篇)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1、建设工程材料(包括钢材、工厂配置的钢制卷管、钢筋、焊条、高强螺栓、烟囱用耐酸胶泥、水泥、黄砂、石子、商品砼、预制砼构件、墙体材料和管道、门窗、防水材料等)的质量,对确保电厂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十分重视,按各方相应的职责和责任层层把关。
2、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商应当采购具有生产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材料准用证的建设工程材料;应当采购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的建设工程材料;如果工程设计对建设工程材料的使用有配套要求的,应当采购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套材料。
3、施工承包商必须按照工程设计文件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设工程材料进行进货检验和质量检测。
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3.1施工承包商自行检测建设工程材料,应取得相应的资质;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监理单位应当审查建筑工程材料供货商的资质,并监督、检查施工承包商对建设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的建设工程材料不得在建设工程中使用或安装,施工承包商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1监理单位须检查进入现场的主要建设工程材料的采购、入库、保管、领用等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监理人员参加进入现场的主要建设工程材料和构配件的检验。
4.2用于工程的主要建设工程材料,进场时施工承包商应按4.6条核查无误后,填报“主要建设工程材料供货商资质报审表”和“主要建筑工程材料报审表”并按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规定提供正式的生产许可证或准用证,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及试验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查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建设工程材料进场使用前施工承包商要按验收标准复验,这些证件应经监理单位复核;经复核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材料,不具备上述证明的建设工程材料严禁用于工程。
4.3建设工程材料质量抽样、检验项目和方法,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程、规定等要求。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目的为了健全建设工程材料检查验收管理制度,规范建设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建设单位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检查验收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二章材料验收标准第三条材料的分类标准建设单位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情况,将材料划分为A、B、C、D、E 五个等级。
分级原则如下:1.A级: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的建筑装饰、水工、摄影、纪录片、园林等;2.B级:普通建筑、公路、水利、路桥、通信、机电等;3.C级:工程质量要求一般的公共设施、商业设施、景观工程等;4.D级:工程质量要求较低的堆场、废墟、拆除等;第四条检验验收标准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工程所属等级及工程材料的使用范围、质量标准选择相应的检验验收标准。
其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验验收项目以及检验检测方法。
同时,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材料所属等级分别按照对应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检验。
第五条材料检验验收程序1.工程材料的委托检验和送检。
2.检验机构对委托的材料进行评估,并依据对应国家、行业标准对其进行检测和检验。
3.进行检验验收,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判。
第六条材料检验验收记录建设单位应当对材料检验验收的检测结果及时进行记录,内容包括材料名称、规格类型、生产厂家、检验方法、检验结果、验收结论等。
同时,建设单位还应当对不符合检验验收标准的材料进行整改,并在验收结论中予以说明。
第三章材料质量控制第七条材料质量控制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建设前,对工程材料供应渠道、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等进行充分调查和评估。
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对材料供货、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与工程质量要求相匹配。
第八条现场质量控制建设单位应当加强现场管理,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监管。
建筑施工材料的验收应当在现场进行。
在验收过程中应当注意材料的存放方式、质量状态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设备验收管理规定1、目的为使腾龙芳烃工程项目现场的工程材料设备的供应和使用正确,确保进场工程材料设备符合项目所执行的标准规范要求,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 范围2.1 本规定适用于DAC新扩建工程项目及DAC工程主管部门认定的适用于本规定的检维修等建设项目。
2.2 本规定适用于由业主直接采购或通过厂家,制造商或分包商间接采购的工程材料设备验收。
2.3进场工程设备材料包括:土建、钢结构、静设备、动设备、电气设备、仪表设备及管道材料等。
2.4 本规定的执行仅代表建设单位进行的质量监督检验,不能免除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对工程材料设备质量管控的责任;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对工程料材设备的质量管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3.0职责3.1 DAC工程主管部门3.1.1负责本《工程材料设备验收管理规定》的编制、修订、解释和贯彻执行。
3.1.2统计汇总材料验收,监管不合格材料后续处理情况。
3.1.3 参加采购物资重大质量问题和现场安装施工中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3.1.4 组织对甲供、乙供材料的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审查各承包商上报的工程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
3.1.5 对各承包商工程材料日常管理保管情况的监督管理,并提出改善性建议。
3.1.6建立本项目进场材料设备相关台帐,及时统计汇总进场设备、材料及构配件检试验结果统计报表。
3.1.7负责接受甲供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及随机资料,并管控相关文件的后续流向。
3.2监理单位3.2.1负责审查所监理项目承包商递交的材料验收及其他有关材料,并向项目部提供审查意见和批复意见。
3.2.2 通过旁站、见证或平行检验监督、检查所监理项目工程材料/设备验收,监督承包商各项工程材料验收制度日常执行情况,并定期将相关情况上报DAC项目主管部门。
3.2.3 参加DAC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的甲供、乙供材料监督抽检工作。
3.2.4负责审核工程材料/设备最终验收结论,并签署相关检查验收记录。
3.3 施工单位3.3.1负责出具并跟进参验各方及时完成验收相关记录,保存相关文件,并负责将验收记录及相关质量证明文件等编入项目交工技术文件中。
3.3.2对所承揽项目工程材料设备质量负责,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及DAC工程管理规定。
建立进场设备、材料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并在实施前递交项目监理单位和DAC工程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3.3.3及时向项目监理单位及DAC工程主管部门提报工程材料设备报验文件。
3.3.4 对于放置于施工现场由施工单位保管的需复验的材料设备,应积极配合DAC工程主管部门及第三方检试验单位完成材料设备复验工作。
为检试验单位提供必要的现场工作条件3.3.5组织自采材料设备的开箱检验和品质检验、并及时向DAC项目部、工程管理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发布设备、材料及构配件到货信息,同时需提供验收所需的各项文件资料。
3.3.6负责本单位采购物资质量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并将相关处理情况上报监理单位及DAC项目主管部门;3.3.7协助并配合好DAC工程主管部门组织的工程材料设备监督抽检工作及各项质量检查,并为提供必要的现场工作条件;4.0要求4.1材料设备验收:进场材料设备的开箱检验由采购单位组织实施。
4.2 甲供材料验收流程4.2.1建设单位由采购单位会同监理单位负责牵头组织甲供材料/设备的验收,项目主管部门、施工承包商参加,必要时材料设备供应商也需参加验收。
4.2.2甲供材料/设备由采购单位提前一天通知参检各方,并同时提供以下材料: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相关技术协议、到货清单、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厂商企业资质、产品型式试验报告等(具体根据各专业要求确定)。
施工承包商、监理单位由DAC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通知及组织。
4.2.3验收完成后,施工承包商应及时填写开箱检验记录等验收记录文件,建设单位采购部门、项目主管部门、会同监理单位及施工承包商同时签字,并注明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原件保管单位。
开箱检验记录等验收记录文件可填写多份原件分别留存于施工单位及各参验单位,除施工单位及项目主管部门外其它各单位认为有必要也可仅留存验收记录副本。
4.2.4如合同约定甲供材料/设备由施工单位负责验收,则验收流程按乙供材料/设备验收流程进行。
采购单位负责提供验收所需各项资料。
4.3乙供材料验收流程4.3.1由施工承包商、监理单位负责组织现场验收,项目主管部门作为窗口负责通知建设单位参验各方参加,必要时材料/设备供应商也需参加验收。
4.3.2乙供材料/设备由施工承包商提前一天通知参加各单位,并同时提报报审资料,报审资料需按工程报审资料要求编制,其中应包含以下文件:送货清单、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材料自检记录、厂商企业资质资料、产品型式试验报告等,并需提前提供由设计单位出具的最新版材料表/清单(应为蓝图复印件,后续如有设计变更,需及时补充相关资料)。
4.3.3验收完成后,施工承包商应及时填写开箱检验记录等验收记录文件,参验各方同时签字,并注明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随机资料等原件保管单位,及备注注明为乙供材料/设备。
开箱检验记录等验收记录文件可填写多份原件分别留存于施工单位及各参验单位,除施工单位及项目主管部门外其它各单位认为有必要也可仅留存验收记录副本。
4.3材料/设备材质复验4.3.1材料/设备材质复验要求依据相关施工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合同及DAC相关管理规定等要求执行。
4.3.2对于需材质复验的甲供材料/设备,由项目主管部门根据DAC相关规定出具《材质复验委托单》,报DAC检测主管部门材质复验窗口安排第三方材质复验。
工程承包合同对材质复验另有约定的,按合同条款执行。
4.3.3对于需材质复验的乙供材料/设备,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施工单位根据DAC相关规定出具《材质复验委托单》,经DAC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报DAC检测主管部门材质复验窗口安排第三方材质复验。
4.4材料/设备验收检查内容及依据4.5不合格材料/设备处理程序4.5.1甲供材料/设备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设备,应由验收人员当场标注醒目牢固的标识,并当场告之材料/设备保管人员。
验收结束后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将本次不合格材料/设备情况整理汇总,并及时通知至DAC材料/设备采购部门,然后由DAC采购部门负责联系相应厂商进行处理。
厂商处理/更换完成后,再由DAC采购部门及时通知验收各方进行复验并对先前问题进行关闭确认。
4.5.2乙供材料/设备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设备,应由施工承包商当场标注醒目牢固的标识,由施工承包商负责处理,DAC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跟踪。
不合格材料/设备处理/更换完成后,由DAC 项目主管部门通知参验各方进行复验并关闭确认。
4.5.3施工承包商需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设备情况进行汇总,并形成正式的施工管理文件,最后需编入本项目交工技术文件中交建设单位归档。
4.5.4其它未尽事宜,参考公司及集团相关管理制度。
4.6材料/设备检查验收依据采购合同、技术协议、设计文件、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规范、采购合同采用的标准规范及DAC公司相关管理规定。
5.0 工程材料设备验收文档资料要求5.1土建类材料设备验收记录表格优先采用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程》(DBJ/T13-56-2011)附件质控表,验收记录表格填写责任人为施工单位。
5.2安装类材料设备验收记录表格优先采用石化行业标准《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3503)及《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SH/T3543)附件表格,验收记录表格填写责任人为施工单位。
5.3 对于5.1条及5.2条所列规范附件表格不足以满足现场验收记录要求时,经项目监理单位及DAC工程主管部门确认后可使用其它国标、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关表格。
5.4 施工单位安装类工程材料设备报验所用表格按《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规范》(SH/T3903)附件表格,土建类工程材料设备报验所用表格可优先使用地方标准所附表格,验收报验表格填写及上报责任人为施工单位。
5.5由DAC牵头组织的工程材料设备质量抽查所使用的书面记录使用DAC内部记录表格。
6.0 材料/设备检查验收相关说明6.1对于采购合同存有缺陷或遗漏的,如材料/设备适用标准规范缺少,甲供材料应由DAC采购部门负责参照设计文件进行协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告之参验各方。
6.2材料/设备保管单位应设置专门的不合格区放置不合格材料设备,检查验收过程发现的不合格材料/设备应由保管单位及时搬运至不合格区单独存放。
对于搬运困难的大件材料/设备,可设置醒目标识,以示区别。
6.3管子管件等材料标识要求,除合同及规范另有要求的,碳钢管件及法兰需有钢印永久性标识,标识内容包含许可标志、厂商代码或商标、材料名称、规格、材质、壁厚、制作标准、批号等。
6.4垫片等易破损材料需有妥善防护包装,如防护包装无法满足保管要求,则应在检验记录上注明,并及时通知相应厂商进行处理。
6.5材料/设备检验过程中如有不合格品,则应记录在检验记录中,厂商处理/更换完成后,再次复验后,应另行出具一份检验记录,复验的检验记录应与之前的检验记录一并列入工程交工文件中归档。
6.6 如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相关条款与本规定不一致的,应优先执行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相关条款。
7.0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释归腾龙芳烃本规定制定发布之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