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和论述题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论述题及材料分析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论述题及材料分析

一、计算题1.(GDP的核算)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已计入当年或以前的GDP,不能再计入本期GDP。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属于投资的增加。

理由如下: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库存的电视机可看作是海信公司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应计入GDP。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

理由如下: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2.已知一个国家的储蓄函数为s=−60+0.2y,计划投资为i=100,试求:(1)相应的消费函数;(2)均衡的国民收入和消费量;(3)平均消费倾向;(4)边际储蓄倾向。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含解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含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明朝。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考试的形式有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故“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四书五经。
(2)依据材料一“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文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何交流。”和材料二的“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可知科举制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哪一朝代?“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哪些书籍?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科举制?
【答案】(1)明朝。四书五经。
(2)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解析】
【详解】
材料三: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却没有为自己立碑(下图为武则天的“无字碑”)。其说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深重,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2)材料二的图中反映的是该朝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3)该朝代对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管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简述该政权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1)元
(2)行省制
(3)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4)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

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述题:1、结合历史事实,谈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和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

答:(1)历史事实:①开始: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深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表现: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国家主权受到破坏,同时又没有完全成为外国的殖民地(即不直接由外国统治而仍然有本国形式上的政府);经济上既保存着封建自然经济,又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3)处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奴役和压迫。

2、简述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答:(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列强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到东部沿海,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样,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

1883-1885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不仅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而且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的野心,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图一中人物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否“只识弯弓射大雕”?说出依据。

(2)图二中人物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请你依据所学知识,提供史实加以印证。

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摘自《经世大典序录官制》(3)元代是否设立了今山东省?为什么?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什么?今台湾地区当时归哪一行政机构管辖?【答案】(1)1206年,XXX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不是。

XXX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没有山东省。

这一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

XXX。

【解析】【详解】(1)图一中人物是XXX,XXX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1206年,XXX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XXX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图二中人物是XXX,XXX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元代没有山东省,山东、山西和河北在元朝被称为腹里地域,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

当时今南海地域称为万里石塘。

今台湾地域当时归澎湖巡检司统领。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中央设行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

毛概_考试__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毛概_考试__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论述题1、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1、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五,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联系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谈谈你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认识与理解。

2、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内涵: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战略所要达到的社会发展状态。

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

3、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断。

这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八上历史论述题

八上历史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部分1、材料论述题:材料:17世纪中叶,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之际,大清王朝最终战胜腐朽的明王朝及农民起义军;但清朝不是资产阶级势力的代表,因而建立的社会只能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发展趋势。

标志着封建社会发展鼎盛时期的“康乾盛世”,绝非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集大成的代表。

于是,它拒绝了传入的西方文明,把中国远隔于世界潮流之外。

中国与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摘编自李治亭《康乾盛世与西方文明》回答:(1)材料中,当英国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取代明朝的清朝统治者却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

(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2、材料论述题:材料: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

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有人形容当时文武百官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魏源编撰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

1840年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

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历史的悲剧在第一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请回答:(1)材料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材料论述题(8分):用一生来谢罪的“日本鬼子”——山崎宏2010年12月1日,滞留滞留的侵华日军老兵山崎宏在济南家中辞世,享年103岁。

据说,这是可以查证到的最后一名“日本鬼子”。

历史必修三论述题例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三论述题例题及答案

1.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

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

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材料四: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

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4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目的。

(4分)(3)依据材料三,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4分)(4)依据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4分)2.阅读下列材料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七年级材料论述题集

七年级材料论述题集

材料论述题 1、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使中国的东南沿海,从钱塘江到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等五大水系,连成一片;大运河如同一条纽带,连通了五大水系,实际上就是把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平原及华北大平原,也就是整个中国最为富饶的中心地区,都串联起来,使中国大地形成一个自然整体,也就自然使中国的东南沿海及江、浙等经济物产繁富地区和广阔的中原地带,成为一个经济、文化整体,组成中华国家的经济重心;而由这一经济重心地带,向中华大地的东南和西北各地域辐射,遂使中国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除了宋、金有过短暂的对峙之外,中华大地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分裂的局面;1南北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2观点: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中国南北之间的联系/南北大运河是联系中国南北的纽带论述:南北大运河的开凿,联结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把中国的东南沿海和中原地带联结成为一个经济、文化整体材料摘抄,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科举制经宋明两代不断完善,逐渐定型,日趋规范;通过这项制度,不仅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据不完全统计,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三百多年中,进士总数接近十万人,举人、秀才以百万计;事实证明,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考试,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十万进士、百万举人,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底层;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科举体制为唐宋以来输送了大批名臣能相、国之栋梁;至少从宋代以后,中国政治基本上就是文人而非武人的舞台,士大夫阶层的重要职业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治,掌控政治;所谓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十八世纪之前西方人对中国政治秩序的赞美,主要的都是因为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摘自马勇科举: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2016-09-08 国家人文历史1科举制创立于什么时候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隋朝2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论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不受门第限制,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积极性材料摘抄,使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抑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3、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指南针是什么朝代发明的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北宋2观点: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的科技发明促进欧洲社会的发展论述: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后,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印刷术变成欧洲新教的工具材料摘抄;指南针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去,基本上都是在单独行走;当他走到沙漠边缘时,有人劝他不要单身进入沙漠,但他已经下定决心,他绝不半途退缩;此人凭借坚强的毅力,艰难前进,经过无数艰难险阻,他终于到达天竺,到处拜访高僧大师学习佛经;后来开始讲经说法,成为天竺水平最高的佛学家;但他放下了所有的荣誉,携带大量的佛教经典踏上返唐之路,后居长安讲解佛学,并将自己西行所见所闻100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撰成一书,成为现在研究古代西域、印度的重要资料;他的足迹遍布印度,但是影响却是全世界的,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材料中的这位“伟大僧人”西行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求取真经2观点:玄奘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奘西行促进中印文化交流论述:玄奘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并回到祖国历时十余年,跋涉五万余里,取得657部佛教经典回国,在长安专心译经和讲学,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古代中亚、南亚的历史、文化、地理的重要资料,成为当今世界研究古代中亚、南亚的重要史料促进中印文化交流;5、按照唐代的规定,二十一岁为男丁,需为政府服役;但太宗却下旨征满十八岁未成丁的男子入伍;当时魏征对皇帝这一诏书总是抗拒,顶着不办;于是太宗召魏征上殿质问;魏征严肃的说:“臣听说,竭泽而渔,不是得不到鱼,而是明年就没有鱼了;焚林打猎,不是抓不到野兽,而是明年就无兽可打了;如果未成丁的男子,都征召入军,那么租赋徭役,将靠什么供给况且近年来国家的卫士卒,不堪攻战,哪里是因为人数少都是因为待遇不公,使他们失去了斗志;如果精心选拔健壮的成年男子,对他们以礼相待,人人都会勇敢百倍,何必一定要兵多自从陛下即位以来,大事才办了三件,是说了不算,不守信用,这样怎么能取信于人”太宗听了惊愕的说:“你所说不守信用的事,是指哪些”魏征历数太宗自即位以来四个月中几件失信于民的大事,包括减免关内外租税徭役诏敕的反复,驳得太宗张口结舌,不得不回心转意的说:“今天听了你论述国家不守信用的情况,乃是我不通民情;不曾认真考虑,过错实在不小,处理事情如此失策怎能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太宗收回成命,停止征召中男人伍,并厚赏了魏征;——选自节士风骨——广东教育出版社有修改1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叫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贞观之治2观点: 统治者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论述:唐太宗在位期间,自知君主无法遍知天下之事,要治理好国家,需要倾听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择善而从;他自己也能虚心纳谏,勇于改正;P8魏征忠诚耿直,敢于直言劝谏,多被采纳;所以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其他观点参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方能长治久安; 唐太宗虚心纳谏,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治国理政者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 魏征敢言直谏,为人臣之典范;6、15世纪,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工具等产品的出口获得空前发展,产自中国的物品在世界各国展示出独特魅力;朱棣亲定国策主动派遣使团到他国进行友好访问;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着,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8000人,乘船62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锡兰及卡利卡特,后来几次航行更加遥远;中国向海外发展有两种选择,一是实行海域扩张政策将所及诸国纳入中国版图;一是实行睦邻友好政策,扶持和帮助海外诸国步入较为先进的文明行列;已经是“世界海洋大国”的明朝选择了后者;永乐年间,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明朝建立友好关系,并遣使来朝,其中苏禄、浡泥、满剌加等国还是国王亲自率队来华;今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正努力成为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和全球治理的参与者,这也为我们进一步积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明朝派遣使团的远洋航行最远到达哪里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2观点:中国倡导和平友好政策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论述: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都满载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主要用于对海外各国的馈赠,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今日国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因此,中国倡导和平友好政策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7、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混乱的时期,53年间换了5个朝代14个皇帝;当陈桥兵变后,宋太祖赵匡胤总结出经验:一支无法控制的军队远比一支无能的军队更糟,更具威胁;因此他一步步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剥夺他们的兵权、财权、用人权,派文官代替他们;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禁军大权;设立三衙,通过分割禁军将领权利;通过枢密院帮助三衙管理禁军,分割禁军大权,最终形成了三衙管理禁军,枢密院掌调兵之权;另一方面,赵匡胤大力推崇文化教育,重用文人士大夫,完善和发展科举制,扩大录取人员,给他们高官厚禄,形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赵匡胤剥夺了藩镇的地方权力,割裂了禁军的管理体系,又将文官放置在武将之上,处处提防武将,终于解决了唐末以来困扰的大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的基本国策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重文轻武2观点:北宋重文轻武政策是加强中央集权皇权的重要措施;北宋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加强皇权论述:面对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掌权造反的教训,赵匡胤通通过杯酒释兵权、设立三衙等措施分割禁军大权;另一方面赵匡胤重视文人士大夫,中央政府最重要的官职以及地方行政机构的长官,大多由文臣担任等;北宋重文轻武政策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皇权,有效的维持了政权的稳定;8、闭关锁国这一政策推行了二百多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资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1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防范自卫/对西方势力的戒备2观点: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落后论述:明朝以前的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到了清朝,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使中国与世界日益隔离,致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迅速衰落;因此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各国,内忧外患步步迫进;其它观点:封闭则衰,开放则兴9、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三是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摘编自谢琳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研究1材料中的“大运河”开凿于哪一朝代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隋朝2观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而必然的过程论述: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开始走出低谷,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南北经济的联系和共同发展;两宋时期,大量北民南迁,促进民族交融,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告完成;因此,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而必然的过程;原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为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共同发展;唐朝后期,中国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和论述题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和论述题
这部分能量叫做畸变能,畸变能的具体表现方式为:宏观残余应力、微观残余应力和点阵畸变
26.加工硬化的机制、限制、利弊 加工硬化机制:随塑性变形进行,位错密度增加,位错运动交割加 剧,产生固火效应,会软化 加工硬化利弊:①对于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材料,是提高其强度 的重要手段;②材料加工成型的保证;③提高零件或构件的使用安 全性能;④变形阻力提高,脆断危险性提高,须用再结晶退火消除 27.残余应力 ①第一类内应力——宏观残余应力,由于工件不同部分的宏观变形不均匀性引起的,
少,可承受更大的变形量;
③晶粒越细,韧性提高,细晶材料中,应力集中小,裂纹不易产生;晶界多,裂纹不易传
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较多能量
15.霍尔-配奇公式适用性 s 0 Kd
1
2
①亚晶粒大小或片状两相组织层片间距与屈服强度的关系 ②塑性材料流变应力与晶粒大小的关系 ③脆性材料的脆断应力与晶粒大小的关系 ④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或硬度与晶粒大小之间的关系 ⑤纳米材料的强度与颗粒度之间的关系(很大范围内满足) 16.蠕变机制(恒压下,一定温度下,发生的缓慢而连续的塑性流变现象) ①回复蠕变,滑移受阻,加大应力,发生攀移,攀移后继续滑移,使回复过程充分进行 ②扩散蠕变,空位的移动造成的 ③晶界滑动蠕变,晶界上的原子容易扩散,受力后易产生滑动,促进蠕变进行
16. 细晶粒多晶体另一高温变形机制——空位扩散蠕变机制
①设多晶体中的四方晶粒 ABCD 受拉伸变形,则其受拉晶界 AB 和 CD 附近容易形成空位,空位浓度较高;而受压的晶界 AD 和 BC 附近形 成空位较困难,空位浓度较低。 ②晶粒内部存在的空位浓度梯度,使空位从高浓度的晶界 AB 和 CD 附近向低浓度的晶界 AD 和 BC 附近定向移动,而原子则发生反方向 的迁移,最终导致晶粒沿拉伸方向伸长。 17.固溶强化的影响因素,溶入溶质原子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①溶质原子的原子分数越高,强化作用越大,原子分数很低时,强 化作用显著; ②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原子尺寸相差越大,强化作用越大; ③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原子强化作用大; ④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相差越大,强化作用越大 18.固溶强化机制 ①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交互作用、化学交互作用、静电交互作用 ②塑性变形时,位错运动改变了溶质原子在固溶体结构中以短程有 序或偏聚形式分布的状态,引起系统能量增高,增加了变形阻力 19.屈服现象的物理本质,应力达到一定值后,应力基本不变,应变急剧增长的现象 ①固溶体合金中的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形成溶质原

材料和论述题解答举例

材料和论述题解答举例

材料和论述题1.中国古代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说法,历来为人们所遵奉。

孙中山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感这种传统旧说不但不能激励人们的进取精神,反而助长一种畏难苟安的心理。

“不知固不欲行,而知之又不敢行,则天下事无可为者矣”。

他认为这正是中国近代之所以积弱衰败,革命事业不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破除这种旧的传统观念,鼓舞人们“无所畏而乐于行”的勇气,孙中山提出了相反的命题:“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请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分析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观。

孙中山的知行观。

孙中山认为,行在先,知在后,“行先知后”,知是从行中来的,能实行便能知,能知便能进步。

在知行关系上,他提出了“知难行易”,是唯物主义的知行观2.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在这1000年以来从没有一个思想家仅仅用他的学说就对现实世界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而以马克思的学说的名义建立的政党不可胜数,甚至在今天对于各国的政治仍然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宣称根据他的学说建立的国家最多时至少有二十多个,包括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和中国这样的重量级国家。

即使是在他的学说提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仍然有5个国家宣称是以他的主义为国家的基本纲领。

(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即使是在学界,关于他的学术的讨论也是不可胜数。

他的学说后来又被发展成了很多种不同的流派,影响力日益深远。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轮、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食品物性学期末复习材料(简答题、论述题)

食品物性学期末复习材料(简答题、论述题)

食品物性学考试资料简答题1、为什么番茄酱摇动后容易从瓶子里倒出来2、淀粉糊化过程中的粘度变化:3、为什么陈酒的口感好4、各种成分对起泡性及泡稳定性的影响:5、消泡原理:6、果实成熟过程的变化:7、分析假塑性流体流动特性曲线及解释假塑性流动的机理8胀塑性流体流动的机理9、解释黏弹性体的特点威森伯格效果及其形成原因: 10、四要素模型(伯格斯模型)11、感官检验的方法: 12、表面积的测量方法: 13、小麦压缩曲线的分析: 14、许多含水量较高的食品放在冰箱里被冻结以后其品质会下降,解释其原因。

15、分析下图: 16、巧克力与可可脂的测定17、极化的微观机制: 18、静电场处理的原理: 19、电渗透原理: 20、微波加热的原理及特色: 21、两种不同成熟度的番茄反射率曲线分析:22.牛奶为什么是白色的23.固体食品的形状和尺寸有什么特征如何来描述它们24.固体食品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有那些测量方法25.食品的真是密度有那些测量方法26.影响液态食品的粘度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粘度有怎么样的影响27.液态食品的流变性质如何测定28.食品质构有何特点29.如何评价食品的品质影响食品品质的因素有哪些30.农业物料的摩擦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1.散粒体排料时经常出现结拱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防止这一现象发生32.散粒体产生自动分级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3.什么是玻璃化转变温度发生玻璃化转变时有什么现象34.何为食品的主动电特性和被动电特性35.利用直流电流对食品进行加工和测定的例子有那些举例说明。

36.利用光透性测定法检测食品的前提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应用37.食品物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8.食品物性学研究的主要方法39.食品物性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0.食品的微观形态结构主要有哪几种41、粒度分布和测量的方法42.如何进行谷物、新鲜果蔬的评价43.食品流变学有哪些内容44.液态食品有哪些基本特征45.应用食品流变学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食品的配方、制作、生产的工艺路线。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论述题一、试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1、概念: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3、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消极后果: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试论述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总述: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分述:(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交换体现商品经济的本质,而商品经济的交换本质正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同时,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若私人劳动得到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会为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矛盾得以解决;(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得是否顺利,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和命运。

二、试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两重性)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近代史论述题

近代史论述题

第一套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3种情形)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反封建角度)第二,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性质)第一,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思想文化角度)第三,它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反侵略角度)第四,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军进行了英勇斗争。

(国际影响)第五,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3.材料题:关于辛亥革命(1)历史意义(政治)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思想)第三,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社会)第四,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国际)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局限性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材料论述题专项

材料论述题专项

初中研训中心组供稿材料论述题专项1. [2017龙岩] 材料论述题(8分)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

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中“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2017厦门] 材料论述题(8分)抗战开始后,得知国内车辆、司机严重匮乏,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

祖籍安溪的华侨女青年白雪娇报名应征,临行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安危莫卜。

但是,以有用之躯,以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中,才更是令人哀惜不置的,尤其是在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1939年,三千多名南洋的热血青年华侨,唱着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别南洋歌》,分九批踏上归国的轮船,奔赴烽烟四起的抗日战场。

——摘编自《重读抗战家书》(1)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性时间是什么?(2分)(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3.[2017漳州] 材料论述题(8分)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的机遇留给战败者。

战局(甲午战争)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学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

如果这次能够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写作题)模拟试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写作题)模拟试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写作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6. 简答题9. 材料作文题简答题1.简述秘书人员应如何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正确答案: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对长期职业实践活动的高度总结,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专门化。

秘书人员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1)忠于职守。

秘书人员要忠于职守,对自身的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僭权、不越权。

(2)廉洁奉公。

秘书人员需要自觉做到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不接受贿赂,做好领导的廉正清明的有力助手。

(3)严守机密。

秘书由于其所处的岗位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工作机密,因此,秘书应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不得泄露或出卖本单位的政治、经济、科技情报,不携带涉密载体出席公共场合,不在公开渠道传递涉密信息,不泄露领导尚未决定的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

(4)礼貌待人。

秘书人员应将文明礼貌贯穿于其工作之中,待人接物时需得体大方,谈吐文雅,既不傲慢、冷淡,也不阿谀、做作。

涉及知识点:简答题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正确答案:(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2)加强学习、勇于追求;(3)服务群众、弘扬正气;(4)依靠群众,开拓创新;(5)更新观念、调整心态。

涉及知识点:简答题3.如何理解行政主体的概念?正确答案: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为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行政主体的含义:(1)行政主体是一种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2)行政主体是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3)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4)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5)行政主体是能独立对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高分子材料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材料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材料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橡胶D. 聚苯乙烯答案:C2.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过程中,以下哪种反应是形成高分子的关键步骤?()A. 加成反应B. 缩聚反应C. 氧化反应D. 还原反应答案:B3. 以下哪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乳酸D. 聚苯乙烯答案:C4. 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改善其加工性能?()A. 添加增塑剂B. 添加稳定剂C. 添加抗氧剂D. 添加润滑剂答案:A5. 以下哪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四氟乙烯D. 聚苯乙烯答案:C6.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A. 凝胶渗透色谱B. 紫外-可见光谱C. 原子吸收光谱D. 红外光谱答案:A7. 以下哪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丙烯D. 聚碳酸酯答案:D8. 以下哪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酰亚胺D. 聚苯乙烯答案:C9. 以下哪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四氟乙烯D. 聚苯乙烯答案:C10. 以下哪种高分子材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刺激性气体?()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丙烯D. 聚碳酸酯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1.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聚合、加工、应用2. 根据聚合方式的不同,高分子材料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加成聚合、缩聚聚合3.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个方面。

答案: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耐腐蚀性能、生物相容性4. 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助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材料面试试题及答案

材料面试试题及答案

材料面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金属材料的特性?A. 高强度B. 高韧性C. 高导电性D. 可塑性答案:C2. 陶瓷材料通常不具有以下哪种性质?A. 高硬度B. 良好的热稳定性C. 低热传导性D. 高延展性答案:D二、判断题1. 金属材料的硬度可以通过合金化来提高。

()答案:正确2. 所有的塑料材料都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合金相比于纯金属的优势。

答案:合金相比于纯金属通常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腐蚀性、更高的硬度和更低的熔点等优势。

通过合金化,可以优化金属的性能,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2. 什么是复合材料?它们在工业应用中有哪些优势?答案: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这些组合材料具有各自组分材料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

在工业应用中,复合材料的优势包括轻质高强、耐腐蚀、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等。

四、论述题1. 论述材料科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材料科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高性能的航空航天材料需要具备高强度、高韧性、低密度、耐高温和耐腐蚀等特性。

例如,钛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因其轻质和高强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和发动机部件中。

此外,高温合金用于制造喷气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以承受极端的工作温度。

材料科学的进步推动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公司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防弹衣材料,要求该材料具有高防弹性能、轻便舒适以及成本效益。

请分析并推荐一种合适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答案:对于防弹衣材料的开发,可以考虑使用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如Dyneema)作为主要材料。

聚乙烯纤维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密度低,这使得它在提供优异防弹性能的同时,也能保持轻便和舒适。

此外,相比于传统的金属防弹材料,聚乙烯纤维的成本更低,更易于大规模生产。

因此,它是一种符合高防弹性能、轻便舒适以及成本效益要求的理想材料选择。

近代史材料题和论述题答题格式

近代史材料题和论述题答题格式

近代史材料题和论述题答题格式
在回答近代史材料题和论述题时,可以遵循以下格式:
1. 认真审题: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问法,确定答题的方向和重点。

2. 列出要点:在答题时,应该将要点清晰地列出,这样既有助于自己理清思路,也方便评卷人快速理解答案。

3. 引经据典:对于材料题,要结合材料来分析问题,引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适当引用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 展开论述:对于论述题,需要在列出要点后,对每个要点进行详细的论述,解释其背景、原因、影响等。

5. 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使用序号或分段来标明不同方面的内容,使得答案更加清晰易读。

6. 简洁明了:在保证解释清楚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繁琐的表述。

7. 检查答案:最后,检查答案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确保答案完整、准确。

遵循以上格式,有助于更加有条理、有逻辑地回答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卷材料分析题:(从下面3道题中选取2道回答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立的分寸上燃烧,在一泄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岀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而: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岀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答案要点]⑴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8分)(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7分)2、[材料1]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材料2]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述了什么思想?(2)这两种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为什么?[答案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运动观的相关理论。

材料1反映了物质的绝对运动,承认了物质的相对静止。

(4分)材料2强调了物质的绝对运动,否认了物质的相对静止。

(4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物质的存在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体现了物质存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正确的辨证的观点。

而克拉底鲁的观点否认了物质存在的相对静止,只强调其绝对运动,这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因此是错误的。

(7分)3、[材料1]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都是具有意识、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产生的结果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材料2]黑格尔认为,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请回答:材料1、2分別是什么观点?对比材料1,请分析指岀材料2的错误。

[答案要点]材料1:人的主观意愿和意识是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的。

(4分)材料2:认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4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是社会存在决立了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客观规律运动的结果,而不是英雄个人意识所决立的。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

英雄个人只是加速或减缓社会的发展,并不能改变社会的发展规律。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的发展。

(7分)论述题:(从下而2道题中任选1道回答问题,本题20分。

)1、试用普遍联系原理分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答案要点:联系的定义。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岀联系的普遍性。

(4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立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6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凋和持续的发展。

联系实际论述(10分)2、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本学期课内实践环节,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要点:所列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5分)参加课内实践环节的角色和任务以及完成情况(5分)具体的感想和认识(10分)B卷1、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材料:[材料11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根据,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材料3]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真挚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并种矛盾。

请回答:(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答案要点](1)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相反而已。

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二者都是从科学出发: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科学乐观主义则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

(5分)(2)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学技术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学技术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对人与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5分)(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的进步力戢,在当代社会, 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

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广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同间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

马克思主义耍求又见物又见人,并要由人來控制物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

(5分)2、[材料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足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

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

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开始就注定要成为帘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岀版社1995年版,第724页)[材料2]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

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木质,又不会发现资木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页)请回答:(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2)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答案要点](1)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其历史局限性在于: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I;的经济根源: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若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总Z,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7分)(2)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剰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经济原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所依靠的力量和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山于这两个发现一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曲空想变成了现实。

(8分)3、[材料1]某企业为了追求效率,推行差别工资,使劳动者收入養距扩大。

[材料2]—些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为了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人职工的生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并积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1)运用有关原理,分别说明材料1、2的合理性。

(2)两类做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根据上述材料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答案要点](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木规律,它要求商品牛•产者改进技术、完善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追求效率的最大化。

在生产力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为了佚劳动者的劳动枳极性允分施展出来,企业必须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业绩相拝:钩,以鼓励多劳多得。

(5分)(2)价值规律对经济的发展有枳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些消极的影响。

例如,在竞争中造成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造成分化,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产生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为此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把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降低到最小。

政府对困难、破产企业的职工,实施救济、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就是具体表现。

(5分)(3)企业追求效率和政府维护公平的做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一,我们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要求效率,社会主义强调公平。

所以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其二,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髙为前提。

另一方而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形成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髙。

(5分)论述题:(从下而2道题中任选1道回答问题,本题20分。

)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讲,“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龙不移髙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疋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 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如何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答案要点: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⑴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也叫共性,矛盾的特殊性也叫个性•共性概括了事物的共同本质,个性包含具体事物的独有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