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简析
用,于是他也像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厌弃仕途,隐遁山 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欲伸志而不能,内心的悲哀 自然是难以避免的。同时,就文章看,陶渊明的归去之乐始 终伴随着生存之艰,于是在自我陶醉的同时,也不断进行自 我安慰,这从文中的问句可以看出。“世与我而相违,复驾 言兮焉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 之?”“乐夫天命复奚疑?”就文句看,也可见作者内心的 悲哀。“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一句也透露相同的
(二)深入探究 1.本文涉及了不少典故,你知道它们的出处吗? 会有四方之事: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论语·子路》: “使于四方。”这里指陶渊明为建威参军时自江陵出使京都 建康这件事。 眷然有归欤之情:“归欤”,回去吧!语本《论语·公冶 长》:“子在陈曰:‘归欤,归欤!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 章,不知所以裁之。’”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含 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 委婉的表达方式,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 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 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 己怡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 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菊、有幼、有室、有酒、有樽,聊以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 的日常生活。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 后两节写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 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解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解析《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辞章,共有八章。
全篇以“归”和“来”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在逃离尘嚣,归隐田园的心境,并融入了陶渊明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于政治变革的期望。
下面就《归去来兮辞》进行详细解析。
序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撰《归去来辞》,曰:“归去来!归去来兮,甘泉之洞庭。
汨有余之西山,永和之水济。
文水其纯,洞庭其清。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此可知陶渊明是对归隐田园生活青睐有加的。
为何如此?一是因为他生于乱世,苦于纷争;二是因为他善于表达,有诗为伴,有笔可书,对他来说,文字就是生活的精彩。
《归去来辞》引言部分提到“甘泉之洞庭”、“汨有余之西山”和“永和之水济”,表现出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里的“甘泉”、“汨有余”和“永和”都是虚构的地名,代表美好的环境和生活。
作者希望能够回到这样一个自然和谐、安逸宜人的地方。
第一章讲述了陶渊明主张归隐的理由。
他将当时的社会形势描述为“尘嚣不得”、“达旦之嗟”和“卷舒之高节”,意指纷争不断,生活压力大,他感到疲惫不堪。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选择了归隐,返回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
第二章以陶渊明的亲身经历为例,具体阐述了他为什么选择了归隐。
陶渊明曾经历了被贬为长沙王府谒者、父亲去世、流亡等一系列痛苦的经历。
这些遭遇使他对于功名富贵的追求产生了怀疑,同时也让他更加珍惜田园生活的平淡与自由。
第三章中,陶渊明以自然景物来对比人事变迁,表达了他对于政治变革的期望。
他用“备醢之器”、“裁锟”等比喻来描述社会中的险恶和暴虐,而用“蓼莪”、“梁辺”等词语来描绘自然山川的清幽与美好。
通过对比,陶渊明希望能够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第四章描述了陶渊明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他向往的不仅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还有田园的景色和情趣。
这一章节中,陶渊明娓娓道来,将田园景色与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然与和谐,田园生活的宜人和清静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记”的意思。
【答案】 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平时学习文言文时要养成梳理和积 累文言实词的含义的习惯。答题方法:①联想推断法。“民不 胜其苦”中的“胜”,联想“沛公不胜杯杓”,推断应解释为 “能够承受,禁得起”。②句式推断法。利用排比句、对偶 句、并列结构等句式上的特点来推断。如“忠不必用兮,贤不 必以”一句,“用”与“以”相对,可推断“以”也是“用” 的意思。③语法推断法。如“籍吏民,封府库”,“籍”是名 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登记”。④语境推断法。把选项中 的解释代入原文,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是否正确。⑤邻字推断 法。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由“疲”推断它的 意思也是“疲劳”。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 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 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 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 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 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共53张PPT)
思考:据该文摘录文句,概括陶渊明其人?
提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嗜酒,安贫乐道。
Hale Waihona Puke 名家话陶潜李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_屈__原__在楚地民歌的
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特点:形_式__自__由__,__句__式__整___散__结__合_ , 四句为一
小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两句为一组;
以__六___字句为主,多用语气词“兮”,每句按
三拍读。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 句读。例如:
二读课文
方法:按照辞的体裁 特点朗读。
要求:分清层次, 理清大意, 体会感情。
奚 既田 归 惆 自园 去 怅 以将 来 而 心芜 兮 独 为, ! 悲 形胡 ? 役不
,归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 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一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读好句读
归去来兮辞 陶潜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 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 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
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 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 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 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辞(并序)》注释、分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①。
幼稚盈室②,缾无储粟③,生生所资④,未见其术⑤。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⑥,脱然有怀⑦,求之靡途⑧。
会有四方之事⑨,诸侯以惠爱为德⑩,家叔以余贫苦⑪,遂见用于小邑⑫。
于时风波未静⑬,心惮远役⑭,彭泽去家百里⑮,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⑯。
何则⑰?质性自然⑱,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⑲,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⑳,皆口腹自役㉑。
于是怅然慷慨㉒,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㉓,当敛裳宵逝㉔。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㉕,情在骏奔㉖,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㉗,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㉘,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㉙。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㉚?既自以心为形役㉛,奚惆怅而独悲㉜?悟已往之不谏㉝,知来者之可追㉞。
实迷途其未远㉟,觉今是而昨非㊱。
舟遥遥以轻飏㊲,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㊳,恨晨光之熹微㊴。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㊵。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㊶。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㊷。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㊸。
引壶觞以自酌㊹,眄庭柯以怡颜㊺。
倚南窗以寄傲㊻,审容膝之易安㊼。
园日涉以成趣㊽,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㊾,时矫首而遐观㊿。
云无心以出岫○51,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52,抚孤松而盘桓○53。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54。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55?悦亲戚之情话○56,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57,将有事于西畴○58。
或命巾车○59,或棹孤舟○60。
既窈窕以寻壑○61,亦崎岖而经丘○62。
木欣欣以向荣○63,泉涓涓而始流○64。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65。
《归去来兮辞(并序)》(34张PPT)
恰逢
因为
表被动
在那时
害怕
距离
收获的东西
酿造
战乱
出使到外地的差事
任命,任用
名作状,到远处
恰逢有出使外地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把爱惜人才作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我贫艰(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到远地服役。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官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求做彭泽的官职。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自己使精神被形体役使之后,为什么如此惆怅而独自伤悲?(我)明白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我确实迷了路,或许走得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回家为正确的而过去做官是错误的。 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着前进,和风徐徐地吹拂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遗憾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朗读“序”这一部分,概括辞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请根据序文内容分条概括。
1、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2、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3、交代了写作时间。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回去吧!让我跟外界断绝交游。他们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说说知心话使我喜悦,弹琴读书可以让我快乐,消解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可以探寻那幽深曲折的沟壑,也可以走过那道路崎岖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含答案
腰向乡里小儿!”改日解绶 离职,赋《回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 不可以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 弘命渊明故人
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弟子、二儿舁篮舆,
9
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
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
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
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乐律而蓄无弦琴
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
折,几度找寻,终于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此后与日月同生同息。你是中国诗坛
最为艳丽的那朵奇葩, 你的丰碑永久直立在田园田野之上。你,就是自然中开释
生命芳香的陶渊明。
美劳逸饥饱田园乐,仕隐进退归去来
字
体
赏美文
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芳香
一位老者,在落英绚丽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
芳香。
1
例:乐夫天数复奚疑
A.既自以心为形役B.何陋之有
C.农人告余以春及D.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分析:A项,被动句;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
后置句;D项,省略句。
答案:B
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回去来兮辞》中描绘作者爬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乐律/而
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知识点总结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知识点总结上学期间,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共35张)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 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孤松”示孤高坚贞 之志,托物言志。
学习第三段 1. 复驾言兮焉求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将有事于西畴
悦亲戚之情话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内容分析
田 园 生 活
语言的平易质朴
文风淡远潇洒。
“《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 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 (李格非语)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 淳。”(元好问语)
课堂小结
“虽托楚声,而 无其忧怨切蹙 之病”,表现 淡远潇洒的文 风。 安贫乐道,超 然物外的处世
练习一
指出下列句子的古今词义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策扶老以流憩 园日涉以成趣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携幼入室 眄庭___ 东晋 字元亮, ____(朝 代),田园诗人,浔 阳柴桑人。后人称之 靖节先生 为“ _________”。又 自称“五柳先生 _________”。。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最后一次 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 《宋书· 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 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 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 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 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乡 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 赋《归去来兮辞》。
农 村 生 活 的 乐 趣
和亲戚们谈家常 弹琴读书
准备劳作
驾车出游
第三段:归田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学习第四段
1、寓形宇内复几时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
内容分析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共18张PPT)
问 题 探 讨 小序部分交代 了什么内容?
小序部分交代了本文 的写作时间和背景, 作者辞官的原因,阐 明了写作此辞的原由。 还叙述了陶渊明先生 入仕的经过。
1.陶渊明先生辞官的原因。
分 析 探 讨
第一个原因是“质性自然非 矫厉所得。”第二个原因是“饥 冻虽切,违己交病。”。 还有两个原因,一为“于是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二为“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 骏奔,自免去职。”
文言知识呈现
耕植不足以自给:足以,足够用来。自给,供给自己生 活。幼稚盈室:幼稚,是古今义,古义为小孩,今义为 成人思想不成熟,见识不够开阔,看问题难以洞悉实质, 总是喜欢主观想象或年纪小。 生生所资:生生,维持生活。资,凭借。 求之靡途:靡,无,没有。会:恰逢。 家叔以余贫苦:“以”是“因为”的意思。 遂见用于小邑:是被动句,见:被。 于时风波未静:于时,在那时。风波,是古 今义,古义为战乱,今义为乱子,纠纷。 心惮远役:役,服役。惮,害怕。 彭泽去家百里:去,距离。 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 的心情。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Hale Waihona Puke 作 者 简 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 江市)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 家。年少时贫病,有高尚之志,博学 善属文。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写 作 背 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 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从29 岁起,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 往田园。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 出仕,做了八十余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 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陶渊明归 隐实是出于对当时腐朽现实的不满。当 时郡里一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 带迎接以示敬意。他很是气愤:“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 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并序》课件(共49张PPT)
文体知识
辞和赋的区别:
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 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赋,是有韵的散文,常用关联词,长短句明显增多 ,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
学习目标
1 梳理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题目解说
“归去来兮”就是“回去吧”“归隐吧”的意思。“来”,助词,无义。“兮” 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啊”。“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源 于“楚辞”。
《归去来兮辞》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 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2 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和作的感情脉络。 3 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表达效果,解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的风格。 4 分析陶渊明的形象并探究古代的归隐现象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 -427), 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 生”,私谥“靖节”,也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 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身于没落的 仕宦家庭,出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令。因厌 恶官场黑暗,弃官隐居,躬耕田园。直到晚年,仍不改初 衷,最终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令隐逸诗人之宗”。
稔:庄稼成熟。 敛裳宵逝:收拾衣装,星夜离去。 寻:不久。 程氏妹:嫁到程家的妹妹。 骏奔:像骏马一样奔驰。
因事顺心:因辞官而顺随心愿
只想着等到秋收以后,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
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的第二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件 (38张PPT)
《 五柳先生传 》、《 桃花源记 》,诗歌 《 饮酒 》《 读山海经 》《 归园田居 》等。 有《陶渊明集》。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他的诗文宛如一阵起自芬芳的山谷,又 拂入桃花源的自在之风,在充满压迫剥削、
尔虞我诈的东晋社会乃至后来,诉唱着珍贵而动 人的率真,震醒了多少为名利沉浮合眼的奴隶, 唤醒了无数人心中早被冻僵的真意。
陶渊明其人
陶渊明(约365-427),
(时代)
大诗人。我国第一位 田园 诗人。又
名 潜 ,字 元亮,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其文
陶渊明(约365-427),
(时代)大诗人。
我国第一位 田园 诗人。又名 潜 ,字 元亮, 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
作有辞赋《 归去来兮辞 》,散文
精神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陶渊明其人
出身名门——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 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 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坎坷幼年——八岁丧父,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渊明日后,颇有外祖遗风。外 祖父家里藏书多,他学了道家,而且还学了儒家, 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接受了儒家 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 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 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 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 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 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 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归 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 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二、结构图示
栏 目 链 接
三、文本探究 1.辞前的序也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试概括其内 容并分析其与下面的辞之间的联系。
答:辞前的序的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 历,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的欣然向往,表现了诗人天 性之坦诚。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语言 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序是对前半生 道路的省思;辞则是诗人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 象和向往。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主题概括 本文是作者的一篇述志作品,叙述了他弃官归田时一路 上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对黑暗官场 的厌恶和鄙弃,强调了摆脱仕途羁绊的决绝态度,赞美了 农村的自然景物和田园劳动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 悦之情,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但由于他的思想经常处于 矛盾之中,又找不到真正的出路,在坚持与黑暗现实抗争 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些“乐天安命”和“人生无常”的消 极避世思想。
栏 目 链 接
2.这篇辞赋是如何表现田园生活乐趣的? 答:第一,写归家。童仆稚儿一听说诗人回来,早已惊喜 地迎候门前;“松菊”生机蓬勃,仿佛也在为诗人归来微 笑低语;宴中三盏两杯过后,微醺的诗人倚窗而立,渐渐 神畅气傲;环视狭小的居室,愈觉得“晏如”可亲。何况 还有后园可供日日漫步遐观呢!这一节抒写初到家中的欢 乐心境,全从家人迎候、把盏饮宴的情景中传达。 第二,写诗人在园中深思、“流憩”的情景。园虽有 “门”,却因少有俗人造访而“常关”,自当更觉清幽; 人虽未老,却也可扶杖而行,姑且体味一下老翁的悠闲。 诗人从那“出岫”的白云之态中,领略了与汲汲奔走仕途 决然不同的自由生活之哲理;在倦飞的鸟雀之栖中,体悟 到了值得依恋的人生归宿之真谛。
2.语言精练,清新典雅,音韵和谐。 诗人在语言锤炼上的功夫非常精深:一个短语,一组短 句,或对偶,或排比,工整而有气势,无不包含丰富的内 涵,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栏 觉今是而昨非”,寥寥数语,隐含着诗人对整个仕途生涯 目 的痛苦回顾和深切悔恨。作者遣词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斟句酌,锤炼推 链 接 敲,精心选择一些双声词,如“惆怅”“崎岖”;叠韵词, 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欣欣”等,音 节铿锵,读来朗朗上口,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 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音乐的美感。
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4.归去来兮辞(并序)
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知道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拄着 /抬、举
景翳翳以将入 悦亲戚之情话 感吾生之行休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帝乡不可期 登东皋以舒啸 聊乘化以归尽
日光 为……而高兴 将要
随从、顺从 往 期望、期求 放 姑且
2、一词多义 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扶老以流憩
马鞭子 拄着
舟遥遥以轻 飏
以 聊乘化以归
尽 木欣欣以向
表转折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1、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奚( xī )
飏( yáng) 熹微( xī )
壶觞(shāng )眄( miǎn) 庭柯( kē )
流憩( qì ) 遐观( xiá ) 岫( xiù )
翳翳( yì ) 西畴(chóu) 棹(zhào )
窈窕( yǎo )
tiǎo
皋( gāo )
辞官归田 自责之辞
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
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一种避世的 人生态度,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 的高洁人格体现。
词语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归去来兮
助词,无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 表被动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劝止 /挽回
觉今是而昨非
对 /错
载欣载奔
一边……一边
三径就荒
接近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举/斜看/使愉快
(第1节) 安慰之辞
归
归途(归心似箭)
去 来
抵家(欣喜若狂) 居家 室内
园中
兮 田园生活
心志
辞 (第2,3节)
《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及翻译《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及翻译《归去来兮辞·并序》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下面小编整理了《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魏晋: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序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一座突兀而起的高楼,一种沉思静默的怀想。这是你吗?名传千古 的滕王阁。你在守望什么?是在践行一种千年的约定吗?十几个世 纪前的某一天,一位青年才俊曾登临,用惊风落雨的笔触依傍过 你,抚慰过你,赞美过你;一颗伟大的 灵魂也曾经走近过你,凝视过你。君不 闻,拍打江岸的涛声,那是王勃跳动不 已的才思;君不见,台阁依旧寂寞,那 是王勃抑郁而苍凉的心境。
Ⅱ.文化常识 1.诸.侯.以惠爱为德。 (1)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连 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 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 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2)公:是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 子、男。(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如:宋襄公之“公”是 爵名,晋文侯之“侯”为爵名。
忠义与亲情,面对命运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虽为“亡 国贱俘”,却不卑不亢,甘于清贫,婉拒帝王之邀,只为报答祖母 的养育之恩。虽说“乌鸟私情”,实则为 至孝之举。李密是幸运的,崎岖艰难的人 生路上有祖母的精心呵护;祖母是幸福的, 疾病缠身的晚年有李密的不离不弃。《陈 情表》用孝义和恩情交织出一个个爱的闪光点,为我们诠释了爱的 真谛。
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
进,辍学则退!”然后他又指着稻田里的
一棵小苗说:“你虽然没看见它长,但它
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
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
只要勤学不辍,就能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一块有马鞍一样凹面的磨刀石对少年 说:“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并没有看到它磨损,但日 积月累,年复一年,它才成为现在这样子。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 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
⾼中语⽂《归去来兮辞并序》原⽂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第⼆年(公元406年)写的,这时他42岁,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归去来兮辞并序》原⽂,希望对你有帮助。
《归去来兮辞并序》原⽂ 序 余家贫,耕植不⾜以⾃给。
幼稚盈室〔幼稚:指孩童。
〕,瓶⽆储粟〔瓶:指盛⽶⽤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
〕,⽣⽣所资〔⽣⽣:犹⾔维持⽣计。
前⼀“⽣”字为 动词,后⼀“⽣”字为名词。
〕,未见其术〔术:这⾥指经营⽣计的本领。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长吏:较⾼职位的县吏。
指⼩官。
〕,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
有怀:有所思念。
〕,求之靡途〔靡途:没有门路。
〕。
会有四⽅之事〔四⽅之事:指他接受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情。
〕,诸侯以惠爱为德〔诸侯:指州郡长官。
〕,家叔以余贫苦〔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
以:因为。
〕,遂见⽤于⼩⾢。
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军阀混战。
〕,⼼惮远役,彭泽去家百⾥〔彭泽:县名。
在今江西省湖⼝县东。
〕,公⽥之利,⾜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依恋的样⼦。
归欤之情:回去的⼼情。
〕。
何则?质性⾃然〔质性:本性。
〕,⾮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交病〔违⼰:违反⾃⼰本⼼。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
尝从⼈事〔从⼈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事交往。
指做官。
〕,皆⼝腹⾃役〔⼝腹⾃役:为了满⾜⼝腹的需要⽽驱使⾃⼰。
〕。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之志。
犹望⼀稔〔⼀稔(rěn):公⽥收获⼀次。
稔,⾕物成熟。
〕,当敛裳宵逝〔敛裳:收拾⾏装。
〕。
寻程⽒妹丧于武昌〔寻:不久。
程⽒妹:嫁给程家的妹妹。
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情在骏奔〔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免去职。
仲秋⾄冬〔仲秋:农历⼋⽉。
〕,在官⼋⼗余⽇。
因事顺⼼,命篇⽈《归去来兮》。
⼄巳岁⼗⼀⽉也〔⼄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 归去来兮(1)!⽥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
〕?既⾃以⼼为形役〔以⼼为形役:让⼼灵被形体所驱使。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含答案解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一、通假字乃瞻衡宇(“”通“”)二、古今异义1.既窈窕..以寻壑古义: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古义: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3.策扶老..以流憩古义: 今义:搀扶老人三、一词多义1.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2.生瓶无储粟,生生所资()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3.策策扶老以流憩()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4.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5.质质性自然()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文质彬彬()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富贵非吾愿。
( )翻译:2.既自以心为形役。
( )翻译:3.皆口腹自役。
( )翻译:4.乐夫天命复奚疑! ( )翻译:五、语句翻译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翻译: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翻译: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翻译: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翻译:答案解析一、答案:衡横二、答案:1.深远曲折的样子 2.小孩 3.拐杖三、答案:1.不对,不正确/没有/用于判断句中,副词,相当于“不是”/责难,批评 2.第一个“生”,动词,维持;第二个“生”,名词,生活/生育/出生,诞生/产生/通“性”,名词,资质,禀赋/未煮熟的 3.拄着/马鞭子,引申为暴政/鞭打,引申为驯养/记录,登记/计谋 4.将要/行为/行走/古诗的一种体裁/行列,队伍/履行,践行 5.本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资质、禀性/实质/询问四、答案:1.判断句享受荣华富贵不是我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解读《归去来兮辞》文本2、能力目标:读懂诗中内涵3、情感目标:了解陶渊明隐逸的意义4、考情分析:对于诗歌的解读,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对其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用具播放机五、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2、文体知识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
(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
(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二、预习作业检查1.字音识记2.通假字三、整体感知,结构梳理,问题探究注意: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没有本质区别,只在文字表述上略有差异,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关注动词!1、熟悉文章,扫清文字障碍下面为同学们播放文章的诵读音频,请大家扫清文字障碍。
第二、三课时三、整体感知,结构梳理,问题探究1、归去来兮辞并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序言中提到两个问题,即陶渊明做官的原因,以及辞官的原因,它们分别是什么?陶渊明有大济天下之志。
但序言中没有提到,甚至有掩饰的意味,为什么?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进一步阐释作者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田园后,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喜”?4、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乐琴书以消忧——忧从何来,如何消忧?5、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如何理解引发了作者思考的——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在文化史上第一个将归隐田园明确决绝的提出,开创了隐逸一派,与后世的隐逸诗人相比,陶始终是难以逾越的高峰,为什么?五、课外拓展: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胡不归陶诗《饮酒》第五首尤有韵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选》卷三十六臣注:“向曰:菊,香草,黄华可以泛酒;悠然远邈,此得性自纵逸也。
翰曰:日暮山气蒙翠,所谓佳也;飞鸟昼游,而夕相与归于山林,此得天性自任者也。
而我欲言此真意,吾亦自入真意也,故遗忘其言,而无言也。
”景与意会,兴致悠然,这种超脱尘俗、化于自然之境界是后代诗人无从达到的。
开篇四句,颇有理趣,向为人称赏。
苏轼《自书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诗并跋》:“陶公此诗,日诵一过,去道不远矣。
”(孔凡礼《苏轼佚文汇编拾遗》卷下)黄山谷《书赠俞清老》:“陶渊明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夫真处盖可为知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五)范正敏《遁斋闲览》:“王荆公在金陵作诗,多用渊明诗中事,至有四韵诗全使渊明者。
且言其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云云,有诗人以来无此句也。
然则渊明趋向不羣,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
”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一:“《扪虱新话》: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之际,无意于山,而景与意会,此渊明得意处也。
而老杜亦曰:‘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予爱其意度闲雅,不减渊明,而语句雄健过之。
每咏此二诗,便觉当时清景尽在目前,而二公写之笔端,殆若天成,兹为可贵。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王荆公介甫辞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锺重,脱去世故,平生不以势利为务,当时少有及之者。
然其诗曰:‘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
我亦暮年专一坚,每逢车马便惊猜。
’既以丘壑存心,则外物去来,任之可也,何惊猜之有,是知此老胸中尚蒂芥也。
如陶渊明则不然,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然则寄心于远,则虽在人境,而车马亦不能喧之。
心有蒂芥,则虽擅一壑,而逢车马,亦不免惊猜也。
”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心远地自偏’之义乃属魏、晋玄学之范畴。
魏、晋隐逸之风极盛,玄学改变了隐居乃逃于江海之上以避世之旧观念,指导人们不执着于外在形迹,而去追求心境之超然无累。
倘内心超脱,则隐于市朝与隐于岩穴无异。
如王康琚《反招隐》诗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周续之亦称:‘情致两忘者,市朝亦岩穴耳。
’不难发现,‘心远地偏’之义,正是魏、晋隐士追求的‘胜义’。
”“采菊”二句,苏轼《题渊明饮酒诗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采菊而见南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意改,此最可疾。
”又《书诸集改字》:“近世人轻以意改书,鄙浅之人,好恶多同,故从而和之者众,遂使古书日就讹舛,深可忿疾。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自予少时,见前辈皆不敢轻改书。
故蜀本大字书皆善本。
蜀本《庄子》云:‘用志不分,及疑于神。
’此与《易》‘阴疑于阳’、《礼》‘使人疑汝于夫子’同。
今四方本皆作‘凝’。
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今皆作‘望南山’。
杜子美云:‘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盖灭没于烟波间耳。
而宋敏求谓予云:‘鸥不善没。
’改作‘波’字。
二诗改两字,便觉一篇神气索然也。
”(《苏轼文集》卷六十七)晁补之《题陶渊明诗后》:“以一字论工拙,如‘身轻一鸟过’、‘身轻一鸟下’,‘过’与‘下’,与疾与落,每变而每不及,易较也。
如鲁直之言,犹碔砆之于美玉,是已。
然此犹在工拙精觕之间,其致思未白也。
记在广陵日,见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
’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
以比碔砆美玉不类。
”(《鸡肋集》卷三十三)《诗话总龟》前集卷七:“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见南山,初不用意,而景与意会,故可喜也。
今皆作‘望南山’。
子美云‘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盖灭没于烟波间耳。
而朱敏求谓予曰:‘鸥不解没,改作‘波’字。
改此,觉一篇神气索然。
”蔡宽夫《诗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其闲远自得之意,直若超然邈出宇宙之外,俗本多以‘见’字为‘望’字,若尔,便有褰裳濡足之态矣。
乃知一字之误,害理有如是者。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引)沈括《续笔谈》:“陶渊明《杂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往时校定《文选》,改作‘悠然望南山’,似未允当。
若作‘望南山’,则上下句意全不相属,遂非佳作。
”《复斋漫录》:“东坡以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识者以‘见’为‘望’,不啻碔砆之与美玉。
然余观白乐天《效渊明诗》有云:‘时倾一杯酒,坐望东南山’,然则流俗之失也久矣。
惟韦苏州《答长安丞裴说》有云:‘采菊露未晞,举头见秋山。
’乃知真得渊明诗意,而东坡之说为可信。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引)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韦应物诗拟陶渊明而作者甚多,然终不近也。
《答长安丞裴说》诗云:‘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晞。
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
’盖效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