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_尚刚_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1、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2、良渚文化的主要工艺美术品类有玉器和黑陶。

3、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

4、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5、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大类型。

6、庙底沟型彩陶中应用较多的装饰纹样为鸟纹。

7、古人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道德意义。

8、原始社会玉很珍贵,它不仅代表人的财富,更表示人的等级。

9、代表奴隶社会最高工艺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10、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11、商代青铜器种类、样式繁多,是青铜器艺术鼎盛阶段。

12、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

13、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主要特点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性。

最常见的是动物纹样,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来源于自然形态,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的如实模拟。

这些纹样中以兽面纹(即饕餮)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14、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和失蜡法。

15、青铜器中的“爵”属于饮酒器。

16、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晚期,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7、鼎与簋配合使用很有讲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

18、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19、玻璃器又有琉璃、料器等称谓。

20、《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艺技术著作。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

21、被诸葛亮推广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是蜀锦。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特点与时代风貌?(1)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思想的激荡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3)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突破常规,采用重叠盘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组织为装饰骨骼。

(4)工艺美术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专著——《考工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网络课 第一节 1、2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网络课 第一节 1、2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节课前小说明:两门课程知识点较庞杂,,任务大,网络授课需要大家精神集中,学会快速浏览所讲内容,书本也尽量跟上。

讲课中不好找的章节段落都标注了页码。

课程安排:中、外工史共七次课。

考虑到中工史较外工史内容更多,更庞杂,所以先讲中工史。

教材以尚刚老师的为准。

课程特点:以书本为基础,并将历年真题融进课本,力求全面覆盖知识考查点。

学习工艺美术史的友情提示:1 知识点多而零碎,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史,需要大家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跟上讲课节奏,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

在前期全面复习阶段,中工史上课没有讲到的内容也要细读,而外工史有些内容可以略读。

这个阶段可能略显枯燥,但这是“金字塔”的广而厚的基础,这一部分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

2 课后复习时,时刻拿“体系”、“比较”两个概念来检验自己学习结果。

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可用下面两种方法:纵向比较:按朝代分为十章,复习完一章后,就合上书本想想,本章(本时代)的重点工艺美术门类是什么?原始社会的陶器,夏商周德青铜器,隋唐的丝绸……本章又有哪些知识点?合上书本自己能说出来。

横向比较:每一个工艺美术门类,比如陶器,瓷器,青铜器,漆器、铜镜、丝绸……最早哪个时间开始,哪个时间发展为高峰,哪个时间被其他工艺美术品种替代或者什么时间走向衰落……这个阶段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而这是通往“塔顶”的必经之路,完成这一步,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3 复习备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学习计划定的过高(完成不了有挫折感)或过低(计划很易完成,就容易盲目乐观)。

另一方面,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也最难的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

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次复习任务。

有句话说的好:最笨的方法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心态将伴随每一次复习备考,这是顺利达到“塔尖”的必要条件。

我们打开书本的目录部分,我们先来看下书本结构特点:我们发现,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绪言部分,最后一节是结语部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了陶瓷、漆器、玉器、织锦等多种艺术门类,每一门类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

一、古代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陶器制作。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彩陶和灰陶等不同类型的陶器。

这些陶器不仅具备了实用功能,还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陶瓷制作逐渐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二、唐宋时期的工艺美术繁荣中国工艺美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青瓷、白瓷以及唐三彩等陶瓷制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的代表作品。

而宋代的青瓷、汝窑、定窑等陶瓷则更加注重形式和装饰的细致,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三、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创新明清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一次创新的时期。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了当时的代表。

而清代的官窑、民窑等陶瓷则更加注重釉色和纹饰的变化,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四、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工艺美术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工艺技艺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一些传统手工艺人也面临失业的困境。

然而,中国工艺美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推出了一系列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作品。

五、工艺美术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了专门的工艺美术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加强对传统工艺技艺的保护和研究。

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和培训班等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工艺美术的传承中来。

总结起来,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工艺美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工艺技术)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工艺技术)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小题:1.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在河南省渑(mian)池仰韶村发现,故称作仰韶文化彩陶;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东北等地区均有发现,尤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最繁荣。

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

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等,其中以鱼纹为主。

2.黑陶文化,因最早出现在山东章丘龙山镇,故称“龙山文化”;黑陶工艺的主要特点是:黑、薄、光、纽。

3.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工艺最突出的是红山文化玉器。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按功能和用途分为:礼玉、饰玉。

良渚文化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最高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玉琮。

玉琮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玉器造型分为:艺术造型、组合造型、几何造型。

4.商朝经历六百多年的时间,其工艺主要成就是青铜器。

(青铜性能:熔点低、硬度强、是铜与锡与铅的合金)。

5.夏、商、西周的陶器制作工艺大大提高,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

到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

6.春秋时期青铜工艺中的莲鹤铜方壶是一件突出的珍品,造型新颖,龙形大双耳,圈足下的双兽,蟠曲的龙纹,绽开的荷花,中间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鹤,一反商周造型的威武、神秘、严肃之风,而变得自由潇洒。

战国时期宴乐狩猎攻战纹,成为青铜器体面的装饰纹样,表现出那一时代激烈的战争场面和人们采桑、狩猎、宴乐的场面。

如:战国——镶嵌宴乐水陆攻战纹壶的纹样,体现生活化的一种手法。

7.西周——是在玉器的造型与装饰方面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战国时期的玉器是继西周后出现又一个高峰期。

此时玉器发展趋势:生活实用品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多是日常生活用品,漆器的颜色大多是红色和黑色;主体纹样用红色,空间部分施黑色。

战国时期的装饰主要体现在纹饰方面;战国时期,铜镜装饰纹样出现了多样化,如龙纹、凤纹、兽纹、棱纹、花叶禽鸟纹、蛛网纹、三角勾连雷纹、狩猎纹等。

也呈现出规范化趋势:云雷纹——几何纹,山形纹饰等。

8.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属于东汉时期的珍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

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

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

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

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

中国工艺美术史_尚刚_复习材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_尚刚_复习材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2 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1)多数内外皆黑,少数为黑皮陶。

(1)常采用轮制法成型,器壁能很匀薄,精品为蛋壳陶。

(1)多以造型取胜,装饰较简朴。

(1)主要分布在华东,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为著名。

(1)3 蛋壳陶通常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黑陶。

(1)采用快轮成型,器壁薄如蛋壳,造型规整周正,(1)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1)代表着原始陶器的造型和工艺成就。

(1)山东龙山文化的产品最精。

(1)5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1)6 原始玉器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1)以玉或“美石”为材料,(1)多为祭祀用品和饰品,(1)材料、器形与制作方法常与新石器有密切联系。

(1)分布很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水平最高。

(1)7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8 司母戊鼎商晚期青铜器,(1)当是商王为其配偶铸造的四足方鼎。

(1)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1)高133厘米,重约832.84千克。

(1)为中国已知最大的古代青铜容器。

(1)10 漆器指以木、竹等为胎,用大漆髹饰的器物。

(1)髹饰大漆既可防腐,又是装饰。

(1)已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发现于河姆渡文化遗址,(1)到战国,发展成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1)两汉漆器繁荣,是漆器文化地位最高的时代。

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授课教案

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授课教案

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授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尚刚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四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陶瓷、玉器、铜器、金银器、漆器、石刻等各个领域的艺术成就。

具体内容包括:1. 陶瓷: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器型、纹饰和釉色等方面的特点,如东汉青瓷、唐代白瓷、宋代哥窑、钧窑等。

2. 玉器:讲述了玉器的起源、制作工艺、器型和纹饰的发展,如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以及商周时期的玉器艺术。

3. 铜器:介绍了商周时期铜器的制作工艺、器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的特点,如商代晚期的四羊方尊、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等。

4. 金银器:讲述了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器型、纹饰和錾刻技术的发展,如唐代的金银器、宋代的白银器等。

5. 漆器:介绍了漆器的制作工艺、器型、纹饰和技法的发展,如战国的漆器、唐代的螺鈿漆器等。

6. 石刻:讲述了石刻的制作工艺、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如汉代的石刻、唐代的佛像石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研究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制作工艺、纹饰和器型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艺术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这些艺术品。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包括制作工艺、纹饰、器型等特点。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看法和感受。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如剪纸、陶器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2. 各个时期的工艺美术特点3. 制作工艺、纹饰、器型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介绍其制作工艺、纹饰和器型等方面的特点。

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

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

二、判断题
• 蛋壳陶是黑陶的别称。 ( ) • 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和漆器。 ( ) • 青铜器在西周时代开始出现长篇铭文。 ( ) 豆是青铜器特有的器型。 ( ) 在江陵马山砖厂一号墓中出土了大批玉器。 ( ) 多子奁盒装饰有许多童子。 ( ) 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 ) 窑变指钧釉器物上的黑色斑纹。 ( ) 祭红指明以来生产的一种红釉瓷器。 ( ) • “纳失失”是明代统治者所享用的织金织物。( )
• 舞蹈纹彩陶盆是一件 型的彩陶。 • 黑陶工艺具有 、 、 、 四个特 点。 • 彩陶的制作方法是 制的,黑陶的制作方法是 制的。 • 宋代五大名窑为 定、 、 、哥、钧。 • 元代时创烧青花、釉里红,到明代时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的 是 窑。 • 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 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 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 四神纹,也称四灵纹即 、 、 、 。 • 鎏金是以金液和 溶和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后者挥 发,而使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 明式家具的最大特点就是将 、 、 、 工艺美 四个方面结合起来,达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 度统一。
• 明末上海的 是闺阁绣中的杰出代表。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青瓷以 窑成就最高。 • 隋唐时期,陶瓷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指 窑;北指 窑。 • 汉代熏炉中以 炉最精美绝伦。 • 宋窑中以开片为主要特征的是 窑。开片又称 “ ”、“鱼子纹”等。 • 五彩瓷器调子较重,注重突出红色。也称“古 彩”、“ ”。 • 元代使用的比较多的装饰纹样 为 、 、 。 • 夹贮,始于 漆器的一种制胎方法,是用漆 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 糊在胎上。 • 清代家具以 、 、 为代表,被称 为清代家具的三大名作,造型与装饰设计各具地 方特色,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工艺美术是美学与生活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的产儿,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给予人民。

种类分为生活用品和装饰观赏品两类。

生活用品分为:花布,陶瓷,家具。

双重属性:物质生产(要紧矛盾):使用性,有用性,社会经济。

社会生产相关。

精神生产:审美性,与生产力政治文化有关。

我国的原始社会,大约从170万年前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前期为主。

体制:从母系到父系。

当时人类使用的工具:打制粗糙-旧石器磨制-新石器生产活动:渔猎-畜牧-犁耕进而产生专业化的手工业。

黄河:仰韶文化长江:半坡文化(彩陶)在原始社会里没有财产,没有剥削,压迫也没有,阶级分化以后由于生产力进展,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逐步形成,原始社会逐步瓦解。

(人工取火,房屋,陪葬,衣服,树皮,树叶)。

原始社会最具代表的艺术;彩陶(仰韶文化)其产生和作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能够证明在许多地点也许是一切地点陶器的制作是由于在编织或木质的容器上涂上粘泥,使之能够耐火产生的。

在那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觉成形的粘土不要内部的粘土也能够用。

三个作用:1:关心人们生活的进化(储存,烧制,熟食关心人进化)2:陶是人类第一次以自己有意识的活动发觉的一种新物质)3:彩陶反映培养原始人的审美乐趣,亦给后人以启发。

陶器的制作:1:成形:选较细腻的黄土掺沙粒等防止爆裂。

论制(手拉胚):产生于父系社会后期,用于做黑陶手工:早期手捏,小型器皿,泥条盘筑,大中型器物:搓条,垒形,捏紧,抹光2:表面加工:压制,加陶衣,彩绘(黑红,褐石),压印,贴膜3:窑烧:温度800摄氏度红陶(彩陶偏黄)-灰陶(几何印纹陶)-黑陶(蛋壳陶黑光薄)-白陶(高岭土类似青铜器)北京猿人是最早用火的人。

彩陶是指一种泛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用手捏制在黄河中上游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有仰韶文化淮河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河姆渡文化,曲家流文化,大汶口文化,青连港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师

旧石器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

我国古代工艺第一次器物飞跃:(陶器)的发明与使用,青铜器堪称工艺美术第二次飞跃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审美特征:1.功能之美2.造型之美3.装饰之美 4.材料之美5.工艺之美6.鉴赏之美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在形式方面比较注重:1.比例与尺度2.对比与和谐3.多样与统一4.对称与均衡5.节奏与韵律【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韵律感追求是通过那几个方面实现的。

】答:1.由通过造型形体或线性的起伏产生。

2.通过造型形体或线性的连续产生而产生。

3.通过物品造型的形体大小呈现有规律的逐渐增减变化而产生和实现。

4.在设计物品的造型和装饰中,通过有意识的运用相同或相识的形体、纹样作有规律的穿插错位形成韵律感。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一种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根据时间、艺术风格分为:半坡、庙地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釉下彩】:是指在未施釉而烧成的湿胎制品上,或者在未烧成的胚体上,用色料彩绘后,再罩盖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彩色呈现于釉下,用这种工艺制成瓷器。

【唐三彩】:唐三彩作为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锰等元素的矿作釉料的着色剂,在釉里加入大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助熔剂,经过800°C的温度烧制而成。

我国最早的建筑陶器是属于商代早期的陶水管。

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长足发展的时期,称为“南青北白“北方地区邢窑以白瓷著名有“类银似雪”之称,南方地区则以烧制青瓷出名。

【磁州窑】 1.是宋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谣体系 2..白釉,黑釉。

3.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装饰多取于当时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富有生活易趣与幽默感。

【景德镇窑】:今江西景德镇地区烧纸瓷器的历史至少追溯到唐代,但形成独特风格是在宋代成功地烧制白瓷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

【宋代5大名窑】官窑、定窑、哥窑、汝窑、钧窑。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

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

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

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 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 3、形式法则的创造 4、经济原则的发明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鱼纹地位突出,庙底沟类型鸟纹一再出现。

2.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在彩陶,造型之美其中体现在黑陶。

3.陶器的制坯方法:捏塑、泥条盘筑、轮筑三种。

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被视为现在车床的前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彩陶黄河流域是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其中游分布着著名的仰韶文化,上有分布着马家窑文化及齐家文化,下游则有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彩陶类型⑴半坡类型:代表: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圆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

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动物纹(人面纹、鱼纹、鱼鸟结合纹、鹿纹)几何纹(写实纹饰-抽象几何纹)编织纹人面鱼纹彩陶盆发现于西安半坡村,造型规整,彩绘以黑彩居多,纹样以宽带、三角、折纹等几何形为主,基本以直线构成,结构单纯,图案严整,笔触有力。

⑵庙底沟类型:代表: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

器型:大口小底曲腹平底的盆和碗风格: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彩绘纹样:彩陶以红陶衣绘黑彩为主,装饰纹样以几何形居多,如花瓣、条、窝、勾叶、圆点、方格。

一些彩陶采用了雕塑与彩绘结合的方式,如人头器口瓶。

⑶马家窑: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器表打磨光滑,多以色浓如漆的黑彩绘画,内壁常,有精美图案,外壁通体装饰。

花纹主要以弧线构成,以平行线、弧线相间。

人物纹样数量极少,但舞蹈人纹尤其引人注目。

⑷半山类型:发现于甘肃和政洮河西岸的二阶台地。

器型:双耳罐、长颈壶。

装饰题材主要有网纹,菱格纹,三角纹,水波纹,垂弧纹,旋涡纹,圆圈纹。

以黑色的锯齿纹和红色的带纹相结合是其特色,构图以方连续采用有多,装饰严密紧凑,效果华丽。

⑸马厂类型:常见于青海。

陶制稍差,彩陶在陶器中所占比例最高。

以双耳或贯耳的壶和双耳翁居多,装饰以黑彩为主,也有黑红兼用。

内填各种细小几何形的四大圈是流行的纹样。

5.从夏朝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艺术总结①夏朝的青铜艺术并不辉煌,但其抽象的兽面纹到商成为主要的装饰纹样。

中国工艺美术史_尚刚_第六章隋唐五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_尚刚_第六章隋唐五代

第六章隋唐五代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第一节绪言一、时代与工艺美术唐是核心:●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分期:755年、756年●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与西方交流多寡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主要产区转移地域差异: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二、生产格局格局——●官府少府监:管理工艺美术主要官署中尚署,祭祀用品和帝后器玩服饰左尚署,车舆伞盖右尚署,御马鞍辔及刀剑织染署,君臣等冠冕掌冶署,铜铁器将作监:皇家、政府建筑甄官署¡°掌供琢石、陶土之事¡±(唐三彩)地方官府作坊:以丝织居多●民间:家庭、作坊两位著名工艺美术家何稠:字桂林,祖籍应在中亚何国●北周至唐初著名工艺家●隋,任守太府卿兼领少府监等职,长年主持宫廷制作营造●中国已知确曾织造织金锦的第一人,隋,仿造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

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酷似窦师纶:字希言,扶风平陵(今咸阳西北)人●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题材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因爵封陵阳公,被称为¡°陵阳公样¡±●至少流传到9世纪中叶第二节织绣印染一、引言地位: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国家重视:禁断总有糜费最多的锦绣,对其他工艺品,仅限于品种或工艺方法,在丝绸,又常加纹样材质分类:丝、麻、棉、毛织物规格:宽1尺8寸(一尺约合今30厘米),丝绸4丈为匹、布5丈为端分工细密:唐少府监织染署25作二、著名丝绸产地益州——供奉宫廷锦绣器玩●品类:蜀锦、单丝罗●装饰:“十样锦”扬州——●品类:锦●装饰:洋风(寄寓西亚人)定州——●品种:绫吴越——●中心:润州(江苏镇江)、宣州(安徽宣州)、越州(浙江绍兴)●品种:缭绫、线毯三、著名丝织品种纱——●特点:平纹方孔,轻薄●代表:轻纱(亳州)罗——●特点:经丝互相缠绕绞结,表面呈椒孔●代表:单丝罗(益州)绫——●特点:平纹或斜纹地上起暗花(唐有少数无纹绫)●地位:黄金时代——唐●代表:定州绫缭绫:润州、越州技术:织成后碾砑装饰:御用题材锦——●技术:西方的纬线起花——纬锦较之经锦,色彩更繁丽、花纹更精美●代表:益州锦、扬州锦、西北锦●特殊:繝:色彩丰富与热烈织金锦:金线显花线毯:●特点:厚实、有花、巨大,铺陈宫殿●代表:中晚唐宣州刻丝——●特点:通经断纬●发展:初唐西北宋后发展●轨迹:先西方后中国先刻毛后刻丝游牧民族实用农耕民族欣赏二、印染染料:植物花、叶、茎、皮、根、果坯料:绢、纱、罗、絁、绫主要品种:绞、夹、蜡、灰缬绞缬:●历史:北朝初已见,唐流行●制作:似今日扎染,以线等在织物上钉扎出各种形状以防染●效果:晕染,抽象简练,天然夹缬:●历史:唐玄宗宫中发明,后遍行天下●制作:两块图案相同花版夹住对折坯料以防染●效果:图案对称,精美,时代典型蜡缬、灰缬:●实物判定:原定蜡缬作品后被判为灰缬。

中国工艺美术史 尚刚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

中国工艺美术史 尚刚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

二、生产格局
格局——
官府:畸形发达(恣情欢娱,竭力造作)
沿袭旧制,制作系统较完备
中央官府垄断高档制作,禁限
民间:沉闷少
南方:陶瓷、漆器、纺织
北方:十六国,备受摧残;北魏统一后,逐渐恢复
中心——
陶瓷:江浙领先,中原继起(北朝后期) 丝绸:中原,蜀地,江南发展 漆器:蜀地(魏晋)
中心:扬州、荆州(湖北江陵)、豫章郡(江西北部) 锦的发展:不产——灭后秦迁百工——西北民族来求
3、蜀地
品种:蜀锦。蜀汉量大质低,西晋量大质优
4、新疆
中心:龟兹(库车)、疏勒(喀什)、高昌(吐鲁番)、于田(和田) 品种:锦,“丘慈(龟兹)锦”、“疏勒锦” 意义:与汉地区别——粟特风
5、马钧及苏蕙
马钧—— 字德衡,曹魏时扶风人
时代新风——6 世纪以来,联珠纹出现、植物纹增多、题材写实
联珠纹
形象:多个小圆珠组成,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等,包围主题纹样(联
珠圈)
地位:6 世纪中叶~7 世纪 80 年代中国最重要装饰题材
渊源:萨珊波斯更早,初唐圈内主纹多含祆教含义
植物纹——
大量出现:南北朝后期 种类:暂未发见的莲花、忍冬(佛教)
第五章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魏晋南北朝
政治——
战争连绵,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西晋以后的南北差异——
十六国北朝:少数民族政权
游牧民族:禽兽装饰、贵金属工艺
西方文化涌入:金银、玉石、玻璃器
影响:丝绸、陶瓷、金银器
东晋南朝: 汉族政权,文化较纯净,延中国传统
佛教风靡——
佞佛无分南北,信教不论尊卑 工艺美术:莲花装饰、夹纻造像
贡献:小说《拾遗记》,绣孙权军事地图 形象:“列万国于方帛之上” ,“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细部绘出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本部分主要围绕尚刚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书中的基础知识展开测试,考查大家对中国自原始社会到清代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制作工艺及艺术特色的熟悉程度;此次测试共计150道题,一题1分,满分150分。

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中国的彩陶出现于()时代。

[单选题] *A.新石器(正确答案)B.旧石器C.父系社会D.母系社会2.艺术的起源包括:()等。

*A.模仿说(正确答案)B.劳动说(正确答案)C.图腾说(正确答案)D.娱乐说(正确答案)3.()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

[单选题] *A.黑陶B.彩陶(正确答案)C.红山文化D.良渚文化4.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发现于()芮城的西侯度,距今180万年。

[单选题] *A.西安B.山西(正确答案)C.江西D.青海5.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出土在()万年的仙人洞,距今有两万年。

[单选题] *A.西安B.青海C.江西(正确答案)D.山西6.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较多;晚期以至商周,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灰陶较为常见。

[单选题] *A.灰陶B.黑陶C.红陶(正确答案)D.红陶7.彩陶工艺以()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单选题] *A.装饰(正确答案)C.造型D.釉料8.()和半坡型是仰韶文化中最为典型的彩陶。

[单选题] *A.马厂型B.庙底沟型(正确答案)C.半山型D.马家窑型9.半坡类型彩陶首先发现于()半坡村,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单选题] *A.西安(正确答案)B.青海C.江西D.山西10.舞蹈人纹彩陶盆出土于(),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

[单选题] *A.西安B.山西C.江西D.青海(正确答案)11.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的仰韶村。

[单选题] *A.青海C.西安D.河南(正确答案)12.以下()不是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2 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1)多数内外皆黑,少数为黑皮陶。

(1)常采用轮制法成型,器壁能很匀薄,精品为蛋壳陶。

(1)多以造型取胜,装饰较简朴。

(1)主要分布在华东,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为著名。

(1)3 蛋壳陶通常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黑陶。

(1)采用快轮成型,器壁薄如蛋壳,造型规整周正,(1)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1)代表着原始陶器的造型和工艺成就。

(1)山东龙山文化的产品最精。

(1)5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1)6 原始玉器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1)以玉或“美石”为材料,(1)多为祭祀用品和饰品,(1)材料、器形与制作方法常与新石器有密切联系。

(1)分布很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水平最高。

(1)7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8 司母戊鼎商晚期青铜器,(1)当是商王为其配偶铸造的四足方鼎。

(1)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1)高133厘米,重约832.84千克。

(1)为中国已知最大的古代青铜容器。

(1)10 漆器指以木、竹等为胎,用大漆髹饰的器物。

(1)髹饰大漆既可防腐,又是装饰。

(1)已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发现于河姆渡文化遗址,(1)到战国,发展成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1)两汉漆器繁荣,是漆器文化地位最高的时代。

(1)11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1)12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1)13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1)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1)14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15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1)16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

(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1)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

(1)17 釭灯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

(1)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1)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

(1)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

(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

(1)18 多子奁盒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

(1)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妆奁、具杯盒(1)。

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

(1)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19 云气纹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1)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

(1)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1)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

(1)常与动物纹搭配,组成“云虡”图案。

(1)20 汉代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称“四灵纹”。

(1)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1)和春秋夏冬四个季节。

(1)是汉代流行的装饰题材,(1)体现了汉人的神仙思想和辟邪求福的观念。

(1)2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时代属西汉中期,(1)墓主人是长沙国相的夫人。

(1)墓中出土了大批的丝绸和漆器等,(1)其中有精美的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等,(1)素纱单衣重仅49克。

(1)22 瓷器以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制坯,(1)上釉后,经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1)胎体致密坚实,扣击发音清脆。

(1)发明于中国,历史不晚于汉代,(1)两宋是其艺术顶峰。

(1)23 邢窑窑址在河北内丘。

(1)鼎盛于唐,(1)以白瓷著称。

(1)精品釉面洁白如雪,器物一般不施装饰。

(1)作品被成书于8世纪的陆羽《茶经》形容为“类雪”、“类银”。

(1)24 越窑窑址在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

(1)主要烧造青瓷,(1)鼎盛于晚唐至北宋初。

(1)釉面追求玉的质感,器物常带各类装饰。

(1)作品被《茶经》形容为“类冰”、“类玉”。

(1)25 秘色瓷特指晚唐至北宋中期的越窑贡瓷。

(1)釉面为呈色不一的青色,(1)釉质温润如玉,(1)还会以贵金属做装饰。

(1)以后,其他窑场的青瓷也会借用“秘色”的名称。

(1)26 长沙窑窑址在长沙市望城县。

(1)盛于晚唐,衰于五代,(1)是典型的民间窑场。

(1)器物以青釉为主,以壶最为常见。

(1)装饰手法以彩绘最具代表性。

(1)构图简洁,形象生动。

(1)27 唐三彩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

(1)釉面彩色斑斓,常装饰华丽。

(1)按器物形态,可分雕塑和容器两类。

(1)精品基本是官府为皇家和达官显贵制作的明器。

(1)盛唐时最繁荣,这与当时的厚葬之风有关。

(1)28 何稠北周至唐初的工艺美术家。

(1)祖籍应为中亚,(1)长期主持宫廷营建、制作。

(1)隋代,他仿造的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1)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与真不异”。

(1)29 窦师纶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

(1)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1)常以对鸡、斗羊、翔凤、游麟为题材,(1)图案多取对称形式。

(1)因窦爵封陵阳公,故他设计的图案被称为“陵阳公样”。

(1)30 夹缬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

(1)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1),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1)花纹对称。

(1)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

(1)31 联珠纹中国6世纪中期到7世纪后期流行的装饰题材。

(1)由连续的圆珠构成,(1)典型为丝绸上的联珠圈纹,(1)应受经中亚传入的萨珊波斯影响。

(1)8世纪初,逐渐退出中心地区的装饰主流。

(1)32 金银平脱唐代流行的高档装饰方法,(1)由汉代的贴金银片发展而来。

(1)做法是,将金银片剪刻成花纹,粘贴在漆地上,拼成图案,(1)再涂漆、研磨,使图案与漆地平齐。

(1)用以装饰漆器、铜镜,以至瓷器。

(1)33 雕漆相传始于唐的漆器品类。

(1)做法是,在器胎上涂以几十道、以至上百道大漆,(1)再于漆地上雕刻图案。

(1)分剔红、剔黑、剔犀、剔彩等多种。

(1)元以后,以剔红为典型的雕漆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

(1)34 香囊通常指一种设计巧妙的金属焚香器具,(1)今见的作品多为唐代的银器。

(1)通体镂空花纹,体做球形,可以开合,上有链钩,能够随身挂配。

(1)内部构造原理和现代陀螺仪相同,(1)它令香囊不论如何转动,焚香盂始终保持水平,使香灰、香火不外漏。

(1)35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1)以白瓷著称,器物釉色乳白,(1)多带刻划花、印花等装饰,(1)北宋中期以后,碗盘类常采用覆烧工艺,故常加釦。

(1)鼎盛于北宋,影响很大。

(1)36磁州窑窑址在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

(1)宋金时代繁荣。

(1)装饰手法丰富,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1)图案往往简洁潇洒(1)。

在中原影响很大。

(1)37 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

(1)烧造青瓷,曾为北宋宫廷服务。

(1)入贡的作品多素面无纹,(1)而釉带开片,(1)以造型典雅、釉色温润的小型器居多。

(1)38 宋代官窑窑址分别在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1)烧造青瓷,釉色以粉青为代表,(1)紫口铁足,(1)多素面无纹,而釉有开片,(1)釉层肥厚,造型古雅。

(1)39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

(1)以烧造窑变釉器物著称。

(1)釉质乳浊,基本釉色多为深浅不一的蓝色,(1)釉中的窑变为以氧化铜呈色的紫红色斑纹。

(1)鼎盛于北宋末,曾为宫廷烧造。

(1)40 龙泉窑窑址在浙江龙泉一带,(1)是宋元时的重要窑场。

(1)以烧造青瓷著称,(1)南宋是艺术高峰期,粉青和梅子青为其代表釉色。

(1)元和明前期,产品大量外销。

(1)41 建窑窑址在福建建阳,(1)以烧造黑釉碗、盏等茶具著称,(1)也烧造青白瓷。

(1)黑釉器多带美丽的浅色结晶斑纹,如兔毫、油滴等,(1)南宋鼎盛。

(1)42 影青宋元称“青白瓷”,(1)釉色白中泛青。

(1)器物多带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1)大量烧造于宋元时南方,(1)景德镇的产品最具代表性。

(1)43 皮囊壶辽代最有代表性的陶瓷器形,(1)又称“马镫壶”、“鸡冠壶”。

(1)有多种样式,(1)造型和装饰常模仿皮质容器。

(1)造型的演进体现了契丹民族的生活从游牧到半定居的转变。

(1)44 刻丝又作“缂丝”、“克丝”等。

(1)以通经断纬方法织成,(1)织造费时费工,但可精确地表现形象和色彩。

(1)唐代已出现在中国的西北,宋代开始成为文明中心地区的丝绸精品,(1)且常常摹刻书画,作品由服用向欣赏发展。

(1)45 戗金银传统漆器品种。

(1)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划出图案,(1)于刻纹内上漆后,再填以金银箔。

(1)源头可上溯到西汉的针刻,(1)宋代作品已极精美。

(1)46 青花以氧化钴为呈色剂,(1)在坯体上绘画图案,上釉后,入窑烧制的瓷器。

(1)器物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

(1)因蒙古族尚白、尚蓝,(1)在元后期成熟,并从此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

(1)47 满池娇表现“池塘小景”的绘画性图案。

(1)池塘中,莲荷盛开,并常配鸳鸯等水禽。

(1)图案因元文宗的御衣刺绣而定型,(1)是元青花等的重要装饰主题,(1)并延续到后世。

(1)48 纳石失波斯语金锦的音译。

(1)在中国,特指元代的一种金锦。

(1)图案以金线织出,富丽华美,(1)装饰和技法有浓郁的伊斯兰风,(1)是元代典型的丝绸品种。

(1)49 渎山大玉海现存最大的古代玉容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