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来提高造林地的抗旱能力,使林木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长良好。
下面是关于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的详细介绍。
1. 水源保障:抗旱造林的关键是保证水源供应。
可采取收集和储存雨水、利用河流、湖泊等水源,建设水库、灌溉系统等措施来保障水源供应,确保林木在干旱季节得到充足的水分。
2. 土壤改良: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改良土壤,是提高林木抗旱能力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矿质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等方法,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湿能力,提高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
3. 绿洲建设:在干旱地区的造林中,可以利用绿洲建设来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
通过合理策划和设计绿洲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可以形成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减少蒸发量,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 防风治沙:在干旱地区的造林过程中,要重视防风治沙工作。
可以通过修建风固沙网、植树造林和人工护林等方式,加强对沙漠化地区的治理,减少风沙对林木的侵蚀,提高林木的存活率和抗旱能力。
5. 种植密度调整: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树种的特点,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是提高林木抗旱能力的重要手段。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增强林木之间的竞争,减少水分的蒸散,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
6. 覆盖保护:在干旱地区的造林中,可以采用覆盖保护的措施来减少水分的蒸散和土壤的蒸发。
可以利用草木覆盖、覆盖薄膜等方式,保护土壤湿度,减少水分的流失,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
7. 合理经营管理:科学的经营管理是保证林木抗旱能力的重要因素。
包括合理的灌溉制度、科学的修枝和疏伐、定期施肥等。
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可以提高林木的养分吸收能力和抗旱能力,保证林木在干旱条件下的正常生长。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涉及到水源保障、土壤改良、绿洲建设、防风治沙、种植密度调整、覆盖保护和合理经营管理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促进干旱地区的林业发展。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林业工程是指通过人工干预,改变林地自然环境,使林木生长发育更加良好,达到更高的林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技术。
在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旱灾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抗旱造林技术,帮助林业工程师更好地应对旱灾。
一、合理选址选址是抗旱造林的第一步,合理选址对抗旱造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选择排除山崖、滑坡、积水、透水性较弱的地段,优先选择侧坡、半坡、沟谷等相对湿润的地段。
另外,还需要考虑降雨量、蒸散量、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温湿度等因素,选用适合该地条件的树种,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二、测算水土保持措施抗旱造林还需测算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各种水土保持方法,缓解旱灾对林木的影响。
应根据不同情况,分析和确定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合理开门建渠、明渠、干渠、拦沙壁等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通过沟谷挟制水流,减少水流速度,延长水流时间,达到保水、节水目的;植被恢复措施,包括植被覆盖、种草、搞荒地绿化等;地面坡面修整,人工开挖水沟、坡道、台阶等;人工挂网保护,设置固沙网、挂壁网等硬质护墙或竹编护篱等。
三、植物技术在抗旱造林过程中,植物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植物具有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通过选择耐旱性强的植物、加强植物管理,可以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比如,在选树种时,优先选择对干旱条件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比如沙柳、麻柳等;在营造深耕大翻基肥、覆盖草皮等措施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比如加强浇水、施肥、喷钙等,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和抗旱性。
四、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媒介,因此土壤修复技术也是抗旱造林的重要环节。
通过土壤修复技术,及时修复因旱灾而造成的土壤流失和质量下降问题,促进土壤的再生和构建,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肥力。
一般采用深耕大翻或全面工程改造等方式来改善土壤肥力,对于贫瘠的盐渍化土壤,可采用肥沃化处理,比如施放石灰或腐化有机肥等,以增加其通气性与肥力,促进树木根系的发育,增强其生长抗旱能力总之,抗旱造林是林业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如何在林业工程中采取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林业生产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培育适应性强的树种和优良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和优良品种是抗旱造林的关键步骤。
在干旱地区,需要选择抗旱性强的树种进行造林,如沙柳、沙柳等。
还要选择具有较强耐旱性的优良品种进行育苗和造林,以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和成活率。
二、改良土壤和施肥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改良土壤和施肥是至关重要的措施。
干旱地区的土壤通常含水量较低,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
可以采用添加有机质、复合肥、有机肥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为树木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合理设计抗旱造林的林业工程布局在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应合理设计林业工程的布局,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树木的间距和密度、设置遮荫网、修建水源的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散失,提高树木的利用率。
科学管理是抗旱造林的关键。
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需要科学施行管理措施,保证树木的生长和成活。
可以采取适时浇水、除草、修剪等方法,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和成活率。
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
五、加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为了提高抗旱造林的效果,还需要加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可以通过开展抗旱树种、优良品种的选育、土壤改良材料的研发、水分调控技术的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抗旱造林的技术水平,为林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是林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解决林业生产中的抗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育适应性强的树种和优良品种、改良土壤和施肥、合理设计抗旱造林的林业工程布局、科学管理抗旱造林林业工程和加强技术研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林业生产的抗旱能力,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是指在干旱环境下,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提高森林植被的适应性、生长率和存活率,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 选育适应性强的树种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树木要承受强烈的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蒸发,因此,选育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是关键。
应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水分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培育,在大量栽种之前,对不同树种的幼苗进行试种和试验,筛选出能够生长良好,适应干旱的树种。
2. 合理营造树林局部境域生态条件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中,营造树林局部境域生态环境条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以下手段来改善树木生长环境:落叶树能不蒸发水分的季节生长,防治树木蒸腾过大,构筑挡风、防沙固沙、截留水源等生态措施,保障树木的生和生存环境。
3. 改善土壤水分状况虽然干旱条件下缺水是一项主要问题,但在日常工作中,合理的土壤管理对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也非常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优化土壤质量,选择含细粒土壤;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采用覆土保温,避免蒸发;施肥增强土壤保水性;加强垂直土壤排水,促进水分渗透等。
4. 合理灌水在干旱季节,并不是将水源一次性浇灌,而是应该控制水源的浇灌量和均匀度。
灌溉水量根据当地气候、水源、土壤和树木状况等因素而定,确保干旱季节树木得到适宜的水分供应,同时也避免因浇灌过多导致浪费和不利影响。
5. 提高人工造林技术水平人工造林的技术水平和栽种技术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至关重要。
为此,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工造林技术的水平,确保栽种项目的成功。
具体技术措施如下:认真选好苗木,控制移栽苗木的数量;掌握整个移栽过程,在不同的环节加强管理;确保移栽苗木的质量,同时保证植树季节选对眼;加强对植树后的栽后管理。
总之,以上几种措施只是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的一部分。
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措施并根据在林业生产中的实际效益来进行调整和改进。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是指通过合理的工程手段,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采取一
系列的技术措施来提高造林的抗旱能力。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从土壤水分调控、水源供应、
防治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林木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并保证林
木的生长发育与生存。
土壤水分调控是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地形修整、建设坑沟、蓄水池等工程措施,将施工后的地形地势调整至坡度适宜,降低水土流失。
还可以通过构
建排灌工程,将地下水引入造林带,并建设分水、分灌系统,将水分合理供给到每一颗树木。
水源供应是确保林木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通过建设小型
水库、塘堰和集雨设施等,有效收集和保存降水水分,提供保证的水源。
还可以通过打井
供水、水泵提水等方式增补水源,保证造林带的水分供给。
防治土壤水分蒸发是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覆盖物料、覆盖膜等技
术手段,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保持土壤湿度。
在林地建设过程中,还可以适度调整
林地的坡度和坡向,减少风力对土壤水分的蒸发影响。
提高土壤肥力是确保林木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可以通过
施加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等手段,提高土壤的肥力。
还可以通过石灰化处理、破碎化处理
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水能力。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是指在干旱地区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引导、集约利用降雨水源,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保障苗木成活和树木生长发育的一种造林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 水源开发和利用:在干旱地区,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抗旱造林工程的基础。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塘坝、引水渠等工程,收集和蓄积降雨水源,用于灌溉和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2. 林间播间水保护措施:通过修建林间小坝、林缘沟、挖掘小型水沟等措施,收集和集约利用沟内和周围的降雨水源,增加土壤水分储备量。
同时可以减缓降雨径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3. 土壤水分保持措施:在抗旱造林中,土壤的水分保持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覆盖物、护坡、地被植被等措施,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水分流失。
看似简单但却非常有效的手段是保持地表的平整,减少地表逸散。
4. 微地形修整措施:通过修整微地形,可以改变坡面的水分储存和流动方式,增加土壤水分的滞留时间。
常用的微地形修整措施包括构筑梯田、修建沟槽、开挖低洼地等。
5. 深根引水:通过选择深根引水作物,例如某些耐旱的树种,能够让植物的根系深入到地下土壤层,获取更深层的水分资源,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
6.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喷灌、渗灌等,减少水分的流失和浪费。
对于植物的灌溉时间和量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避免过量的灌溉。
7. 合理选择及培育抗旱树种:在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合理选择和培育抗旱树种非常重要。
选择耐旱性和抗风性较强的树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通过育苗技术,培育出对干燥条件适应较强的苗木。
8. 科学管理和养护:进行科学的林木管理和养护,如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措施,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和生长发育水平。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抗旱造林技术已成为林业工程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下面将就抗旱造林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和说明。
1. 合理设计造林模式
旱地造林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降水条件选用不同的植物品种。
应充分考虑植物
的适应性和生长特性,避免种植不适宜的物种导致造林失败。
在有限的水资源情况下,可
采用混交林、偏好生态系统、间伐、调整树种密度、适当疏伐等措施,在保证森林生态系
统独立性的前提下,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抗旱能力。
2.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
强化水土保持措施有助于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保水能力。
其中包
括建设石灰石拦沙坝、草皮覆盖、修筑林下截沙沟和防护林带、采用麦秸等覆盖物覆盖栽
植区、采用地渗壤化技术等。
采用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土地的侵蚀,提高旱地水分循环利
用效率,从而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平衡。
3. 优化水分管理
在旱地造林中,优化水分管理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手段。
可采用
植被覆盖、养护自然除草、保持充足水分、减少灌溉和控制人工干预等综合措施,促进森
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吸收能力。
4. 加强育苗和移栽管理
育苗和移栽过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可以通过优化育苗和移
栽成活环境,改进育苗移植技术,提高树苗成活率,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早期生长和发育。
总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是灌区林业建设的关键措施之一,需要结合所处环境和土壤
类型特点,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抗旱能力,为保护和发展生
态文明做出贡献。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干旱已经成为全球林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抵御干旱对林业造成的影响,成为当下迫切的任务。
本文就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探讨。
一、土壤改良技术干旱地区的土壤通常不利于植被生长,因此改良土壤是抗旱造林的基础。
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土壤保湿剂的使用,以及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
1. 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增加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
化肥的施用则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旱能力。
2. 土壤保湿剂的使用土壤保湿剂是一种能够增加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的化学物质,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率,从而增加植物的供水量。
常见的土壤保湿剂有聚丙烯酰胺、凯利特等,可以通过撒播或灌溉的方式施用在土壤中。
3. 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工程是指通过改变地貌、土地利用方式,保持和改善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农田和林地的良好生态环境。
这些工程包括林地平整、坡地改良、排水、加固河岸等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环境,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
二、抗旱树种选择技术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树种是抗旱造林的关键。
一般来说,抗旱树种应具有耐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树干多汁、根系发达等特点。
目前,常见的抗旱树种有松树、柏树、沙柳、柳树、胡杨等。
1. 松树松树是一种耐旱、耐贫瘠的树种,是干旱地区较为适宜的栽植树种。
松树能够在干旱环境下生长,树干多汁,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2. 沙柳沙柳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树种,既能耐干旱、耐盐碱,又能抗洪涝、抗盐渍。
沙柳的生长速度快,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是一种干旱地区较为理想的栽植树种。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干旱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严重问题之一。
干旱对植被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对于林业来说,干旱不仅会造成树木的死亡和生长受阻,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如何在林业工程中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一、选择抗旱树种在林业工程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旱树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些抗旱树种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种植抗旱树种是抗旱造林的基础。
常见的抗旱树种包括沙榆、柽柳、胡杨等,这些树种能够在干旱地区生长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态效益。
二、合理设计林分结构合理设计林分结构是抗旱造林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林分结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树木的抗旱能力,提高整个林分的抗旱能力。
可以适当调整树种的种植密度和间距,通过增加遮荫效果和降低蒸发量,来减轻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水分蒸腾。
三、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是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干旱地区,土壤水分通常是非常紧缺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提供水分。
可以通过合理的灌溉措施来补充土壤水分,并使用覆盖物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还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和施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从而增加树木的生存条件。
四、科学施肥管理科学施肥管理是抗旱造林的另一个重要技术措施。
适当的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增加树木的生长能力和抗旱能力。
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植被需求,选择合适的施肥剂和施肥量,确保树木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
五、合理管理林分合理管理林分是抗旱造林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的抗旱能力。
及时修剪树木,清除杂草,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光照条件,减少因水分竞争而造成的林分失衡;及时对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很重要的,以免病虫害对树木造成影响。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林业工程措施,提高林地的抗旱性能,使其具备良好的水分保持能力和抗旱适应能力,以提高林地抗旱能力和造林效益。
一、选择抗旱树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地条件的抗旱树种是抗旱造林的关键。
抗旱树种应具备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能够在干旱条件下良好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抗旱树种有沙柳、刺槐、沙槐等。
二、改良土壤改良土壤是提高林地抗旱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取砂化土壤或者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和供水能力。
常见的改良措施包括添加有机肥料、施加复合肥料、分解秸秆等。
三、进行地形防治地形防治是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水源的重要措施。
通过修建梯田、沟渠和坎埝,利用地形起伏差,形成防止水土流失和集水的地势特点。
建设排水系统,排除积水,保证林地排水畅通。
四、合理布局林分合理布局林分是提高林地抗旱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林分的面积、形状和结构,减少暴风雨等恶劣气候对林分的损害,并通过选择不同树种组别搭配,形成互相保护和提供水源的生态系统。
五、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林地抗旱性能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树种和土壤条件的特点,合理施用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提高树木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可以采用有机肥料、矿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组合施肥方法,提高施肥效果。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是针对干旱地区进行造林的一种综合性技术,通过选择抗旱树种、改良土壤、进行地形防治、合理布局林分和科学施肥等措施,提高林地的抗旱能力和造林效益。
这些措施的采用不仅可以增加林地的蓄水能力和供水能力,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持水源,从而有效提高林地的水分保持能力和抗旱适应能力。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主要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林木对旱灾的抵抗能力,从而在干旱环境中实现良好的造林效果。
以下是关于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1. 土壤改良措施: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持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流失。
具体包括添加有机肥料、深翻土壤、大面积铺设防水薄膜等。
2. 植物种植措施:选择耐旱性较强的树种进行造林,如沙柳、柽柳等。
在造林过程中,采用适宜的栽培方法,如间作种植、行列颠倒、适时修剪等,以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
3. 引水灌溉措施:在干旱地区的造林工程中,可以通过引水灌溉来提供树木所需的水分。
使用灌溉设备将水源输送到植物根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灌溉方式可以根据地形地貌和树种的特点选择,如喷灌、滴灌等。
4. 防风护林措施:干旱地区常伴有强风,容易造成林木的蒸腾作用加剧和水分流失加重。
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需要采取措施来减轻风害。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风固定林、种植防护林带、选择树种抗风性较强、采用合理的林分密度等。
5.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干旱地区的造林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分的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持地表的水分和养分。
修建沟渠、植被覆盖、设置防护林带等。
6. 秸秆还田措施:在干旱地区的造林过程中,可以将秸秆还田,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持水能力。
7. 选邻树来固定沙地:选朴树,这是一种能忍受风沙的植物。
为了减少树木因风而倾斜,树木要选择较粗德树苗进行种植,并在树木旁边深埋稻草垫,让树木在稻草垫上生根,来固定树木。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体系,通过改良土壤、选种抗旱树种、合理灌溉、科学经营等方式来提高林木抗旱能力,进而实现在干旱环境中的良好造林效果。
这些措施需要根据具体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进行调整和应用,以确保造林工程的可行性和成功性。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是一种应对干旱环境的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林木对干旱条件的适应能力,保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下面就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种苗选择:对于干旱地区的造林项目,应选择对干旱条件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种植。
这些树种一般具有耐旱、耐瘠薄、耐高温等特点,如柏树、槐树、沙柳等。
应避免选择对干旱条件敏感的树种,以减少造林失败的风险。
2. 土壤改良:干旱地区的土壤多为贫瘠,缺乏养分。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来改良土壤。
还可以采取保墒措施,如覆盖坚固的耕作层表面,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3. 灌溉措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有限,灌溉技术对于抗旱造林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配比,充分利用灌溉水资源,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防风措施:干旱地区常常伴随着强风,造成土壤水分的迅速蒸发和林木的水分丧失。
为此,可以采取人工建设遮风林带的方式,如在林地的边缘种植防风林,选择高大的树种,形成有效的防风屏障,减少风速,降低蒸发速率。
5. 土壤保墒:保墒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可采取覆盖物保墒,如铺设稻草、秸秆等覆盖物,遮荫减少田间蒸发。
合理调整栽植密度,减少树冠之间的竞争,降低水分需求。
6. 林地管理:在干旱地区进行林地管理时,需要注意合理的疏伐和修剪。
适当的疏伐可以减轻林木的水分需求,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及时修剪干枝落叶,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7. 技术引进:应根据干旱地区的具体情况,引进适应性强且抗旱能力良好的林木品种和种植技术,如沙丘固定技术、坡地防护技术等。
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林业抗旱造林的效果。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包括种苗选择、土壤改良、灌溉措施、防风措施、土壤保墒、林地管理以及技术引进等。
通过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保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适应干旱环境的要求。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干旱,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是当前林业事业的重要任务。
因此,加强和提高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升我国林业防旱抗灾能力和生态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土壤保墒措施1、旱地生态与土壤保墒的相互作用在旱地林业生态环境中,土壤保墒技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旱地的土壤水分持续不足,土壤质地疏松,水分的蒸发和透过很快,植物生长的条件十分恶劣。
采取科学的土壤保墒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水分保持率,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林木的幸存率。
(1)覆盖技术。
采用地膜、秸秆、树皮等覆盖材料进行保墒,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提高土壤水分保持率。
覆盖材料种类不同,效果也不同。
例如,黑色地膜能够吸热、保温,提高土温和土壤水分蒸发速度,但却抑制微生物生长,不利于土壤健康;而透明地膜透光性好,抑制了太阳光的紫外线,能够保护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其它生物,对于土壤保墒则不如黑色地膜效果明显。
(2)翻耕技术。
采用人工或机械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能够增加土壤空气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土壤透水性的增加和土壤水分的积累和储存,保证植物有充足的水分提供。
(3)灌溉技术。
合理使用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延长土壤中的水分供应时间,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的幸存率。
不同植物要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和周期,通常采用滴灌和喷灌等节水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
二、适宜植被措施适宜植被是指在旱地生态中采用适宜的植被类型、品种和栽培管理措施来增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旱地植被的选择应根据其生态学特征和经济价值选择适宜的植物类型和品种。
不同植物的特点不同,要选用适当的育种方法和栽培措施,保证其生存和发展。
1、植物的适应性适宜植被措施的核心是增强植物的适应性。
在旱地林业规划过程中,应以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价值为主要评估因素,根据生态恢复的需要和实际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植物栽种。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一、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干旱的有效措施。
在造林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进行。
例如,要做好土地的开垦和平整,保留适量的植被,树种的选择要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此外,还应根据当地的地形和降雨情况,采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建造沟渠,修建隔离带和栽植灌木等措施,以防止水和土壤的流失,提高水分的保持能力。
二、合理的间伐措施间伐是指在林木能够快速生长时,对一些小的树木进行修剪和薄伐。
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增加林区内的氧气含量,改善树木的生长状态,提高林区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如果间伐不当,也会对林区造成危害。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应采取合理的间伐措施。
比如,在旱季时减少间伐面积,让树木存储更多的水分,促进生长,同时在雨季的全面间伐,促进林木再生,以达到优化林区生态系统的目的。
三、选择耐旱树种选择一些适应干旱的树种是降低干旱对林业的影响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干燥地区,可以选择耐干旱的乔木和灌木种植。
这些树种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下生长,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以增加地区的木材产量,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具体而言,可以选择柞栎、油松、短叶松等树种进行种植。
四、增加水源在干旱地区,增加水源是实现抗旱造林的关键。
可以采用各种途径增加水源,如人工引水、集雨、水源输送等。
虽然这些方法都能增加林区的水源,但是太高的成本和工作量也使它们难以实施。
因此,也可以选择更加实用的方法,比如选好种植时间,增加树苗的存活率,以提高水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加强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合理的间伐措施,选择适应干旱的树种,增加水源等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林区的抗旱能力,提高生产力,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措施。
一、地形分析——选择适宜的造林区域地形是选择适宜的造林地点的重要因素,其指标主要有高程、坡度和坡向。
在选择造林地点时,应优先考虑降水量较高、土壤含水量充足、土地坡度适宜的地区。
1. 选择降水量较高的地区选择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优良性能的形成,同时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降低树木死亡率。
充足的水分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选择土壤含水量充足的地区对于树木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保证土壤含水量的充足,在造林之前应当对周围地形进行仔细地分析。
3. 选择土地坡度适宜的地区过大的坡度会导致水流速度过大,水分难以渗透到根系中,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选择造林地点时,要充分考虑土地坡度的大小,选择适宜的坡度范围。
二、水源安排——保障充足的水源充足的水源是保证树木生长的必要条件。
为了充分利用周边水源,可以制定下列一些措施:1. 采用引水渠道引水渠道是将水源从自然水源引到造林地点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在选择引水渠道之前,应当考虑水质和水的来源地,选择合适的水源。
2. 确定浇水时间和数量及时浇水和适量浇水都是造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造林之前,应当制定浇水的时间和数量,给予充足的水分,满足树木的生长需求。
三、土壤改良——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提高土壤的质量和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是保证树木生长的关键。
在进行造林工程之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施肥适当的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树木的养分吸收能力,加速树木的生长。
在选择肥料时要慎重,选择具有短时间效应和长时间效应的肥料。
2. 加工土壤加工土壤可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加速水分的渗透,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林业工程中的抗旱造林成为了当前和未来林木生长的关键技术之一。
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功能,而且对于提高林业产值、增加林产品的生产、增强生态系统的抗旱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管理措施、生态调控、水土保持和植物选材四个方面分别介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措施。
一、管理措施1.科学规划在抗旱造林工程中,科学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确定合理的造林区域和造林种类。
通过土壤水分状况的评估和分析,在确定造林地点时应选择地下水位较浅,土壤质量相对较好的地方进行造林,以提高植物的生长条件,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
2.合理施工在抗旱造林工程中,合理的施工对于提高造林效率和保障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施工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季节和天气条件,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和方法,保障造林工程的高效进行。
3.管理维护在造林后的管理维护工作中,要加强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的监测和调控。
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合理利用水资源,适时对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和修剪,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和修复,保障抗旱造林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生态调控1.植物群落结构优化在抗旱造林工程中,合理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树种和植物进行造林,合理配置树种组合,提高林木种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减少单一树种集约种植的情况,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旱性。
2.水分循环调控加强对水分循环的调控对抗旱造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建立灌溉系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改良土壤性质等措施来加强植物的水分供应,提高植物对干旱条件的适应能力和抗旱能力。
三、水土保持1.合理搭配植物种类在抗旱造林工程中,合理搭配植物种类是保持水土的关键之一。
选择植物根系发达、树种适应性强,抗旱能力较强的种类进行种植,通过植物根系的扎根来保持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的稳定。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是指在干旱地区采取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以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和生存率,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和绿化效果的一项工作。
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有多种技术措施可以采取,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 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在抗旱造林中,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非常重要。
这些树种在生长和存活条件较差的干旱地区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抗逆性能。
通常,耐旱性强的树种具有浅根系、长根系、深耕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
2. 调整植树的时期:在抗旱造林中,调整植树的时期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通常,在旱季之前或雨季之后进行植树,可以有效减少树木遭受缺水的风险,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还可以选择早春或秋季进行植树,这些时期有利于树木生长和根系发育。
3. 预处理土壤:对土壤进行预处理是抗旱造林的一项重要措施。
预处理土壤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与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为树木的生存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常见的预处理土壤的方式包括改善土壤质地、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通气性等。
4. 制定合理的灌溉措施:灌溉是抗旱造林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措施。
合理的灌溉措施能够补充树木所需的水分,维持土壤水分含量在适宜的范围内,改善树木的生活环境。
在抗旱造林中,常见的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灌等,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树种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5. 接种适应性强的菌根:菌根是一种共生关系的真菌和植物的根系。
在抗旱造林中,接种适应性强的菌根可以促进植物对旱情的适应和抵抗能力的增强。
菌根可以增强树木的抗旱性和养分吸收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调整植树的时期、预处理土壤、灌溉和接种菌根等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和生存率,实现良好的绿化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树种的情况各异,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指的是在林业工程项目中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林木对旱灾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减少旱灾对造林工程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1.土壤改良:通过土壤改良措施改善水分保持能力,提高土壤的贮水量和保水能力。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添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保持或改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
2.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适应性强、耐旱性好的树种进行造林。
对于干旱地区,可以选择适应性较强的耐旱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如柽柳、沙枣、沙棘等。
3.科学调配水源:合理利用和调配水源,确保水源供应。
可采取灌溉、蓄水、建设水库和人工水源等措施,提供充足的水源供给。
4.合理布局林木种植密度: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树种特性,合理布局林木的种植密度。
适当减少林木的种植密度,可以减少林木的相互竞争,提高每株林木的生长空间和水分利用效率。
5.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旱灾对造林工程的影响。
可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等措施,增强生态系统对水分的保持能力。
6.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提供树木所需的养分,增强其抵抗旱灾的能力。
7.合理选择造林时机:根据气象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造林时机。
在旱季到来之前或秋季雨水充足时进行造林,有利于树木生根、生长和适应旱季。
8.合理管理林木:通过合理管理林木,提高其抗旱能力。
包括进行修剪、疏枝、适时浇水、及时除草等管理措施,保持良好的林地生态环境,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
9.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林地水分状况和旱灾情况,对可能受到旱灾影响的地区进行预警,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减少损失。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是在林业工程项目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林木对旱灾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土壤改良、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科学调配水源、合理布局种植密度、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合理施肥、合理选择造林时机、合理管理林木、加强监测和预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旱灾对造林工程的影响,提高造林项目的成功率。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树种、合理的造林密度、适时的灌溉
管理、优化土壤改良措施等。
下面是具体措施的详细介绍:
1. 选择适宜的树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抗旱性强的树种
进行造林。
如杨树、沙柳、刺槐等。
2. 合理的造林密度:根据土壤质地、水源供应等条件,合理确定造林密度。
密度过
大会导致林木间竞争激烈,增加林木死亡率;密度过小则会造成土壤水分利用率低,造成
水分浪费。
3. 适时的灌溉管理:在干旱季节和造林初期,对林地进行适时的灌溉。
可以采取滴灌、雨量模拟灌溉等方式,保持土壤湿润,提供足够的水分供应。
4. 优化土壤改良措施:在造林前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保肥
能力。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等方式改善土壤质地,减
少水分流失。
5. 建立灌溉系统:对于大面积的林地,可以建立灌溉系统,保证长期稳定的水源供应。
灌溉系统可以包括引水渠、水坝、水塔等设施,提供持续的水分补给。
6. 种植适应性强的幼苗: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和抗旱性的幼苗进行种植。
对于缺水
地区,可以选择耐旱品种或采用水分胁迫营养液处理,提高幼苗的耐旱能力。
7. 防止水分蒸发:采取覆盖物措施,避免土壤水分因蒸发而流失。
可以使用覆盖膜、秸秆覆盖、草袋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8. 合理的间伐和修剪:在林地生长期间,进行合理的间伐和修剪,减少林木间的竞争,增加水分利用率。
适时对生长缓慢或病虫害严重的林木进行修剪和疏伐。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水源保持、选用耐旱树种和合理施肥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
一、土壤改良:1.施肥:通过施用合适的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保持能力。
在旱地林区,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或生物菌肥,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覆盖保墒:在种植前,可以采用覆盖保墒的方法,将土壤覆盖一层保湿材料,如稻草、塑料薄膜等,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
3.改良土壤结构:可以采取翻耕、掺入适量有机物质等措施,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水能力,增加土壤蓄水量。
二、水源保持:1.建设水库:在旱地林区可以修建水库或蓄水池,储备水源,供给树木生长用水。
2.建设灌溉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林地情况,建设灌溉系统,如喷灌、滴灌等,提供合适的灌溉方式,减少水分浪费。
3.采取保护措施:对于土地水源,要采取控制措施,如修建保护林带、植被覆盖等,减少水源的流失和蒸发,保持水源的稳定。
三、选用耐旱树种: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非常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1.选择耐旱树种:选择具有较强耐旱能力的树种,如沙柳、柽柳等。
2.树种组合:合理组合树种,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减少竞争,提高抗旱能力。
3.优化株型:通过合理修剪和摘叶等措施,改变树冠形状,减少光照强度,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树木的耐旱能力。
四、合理施肥:通过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树木吸收,增加树木的抗旱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1.施氮肥:适量施用氮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施磷肥:适量施用磷肥,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树木吸收水分的能力。
3.施有机肥:可以使用农家肥或生物菌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01T18:53:20.0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孙夏[导读] 摘要:林木业是我国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巨大贡献。
哈尔滨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林木业是我国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巨大贡献。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林业工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契机。
当前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着水资源紧缺、树种选用欠科学、造林操作不标准化的问题。
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造林前的整地环节,使用容器苗技术和覆膜技术开展抗旱造林。
由于林业工程开展较晚、发展较快,因此也面临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在
林业工程诸多项目之中,抗旱造林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探讨并完善我国现有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措施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引言
林业工程的开展是有一定必然性的,我们应该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驾护航。
在林业工程主要工作目的之中,抗旱造林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分,抗旱造林直观所指的工作任务即为植树,而抗旱正是植树所达到的主要目的,其实造林的功效远不止于此,,造林工作不仅可以抗旱,防洪防涝、防沙尘、防极端气候、氧气制造、简单的空气污染净化等等,可以说,造林技术有益无害,极大造福着我们的生活。
笔者在此围绕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的实际情况,对完善工作进行分析建议。
1抗旱造林技术存在问题 1.1水资源紧缺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这并不代表任何区域都可以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特别是在一些土质条件不佳并且干旱的地方,要想进行林业工程有较大压力,而且怎样开展抗旱造林是重中之重。
大多数土质贫乏的地方基本都存在着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植物缺少水源的供应必然会限制其自身生长,甚至还会出现死亡的现象,进而导致林业工程树木成活率大大下降。
所以针对抗旱造林技术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怎样在土地贫乏的环境下为树木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水资源,从而保证其能正常健康成长。
1.2树种选用方面
面对干旱情况如何选用树种开展种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并非所有具有抗旱性的植物均能用来种植和培养。
二是区域位置、气候条件的差异对不同树种产生的影响也大有不同,在择选树种前需要充分调查当地环境。
三是不管是从树木的审美性,还是抗病虫害能力上,都要有丰富的考证。
所以干旱区域树种选择工作是有难度的,如果选用失误则会导致大规模的树木死亡。
1.3造林操作标准化
林业工程是一项繁杂的项目,同时还需要相关技术水平,在开展造林过程中,要求操作标准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我国林业工程中在开展抗旱造林过程中因为技术自身的推广度较弱,导致造林条件低劣的情况随处可见,促使很多造林工程中产生操作不标准的问题,为林业工程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加强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策略 2.1合理选种、改善设施并增强抗旱造林实际效率
由于不同地区地理位置的约束,因地而异的种植方式是可取的,改善土壤环境以契合某种树种也是必要的。
具体而言,不同的树种对于土壤的根固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在容易发生土地沙化的地区,可以选择种植一些较为适宜的树种,即能力更强一些的树种,但是树种的选择是要结合多种因素的,除了土壤的适宜度还要考虑气候、温度、湿度、树种寿命、当地文化等,最重要的是还有运输和经济因素的糅杂,因此树种选择合理是一件专业性非常强的事情,绝非一时可定的事,这就要求了在选用植被种类时,一定要找到相关知识能力和经验较为富足的人作为专业指导,不可草率而行。
合理的选择树种就能有效增强抗旱造林实际效率,然而抗旱造林实际效率受着多方面因素的牵制。
2.2造林模式的创新以及技术的研发改进
造林模式的创新是有一定必然性的,而在创新的造林模式驱使下,也会是翻天覆地改善的抗旱效率,因此造林模式创新必须研究。
对于造林模式的研究,我国在改善初期可以从此入手,即从当地环境下种植植被的具体目的上等等,即使是沙尘暴,也会有不同类别的区分,那么造林模式怎样划分更具条理,这是便于后期工作的。
技术的研发是有必要的,目前的技术虽然也在不断完善改进的行程里,但是大体上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研发改进是指革命性的研发改进,而革命性的研发改进则意味着挑战现有的固定规律模式,从古旧中找到新自己。
这样的造林模式和全新研究技术值得期待。
2.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与其他技术结合的措施建议
抗旱造林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是突破性的创新行动之一,如转基因生物学技术改良植被品种,增强其生长能力以应对不断恶化的外界土壤和气候环境,这必将会反哺和加快自然环境的痊愈。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还能与数学、物理学等研究学科合作,对可靠的实验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这都是非常可取的建议。
其他技术并不拘泥于几种,在完善制度的范围下,抗旱造林技术可以在保有一些传统的同时也讲究变通,及时更迭,综合考虑后,抗旱造林功效必然上涨。
2.4使用覆膜技术开展抗旱造林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覆膜技术的采用率是极高的,这种技术不但能在农业种植中被普及,在干旱区域内的植树造林活动中也可以被应用,而且取得了较好成效,树苗存活率也大大提高。
土地在覆膜之后,水土流失情况可以有效规避,提高土壤水分和湿度,预防因为温度偏低原因造成的幼苗死亡。
覆膜技术的运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植物生存率,而且也比较容易操作。
其具体操作流程是:首先,把所用的膜剪出一条细缝;其次,把之前预备好的树苗放入其中,同时要确保穴边低于地表面。
然后,在膜与根茎间铺设大概7cm的土,切忌留有空隙。
最后,对放入膜中的树苗浇适量的水。
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树苗成活率,所以在干旱区域种植方面的应用备受人们喜爱和认同。
另外,抗旱造林的实际操作还需配备一套严谨的规章制度,林业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提前针对抗旱造林的具体操作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
同时,要在具体造林工作中开展严格的监管和检测,进而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导致采用的抗旱造林技术失效的问题发生,有利于为树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结束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日趋恶化,我们需要保护他、热爱它,近年来极端天气诱发的旱灾、水灾、沙尘天气屡见不鲜,而追踪溯源,造成这些状况发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外界环境的改变上,所以根治这些极端现象出现的最合理的方式也为还原最初上,那么植树造林任务,即林业工程的进行是我们责无旁贷的。
笔者在本文中契合当下实际情况,从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出发,究其本因,又在随后写出
了一些创新型建议,希望我国林业工程事业能够在未来取得进步,与此同时,也希望相关人士和群众自觉监督,时刻关注我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事业的进展,帮助其更快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艳伟,齐恒,林永进.试析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13.
[2]刘觉非,刘凤敏.赤峰市:推广抗旱造林系列技术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J].内蒙古林业,2016(04):16.
[3]张秋娟,王新建,韩晓红,等.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的主要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河南林业科技.2003,04.
[4]王志雄,田小东,康春霞.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与效益分析[A],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