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

教育心理学作业作业题目: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并谈谈您对这些观点理解与瞧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就是客观的东西,而就是主体的经验、解释与假设。

为了使大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先反省一下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观。

在学习与教学行为中,我们都隐含着一套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当我们教授科学知识时,会对学生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这里,我们用“发现”而不就是“发明”。

我们说“牛顿发现了什么定律”,言下之意,牛顿的理论就如同石油、煤矿、金矿、银矿一样隐藏在世界某处,在牛顿之前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后来被牛顿找到而已。

这意味着,我们在无形之中将牛顿的理论当作一个东西来瞧待。

为什么在教学中常常把知识当作无形的东西瞧待呢?那就是由我们头脑中的一般认识论观念造成的。

我们坚信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我们面前的桌子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不管我们在不在屋内,它都在这里。

也就就是说,这张桌子的存在就是客观的、确定的。

知识就是什么?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属性及其联系的能动反映。

但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把“能动”两个字漏掉了,换成了“直接、被动、简单”。

知识于就是就变成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被动、简单而直接的反映。

人脑就好像一部照相机或一面镜子,有关桌子的知识,不过就是人脑中映射的桌子的底片、镜像而已。

由于外在的桌子就是客观存在的,有关桌子的底片或镜像也就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也就是确定的、绝对的。

根据这一隐喻来瞧前面所举牛顿的例子,牛顿的理论就是一个客观的、确定的、绝对的东西。

这实际上不过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反映论。

建构主义理论与这种机械的反映论就是相对立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就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就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与假设而已。

牛顿的理论并不就是事先存在着的东西,而就是由牛顿通过实践与认识活动而发明出来的假设与解释而已,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相对性、暂定性与实用性。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的研究是通过动物进行的,是不适合人类的,因为人是有高级认知思维的,人通过思考学到或者悟到很多知识。

)条件反射理论(巴普罗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操作条件反射理(强化理论):认为,学习是指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所以,学习就是在反应(R)和强化刺激(S)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这只能说明人的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理论是早已被否定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不是单由环境或个体因素决定的,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与行为三者之间是交互决定的关系。

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具有一定的认知主义色彩)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构建起知识体系。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指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发现学习法的局限性: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事实上并不需要事事发现,如过多使用,占时太多;忽视了学科特点,适用数理科,文史艺术科不太适用;忽视了学生的差异,给差生造成自卑感;有极大地偶发性)(被认为设想太高,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环境的条件,带有一些空想主义色彩。

但它的提出和实践对以后的学习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如学习策略等)的提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思想和许多实质性测东西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过程。

(实质性联系指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不是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这两个特点成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重要标准)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非机械性学习。

学习理论 四个主义

学习理论 四个主义
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对人各个从属进行分割的还原的分析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主要内容:学习起因于对刺激的反应。教学就 是要控制学习的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 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
•主要内容: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 不是对人各个从属进行分割的、还原的分析, 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发 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 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 果负责。
•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
谢谢观赏
•主要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 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 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 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 地、有选择性地信息加工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1.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 得的。2.情景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景的学 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其主动探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成 效的关键。
•主要代表人物:奥苏贝尔等。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教育心理学作业作业题目: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并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理解和看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

为了使大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先反省一下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观。

在学习和教学行为中,我们都隐含着一套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当我们教授科学知识时,会对学生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这里,我们用“发现”而不是“发明”。

我们说“牛顿发现了什么定律”,言下之意,牛顿的理论就如同石油、煤矿、金矿、银矿一样隐藏在世界某处,在牛顿之前是客观存在着的,后来被牛顿找到而已。

这意味着,我们在无形之中将牛顿的理论当作一个东西来看待。

为什么在教学中常常把知识当作无形的东西看待呢那是由我们头脑中的一般认识论观念造成的。

我们坚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我们面前的桌子是客观存在着的,不管我们在不在屋内,它都在这里。

也就是说,这张桌子的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

知识是什么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属性及其联系的能动反映。

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把“能动”两个字漏掉了,换成了“直接、被动、简单”。

知识于是就变成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被动、简单而直接的反映。

人脑就好像一部照相机或一面镜子,有关桌子的知识,不过是人脑中映射的桌子的底片、镜像而已。

由于外在的桌子是客观存在的,有关桌子的底片或镜像也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也是确定的、绝对的。

根据这一隐喻来看前面所举牛顿的例子,牛顿的理论是一个客观的、确定的、绝对的东西。

这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反映论。

建构主义理论与这种机械的反映论是相对立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加涅的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融合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来解释学习的。他认 为,学习者受各种环境的刺激导致了学习的发生,这种刺激可看作是学习过程的投入。学习过程的产 出是可观察到的人类操作行为的改变。尽管能引起学习的人类操作千差万别,但人们可以从有利于认 识学习过程的角度把人类操作进行分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 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 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 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1、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加涅规定了五种主要的学习结果,即认为人类习得的能力有五种类 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认知学习中的认知策略是一种特 殊的、非常重要的技能,是学生在自己内部组织起来的,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 力,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成分。学生的认知策略越完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教师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以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策略,更好地指导自己 的学习。加涅指出,学生能否解决问题,既取决于是否掌握有关的规则,也取决于学生控制自己内部 思维过程的策略。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认知策略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即便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同样程度 的智慧技能,但由于有些学生采取的认知策略较合适些,因而表现出来的问题解决能力就更强些。这 里需要注意的是,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往往是同一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智慧技能的同时, 也形成了调节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方式,因此,脱离了具体内容的学习,就既不可能习得也不可能运 用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不可能在真空中活动。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知识学习理论的学习知识观,知识学习观与教学方案观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知识学习理论的学习知识观,知识学习观与教学方案观

教育心理学作业作业题目: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并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理解和看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

为了使大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先反省一下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观。

在学习和教学行为中,我们都隐含着一套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当我们教授科学知识时,会对学生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这里,我们用“发现”而不是“发明”。

我们说“牛顿发现了什么定律”,言下之意,牛顿的理论就如同石油、煤矿、金矿、银矿一样隐藏在世界某处,在牛顿之前是客观存在着的,后来被牛顿找到而已。

这意味着,我们在无形之中将牛顿的理论当作一个东西来看待。

为什么在教学中常常把知识当作无形的东西看待呢?那是由我们头脑中的一般认识论观念造成的。

我们坚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我们面前的桌子是客观存在着的,不管我们在不在屋内,它都在这里。

也就是说,这张桌子的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

知识是什么?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属性及其联系的能动反映。

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把“能动”两个字漏掉了,换成了“直接、被动、简单”。

知识于是就变成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被动、简单而直接的反映。

人脑就好像一部照相机或一面镜子,有关桌子的知识,不过是人脑中映射的桌子的底片、镜像而已。

由于外在的桌子是客观存在的,有关桌子的底片或镜像也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也是确定的、绝对的。

根据这一隐喻来看前面所举牛顿的例子,牛顿的理论是一个客观的、确定的、绝对的东西。

这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反映论。

建构主义理论与这种机械的反映论是相对立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

牛顿的理论并不是事先存在着的东西,而是由牛顿通过实践和认识活动而发明出来的假设和解释而已,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相对性、暂定性和实用性。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映;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结。

偏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师要观看学生行为转变,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硕程度都没有专门高的要求。

代表人物:斯金纳认知主义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熟悉、分辨、明白得从而取得新知识的进程,在那个进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

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那么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依照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人本主义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制造性的进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育;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

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义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

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酷爱,要有责任心。

代表人物: 马斯洛和罗杰斯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体会、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给予新知识个人明白得的意义。

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适合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讨式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术及自我操纵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现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代表人物: 皮亚杰两点启示显然,依据几种学习理论观培育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能力。

这就致使了教学设计人员或教师会提出两个重要的问题。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课程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师生观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课程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师生观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姓名:徐小凤专业:学科教学(英语)作业题目: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文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学评价、教师观。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学评价、教师观、学生观。

1、行为主义知识观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2、行为主义学习观学习是指某种特定行为的习得过程。

当一个人稳定地习得了某种特定行为时,这个人就发生了学习。

人类的行为一般都源于对某种刺激的特定反应。

S-O-R人类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文化的继承,不仅仅限于行为的习得。

行为主义的最大的贡献是行为矫正技术。

因为特定行为的习得无法简单依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来完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行为主义课程观●强调行为目标,强调行为塑造,这一点可以在博比特,查特斯和泰勒的课程设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强调单元教学,就是由易到难,分小步子组成教学单元,这一点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中体现出来●提倡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就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的。

4、行为主义教学观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可观察的行为变化的结果,提供有效的刺激和适时的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两个关键因素。程序教学就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所提出的小步子学习、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以及用适当的刺激(表扬或鼓励)来强化学习结果等主张,在今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尤其是操作练习模式的软件设计中,仍有积极意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仅认识到了大脑的作用,而且研究了大脑的功能及其过程,提出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而教学就是通过外部事件促进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所提出的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元认知、信息加工模型、学习的条件等,对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与策略等产生了深远的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现代教育技术为建构主义的很多主张转变为现实提供了条件支持,例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或交流平台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便利;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便捷的学习工具来支持学生对内容的自主建构等等。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美国现在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它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应该只研究行为。

由于意识是不可测的,因此,只需研究在何种刺激下,个体有何种行为即可。

所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只研究个体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巴普洛夫认为,由于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反复结合,个体产生条件行为,即刺激在前,行为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应答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行为之后的强化,即行为在前,刺激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操作性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因反对行为主义而生,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

它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有思维的,因此主张研究意识,反对研究行为。

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组织和加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严格上讲,心理学中并没有建构主义的学派,只是很多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相似,故将其称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都强调人的意识,强调学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加工,但建构主义更强调这种加工的主观性。

强调学习者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

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而人本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价值、理想、情感和潜能等。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09一、学习观(1)行为主义①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②联结主义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联结公式是S-R。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即时强化是行为学习的关键。

④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并不依赖于直接强化,它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但具有认知性。

(2)认知主义①格式塔学习理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了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②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③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④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本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⑤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建构主义共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个性:①激进建构主义: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在此时,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②生成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先前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③认知灵活性理论: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_学习总结_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_学习总结_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小编收集了三大学习理论总结,欢迎阅读。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现在的学习交流讨论中经常提到的教育技术学界的三个学习理论,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三个学习理论,对学习理论有一个感性的理解。

教育技术学作为理论指导的三个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

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S-R)的联结过程,主张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内省,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的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或使学习者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重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3、认知因素是有结构的。人的各种认知因素,如知识、策略、感知、记忆、反应等,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结构,即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内部认知活动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不断形成、日益发展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者的行为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深化了ID2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从对所具有知识数量和水平的分析,深入到对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分析,使教学内容、教学起点和教学策略的确定,建立在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4、人脑犹如电脑,学习,即认知过程,是人脑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加涅认为,认知过程是人脑按照一定目的、策略,从外界环境中输入、加工、存储、提取、使用、创造信息的内部过程。这一过程及其结构,是不能直接被人观察的,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认知表征(信息在人的头脑中的呈现方式)的方法,去了解学习者进行学习时的认知心理过程。ID2中对学习层次、认知过程、教学策略等的分析,主要依据就是加涅的这一信息加工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中涉及到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经历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阶段。
1.行为主义:基于可观察的行为上的变化,行为主义关注对某一行为的重复,直至它变为自动、无意识的。
行为主义理论不能解释某些社会行为,儿童并不是模仿每个被强化的行为,例如他们会模仿一些他们初次观察到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被强化。当Bandura and Walters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他们屏弃了传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之前先要进行反应-强化),他们在《社会学习与个人发展》书中阐述到个体可以模仿观察到的别人的行为,这种观点后来经班度拉 Banduras的努力发展为社会认知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一、行为主义1、基本含义(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2)①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②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

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2、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的研究是通过动物进行的,是不适合人类的,因为人是有高级认知思维的,人通过思考学到或者悟到很多知识。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属于行为主义理论。

在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就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其主要观点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的一些局限性:第一,它否定了人的复杂性、丰富性,认为通过环境的刺激就能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认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连接的过程。

第二,它强调了知识的本质性,认为学习者就是掌握知识的,只能对刺激做被动的反应。

知识就是理性的存在。

第三,强调强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变化。

比如有名的戴尔的经验之塔所强调的正是媒体技术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它并没有认识到学生自身的复杂性。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拟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是有所不同的。

行为主义者以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根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做是反应,以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适宜行为,消除不适宜行为。

认知主义者以为,人的熟悉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进程彼此作用的结果。

按照这种观点,学习进程被解释为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历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进程。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构造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再也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经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展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而建构主义者的观点:一、知识观:〔1〕依照客观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

但是,建构主义却在必然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肯定性提出了质疑。

首先,建构主义者〔特别是其中的激进者〕一般强调,知识并非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非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非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展再创造。

因此,教师并非是什么知识权威,讲义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其次,建构主义以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虽然咱们通过语言符号给予了知识必然的外在形式,乃至这些命题还取得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非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一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历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ID3
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8)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
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
① 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在一篇名为记忆的文章中提联结(association),其他的哲学家追随了他的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明显的行为。它把思维看作是黑箱,大脑对于刺激的反映是可被定量的观察的,行为主义完全忽视了对人脑思维过程的研究,在行为主义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有:巴浦落夫Pavlov、华生Watson、桑代克horndike和斯金那Skinner。

学习理论——精选推荐

学习理论——精选推荐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刺激―反应学说),斯⾦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对此做出对应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为主义理论早期的代表⼈物有桑代克、华⽣(John Watson);新⾏为主义的代表⼈物是哈佛⼤学⼼理学教授斯⾦纳(B.F.Skinner)。

Skinner是⾏为主义的拥戴者,但是他的观点与经典条件反射有⼀定的区别。

他研究的是⾃主性的⾏为,例如学习新的技能。

他的研究表明,通过奖励的⽅式,可以强化⽣物体的⾏为,让它们表现出实验者希望的⾏为。

在完成了⼀系列的实验之后,他成⽴了⾃⼰的学习理论——强化理论,他认为这套理论也同样适⽤于⼈类。

在Skinner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 ——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强化教学理论催⽣出了程序化教学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引导学习者完成⼀系列的教学活动,以获得希望的技能。

与早期的学习研究不同,Skinner的研究对教学设计有直接的促进作⽤。

⾏为主义学习理论不能解释在学习者内部,学习是如何发⽣的。

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为。

结果,他们只能解释相对简单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级的教学设计活动中,⾏为主义的作⽤有限。

例如,⾏为主义学习理论很难解释学习者是如何处理信息的,然⽽,了解学习者内部信息处理过程对于特定的教学设计任务是⾄关重要的,例如培养学⽣解决问题能⼒的教学设计。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要⼩,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行为、认知、构建主义一、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理论,我认为是心理学的一门最发达的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

由于心理学们各自的观点、视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学习理论是完全与事实相吻合而能排除所有与之竞争的学习理论。

但是,这些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学习基本问题的不同视角,使我们有可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学习的性质、学习的条件和学习的规律。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学习和研究学习理论,不仅使教育、教学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据此改进自身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行为主义:代表人华生强调心理学只能研究人的外在行为,反对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过程。

提出了行为公式S-R。

比如在教学上一味强调奖励和惩罚的作用来矫正学生的行为。

优点:研究外显的行为使得心理学研究比以往研究更加科学,并容易使人信服。

缺点:忽略了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如青春期有逆反心理,此时如果不问原因一味强调外在惩罚会使问题更严重。

2、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是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

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收刺激,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主要研究人的智能活动(包括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的性质及其活动方式。

将人的心理过程比作电脑,包括的刺激的输入,编码,分类,识别等过程。

补充了行为主义的行为公式,并修改为S-O-R.优点: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体内在认知过程的重要性,所以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缺点:行为受环境和认知影响的公式表现为单向性,这种观点有一定片面性,如上课的时候不是只要同学在教室里都会乖乖听课;在认知过程中个体表现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忽视了个体能动性;3、建构主义:所谓的建构主义就是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
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 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 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1、学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过程,学习是个体作用与环境,而不是环
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则取决 于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时,学习就发生了; 2、学习是凭借智力与理解,进行有意义的发现和认知的过程,绝非盲目的尝试; 3、重视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认为外在强化不是学习产 生的必要因素,没有外在强化学习也会发生。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以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策略,更好地指导自己
的学习。加涅指出,学生能否解决问题,既取决于是否掌握有关的规则,也取决于学生控制自己内部 思维过程的策略。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认知策略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即便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同样程度 的智慧技能,但由于有些学生采取的认知策略较合适些,因而表现出来的问题解决能力就更强些。这 里需要注意的是,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往往是同一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智慧技能的同时, 也形成了调节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方式,因此,脱离了具体内容的学习,就既不可能习得也不可能运 用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不可能在真空中活动。
们在对胡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认知结构就是图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
————皮亚杰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2)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 简单地说:新刺激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图式。 例子:儿童学习了水果的概念以后,看到梨子以后,知道梨子也是水果。这里的梨子 这个刺激并没有改变儿童对水果这个认识结构或没有改变儿童对水果的图式。这叫同化。 (3)顺应: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 应刺激的影响。 (4)平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或适应。简单说:就是人通过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2、加涅的教学观:加涅在其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点,他认为教学不
是传递有待贮存下来的信息,相反,它是激发利用学习者早已具有的能力,并确保学习者 具备完成目前学习任务以及今后更多的学习任务所需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加涅主张指 导学习,即学习必须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过程的不 同阶段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以便让学生跟着教材或教师所安排的程序进行学习。
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好的效果。
9、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 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以下几点作用:发挥智力潜力;使 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较早地对动物及人类的学习、教学原理和学习 迁移进行深入的研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2.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以形成联结的过程。 3.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为学习的主要规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前的预备定势。 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多少而增减或减弱,它包括应用律 和失用律。应用律是指联系越多则联结力越强。失用律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练习,联 结的力量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效果率: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 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 弱。
1、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加涅规定了五种主要的学习结果,即认为人类习得的能力有五种类
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认知学习中的认知策略是一种特 殊的、非常重要的技能,是学生在自己内部组织起来的,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 力,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成分。学生的认知策略越完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教师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的最好激发是 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布鲁纳认为,只要把有关知识转变成适合于各个年龄阶 段儿童的认知方式(动作表征、肖像表征、符号表征)的形式,并采取一定的教法,就可 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教给儿童,使其对学习早有准备。只要设计出这样的教 学形式,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8、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因为学生 在贮存信息的同时,必须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 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他着重研究了课堂教学的规律。奥苏伯尔既 重视原有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系统)的作用,又强调关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 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那些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材 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关系,进行同化和改组,在学习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是: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把特定反应与特定刺激联系起来的
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反应者,学习是主动地对进入感观的信息进行加工,以形成认知 结构的过程。
2、对儿童心里发展实质的看法。布鲁纳认为,儿童心里发展经历了从依赖刺激到减少
对刺激依赖的过程。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从动作再现表征阶段,发展到肖像再现表征阶段, 最后达到符合再现表征阶段。 3、重视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重要的不在铭记多少事实,而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教 师不必告诉学生现成的规则、概念,而要让学生参与归纳的过程去发现这些规则。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布鲁纳认为,强调结构(学生原有经验和教材的组织)能使学 生较易理解原理原则,易于记忆和产生迁移。 5、强调自觉思维的重要性。布鲁纳指出在发现、发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先由 直觉思维“猜测”出正确的答案,然后由分析思维去检验与证明的。所以,应注意发展学 生的自觉思维能力。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逃避: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
回避: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候,有机体也可以自发的做出某种 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逃避和回避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已经出现而一个是即将出现。 3、消退和惩罚 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的伴随, 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加涅的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融合刺激 —反应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来解释学习的。他认 为,学习者受各种环境的刺激导致了学习的发生,这种刺激可看作是学习过程的投入。学习过程的产 出是可观察到的人类操作行为的改变。尽管能引起学习的人类操作千差万别,但人们可以从有利于认 识学习过程的角度把人类操作进行分类。
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 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 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
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呈现一个厌恶的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称为惩罚。
认识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与
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它关注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通
过对学习者认知结构所作的假说来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强调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学习 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其基本观点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发展观:人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来达到与环境的平衡,或 者说适应环境。建构:简单说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搭建新的东西。 (1)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什么是认知结构呢? 认知结构是指:人头脑中关于外界事物的认识。 例子:影迷们在谈论明星胡歌时,头脑中出现的胡歌的形象,这就是认知结构。而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 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 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个人头
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
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将认知方面的学习分
为机械的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两大类。机械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不理 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其心理过程是联想。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个体获得有逻辑意义的文字符号 的意义,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 2、同化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 式被学生接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