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结表格(七版教材)[1]

合集下载

中药学总结表格

中药学总结表格
菊花
辛,甘,苦, 微寒,肺肝 苦辛,微寒, 肝胆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2-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 3、 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用于疔疮中毒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 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 柴胡 经不调 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 4、用于 疟疾 甘辛凉,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3、用于 葛根 脾胃 止渴,升阳止泻 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 2、用于目赤肿 肝胃 痛,目昏多泪 升麻 辛、 微甘, 微寒,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 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 3、 肺脾胃大肠 升举阳气 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 淡 豆 甘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 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3.护胃和中。 豉 *浮萍 辛寒,肺膀胱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 1. 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证, 2. 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木贼 甘苦平,肺肝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风热目赤,翳障多泪。2.便血,痔血。 第二章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辛、甘,大寒 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喘 3、用于胃火牙痛 石膏 肺胃 煅收敛生肌,收湿止血 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苦、甘,寒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用 知母 肺胃肾 于阴虚消渴 4、用于骨蒸潮热 甘,寒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肺热呕吐 3、用于肺热咳嗽, 芦根 肺胃 除烦,止呕,利尿 肺痈咳吐脓血 4、用于热淋涩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1、 用于热病口渴, 内热消渴 2、 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 3、 肺胃 消肿排脓 用于痈肿疮疡 淡竹叶 甘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苦,寒,心肝肺胃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1、 用于热病烦闷 2、 用于湿热黄疸 3、 用于血热出血 4、 栀子 三焦 凉血解毒,凉血止血 用于热毒疮疡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 2、用于瘰疬 消肿 瘿瘤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 2、用于头痛眩晕 3、用于 肝肾大肠 肠燥便秘 寒水石 咸寒,心胃肾 清热泻火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丹毒,烫伤。 竹叶 甘、辛、淡,寒。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涩痛 心胃小肠 莲子心 苦寒,心肾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 *熊胆 苦寒,肝胆心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肝热目赤,3.疮痈,痔疮肿痛。 息风止痉 鸭趾草 甘苦寒,肺胃膀胱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 1.热病,2.咽痛,疮疡,毒蛇咬伤,3.水肿,热淋 谷精草 辛肝凉,肝胃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用于目赤翳障。2.用于头痛齿痛。 密蒙花 甘微寒,肝 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 青葙子 苦微寒,肝 清肝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青光眼患者忌服)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 2、用于肺热咳嗽 3、 黄芩 肺胃胆大肠 止血,安胎 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5、用 于血热出血证 6、用于胎动不安

中药学表格【完整版】汇总

中药学表格【完整版】汇总

藁 辛温,膀胱肝 本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 2、用于风寒湿痹
白 辛,温,肺胃 芷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 2、用于鼻塞,鼻渊 3、用于 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疮疡肿毒 4、用于寒湿带下
细 辛温;有小毒,肺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 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
叶 心胃小肠
淡 甘淡寒,心胃小 清热除烦,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 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竹肠

* 苦寒,心肾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


《中药学》
-3-

* 苦寒,肝胆心 熊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 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肝热目赤,3.疮痈,痔疮肿痛。 风止痉
1、用于疮痈肿痛或溃久不敛 2、用于水火烫伤
白 苦,寒,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用于热毒血痢


* 酸寒,肝大肠 马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通淋
1.热毒血痢,2.疮痈肿毒,3.崩漏便血,4.热淋,血 淋。
齿

* 苦寒,有小毒,大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 1.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2。疟疾,3.鸡眼赘疣。
鸦 肠肝,大肠肝 清热解毒,燥湿止痢,清肝明目 1、用于热毒泻痢,湿热带下 2、用于目赤肿痛,目
《中药学》
-6-
皮胆
生翳障
* 苦涩凉,大肠肝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铁
1.用于热毒泻痢,2.用于血热出血,外伤出血。

* 苦辛平,肝胃大肠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退黄 1.用于热毒泻痢,2.用于热毒疮痈,毒蛇咬伤。3.

中药学表格(总结)

中药学表格(总结)
淡竹叶
甘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除烦,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莲子心
苦寒,心肾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
*熊胆
苦寒,肝胆心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
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肝热目赤,3.疮痈,痔疮肿痛。
*鸭趾草
甘苦寒,肺胃膀胱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白芷
辛,温,肺胃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
细辛
辛温;有小毒,肺肾心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
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毒,(肺)
祛风解表,宣通鼻窍,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
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肺肝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中药学总结表格汇总

中药学总结表格汇总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疮痈疔肿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毒血痢
连翘
苦,微寒,肺心胆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心利尿
1、疮痈肿毒,瘰疬结核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穿心莲
苦,寒
肺胃大肠,小肠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1、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肺痈,咽喉肿痛2、痈肿疮毒,毒蛇咬伤3、湿热泻痢,湿疹瘙痒,热淋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
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毒,(肺)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
辛夷
辛温;肺胃
发散风寒,通鼻窍
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
*葱白
辛温,肺胃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
*胡荽
野菊花
苦辛微寒,肺肝
清热解毒
1、用于疮痈疔肿2、用于咽喉肿痛,风火赤眼
重楼
苦微寒有小毒,肝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1痈肿疮毒,毒蛇咬伤。2.跌打损伤,3。小儿惊风
拳参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利湿
1、痈肿瘰疬,毒蛇咬伤。2、热病神昏,惊痫抽搐。3、热病热痢。4、热血出血,水肿小便不利
土茯苓
甘淡,平,肝胃
贯众
苦,微寒;有小毒肝脾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1、风热感冒,热毒斑疹,痄腮2、吐血衄血,便血崩漏3、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蒲公英
苦甘寒,肝胃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1、疮痈,乳痈,内痈2、热淋,黄疸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中药学表格_(强烈推荐)

中药学表格_(强烈推荐)
芒硝
咸苦,寒,胃大肠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1、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2、用于口疮,咽痛,目赤及疮痈肿痛3、外敷尚可回乳
番泻叶
甘苦寒,大肠
泻下通便
用于便秘。泻下行水消胀。
芦荟
苦寒,肝大肠
泻下,清肝,杀虫
1.用于热结便秘,2.用于肝经实火证,3.用于小儿疳积。
第二节润下药
火麻仁
甘平,脾大肠
润肠通便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善除头项肩背疼痛。
藁本
辛温,膀胱肝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
发汗解表之要药。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助阳化气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秦皮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疮痈疔肿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毒血痢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中药学总结表格

中药学总结表格

第一章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桂枝辛、甘,温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辛,温,肺脾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生姜辛,温,肺脾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4脾胃寒证香薷辛,微温,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风寒感冒2、用于水肿脚气荆芥辛,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羌活辛苦温,膀胱肾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藁本辛温,膀胱祛风散寒,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白芷辛,温,肺胃大肠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通鼻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细辛辛温;有小毒,肺肾心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苍耳子辛苦温;有毒,(肺)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3风疹瘙痒☆葱白辛温,肺胃发汗解表,散寒通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

3疮痈肿毒阳解毒散结☆辛夷辛温;肺胃发散风寒,宣通鼻窍1、用于风寒太阳头痛2、用于鼻塞鼻渊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肺肝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牛蒡子辛,苦,寒;肺胃发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散结,解毒消肿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蝉蜕甘,寒;肺肝发散风热,透疹,祛风止痉,明目退翳利咽开音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桑叶甘苦,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平抑肝阳凉血止血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4血热妄行菊花辛,甘,苦,微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肿毒蔓荆子辛苦微寒;膀胱肝胃发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3风湿痹痛柴胡苦辛,微寒,肝胆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4、用于疟疾升麻辛微甘,微,肺脾胃大肠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葛根甘辛凉,脾胃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1、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5降血压☆淡豆豉甘辛凉,肺胃解表,除烦宣发郁热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最新中药学表格(总结)

最新中药学表格(总结)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葛根
甘辛凉,
脾胃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淡豆豉
甘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
淡竹叶
甘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除烦,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莲子心
苦寒,心肾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
*熊胆
苦寒,肝胆心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
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肝热目赤,3.疮痈,痔疮肿痛。
*鸭趾草
甘苦寒,肺胃膀胱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
1.用于外感表证,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3.护胃和中。
*浮萍
辛寒,肺膀胱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证,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3.水肿,小便不利。
*木贼
甘苦平,肺肝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风热目赤,翳障多泪。2.便血,痔血。
第二章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紫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
生姜
辛,微温,
肺脾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香薷
辛,微温,
肺胃脾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中药学总结表格.doc

中药学总结表格.doc
白芷
辛,温,肺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皮肤瘙痒
细辛
辛温;有小毒,肺肾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
藁本
辛温,膀胱肝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牛蒡子
辛,苦,寒;肺胃
发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
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毒,(肺)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
辛夷
辛温;肺胃
发散风寒,通鼻窍
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2、用于鼻渊头痛
*葱白
辛温,肺胃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阴盛格阳证。
*胡荽
辛温,肺胃
解表透疹,健胃消食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胃寒食滞
*柽柳
辛平,肺胃心
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风寒湿痹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咳喘证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中药学表格(完整版)

中药学表格(完整版)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药名性味与归经功效临床应用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桂枝辛、甘,温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辛,温,肺脾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生姜辛,微温,肺脾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香薷辛,微温,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用于阴暑证2、用于水肿荆芥辛,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羌活辛苦温,膀胱肾发散风寒,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白芷辛,温,肺胃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细辛辛温;有小毒,肺肾心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肺)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除湿止痛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肺肝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牛蒡子辛,苦,寒;肺胃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桑叶甘苦,寒;肺肝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菊花辛,甘,苦,微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柴胡苦辛,微寒,肝胆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葛根甘辛凉,脾胃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 表格总结

中药学背诵简单记忆 表格总结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肺痈,肺热咳嗽2、热毒疮痈3、热淋
*金荞麦
苦微寒,肺脾胃
清热解毒,消痈利咽,祛风湿。
1.肺痈吐脓,痈肿疮疔,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3.风湿痹痛。
穿心莲
苦,寒
肺胃大肠,小肠
清热解毒,燥湿
1、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肺痈,咽喉肿痛2、痈肿疮毒,毒蛇咬伤3、湿热泻痢,湿疹瘙痒,热淋
蒲公英
苦甘寒,肝胃
清热解毒,利湿
1、疮痈,乳痈,内痈2、热淋,黄疸
*蚤休
苦微寒有小毒,肝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1痈肿疮毒,毒蛇咬伤。2.跌打损伤,3。小儿惊风
木芙蓉叶
辛平,心肝肺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痈肿疮毒,丹毒,烫伤,跌打损伤。
紫花地丁
苦寒,心肝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1、用于疮痈疔肿,乳痈肠痈2、用于毒蛇咬伤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菊花
辛,甘,苦,微寒,肺肝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

中药学总结表格[](干货分享)

中药学总结表格[](干货分享)
青葙子
苦微寒,肝、脾
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青光眼患者忌服)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
肺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2、肺热咳嗽,热病烦渴,4、痈肿疮毒3血热吐扭6、胎动不安。炒用安胎,生用清热。
黄连
苦寒,心肝胃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湿热中阻、脘痞呕恶,泻痢腹痛2、热病高热3、心烦失眠,胃热呕吐4、痈肿疮毒,目赤牙痛5、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肺胃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1、热毒雍结之“咽喉肿痛"要药2、胃火-牙龈肿痛
3~6g
马勃
辛平,肺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咽喉肿痛,咳嗽失音。2.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1。5~6g,布包煎
青果
甘酸平,肺胃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1。用于咽喉肿痛.2中酒毒和鱼蟹毒。4.5~9g
锦灯笼
苦寒,肺
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2、目赤昏花3、肝阳眩晕,肝风实证4、疔疮中毒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外感风热,头晕头痛2、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少阳证,外感发热2、肝郁气滞,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升麻
玄参
甘、苦、咸,寒,肺胃肾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阴
1、热入营血证2、用于咽喉肿痛,瘰疬痰核,脱疽3、劳嗽咳血,阴虚发热,消渴便秘10·15g
牡丹皮
苦、辛,微寒

中药学完美打印版表格总结

中药学完美打印版表格总结
滑石
甘、淡,寒。归胃、膀胱 经。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
木通
苦,寒。归心、小肠、膀 胱经。
通经下乳,泄热。
通草
甘、淡,微寒。归脾、胃 经。
通气卜乳。
冬葵子
甘,寒。归大肠、小肠、 膀胱经。
下乳,润肠通便。
扁畜
苦,微寒。归膀胱经。
杀虫止痒。
苦,寒。归心、小肠、膀 胱经。
破血通经。
地肤子
苦、辛,寒。归肾、膀胱 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
辛、微苦,温。归肺、膀 胱经。
发 汗 解 表
利水消肿
宣肺平喘。
香蕾
辛,微温。归肺、胃、脾 经。
和中化湿。夏月之麻黄。
桂枝
辛、甘,温。归心、肺、 膀胱经。
活血助阳。
紫苏
辛,温。归肺、脾经。
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
辛,微温。归肺、脾经。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呕家圣药”。
荆芥
辛,微温。归肺、肝经。
秦九
苦、辛,微寒。归胃、肝、 胆经。


湿
退虚热,利湿退黄。痹症通用。
防己
苦、辛,寒。归膀胱、肾、 脾经。
利水
汉防己、广防己属马兜铃科,有肾毒性。 木防己属防己科。
桑枝
苦,平。归肝经。
横走肢臂。
稀签草
苦、辛,寒。归肝、肾经。
降血压
清热解毒。
臭梧桐
辛、苦,凉。归肝经。
络右藤
苦,微寒。归心、肝经。
凉血消肿。
蔓荆子
辛、苦,微寒。归膀胱、 肝、胃经。
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诸子皆降,蔓荆独升。
淡豆豉
辛、甘、微苦,凉。归肺、 胃经。

中药学全套表格(总结).doc

中药学全套表格(总结).doc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2、用于头痛眩晕3、用于肠燥便秘
*谷精草
辛肝凉,肝胃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用于目赤翳障。2.用于头痛齿痛。
*密蒙花
甘微寒,肝
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甘,大寒
肺胃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喘3、用于胃火牙痛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用于阴虚消渴4、用于骨蒸潮热
*寒水石
咸寒,心胃肾
清热泻火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丹毒,烫伤。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
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咳喘证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肺肝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紫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葙子
苦微寒,肝、脾
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青光眼患者忌服)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
肺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2、肺热咳嗽,热病烦渴,4、痈肿疮毒3血热吐扭6、胎动不安。炒用安胎,生用清热。
黄连
苦寒,心肝胃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清热泻火
1.热病烦渴,2.丹毒,烫伤。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1、热病烦渴2、胃热呕3、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4、热淋涩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肺胃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1、热病烦渴2、肺热咳嗽或燥咳3、内热消渴,4痈肿疮疡
竹叶
甘、辛、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甘,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肺肝
发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息风止痉,退翳明目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咽痛喑哑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急慢惊风,破伤风证4、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发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3、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菊花
辛,甘,苦,微寒,肺肝
1、阴暑证2、水肿脚气。“夏月解表之药”
荆芥
辛,微温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1、外感表证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长于祛风。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外感表证2、风湿痹证3、风疹瘙痒4、用于破伤风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甘,大寒
肺胃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收敛生肌,收湿,止血
1、温病气分实热证2、肺热咳喘3、胃火牙痛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15~60g先煎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1、热病烦渴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阴虚消渴4、骨蒸潮热5肠燥便秘6~12g
寒水石
咸寒,心胃肾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外感表证,2.热病烦闷,
*浮萍
辛寒,肺膀胱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证,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3.水肿,小便不利。
*木贼
甘苦平
肺肝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翳障。2.出血证。
第二章 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1、热病烦渴2、口疮,尿赤
淡竹叶
甘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1、热病烦渴2、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鸭趾草
甘苦寒,肺胃膀胱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1.热病,2.咽痛,疮疡,毒蛇咬伤,3.水肿,热淋
栀子
苦,寒,心肝肺胃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用:凉血止血
1、热病烦闷2、湿热黄疸3、血热出血4、热毒疮疡
紫苏
辛,温,
肺脾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1、外感风寒证2、脾胃气滞证3、解鱼蟹中毒
5~9g 不宜久煎
生姜
辛,温,
肺脾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1、外感风寒表证2、脾胃寒症,胃寒呕吐。3、用于肺寒咳嗽。呕家圣药。
生姜皮
辛凉
和脾行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香薷
辛,微温,肺胃脾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柽柳
辛平,肺胃心
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1. 麻疹透发不畅,2.风寒湿痹
辛夷
辛温;肺胃
发散风寒,通鼻窍
1、风寒头痛鼻塞2、鼻渊头痛。纱布包煎。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
解毒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湿疮肿毒,蛇伤肿痛。3、寒痰咳喘证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肺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2、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肝气郁滞,胸闷胁痛
3~6g,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行气和中。
牛蒡子
辛,苦,寒;肺胃
发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麻疹不透,风热发疹3、疮疡肿毒,丹毒,痄腮,喉痹
蝉蜕
1、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鼻渊4、肺寒咳喘。1~3g,散剂每次服0.5~1g
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毒,(肺)
发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
1、风寒表证及鼻渊2、风湿痹证
*葱白
辛温,肺胃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外感风寒表证,2.阴盛格阳证。
*胡荽
辛温,肺胃
解表透疹,开胃消食
1.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饮食不消,纳食不佳
5、目赤肿痛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2、瘰疬瘿瘤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肝大肠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目赤肿痛,目暗不明2、头痛眩晕3、肠燥便秘
谷精草
辛肝凉,肝胃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目赤翳障。2.风热头痛齿痛。
密蒙花
甘微寒,肝胆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外感风寒表证2、风寒湿痹证
藁本
辛温,膀胱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外感风寒,颠顶头痛 2、风寒湿痹
白芷
辛,温,肺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1、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2、鼻渊3、疮疡肿毒4、寒湿带下
细辛
辛温;有小毒,肺肾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风寒表实证2.咳喘实证3.风水水肿
2~9g,发汗解表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1、外感风寒表证2、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3、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2、目赤昏花3、肝阳眩晕,肝风实证4、疔疮中毒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外感风热,头晕头痛2、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少阳证,外感发热2、肝郁气滞,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葛根
甘辛凉,
脾胃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1、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麻疹透发不畅3、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淡豆豉
甘辛凉肺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