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与对仗部分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诗及其对仗
各位好,前些时候讲过了格律诗的律以及拗救。今天给大家讲律诗的结构及其对仗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按句子的字数看,又分为五言和七言。今天主要讲的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对仗。
在习惯上,五言格律诗首句不入韵多于七言格律诗首句不入韵。首句不入韵,可以方便在第一联做对仗。因此,五言格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第一联也对仗的比较常见。七言格律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第一联很少有对仗的。
律诗,无论是五言的还是七言的,都是四联(每联两句),共八句。中间两联(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都要求必须对仗,这是律诗的特点。
对仗,是我国诗歌独有的最有魅力的格律元素。它会聚了结构形式美和声韵音乐美,使表现的内容鲜明精美,富有张力。一首律诗的优劣成败往往取决于律诗的闪光部分,而对仗恰恰是闪光点之一。
律诗的对仗有三项要求:
(一)。即:上下句同一位置,平声字对仄声字;仄声字对平声字。
(二)。即:上下句同一位置上的词一般是同类词相对。比如:名词对名词;
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
有的词类,主要是名词还分若干小项,往往需要按照这些小项对仗。如:天文对;
时令对;地理对;地名对;宫室对;植物对;动物对;形体对;人事对;人名对;
方位对;数目对;颜色对;虚字对。这些对仗,我都列举例子。如果要看整首诗,请大家自己去百度。(这些当然都是律诗了,我以五律为例子,七律与之类似)
(a) 天文对“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月=云《闻笛》张巡
(b) 时令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c) 地理对“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关=海《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d) 地名对“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太华=中条诗名和作者同(c)
(e) 宫室对“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阁=窗《晚晴》李商隐
(f) 植物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莲《山居秋暝》王维
(g) 动物对“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鹰=马《观猎》王维
(h) 形体对“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眼=蹄《观猎》王维
(i) 人事对“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姓=名《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j) 人名对“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庾开府=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杜甫
(k) 方位对“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北=东《春日忆李白》杜甫
(l) 数目对“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十《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m) 颜色对“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青=绿《次北固山下》王湾
(n) 虚字对“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同=共《新年作》刘长卿
此外,还有器物对、衣饰对、饮食对、文事对、史事对、人伦对、代名对、干支对、叠字对、连绵字对,等等。这些就不一一举例了。
词类同小项的词相对叫工对,不同小项的词相对叫宽对。但有的词虽不同小项或者类别,用作对仗,习惯上也认为是工对。如“天=地”、“兵=马”、“诗=酒”、“无=不”等。
(三)。即:上下句必须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等等。上下句的句子结构和节奏形式必须相同。
如:“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其上下句结构均为“主----谓---宾---补”
主语:树色=河声都是偏正结构
谓语:随=入
宾语:关=海
补语:迥=遥
还有种对仗形式很特殊,叫借对。有两种形式:
(1)
如:“法调狂象,言问老龙。”白=玄因“玄”有黑色的意思,所以用来借对“白”。《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王维
又如:“酒债行处有,人生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个含义为“平常”,另外一个含义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曲江二首》杜甫
(2)
如:“厨人具黍,稚子摘梅。”鸡=杨因“杨”与“羊”同音,所以用来对“鸡”。《裴司士、员司户见寻(一题作裴司士见访)》孟浩然
类似的对法经常在唐宋格律诗的对仗中出现,大家见到了,别以为这样的对仗有问题。其实,这样也算是“工对”。
在格律诗的对仗中,上下句的关系经常有五种形式:
(1)两句意思并立,不分主次,不相连贯。这样的对仗最常见。
如:“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杜甫
又如:“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回风聚落花。”《夏日题老将林亭》张蠙
(2)两句意思相映比,有主次,一为正意,一为旁衬。
如:“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闻笛》张巡
上句为衬,下句为正。
又如:“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空流。”《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上句为正,下句为衬。
(3)上下句整句或局部意思相反,常用有反义词:
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李商隐
无=有
又如:“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复愁》杜甫
(4)下句承接上句之意,多见前后相承。
如:“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观猎》王维
又如:“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5)两句一意贯通,如一道水流,不能颠倒不能分割。
如:“不辨风云色,安知天地心。”《闻笛》张巡
又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律诗对仗有二忌:
一忌“合掌”。即一联上下句以同义词来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完全或者基本相同。如“群贤共谱箴时调,众彦齐讴警世声”。
二忌两联对仗方式雷同。(语法句式相同)
两联句式要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
句式节奏,我在下堂课时会详细讲到的。
另外,对仗不要一味求工。
否则容易束缚思想,造成合掌,或流于纤巧。可以工对和宽对相结合。
如:“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该联中,前四字是工对,末字“见”(动词)却与“容”(名词)相对。
对仗总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诗人常用颜色对、数目对、方位对等等,容易形成工对,能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或增加气势。
今天先讲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