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合集下载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网络中的异性友谊更需要悉心呵护,因为时空上的差异虽然可以让彼此产生很多的美感,但却也会产生不少的误解和猜疑。我就羡慕和尊重那种单纯、诚实和果敢的朋友!而对于那些把现实喧嚣中的凡性俗念夹杂到文字交流中的人,我是很敬畏的!敬人家的成熟理智和冷静,畏人家的火眼金睛看穿了我的天真和幼稚!
虽然说力比多欲望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我觉得并非异性之间就能很简单的默契相依,倘若二人产生了那种冲动,我觉得那也是彼此认可和仰慕的最原始的表达方式,至于能否成行大概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相信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曾经竭力放弃原始的满足,将文化创造出来,而文化之所以不断地改造,也由于历代加入社会生活的各个人,继续地为公共利益而牺牲其本能的享乐。而其所利用的本能冲动,尤以性的本能为重要。因此,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形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目标。”
他还认为,作家艺术家都是性本能冲动异常强烈的人。他说,艺术家“是一个被过分嚣张的本能需要驱策前进的人”,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内向性格的人”,他们“与神经病患者相差无几”。他们的个性特征是:第一,压抑力量的松弛;第二,超乎平常人的强烈的性本能欲望;第三,异常巨大的升华能力。正是最后一种特征,是作家艺术家有别于一般的正常人和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主要观点:一、文学是性欲的升华;二、俄狄浦斯情结与创作动力;三、创作于白日梦;四、作品是经过改装的梦。
文学是性欲的升华,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人的一切行为最终都是由性本能所驱使的。力比多欲望好比一股潜流,有三条基本出路:第一条是通过正常的性行为得到宣泄。第二条是倒流或固着,形成病态的情节或者说压抑而引起精神病。第三条就是转移和升华。这是一条调和折中的办法,即把力比多转移到社会道德所容许的有价值的创造活动中去,使之得到解放。文学艺术便是这种创造活动之一。弗洛伊德明确指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大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大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所创⽴。

精神分析学说⼤致可以概括为五个观点:即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动⼒观点、发展观点和适应观点。

精神分析的分区观点认为:⼈类的⼼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意识两⼤层次,⼆者之间为前意识。

⽆意识是⼈的⼼理活动的深精神分析的分区观点认为: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这些内容因为同社会道德准则相悖,因⽽⽆法直接得到满⾜,被压抑在⽆意识中。

⽆意识⾥的内容并不是被动的、僵死的,⽽是积极活动着,时刻寻求满⾜。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意识之间的⼀部分,是由⼀些可以经由回忆⽽进⼊意识的经验所构成,其功能是在意识和⽆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它不允许⽆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

意识则是⼼理结构的表层,它⾯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和有关的⼼理活动构成。

弗洛伊德把⼈格的结构分为本我、⾃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就是其结构观点。

代表追求⽣物本能欲望的⼈格结构部分弗洛伊德把⼈格的结构分为本我、⾃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就是其结构观点。

称为本我,是⼈格的基本结构,是⼈格中的⼀个永存的成分,在⼈⼀⽣的精神⽣活中起着重要的作⽤。

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要求毫⽆掩盖与约束地寻找直接的⾁体快感,以满⾜基本的⽣物需要。

如果受阻抑或迟误,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

根据现实原则⽽起作⽤的⼈格结构部分称为⾃我。

⾃我是通过与现实外界环境的接触,通过后天的学习,使本我的⼀部分获得了特殊的发展。

⾃我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对外界的调节功能是感知外界刺激,了解周围环境,并将经验消化、储存;对本我的功能是指挥它,决定对它的各种要求是否允许其获得满⾜。

弗洛伊德把代表良⼼或道德⼒量的⼈格结构部分称为超我。

从种族发展来看,超我来⾃于原始⼈,这是⼈类所特有的。

从个体发展来看,超我在较⼤程度上依赖于⽗母的影响。

⼀旦超我形成以后,⾃我就要同时协调和满⾜本我、超我和现实三⽅⾯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使本我(即本能冲动和欲望)要求获得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否认可。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以弗洛伊德(Freud)为主要代表的精神分析论在性心理发展理论、欲力再现论、人际关系论、心理社会论等的阐述中,特别提到“认同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

经由认同作用,青少年可以吸收他人的特质与价值观(包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与同伴的特质与价值观),使自己能够深层地感受与他人的相似性与投入程度,有助于青少年的自我发展。

认同作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价值观,使“自我”得以良好发展,并且有助于“超我”的提升。

当青少年知道为所当为时,新的价值观或新的人生目标形成理想的自我,并抑制某些不被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地统合进入成人社会。

青少年的认同作用可视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心路历程。

弗洛伊德还认为,“升华作用”是可以将性冲动导向社会接受方式的一种积极的自我防卫机制。

弗洛伊德 心理学之父的思想与贡献

弗洛伊德 心理学之父的思想与贡献

弗洛伊德心理学之父的思想与贡献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他的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探讨弗洛伊德的思想与他对于心理学领域的贡献。

一、无意识与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无意识和潜意识的支配。

无意识是指那些我们无法直接觉察到的心理过程,而潜意识则是指个体不容易察觉到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欲望。

弗洛伊德的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主流的认知模式,开创了心理学领域的新方向。

二、精神结构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结构模型,认为人们的心理活动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基本的本能和欲望,自我则负责调和本我和现实的要求,而超我则充当道德标准和理智的角色。

这一模型揭示了个体内部心理斗争的本质,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冲突。

三、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对于人类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心理冲突和焦虑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诸多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例如:压抑、回避、投射等。

这些机制有助于减轻内心的矛盾和不安,成为人们应对心理压力的一种策略。

四、性与性解放弗洛伊德强调了性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性是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础驱动力,通过解决性冲突和实现性解放,个体可以获得更为健康和平衡的心理状态。

这一观点对于性教育和性心理治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梦境解析弗洛伊德的著名观点之一是梦境解析。

他认为梦境是无意识的表达,可以揭示个体内部的欲望和冲突。

通过对梦境的解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实现心理的增长和发展。

六、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方法对于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和解释,精神分析师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其无意识中隐藏的冲突和欲望,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总结起来,弗洛伊德的思想与贡献对于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负面评价

弗洛伊德的负面评价

弗洛伊德的负面评价
1.把人的尊严贬得体无完肤
弗洛伊德把人性视作了动物,所有的动力均来自于交配和捕食,并把人类史上的所有伟大杰作都看成了动物欲望升华后的杰作。

动人的爱情出自性欲,美妙的诗歌出自性欲,甚至于孩子对于父母的心理依赖也是见不得光的性欲,弗洛伊德把人当作了一种生来就渴望乱伦的物种。

2.生物决定论,否定了人的自由自由意志
弗洛伊德的许多观点首先在感受上就恶心了众人,许多心理学家纷纷批判他的片面和偏激,认为他缺乏对后天经验、社会事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以及人性积极面的考量。

3.研究方法不再科学
弗洛伊德的理论远远算不上科学,只能算是心理学正在成为一门科学的道路上的一次尝试。

实际上,许多心理学家也批判弗洛伊德的理论缺乏外部效度,后者的研究对象取自自己的梦境以及自己的病人群体,因此其结论不能推广到其余全体人类的身上。

评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理论价值

评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理论价值

评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理论价值(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评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理论价值一、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主要内容1、无意识理论、三部人格结构学说弗氏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无意识理论。

他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又译潜意识)。

意识是我们能够认知和把握的那一部分,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的最底层,它容量巨大,但我们平常却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前意识是介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那一部分。

它的内容有时可以成为意识,有时也可深抑于无意识。

在心理的三个层次中,弗氏重视无意识。

他认为无意识所包含的种种力量是我们行动的内驱力,无意识主要包括人的本能以及种种被压抑的心理内容。

它们受到前意识和意识的阻挡,不能进入意识来表现自己,但它们从不屈服,而是时时刻刻想冲破防线。

无意识的内容常常是与现实社会的道德法则不相容的,所以在正常人的正常生活里,它无法实现变为现实,它只好在暗中发生作用,例如借遗忘、错失行为、梦境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弗氏晚年将无意识理论与人格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种。

本我代表我们的本能(主要是爱恋本能即性本能),它存在于我们的无意识中,本我只遵循快乐原则,一心满足自己。

超我是我们人格中代表道德和良心的那一部分,自我是与外界接触的人格内容,它象一个调解人,对于本我的要求,它根据客观世界的规则,或予以潜抑,或予以部分实现,它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超我的严厉审察监督之下实行的。

如果自我违拗了超我的意志,超我就用内疚感和罪恶感来惩罚它。

2、性本能理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

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

弗洛伊德本能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本能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本能论的主要观点1. 什么是本能论?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可能有的小伙伴一听“弗洛伊德”就想,哎呀,这不就是那位搞心理分析的老爷子嘛?对,就是他!弗洛伊德可是心理学界的“大拿”,他把人类的行为归结为几种本能,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其实他就是想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情并不是因为理智,而是因为这些内心深处的本能在捣乱。

就像你看到好吃的东西,嘴巴已经流口水了,脑子还在想“这对我健康没好处”,但结果往往还是忍不住下手了。

1.1 本能的分类弗洛伊德把本能分成两大类: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也就是“爱与生存”的本能,主要驱动我们去追求快乐、维持生命,比如吃东西、睡觉、性等等。

咱们的身体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总想要得到那些让人愉悦的东西。

而死本能,则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本能,代表着冲动、攻击性和死亡的欲望。

听起来有点吓人,不过想想吧,咱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压力、焦虑,甚至是愤怒,这些情绪其实都是来自于内心深处那种对于消极事物的反应。

1.2 本能与文化的冲突但是啊,咱们社会生活可不是随心所欲的!文化和社会规则总是在限制我们的本能。

想想看,如果在公共场合看到一块大蛋糕,光是嘴馋是不够的,还得考虑周围的人在想什么!这时候,咱们的道德观、文化习俗就像是“刹车”,帮我们控制那些冲动,避免成为“肆无忌惮的吃货”。

弗洛伊德称这种现象为“本能与文化之间的斗争”。

而这种斗争其实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就像在“吃蛋糕”和“保持身材”之间的艰难选择,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2. 本能的影响好了,咱们接着说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虽然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说,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情绪的驱使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心情不好,就想大吃一顿,或者忍不住跟朋友发火。

这些都和咱们的本能有关系,都是内心的“小怪兽”在作祟。

弗洛伊德认为,许多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都是因为这些本能没有得到合理的表达和释放,最后酝酿成了压抑。

弗洛伊德分区观点和结构观点

弗洛伊德分区观点和结构观点

弗洛伊德分区观点和结构观点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特别是他的分区观点和结构观点。

首先,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提到他,大家脑海中是不是都会浮现出沙发、梦境和潜意识这些词呢?没错,他可是心理学界的大咖,像个巨星一样闪耀。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他的理论,看看这些理论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启示。

2. 分区观点2.1 什么是分区观点弗洛伊德的分区观点其实就是把我们的心理分成了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就像是一个人内心的小剧场。

想象一下,本我就像那个任性的孩子,随心所欲,只想要吃糖和玩乐;自我则是成熟点的成年人,试图在现实中找到平衡,做出理智的选择;而超我就像那个严格的老师,总是提醒你要遵守规则,别做坏事。

2.2 三者的互动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就像是一场永无休止的争论。

比如说,你看到一块蛋糕,本我马上想要去吃,自我则在想:“等一下,这个蛋糕会让我胖”,超我则在念叨:“吃太多糖对身体不好!”最终,你可能会选择吃一小块,这就是三者的妥协。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像是在走钢丝一样,稍不注意就会摔下去。

3. 结构观点3.1 结构观点的核心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弗洛伊德的结构观点,这其实是对心理结构的更深入理解。

他认为我们的心理结构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组成的。

意识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前意识是冰山下的那部分,潜意识则是藏得最深的部分。

潜意识里的东西可真不少,有些甚至是我们自己都不愿面对的秘密。

3.2 潜意识的力量潜意识对我们行为的影响可大了,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决定并不是出于理智,而是潜意识里的那些小声音在作怪。

就像你明明想要好好工作,但一看到电视就忍不住想看剧,嘿,这就是潜意识的“调皮捣蛋”。

弗洛伊德通过梦境分析来探讨潜意识,认为梦是我们潜意识的“窗口”,通过梦我们能窥探到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恐惧。

4. 总结综上所述,弗洛伊德的分区观点和结构观点不仅是心理学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工具。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观点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观点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观点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梦的研究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观点。

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他详细地阐述了他对梦的理解和分析。

本文将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观点、梦境内容、梦的功能和解释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观点1. 潜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思想活动中存在着两个层次:意识层和无意识层。

其中,无意识层是由我们不知道或不愿意承认的欲望、冲动、情感和记忆组成,而这些情感和记忆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中包括我们在睡眠中做出来的梦。

2. 欲望满足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满足的欲望。

这些欲望可能是性欲、权力欲或其他任何形式,而我们在白天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满足这些欲望,但在睡眠时,我们的梦境中就会展现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

3. 梦是一种隐喻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隐喻,它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无意识层中的欲望和情感。

梦境中的符号和象征并不是直接反映我们所经历的事实,而是通过一种间接、模糊、难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

二、梦境内容1. 梦境中的符号弗洛伊德认为,梦境中的符号通常都是一些比较普遍、共同存在于人类文化中的符号。

例如:水、火、动物等等。

这些符号并不是直接反映我们所经历过的事实,而是通过一种间接、模糊、难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

2. 欲望和冲动弗洛伊德认为,在梦境中最常见的内容就是性欲望和暴力冲动。

这些欲望和冲动通常都被压抑在我们的无意识层中,但在梦境中它们会通过一种隐喻和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

3. 梦境中的重复弗洛伊德认为,梦境中经常出现的重复和变形是由于我们内心深处某些欲望和冲动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

这些欲望和冲动会反复出现在我们的梦境中,直到得到了满足或被解决。

三、梦的功能1. 满足欲望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满足欲望的方式。

在白天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满足自己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满足的欲望,但在睡眠时,我们的梦境中就会展现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

弗洛伊德对女性的观点

弗洛伊德对女性的观点

弗洛伊德对女性的观点
弗洛伊德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家中最具有影响力和最有名的人物之
一,他的著作深刻地影响了许多心理学家和思想家。

弗洛伊德的著作中有一个主题,即女性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观念。

这个主题是他的心理学著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女性是一种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感受和行为特征。

弗洛伊德认为,女性有着独特的思想,她们在思考、理解和表达问题时有着不同的方式。

他认为,女性有着她们自己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她们的思维更加抽象,更加深刻,更加具有创造力。

他认为,女性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更具有适应性,更有利于探索新的想法。

弗洛伊德还认为,女性有着独特的情感体验,她们更加敏感,更容易被感动,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他认为,女性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更容易理解别人的情感,从而使得她们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对女性的观点是,女性有着独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这些特征使得女性拥有更多的发展潜力。

他认为,女性的思想更加抽象,更加深刻,更加具有创造力;情感更加敏感,更容易表达和理解情感;行为更加直觉,更加勇敢,也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因此,弗洛伊德倡导女性在社会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自己的潜力,从而改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说梦:
• “清白无邪的梦……是披着羊皮的狼。当 我们对这些梦进行分析时,它们的含义 可能与其表象正相反。” • “做梦的人实际上知道他的梦的含义。”
(5)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 焦虑的种类
– 现实性焦虑:是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 的危险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 神经性焦虑:是担心本我冲动会突破自我限 制所产生的恐惧;
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5
• 退行(regression):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 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 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 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 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 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 隔离(isolation):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 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 叫隔离。但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 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 尴尬或悲哀。
被压抑的记忆1
1969年的一个下午,8岁的苏珊失踪了。两个月后 在附近的水库发现了她的尸体。警方断定是他杀,但由于 证据缺乏,没有能找到杀人犯。20年后,被害人儿时的 伙伴艾琳和女儿坐在家里,突然回想起苏珊的死。当时他 看见一个男人对这个女孩进行性攻击,然后用石头砸碎了 她的脑袋,这个男人正是自己的父亲乔治.弗兰克林。 凭着女儿的证词,乔治.弗兰克林1990年被推上法 庭,被判谋杀罪。陪审团确信,除非当时艾琳在案发现场, 否则她不可能知道案件的细节。但为什么这些记忆在20 年后才浮现出来?检查官认为,由于记忆太痛苦,以致艾 琳把它们都压抑到无意识中。现在因为发现自己的女儿与 苏珊长得很象,激发了长期被压抑的记忆表象。乔治.弗 兰克林成为因为“被压抑的记忆被定罪的首例。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理论16: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一、理论提出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创立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并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代表作品《梦的解析》。

二、主要观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是人格结构的基础。

本我包括许多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或欲望(如,饥、渴、性、攻击等),其中以性和攻击冲动为主。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以寻求原始动机的满足为原则。

自我是人格中现实的一面,是在本我的冲动与现实条件的冲突中发展而来的。

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一方面它要满足本我的原始冲动;另一方面它还要符合良心、道德等超我的评价,以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满足个体需要。

自我的基本任务是协调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与现实之间关系,有时候会控制和压抑本我的需要。

超我是后天习得的社会道德态度,是个人价值观的源泉,包括良知和自我理想。

超我受“道德原则”的支配,是个体将特定文化下的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及价值标准等内化而成的人格部分,代表道德、良心和理性,管制不容于社会的原始冲动,让个体因错误的本我冲动产生自卑感和罪恶感。

超我和本我处在直接的冲突中,超我总是阻止或延迟本我得到满足。

自我则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调停者。

它既要千方百计使本我获得满足,又要受超我的监督,遵循自我的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以上三部分如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如不平衡就是一个变态人格。

2.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0〜1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

婴儿的快乐也多来自口腔活动。

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

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

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弗洛伊德内发论的观点

弗洛伊德内发论的观点

弗洛伊德内发论:理解人的深层内心冲突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内发论(Intrapsychic Theory)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人类内心深处冲突的框架。

内发论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人类的欲望、动机和内心冲突,并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表现出各种奇特的行为。

在弗洛伊德的内发论中,他提出了三个关键概念: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是我们当前具有直接注意力的内容,是我们能够自由地思考和感知的一小部分。

相比之下,潜意识是我们不易察觉的部分,包含着我们无意识的欲望和冲动。

前意识则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是我们可以轻易访问到的信息,但并不一定时刻保持在注意力的焦点中。

根据内发论,人类内心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力量,即冲动与禁忌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源于童年时期的经验和人类个体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是塑造个人性格和欲望的关键时期。

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养育环境对于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内心的冲突主要源自于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之间的互动。

本我作为个体最原始的心理成分,包含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追求快乐和满足。

自我则是个体意识的一部分,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超我则代表着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对个体施加道德压力。

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冲突构成了个体内心深处的战斗。

在内发论中,弗洛伊德还提到了防卫机制这一重要概念。

防卫机制是个体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焦虑和内心冲突的影响而使用的心理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了压抑(repression)、否认(denial)、投射(projection)等等。

防卫机制有助于个体应对心理上的压力和矛盾,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弗洛伊德内发论的观点强调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冲突和欲望,并提供了解释各种奇怪行为的框架。

它揭示了个体内心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并认识到内心的困惑和不确定性。

了解这些冲突和欲望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人格分析

人格分析

人格分析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1.理论观点:人性观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

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以及六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

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人格界定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

人格结构地形学模型:弗洛伊德强调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而意识的过程则是由潜意识的过程衍生的,意识又包括前意识,所以他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代表人在任何时刻所能够觉知到的每一件事,包括感觉、知觉和各种经验、记忆等。

前意识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潜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结构模型:晚期的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中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潜意识理论,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也是意识的结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一种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的支配。

最早,他把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保存本能,在最后的分类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生活的本能存在两种内本能,即生本能和死本能,前者代表心理活动的性欲成分,后者代表破坏成分。

弗洛伊德发展观点

弗洛伊德发展观点

弗洛伊德发展观点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先驱之一,他的发展观点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人格结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治疗方法等方面,探讨弗洛伊德的发展观点。

一、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精神分析学上。

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潜意识和意识两个层面组成的,潜意识中存储了个人的欲望、冲动和经验等,而意识则是人们所能感知和思考到的心理活动。

弗洛伊德强调了童年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认为童年经验会对个人的性格、冲突以及心理问题产生影响。

二、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的理论,将人格分为三个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的原始和本能的部分,包括了个人的欲望和冲动;自我是人的现实和理智的部分,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是人的道德和理想的部分,通过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来控制个人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冲突和平衡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多种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用以解释个体如何应对内外部的压力和冲突。

其中最著名的有压抑、回避、投射等。

压抑是指将不适的冲动或记忆排除出意识的过程;回避是指个体避免面对不适的冲突或情境;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冲突或欲望归咎于他人。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在个体的潜意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个体保护自己的心理平衡。

四、心理治疗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治疗方法,通过探索个体的潜意识和童年经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冲突和问题。

精神分析治疗强调个体的自由联想和自由表达,通过与治疗师的互动来深入了解个体的内在冲突和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通过解析个体的潜意识和童年经验,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内心的冲突,并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总结起来,弗洛伊德的发展观点涵盖了理论基础、人格结构、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

他的理论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心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

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

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对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弗洛伊德对梦的一些主要观点:
1. 潜意识的表达: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心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而潜意识中的欲望、冲动和情感在清醒时受到压抑,无法被意识到。

这些被压抑的内容会在梦中以象征性的形式显现出来。

2. 愿望满足:弗洛伊德提出了“梦是愿望的满足”这一观点。

他认为梦是潜意识中未能得到满足的欲望的一种补偿。

在梦中,人们可以实现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3. 象征和伪装: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经过伪装的潜意识表达。

梦中的形象和情节往往是潜意识中欲望和冲突的象征,而不是直接的表达。

这些象征需要通过解析来揭示其背后真正的意义。

4. 审查机制: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内容要进入意识层面,必须经过一个称为“审查机制”的过程。

这个机制会对潜意识中的内容进行过滤和扭曲,使得它们以一种可以被接受的形式出现在梦中。

5. 解析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解析梦的方法,称为“自由联想”。

通过让患者自由地讲述他们对梦中形象和情节的联想,分析师可以揭示出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需要注意的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在当代心理学中并不是被普遍接受的,有些观点也受到了批评和质疑。

然而,他的贡献在于开创了对梦的研究的新领域,为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对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评价与比较

对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评价与比较

二]弗洛伊德在方法论上的另一个局限是把 特殊的变态心理学与一般的常态心理学等同.弗 洛伊德把在变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推而广之,企 图用变态心理的规律去说明常态心理的发展,把 变态心理普遍化,把整个人类的心理看成是畸形 的,实质上是一种用特殊代替或否定一般的形而 上学的观点.
三、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
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学化倾向,提倡泛性论.把 一种动物的原始本能,一种脱离社会条件的抽象 人性,看成是决定人类精神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巨 大的内驱力,极端夸大人的生物性,贬低了的社会 性.
四、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主要地
位.
阿德勒便贬低了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性欲 在人格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 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相应的使他的理论带上了注 重未来,强调个人选择的目的论倾向.
五、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推动心理学走 向应用.
个体心理学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运动中应 用广泛
二、对人性的社会本质的看法是肤浅的
他将心理疾病的原因仅仅归结为缺乏社会 兴趣和错误的生活风格,并没有看到社会异化是 人性扭曲的根源.
三、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只注重整体的描述和主观的解释,缺乏对某 种心理和行为的细致研究,片面扩大了某些心理 效应
四、理论的科学性不强
好多基本概念缺乏操作性定义,致使很难对 它们进行验证.
二、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荣格不愿拘泥于可知觉的、相互分离的、 机械因果的现实世界,他的学说不可避免地具有 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三、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
荣格和弗洛伊德一样,过分夸大了潜意识的 作用,把意识降低到了附属的地位,这不符合人类 心理的现实,容易导致非理性主义.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比较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比较

弗洛伊德教育学观点

弗洛伊德教育学观点

弗洛伊德教育学观点弗洛伊德是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学观点对于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他强调了儿童早期经验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的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了儿童性发展理论。

他认为,儿童在早期阶段会经历性欲阶段,这对于个体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将人类性欲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阴蒂期、潜伏期和性成熟期。

他认为,在这些阶段,儿童对于性的感受和满足会对个体后续的心理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

在教育实践中,这一观点提醒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性发展,给予他们适宜的性教育和关爱。

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结构理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着人类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自我则是对外界现实的认识和适应,超我则是个体内化的道德和规范。

在教育中,弗洛伊德认为教育者应该帮助儿童发展出健康的自我,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他们建立正面的超我,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童年经验对于个体形成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对于个体后续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特别是儿童时期的创伤经历,如性侵犯、暴力或虐待等,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提供安全、稳定和温暖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结构。

弗洛伊德的教育学观点对于现代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性发展和心理需求。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关注儿童的童年经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结构,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健康、自信和有道德感的新一代。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及主要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及主要理论观点
自我本我是本能的发展本能的根源在于身体的紧张状态多集中于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称为动欲区
1
人格结构理论
关 键 词
人格发展阶段论
2
五个犹太人改变了西方世界: 1、摩西,他说一切都是律法; 2、耶稣,他说一切都是苦难; 3、马克思,他说一切都是资本; 4、弗洛伊德,他认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源于动物性本能,即 性。在文明、道德、法律的框架下,人本能地将性压抑于潜意识之 中,以其他形式发泄; 5、爱因斯坦,他说一切都是相对的。
5
现实环境
协 调
自我
个体
超我
冲 突
本我
6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id):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 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 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 洛伊德称其为力比多(libido)。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 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
7
弗洛伊德认为幼儿的精神人格完全属于本我, 幼儿没有羞恶观念,其全部生活都受欲望支 配,不管条件和社会道德,处处要求满足自 己的愿望,寻求快感。他说,孩子们不管社 会的一套常规,“他们都顺其自然地暴露自 己的兽性”。孩子在幼时常是毫不隐蔽地表 现利己主义。但是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和经 验的累积,教育和习俗的影响,会不再盲目 追求满足,渐识时务,从本我中分化出自我。
13
性器期:4~5岁左右。此期间儿童 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 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 需要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 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 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间男孩会经 理“恋母情结”,对于女孩,则经 历“恋父情结”。
潜伏期:6~12岁左右。在这一 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 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 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 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 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她的《精神分析导论》这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观点理论
1,潜意识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
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

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
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
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
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
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3、性欲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

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4、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

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

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在他的后期理论中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

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


它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破坏、征服的动力,表现为侵略的倾向。

但当向外界的侵略受到挫折时,它往往退回到自我,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这种倾向的活动范围很广泛,不限于杀人和自杀,还包括自我谴责、自我惩罚、敌手之间的嫉妒以及权威的反抗等。

5、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提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6、释梦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释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

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弗洛伊德说:”梦是有伪装的潜抑愿望充斥而成的,他是潜抑的冲动与自我监督力量的抵抗之间的一个妥协。


因而在精神分析中,释梦是被频繁使用的一种理论技术
二、评价
1、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一系列思想观点构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理论性。

弗洛伊德思想中,潜意识理论是核心。

首先弗洛伊德开创性的提出潜意识的存在,并初步回答了潜意识是什么,有何种表现形式,比如梦、醉酒、催眠等。

再次,潜意识有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人生活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环境中,并时时刻刻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刺激,如此便会有海量的信息涌入大脑而使大脑不堪重负,难以对信息进行有效、高速、及时的整合并做出决断。

因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机制(后面提到的自我防御机制),大脑将这些刺激统统转入后台运行甚至打入冷宫。

从而实现了大脑减负,便于人类更能适应环境。

最后,潜意识可能是引起某些心理疾病的根源所在。

由于自我防御机制的运用不当或者信息筛选、处理不当而导致对个体有重大意义的刺激没有做出合理解决,而导致了心理失衡的产生。

弗洛伊德在潜意识的基础上构建出人格理论。

本我和朝我中存在大量的潜意识,而自我则是对潜意识操作的结果。

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潜意识的“加工机器”和制造厂,决定着将何种信息转为潜意识。

释梦理论则是对潜意识理论的具体运用。

梦是潜意识的具体和重要的表现形式
2、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随完善但在一些理论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泛性论:
弗洛伊德把从对精神症病患的研究得出的有关性的情结与结论,扩大应用在婴幼儿的摄食、排便等生理活动中,甚至推广应用到人文学科领域中,违反了具体对象应作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的一般科学原则。

弗洛伊德对于无论是生理现象、心理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应用同一规律,同一思维模式,也即他的泛性论去加以分析说明,虽引起过一般人不同于不同学科专家的重视与争论,因而使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它在理论上局限与错误始终是明显存在的
(2)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最不清楚的,但他重视本能,强调本能,并对本能加以归类却极其明确。

但是夸大了本能的作用,以它为主宰人的整个佸动的决定者,那就过份强调本能而将人混同于动物,降低为动物,突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从理论上是把本能
绝对化,把人本能化、生物化,无视于人的社会性的实质。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也在实践中产生的消极影响。

因为按照他的理论,既然人有死之本能,表现为破坏与侵犯的天性,那么犯罪与战争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这样,客观上不啻为现实社会中的破坏和侵犯行为进行辨护,提供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段燕凌.《简析弗洛伊德主义》.《文学界.理论新探》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