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为例

关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为例

关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为例摘要:乡村旅游发展发展迅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速度不想匹配的问题。

为此,在以径山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为例的情况,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就产生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乡村旅游;径山;游客接待;旅游收入;交通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初孕育出的新型旅游模式,以乡村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食、民居为核心,吸引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户群体,近年来发展迅速。

特别是疫情期间,国门不能出,人群密集的热门景点、室内活动等更是避之不及,这也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三年疫情以来,旅游模式悄然发生改变,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休闲旅游新时尚。

我国乡村旅游出现时间较短,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规模扩大迅速,已开始呈现转型速度快、多层次、品牌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一众旅游景区中接踵而出。

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接下来我们将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分析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所遭遇的瓶颈,并尝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径山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径山地处余杭区西部,东连瓶窑镇,东南、南接余杭街道,西界临安市青山湖街道,西北与鸬鸟镇相邻,北与黄湖镇毗连,东北仍与瓶窑镇接壤,距余杭城区43千米,总面积157.08平方千米。

2016年,在大径山推进办(政府机构)的推动下,大径山区域实施了径山绿道及沿线驿站、大径山美丽乡村建设、径山花海、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作为旅游配套设施。

径山区域的道路、外立面整治、绿化等旅游配套设施已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景点也由最初的径山寺、双溪漂流发展到现在的径山花海、小古城村、禅茶第一村、双溪绿道等,民宿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径山旅游产业链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二、径山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一)旅游接待量1.径山景区总体游客接待概况据统计,径山区域游客接待量由2019年394万人次增长到2022年514万人次。

余杭区乡村旅游发展浅析【文献综述】

余杭区乡村旅游发展浅析【文献综述】

余杭区乡村旅游发展浅析【文献综述】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余杭区乡村旅游发展浅析一、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

在研究早期,国外的许多学者主要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内容、范围等领域,表现为对现象的总结和归纳,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范围和影响的扩大,研究领域也随之扩大,研究深度也逐渐深化。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从最初的乡村经济的拯救者,到后来关注旅游与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大部分学者对乡村旅游对促进乡村经济的积极作用持肯定态度,但同时学者也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应注重与社区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8]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研究而言,在时间上要晚将近一个多世纪。

我国的乡村旅游从最初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及乡村开发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影响等基础研究,逐渐向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态度、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营销等深层次研究倾斜。

相对于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大多是宏观的构想、综合性的陈述,相对缺乏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

[8]二、乡村旅游的概述什么是乡村旅游,分析与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概念的区别,科学地、准确地、完整地界定,对于把握其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

[12]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分支,既具有一般旅游活动的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1)乡村性:乡村旅游的活动以浓厚的乡村性来吸引广大的游客。

(2)参与性:游客到达旅游地后,除了欣赏农村优美的田园自然风光外,更可以亲自将参与一系列活动中,如采茶、农耕、采摘瓜果等。

(3)差异性:着重体现在季节和地域这两个方面。

(4)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以其浓厚的乡村气息吸引着大都市的居民。

杭州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杭州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毕业论文幵题报告旅游管理杭州生态旅游资源的幵发与保护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选题背景:选题依据近年来,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K,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已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再加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

生态旅游作为一项保护性、教育性和责任性为重要标志的旅游活动,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的今天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和旅游业的一个热点。

随着生态旅游的大规模开展,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一一旅游业也同样面临着如何冰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以前很长时间,旅游业一直被“无烟工业” 的光环所笼罩。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环境日益恶化的事实,给人类敲响丫警钟,特别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对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服务设施过分膨胀,超过环境容量过度接待,导致了旅游资源遭受破坏。

现在的旅游市场,随着旅游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性,旅游者在注重旅游体验的同时也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然而现在出现在旅游市场上的生态旅游产品都显得很粗糙和不成熟,再加上一些经营者为图经济利益,在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时根本没有考虑到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破坏了生态旅游资源,所以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当前生态旅游研宄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生态旅游时一个舶来品,相较于国外我国生态旅游的起步就比较晚,国内对于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存在很多分歧和意见,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借鉴于国外,所以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缺少关于本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理论研究,再加上对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实践经验不足,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越保护成为研宄的重点。

选题意义: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宄也会越来越多,但就FI前来说专门研宂某一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学术还很少,本选题就是从这一缺失出发研究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这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文献综述的题目

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文献综述的题目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现状1. 乡村振兴的背景与意义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国家重点提出的发展战略,其背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拉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 乡村振兴的现状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果,包括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商的兴起、农村工业的复兴等。

但与此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显现出来,包括农村人口外流、农业产能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等。

乡村振兴战略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3. 乡村振兴的政策与举措为推动乡村振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包括扶持农村旅游、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政策和举措的实施对于促进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4. 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模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乡村存在着差异性,因此需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路径和模式。

有的地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的地方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有的地方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来推动乡村振兴。

这些路径和模式各有优劣,需要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求最佳的乡村振兴模式。

5. 乡村振兴的难点与挑战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难点和挑战,包括农民素质不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产能不足等。

这些难点和挑战制约了乡村振兴的进程,需要我们找出解决之道,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加以克服。

6. 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通过乡村振兴,将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拉动城乡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7. 结语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其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综述与

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综述与

04
CATALOGUE
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国外模式
通常是以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形式进行 ,注重乡村自然与文化的挖掘,以及与旅游的结合。
更多元化,例如农场度假、葡萄酒庄园旅游、乡村文 化遗产旅游等,重视乡村体验与度假氛围的营造。
典型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浙江莫干山模式
日本箱根模式
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打造高端 民宿集群,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以温泉资源为核心,结合乡村风情和特色小 吃,形成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挖掘乡村特色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 ,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提升乡村旅 游产品的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加强政策与规划研究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策与规划问题,开展更多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3
关注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文化、居民生活质量、城乡
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更全面地评估乡村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提升品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精细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和服务提供,满足游客不断升级 的消费需求,提高乡村旅游的整 体品质。
社会文化因素
乡土文化
乡村地区的民俗、传统手工艺、古建筑等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对游客具有独特的魅 力。
社会氛围
乡村地区的淳朴民风、亲和的人际关系等社会氛围,能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馨,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 力。
经济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如资金扶 持、税收优惠等,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的 发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随着文旅融合的开展和深入,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文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展开对于乡村文旅的研究,进而论述乡村文旅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一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乡村旅游地能够将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以特定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并能够借此作为当地文化保护工作的推动力1(Kneafsey M,2001)。

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界定和探讨的,并且根据其旅游对象、科技含量不同角度可以对乡村旅游进行分类2(肖佑兴,明庆忠等,2001)。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则可以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产生,满足游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3(郭丽,章家恩,2010)。

从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展开探讨,将乡村文旅作为农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索其与乡村协调发展方式。

如基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的基础上,探讨该地的社区和文化是否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动4(Nielsen NC,2010)。

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是伴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能够很好地承载当地军民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可能导致其本土文化的缺失5(Thompson CS,2004)。

2国内研究现状以玉溪市为个例,研究该地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乡村文旅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思路6(倪爱兰,2020)。

1Kneafsey M .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 3):762-783.2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03):8-10.3郭丽,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10(05):58-61.4Nielsen N C .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 Localism and Cultural Chang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5):693-695.5Thompson C S . Host produced rural tourism: Towa's Tokyo Antenna Shop[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3):580-600.6倪艾兰.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7。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杭州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杭州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杭州 作为国务 院命名全 国十大重点旅游城市之

然这些概念不完全一致 ,但它们基本上都包含了两个

旅游业是最具独特性、 差异性 的优势产业 之一 , 旅
重要 的方 面, 第一 , 这种旅游发生在乡村地区 , 而不是 游业 已经成为杭州市的“ 金字招牌” 0 5 , 。20 年 杭州全
发生于城市中修建的“ 主题公园” ( 如民俗风情园等) ; 第 市旅 游 总收入 4 5亿元 ,相 当于 全市 生产 总值 的 6 二, 它们都是以乡村的 自 然性作为旅游吸引物 , 这就排 1%。 6 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 。 乡村旅游
除 了那些 高科技 农业 园 区观光 等 内容 。综上 所 述 ,乡 发展起步较早 , 前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点工作来 “ 目
1/ 6 0 20 0
一 ■
维普资讯

1旅 游业是 新农 村 建设 的 支柱 产业 、


抓, 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 涌现出了像余杭山沟沟、 杭州 区的周边地带 。一些既无资源优势 , 又无区位优势和 龙坞茶村等一批旅游乡镇和旅游村 , 使众 多农 民过上 客源基础的地方 , 若盲 目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 则很难
了宽裕生活。杭州发展乡村旅游 。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 受到预期的效果。 意义具体表现在 : 3 功 能单 一 。 构 不全 、 结
从功能上看 , 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活动还仅仅停
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发展经济 。以农林牧副渔业 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等低层: 的水平上。 欠 『 从结构上看. 资源、 乡村 田园资源、 乡村风景资源 、 乡村 民俗文化资 乡村旅游活动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观光型 . 二是参与 源、 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等为依托的旅游休闲产业 . 已 型 , 三是度假型 。 而从 目前 的状况来看 。 第一种类型的 经成为近远郊 区及旅游 区新农村发展生产 的支柱产 旅游活动开展得相对较多 。 而后两种类 型的旅游活动 业,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生力军 。 则开展得相对较少 , 因而不利于乡村旅游活动的全面

杭州市乡村研学旅行资源与环境分析

杭州市乡村研学旅行资源与环境分析

杭州市乡村研学旅行资源与环境分析作者:陈珩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4期[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提高各级各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在国家研学旅行政策和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随着我国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研学旅行正成为全社会的热点。

以杭州市研学旅行资源与环境分析为研究对象,重在引导社会、学校和家庭,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研学旅行资源,将杭州研学旅行推向深入。

[关键词] 研学旅行资源;环境分析;户外体验教育一、研学的意义研学,顾名思义即研究与学习,研学又称研学教育,是指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通过校外集体旅行的方式,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1],以促进学生个体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2]。

通过不同主题和类型的研学,学生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自然、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知识与社会价值的感悟,增强爱国情操,树立主人翁精神,脚踏实地,自觉地肩负起国家与民族的重任,成为合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研学的发展研学主要的方式是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户外体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通过校外旅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目的是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融研究、学习、体验、探索等综合实践为一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在我国古代,人们历来倡导“知行合一”,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

而在国外,人们认为研学旅行项目是实施教育及扩展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可译为教育旅游,指以教育与学习为目的的旅游活动[2]。

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研学,从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到2019年10月份,教育部公布文件,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列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

杭州萧山乡村旅游初探【文献综述】

杭州萧山乡村旅游初探【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旅游管理杭州萧山乡村旅游初探一、引言乡村旅游是指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特色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农村人文风俗等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发挥农业和农村的休闲旅游功能,形成旅游消费的一种新兴旅游业态,目前有“农家乐”、“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体验型农业”等形式。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指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

而现代乡村旅游则指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相对于传统乡村旅游而言,现代乡村旅游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乡村旅游。

而本文探讨的主要以现代乡村旅游为主。

二、主题参考的文献资料是在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期刊室、图书馆网站上搜集的,主要是关于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开发理念和模式、文体及对策的文章。

在此,根据参考的内容,我将我所参考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迅速地发展起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也是此起彼伏。

就乡村旅游的定义而言,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主要有以下观点: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1999)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

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英国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杭州城市旅游的创新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形象作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进行各种游憩活动,其实质是人们对于城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

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旅游,必须挖掘城市文明,提升城市的游憩功能,使城市转变为旅游城市,进而发展为优秀的旅游城市。

优秀旅游城市是城市旅游的品牌,它通过品牌效应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引发更多的城市旅游,从而实现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的互动发展。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化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雅典宪章》指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是城市的最基本的四大功能”,这是人类首次将游憩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正式提出,为其后城市游憩功能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但具有一定的游憩功能并不意味着城市就能吸引游客,进而衍生旅游产业,事实上,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形象及其举办的各种节事活动作为吸引物,招徕游客在城市进行的各种游憩活动的总称,其实质是人们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661个城市。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2005年60个主要城市的国际旅游收入达2080112万美元,占全国的71%;接待入境旅游者3951593人次,占全国的73.36%。

9.08%的城市数量却占据全国旅游总量的70%以上,这表明了城市旅游的相对集中性,以及许多城市都发展成为旅游城市,分流了城市旅游业。

(李经龙,马海波,柳丹.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的深化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二、城市旅游发展趋势城市旅游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涉及到城市发展的普遍问题。

现在的许多城市,只是在全力发展景区,认为在一个城市能开发出一个好景区,那这个城市的市场形象和城市地位就树立起来了。

但是实际上,仅仅靠几个景区,城市形象是树立不起来的,它还涉及到了城市的品牌问题、城市发展的综合问题、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等等问题。

现在总体上有两种思路可以供为参考。

一个是全力开发景区,通过景区的发展来拉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一个是在开发景区的同时,注意培养城市本省,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而不是单单是旅游业的发展,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后一种是更好的选择,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挖掘城市现有的特点。

浅谈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文献综述】

浅谈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浅谈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一)国外休闲旅游产品的研究现状休闲旅游是国外旅游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研究内容也更加注重于对休闲旅游的本质动机,休闲旅游的方式以及休闲旅游的意义及影响。

休闲旅游的本质涵盖、观光、休闲、度假以及与此相关的餐饮、住宿、通讯、文化娱乐、纪念型工艺美术品等多方行业的综合产业;又是能优化和美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有区别。

休闲旅游与一般旅游的差别在于其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

所谓休闲,法国社会学家Joffre.D um azed ier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将其定义为: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消遣,或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的总称。

休闲旅游是周而复始的,而其他旅游大多是一次性的;休闲旅游与一般休闲的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异地活动,即消费者必须离开居住地一定时间以上(如过夜或几小时以上),这是积极、主动休闲的表现,属于高层次的休闲活动。

从现阶段国内假日消费来看,旅游作为休闲的重要方式已成为假日消费时尚的主流。

对于休闲旅游的消费动机问题,1980年Iso-Ahola在《休闲与娱乐的社会心理学》提出,休闲为实现自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获得“畅”或“迷狂”的心灵体验提供机会,提出以休闲体验的这些高层次的新的社会心理功能,已被旅游发达国家所认可和应用,“畅”作为是休闲体验的最高标准。

1990年M.Csikszentmihalyi在《建立最佳体验的心理学的基础》,也发表对休闲心理学影响深远的专著《畅: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从心理学的各种角度对休闲的性质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畅”flow概念,即“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体验”。

休闲旅游的这些高层次新的社会心理功能,已被发达国家认可和应用,将对现行的旅游产品开发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杭州深度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杭州深度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7] 邹开敏.国内外深度旅游研究现状[N].中国旅游报.
[8] 陈文婷.旅游商品_如何形成产业实现深度开发.
[9] 吕保利.旅游商品深度开发的路径研究_以河南省为例[M].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第3期.
[10] 吴颖,邓祝仁.论深度旅游产品及其开发[M].社会科学家2006年7月版.
[11] 鲍蕊.浅析古镇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N].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6月版.
深度旅游产品的英文可以直译“In-depthTourism Product”或者“In-depthTravel”,如果这样直接去外文期刊网络中搜索是无法获得任何结果的,可见国外的旅游界对此的定义并不与我们相同。海外学术界对非传统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的研究数量颇多,所提出的术语包括:利基旅游、特殊兴趣旅游、可替代性旅游,还包括更为具体的旅游类型名称,如: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独立旅行等。这些术语的本质共性就是相对于大众旅游。这些研究的视角涉及战略营销、市场细分策略、旅游者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旅游可持续发展观等等,同时这些词汇被旅游企业使用用来区分不同类型或者不同风格的旅游产品,例如:购物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太空旅游、生态旅游等。
[16]Bob Mckercher, Andrew Chan. How Special Is Special Interest Tourism[M].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6.
二、文献综述(包括摘要、关键词。含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内容,字数不少于2000字,力求内容切题,具有综合归纳性。)
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以及收集,我觉得我国的深度旅游产品目前有着非常多的发展趋势:(1)有些产品着眼于二次开发的旅游景点,通过打造一个新的概念,来吸引一些曾经游览过的游客进行二次体验,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例如乌镇,周庄;(2)有些产品选择减少一些不著名的景点,增加著名景点的游览时间,给游客们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这样既可以有效的解决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抱怨行程过于紧张的问题,又可以增加游客对行程的体验,促进旅游者再次选择旅行社的产品;(3)旅行社将有些线路的产品以自由行,代订机票、车、房等方式,来迎合旅游爱好者的需求,让游客自主选择游览的景点、游览的方式来进行旅游,从而使得游客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4)有些产品往往会选择一个主题,再借用旅游的方式将这个主题展示给客人,将主题联系到旅游,寓学于游,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了解一些知识,丰富游客的见识。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改进措施分析——以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改进措施分析——以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改进措施分析——以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乡村旅游业发展对乡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旅游业可以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

乡村旅游业指的是以农户为经营主体、以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产业。

实践证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基于此,本文以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探究了乡村旅游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改进措施。

标签: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业;发展困境;改进措施1、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1.1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概况由于2022年亚洲运动会在杭州举办,近几年杭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整体单元建设,萧山区推出众多小城镇综合治理规划,其中萧山区几乎所有的村庄都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每个村庄都展开了详细规划设计,截止2020年5月,萧山区大部分村庄都已实施了美丽乡村改造工程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引导。

1.2萧山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规模的增加,开发不当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萧山乡村旅游发展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第一是存在乡村旅游业产品开发同质化的现象,不同村庄的旅游产品大同小异,缺乏特色。

与此同时,各村经营的项目都比较单调,很多村民认为乡村旅游就是提供农家饭和农家屋,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开发,这导致了可供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项目比较少。

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部分村镇的乡村旅游出现了相互模仿和恶性竞争的情况。

在开发过程中则出现了开发不当和过度商业化的情况,这导致乡村旅游业失去了其原有的藝术性。

第二是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市场论证和前期调研工作,并不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就急功近利地进行项目开发,这导致项目在开发后期前瞻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差,造成大量旅游资源的浪费。

第三是在一些村镇开发乡村旅游业的时候出现了开发过度的情况,他们不顾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进行盲目开发,导致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遭到了破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杭州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文献综述】

杭州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杭州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一、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繁荣,旅游商品的一成不变,没有新意成为了制约一个城市旅游事业发展的障碍。

因此,对国内外旅游产品的创新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新模式在旅游消费者、旅游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闲暇化、多元化、个性化、文化性特征愈来愈明显,相应地在旅游产品设计时必须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内容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和更新。

魏卫,李娟文在《都市旅游与旅游产品开发:以武汉市为例》中指出特色和主题是旅游产品形成独特个性的灵魂,旅游产品应该在资源开发、设施建设、提供服务和生产商品上具有特色和个性。

据中投顾问在《2010-2015年杭州旅游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统计出2009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3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7%;接待国内游客5093.72万人次,增长68.9%。

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803.12亿元,增长95.5%。

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

为了让杭州的旅游业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开发和创新旅游产品是当务之急。

二、研究主要成果史晓明在《旅游产品设计与经营》中指出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按照一定的原则,配置旅游资源和首层服务,把旅游服务加入其中,并以一定的主题、内容、形式和价格表现出来的过程。

而McCarthy则在《Basic Marketing.A Global-Managerial Approach》中认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就是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特点,结和本地的旅游资源状况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向市场提供旅游产品或旅游改进产品,以更好地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所以,旅游产品的开发既包括对现有产品的改进,也包括对旅游新产品的开发。

王文丽在《赤峰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中指出不管是改进现有产品还是开发新产品,其根本目的都是创造或提高产品价值,以更好地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最终达到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杭州市乡村研学旅行资源与环境分析

杭州市乡村研学旅行资源与环境分析

杭州市乡村研学旅行资源与环境分析一、研学的意义研学,顾名思义即研究与学习,研学又称研学教育,是指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通过校外集体旅行的方式,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以促进学生个体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不同主题和类型的研学,学生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自然、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知识与社会价值的感悟,增强爱国情操,树立主人翁精神,脚踏实地,自觉地肩负起国家与民族的重任,成为合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研学的发展研学主要的方式是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户外体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通过校外旅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目的是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融研究、学习、体验、探索等综合实践为一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在我国古代,人们历来倡导“知行合一”,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而在国外,人们认为研学旅行项目是实施教育及扩展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可译为教育旅游,指以教育与学习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研学,从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到2019年10月份,教育部公布文件,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列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

由此可见,研学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之一。

三、杭州乡村研学旅行资源杭州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具有诗画江南的美丽风光,还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杭州市区不仅有众多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普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市郊和广大的乡村更是有大量乡土地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非遗项目、科普与红色旅游等体验类的研学场所,亟待开发形成巨大的研学市场。

研学旅行,被称为孩子们的诗与远方,因此,探讨杭州的研学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一)乡土地理与生态环境研学杭州人杰地灵,属北亚热带地区,江河湖泊纵横,山地丘陵辽阔,地域类型多样,乡土地理与生态环境内容丰富,加之民风淳朴,自古崇尚孝道和耕读文化,每年的母亲节、重阳节都会开展敬老活动。

杭州市乡村旅游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杭州市乡村旅游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44XIANGCUN KEJI 2021年5月(下)杭州市乡村旅游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俞小娣(杭州西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摘要]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且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美丽乡村建设。

然而,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显现出较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浙江省杭州市乡村旅游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未来美丽乡村建设应从国家政策、统筹规划、产业融合、运营管理、数智赋能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

[关键词]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新业态;资源优化[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5-44-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洁美净”的田园生活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以此为依托,深挖当地民俗和文化,整合优化村庄中原有业态和现有资源打造能体现当地特色、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的新兴业态。

建设美丽乡村,应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历史脉络,讲好村庄故事,让美丽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能自我造血、循环再生”的梦想之地。

浙江省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起步早,成效显著。

但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优化解决。

1杭州市乡村旅游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1.1同质化现象严重,功能设计简单虽然杭州市许多美丽乡村已形成自身特色,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但随着大批量美丽乡村兴起热建,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原有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边际影响随之减弱,因为雷同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

在如今的快餐式消费时代,短时的爆点效应一过,就难以有后续的发展潜力。

另外,很多乡村为了快速显现“政绩”,贪图快建快成,对后续发展配套缺乏深入和动态性思考,导致基础设施不配套,造成未来发展功能缺失等,进而导致价值链断层。

杭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杭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杭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策略研究吴晓丹【摘要】通过实地调查访问,获取杭州市截止到2016年前四批公布的36个传统村落信息,利用ArcGIS将传统村落位置可视化,制作了杭州市传统村落的核密度,并将传统村落分布数据与地形数据、交通数据、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叠加,探究杭州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旅游开发策略.得到以下结论:(1)杭州市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两大聚集区;集中分布于地势低平及交通较便捷的地区;且位于经济发展较慢、人口密度较低地区.(2)杭州市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策略主要有:将杭州市传统村落与旅游景区实现联动发展;传统村落开发过程中保护优先,突出特色;旅游开发注重以人为本,协调好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2页(P112-113)【关键词】传统村落;杭州市;空间分布;旅游开发【作者】吴晓丹【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0 引言传统村落,通常而言就是出现很早,具备大量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存在相应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政府需要进行保护的村落。

近年来,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对我国传统村落评选和名录的公布,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渐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杭州市是旅游热点城市,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发展也受到了广泛重视。

旅游作为一项对环境污染较少的“无烟产业”,是传统村落发展的主要方向。

截止到2016年,我国公布的四批传统村落名单中,杭州市拥有3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本文对杭州市36个传统村落的分布进行研究,归纳杭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策略,为杭州市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和数据参考。

1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叠加分析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杭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乡村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乡村资源开展的一切游憩、休息、体验、娱乐活动。

它以鲜明的特色把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现代社会流行的旅游产品和一种旅游目的地。

西班牙学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

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

乡村旅游发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

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

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进入快速成长期,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总的来看,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政府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2、强调随意休闲;3、注意特色发展,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开发利用。

我国乡村旅游有别于其他国家,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背景,除了旅游业本身发生了结构性和阶段性的变化,由初始阶段的人文自然景观型旅游,变迁到人造景观旅游再迈入第三发展阶段——参与型旅游。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起步较晚。

乡村旅游发展率先起步的地区主要是从一些大城市的周边乡村开始的,例如北京郊区的民俗接待户、四川成都的农家乐等。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1)科技示范型,是通过向广大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乡村旅游项目;(2)农业观光型,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乡村旅游项目;(3)生态农业型,是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向游客提供回归自然体验的乡村旅游项目;(4)农村民俗型,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的农家乐形式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人口总数的近70%,即使是城里人也有着浓厚的农村情结。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

其特点是:第一,旅游者的一切旅游活动均发生在“乡村”这一特定的区域环境内。

第二,旅游资源应是乡村已开发的和待开发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属集体的或个人所有的各类自然、社会资源。

第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

第四,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应该以经过培训的农业人口为主。

第五,乡村旅游经济兼有乡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个体经济成分,它纳入乡村经济核算体系,有些核算内容可虚拟地纳入整个国家旅游经济统计,以反映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随着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着倾向于选择能够转换心情、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

因此,乡村旅游应具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乡村旅游将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

目前现阶段我国发展乡村旅游侧重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供需主体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必然得到进一步发掘。

今后的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合理开发和规划,改变重设施轻环境营造的现象,进行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注重参与性,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和文化内涵,努力使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

生态农业旅游将是未来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

总的来看,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但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郎富平、唐黎卿和温燕对杭州山沟沟景区的依托型乡村旅游社区购物的研究,针对乡村旅游者的行为方式的研究、对乡村旅游者旅游购物行为特征的研究。

它深入到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理论深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方法。

乡材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由于客源市场与供给市场的双向需求,无论哪种区位类型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二产业(服务业)的结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旅游经济的附加也改变了农村单一经济的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但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始阶段。

乡村旅游在我国虽然早已存在,但真正形成规模效应是近几年的事情。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空间还很大。

乡村旅游以城镇游客为主要客源,时间主要集中
在双休日、3个黄金周,季节性很强,且经济效益不明显,旅游收入没有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由于受到政策、资金、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行、食、住、购、娱,以及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等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只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要,离舒适、愉快的旅游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为开发杭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1、杭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分析;2、乡村经济的整体布局调整;3、乡村旅游区的打造;4、旅游产品整合规划。

参考文献
[1] 唐代剑,池静.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陆素洁.如何开发乡村旅游[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8).
[3] 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6.
[5] 朱姝.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8).
[6] 黄郁成.乡村旅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1).
[7] 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曹艳英,刘春燕,马润花.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学术交流,2004(4).
[9] 杨达源,刘庆友,舒肖明.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0] 郭焕成,郑健雄,吕明伟.乡村旅游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11] 沈晨仕.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安吉章村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2009.
[12] 夏林根.乡村旅游概论[M],东方出版中心,2007.
[13] 程道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