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历史小故事
有关书法的小故事
有关书法的小故事有关书法的小故事有:竹扇题字、书成换鹅、潜心苦学墨当饭、掘墓偷艺、偶创飞白、入木三分、以笔为谏、王羲之天台山拜师、致力学术等。
一、竹扇题字1、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2、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3、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二、皇帝练字1、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
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2、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
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3、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
4、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么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
”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
”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
中国书法艺术故事
中国书法艺术故事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些故事:
1. 《兰亭集序》故事:《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王羲之创作的一部书法作品。
故事说,王羲之因家族世代为官,却始终没有得到高官厚禄的待遇,因此心灰意冷,沉溺于酒色之中。
某日,他参加了一场饮宴,喝醉之后,在酒席上创作了《兰亭集序》。
这篇作品以其流畅、自由的笔法和婉转、含蓄的文笔而闻名,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
2. 怀素的写意草书: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上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
有一次,他在一块石壁上用水写下一幅《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现了他粗犷豪放、潇洒自如的草书
风格。
这幅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誉为"怀素洗砚斋银砚记"。
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怀素潇洒不羁的个性和对书法艺
术的追求。
3. 柳公权的八体书法: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精通八种不同的字体,被誉为"八体圣手"。
据说,柳公权在学习写字时,曾
在沙滩上用竹签写字,但是每次写完,海浪都将字迹冲刷掉。
柳公权毫不气馁,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练就了八种字体的独特技巧,成为了一代宗师。
他的书法作品精湛而有力,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
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特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美学价值,对于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意义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著名书法小故事5篇
著名书法小故事5篇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著名书法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著名书法小故事一宋代有四大书法家最为有名,即苏、黄、米、蔡四家。
苏是苏轼,即苏东坡;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这都无可非议。
可“蔡”呢?有人说是蔡京,也有人说是蔡襄,到底是谁呢?其说不一。
最通常的说法是,本来这个蔡是蔡京,人们虽然承认他的书法造诣,可特别憎恶他的人品,所以人们不愿意承认他的书法家地位。
在宋哲宗元佑年间,他为了排除异己,把司马光等人称作“__党”,并亲自写碑文,写上他们的“罪状”,刻成碑立在全国。
当时有许多石匠拒绝刻这个碑,结果都被坎头处死。
等到蔡京一死,人们马上把那座“元佑党人碑”砸个粉碎。
人们还把他和当时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贯、杨戬,并称为“四大__臣”。
蔡京人品极坏,人们怎能容忍他在“四大书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开除了。
可“苏黄米蔡”又说顺口了,就让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于学__先人精华,又特别刻苦努力,书法很有特色。
所以人们认为他应该排在“四家”之首,不应该受蔡京的连累排在最后。
蔡襄不仅书法造诣很高,而且人品极好。
他在朝为官时,敢于直言,连一些权臣都怕他三分。
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时,修建了后来非常著名的洛阳桥,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荫大道,为当地人民所欢迎。
由此看来,人品比书品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只会写好字,不会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唾弃他,即使在书坛上也不会给他留下一个小小的地位。
著名书法小故事二王僧虔年轻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
早在刘宋朝,宋文帝在一次偶然机会见到他的一幅白绢扇面书法,赞叹不己,说:“这不只是超过了王子敬(献之),其骨力内涵,外貌风仪更不一般。
不可小看。
”王僧虔是晋代三朝宰相王导的五世孙,而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则又是王导的从子、从孙。
王僧虔的书法是有其家学渊源的。
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字写得好,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著《书论》一篇。
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故事
5个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的故事1、王羲之——书成换白鹅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书圣”。
传说他为了练字,经常在鹅池边观鹅舞,深受启发,并从鹅的形态和动作中获得灵感,最终练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后来,他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一群白鹅,便主动前往观看。
道士知道他的来意,便说:“你为我抄写一部《道德经》,我便将这群白鹅送给你。
”王羲之欣然同意,便立即开始抄写。
当他将《道德经》抄写完时,白鹅也正好被养好了。
于是,王羲之便带着这群白鹅返回了家。
2、颜真卿——忠臣的代表颜真卿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颜体”的创始人。
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忠诚的臣子。
安史之乱时,他与同为书法家的侄子颜季明一起坚守平原郡,最终因抵抗叛军而被杀害。
颜真卿的忠诚和勇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佳话,他的书法作品也成为了后人敬仰的经典。
3、柳公权——借鸡起舞柳公权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刚劲有力、气韵生动著称。
传说他小时候为了练字,经常到村外河边的一块大青石上练习。
然而,他的字一直没有什么长进。
一天,他看到一只公鸡在打架,便仔细观察公鸡的姿势和动作。
突然,他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便赶紧跑回家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字果然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人们便用“借鸡起舞”来形容从观察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4、欧阳询——看到碑文三天不睡觉欧阳询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严谨工整、道丽流畅著称。
传说他有一次经过一处古碑时,被上面的碑文所吸引。
他站在碑前仔细观察了三天三夜,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
从此以后,他的书法造诣更上一层楼。
5、王献之——十三缸水之谜王献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儿子。
传说王献之小时候练字时,王羲之让他每天写十缸水。
他写了整整十三缸水后,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
从此以后,他的书法造诣也达到了巅峰。
后来人们便用“十三缸水”来形容书法家艰苦练习的精神。
书法名人小故事
书法名人小故事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书法名人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书法名人小故事篇一: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
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
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
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
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
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
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
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
书法小故事30个
书法小故事30个书法小故事(一):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教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提高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我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教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教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日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书法小故事(二):王羲之与天鹅饺子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
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
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
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
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景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走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十分。
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
上头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
古人练书法的经典小故事
古人练书法的经典小故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许多书法家通过艰苦的练习和不断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作品。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许多古人也留下了一些经典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也给我们今天学习书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王羲之的洗笔池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以其自然、流畅、高雅的风格而著称。
据传,王羲之小时候非常喜欢写字,经常用毛笔蘸着清水在石板上练习。
为了练好字,他每天都会到附近的山溪边清洗毛笔,久而久之,溪水都被染成了墨色。
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洗笔池”。
二、颜真卿的“颜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而著称。
颜真卿从小就酷爱书法,他通过刻苦练习和不断研究,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颜体”风格。
据说,颜真卿在练习书法时,经常会在一个石碑前反复练习,直到碑上的字迹被磨平。
为了练好字,他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购买纸张和墨水。
三、怀素的“狂草”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狂放、豪迈、奔放不羁的风格而著称。
怀素从小就酷爱书法,他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狂草”风格。
据说,怀素在练习书法时,经常会在一个墙壁上反复练习,直到墙壁被墨水染黑。
为了练好字,他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购买纸张和墨水。
四、米芾的“米家山水”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潇洒、飘逸、灵动自如的风格而著称。
米芾从小就酷爱书法和绘画,他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米家山水”风格。
据说,米芾在练习书法时,经常会在一个山峰上反复练习,直到山峰被墨水染黑。
为了练好字,他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购买纸张和墨水。
五、赵孟頫的“赵体”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作品以秀丽、端庄、温婉的风格而著称。
赵孟頫从小就酷爱书法和绘画,他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赵体”风格。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故事一,王羲之。
王羲之,字子昂,号多宝,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行草之祖”,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擅长行书和草书,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说,王羲之在书法创作时常常身着汉服,手持长笔,面对着墨纸,一气呵成,字迹苍劲有力,端庄大气。
他的书法作品传世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故事二,颜真卿。
颜真卿,字子渊,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隶书见长,被誉为“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颜真卿年轻时曾在家门口的大石上练习书法,后来他的书法成就日渐精湛,被唐玄宗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刚劲有力,笔走龙蛇,气吞山河,给人以无限遐想。
故事三,米芾。
米芾,字子昂,号东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艺术评论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草书见长,被誉为“米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米芾性情豪放,喜欢饮酒作诗,却对书法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泼墨挥毫,富有变化和张力,给人以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书法家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成就和传世佳作,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
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毅力,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奇迹,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作品。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书法史上的佳话,更是对后人的激励和启示。
他们的精神和艺术追求,将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书法文化。
书法家们,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书法故事100篇
书法故事100篇一、简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下面将为您讲述一百个有趣的书法故事,带您领略书法的魅力和艺术。
二、太史公书法与历史太史公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书籍《史记》的作者,他的文字遒劲有力、字迹苍劲有力,享有盛名。
太史公的书法作品价值连城,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之一。
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他以“兰亭集序”享誉千古。
这篇书法作品蕴含着王羲之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待人生的态度,给人以深入反思的启示。
四、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气势宏伟、笔法雄浑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祭侄文稿”,这篇书法作品表达了颜真卿深深的亲情之感。
五、欧阳询与“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笔墨,影响深远。
其中,“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欧阳询骨髓精华的代表作,展现了他书法艺术的魅力。
六、米芾的“芾亭草书”米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以草书著称,被誉为“米谢之争”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芾亭草书”将草书的奔放与意境相结合,堪称草书艺术的巅峰之作。
七、赵孟頫的“兰亭序跋扇”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擅长模仿古代书法,风格独特。
他的“兰亭序跋扇”凭借其独特的构图和精湛的技法,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八、文征明和行楷书法文征明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行楷书法独具风采,给人以清秀、雅致之感。
他的作品在书法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人的书法艺术影响深远。
九、字砖与碑刻字砖和碑刻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两个重要表现形式。
字砖以青石刻成,字迹表现力强。
而碑刻以石碑上刻字为主,常用于纪念和纪念碑。
十、书法与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中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
篆刻是中国特有的印章艺术形式,书法和篆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
十一、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风韵和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它不仅表现了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还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书法的故事50字
关于书法的故事50字一、引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自古以来,众多书法家通过他们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创作出了无数优秀的书法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将以50字以内的篇幅,讲述一些关于书法的有趣故事,展现书法的魅力和内涵。
二、故事一:王羲之与《兰亭序》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据说,王羲之在创作《兰亭序》时,正值酒酣耳热之际,他将内心的感受淋漓尽致地抒发在笔墨之间,形成了这篇千古绝唱。
三、故事二:颜真卿与《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雄浑豪放,被誉为“颜体”。
他的代表作《祭侄文稿》是一篇充满悲愤之情的书法作品。
据说,颜真卿在创作这篇作品时,因痛失爱侄而悲痛欲绝,他将内心的悲痛化为笔墨的力量,创作出了这篇感人至深的书法作品。
四、故事三:柳公权与“柳体”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被誉为“柳体”。
柳公权一生致力于书法创作和研究,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说,柳公权在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笔法的运用和字形的塑造,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五、故事四:米芾与“米体”米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鉴赏家,他的书法风格独具一格,被誉为“米体”。
米芾的书法作品以豪放洒脱、气韵生动而著称。
据说,米芾在创作过程中善于运用笔墨的干湿浓淡变化来表现字形的韵律和美感,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六、故事五:赵孟頫与“赵体”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他的书法风格典雅秀丽,被誉为“赵体”。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以结构严谨、笔画流畅而著称。
据说,赵孟頫在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笔法的精细和墨色的层次变化,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高雅的艺术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七、结语以上这些关于书法的有趣故事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历代书法家的艺术才华和人文情怀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书法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著名书法小故事
著名书法小故事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至今仍广受欣赏和传颂,其中不乏一些书法小故事,讲述着那些名家难忘的经历,打动着千古之后的人们。
第一则:颜真卿与太公钓鱼颜真卿被誉为唐朝“四大书法家”之一,望族之家,从小就学习书法。
相传在他年轻的时候,曾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年迈的老人在水边雕刻棍子,他便好奇的走过去看。
老人告诉他,这个棍子是专门用来太公钓鱼的,颜真卿便想买这个棍子去试试,可是老人不肯卖,只是将这个棍子送给了他。
颜真卿尝试着用这个棍子去钓鱼,发现这个棍子非常的灵,钓到了很多鱼。
后来颜真卿因此钦佩这位老人,便问老人想要什么感谢他。
老人说自己最喜欢书法,颜真卿便书信告诉给他母亲,想要从东宗买下一块好的“寿字宣纸”写在棍子上送给老人。
后来母亲给他寄来了这张宣纸,他用自己的字写了一个“寿”字,送给老人。
老人接过“寿”字,流着泪说“好一个寿字!我已经活了80多岁了,还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寿”。
这个故事让颜真卿深刻理解到书法应该是有情的、有灵性的艺术。
第二则:王羲之的草书之美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创造了“王羲之草书”这一风格,流传千古。
相传他的草书之美来自一个小故事。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在山路遇到一位老者,他发现老者衣着破旧,便心存好意地举手给其扶起。
可是老者身手敏捷,让王羲之错失了良机,又一想,这老人踩的是一双旧鞋,而其所穿的整洁靴子不泥不渍,便明白了其所独具的卓越卓然之处。
这次经历成为王羲之为草书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的重要源泉。
他认为什么是草字,不是乱写,而是有着自己的排比规律的一种书法形式,通体见“白”不留空挤字不妨略。
这就是王羲之草书之美。
第三则:苏轼的真情自白苏轼是宋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淳朴大方,草书清新自然。
苏轼曾经因为“诗歌被抄发到了皇帝那里”而遭到了削职为民的罚处。
期间,苏轼租住在一个古井边上的一座茅屋。
在这里,他苦练书法。
曾有一次,一个路过的僧人看到他的草书,惊呼道:“真的勿怪话”。
关于书法的故事
关于书法的故事在古代中国,书法被誉为一门高雅的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家以毛笔蘸墨,挥洒自如,运用优美的线条和独特的笔法,将文字变为艺术作品。
书法不仅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故事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中国最著名的书法作品之一,被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书法家和文学家。
据传述,他在东晋时期的一个春天,与友人聚会在兰亭山下。
他在聚会的间隙中,拿起毛笔,挥洒自如地写下了《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以流畅的线条和饱满的笔触,将文字转化为了艺术作品,传达了一种恬静和清新的氛围。
故事二: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之一,也是被称为“书圣”的人物。
他的书法作品以潇洒豪放的风格而闻名。
《黄州寒食诗》是苏轼的一首著名诗作,也是一件被人们广泛称赞的书法作品。
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是一个寒食节的日子,诗中表达了苏轼对乡愁和友情的思念。
苏轼以自己独特的笔法和书写风格,将《黄州寒食诗》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他运用了招展的线条和饱满的笔触,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显得激情四溢。
故事三:王献之的《十七帖》王献之是东晋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被誉为“东晋四大名家”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以严谨的结构和卓越的技巧而闻名。
《十七帖》是王献之的代表作之一,他用大字体进行书写,通过精确的构图和细节描绘,展示了他的高超技艺。
每幅帖子都展示了不同的字体和笔触,形成了十七种独特的书法风格。
在《十七帖》中,王献之不只是展示了他的书法技巧,更是表达了他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的理解。
他用文字传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使每幅帖子都成为了一件有深意的艺术作品。
结语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线条与文字的结合,传递了书法家的思想和情感。
以上所述的故事只是书法历史中的冰山一角,每一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关于书法的经典故事
关于书法的经典故事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许多经典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王羲之练字: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说,他曾经在水池边练字,写完后就将毛笔在水池中清洗干净,久而久之,水池中的水都变成了黑色。
他的努力和坚持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2. 怀素写字:怀素是唐代的书法家,他擅长草书。
据说,他曾经在寺庙中看到一群白鹅在池塘中游泳,受到启发,开始模仿白鹅的动作和姿态来练习草书。
他的草书风格独特,被誉为“狂草”。
3. 柳公权练字:柳公权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严谨端庄。
据说,他曾经在皇宫中为皇帝写字,由于紧张,手有些发抖,写出来的字不够美观。
于是,他回去后刻苦练习,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4. 欧阳询观碑:欧阳询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险峻严谨。
据说,他曾经在路上看到一块石碑,觉得上面的字写得很好,于是就停下来仔细观察。
他看了很久,直到天黑了才回家。
回到家后,他立刻拿出纸笔,模仿石碑上的字练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书法家们对书法的热
爱和执着,也展示了他们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
书法史上的经典故事
书法史上的经典故事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法史上有很多经典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故事:
- 蔡邕跟仙人学书法:蔡邕在书法谱系中被视为鼻祖,他的笔法传说被钟繇等人继承。
- 钟繇盗墓得蔡邕笔法:羊欣的《笔阵图》称钟繇从韦诞处求蔡邕笔法未得,吐血将死,被曹操救活。
- 张翼盗钟繇墓的笔法:有人称钟繇死后,有人盗了他的墓取得蔡邕笔法,张翼读了笔势论后,依此法学书法,名震一时。
- 卫夫人跟钟繇学书法: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中附《传授笔法人名》说,蔡邕授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
- 王羲之从父亲枕中偷学笔法:王羲之小的时候,在父亲王旷枕头中发现了前代书法家的论著,从此认真学习,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书法家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以下是几个关于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1.王羲之刻苦求精: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在兰亭“临池学书”,久而久之,池水尽墨,他每次写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竟然变成墨黑色的了。
2.颜真卿黄泥习字:颜真卿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殷夫人教育。
后来殷夫人带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外祖父是一位书画家,颜真卿聪敏伶俐,很得他的喜爱,于是就教他读书写字。
殷夫人一边欣慰孩子勤学苦练,另一边又为银钱发愁。
家中困难,难以供他买纸墨笔砚练字。
可又不愿耽搁了孩子的教育,一天,她见颜真卿练字时撅起嘴巴,便问:“惜儿,你有心事?”颜真卿说:“母亲,我想买纸和笔,可家里没钱。
”殷夫人沉思片刻说:“孩子,你父亲生前给你留下了不少宝贝,你为何不写一封信到洛阳亲戚家去,请求他们帮助你。
”听到母亲提起父亲生前给他留下的“宝贝”,颜真卿眼睛一亮,立即回到父亲的书房,找了好一会才找到父亲留下的一个带盖的铜制方盒。
他打开一看,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锭锭方方正正或圆或扁的小东西,由黄泥捏成,有的颜色和泥土一样,有的则烧成砖瓦似的红黄色。
颜真卿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捧着去问母亲:“母亲,这是什么?它不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贝吗?”“正是啊!”殷夫人笑着回答,“不信你把它磨碎试试。
”颜真卿在母亲的指点下,他端来一碟清水,将扁圆的黄泥磨成粉,蘸着水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了起来。
殷夫人一边让他磨粉吸水写字,一边深情地对他说:“惜儿呀,你可知道这些黄泥的来历?它们都是你父亲在练字之后留下的!”她接着说道,“你父亲练了一辈子的字,穷其一生才练出这一手好字。
”3.柳公权谦虚拜师: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在少年时候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纸笔,便在壁土上练写,以碗盛满水写字,写了再用湿布抹干后重写。
后来由于他刻苦认真地学习书法,才成为一代书法家。
在柳公权博取众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
书法课上讲的小故事书法课上讲的小故事
书法课上,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经常会讲述一些有关书法的小故事。
以下是几个例子:
1.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自幼喜爱书法,勤于练习,以至于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据说,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在用竹帚写字,深受启发,从此开创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2. 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端正、雄浑、有力。
据说,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墨,就在沙滩上用手指划字练习。
他的勤奋和毅力最终成就了他的书法事业。
3. 欧阳询的故事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严谨、工整、有力。
据说,他小时候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母亲教他写字。
有一次,他在荒野上看到一只野兔留下的脚印,深受启发,从此开始练习草书。
4. 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苍劲有力。
据说,他
小时候跟随一位老先生学习书法,但他的字一直不如老先生。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老狗在泥地上爬来爬去,字迹苍劲有力,深受启发,从此开始练习楷书。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学习书法需要勤奋、毅力和灵感。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才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1.竹扇题字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卖扇子的老妇人,生意清淡,无人问津。
王羲之十分同情她,就在她的扇子上题了一些字。
老妇人起初很生气,觉得王羲之弄脏了她的扇子,但当人们看到这些字时,纷纷出高价购买。
原来,王羲之的字太受欢迎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2.书成换鹅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带着一只漂亮的鹅,就向她提出用他刚写好的一幅书法作品来换。
老妇人欣然同意,王羲之得到了他心爱的鹅,而老妇人则得到了珍贵的书法作品。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雅趣。
3.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非常刻苦。
有一次,他忘记了吃饭,母亲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然用馒头蘸着墨吃起来,还说:“这馒头真甜啊!”母亲走进一看,哭笑不得。
王羲之的这种专注和投入精神,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4.掘墓偷艺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
据说他为了学习书法,曾经去掘别人的墓,偷取墓志铭来研究。
这种行为当然是不道德的,但他的学习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追求艺术和学习,有时人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5.偶创飞白汉朝的蔡邕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
有一次,蔡邕偶然看到工匠用帚子蘸石灰水在墙上写字,由于帚子比较软,石灰水也比较稀,所以写出来的字带有丝丝露白。
蔡邕受到启发,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字体——飞白体。
这种字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写成的模样,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
6.入木三分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
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
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
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许多在书法领域卓越成就的书法家,都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取得后来的成就。
以下就是有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1、王羲之与入木三分的传说: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写一篇祝辞。
王羲之将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皇帝派工人雕刻。
雕刻过程中,工人发现王羲之的字笔力深厚,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工人惊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2、张旭教颜真卿书法: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向他请教书法秘诀。
但张旭并没有透露半点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再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3、柳公权刻苦练习: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7 岁就开始练习书法。
17 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
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
4、张芝的刻苦练习: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5、萧何的墨池: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
有一次,有人请他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
他天天勤奋练字,写的那天,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废寝忘食。
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池水竟变黑了,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
6、柳公权的故事:有一次,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结束语:总之,这些书法家的小故事展示了他们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背后的刻苦努力。
关于书法的小故事
关于书法的小故事故事一,孔子的书法启蒙。
相传孔子小时候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常常观察家中的书法作品,模仿其中的笔法和结构。
后来,孔子的父亲发现了他对书法的热爱,便请来了一位书法名家为孔子传授书法技艺。
孔子在这位书法名家的指导下,不断练习,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书法是需要用心去学习和练习的艺术,只有不断地钻研和勤奋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故事二,王羲之的《兰亭序》。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
相传,王羲之在写完《兰亭序》后,感觉自己的书法达到了巅峰状态,于是便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书法展览,邀请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在展览现场,众人无不为王羲之的书法所折服,纷纷赞叹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优秀的书法作品需要具备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够打动人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事三,书法与修身养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古人认为,通过练习书法,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修养情操。
因此,许多文人墨客都将书法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通过挥毫泼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以此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练习书法,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格。
故事四,书法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许多古代文人都对书法情有独钟,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书法作品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书法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结,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通过讲述这些与书法相关的小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书法的起源和发展,更可以感受到书法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书法小故事30个
书法小故事30个书法小故事(一):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教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提高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我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教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教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日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书法小故事(二):王羲之与天鹅饺子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
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
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
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
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景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走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十分。
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
上头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历史小故事
汉字的起源
汉字渊源于象形,它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故称象形文字。
这是我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在上古社会,文字没有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结绳”和“契刻”(就是用刀在木片以及陶器上刻符号)来记事。
“结绳”的办法是文字的雏形,“契刻”则是萌芽状态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功臣书法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将六国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同,去其各异,以秦国文字做基础加以综合整理,编写?仓颉篇?、?爱厉篇?、?博学篇?作为典范,为官方正式标准字体使用。
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运动。
秦朝以前的篆书统称为大篆,秦始皇时期通过对大篆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叫小篆。
小篆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刚健流美。
“临池”的由来
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
日日临写,从不间断。
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都被墨染黑了。
后人用的“临池”一词就是指张芝刻苦练字的故事。
“行书”的来历
相传“行书”是东汉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
刘德升少时读书,凡事都爱动脑筋。
他感到写楷书太死板、又很慢,写草书虽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认。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他终于把楷书与草书的笔法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用笔畅快、字形秀美、又易辨认的新书体——“行书”。
沙地上练出来的书法家
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
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
由于刻苦练习,后来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
他曾说:我从小喜欢的事儿可多了,中年以后渐渐废弃,有的是因为厌倦而不去做了;有的是虽未厌倦但因力不从心也不得不停止;历时愈久爱之愈深而不厌倦的就是书法。
写字,可以伴我消受时日且不倦怠。
写字要有“胆”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擅长悬腕写字,行草书写得尤其清秀俊美。
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如此精妙,他闭上眼睛伸出双臂说:“胆!胆!胆!”意思是,写字不能缩手缩脚地很拘谨,要豪爽,有点儿胆识才行。
“第一关”匾额传说
相传明进士肖显给山海关城门楼写匾,当他振笔疾书地写到“天
下第一关”的“关”(関)外框末笔钩时,腕力支持不住。
他急中生智,使用右脚灵巧地将笔往左上方一踢,竟使“写”出的钩饱满、锐利,似对整个门框上的字都有了“扛鼎之力”。
前来观看者人山人海,可字匾刚刚挂起,城楼下的人群顿时哑然无声,原来是匾上的“下”字漏写一点。
肖显急中生智,向楼下茶馆要来一块抹布,饱蘸余墨,又从卫兵腰间摘下弓箭,把抹布裹在箭头上,张弓搭箭,对准城楼上匾额射去。
只听“叭”的一声,不偏不斜,正好补上了那一点。
王羲之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
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
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
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
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欧阳通苦学父书
欧阳通,字师通。
是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徐氏教导他一定要学习继承父亲的书法。
她怕儿子懒惰,不肯学书法,就时常给些钱让欧阳通去购买父亲遗留下来的墨迹,欧阳通买了这些墨迹后,就好像得到宝贝一样,刻苦地学习、临摹,下决心使自己的字也能像父亲一样有人购买收藏。
经过很多年的刻苦学习,他果然继承了父亲的书法,人们称他们父子二人的字为“大小欧阳体”。
怀素种芭蕉学书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和尚的草书写得很好。
他从小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练字,从不气馁(něi)。
怀素少年时家境贫寒,被家人送到寺庙里当和尚混碗饭吃。
可是生性好学的怀素在诵经之外,十分喜爱书法。
师兄看怀素如此喜爱书法,便送他一支毛笔。
怀素就采摘芭蕉叶当纸,用铁锅下面的烟灰和上水当墨汁研习书法。
后来,怀素为了用芭蕉叶练字,便在园外大量栽种芭蕉。
到了冬天,怀素还找来一块厚木板做成漆盘,在上面写了擦,擦了写,天长日久,竟然将漆盘擦通了。
柳公权谦虚学书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
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
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
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
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
”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
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
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
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
”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
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
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
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
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
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
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
他还时常请同学、亲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
柳公权在书法领域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