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统计的角度探析资源与环境的量化问题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摘要: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章首先分析和总结了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表现形式和可能造成的后果,然后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了其背后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善和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表现形式;后果;原因;对策05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而相当一部分信息是基于统计数据获得的,与之相应的决策也是基于统计数据分析做出的。
统计数据质量的好与坏、高与低,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决策的可靠性。
因此,可以说,统计数据质量就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为了改善和提高政府统计数据的公信度和本身的质量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加以研究:(1)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表现和后果;(2)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3)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一、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表现和后果(一)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表现2002年4月,我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CDDS),这意味着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应以国际通行的评判标准要求自己。
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与数据质量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统计数据还存在失真情况。
主要表现在:1、全国和地方统计数据的不一致性。
社会各界认为我国政府统计数据的公信力不强,全国和地方统计数据经常出现不一致现象,以GDP为例,随着统计方法与核算体系的完善,全国和地方统计数据的差距应该逐渐缩小,但从表1可以知,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各省GDP数值汇总值均远高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GDP数值,差额为1.4万亿元、2.1万亿元和2.66万亿元,全国和地方统计数据的差距逐年扩大。
尽管国家统计局为此进行了一些技术上的解释,但这种现象暴露了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存在“数字打架”的事实。
2、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数据的不一致性。
不仅国家和地方的统计数据存在出入,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数据也存在不一致性。
不同政府部门统计在收集数据时,应用的统计方法、指标口径、数据采集渠道的不同,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在同一指标,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浅谈环境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境资源 的承载能力等提供依据。尽管环境统计工作在 中国已经开展 普查周期 , 比如 , 可以与我国的 5年规划相结合 。同时, 定期重点调查 了三 十余年 , 取得 了重大进展 , 环境统计工作仍然 面临诸多问题 。笔 要加大普及面 ,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月报或周报。 者多年从事 “ 环境污染 统计 和污染 治理统计” 方 面的工作 , 本文仅从 2 . 2增 强 环保 部 门 环境 统 计工 作 的 自主性 和 机动 性 这两个方 面分析环境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根据实际情况 , 可以试点实行 中央或省 以下环境保护部门垂直管 1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理模式。环保部门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 中脱离出来 , 各地各级环保部 1 . 1 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 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 门作为中央或省级环境部 门的派驻机构 ,通过对中央或省 以下环境 我国的基层环境统计工作 , 一方 面由于统计人员缺乏 、 环境统计 部门实行垂直管理 , 可 以提高环境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 增强 中央或省 业务素质低 、 报表周期长等 因素影响了环境统计数据 的质量 ; 另一方 以下环境统计部门的抗干扰能力 ,对 于解决当前基层环境统计数据 面由于管理 、 设备 、 技术等方面原因 , 环境统计数出多 门, 调查方法单 质量不高的问题 , 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办法。另一方面为更好地环境统 指标体系不够完整与配套 , 导致环境统计资料时效性 、 综合 陛、 共 计工作 , 成立专门负责科 室 , 充分发挥职能部 门的优势 , 定期开展污 享性都不高 , 进一步加重了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不 高的问题。此外 , 随 染源普查工作 , 全面掌握各类 污染 源的数量 、 行业和地 区分布 , 主要 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 , 出现了许多新 的环境问题 , 却没有 能够及时设立 污染物及其排放情况 、 排放去 向、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 、 污染治理 新 的环境统计指标来反映 ,特别是反映环境压力 和环境成本方面的 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 , 为污染治理 、 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 统计指标 ,反映资源耗减和生态价值方面的指标 以及环保产业指标 依据。 等等 。这一切 , 都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 2 - 3 提高环境统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个人 素质 1 . 2 环境统计工作没有得到真正重视 近年来 , 国家和各级环境保护部们均加大了对环境统计工作的支 整个大环境来说 , 我国的统计工作广受大众诟病。 而环境统计相 持力度 , 并将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列入环保“ 三大体系” 建设 的重要 内 对又更加得不到应有 的重视[ 1 ] 。环境统计工作仅仅作为环保工作年终 容。一方面要加强环境统计硬件能力建设 , 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统计 工 作 总 结 的一 个 可 有 可 无 的组 成 部 分 。 平 时 的周 报 、 月报 、 以及 季 报 业务培训工作 。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稳定 队伍 。 培训人员既包括各级 没有落实到实际应用 中。有 的地方环保局仅在 口头上表示重视而未 环保部门一线统计人员 , 同时也要包含企业环境统计人员。环境统计 有实际动作 , 有 的地方基本是无人 问津 , 使得环境统计长期处于书面 业务性强 , 行业情况 、 技术方法、 核算体系 比较复杂 , 持续地加强统计 和 口头 状 态 。 业务培训十分必要。今后将继续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统计培训工作 , 从 1 - 3环境统计工作 的独立性较差 , 易受地方政府干预 而提升整个环境统计 的能力和水平。 我 国的环保机构不是 中央直属机构 ,而是作为地方政府职能部 2 . 4加强环境统计宣传力度 , 相关部 门协调联动 门下设机构 , 其人事权 、 财政权都是 由地方政府部门决定 。在这种体 环境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 , 需要大家齐动手、 同参与。 环境统 制下 , 环保部门很难独立行使环境 统计调查 、 环境 统计 报告 、 环境统 计部 门由于受人力 、 物力 、 财力和权力的局限 , 目前对环 境统 计数据 计监督的职权 ,有些地方政府为 了本辖区的局部利益或者个别领导 质量的管理还不 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位 、 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 。 解决这 为 了个 人 利 益 , 一 旦 地方 政 府 对 环 境统 计 数 据 有 异议 , 就会 认 为 的夸 些问题 ,仅靠环保部门和环境统计工作人员 自身去开展工作有很 大 大或缩小某些统计数据 , 给上级领导报喜不报 沈, 使数据质量很难保 的困难 ,必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协调以及相关部 门的密切 证日 。造成一些地方重要环境统计数据的严重失真。常常见到的现象 配合。在各级政府的协调下 , 环保部 门要主动与发改 、 经贸 、 统计 、 工 是, 有些地 区环境 问题突出 、 环 境污染严重 , 但是相应 的环境 统计 指 商 、 水利 、 农业 、 能源 、 电力 、 建设等部 门联 系和沟通f ) 】 , 了解和掌握他 标的达标排率却不断提高。 们 的统计数据和统计调查方法 , 加强对数据 的分析比较 , 避免政府部 1 . 4环境 统 计 数 据存 在 失 真 、 失 实 现 象 门之间数据相互矛盾现象 的发生 。 我国的环境统计数据失真、 失实的问题 比较普遍 。 一是环保部门 参 考 文献 监管缺位口 ] 。环境统计数据覆盖面不全 , 仍有部分污染企 业还 没有完 【 l 】 董广 霞, 陈默, 傅德黔 . 我国环境统计存在 的主要 问题及对策【 J ] . 中国 全纳入环保管理 ; 另外环保部 门对纳入监管的污染企业监管不力。 二 环 境 监 测, 2 0 0 9 , 2 5  ̄ ) : 7 0 - 7 3 . 是污染企业 自我环保意识不高 , 存在环境统计数据人为调整。一些污 [ 2 ] 周 军, 万小卓. 当前环境 统计 工作 体制 问题初探 叨. 科技 创新导报, 染企业从 自身利益 出发 , 为了达标排放 , 完成 污染减排任务 , 或少交 2 0 0 9 ,  ̄ 5 ) : 1 7 8 . 排污费 , 对其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进行人为调整 , 不愿提供真 【 3 ] 姚诚. 关 于加 强 环 境 统 计 工作 的 思 考 叨. 污 染 防 治 技 术, 2 0 0 7 , 2 0 ( 4 ) : 实数据。 致使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三是部分基层环境统 3 3— 34 . 63 . 计人员业务素质低 , 工作责任心不强 , 审核把关不严 , 数据差错率高。 [ 4 . 齐瑁, 魏佳, 罗志云. 对我 国环境统计制度 的思考和建议叨. 环境与可
统计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
统计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统计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环境问题的工具,还帮助我们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
首先,统计学有助于我们收集和整理环境数据。
环境领域的数据来源广泛,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水质检测实验室、气象站等等。
这些数据通常是大量且复杂的,如果没有统计学的方法,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学中的抽样技术,我们可以从庞大的数据总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从而降低数据收集的成本和时间。
例如,在调查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时,不可能对每个角落的空气都进行检测,而是通过合理的抽样方法,选择一些关键地点进行监测,然后利用统计学原理对这些样本数据进行推断,以了解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其次,统计学能够帮助我们描述和总结环境数据的特征。
拿到一组环境数据后,我们需要知道数据的集中趋势(如均值、中位数)和离散程度(如标准差、方差)等。
均值可以告诉我们某个环境指标的平均水平,而标准差则反映了数据的波动情况。
比如,在研究某条河流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时,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能够让我们了解该河流的污染程度是否稳定,以及与其他河流相比的大致情况。
此外,统计学中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箱线图等工具可以将数据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我们更容易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值。
再者,统计学为环境问题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我们可以探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研究气温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或者降雨量与土壤侵蚀程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时间序列分析也是统计学在环境领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可以用于预测空气质量指数、河流水位等随时间的变化。
例如,根据过去几年的空气质量数据,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某个时间段内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以便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基层环境统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基层环境统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基层环境统计是指对基层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以评价基层环境的总体状况,为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开展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时,会遇到一些主要问题,如数据不完整、统计方法不合理、人力物力不足等,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主要问题1. 数据不完整:基层环境统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数据不完整。
在实际调查中,可能会存在信息不全、缺漏或者存在错误的情况,导致数据统计结果不准确、不可靠。
2. 统计方法不合理:在进行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时,可能存在统计方法不合理的情况,比如选择的样本不代表整体、抽样方法不科学等,导致统计结果偏差较大、不能反映真实状况。
3. 人力物力不足:由于基层环境统计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而一些基层单位可能人力不足、经费不足,导致无法有效地开展统计工作。
二、解决对策分析1. 完善数据收集机制:针对数据不完整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来解决。
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基层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数据收集能力,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合理选择统计方法:针对统计方法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采取合理的统计方法,比如选择合适的样本、科学的抽样方法等,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提高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3. 加强人力物力支持:为了解决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加大对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基层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引导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环境方面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数据分析在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环境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全面分析我国环境现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气象局、水利部等官方部门,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环境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2)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环境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趋势分析: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
(4)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环境现状分析1. 气候变化(1)气温变化:近年来,我国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气象局数据,2019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4℃,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值。
(2)降水变化:我国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
2. 空气质量(1)PM2.5浓度: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PM2.5浓度仍较高。
根据环境保护部数据,2019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11.8%。
(2)臭氧浓度:臭氧浓度呈上升趋势,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 水环境(1)地表水:我国地表水水质总体改善,但仍存在部分河流、湖泊污染严重的问题。
(2)地下水:地下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
4. 生态系统(1)森林覆盖率:我国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生物多样性: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四、环境问题成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大,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基层环境统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基层环境统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基层环境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们的基层环境统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据不准确、统计方法滞后、数据采集难度大等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当前基层环境统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数据不准确基层环境统计数据不准确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基层环境统计数据来源不完整、数据采集方式不合理、统计方法不科学而导致的。
此外,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在收集数据时存在误报现象,这也会导致统计数据不准确。
解决对策: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和统计管理机制,对数据来源开展全面、准确的审核和抽查。
同时,加强对数据来源方的督促和监管,建立处罚机制。
此外,加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其履行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数据报备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统计方法滞后当前基层环境统计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统计方法滞后。
现有的基层环境统计方法和标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环境问题的需要,比如在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评估等方面,需要建立更为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标准。
解决对策:加强对环境统计方法与标准的科学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的环境统计方法和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指标,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和标准。
此外,应加大对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环境问题和统计工作的认识和技能。
三、数据采集难度大基层环境数据采集难度大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由于环境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类型多样,采集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数据采集效率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对策:建立环境数据共享平台,优化数据采集及传输方式,实现数据共享和利用。
此外,应加强环境数据采集手段的研究和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减轻环境统计工作的压力。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环境统计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但只要我们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加大对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政府和企业部门的合作,加强环境政策宣传,就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连市环境监测 中心从事环境管理工作 , 研究方 向为环境 与健康 。
3加 强 环 境 统 计 工 作 的 建 议
3 . 1提 高 认 识 , 加 强 地 方 环境 统 计 能 力 建设
首先建立环境统计队伍 , 配备环境统计专员 , 要业务素质高 , 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 的不 断发展 , 环境保 护工作的形势也在不 断变化 , 环 境统计工作发展 的不平衡性逐 渐显现 出来 , 主要表 现 在地 方环境统计 工作的发展相对滞后 , 存在 的诸多问题 已不能适 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和污染减排 的需要 , 函待解决和改进。 道 德品质优 , 精通计算 机应用 的人来担任此项工作 。其次要设立 环境统计 专项资金 , 并保证资金到位 , 专款专用。再次要配备现代 化设备 , 加强 网络化和资源共享 , 加速计算 机硬件更新 和软件开 发, 尽早实现环境统计工作标 准化和现代化 。 3 . 2加强统计人员培训 , 提高环境统计 队伍素质 加强地方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和重点企业环保人员的培训 , 不 断提高环境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 。 切实解决环境 统计 工作 、 生 活中的实际 问题 , 提高 统计人 员 的地 位和待 1 9 8 0年 国务 院环 保办与 国家统计局建立 了环境保 护统计制 人员 政治 、 激发 统计人员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 持环境统计 队伍 的稳定 度, 1 9 8 1 年起环境统计工作在全 国范 围展开 ,推行环境统计报表 遇 , 对于需要调整 的统计人员 , 要加 强培训和工作交接 , 以确保 环 制度。1 9 8 5年国家环保局颁布《 关 于加强环境统计工作 的规定》 , 性, 1 9 8 6年 国家环境保 护局 首次发布 环境统计数据 , 1 9 9 5年 国家环 境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 . 3加强法制学习 。 依法履行职责 保局颁布 《 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对 于环境统计 的任务 与内 3 环境保护 主管部 门更要严 于律己 , 遵 守法律法规 , 不得 利用 容、 环境统计 的管理 、 环境 统计机构 和人员及其 职责 等做 了明确 的规定 , 此后 3 O多年来环境统计范 围不断扩展 , 环境统计制度不 职权要求环统人 员篡改数字 , 使环境统计数字能够真正反映环境
环境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环境统计数据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环境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揭示环境问题和趋势,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环境保护部门、科研机构、环境监测站等相关机构收集的环境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严格的测量和统计,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代表性。
3. 数据分析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和趋势,我们采用了以下数据分析方法:3.1 描述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变异程度和分布形态等指标,对环境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
这些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3.2 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模型建立和预测,分析了环境数据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变化。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环境问题的演变过程和周期性变动。
3.3 空间分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统计方法,对环境数据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这有助于我们发现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
4. 数据分析结果根据对环境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果:4.1 空气质量变化趋势通过对空气质量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空气质量呈现出逐渐改善的趋势。
这可能归因于环境管理政策的实施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4.2 水质污染状况根据对水质监测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某些水体的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4.3 土壤污染分布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我们发现土壤污染在城市和工业区域比较普遍,而农田和自然保护区相对较少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这提示我们应重点关注城市和工业区域的土壤污染治理。
4.4 能源利用情况根据能源消耗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的消耗仍然较大,而清洁能源的利用仍有待提高。
这提示我们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5. 结论与建议基于对环境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和建议:5.1 加强空气质量管理尽管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力度。
环境保护工作的数据分析报告及对策建议
环境保护工作的数据分析报告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各国普遍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推动绿色发展。
本文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环境污染状况的数据分析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首先是空气污染。
近年来,全球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普遍下降,细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氮(NO2)等有害物质浓度逐渐增加。
其次是水污染。
全球各地的河流、湖泊和海洋遭受到废水排放和农药污染的困扰,导致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日益严重。
最后是土壤污染。
工业废弃物和农药残留等因素导致全球土壤质量逐渐恶化,威胁到农作物的安全性和人类的健康。
二、环境保护工作的数据分析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然而,数据显示这些政策和法规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是环境治理成本高。
许多国家在环境污染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成效并不明显。
其次是监测和执法难度大。
由于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最后是企业履责不力。
一些企业对环境保护不重视,违法成本低廉,导致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对策建议为了改善环境保护工作的局面,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
各国应投入更多资源,提升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及时获取环境污染的信息,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支持。
2. 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应该采取创新的环境治理技术和手段,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各国应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形成有效的震慑效应,确保环境保护法规的有效执行。
4. 完善企业环境责任制度。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环境责任的监督,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统计方法在环境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方法在环境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环境数据分析则是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统计方法作为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在环境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统计方法。
简单来说,统计方法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揭示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和规律的一系列技术和手段。
在环境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等。
描述性统计是最基础的统计方法之一,它主要用于对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进行描述。
例如,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指标,可以了解某个地区空气质量指标的平均水平;通过计算标准差、方差等指标,可以反映出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判断空气质量的稳定性。
相关性分析则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在环境领域,我们常常关心某些污染物的浓度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或者环境因素与生态系统变化之间的关系。
比如,研究二氧化硫浓度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它们在大气污染中的共同作用机制。
回归分析是一种更为深入的统计方法,它可以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和解释。
以水污染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河流水质指标与周边污染源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制定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差分析常用于比较多个组之间的差异。
比如,比较不同季节、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确定环境因素对土壤污染的影响。
聚类分析则能够将相似的数据对象归为一类。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
统计方法在环境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主要的污染来源,评估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效果。
例如,某城市通过长期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发现,冬季供暖期间颗粒物浓度显著升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燃煤供暖排放增加所致。
统计分析方法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统计分析方法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研究近些年来,统计分析方法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愈发普遍。
统计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府部门对数据驱动决策的需求推动了这一趋势。
本文将探讨统计分析方法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并强调其重要性和优势。
以往,政府决策通常基于经验和直觉,这种方式容易受到情绪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可能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然而,统计分析方法的引入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更科学、基于事实的方法来支持决策过程。
首先,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政府部门了解问题的本质并发现隐藏的规律。
政府决策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而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例如,通过对就业数据的统计分析,政府可以了解失业率的趋势、影响就业的因素等。
这种分析能够帮助政府制定更有效的就业政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次,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评估政府政策的效果。
政府决策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和多个变量,难以直接评估其效果。
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对政府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政策改变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例如,政府制定了一项教育改革政策,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可以评估政策的效果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这些评估结果能够帮助政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统计分析方法还能够帮助政府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
政府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的风险。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政府可以对过去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趋势,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对自然灾害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灾害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提高防灾能力。
此外,统计分析方法还能够帮助政府进行资源优化和决策制定。
政府往往面临有限的资源和众多的决策选项,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是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政府可以对不同决策选项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案。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对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统计分析,评估其对城市交通流量和效率的影响,选择对城市发展最有利的方案。
浅谈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推荐五篇]
浅谈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推荐五篇]第一篇:浅谈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浅谈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监督检测中心环保站杜杨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自己对改进这些问题的一些简单的看法。
关键词:环境统计,时效性,统计能力,准确性一、环境统计现状环境统计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统计数据是环保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法律权威性。
随着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现行的体制和统计方法使统计工作难抗干扰,违法统计屡禁不止。
虚假数字误导了公众和决策者,给宏观管理造成巨大损失,并影响了政府的声誉。
各级环保部门都认识到数据失实的危害性,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体制改革极其复杂,过程是漫长的、艰难的。
二、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1、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不同企业的工作方向不同,产生的污染也不同,但是却采用相同的环境统计报表格式,这样就难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设置,譬如混淆指标名称,格式过于死板不灵活等,还有一些数据在环保方面并无意义,却仍需要填报,无形中增加了环境报表的上报速度。
2、数据时效性较差现在我们向环保局报送的环境统计报表主要是季度报表和年报表以及申报表。
这三种报表是互相关联的,也存在数据的重复填报。
然而污染物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瞬时性,一份监测报告甚至需要用于全年的环境统计报表,时效性确实比较差,并不能反映实际的污染状态。
三、环境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1、环境统计能力不强从事环境统计的人员应当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用电话要几个数据汇总上报, 既要核实数据的真实性, 也应潜心做环境统计分析。
但是各单位的环境统计人员一般都身兼多职,不是专门负责环保,所以不能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环境统计工作中。
目前我们的环境统计手段还相对落后, 能力比较薄弱, 环境统计的计量较难处理。
规定污染源排放量以监测数据为准, 但监测站的六个人面对几十家单位污染源每月监测, 另外再加上其它常规监测任务,压力太大。
统计学中的环境统计
统计学中的环境统计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数据的学科。
它在科学研究、商业决策、政府政策制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概括和分析,揭示数据背后的真实规律。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统计作为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统计旨在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评估环境数据,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并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环境统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环境统计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
环境数据可以包括环境污染物的浓度、气候数据、生物多样性指数等。
然后,通过对数据的整理、验证和清洗,消除数据中的错误和噪声,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环境统计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计算环境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并绘制图表,可以直观地描述环境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3.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旨在通过可视化方法,探索环境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例如,可以使用散点图、折线图等绘制不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图,进一步揭示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4.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环境统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揭示环境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建立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环境变量的变化,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二、环境统计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1. 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统计在环境监测和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环境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可以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来源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修复策略。
2. 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是在环境规划和项目开展之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的过程。
利用环境统计方法,可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和分析,并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提供科学依据。
3. 生态建模生态建模是借助数学和统计方法,模拟和预测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分布、丰度和相互作用等。
环境统计方法如物种分布模型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可以为生态建模和生态保护提供有效工具。
统计技术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技术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准确评估环境质量、识别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统计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统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对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归纳和分析。
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我们会收集到诸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的浓度数据。
这些数据往往数量庞大且复杂,如果仅仅依靠人工观察和简单计算,很难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而通过运用统计技术,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量的计算,可以快速了解污染物浓度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从而对空气质量的总体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描述性统计是统计技术中的基础部分,它包括对数据的集中趋势(如均值、中位数)、离散程度(如方差、标准差)和分布形态(如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的描述。
在环境监测数据中,我们常常利用描述性统计来概括监测数据的基本特征。
比如,对于某个区域一段时间内的水体温度监测数据,计算其均值可以了解该区域水体温度的平均水平,计算标准差可以反映温度的波动情况。
通过观察数据的分布形态,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值或极端情况。
假设检验是另一种常用的统计技术。
在环境监测中,我们常常需要判断某个污染源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或者两种不同的治理措施是否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差异。
假设检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
例如,我们想要检验某个工厂的废水排放是否超过了国家标准,就可以提出原假设(即废水排放达标)和备择假设(即废水排放超标),然后根据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假设检验。
如果检验结果拒绝了原假设,就说明该工厂的废水排放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回归分析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环境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
当前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试论当前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环境统计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随着我国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环境统计的工作任务也日益增多,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严峻。
本文论述了当前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统计;存在问题;运行机制;统计数据;对策建议环境统计就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统计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环境统计数据则是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统计在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综合分析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行的环境统计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因此,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
1当前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1对环境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基层环保部门对环境统计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环境统计就是向企业要一些数字,填写几个报表,对上报数据进行简单汇总就完事了,没有把环境统计的基础报表重要性放到应有位置上。
因此,在填写基础报表时,将报表发放到各企业,在一定时限内要求企业上报报表,没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实的审核,造成上报的基础报表数据填写不完整,前后项目之间逻辑性不匹配,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与企业的实际状况差别很大,甚至有些企业报表连续几年的排放量都没有变化,这些状况如不尽快改变,不但会直接制约环保工作的发展,还会导致政府和民众对环保资料失去信任,环保部门的权威性也会下降。
另外,基层环保局均无独立的环境统计机构及岗位,统计工作人员多属兼职,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在将环境统计工作交给监测站后,由于监测站不是执法部门,一些企业对监测站提出的数据填报要求,不予理会,在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上较为欠缺。
1.2环境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统计力量薄弱基层环境统计人员大多数都是非专业出身,统计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且基层统计人员多为兼职或借调人员,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到环境统计工作的衔接和有计划地开展。
统计模型在环境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模型在环境变化分析中的应用在当今时代,环境变化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了解和预测环境的变化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统计模型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环境变化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统计模型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的方法。
在环境科学领域,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气候、生态、污染等方面的数据,而统计模型就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秘密。
比如,在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统计模型来分析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的历史变化趋势。
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数据进行建模,我们能够了解气候变化的速度、幅度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这对于预测未来的气候走向,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再拿生态系统的变化来说,统计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物种的分布、数量变化以及它们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分析森林面积的变化与降雨量、温度等因素的关联,我们能够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污染方面,统计模型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以空气质量监测为例,我们可以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污染物浓度数据,利用统计模型找出污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污染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规律。
这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常见的统计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聚类分析模型等。
线性回归模型常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某个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工业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
时间序列模型则特别适合处理具有时间顺序的数据。
对于气温、降水等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时间序列模型能够捕捉到其长期趋势、季节性变化以及随机波动等特征。
聚类分析模型可以将相似的数据点归为一类。
在研究环境区域的分类时,比如将不同地区按照环境污染程度进行分类,聚类分析模型就能发挥作用,帮助我们发现具有相似环境特征的区域。
然而,在应用统计模型进行环境变化分析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平衡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定量分析,探讨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过去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环境保护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环保政策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另一些学者则主张,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为环保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针对国家层面,针对特定区域的研究较少;同时,很多研究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忽略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特征。
因此,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些不足,通过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文献调查了解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收集1990-2019年我国各省份的环境指标和经济增长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来说,我们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探究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
通过定量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符合EKC曲线,即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先恶化后改善。
同时,我们发现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等环境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可吸入颗粒物(PM)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这与现有文献中的部分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然而,我们也发现不同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差异。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虽然经济增长与环境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近年来该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新形势下对环境统计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环境统计工作的思考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统计工作的开展既是抓住环境问题症结的关键,也是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对环境统计工作的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新形势下环境统计工作应注重对环境问题的全面、深入分析。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单一问题,而是多方面、复杂的综合问题。
环境统计工作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思考,全面梳理和分析环境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统计工作应注重对数据的精确、全面采集。
环境数据是环境统计的核心内容,只有准确、全面的环境数据才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在新形势下,环境统计工作要应对更加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采集更多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统计指标,为环境治理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环境统计工作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环境数据的监测和采集,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全面性。
环境统计工作还应注重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
环境问题不仅涉及环境保护部门,也涉及经济、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
环境统计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环境统计工作的开展。
只有通过多部门、多领域的合作,才能解决好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更进一步地,环境统计工作还应注重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广泛动员和调动公众的参与,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统计工作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从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在新形势下,环境统计工作需要更加全面、精确地分析环境问题,采集更多的环境数据,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还需要强调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数据分析对政府决策的重要性
数据分析对政府决策的重要性数据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政府而言,合理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科学、高效、精准的决策。
本文将探讨数据分析在政府决策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一、数据分析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1. 提供决策支持政府面对的问题众多复杂,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建议。
通过数据分析,政府可以了解社会经济状况、民生需求、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发现问题和趋势数据分析可以揭示问题和趋势,帮助政府及时发现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把握变化趋势。
政府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民众关切的焦点,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3. 评估政策效果政府制定政策后需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数据分析可以提供可量化的指标,帮助政府评估政策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政府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对现实情况进行描述、总结和概括的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类和统计,政府可以了解问题的现状和分布,为决策提供直观的参考。
2. 关联性分析关联性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统计方法和模型,政府可以找到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了解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为决策提供参考,减少决策风险。
3. 预测性分析预测性分析是通过历史数据和模型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
政府可以利用预测性分析技术进行长期规划和政策设计,提前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为决策提供前瞻性参考。
三、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1. ExcelExcel是最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之一,它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功能。
政府可以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汇总、分类和计算,生成各种图表和报表,直观地展示数据。
2. 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使政府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和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11期一、政府统计之资源环境统计中国政府统计机构自1952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
在此期间,政府统计机构的重要产品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从1953年第一份《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公报》的问世,到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发布,政府统计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政府统计的转型和功能扩展。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如同中国政府统计一样,量化资源环境问题的资源环境统计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寡单薄到厚重丰腴、从夜郎封闭到与国际接轨的一次次跨越。
虽然一直以来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功不可没,但仅仅是从表层去把握一国经济的脉搏而忽视了资源环境对经济的作用,极易让大众片面地认为经济产出仅仅是经济投入的结果而不包括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
这种认识扭曲了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由此统计出来的经济数据存在偏高估计。
随着国民经济核算向环境经济核算的延伸,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资源环境统计由此产生。
伴随政府统计30年的变化,资源环境统计时至今日可谓判如云泥,非同日而语。
从其内容的不断扩充和丰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尺璧寸阴的30年间,“资源环境”问题受重视程度的点滴变化。
由最早被认为是杞人忧天的笑谈,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自然资源的过度垦殖、过度开采、过度消耗;废物垃圾、放射性物质的四处扩散等问题的频频发生,自然在以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资源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
统计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镜子,资源环境统计几乎可以触摸到资源环境的每一根神经,它的重要性非同寻常。
“资源和环境”名称本身是否存在重复?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总和,它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从此意义出发,环境应包含空间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维度。
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资源。
因此,资源是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一切资源无不存在于环境之中。
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可以认为环境是一个主概念,资源是一个属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从属关系。
如果把环境与资源并列起来,也就等于把二者割裂开来,割裂了一个事物的整体,改变了一个事物的完整性,这似乎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出现了同义反复。
在这里我们把“资源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自然资源理解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可以供人类利用并且表现为各种相互独立的物质和能量。
由此出发来探讨其统计范围,看看资源环境统计应该包括什么(需要强调的是,资源照此字面理解应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三大类,但我们这里所指的仅指自然资源)。
二、资源环境统计的覆盖范围准确地说一个完整的“资源环境统计”体系应该覆盖自然资源、人类住区资产的现状、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现象、活动/现象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环境影响的反应活动等。
可将其大体分为三大方面,以我国为例:1.自然状况。
其统计范围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范围内的国土、山脉、河流、海洋、气候等。
数据资料由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根据相关部门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而成。
2.自然资源。
统计范围覆盖全国范围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湿地资源。
数据资料由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气象局等相关部门提供。
3.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
统计范围涉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治理情况;城市空气质量,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及利用情况、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情况;城市道路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情况;造林及自然保护基本情况;地质、地震、海洋、森林灾害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等情况。
相关资料由环境保护部、林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政府统计的角度探析资源与环境的量化问题●穆旖旎摘要: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资源短缺问题愈演愈烈且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关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理论上,国民经济核算逐步向环境经济核算延伸,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认识不断深化,资源环境统计由此产生,且在政府统计中占据一席之地,其重要性不可小觑。
关键词:政府(官方)统计;资源环境统计;资源;环境污染■博士论坛国家海洋局等提供。
三、资源环境统计的大体脉络一是自然资源统计。
统计的数据大部分是实物数据,其范围是可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统计重点是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
需要强调的是,其统计范围仅限于已被我国发现或掌握的部分。
在自然界中自然资源的数量很多但非常有限,并且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较均匀;质量因客观因素的制约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因此,自然资源一直处在不断变动中。
二是环境统计。
其侧重于生态的平衡,统计重点是环境介质的数量和质量。
主要反映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情况(涉及保护、管理及自身建设3方面)。
环境污染情况关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废气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否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情况主要描述城市空气质量如何?污染及破坏事故的发生频度?三废的治理情况如何?造林及自然保护情况如何?及污染治理投资的进展。
四、《中国统计年鉴》的印证与扩展资源与环境自然状况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现状指标现状指标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储备、开发、利用情况压力指标现状指标反应指标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质量情况环境治理及保护情况国土国土面积、海域面积等气候山脉河流海洋气温、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山峰高程、冰川面积等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海洋深度、海水可养殖面积、水质评价等矿产资源有色金属、非金属主要能源、黑色金属主要矿产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总量人均量面积蓄积量覆盖率调查面积农用地、建设用地情况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地质、地震、海洋、森林灾害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三废”处理情况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情况城市道路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情况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造林情况自然保护基本情况完成投资数新增固定资产竣工项目数保护区面积保护区个数发生次数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受灾面积事故次数直接经济损失赔、罚款图1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下转第42页)制度完善、市场建设、信息披露、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共同推进。
令人欣喜的是,从本文等一系列研究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为下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方向。
参考文献:1.陈毓圭.中国会计准则的起步与发展.财务与会计,2008,(11):8-11.2.潘妙丽,肖泽忠,蒋义宏.强制执行IFRS之实证研究综述.中国会计评论,2008,(6):351-368.4.王立彦,刘军霞.上市公司境内外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执行偏差———来自A-H股公司双重财务报表差异的证据.经济研究,2003,(11):71-78.5.谭利,靳文杰.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技术经济,2010,(4):96-99.6.薛爽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新老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财贸经济,2008,(9):62-67.7.娄芳,李玉博,原红旗.新会计准则对现金股利和会计盈余关系影响的研究.管理世界,2010,(1):122-132.8.张景奇,孟卫东,王杏芬.国际会计准则、国内会计准则与股票价格———来自中国A、H股双重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120-128.作者简介:王冬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管理学博士;周笑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12-09-27。
《中国统计年鉴》是政府统计的重要产出,其中的资源和环境统计专题可作为一个“绿色”窗口,帮助我们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的状况。
资源环境指标体系的设置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在30年的演变中,《中国统计年鉴》资源环境专题不断精简统计要素,扩充统计范围。
我们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资源环境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
“资源和环境”专题以自然状况统计为起点,首先描述一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随后进一步对资源环境自身状况以及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统计。
指标体系构成大体体现了资源环境统计基本框架———“压力-状态-反应”(P-S-R )框架的思想。
五、结语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经济生产力的迅速扩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
但此时,资源与环境问题却如一个不和谐之声回荡我们的上空,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近年来,自然引起的火山爆发、海啸、干旱、地震、洪水等人类难以预见和预防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资源环境问题已不再是杞人忧天(图2)。
因此,如何对资源环境问题更加完整的进行统计描述,从而搭建起一套数据信息系统十分重要。
资源环境统计作为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量化描述的载体,其地位举足轻重。
资源环境统计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体系,它涉及多个学科,包括了展现环境状况的各种统计指标和与环境有关联的社会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具有物理和化学的特性,有着多种数据来源。
例如,来源于某一特定的数据汇集机构或调查记录等。
有些数据以仪表记录为基础或通过实验分析、遥感成像得出。
需要强调的是,资源统计数据常采用以空间分布而非人口分布为基础的抽样调查,很少存在如行政边界那样精确划分的自然空间单位。
所以说,资源环境统计体系不是一个严谨的、有统一计量单位和统一方法的数据体系,其结构相对松散,但在特定主题下会列示出指标“菜单”。
简言之,随着30年资源环境统计指标的不断细化和完善,如今资源环境的统计内容已经更丰富,并且覆盖范围更宽泛。
但目前的资源环境数据仍无法海纳百川,要原汁原味地呈现资源环境的全貌仍非易事,这表现在不同类别统计资料的粗细程度,可得程度仍有很大差异,有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探索。
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大事记(1949-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3.高敏雪.宏观算大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统计年鉴》解读———中国政府统计与国际规范比较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号:12XNH155)。
作者简介:穆旖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2-09-20。
(上接第36页)图2资源环境问题的形成自然力人力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生态效应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生产过程和人类生活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及产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