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图片、史料等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教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问题探究法3. 史料分析法4.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邓世昌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英雄是谁吗?他是在什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从而引出课题——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 战争背景(7 分钟)展示 19 世纪末日本、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逐渐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而中国在清朝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2. 战争经过(10 分钟)结合地图,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重点介绍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马关条约》(8 分钟)展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 战争失败原因(5 分钟)引导学生从清政府、日本、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前的中国历史背景,如洋务运动、民族危机等。
(2)提问:甲午战争前,中国的民族危机有哪些表现?2.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讲解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关系,如朝鲜半岛问题、琉球群岛问题等。
(2)分析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守旧思想,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平壤战役、旅顺口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2)分析北洋水师在战争中的表现,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等。
(3)引导学生探讨: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为何屡战屡败?4.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如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等。
(2)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如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等。
(3)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如民族觉醒、戊戌变法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甲午战争中汲取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6.作业布置(2)让学生收集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是否满意?3.作业布置和评价是否合理?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讲解背景时:“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前,中国面临着哪些内忧外患吗?比如,当时的清政府内部是怎样的情况?我们来看看这段历史视频,了解一下当时的民族危机。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认识到台湾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甲午中日战争1.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
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3.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
这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4.日本分两路入侵。
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旅顺守将徐邦道血战四天,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日本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黄海海战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
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
八年级历史第五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五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通过对战争过程和条约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展示图片、地图、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提高学生从多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使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体会中国军民英勇抵抗外敌侵略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如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
2. 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结合图片、地图等资料)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1. 展示一张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老照片(如黄海海战的图片),提问学生:从图片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否知道这是哪场战争中的场景?2.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场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场战争的相关内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5分钟)- 教师讲解: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急需对外扩张。
而此时的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成为日本侵略的目标。
- 同时,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日本借机出兵朝鲜,并蓄意挑起中日冲突。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10分钟)- 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结合地图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
- 黄海海战:- 讲述黄海海战的背景,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 介绍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人物,如邓世昌。
讲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英勇作战,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毅然下令撞击日舰吉野号,最后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 强调黄海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也重创了日本舰队,使日本舰队不敢轻易进攻北洋舰队的基地威海卫。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历史原因。
2)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的兴趣和探究欲。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学习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2)学习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 难点:1)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2)如何启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的探究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自然发问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知道甲午战争是什么吗?它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二、讲述甲午战争(15分钟)1. 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原因1)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发生了冲突。
2)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向中国宣战。
2. 甲午战争的经过1)甲午战争分为海战和陆战。
2)中国军队在此战中战败,战争双方签订和平条约。
3. 甲午战争的影响1)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差距。
2)甲午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
三、讲述列强瓜分中国(20分钟)1. 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和原因1)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剥削。
2. 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1)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施加压力。
2)列强各自在中国设立势力范围,对中国进行瓜分。
3. 列强瓜分中国的结果1)中华民族的狂潮被更加激发。
2)列强的瓜分并没有使中国完全亡国,反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四、练习与检验(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8910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北师大版《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本课主要讲述在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由于采取正确的措施,政治清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因而使得唐朝步入鼎盛的基本史实。
2、学情:通过影视作品,学生对于唐朝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武则天、唐玄宗等比较熟悉,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来协助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以上基本史实的了解,学习搜集课本中有关说明“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这一观点的材料的方法,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创意:通过对武则天图像的观察及描述,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通过课文中(唐语林)中记载一段有关唐玄宗统治史料,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通过收集课本中有关说明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史料(如杜甫诗、“唐朝疆域图”、丝织品、唐三彩陶俑图片、曲辕犁等),学习搜集有效信息进行验证史料的方法,明白任何一个史实都要有支撑点的道理。
课后记:用心爱心专心1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简单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
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022年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2022年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xx教育目标1.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课时:一课时课型:讲授新知识课教法:多媒体电化教学、讲练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具: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板书设计投影片、小结投影片、材料和练习投影片、《黄海大战》录像带、《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板书设计:(另页)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从古至今,两国邦交友好几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经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是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
(投影板书:第四章第二节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一个区区小国,竟然那么大胆对中国这样一个央央大国发动侵略战争。
究其根源是什么?2.讲授新课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
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个别提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侵占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侵占中国狂
潮教案
本课程将探讨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列强侵占中国的背景和影响。
以下是该教案的内容概述:
一、背景介绍
1. 中日战争的原因和起因
2. 中国封建社会的困境和政治体制的腐败
3. 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和军事扩张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结果
1. 甲午战争爆发的过程
2. 中日两国的战争态势和兵力对比
3. 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和决定性事件
4. 战争结果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
三、列强对中国的侵占和割地
1.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影响和干涉
2.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 领土割让与势力范围的更迭
4.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抵抗努力
四、研究目标
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2. 分析甲午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3. 掌握列强侵占中国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本教案将通过多媒体资料、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考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制作课件PPT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以打捞致远舰视频引入今天的新课。
自主学习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主要战役、结果
2、《马关条约》的签订、主要内容
交流:
1、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吗?(背景)
2、《马关条约》的影响?
二、交流学习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备 课 笔ຫໍສະໝຸດ 记课题5.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师:出示“时局图”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问题:当时的中国是何状况?如果你身当其时,会怎么想怎么去做?
(一)拓展提升
1、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日甲午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民族危亡的严重性。
教材内容包括:战争前的中国和日本、战争的导火索、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战争的影响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战争的影响和意义可能认识不足。
学生可能对战争中的具体战役和英雄人物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深远影响需要通过教学引导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战争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战争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战争的基本史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甲午战争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内容,呈现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史实。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战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战争过程和影响的理解。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甲午战争的爆发原因与经过;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2、比较分析《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它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
2、通过学生对条约内容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式、个人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以吞并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过程中即使有许多民族英雄和爱国官兵进行英勇的反侵略斗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和妥协退让最终以签订《马关条约》失败而告终,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难点:战争爆发的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即使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许许多多的血泪南京大屠杀的警钟,圆明园的焚毁,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中日甲午战争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兴衰与血泪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多媒体展示、阅读教材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并演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2)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使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3)清政府的落后腐败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
2、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英雄人物。
展示地图,配以说明,演示甲午战争的过程。
(地图依次为丰岛、平壤、黄海大东沟、旅顺、威海卫)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材料,揭露日军罪行。
教师简述在战争过程中广大官兵显示抵抗侵略野心与决策者妥协策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识读教材的《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制作表格等,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相关历史视频,揭露日本列强在侵略过程中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通过《马关条约》内容的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先一起来欣赏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同学们知道这里的“夏日”喻指哪个国家吗?台湾又是怎样离开祖国母亲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起走进那段沉痛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制造衅端,战争一触即发。
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战斗经过和战争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战争策略、国际局势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战争脉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认识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情怀,深刻反思历史教训,珍惜和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战争起因: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理解战争爆发的内在原因。
2.战争过程:详细分析战争的重要战役、战略部署和战斗经过。
3.战争结果及影响:阐述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战争场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史料,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辅助资料。
3.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战争历史情境。
2.呈现(15分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分析战争爆发的内在原因。
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理解战争的必然性。
3.操练(30分钟)详细分析战争的重要战役、战略部署和战斗经过。
让学生结合史料,论证史实。
4.巩固(10分钟)总结战争结果,阐述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识记和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民族英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战争;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学习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发言)教师:(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心智、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新课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1.阴云密布——战争背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日本。
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所以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战火硝烟——战争经过教师:(指导学生继续阅读教材,提出问题)简述战争的经过,找出这次战争中经历的几次重大战役。
学生:(阅读、回答、识记)教师:(总结)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教师: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战役是哪次?学生:丰岛海战。
初中历史教案甲午中日
初中历史教案甲午中日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中
课题:甲午中日战争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事件。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难点:探讨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的弱国状态,引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
二、讲授(20分钟)
1.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2.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包括海战、陆战等。
3.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等。
三、讨论(15分钟)
1.组织学生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四、总结(10分钟)
教师对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总结,并强调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撰写一份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强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 教学设计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邓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因日本对外扩张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导致其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以增强历史使命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中日对比的图片进行导入二、新课讲授(一)黄海海战1.中日甲午战争背景和原因教师给学生分析和讲述中日甲午战争背景和原因2.中日甲午战争经过讲述黄海海战的经过,讲解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事迹。
阶段战场主要战役第一阶段(1894.7-9) 黄海战役黄海海域第二阶段(1894.10-1895.4)辽东地区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二)中日《马关条约》观察图片,了解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和内容。
小组讨论: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会失败?(三)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时局图》以及史料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情况。
(四)从本课学习中让我们得到什么启示三、教师小结四、板书设计: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马关条约》→影响:瓜分狂潮 ⎪⎩⎪⎨⎧威海卫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
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1
导入
诗歌导入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感知台湾发出这样的呐喊,当时的中国是怎样的?
第二点,通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形势图,来了解重要的战役,重点在于黄海海战和辽东战役,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知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其中以邓世昌为榜样。
第三点,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通过学生自学,了解主要内容,并对比《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知道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危害,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大大加深。
最后一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瓜分中国,形成了《时局图》学生了解即可。知道哪种动物代表哪一个国家。
饶峰九年制学校教学设计
课题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种娇娇
时间
2018/9/21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中的第五课。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紧邻中国台湾和朝鲜。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通过黄海海战和辽东战役,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期间建立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次战争后签订的割地赔款、开矿设厂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野心,中国陷于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之中。
根据《南京条约》内容分条的影响,结合本节课所学,归纳鸦片战争的影响。
请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完成表格填写,并作好笔记
当堂
训练
检测
完成练习册上的11道选择题,限时10分钟。
作业布置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板书设计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战争的经过
黄海海战---辽东战役
3、战争的结果
---《马关条约》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三维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黄海战役;辽东战役;《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要整齐,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控制自己情绪。
通过观察PPT,以及教师介绍,通过课堂问题的呈现让学生动脑来思考回答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性,以学生自学为主,将课堂归还学生。
5
课堂
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也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逐步认清,仅仅向西方学习经济的工业化,不足以救国,必须想更深一层的领域探索——政治制度,于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又迈出了一步。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纷纷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第一点,让学生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愿意,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环境以及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来资本主义的道路,并把对外扩张作为国策,其次由于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继而导致鸦片战争爆发。
E
B
自制
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
黄海海战
文字:问题呈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G
C
自制
《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图表:《马关条约》的内容
J
G
自制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
地图:时局图
H
F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准备
PPT展示教案
学情
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引导与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北洋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并且通过地理的学习,学生对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所了解,有了基础知识的储备,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来说,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三、《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觉醒,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性,开始探索救国之路。
4、瓜分中国的狂潮
2
出示
学习
目标
1、了解黄海海战的过程
2、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出示目标
希望通过
本节课教
学,一起达
成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
目标(基本了解本
节课需要掌握的
内容)
3、教学重点突破
一、了解黄海海战的主要经过。
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
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
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的主要经过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课题
《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媒体来源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地图、表格、材料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