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合集下载

副本新4.9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临界与极值(五)

副本新4.9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临界与极值(五)

37o 37o 4.9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五)——临界与极值问题临界现象:临界现象是量变引起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上的生动体现,即在一定条件下,当物体的运动从一种形式或性质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性质时,往往存在着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称为临界点,这种现象称为临界现象。

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解决临界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定理、定律为依据,首先要找到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的形式,然后再分析讨论临界特殊规律和特殊解;第二种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从而通过临界条件求出临界值。

我们通常采用的第二种方法。

临界问题的分类:1.有关弹力的临界2.关摩擦力的临界例1.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与 竖直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要使物体不下滑,求推力F 的最小值?练1.质量为m 的物体与车厢的竖直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要使物体不下滑,车厢的加速度的最小值为 ,方向为 .例2.一细线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在车厢内,如图.求车厢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θ=370)(1)试问:车厢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如果将绳换成细杆,其结果还一样吗?练2.小车的右壁用轻绳悬挂一个质量m=4Kg 的小球,细线与右壁成θ=370角(1)当小车以a 1=7.5m/s 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球对细线的拉力和对右壁的压力分别为多少?(2)如果a 2=10m/s 2呢?例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叠放有M 和m 两个物体,两物体间动摩擦因数为μ。

在m 上施加水平力F ,为使两物体相对静止,求F 的最大值。

练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叠放有M 和m 两个物体,两物体间动摩擦因数为μ。

在M 上施加水平力F ,为使两物体相对静止,求F 的最大值。

练4.如图所示,m A =1kg ,m B =2kg ,A 、B 间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是5N ,水平面光滑。

用水平力F 拉B ,当拉力大小分别是F =10N 和F =20N 时,A 、B 的加速度各多大?练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而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μ1mgB .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μ2(m+M )gC .F>μ2(m+M )g 时,木板便会一起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4.9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五)——临界与极值问题作业纸1.如图所示,在平直轨道做匀变速运动的车厢中,用轻细线悬挂一个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保持恒定的夹角θ,则 ( )A .小车一定具有方向向左的加速度B .小车一定具有方向向右的加速度C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gtanθD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gcotθ2.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所示,当物块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至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接触弹簧后即做减速运动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C.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不等于零D.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的合力不为零3.如图,在静止的小车上,用细绳a和b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α=30°,现使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运动,小球相对小车的位置不变,则a绳的拉力T a将,绳b的拉力Tb 将,当加速度a大于时小球相对小车的位置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临界问题与极值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临界问题与极值问题

第 1 页 共 2 页牛顿第二定律专题—临界问题与极值 1.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叫临界问题。

临界状态常指某种物理现象由量变到质变过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连接状态,常伴有极值问题出现。

临界问题常伴有特征字眼出现,如“恰好”、“刚刚”等1.如图所示,质量M=4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6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2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1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g 取10m/s2),求(1)放小物块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3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有一质量M=4kg 的小车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小车上放一质量m=6kg µ=0.2,现对物块施加F=25N 的水平拉力,如图所示,(设车与物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g 10m/s2)第 2 页 共 2 页3托盘A 托着质量为m 的重物B ,B 挂在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下端,弹簧的上端悬挂于O 点,开始时弹簧竖直且为原长,今让托盘A 竖直向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a ,求经过多长时间,A 与B 开始分离(a g ). 4.如图所示, m =4kg 的小球挂在小车后壁上,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

求:(1)小车以a=g 向右加速;(2)小车以a=g 向右减速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1和后壁对小球的压力F2各多大?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0.2kg 的小球系着静止在光滑的倾角为53°的斜面上,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当斜面以10m/s2加速度水平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求线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g=10m/s2)6.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37°,皮带以10m/s 的速率运动,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如图所示.今在传送带上端A 处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0.5kg 的小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送带A 到B 的长度为16m ,g 取10m/s 2,则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为多少?(g 取为10m/s 2)。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一、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四种”典型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与拉紧的临界条件是F T=0。

(4)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加速度为0。

2. 解题指导(1)直接接触的连接体存在“要分离还没分”的临界状态,其动力学特征:“貌合神离”,即a相同、F N=0.(2)靠静摩擦力连接(带动)的连接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是“要滑还没滑”的临界状态.(3)极限分析法:把题中条件推向极大或极小,找到临界状态,分析临界状态的受力特点,列出方程(4)数学分析法:将物理过程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由数学方法(如二次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等)求极值.3.解题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详细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个过程中有几个阶段);(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4. 解题方法二、针对练习1、(多选)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μ,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则木板加速度a 大小可能是( )A .0a =B .4ga μ=C .3g a μ=D .23ga μ=2、(多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3、如图所示,木块A 、B 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

牛顿定律运用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牛顿定律运用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牛顿定律运用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例题分析: 3,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为θ=370 ,从一到 B 的长 度 16m,传送带以 10m/s 的速率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端无初速 地放一个质量为 m=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 ,求物体从一到 B 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sin370=0.6 cos370=0.8 g=10m/s2 ) 分析:μ< tg θ,物体的初速为零,开始阶段,物体速度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当物体具有斜向下的运动趋势时,物体 受到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y
当物体具有斜向下的运动趋势时,受力分析如图 2 所示, sin300 N1- f1 cos300=ma0 (1)f1 sin300+N1 cos300= 毫克 (2) f 1= μ N1(3)01= ? 当物体具有斜向上的运动趋势时,受力分析如图 3 所示, N2sin300+f2 cos300= ma0
a1=g(犯θ+μ cos θ)=10 ×(0.6+0.5 × 0.8) m/s2=10m/s2
B
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需要的时间为 t1=v/a1=10/10 年代=1 年代 由于μ< tg θ,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加速,当物体的速度大 于传送带的速度时,传送带给物体一斜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此 时受力情况如图 3 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2 0.5) m/s2=2m/s2 a2=mgsin θ-μ mgcos θ=10 ×(0.6-0.8 ×
例 4 全解
A
F1 解:( 1 )研究物块 1 上升的过程.以物块 1 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如图 1 所示.物块 1 在最高点 O 一处,加速度最大,且方向竖直向下, F1+m1g= mam F2 F1 最大.以物块 2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 2 所 示.F1'最大时, N=0 ,即 F1'=m2g 因 F1'=F1 所以, B m1 g m2 g m1g+ m2g=m1am 图1 am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之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解析版)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之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解析版)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之临界极值问题一、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学#科网(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二、几种临界状态和其对应的临界条件如下表所示临界状态 临界条件 速度达到最大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两物体刚好分离 两物体间的弹力F N =0绳刚好被拉直 绳中张力为零绳刚好被拉断绳中张力等于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三、 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1)认真审题,详尽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体过程中有几个阶段); (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 (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

挖掘临界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如例5中第(2)的求解关键是:假设球刚好不受箱子的作用力,求出此时加速度a 。

【典例1】如图所示,θ=37°,m =2 kg ,斜面光滑,g 取10 m /s 2,斜面体以a =20 m /s 2的加速度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细绳对物体的拉力为多大?【答案】【解析】 设m 处在这种临界状态,则此时m 对斜面体的压力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临界加速度a 0=g c otθ=10×43 m /s 2=403 m /s 2.将临界状态的加速度a 0与题设给出的加速度进行比较,知a>a 0,所以m已离开斜面体,此时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T c o s α=m a ,T s i n α=mg .注意:a≠0, 所以【典例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球。

4.11《牛顿第二定律:临界极值问题》

4.11《牛顿第二定律:临界极值问题》
弛(刚好被拉直)的临界条件是Fr=0.
(4)最终速度(收尾速度)的临界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
3. 解题基本思路
(1)认真审题,详尽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体过程中有几个阶段);
(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
(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
D.150 N
2.如图所示,质量为1kg 的木块A 与质量为2kg 的木块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为 2N,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用水平力F 作用于B, 则A 、B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g取10m/s²)( )
A.F≤12 N
B.F≤10 N
C.F≤9 N
D. F≤6 N
体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²),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 物体的质量为3kg
C.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²
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N/cm
4. (多选)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A, 小球被水平挡板P 托住使弹
时间内,F 为变力,0.2s以后F 为恒力,sin37°=0.6,cos 37°=0.8,g取10m/s²。求:
(1)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xo;
(2)物体Q 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 3 ) 力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多选)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 的小物块甲、乙、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紧靠竖直墙壁,
簧的劲度系数为k,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外力F(恒为2mg)沿斜面方向拉物块 A 使

牛二临界极值答案版

牛二临界极值答案版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之临界极值问题例1、用细绳拴着质量为m 的重物,从深为H 的井底提起重物并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重物到井口时速度恰为零,已知细绳的最大承受力为T ,则用此细绳子提升重物到井口的最短运动时间为多少? 【解析】(1)由题意可知,“最大”承受力及“最短”作用时间均为本题的临界条件。

提重物的作用时间越短,要求重物被提的加速度越大,而细绳的“最大”承受力这一临界条件又对“最短”时间附加了制约条件。

显然这两个临界条件正是解题的突破口。

(2)重物上提时的位移一定,这是本题的隐含条件。

(3)开始阶段细绳以最大承受力T 上提重物,使其以最大加速度加速上升;紧接着使重物以最大加速度减速上升(绳子松驰,物体竖直上抛),当重物减速为零时恰好到达井口,重物这样运动所需时间为最短。

开始阶段,细绳以最大承受力T 上提重物,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一mg =ma设该过程的时间为t 1,达到的速度为v ,上升的高度为h ,则v =at 1,h =21at 12此后物体以速度v 做竖直上抛运劝,设所用时间为t 2,则t 2=v / g , H 一h =v 2/2g 总时间t =t 1+t 2 解以上方程得 )(/2mg T g HT t -=评注:该题还可以借助速度—时间图线分析何种情况下用时最短。

一般而言,物体可经历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和减速上升三个阶段到达井口,其v -t 图线如图中的图线①所示;若要时间最短,则应使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的加速度均为最大,其v -t 图线如图中②所示。

显然在图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图线②所需时间最短。

针对训练: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4kg ,M B =5kg ,连接两物体的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0N ,滑轮的摩擦和绳子的重力均不计,要将物体B 提离地面,作用在绳上的拉力F 的取值范围如何?(g 取l0m/s 2)[N F N 14490≤≤]例2、如图所示,木块A 、B 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

高中物理--牛二律临界与极值问题ppt

高中物理--牛二律临界与极值问题ppt
1
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
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叫
临界问题。临界状态常指某 物理现象由量变到质变过渡 到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连接状 态,常伴有极值问题的的出
现。
找好临界与极值
条件,是解决临界 问题与极值问题的 关键,如出现“恰 好”、“刚刚”等
2
三类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
相互作用 力的弹力
为零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 要脱离的临界条件
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
(1)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变化的物理过程,找 出临界状态。 (2)寻找变化过程中相应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3)以临界条件为突破口,列临界方程,求解问题。
练习: 如图,在光滑的地面上有小车A,其质量为mA=2千克,小车上放一物体B,
质量mB=1千克,A、B间有摩擦,若给B施加一水平推力F1(如图甲所示),当F1
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
静摩擦力达最大值
三类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
(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 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 绳中拉力为零
(3)存在静摩擦的连接系统,当系统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间 不一定有相对滑动,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
静摩擦力达最大值
y FN
F
x
而a3 =g ,故绳已松弛,
θ
G
绳上拉力为零

[小结] 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中拉力刚好为零。
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 (1)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变化的物理过程, 找出临 界状态。 (2)寻找变化过程中相应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3)以临界条件为突破口,列临界方程,求解问题。
a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动力学中的典型临界问题包括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以及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

对于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当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时,接触面间弹力FN等于0.对于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当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此时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对于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子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等于0.对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在变加速运动中,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解决临界极值问题常用方法有极限法、假设法和数学法。

极限法可以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假设法常用于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时,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

数学法则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

举例来说,对于接触与脱离类的临界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例子:例1: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下有一托盘,用托盘托着物体使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然后使托盘以加速度a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a<g),试求托盘向下运动多长时间能与物体脱离?例2:竖直固定的轻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800N/m,上端与质量为3.0kg的物块B相连接。

另一个质量为1.0 ___的物块A放在B上。

先用竖直向下的力F=120N压A,使弹簧被压缩一定量后系统静止,突然撤去力F,A、B共同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将分离,分离后A上升最大高度为0.2m,取g=10m/s,求刚撤去F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例3: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轻质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A,当运动距离为h时A与B分离。

第3课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连接体临界极值等问题

第3课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连接体临界极值等问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第3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连接体、临界、极值等问题)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1.牛顿定律的应用Ⅱ2.超重与失重Ⅰ1.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的两类动力学问题 2.了解超重、失重现象,掌握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本质3.能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有关连接体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属于Ⅱ级要求,主要涉及到两种典型的动力学问题,特别是传送带、相对滑动的系统、弹簧等问题更是命题的重点.这些问题都能很好的考查考试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基础检测◆◆◆◆1.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 1和F 2作用,且F 1>F 2, 则物体1施于物体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A 、F 1B 、F 2C 、21(F 1+F 2)D 、21(F 1-F 2)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 、B 两物体,已知m A =6 kg 、m B =2 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μ=0.2,在物体A 上系一细线,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 N ,现水平向右拉细线,g 取10 m/s 2,则A .当拉力F <12 N 时,A 静止不动B .当拉力F >12 N 时,A 相对B 滑动C .当拉力F =16 N 时,B 受A 的摩擦力等于4 ND .无论拉力F 多大,A 相对B 始终静止◆◆◆◆知识梳理◆◆◆◆一、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是矢量运算的一种常见方法.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应用正交分解时,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有两种方法.通常以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与此垂直方向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的力按x 轴及y 轴方向的分解,分别求得x 轴和y 轴方向上的合力F x 和F y .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各个方向上的力产生各自的加速度,得方程组F x =ma ,F y =0.但有时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方程组求解较为繁琐,因此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可根据物体受力情况,使尽可能多的力位于两坐标轴上而分解加速度a 得a x 和a y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程组 , 求解.至于采用哪种方法,要视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第三章第5讲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中临界极值

第三章第5讲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中临界极值

( M m)mg tan F M
P 例5.如图,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0的 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 细 线的另一端 拴以质量为m的小球, ⑴.当滑块至少以多大 a 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为零? ⑵.当滑块以加速度a=2g向左运动时,线中张 力多大? a 解: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B (m M )a ① mg ma ② 联立①②两式解出 FmB (m M ) g
A m B
m
M
FmB
⑶若要把B从A下表面拉出,则施于B的水平拉力的最小值跟保持 A、B相对静止施于B的最大拉力为FmB物理意义相同.答案同⑵
理解临界状态的“双重性”
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
例2.如图所示,mA=1kg,mB=2kg,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N, 水平面光滑,用水平力F拉B,当拉力大小分别为F1=10N和 F2=20N时,A 、B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m 解:假设拉力为F0时,A、B之间的静摩擦力 A 达到5N,它们刚好保持相对静止.对于整体 F B 和物体A,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θ
mg
mgcos N masin ③
随a 增大,弹簧伸长,弹力F增 大,支持力N减小,直到N=0时, 为最大加速度。
kx1 mgsin ①
mg kx 2 ④ sin
联立①④两式解出小物块在斜面体 上相对于斜面体移动的最大距离
a
θ θ
mg
m g cos x2 x1 k sin
2
如图示,倾角30°的光滑斜面上,并排放着质量分别 是mA=10kg和mB=2kg的A、B两物块,一个劲度系数 k=400N/m的轻弹簧一端与物块B相连,另一端与固定 挡板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A施加一沿 斜面向上的力F,使物块A沿斜面向上作匀加速运动, 已知力F在前0.2s内为变力,0.2s后为恒力,g取 F 10m/s2 , 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牛顿第二定律连接体问题临界极值超失重

牛顿第二定律连接体问题临界极值超失重
连结体问题旳处理措施 课本P53
连结体: 稳定之后,系统内各物体具有共同旳加速度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结参加运动旳系统。
隔离法:求系统相互作用力时,将各个物体隔离出来分析
整体法:若连结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旳加速度相同,又不
需要系统内各物体间旳相互作用力时,可将系统作为一种整
体来研究
目旳是先把共同加速度表达出来
课本P54 例3
如图所示,AB、AC为不可伸长旳轻绳,小球质量为
m=0.4 kg,当小车静止时,AC水平,AB与竖直方向夹角
为θ=37°,试求小车分别下列列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
两绳上旳张力FAC、FAB分别为多少.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tan37°=0.75.
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
[规律总结] 超重和失重现象判断旳“三”技巧
(1)从受力旳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旳拉力(或支持力)不小于重 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不不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 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旳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旳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 态,具有向下旳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旳加速度为重力加 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答案:(1)a=2 m/s2 (2)FAB=4 N (3)s=40 m
考点 临界与极值问题 课本P54
[规律总结] 动力学中旳“四种”经典临界条件
(1)接触与脱离旳临界条件:弹力FN=0. (2)相对滑动(分离)旳临界条件:静摩擦力到达最大值或加速度 不相同步. (3)绳子断裂与松驰旳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旳张力是有程度旳, 绳子断与不断旳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旳最大张力, 绳子松驰旳临界条件是:FT=0. (4)加速度变化,速度到达最值旳临界条件:当加速度变为零时.

专题五-牛顿第二定律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专题五-牛顿第二定律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专题五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临界和极值问题一、概念(1)临界问题: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

(2)极值问题: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

二、关键词语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能”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

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这类问题一般用假设法。

三、常见类型动力学中的常见临界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弹力发生突变时接触物体间的脱离与不脱离的问题;二是绳子的绷紧与松弛问题;三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滑动与不滑动问题。

四、解题关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描述,对临界状态的判断与分析,找出处于临界状态时存在的独特的物理关系,即临界条件。

常见的三类临界问题的临界条: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子的拉力为零。

3、存在静摩擦的系统,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五、例题解析【例题1】质量为0.2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为θ=60°的斜面体的顶端,斜面体静止时,小球紧靠在斜面上,线与斜面平行,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求在下列三种情况下,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取g=10 m/s2)(1) 斜面体以23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2) 斜面体以43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例题2】如图所示,轻绳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绳BC水平,小球质量m=0.4 kg,取g=10m/s2。

试求:(1)小车以a1=2.5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绳AB的张力是多少?(2)小车以a2=8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绳AB的张力是多少?【例题3】如图所示,质量为2kg 的m1和质量为1kg 的m2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m1与m2、m1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3,现用水平拉力F拉m1,使m 1 和m 2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要使m 1 和m 2之间没有相对滑动,水平拉力F 最大为多大?六、巩固练习【练习1】一个质量为m=0.1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a =37°的斜面顶端,如图所示。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等时圆问题+临界和极值问题)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等时圆问题+临界和极值问题)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

D.150 N
临界和极值问题——测
16.如图所示,小物块质量为m=1kg,在与水平方向成 角
的力F的作用下以的初速度沿直线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运动
,经t=2.5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
s=10m。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若物块可
二、等时圆
特点:等时圆模型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经典模
型,指的是一个圆上面延伸出无数条轨道,物体在
每一条轨道上运动的时间相等。这个模型可以用来
解决一些关于运动时间、速度、加速度、能量等方
面的问题。
等时圆——讲
8.如图所示,A、B、C是同一半径为R的竖直圆周
上的三个点,C为最低点,AC、BC为两条分别与
6.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
m=1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
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
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在剪断轻绳的瞬间(g取10 m/s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g
2
3g
3
C.
B. 3 g
3
D.0.5g
)
变,往往可以看成是瞬间不变的.
轻弹簧模型(橡皮绳)——讲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用轻弹簧连接,
A球用细线悬挂起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如果
将悬挂A球的细线剪断,此时A和B两球的瞬时加速
度各是多少?
轻弹簧模型(橡皮绳)——练
4.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左侧竖直墙上,另一端连着
A小球,同时水平细线一端连着A球,另一端固定在右侧竖直墙
m2=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水平面

牛顿第二定律和临界值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和临界值问题

整理课件
6
2).找出临界条件
上述临界状态其对应临界条件是: • (1)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
力达最大值; •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中拉力为零; • (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
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整理课件
7
• 3).列出状态方程
• 将临界条件代到状态方程中,得出临界条件下的 状态方程。
整理课件
4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
• 1.分析临界状态
2.找出临界条件 3.列出状态方程 4 联立方程求解
整理课件
5
1)分析临界条件
• 一般采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中的物理 量推向极值,就会暴露出物理过程,常见 的有A.发生相对滑动;B.绳子绷直; C.与接触面脱离。
• 所谓临界状态一般是即将要发生质变时的 状态,也是未发生质变时的状态。此时物 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常见的有:A.平衡状态; B.匀变速运动;C.圆周运动等
A B
整理课件
25
• 解析:当水平推力F很小时,A与B一起 作匀加速运动,
当F较大时,B对A的弹力竖直向上的分力 等于A的重力时,
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零,此后,物体A将 会相对B滑动。
显而易见,本题的临界条件就是水平力F为 某一值时,恰好使A沿AB面向上滑动,即 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整理课件
26
求解的目的。
整理课件
9

例题1如图甲,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在倾
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体质量为M=2Kg,斜面与施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体m相对斜面
静止,力F应为多大?(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
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临界和极值问题
一、概念
(1)临界问题: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

(2)极值问题: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

二、关键词语
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能”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

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这类问题一般用假设法。

三、常见类型
动力学中的常见临界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弹力发生突变时接触物体间的脱离与不脱离的问题;二是绳子的绷紧与松弛问题;三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滑动与不滑动问题。

四、解题关键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描述,对临界状态的判断与分析,找出处于临界状态时存在的独特的物理关系,即临界条件。

常见的三类临界问题的临界条:
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子的拉力为零。

3、存在静摩擦的系统,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五、例题解析
【例题1】质量为0.2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为θ=60°的斜面体的顶端,斜面体静止时,小球紧靠在斜面上,线与斜面平行,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求在下列三种情况下,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取g=10 m/s2)
(1) 斜面体以23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
(2) 斜面体以43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
【例题2】如图所示,轻绳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绳BC水平,小球质量m=0.4 kg,取g=10m/s2。

试求:
(1)小车以a1=2.5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绳AB的张力是多少?
(2)小车以a2=8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绳AB的张力是多少?
a F
b F 【例题3】如图所示,质量为2kg 的m 1和质量为1kg 的m 2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m 1 与m 2、m 1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3,现用水平拉力F 拉m 1,使m 1 和m 2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要使m 1 和m 2之间没有相对滑动,水平拉力F 最大为多大?
六、巩固练习
【练习1】一个质量为m=0.1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a =37°的斜面顶端,如图所示。

系统静止时绳与斜面平行,不计一切摩擦。

求下列情况下,绳子受到的拉力为多少?(取g=10m/s 2)
(1)系统以6m/s 2的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
(2)系统以l0m/s 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
(3)系统以15m/s 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

【练习2】在静止的小车内,用细绳a 和b 系住一个小球,绳a 处于斜向上的方向,拉力为F a ,绳b 处于水平方向,拉力为F b ,如图所示.现让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小球相对于车厢的位置仍保持不变,则两根细绳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
A .F a 变大,F b 不变
B .F a 变大,F b 变小
C .F a 变大,F b 变大
D .F a 不变,F b 变小
【练习3】A 、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A =2kg ,m B =3kg ,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均为f m =12N ,将它们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在
物体A 上施加一水平拉力F =15N ,则A 、B 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练习4】如图所示,木块A 、B 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

现施加水平力F 拉B ,A 、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

若改为水平力F ′拉A ,使A 、B 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F ′不得超过( )
A .2F
B .F /2
C .3F
D .F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