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寓言两则_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语文S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由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导入,如: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把你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再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翻开课本读寓言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事。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
2、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
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3、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
(自欺欺人)八、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第二课时一、学习《守株待兔》。
1、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
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
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
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1)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

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寓言两则教案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为了更好地完成好本课基本任务,我通过看图、表演,让学生用上自己的声音、表情或动作读出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再将自己的切身体验表现在自己的朗读中。
从读中体会两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4、了解寓言,从寓言中体会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
(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图猜。
(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三长两短、小题大做、一举两得、百发百中、揠苗助长。
)汉语成语丰富多彩,有两万余条,常用的也有四五千条。
成语背后有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有的出于名人说的话,还有的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神话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揠苗助长》就是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揠”三框两笔。
听过这个故事吗?二、初读感知:1、认读生字生词:寓揠焦喘费截寓言揠苗巴望焦急喘气白费筋疲力尽一大截2、指导书写:费焦3、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掉字,不添字,注意标点停顿。
4、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三、再读感悟:1、展示读悟第一自然段:a、谁想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把读的最好的句子展示给大家?b、读的真好,为什么这么读?读出种田人的着急心情。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30 寓言两则 优质教案

1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ɡ),很想把它偷走。
段导读: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有个人想把人家挂在门上的铃铛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2[句导读:用拟声词形象地模拟出了铃铛的声音好像会没完没了地响下去似的。
写出了小偷内心怕被人发现的担忧。
][①从“他明明知道”中可以知道什么?]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3[②“可是”表明了什么?]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出了事情的经过,他自以为想出了聪明的办法——捂住耳朵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❶4了。
段导读:这段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捂住耳朵去偷铃铛,当场被主人发觉。
守株待兔5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
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仓皇❶蹿(cuān)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6[①“忽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段导读:主要讲了一件偶然的事情的发生,为后来这个种田人产生某种想法奠定了基础。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哇!7[②“乐滋滋”说明他怎样的心情?于是他有了什么想法?]1☜2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响起。
知道不能做的事还要做,说明他非常的愚蠢。
3 ②这个人违背常理的做法——自作聪明,非常可笑。
4 ❶觉,这里读jué。
5 ❶仓皇:匆忙而慌张。
6 ①事情的意外,形象地写出这是一个巧合。
7 ②欣喜若狂的心情。
偶然事件的发生竟然使他有了不劳而获的想法。
段导读:写这个人在毫不费力捡到一只兔子后的想法,为后来他的行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8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
[③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抚远县二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两则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3)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从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2、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三、拓展作业.
1、引导学生自学《雕凤凰》、《桃花心本》。
2、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9父爱深深
教材分析:《父爱深深》讲述的是迷恋音乐的“我”想组建自己的乐队,在缺钱买音箱的情况下,不得不请父亲资助,但是父亲说没钱并要和“我”自制音箱.虽然刚开始“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但经过比赛“我”才逐渐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真爱。成年后的“我”对父亲的一片苦心以及父亲对亲情的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课文表现了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真爱,阐明了金钱难以替代真情的道理.学情分析:《父爱深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事情发展和“我”的心理活动为线索,讲述了一个触动我们心灵的亲情故事。很多孩子在新学期一拿到语文书后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读了这个故事,所以这一课应该是每一个孩子盼望的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在一开课就会高涨起来,组织教学的难度相对来说会降低一些。但是,我班学生处在四年级上学期,年龄一般在十岁左右,一部分学生属武大子弟,家庭条件优越,另一部分借读的学生也都来自家庭条件优越的校外家庭,物质生活水平一般也都普遍较高。在平日的生活里,父母基本能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要,他们基本上缺乏课文中作者的生活经历,也很难体会这种用金钱难以替代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怎样通过课文中父亲爱的特殊方式来引发孩子们思考:我的父母是怎样来爱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感受到父母的深爱了吗?通过本课的教学,借机给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上一堂难得的亲情课,让他们能理解父母给予他们无私的爱.教学目标:1、会写12个字,会认10个字。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教学流程:一、读课文,找感觉。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你对哪一则寓言比较感兴趣,告诉大家。
指导念准两个成语:南辕北辙、滥竽充数。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
如果你能读出与他不同的风格,请你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吗?二、品课文,悟道理。
1、两则故事很短小,但只要你爱思考,就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
可以先与同学讨论,待会儿你们说,你们评,老师来做听众。
2、同学各抒已见,请支持他的意见。
同学举手。
同学们最赞同谁发言?3、那么,用“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这两个词作为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合适吗?(.课件演示两则成语的意思)这是老师从成语词语中查出的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跟同学们刚才说的一致吗?我的感觉是:同学们谈得比它生动、又丰富。
我们还是小学生,读了故事能领悟到学习中的道理;长大后走上社会,你再读这个小故事,会领悟到又一层道理。
只要我们静心读书,善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文章也像一颗树,有无穷的生命力。
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一同成长,同学们信吗?三、评人物。
让我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寓言二则》新读)这个“新”,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看这个小故事,也许就会发现,它还有新的含义。
1、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课件演示: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想跟同学讨论吗?可以离开座位跟任何同学讨论。
2、组织交流。
同学发言,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举手表示。
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去楚国的人:A、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B、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C、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
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3、引导修改原文。
照你的看法,这课文该怎么读?读后,有没有想把文中有些语句改一改?课件出示:①《南辕北辙》最后一个自然段。
改为:他的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这位老兄一向不傻呀!莫非……②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寓言两则》教案(通用21篇)

《寓言两则》教案(通用21篇)《寓言两则》教案(通用21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两则》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寓言》教案篇1学习目标①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①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学习《揠苗助长》)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
(“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
“则”的意思就是“篇”)教学《揠苗助长》①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
“助”是帮助。
“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处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
(齐读、指读、开火车读)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
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③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
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寓言两则的教案5篇

寓言两则的教案5篇寓言两则的教案篇1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2、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要想掌握()本领,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第二课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能够概括出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通过举例说明,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概括出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挑选两则适合学生的寓言故事。
(2)准备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或道具。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实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则寓言故事。
(2)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概括出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例分析(1)教师提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根据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2. 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写下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寓言故事的能力。
2. 学生概括寓言故事主题和寓意的能力。
3. 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寓言两则》的教案设计范文

关于《寓言两则》的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并解读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寓言故事;(2)学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寓言故事中的道理;(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2)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懂得道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并解读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2)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寓言两则》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寓言两则》,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寓言故事中的道理;(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朗读练习;(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编写类似的寓言故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评价;2. 学生对生字词学习和运用能力的评价;3. 学生对寓言故事理解和道理思考能力的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寓言两则》,巩固生字词;2. 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并交流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等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寓言两则》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资源:相关寓言故事的图片、音频、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熟知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寓言故事,学会生字词。
(2)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等,初步理解故事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2)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4. 案例分析:(1)通过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的意义。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寓言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
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板书)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4n”,不要读成“qu1n”。
30《寓言两则》教案.doc

30、《寓言两则》教学内容:《寓言两则》+读丛书4P130《精卫》教材分析:《寓言两则》包括《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当场被人发觉的故事。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却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的故事。
编排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言所寄寓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阅读这两则寓言,学生要注意通过梳理文中所叙写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了解各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进而总结出寓言的故事;通过讨论寓言中主人公的言行,得出寓言的寓意,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巩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表述模式,并运用此方法来概括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4•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不能自欺欺人;不能妄想不劳而获。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巩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表述模式,并运用此方法来概括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2•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不能自欺欺人;不能妄想不劳而获。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刻舟求剑》《提苗助长》的动画片、有关寓言的资料。
上课时间:年月曰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教师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刻舟求剑》《擅苗助长》,学生观看。
2.指名回答所播放的动画片是哪两则寓言故事。
3•教师导入:寓言这种文体是运用较为短小的文字,讲一些我们比较有兴趣的小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些生活启示和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基本特点,能够概括寓言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
(2)能够复述寓言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一定的道理。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透过寓言故事的表面,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哲理。
(2)帮助学生将寓言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如“掩耳盗铃”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2、初读寓言(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精读寓言(1)选取第一则寓言,引导学生逐段朗读,理解每一段的意思。
(2)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情节。
(3)组织学生讨论:“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汇报。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加深对寓言道理的理解。
4、自主学习第二则寓言(1)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自主阅读、思考、讨论第二则寓言。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5、比较两则寓言(1)组织学生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从故事内容、寓意、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特点,如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寓意深刻等。
6、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讲给大家听。
(2)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寓言的理解,创作一则寓言故事。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两则寓言,再次强调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学生能够运用寓言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寓言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寓言,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两则寓言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
2.2 故事梗概:详细讲述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2.3 寓意解析:分析两则寓言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寓言背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背景和寓意。
3.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寓言的理解和感悟。
3.3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引发思考。
4.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两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4.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寓言的理解和感悟。
4.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5.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寓言故事的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5.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写作作品,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寓言故事教材,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
6.2 多媒体资源: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和寓意。
6.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的寓言故事和解析,拓展学生的视野。
《寓言两则》教案范文

《寓言两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概括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能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寓言故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概括故事主题和寓意。
难点: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则寓言故事的相关资料,如故事文本、译文、解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概括故事主题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两则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4. 实例分析:(1)教师提出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寓言故事解决问题的经验。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2)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则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朗读和解析。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运用寓言故事解决实际问题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实例分析环节的参与程度、态度表现和发言质量。
30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30 《古代寓言两则》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分析故事情节。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习重点:1、分析故事情节。
2、领会寓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你知道多少呢?如:自相矛盾、滥竽充数、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看看它们分别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学习《智子疑邻》一、朗读故事1、师范读,要求注意字音、停顿天雨(yǔ)强坏邻人之父(fǔ)暮(mù)2、自由读3、齐读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熟悉作者。
(从PPT上删选重要信息)2、翻译故事,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强调下面重点词语的意义:天雨(下雨)墙坏(毁坏) 不筑(修补),必将有盗(盗贼)其邻人之父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四、复述故事五、探究寓意(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
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六、续编故事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
第二课时学习《塞翁失马》一.资料助读投影:《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
《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30 寓言两则 优质教案

1掩耳盗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ɡ),很想把它偷走。
段导读: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有个人想把人家挂在门上的铃铛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2[句导读:用拟声词形象地模拟出了铃铛的声音好像会没完没了地响下去似的。
写出了小偷内心怕被人发现的担忧。
][①从“他明明知道”中可以知道什么?]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3[②“可是”表明了什么?]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出了事情的经过,他自以为想出了聪明的办法——捂住耳朵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❶4了。
段导读:这段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捂住耳朵去偷铃铛,当场被主人发觉。
守株待兔5古时候有个种田人。
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仓皇❶蹿(cuān)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6[①“忽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段导读:主要讲了一件偶然的事情的发生,为后来这个种田人产生某种想法奠定了基础。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哇!7[②“乐滋滋”说明他怎样的心情?于是他有了什么想法?]段导读:写这个人在毫不费力捡到一只兔子后的想法,为后来他的行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1☜2①这个人十分清楚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响起。
知道不能做的事还要做,说明他非常的愚蠢。
3②这个人违背常理的做法——自作聪明,非常可笑。
4❶觉,这里读jué。
5❶仓皇:匆忙而慌张。
6①事情的意外,形象地写出这是一个巧合。
7②欣喜若狂的心情。
偶然事件的发生竟然使他有了不劳而获的想法。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8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
[③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培养学生通过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介绍寓言的概念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讲解《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
分析两则寓言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寓言故事和寓意。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利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提供《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
设计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通过讲解寓言的概念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讲解:详细讲解《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分析:分析两则寓言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寓言进行思考。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步骤设计第一步:引入寓言的概念,讲解寓言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步:讲解《刻舟求剑》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第三步:讲解《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第四步:分析两则寓言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思考题答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评估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展示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上册
课 文:30 寓言两则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是两则浅显易懂的寓言,对中年段的学生来说大都耳熟能详。
为此,要怎样教学这两则寓言呢?首先要把重点放在理解偷铃人和种田人的可笑行为上,并由此展开逐层深入的教学。
通过品读语句,想象画面,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味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插图的语文功能。
另外,寓言以它语言精神的特点又让其成为一种压缩艺术,把这种压缩文本用适当的方式打开,让学生读出字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很重要。
为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有效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教学目标:
1.会认“铛、蹿”等生字;会写“盗、铛、零、株、桩、滋”等生字;掌握“掩耳盗铃、铃铛、丁零丁零、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寓言,基本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
4.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懂得自欺欺人只会害了自己;
得到一点意外好处就产生侥幸心理,结果只会一无所有。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寓言,基本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我来考考你们,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呢?(板书:寓言)边板书边提醒“寓”字的最后三画是“竖、提、点”。
(二)指名学生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
(三)小结。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就叫寓言)
(四)你们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哪位同学愿意讲一讲?
(五)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两则寓言(把题目补充完整),其中一则就叫——《掩耳盗铃》。
(板书)二、初读课文,弄懂题意
(一)这是一则什么样的寓言呢?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边听边纠正字音。
(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则寓言讲的是什么内容呢?谁来说一说。
(结合课文插图一)(展示课件第四屏)
(四)交流寓言的主要内容。
(五)现在请同学们再看课题,“掩”是什么意思?“盗”又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又是什么意思呢?
(六)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
(展示课件第五屏)
三、再读课文,体会寓意
(一)默读课文,弄清起因、经过、结果。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想偷铃铛)
2.他知道偷铃铛的后果了吗?从文中哪句话看出,请用“~~~”画出。
①(展示课件第六屏)齐读句子。
② “明明知道”说明什么?(这个人很聪明)
③谁能用“只要……就……”造一个句子?
3.想偷铃铛的人是怎样想的?(掩住耳朵)在书中用“ ”画出偷铃人是怎样想的句子读一读。
想想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句子中有一个关联词,请找出来,谁能用这个关联词造一句话。
(展示课件第七屏)指导朗读这句话。
4.偷铃铛的人得手了吗?结果怎样?(被人发觉)
5.你觉得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同学交流一下看法。
(自欺欺人、自作聪明……) 6.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二)体会寓意
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自作聪
这个环节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寓言”,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而对旧内容的复习,则丰富了寓言故事的内涵。
读与听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技能,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在语文课堂上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尝试着读,认真地听,才能增强他们听读的针对性,提高听读的效果,从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有位名师说,会读书的学生会把一篇文章概括为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词。
语言教学始终是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服务的。
因而,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通过弄懂主要内容,再来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那就水到渠成了。
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遣词就句的能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表达意向的欲望,让他们有感而发。
明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2.后来,人们把这则寓言故事浓缩为一个成语“掩耳盗铃”,那它比喻哪一类人呢?
四、拓展延伸
(一)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
(二)当这个愚蠢可笑的偷铃人被人发觉后,又会有什么事发生呢?同学们现在就展开想象,动笔为这则寓言续编一个结尾。
(三)师生交流、互评。
板书设计:
30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现
(起因) (经过) (结果) ┗━━━━自欺欺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内容
(一)上节课学习的《掩耳盗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
这次学习的是《守株待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教师纠正读音(展示课件第八屏)。
特别是“蹿、滋”是平舌音,“桩”是翘舌音。
(三)试着说说“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四)交流寓言的主要内容。
(五)(展示课件第九屏)观看动画片,加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三、品味语句,感悟寓意
(一)(展示课件第十屏)同学们观图,兔子是怎么死的?文中是怎样说的?你觉得兔子的死是一种什么现象?带着问题默读第一自然段。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通过动词体会兔子的死纯属意外。
(蹿、撞) (三)种田人是这样认为的吗?他为什么乐滋滋呢?(板书:白捡)他还会想什么?
(四)你觉得他的想法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从此,这个种田人做起了白日梦,(再次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把寓言故事引向深入,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平台。
温旧才能知新。
通过对上则寓言所蕴含道理的复习,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从而使教学连贯。
由于有了上节课的学习,故此本环节的设计采取自读自悟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动画演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这一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语言所包含的意思。
此处补白,大大丰富了
指导观看插图二)他做出什么决定呢?(板书:丢下锄头,整天等)因为有了这一次意外收获,种田人希望每天都有这样的好运气。
此时,他闭着眼在想什么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
(显示课件第十一屏)
(六)小结:他等到了吗?结果怎样?(板书:庄稼完了)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心存侥幸,所以一无所获)
(七)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种田人的可笑。
(八)种田人在什么也得不到的情况下,看到他原来的庄稼地会怎样想呢?
(九)从中,你从他身上得到什么教训?(凡事不能心存侥幸,只有积极主动地去做,才会有收获。
)
(十)后来,人们用“守株待兔”形容什么?
(十一)那么你呢?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做法呢?
四、感悟寓言故事的魅力
(一)在阅读这两则寓言故事时,最让你感到神奇的是什么?
(二)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归纳总结寓言故事的魅力。
五、拓展延伸
(一)抓住了寓言故事的特点,相信今后在阅读更多的寓言作品时你会有自己的收获。
(二)(显示课件第十二屏)推荐:《中国寓言故事》
六、指导书写(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上下结构:盗 案
左右结构:铛 株 桩 滋
板书设计:
30寓言两则
守株待兔
白捡
种田人───→野兔(蹿、撞)
一↑心 ↓
无│存 丢下锄头
所│侥 ↓
获│幸
庄稼完了←──整天等 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在补白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进故事的内核。
用自己的话谈寓言故事体会蕴含的道理,从而易化了学习难点。
对寓言所蕴含道理的理解只有和学生的生活对接以后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什么叫寓言?该如何写寓言故事?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达成共识,也就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能力。
从而也因为有上面两则寓言作为铺垫,而易化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