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 吸虫病(分体吸虫病 双腔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5)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 吸虫病(分体吸虫病 双腔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5)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 吸虫病(分体吸虫病 双腔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1 病原体
主要是矛形双 腔吸虫,又称枝 歧腔吸虫,虫体 较小,5-15mm × 1.5-2.5mm, 柳叶状,半透明, 睾丸斜列于腹吸 盘之后,圆形或 稍有分叶,卵巢 圆形或不规则, 位于睾丸的后部, 子宫位于虫体后 部。
中 华 双 腔 吸 虫
矛 形 双 腔 吸 虫
2 生活史
陆地螺吃入 虫卵 尾蚴粘团(附 于植物上) 82~150d 蚂 蚁 终HO牛羊猪驼马驴兔人:胆管、胆囊 成虫 囊蚴 72 ~ 85 d 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或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成虫终 末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 毛蚴 母胞蚴 子胞蚴 尾蚴
7 防治 牛:驱虫、扑杀或缓治。 首选药物为吡喹酮,牛30mg/kg,羊 20mg/kg,一次口服,血防846(六氯对 二甲苯)100-200 mg/kg,口服,1次/日, 连用10天,此外,还要对症治疗。 其它措施:人畜同治;粪便发酵;药物灭螺; 加强水源管理;安全放牧。
第五节 双腔吸虫病
本病是由双腔科双腔属有矛形双腔吸虫 (Dicrocoelium demdri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 (D. chinensis)引起的肝脏吸虫病。寄生部位是 胆管和胆囊,主要危害反刍兽和人。有时与肝片 吸虫混合感染。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4 致病作用
日本分体吸虫不同阶段均可对宿主的组织和器官造 成病理损伤,其中以虫卵的致病作用最为显著。 1)幼虫 尾蚴可引起皮肤炎症,童虫可引起肺组织损伤。 2)成虫 在V内可引起V炎,且吸血。 3)虫卵:卵内毛蚴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可引起Ⅳ超敏 反应,大量的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聚积到虫卵周围 而形成虫卵肉芽肿(成纤维细胞虫卵结节),破坏肝脏, 严重导致肝硬化及肝腹水。 4)循环抗原:童虫、成虫及虫卵的抗原物质可与相应抗 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关节炎及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病 肝硬化腹水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腹水侧面像
19岁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与同龄健康人比较
诊 断
1.病原学检查:检获虫卵是确诊依据。 涂片法:直接涂片 定量透明法 集卵法:漂浮集卵法、沉淀集卵法 粪检阴性时,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 成虫 2 .免疫学检查: 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ELISA)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卵黄腺
睾丸 肠支
子宫
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染色标本
2.虫卵(eggs)
侵入第二中间宿主内
寄生于第二中间宿主体内
生活史(life cycle)
(终宿主: 人猫犬)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成虫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囊蚴
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
生活史小结
成虫--肝胆管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误食; 中间宿主: 豆螺--第一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麦穗鱼)--第二中间宿主 终末宿主--人、猫、狗(保虫宿主)。
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虾
终宿主:人或一些哺乳动物(猫、狗)
致 病
成虫寄生在肝胆管(次级胆管) 虫体代谢产物、机械性刺激和阻塞作用
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 胆管局限性扩张,胆汁淤积,若同时合并细菌感染 诱发肝癌 虫卵+碎片 结 石 胆石症
胆管炎和胆管性肝炎
慢性感染,大量纤维组织 增生,肝实质萎缩 肝硬化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又称肝吸虫,成虫寄 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华 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
形态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疾病名:华支睾吸虫病英文名:clonorchiasis缩写:别名:clonorchiasis sinensis;肝双盘吸虫病;支睾吸虫病ICD号:B66分类:消化科概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

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

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著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Mc Connel 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尸体的肝胆管内查见此虫,1875年在日本也发现此虫,以后国外各地,如越南、毛里求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埃及、波兰等陆续报告有华侨感染此虫。

我国于1908年首次发现本病患者。

1956年在广州明代古尸、1973年湖南省衡阳北宋古尸和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西汉古尸内分别检出华支睾吸虫卵,可以确定本病早在500多年前、700多年前和2300多年前即已存在,且分布范围较广。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多见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尚未有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本病的流行报道或病例报告,估计受感染人口约为3000多万。

各地流行情况包括感染率及感染程度颇有差异。

人群感染情况较重的地区除广东外,尚有山东、河南、辽宁等省。

有些地区淡水鱼的感染率较高,而人群的感染率却很低或仅有零星发现,如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

1.传染源 主要是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人和哺乳动物,如猫、狗,鼠、猪等。

华支睾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对此种吸虫均易感。

吸虫病 分体吸虫

吸虫病 分体吸虫

硝硫氰胺(7507): 60 mg/kg体重,一次口服,最大用药量黄牛以300kg、 水牛400kg体重为限。或配成1.5%~2.0%的混悬液, 黄牛2 mg/kg体重、水牛1.5 mg/kg体重,一次静脉注射。
硝硫氰醚(7804): 按5~15 mg/kg体重,牛经第三胃给药,口服量加大4倍。
敌百虫: 按15 mg/kg体重经口给药,每天一次,连用5d。片剂 可直接投服;粉剂用冷水配成1%~2%溶液灌服,现用 现配。仅用于水牛,最大用药量以300kg体重。
血吸虫病患者
II、家畜血吸虫病 ① 犊牛、犬的症状较重,羊和猪较轻, 马几乎没有症状。 ② 一般而言,黄牛症状比水牛明显,小牛症 状比大牛严重。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 常取慢性经过,特别是成年水牛,很少有 临床症状而成为带虫者。
③ 犊牛大量感染时,症状明显,往往呈急性经过。首 先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0~41℃, 患畜可视粘膜苍白,水肿,行动迟缓,日渐消瘦,因 衰竭而死亡。慢性型的病畜表现消化不良,发育缓慢, 往往成为侏儒牛。病牛食欲不振,有里急后重现象, 下痢,粪便含粘液和血液,甚至块状粘膜。患病母牛 发生不孕、流产等。
主要通过接触含尾蚴的疫水经皮肤感染;春秋两季 和早晚容易被感染; 也可通过吞食含尾蚴的水、草经口腔粘膜感染; 还可经胎盘感染。
体内移行过程
尾蚴侵入皮肤,脱尾成童虫; 童虫侵入小血管,随血流到右心房、右心室、肺; 童虫穿透肺组织,进入血管,随血流到左心房、左 心室、肠; 童虫穿透肠组织,进入肠系膜静脉,栖居于肝门静 脉,快发育成熟时移行到肠系膜静脉寄生。
日本血吸虫(雌虫)
雌虫细长,大小为15~ 26×0.3mm。呈暗褐色。口、腹 吸盘较小。消化器官基本上与雄 虫相同。卵巢呈椭圆形,位于虫 体中部偏后方两侧肠管之间。卵 模周围有梅氏腺。卵模前为管状 的子宫。卵黄腺呈较规则的分腺 肠

《吸虫病分体吸虫》课件

《吸虫病分体吸虫》课件
生活史
该寄生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卵、毛蚴、胞蚴、雷蚴和囊蚴等阶段,最终发育成 成虫。
繁殖方式
吸虫病分体吸虫通过雌雄交配繁殖,雌虫在宿主体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 环境中孵化出毛蚴,毛蚴再侵入中间宿主发育成囊蚴,宿主摄入含有囊蚴的水或食物后感 染。
PART 02
吸虫病分体吸虫对人类的 影响
吸虫,防止病情恶化。
疫区管理
对发生吸虫病分体吸虫疫情的地 区进行封锁,限制人员和动物流
动,防止疫情扩散。
媒介生物控制
采取物理、化学等方法,减少或 消除媒介生物(如螺蛳、蜻蜓等 ),切断吸虫病分体吸虫的传播
途径。
监测与预警系统
疫情监测
建立健全吸虫病分体吸虫疫情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疫情调查和监 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和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 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促进全
球吸虫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环境改善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减少适宜吸虫 病分体吸虫生长的环境,如清理垃 圾、治理污水等。
个人防护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吸虫病分体吸 虫的媒介生物。
控制措施
药物治疗
对感染吸虫病分体吸虫的患者进 行规范治疗,使用特效药物杀灭
预警系统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系统,对疫情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制定详细的吸虫病分体吸虫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 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PART 05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吸虫病分体吸虫的生物学特性

中华双腔吸虫病ppt课件

中华双腔吸虫病ppt课件

第一中间宿主
陆地螺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母子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 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3.流行病学
•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西北 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 宿主范围广,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达 70 余种,除 牛、羊、鹿、骆驼、马、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 偶蹄类动物均可感染。 • 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第一、二中间宿主蜗牛和 蚂蚁可全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 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 的感染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的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 冬、春季节。
• 动物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也逐渐增加,感染的虫体数可达数千条,甚 至上万条, •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 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 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 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 性。
4.致病作用和症状
• 歧腔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可引起胆管炎和
中华歧腔吸虫
一、歧腔吸虫病
歧腔吸虫与肝片吸虫
歧腔吸虫
(2)虫卵: 两种歧腔吸虫的虫卵 极为相似,为不对称 的卵圆形,少数椭圆 形,咖啡色,一端具 稍倾斜的卵盖,透过 卵壳可见到包在胚膜 中的毛蚴。大小 50um左右。
• 2.生活史
• 歧腔吸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 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 陆地螺 ( 蜗牛 ) ,第二中间宿主为 蚂蚁。
管壁增厚,肝脏肿大,肝被膜肥厚。 • 严重感染的患畜,可见到粘膜黄疸,逐渐消 瘦,颌下和胸下水肿,下痢,并可致死亡。
5.诊断
多发生在地势低洼潮湿牧地放牧的牛羊,根
据临床表现判断,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尸

华支睾吸虫病前殖吸虫病和棘口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前殖吸虫病和棘口吸虫病

机械性刺激与压迫 虫卵、死亡虫体碎片
胆石症
阻塞性黄疸 胆汁性肝硬化
管腔狭窄 胆管阻塞
细菌感染 胆道炎症
五、致病作用和临床症状
➢肝实质萎缩、肝硬变,致使肝功能受损, 影响宿主的消化机能,并引发全身症状
➢阻塞性黄疸 ➢动物多为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 ➢严重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
减退,下痢、贫血、水肿、消瘦,甚至出 现腹水,肝区叩诊有痛感
➢麝猫后睾吸虫的终末宿主也主要是猫和犬,人也
可作为其适宜的终末宿主。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是鲅鱼。
➢本病流行广泛,有的地区猫感染率可高达100%,
犬的感染率达90%,感染强度可达5000多条。其 他参考华支睾吸虫病。
8-12×2-3 mm
猫后睾吸虫 Opisthorchis felineus
✓ 管好人、畜粪便。对人和犬、猫、猪的粪便应堆 积发酵后再作肥料。防止人、畜粪便流入鱼塘, 禁止在鱼塘边修建厕所、猪舍。
✓ 杀灭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可结合农业生产清 理塘泥或用药物杀灭螺蛳。
Pop Quiz # 1
1. 华支睾吸虫典型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2. 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流行地区或国家?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主要流行于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东
与防治措施。 3.指出禽前殖吸虫病的流行特征。
➢ 寄生于禽类肝胆管内,虫体除直接造成胆管炎症, 使胆汁变性和阻塞胆管外,还会引起肝脏发生病变, 严重影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可引起家禽大量死 亡。
十一、前殖吸虫病
概述outline
➢前殖科、前殖属的多种吸虫寄生于家鸭、鸡、 鹅、野鸭及其他鸟类的直肠、输卵管、腔上 囊和泄殖腔内引起,偶见于蛋内。

第二篇 动物蠕虫病学-吸虫

第二篇  动物蠕虫病学-吸虫

(4) 内部构造 内部器官包埋在实质中,无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口→前咽→咽→食道→盲肠 p\2-1-6.jpg 排泄系统 p\2-1-7.jpg p\2-1-8.jpg 代谢产物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原肾型排泄系统。
焰细胞→毛细管→收集管→合并为排泄总管→合并 为 排泄囊→排泄孔 淋巴系统 由几个淋巴窦组成,每个淋巴窦有 2-4 对纵排泄管相 连。
则的2~5mm长的暗红色虫道,虫道内有凝
固的血液和少量幼虫。腹腔中有血红色的 液体,有腹膜炎病变。
(2) 慢性病例 引起慢性增生性肝炎、慢性
胆管炎和贫血现象。
早期肝肿大,后逐渐萎缩变硬,表面凹
凸不平,颜色变浅。
胆管扩张,管壁增厚,象绳索一样突出
于肝表面;胆管内壁有磷酸盐沉积而致粗糙
和坚实,管腔内有虫体和污浊稠厚的粘液。
肝片吸虫病(牦牛):切开胆囊,内寄生大量肝片吸 虫成虫,胆囊壁见明显出血
肝片吸虫病(牛肝部切面):肝脏纤维性肿大,总胆 管和胆囊管极度扩张,纤维性肥厚,内寄生大量肝片 吸虫成虫。
6 诊断
(1)生前诊断 ①虫卵检查 :循序沉淀法
②免疫学诊断
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虫诊断试剂盒
(伊氏锥虫、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
厚似斜切的姜片状。腹吸盘发达,
肠管形成 4-6 个弯曲,但不分枝。 睾丸两个分枝状,卵巢亦呈分枝状, 位于睾丸之前。
虫卵:
卵盖



卵细胞
最大的蠕虫卵,130~ 140µ m×80~85µ m;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 淡黄色; 卵壳薄,均匀,卵盖较小不 明显; 内含卵细胞1个,卵黄细胞 20~40个 。
(5)硝碘酚腈 对成虫有较强的驱杀作用(99%以上),对 童虫也有效(驱虫率达73%-95%)。剂型:针 剂(黄色粉)

2.吸虫病

2.吸虫病
与肝片吸虫生活史基本相同。 寄生在反刍兽如牛、羚羊等瘤胃内,也见于真胃
及12指肠。 中间宿主为扁卷螺。
囊蚴在肠道逸出,发育为童虫。 在小肠、胆管、胆囊和真胃内移行,历经数 十天到达瘤胃发育为成虫。
诊断
1.童虫移行期可通过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和药物驱虫 2.成虫检查虫卵
3.尸体剖检成虫和幼虫 4.检查扁卷螺体内的尾蚴,或当地杂草离心检查囊蚴。
棘 虫卵多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深褐色,枣核样。卵中央有一长椭 头 圆形的胚胎,一端具3对胚钩。胚胎由3层卵膜包被;最里面的一 虫 层最柔软,中间一层最厚,大多在两端有显著压迹。最外层构造 卵 变化大,有的薄而平,有的厚并呈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构造。
水洗沉 淀法
饱和盐 水漂浮

饱和盐 水漂浮

水洗沉 淀法
多无色,少数黄色或褐色。假叶目绦虫卵似吸虫卵。
常呈椭圆形或近圆形。色泽可从无色至黑色。一般卵壳由四层膜 线 组成且各种虫卵卵壳薄厚及表面状态不同,有的卵壳表面光滑, 虫 有的有结节或凹陷等。蛔虫卵卵壳最厚。各种虫卵卵壳内的胚细 卵 胞的发育状态各异,有的尚未分裂,有的处于卵裂状态(桑椹期
虫卵),有的已形成幼虫。
二.蠕虫生活史一般特点
类别
吸虫
绦虫
线虫
棘头虫
中间宿主 1st 中间宿主 2nd中间宿主
生活史

螺蛳
鱼类 软体 节肢动物 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囊蚴 成虫

节肢动物 哺乳动物
多数无 少数有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有 节肢动物
卵 中绦期 成虫

卵(棘头蚴)
1~ 5期幼虫 棘头囊
成虫
成虫
四.蠕虫虫卵特点
流行时间:5-10月, 扁卷螺在枝叶茂盛、 阳光荫庇的静水中生 活。囊蚴附于植物上。

(4)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吸虫病(片形吸虫及姜片吸虫病)

(4)第二篇 各论 第八章吸虫病(片形吸虫及姜片吸虫病)
第八章 吸虫病(Trematodiasis)
第一节 吸虫的形态和发育
吸虫是指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寄生虫。寄生于畜禽的是吸虫 纲复殖目的种类。故仅介绍复殖目虫体。
一、外部形态及结构特征
形态:吸虫虫体背腹扁平,呈叶状、有的呈圆柱状或线状。大 小不等,最小0.3mm,最长75mm,体表不平,一般呈乳白、 淡红或棕色。一般有两个杯状吸盘,口吸盘及腹吸盘。
水塘
猪场
4 致病作用
1)机械性损伤 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引起的肠粘 膜损伤、发炎、溃疡,虫体大量寄生时,可 引起肠管阻塞或导致肠套叠 2)夺取营养 虫体吸取营养造成生长发育不良 3)虫体毒素的作用 虫体的代谢产物被人或猪 吸收可引起贫血、水肿、虚脱,并诱发 其 它疾病。
• 5 症状
猪表现贫血、水肿,尤以眼睑、腹部较 为明显;另外,可出现消瘦、食欲减退、腹 痛、腹泻、生长期缓慢或虚脱死亡。 6 诊断 由于虫卵的产量较大,可采用直接涂片 法查找虫卵,结合流行病学及症状特点确 诊。剖检也有助于确诊。
肝片吸虫囊蚴
姜片吸虫囊蚴
吸虫不同阶段结构复杂,有时可能缺少某一 阶段,中间有无性生殖期,一个毛蚴可能经无性繁 殖而产生上千个尾蚴。
吸虫的发育过程: 虫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成虫← 囊蚴← 尾蚴← 第二代雷蚴
第二节
片形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 吸虫(Fascioa hepatica)和大片形吸虫 (F. gigantica)寄生于反刍兽等动物的肝脏 和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中,绵 羊最多见,人也可感染。
虫卵(egg):虫卵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除日本
血吸虫、嗜眼吸虫外,都有卵盖,卵内含受精卵 和许多卵黄细胞,也有的虫卵产出时已有幼虫— 毛蚴(如分体吸虫、双腔吸虫)。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华支睾吸虫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华支睾吸虫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华支睾吸虫病>>>
症状及病史:
仍有消化不良、乏力、肝大等表现。 本病的诊断首先应重视病史的采集。
病因:
鲩鱼(青鱼)、大头鱼、鳊鱼、土鲮鱼、鲤 鱼、麦穗鱼等为主。此外,福建、辽宁、 江西和广东等均报道淡水虾亦有被感染, 成为第二中间宿主。华支睾吸虫对各种鱼 的感染无严格选择性,不论大鱼、小鱼都 可被感染。鱼的感染程度轻重不一,一般 以鲩鱼及麦穗鱼的感染率最高并较广泛。 囊蚴可分布于鱼体的各部分,
内科学疾病部分:华支睾吸虫病>>>
病因:
中最小的一种,约为 (27.3~ 35.1)μm×(11.7~ 19.55)μm,呈椭圆 形,略似电灯泡状, 壳厚,呈棕黄色,一 端有陷入于卵壳中的 小盖,在连接处卵壳 增厚,卵内含一个毛 蚴。
内科学疾病部分:华支睾吸虫病>>>
病因:
大都是吸附于胆管内壁的黏膜,以组织液 和黏液中的葡萄糖或蛋白质为营养,营有 性生殖。虫卵随胆汁到达肠道,与粪便一 起排出体外,如落入池塘和溪沟中,被第 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沼螺、豆螺等)吞食后, 卵内毛蚴即在螺肠内孵出,穿入肠壁,在 肠道周围软组织内先后发育为胞蚴、雷蚴、 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逸入
内科学疾病部分:华支睾吸虫病>>>
病因:
样增生,胆管壁增厚而逐渐变狭窄,加上 虫体与虫卵的堵塞,导致胆汁淤滞,胆管 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扩张的胆管压迫周 围肝组织,在虫体与虫卵的作用下,肝脏 可发生脂肪变性,甚至坏死。胆管周围与 门静脉周围均见纤维组织增生,以及淋巴 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并向肝实质 扩散。
过去曾经认为本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华支睾吸虫病>>>

传染病学——华支睾吸虫病

传染病学——华支睾吸虫病

病理解剖
病变主要为二级胆管管壁细胞的病变,可分为4个阶段: 1、上皮脱落再生 2、上皮脱落再生和增生 3、增生加剧形成腺瘤样组织,二级胆管扩张,管壁变厚,末梢
胆管随之扩张
4、结缔组织增生剧烈,腺瘤样组织渐退化减少。
临床表现
急性肝吸虫病
1、潜伏期:5~40天,一般为30天。 2、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以上常伴有畏寒和寒战。热型不规则,发 热时间长短不一。 3、腹痛腹泻:多数患者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症状似急性胆囊炎。
(三)传播途径:摄食未煮熟的含有虫卵的 淡水鱼或淡水虾。
(四)人群难易感性:普遍易感
发病机制 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肝内二级以上分支的胆管内,严重 感染者胆囊、总胆管,甚至胰腺管内也有成虫寄生。 成虫的机械性损伤和代谢产物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华支睾吸虫与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肝硬化有着密切 的因果关系,与原发性肝癌也密切相关,长期患病可导致 儿童营养发育不良,生长发育障碍。
鉴别诊断
1、异性吸虫病:由异形吸虫或横川后殖吸虫等所引起。这些吸虫也是 通过生食或食未煮熟的淡水鱼而感染,虫卵与华文睾吸虫卵极相似。 临床上,当反复投以驱虫药后,虫卵仍不转阴时,可考虑抽取十二指 肠液检查,如未获得虫卵,应考虑异形吸虫感染。由于异形吸虫多在 十二指肠以下的肠道寄生,虫体很小,并可深埋在肠绒毛间,驱虫药 一般不易见效 。 2、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波、 CT检查进行鉴别诊断;重点是病原学检查。 3、单纯性消化不良:粪检找虫卵可鉴别。 4、胆囊炎、胆石症:重点是病原学检查。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华支睾吸虫成虫和虫卵可使胆道发生阻塞,加上 成虫的机械损伤造成胆管上皮脱落,易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胆囊炎、胆 管炎,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吸虫病

吸虫病

生活史——续 续
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肠系膜静脉中
日本分体吸虫的中间宿主: 日本分体吸虫的中间宿主:动物: 40种之多, 易感动物:有40种之多,水牛可能起主要传播作用 种之多 感染途径:与疫水接触(经皮肤、口腔黏膜、胎盘等) 感染途径:与疫水接触(经皮肤、口腔黏膜、胎盘等) 感染季节: 感染季节:春、夏 流行所需的主要条件: 流行所需的主要条件: (1)虫卵能落入水中并孵出毛蚴 (2)钉螺的存在 (3)尾蚴能遇上并钻入终末宿主(人、畜)体内 尾蚴能遇上并钻入终末宿主(
成虫: 成虫:

消化系统有口、食道、肠管。 消化系统有口、食道、肠管。肠管在腹吸盘前背侧分为 两支,向后延伸到虫体后1/3处联合为单盲管。 两支,向后延伸到虫体后1/3处联合为单盲管。 1/3处联合为单盲管
雄虫: 雄虫:
雄虫乳白色,粗短, 雄虫乳白色,粗短,长9.5~ ~ 22㎜,前端有口、腹吸盘, ㎜ 前端有口、腹吸盘, 有口 吸盘发达,腹吸盘以下,虫体 吸盘发达,腹吸盘以下, 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卷起 向两侧延展, 形成抱雌沟。睾丸为 ~ 个 形成抱雌沟。睾丸为6~8个, 抱雌沟 多为7个 呈线状排列。 多为 个,呈线状排列。生殖 孔位于腹吸盘的后方。 孔位于腹吸盘的后方。
诊断
1.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 2.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3. 剖检: 剖检: 4. 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沉淀法。 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沉淀法。 5. 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 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 吸附试验等。 吸附试验等。
治疗
1.三氯苯唑:口服 三氯苯唑: 2.硫双二氯酚:口服 硫双二氯酚: 3.丙硫咪唑: 3.丙硫咪唑:口服 丙硫咪唑
第二节
反刍兽吸虫病
一、片形吸虫病

吸虫病

吸虫病
0-12 周 虫 卵 . 沉 淀 , 过 滤 , 650g/L g/L漂浮 PbNO3 650g/L漂浮 2 剖检 血清学, 3 血清学,2-4周 琼扩,IHA,Dot-ELISA(一血三检) 琼扩,IHA,Dot-ELISA (一血三检),补 反,皮试
(六)治疗
童虫 因吸血呈红色
肝脏虫道
肝脏肿大, 肝脏肿大,虫道
2)慢性 多见。 多见。 200-500个囊蚴 个囊蚴, 月发病。 成虫在胆管。 200-500 个囊蚴 , 4-5 月发病 。 成虫在胆管 。 消瘦,贫血,眼睑、颌下、 腹皮下水肿。 消瘦,贫血,眼睑、颌下、胸、腹皮下水肿 。 脱毛,病程1 个月,恶病质衰竭而死, 脱毛,病程1-2个月,恶病质衰竭而死,如果到 春天,好转。 春天,好转。
碘醚柳胺:农业部推荐。 mg/kg•w口服。 mg/kg•w 1 碘醚柳胺:农业部推荐。7.5mg/kg w口服。3mg/kg w 皮下注射。成虫、童虫。 皮下注射。成虫、童虫。 硫双二氯酚(别丁) 80mg/kg mg/kg•w 成虫。拉稀加重。 2 硫双二氯酚 ( 别丁 ) : 80mg/kg w。 成虫 。 拉稀加重 。 地芬尼太, 100mg/kg 牛不能用。童虫。 mg/kg•w 3 地芬尼太,羊100mg/kg w 牛不能用。童虫。 ml/100 100kg w 4 四氯化碳 羊3-5ml/100kg •w皮下 200-400mg/kg mg/kg•w 六氯乙烷 200-400mg/kg w 15-45mg/kg mg/kg•w 5 五 氯 柳 ( 酰 苯 ) 胺 , 绵 羊 15-45mg/kg w , 牛 10mg/kg mg/kg•w 10mg/kg w。 成虫
三特,氯氰碘柳胺钠, mg/kg•w 6 三特 , 氯氰碘柳胺钠 , 牛 2.5mg/kg w , 羊 mg/kg•w 皮下, 童虫这个药很好, 5mg/kg w 。 皮下 , 童虫这个药很好 , 还能 驱绦虫、线虫、羊鼻蝇蛆。 驱绦虫、线虫、羊鼻蝇蛆。 氯磺昂, mg/kg•w mg/kg•w 7 氯磺昂,牛3.5mg/kg w,羊7mg/kg w 二碘硝基酚,450mg/kg mg/kg•w 8 二碘硝基酚,450mg/kg w 血防846 六氯对二甲苯,200mg/kg 846, mg/kg•w 9 血防846,六氯对二甲苯,200mg/kg w 六氯酚,400mg/kg mg/kg•w 10 六氯酚,400mg/kg w

中华双腔吸虫病ppt课件

中华双腔吸虫病ppt课件

• 动物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也逐渐增加,感染的虫体数可达数千条,甚 至上万条, •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 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 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 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 性。
4.致病作用和症状
• 歧腔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可引起胆管炎和
第一中间宿主
陆地螺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第二间宿主为蚂蚁
母子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 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3.流行病学
•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西北 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 宿主范围广,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达 70 余种,除 牛、羊、鹿、骆驼、马、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 偶蹄类动物均可感染。 • 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第一、二中间宿主蜗牛和 蚂蚁可全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 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 的感染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的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 冬、春季节。
中华双腔吸虫 病
一、歧腔吸虫病
1.病原体 ①矛形歧腔吸虫 虫体窄长,呈矛形。虫体 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可 见到内部器官,表皮光滑, 虫体大小为6.7~8.34mm。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睾 丸前后排列或斜列在腹吸 盘后方成四块状,边缘不 整齐或分叶。
②中华歧腔吸虫
体较宽扁,腹吸盘前 方部分呈头锥状,其 后两侧作肩样突起。 虫 体 大 小 为 3.54 ~ 8.96mm, 两个睾丸呈 圆形,边缘不整齐或 稍分叶,并列于腹吸 盘之后。卵巢在一睾 丸之后略靠体中线。
60mg/kg体重,配成2%的悬混液,经口灌
服有特效。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谢谢观看
3.寄生虫学检查
(1)粪便检查①直接涂片法操作简便,缺点是在轻症感染者中,粪中虫卵很少,不易检出,通常多检几个涂 片以提高检出率。②沉淀集卵法可用清水沉淀,因虫卵较重而小故适用此法。
诊断
诊断
根据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各项检查确诊。
治疗
治疗
一般治疗对尿消肿等,待全身情况好转后, 再进行驱虫治疗。少数病例因一次大量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及轻度黄疸,血转氨酶升高,血象嗜 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等急性华支睾吸虫病症状。
华支睾吸虫病
介绍
01 病因
03 检查 05 治疗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诊断 06 预防
基本信息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 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 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
病因
病因
华支睾吸虫是雌雄同体的吸虫。其生活史复杂,按发育程序可分为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囊蚴及幼虫等八个阶段。成虫寄生在肝内胆管系统,尤其在胆管的分支部分。偶亦可见于胰腺管内。成虫虫体狭 长、扁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圆,状似葵瓜子仁。体表无棘,呈褐色半透明。大小为(10~25)mm×(3~5) mm,有口、腹两个吸盘,消化器官有口、咽、食管和分支的肠管。生殖器官系雌雄同体,其两个睾丸均呈分支状, 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端。
同一患者可有上述临床类型中的几种同时存在。
检查
检查
1.血液检查
急性患者可有血液白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严重感染者尚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 白细胞计数可达50×109/L,嗜酸性粒细胞数可达60%以上。慢性患者可呈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多数病例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加(5%~10%)。血沉加快,血清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 力增高。血浆总蛋白和清蛋白减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防治
牛:驱虫、扑杀或缓治。
首选药物为吡喹酮,牛30mg/kg,羊 20mg/kg,一次口服,血防846(六氯对 二甲苯)100-200 mg/kg,口服,1次/日, 连用10天,此外,还要对症治疗。
其它措施:人畜同治;粪便发酵;药物灭螺; 加强水源管理;安全放牧。
第五节 双腔吸虫病
本病是由双腔科双腔属有矛形双腔吸虫 (Dicrocoelium demdri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 (D. chinensis)引起的肝脏吸虫病。寄生部位是 胆管和胆囊,主要危害反刍兽和人。有时与肝片 吸虫混合感染。
完成生活史约需3个月,在犬、猫体内可存 活3年和12年,在人体内可存活20年以上。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虫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约100d
约 钻入淡
23 水鱼虾 d 第二中间
终 HO.人猪犬猫鼠鼬貂獾:胆管、胆囊
成虫
囊蚴
约1个月
• 生活史过程需要淡水螺(三种)为第一中间宿主, 鱼虾作为第二中间宿主。
4)循环抗原:童虫、成虫及虫卵的抗原物质可与相应抗 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关节炎及肾小球肾炎。
5 临症状
人和动物所表现的症状与性别、年龄、感染强度等有 很大关系。 • 牛:大量感染时,表现急性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下 降,腹泻,便血,有时大便失禁,死亡;慢性病例是在 急性症状持续2-3个月后出现,消瘦,食欲下降,消化不 良,腹泻,不孕。个别病例可能不典型。
于植物上)
82~150d


成虫
终HO牛羊猪驼马驴兔人:胆管、胆囊 囊蚴
72 ~ 85 d
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或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成虫终 末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
3 流行病学
1) 终末宿主广泛,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70多种; 2) 世界性分布,国内以西北各省严重,牛羊感染率
70%-80%。 3)温湿地区全年可感染,北方春夏秋感染。 4)虫卵抗性强,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过冬。 4 致病作用及症状
日本分体吸虫
日本血吸虫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3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多种哺乳动物易感,黄牛及水牛是重要传染 源。东方田鼠(湖鼠)先天不感染。 中间宿主:钉螺较小,长1cm,类似钉子。
生活于气候温和的湖泊、沼泽区。 幼虫抵抗力:尾蚴水中寿命1-3天。 感染季节:每年4-10月份。 感染区域: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印尼等;中国 长江流域及以南区域。受威胁人口1亿。

人:表现低热,无力,腹水,水肿,有时发生肝硬化。
5 病理变化
组织内可形成虫卵结节,心、肝、肾、 脾、胰、肠壁等均可见到,比较常见的是肝 及肠壁,肝表面或切面有粟粒至绿豆大小的 灰白或灰黄小结节,肠壁(小肠、直肠)黄 豆大小结节及溃疡。对光照射肠系膜,可见 到小血管内有合抱状态的虫体。(现在认为 主要是在肝内形成结节而致病)
图2-5 华枝睾吸虫 发育史(life cycle of clonorchis einesis)
涵螺
沼虾
豆螺
米虾
麦穗鱼
图2-4 华枝睾吸虫的中间宿主
2
3
1
4
图 2- 3 华 枝 睾 吸 虫 1.虫 体 2.虫 卵 3.毛 蚴 4.尾 蚴
3 流行因素
• 本病主要流行东南亚,国内除西藏及宁夏外, 其余均有。
• 1)宿主动物种类多; • 2)人畜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水域; • 3)中间宿主种类多,分布广泛; • 4)人和动物食生或半生的鱼虾;
在胆管内寄生,阻塞性黄疸; 消瘦、下痢、水肿、腹泻、死亡。
5 诊断 用沉淀法查虫卵;剖检。
6 治疗及预防 基本同肝片吸虫病。
预防时,定期驱虫(秋及冬开两次); 灭螺及灭蚁;合理放牧。
第六节、华支睾吸虫病
•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einesis) 属后睾科的支睾属。 成虫寄生在人、猪 (犬、猫、鼬、貂、 獾)等动物的肝脏胆 囊及胆管内,引起肝 胆病变,对人的危害 比对家畜的危害大。 本病在我国流行广泛, 人医称肝吸虫病。
人及10多种家畜,30多种野生动物可感染
1 病原体
虫体呈雌雄合抱状态。 雄虫,10-20mm×0.5-0.55mm ,口吸盘在前 端,腹吸盘靠后,有一小柄,其后至尾,两侧体壁向腹面卷 曲,形成抱雌沟,雌虫位于抱雌沟内。睾丸7个,生殖孔开 口于抱雌沟内。 雌虫,细长,5-26mm×0.3mm,口吸盘和腹吸盘较 小,卵巢一个,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方。 虫体的消化道两个,但最后又合二为一,合抱状态易分 开,故有时仅见单个的雌虫或雄虫。
1 病原特征
虫体扁平长叶片状,前端较尖,后端钝 受精囊 圆。长10-25mm,宽3-5mm。
睾丸
盲肠
卵巢
子宫
卵黄腺
虫卵黄褐色,较小平均为29×19微米,形似电灯泡,内 含毛蚴,顶(上)端有卵盖,后端有一小突起。
2、生活史
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淡水虾。
成虫(胆管和胆囊)→卵→外界→淡水螺→ 毛蚴孵出→胞蚴→雷蚴→尾蚴→水→淡水鱼、淡 水虾→囊蚴→人或猪食入→胆管口→胆管、胆囊 →1个月→成虫
1 病原体
主要是矛形双
腔吸虫,又称枝
歧腔吸虫,虫体
较小,5-15mm 中
× 1.5-2.5mm, 华
柳叶状,半透明, 双
睾丸斜列于腹吸 盘之后,圆形或 稍有分叶,卵巢 圆形或不规则,
腔 吸 虫
矛 形 双 腔 吸

位于睾丸的后部,
子宫位于虫体后
部。
2 生活史
陆地螺吃入
虫卵 毛蚴 母胞蚴 子胞蚴 尾蚴 尾蚴粘团(附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4 致病作用
日本分体吸虫不同阶段均可对宿主的组织和器官造 成病理损伤,其中以虫卵的致病作用最为显著。
1)幼虫 尾蚴可引起皮肤炎症,童虫可引起肺组织损伤。 2)成虫 在V内可引起V炎,且吸血。 3)虫卵:卵内毛蚴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可引起Ⅳ超敏 反应,大量的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聚积到虫卵周围 而形成虫卵肉芽肿(成纤维细胞虫卵结节),破坏肝脏, 严重导致肝硬化及肝腹水。
6 诊断
除采用综合性诊断措施外,主要是查找病原体。
• 虫卵检查(直接涂片或沉淀法或剖检)
• 毛蚴孵化法:采用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将收集的虫 卵放入三角瓶中,在22度到26度条件下,分别于1h、3h、 5h观察有无毛蚴出现。
• ELISA可用于广泛普查,也可用IHA,效果较好,检出率 为95%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