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3篇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3篇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天下奇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

“浪潮越来越近……颤动起来”,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讲讲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哪些内容?二、讲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两遍后告诉老师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师适时发问: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大潮雄伟、美丽、壮观呢?引导学生说,同时指导朗读。

3、师小结:这些语句都从声音方面写出了潮的壮观,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潮的壮观来。

4、师启发:课文除了从声音方面写潮的壮观,还从哪些方面写?怎么写?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可以小组讨论。

(生自学)5、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6、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些句子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这样写使我们很真实、具体、生动地认识了大潮的壮观。

7、怎样读好这些句子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特别要读好你喜欢的句子。

(学生试读后指名读,并交流。

)三、讲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写潮壮观的词语,要求标上“*”。

2、交流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丈来高。

3、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写作方法指导,习惯培养。

1、学完课文,你觉得文章写得怎样?2、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样好吗?3、师小结:是呀,正是因为作者细致地观察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因此,读了这篇课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如置身与观潮人群中间一样。

观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观潮的最佳时间、地点。

那谁能来说一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对啦,是因为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就形成了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

那观潮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最佳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二)精读课文,感受潮来时的壮观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想一想潮来时的景象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生 1:我仿佛看到了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生 2:我看到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同学们想象得真不错!那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条白线的变化?生 3:这条白线一开始很细很短,后来越来越长,越来越粗,最后横跨了整个江面。

师:说得真好!那此时的江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生 4:此时的江面不再平静了,变得波涛汹涌。

师:是啊,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江面的变化。

(生齐读)2、白线越来越近了,潮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4 自然段,找出描写潮声和潮形的句子,用“——”画出来。

(学生默读后交流)描写潮声的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观潮》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一人朗读,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

教师提问: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此问题的设计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预设1:我仿佛看到很多人站在堤岸上,抬着脚,仰着头向东望去,都在等着潮来。

预设2:这时候江面上一点风都没有,很平静,江面很宽一眼望不到边。

预设3:江上雾气很重,远处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静静地屹立在江边,好像要和人们一起欣赏这天下奇观一样。

学生齐读第1、2自然段。

教师过渡:潮来之前,江面平静。

等待的人群翘首东望。

大潮马上就要来了。

(板书:平静)☆潮来时教师:描写潮来时,是这篇文章重点,用了2个自然段的笔墨。

大潮汹涌而来,并不是一下子就“扑”到了人们眼前,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按照学习提示,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

学习提示:(1)品读想象: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提问: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预设: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

(板书:远像闷雷滚动)教师:响声如雷,这是暗示潮水来势凶猛。

我们来请一位同学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然后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2)品读想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教师提问: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预设:“响声越来越大”“出现了一条白线”。

(板书:近些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运用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几种方法:结合重点语句展开想象,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结合图片内容展开想象……希望同学们可以将所学方法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中去。

3.课堂演练。

4.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做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观讲述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或讲述。

4.能够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课文情感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

2.能够准确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课计划、课件、课文PPT、教学实例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本子等。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主题。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活动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学生发音错误。

2.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并表达自己的理解。

3.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3. 教学反馈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的主动表达。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堂重点,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发挥想象力,写一段有关潮水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感悟和体会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观潮》其次课时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阅读是同学的独特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

应让同学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关情境,让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见、所闻、所感,这种实践,在于提高同学的语言运用力量,而且有利于同学感悟文本语言的生动和美丽。

【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如同、犹如、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

2、力量目标:动用电教手段,把同学带入情境,关心同学理解课文内容,绽开想象,促进朗读。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美、奇怪的自然景观,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使同学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宏伟壮丽。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美丽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使同学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宏伟壮丽。

【课前预备】同学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老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流程】一、激发爱好,引入课题1、老师前几天让你们去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你们收集的结果怎样?同学汇报结果。

2、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都会到来的。

那为什么这钱塘江大潮会吸引那么多人来观看呢?今日老师就带着大家到钱塘江大堤上一睹为快。

〔板书:1、观潮〕二、创设情境,体会大潮的到来1、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刚来时的情景一: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同学畅谈所见、所闻。

2、出示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

可是江面上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改变。

⑴指名朗读。

⑵说说为什么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3、连续播放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二:此时,你们又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指名说。

出示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二、放录像,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1、学生看录象。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学生自渎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

四、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第二部分“潮来时”。

)1、学生自渎: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描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3、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临其境。

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5、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6、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课堂总结六、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七、布置作业《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初步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

2、背诵三、四自然段。

能力1、能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观潮》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汇的解释和运用。

3.理解《观潮》中含义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积极向上的态度。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观潮》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观潮》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

教学难点1.理解《观潮》中的比喻和隐喻。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课文中的海浪场景,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和想象。

二、展开1.阅读课文《观潮》,教师讲解生字词汇和句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3.利用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1.配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组织小组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束1.总结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寓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作文,表达自己对大海和生活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课文的内涵。

同时,在巩固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观潮2.生词:潮起潮落、生生不息3.哲理:大海宽广包容,人生充满变化4.寓意:孜孜不倦、奋发向上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观潮》并理解生词词义。

2.完成《观潮》相关习题。

3.写一篇文章,探讨大海对人的启示。

以上是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的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堂教学目标1.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学习如何自然地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慨和敬畏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内容1.潮汐的形成原因及潮汐现象。

2.通过潮汐现象引出对大自然的感慨和敬畏之情。

3.展开讨论,看看学生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会产生哪些感受和联想,以及怎样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1.想象法:通过图片和描述,让学生想象潮汐的景象,为之后的讨论打下基础。

2.情感法: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潮汐所带来的感受。

3.语言运用法:通过讨论激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感性认识并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潮汐的形成原因与潮汐现象,以及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

2.难点:如何让学生自然地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慨和敬畏之情。

五、课堂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描述,想象潮汐的现象,并让学生猜测潮汐的形成原因。

2. 感性认识潮汐教师播放有关潮汐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心理上感受潮汐所带来的感受。

3. 进行讨论1.让学生回忆所见所感,以及对潮汐产生的疑问或兴趣点。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潮汐引起的不同感受和观点,并且在集体讨论中达成共识。

3.鼓励学生用自然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4.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六、课后参考来源1.阅读相关的百科文章,进一步加深对潮汐的认识;2.观看相关的纪录片,了解更多关于潮汐的知识;3.与父母或其他亲友交流,分享自己的见闻、疑问或体会。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设计特色】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要求】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信息资料】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3、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流程一、回顾课文,直观感受1、引导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2、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放教学录像。

师生共议:听到声音了吗大潮来了吗在哪儿指一指。

3、你的感受怎样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1、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3、4自然段)。

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

2、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文章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

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3、4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按由远及近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

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1、3、4段词汇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想不想积累下来⑴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

⑵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想一想、用一用: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

小学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小学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图、复习导入新课。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欣赏录像,感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引导齐读。

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出示学习方法齐读学习方法: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小学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2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及创新教学的理论,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师生提供一个创新互动空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紧扣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教材为凭借,训练感情朗读。

通过录像和POWERPOINT展示,使学生在情景中强化认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全文教学目的: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设计理念】1、注重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创设情景,感悟语言,领会课文情感内涵,并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为家乡有着如此壮观的景色而自豪,激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生字词语,能在品读中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并参考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4、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习积累语言材料。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背诵3、4自然段。

6、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词、句,感受潮水的壮观,感受作为潮乡人的自豪。

7、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通过合作品读,使一些感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得到帮助。

【教学重难点】创设情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受作为潮乡人的自豪。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比较活跃。

但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相差也很大。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

作者通过对农历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出了钱江潮壮观的景象。

文章语言生动,词汇丰富,适合学生积累。

【教学过程】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1、大家知道农历八月十八是我们这儿的什么节日吗?对,是我们这儿较隆重的观潮节,黑板出示──观潮。

你看过潮吗?请你说说感受。

2、交流课前搜集关于钱江潮的诗句,选取典型诗句诵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交流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验证:课文中描写的潮水是否和诗中的一样。

2、检查读通,理清内容: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潮水?三、播放课件,激发情趣1、家乡的钱江潮壮观、雄伟。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的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的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的教案《观潮》第二课时优秀的教案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

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习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

,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

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

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

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

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
基本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
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语文表达。

2.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讨论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素材,引入话题,让学生对海洋和潮汐产生兴趣,导入课文
内容。

2. 学习课文(20分钟)
1.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朗读。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3. 拓展(15分钟)
1.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潮汐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潮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进行展示。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文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通过视频引入、课文学习和活动拓展等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在引导讨论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展示时也能锻炼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观潮》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3—4自然段,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天下奇观”,《观潮》第二课时。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

让学生充分体会大潮非凡的气势,感受如临其境。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绘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才能,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多媒体设计]1、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课室。

2、老师自制网络软件〔基于WEB〕。

3、准备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声音、视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切入课文1、谈话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天下奇观”是什么?2、《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3、谁来说说“潮来前”当时的情景与人们的心情怎样?板书:“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4、可是到了“午后一点左右”呢?人们又怎样?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1〕形容声音:“闷雷滚动”〔2〕描写心情:“潮来了”〔学生比读,说明急迫心情〕;“踮”〔学生示范,说明人多〕“沸腾”〔学生示范,说明快乐〕5、人们的心情如此急迫,想必同学们也快等不急了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潮来时“的宏伟壮观、磅礴气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第二课时》。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视屏导入,感受情景〔1〕、[课件]视屏放映“潮水”片段录像。

〔2〕、发挥想象,当时的潮水是怎样的气势磅礴?〔3〕、学生互相说感想。

2、引入课文,精读句子〔1〕齐读课文: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象,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大家读课文。

〔2〕选读课文: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3〕、逐句分析^p ,感受壮观。

A、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课件]放声音,体会“山崩地裂”的声音。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0篇)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0篇)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0篇)《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或学生听录音朗读。

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再读课文,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四、读中感悟,深入理解。

1.默读有关段落(主要是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天奇观”的语句画下来。

2.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3.结合学生的、交流,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进一步体会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5、理清顺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六、指导写字,抄写生字。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什么?了解了什么?二、引入新课。

1.潮来之时声势浩荡,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的情景?2.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让学生以台记者身份,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生字复习巩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摘抄课文中精彩生动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文《观潮》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观潮》是一篇讲读课。

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做了如下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的开始部分,我首先提出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录像,让学生在观中如临其境,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

并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2、小组合作,发展思维:在教学中我采用异质合作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里学生交流得出讨论。

如: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是课文的难点,也是重点。

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教学片,再由小组讨论学习,生生互动,教师点拔,解决疑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尝试教学,突破难点:尝试教学以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为主要特征。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做法。

本节课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我采用尝试教学,学生在小组互相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读──划──议──悟然后进行组织交流,教师从中点拔。

在尝试中学生印象深,理解透彻,教师也不必花费大量力气讲解,恰到好处地解决教学难点。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范文(4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范文(4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范文(4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观潮第二课时教案内容(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篇1观潮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6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屹、鼎、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2.搜集、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着名的潮水。

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不会读的字词标出来。

.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师指导字音、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1.)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2.)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三、学习第1、2自然段。

请学生起来读1、2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是什么样子的?前来观潮的人们是什么表现?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二.深入理解,学习第3、4、5自然段。

1.齐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材特点分析《观潮》这篇课文选自省编教材六年制第七册第10课。

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举世文明的钱塘江大潮,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

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接着围绕“奇”字,用三个逻辑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奇”,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文章的中心。

潮来之前,“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作者通过对江边远、近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目的在于同大潮到来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这段,作者还通过“人山人海”的人潮,及观潮人“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急切心情的描写为大潮的到来创设了一种特有的情境,进一步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来之时就更“奇”了。

这一段作者根据细心观察,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非常具体形象地记叙了潮来之时的情景。

我们可以从作者抓住描写的两个方面来体会潮水之“奇”。

声这方面,作者三处写了潮声,从“闷雷滚动”到“响声越来越大”再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变化,再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这巨大的声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潮水之大;这巨大的声音突出了什么?突出了一个“奇”字。

形这方面,从“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到“白浪”翻滚形成城墙,再到“浪潮”飞奔而来,作者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观潮》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
象。

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
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1)知潮声。

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得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板书在黑板上。

(2)知潮形。

用以上的方法,将学生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板书在黑板上。

(3)知其序。

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4)训其说。

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

先让全体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

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5)解其声。

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感觉“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6)解其形。

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移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

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7)解其情。

教师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课件。

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

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

让学生理解此时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高涨。

镜头之三: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8)表其情。

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

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分析中理解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大潮这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潮前这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两丈来高;“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明奇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想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动——静——动”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看课件。

站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

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附:板书设计
思想线声形线感情线
天下奇观
特殊潮来前(静)(急)观声巨大闷雷鼎沸
越越白线(喜)
浪罕见潮来时长粗(动)
潮城墙
战马(惊)
山崩地裂
水位高潮过后(静)(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