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1课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1课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1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

在这美丽的春天里,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音乐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并在自己的头脑中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来说一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诵古诗中感悟语言,在歌声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创造图画。

学生们学习的兴致盎然,这节课结束了,但古诗的韵味永存。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咏柳》整堂课的教学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对柳树的观察到充满奇妙的想象所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的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

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在课中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能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能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二)《古诗二首》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村居》是清朝文人高鼎写的一首诗。

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的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全诗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年级语文上册19课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简短

二年级语文上册19课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简短

【导语】二年级语文上册19课《古诗二首》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提供参考。

【正文】一、教学内容1.1 教学内容回顾19课《古诗二首》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课程之一。

本课以《春晓》和《小池》两首诗作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古诗的基本形式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1.2 问题分析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古诗的意境理解不够深刻,很多学生只能默写古诗的文字,却对其中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不够透彻。

有的学生对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把握不准确,导致朗诵时缺乏韵律感和表现力。

二、教学方法2.1 教学方法回顾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主要采用了韵律朗读、情感朗读、意境描绘等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和意境理解。

老师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古诗的影子。

2.2 问题分析教学方法方面,部分学生对韵律朗读和情感朗读的体验不够深入,缺乏深入的情感表达和对古诗意境的感知。

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呈现较为呆板,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的问题。

三、教学效果3.1 教学效果分析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的问题,本次教学的效果总体上仍有待提高。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知不够深刻,诗词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较弱,整体上还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2 问题分析其中,部分学生对《春晓》和《小池》的意境感知不足,只停留在了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较少对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深入挖掘和理解。

诗词朗诵时缺乏韵律感和情感表达,学生的表现力有待提高,整体表现略显平淡。

四、改进建议4.1 改进建议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加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诗词中寻找情感共鸣,加深对古诗意境的把握;二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三是加强学生诗词朗诵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本课是唐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

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地学习本课时,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当学生感受到两位巨匠描绘的意境而陶陶然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们提出再吟诵“李杜”其他诗歌的要求,利用“积累运用”中的两首古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人物背景。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这两天上了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和《所见》。

我发现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正确地朗读古诗都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在想象古诗的意境的时候,学生就不太流畅了。

我让学生在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后,让学生闭眼伴着老师的范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然后让学生来述说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可是发言的学生们寥寥无几,即使发言了也是语言平淡,没有多少拓展,只是把诗意重复一遍。

我很茫然,为什么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如此贫乏,语言的表达是这样的枯寡。

想想可能在课堂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我把一首古诗全扔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来描述。

对学生来说,难度可能是较大的。

因为一方面学生来还没有掌握想象的方法,很有可能学生眼睛是闭上了,但是脑中一片空白。

另一方面即使想象了,但不知道如何来表达。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想这样调整也许会好些:首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牧童骑黄牛。

然后引导: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牧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学生充分交流,并在头脑中形成丰富多样的牧童的形象后再引导:他骑在黄牛身上会是有怎样的神情?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引导,我想学生的想象空间就能得到一定的拓展,并且缩小了表达的视点,循序渐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在教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回顾。

1. 导入环节。

- 我以一个有趣的古诗小谜语开始了课程,目的是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从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来看,这个导入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我发现,对于个别孩子来说,这个谜语有点难理解,下次可以选择更简单直白且与古诗内容联系更紧密的导入方式。

2. 字词教学。

- 在讲解古诗中的生字词时,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像让孩子们观察字形结构、玩猜字游戏等。

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参与,不过在一些较难的字词上,如“绦”这个字,尽管我解释了它是丝织的带子,但孩子们还是很难想象出它在诗中的画面感。

我想下次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或者图片来辅助教学,这样会更加直观。

3. 诗句解析。

- 在解析诗句的时候,我尽量用比较口语化的方式去讲解。

比如在讲“碧玉妆成一树高”时,我就说:“就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她打扮得超级漂亮,那这棵柳树啊,就像是被精心打扮过的一样,高高地站在那儿呢。

”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感觉他们理解起来更容易了。

但是在讲解古诗的意境方面,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

有时候我会过于注重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没有引导孩子们去深入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和情感美。

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们这是说春风像剪刀一样剪出了细叶,却没有让他们充分去想象春风像剪刀一样轻柔又神奇地创造出这一美景的画面。

4. 朗读教学。

- 朗读是古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带着孩子们读了很多遍,有齐读、个别读、分小组读等。

孩子们读得很有热情,但是在朗读的节奏把握上,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有些孩子读得太快,就像在念顺口溜,没有把古诗的韵味读出来。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指导朗读节奏的时候,没有让孩子们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停顿。

下次我可以通过拍手打节奏或者用简单的符号标记停顿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

5. 拓展环节。

- 在拓展环节,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些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的教师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0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的教师教学反思 1本课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时都是五言绝句。

诗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告诉人们应该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这两首诗浅显易懂,感情真挚,深受儿童的喜爱。

教学中,我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勤,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其中。

说到动情处,我配乐范读,出示画面,加上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也入情入境,充分地体会诗句的意思,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诗人的感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应多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练读,并且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这样做既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也就能熟读成诵了。

《锄禾》和《悯农》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脍炙人口的感叹诗。

前者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后者则对当时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抨击。

这两首古诗在《好书伴我成长》上有过,利用晨读的时间也教孩子们读过,背过,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是真的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一年级的学生可能无法做到,尤其是第二首《悯农》。

课上我充分的利用了课文的.插图,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图画:在烈日炎炎的天气下,农民们在忙着干什么?他们种的地多不多?从而理解了无闲田一词。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最新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最新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优点之处: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动态词“撑、采、回、开、惜、照、露、立”,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诗即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面读出情感,感悟诗人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时,我适当放手让学生从己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还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识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

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

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生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学后两句时,这方面的关注会更突出一些。

不足之处: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进,方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生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几个尖子生可以用,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味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时间,每到一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2.低年级重视多读,以读助讲。

减少老师的废话。

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呢?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在教学中选取了《古诗两首》这篇课文,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情感教育。

古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意境吸引着学生。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体验情感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情境中,并带领他们感受诗人的激动和豪情。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使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欲望。

其次,我在教学中重视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有独特的音韵之美,通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可以加深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并让他们注意诗句的节奏和抑扬顿挫。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也更加喜欢朗读古诗了。

再次,我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的艺术欣赏。

古诗是文学艺术的精品,学生通过欣赏古诗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我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人用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的寂静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深入探讨了诗中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通过这样的欣赏,对古诗产生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缺乏一些生动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单一的讲解和练习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设计一些既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创作诗歌、演绎古诗等。

其次,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安排。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启发和帮助。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 《古诗二首》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两首诗都从不同角度写景,所以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的认识。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同时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蕴含的道理,并理解诗中几个词语的意思。

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两位诗人的背景资料和学过的相关诗文;再让学生通过或相关资料,以及联络诗文的方法,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大致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对于学生仍然不能理解的地方,进展交流,老师讲解的方式共同解决。

因为两首诗歌比拟相似,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比照的方法,一边比拟,一边区分进展理解:比方教学《登飞来峰》时,引导学生抓住“千寻”等词语体会飞来峰的高耸入云,并且用传说引发学生联想“鸡鸣见日升”的辉煌情景,进一步体会在飞来峰上视野开阔,诗人朝气蓬勃,信心充分的情景,从而得出“登高望远”,“站的高,看的远”的道理。

在教学《题西林壁》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重点理解“题”字的意思,然后抓住“横、侧、远、近、高、低”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庐山景象的“各不同”,同时也借助庐山的图片帮助学生,感知庐山在不同角度观察时,所呈现的不同景象,让学生边读边感受庐山风景,激发学生的联想,最后引导学生抓住“不识、缘”等词语进展比照,从而体会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才能有所提升,掌握了一定理解古诗的方法,同时可以理解诗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课堂效果良好。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2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

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活力。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早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课前思考: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教学目标:一、景色入手,疏通诗句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

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

(一爱一愁)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

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

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古诗二首》在教授《古诗二首》时,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教学反思和经验。

以下是我个人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诗歌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而有些学生则对古诗的意义感到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策略。

首先,我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古诗的文字,理解每一个词语的含义。

其次,我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如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

最后,我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他们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表达和朗诵。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朗诵古诗时表达不准确,声音单调,缺乏音乐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策略。

首先,我提供了一些示范和示范朗诵,让学生模仿我。

其次,我鼓励学生多练习,多读,尝试不同的朗诵方式和表达。

最后,我组织了一些小组朗诵比赛和表演,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另外,古诗的背诵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很难记住古诗的文字和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策略。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记忆技巧和方法,如联想记忆、分段记忆等,帮助他们更快地记住古诗。

其次,我组织了一些背诵比赛和演讲活动,鼓励学生多背诵,多复习,加强记忆力。

最后,我把古诗的背诵与其他学科和活动结合起来,如中国文化和历史课程,艺术表演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

总之,教授《古诗二首》是一项挑战和机遇。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不断完善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学生的古诗素养和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村居》和《咏柳》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两首诗都是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整堂课,我侧重在“读”上花工夫,以读解意,以读悟情,具体表现在:1.以“音读”奠基础。

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落字,不加字,不重复,发音响亮清楚。

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

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自由读,交流重点字词,然后我给学生范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

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2.以“意读”显策略。

《村居》所描写的场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入到古诗学习之中。

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教学《咏柳》时,联系《村居》中描写杨柳的诗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然后,结合课题,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咏柳》时,学生对“碧玉”和“丝绦”两词不熟悉,我就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将“碧玉”和“丝绦”与柳树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以“情读”突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以至理解诗的大意。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等,读出诗歌的味道。

如,“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则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一、反思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古诗的背景、诗意和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目标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引,也是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

二、反思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朗读等。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了古诗的背景和基本含义;通过讨论,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讲解古诗时,我有时过于注重字词的解释,而忽略了整体意境的把握。

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在朗读环节,部分学生的语速和语调掌握得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整体意境的把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加强朗读训练。

同时,也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反思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古诗的基本含义和意境。

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在朗读环节,部分学生的语速和语调掌握得不够准确,但整体上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感和韵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练习。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和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朗读训练的力度。

同时,也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课外拓展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本节教研课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了组内集体备课、教案再设计以及课堂实践。

在整个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为更好的探索出一条古诗教学的基本模式,现对优缺点进行细致的剖析:一、指导识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节课也不例外,教学目标中,要求本节课认识“诗、首、烟、童、散、早、忙、纸”八个字,会写“村、春、童、学、早、东、放、纸、”八个字。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识字,然后抽卡片测试学生识字情况。

指名读和小组读想结合,并且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别平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

记字形这一部分主要放在了后面的古诗内容分析中进行,一方面觉得这样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方面也好好的把字与篇结合起来,并不孤立。

使整个课堂结构浑然一体。

二、指导朗读一首好的古诗就是一幅鲜明的图画,一首优美的歌曲,一个动人的故事,需要我们反复吟咏,深刻体味诗中那深邃的意境美,古代汉语的简约美。

正是遵循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我变换了多种朗读方式:默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等。

不但要读,还要带着目的读,每一次读都要实现不同的目标,这样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读出韵味读出效果。

另外,我在在指导朗读上下了功夫,比如先请学生听老师有感情的范读,然后问学生:老师读的怎么样?评价一下。

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对,读古诗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然后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在这个环节中,重音的指导不够到位,从而导致学生读的并不理想,这是我今后再进行古诗教学中要注意的。

三、指导理解古诗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本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交流,不过深挖掘诗句意思的原则进行。

通过图文结合,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感受春天之美,课外活动的快乐。

对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字词,例如:“拂”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是二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包括《《夜宿山寺》和《《敕勒歌》两首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诵、讲解、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培养诗歌欣赏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诵、品味诗句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同时,我还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3.《注重知识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古诗的内容,还拓展了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古代的建筑、生活方式等,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此外,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不错,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化。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在教授《古诗二首》这篇诗文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和古代文化缺乏了解,导致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较低。

相比较其他文学作品,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更为简练隐晦,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阅读经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的反思和改进:
1. 提前准备:在教学之前,我重新研读了《古诗二首》,并对其内容和背景进行了深入了解。

这样我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2. 课前导入:在上课前,我制作了一个简短的PPT,介绍了古诗的特点和形式,以及古代文化的背景。

通过观看一些古代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我希望学生能够对于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3. 梳理诗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上。

通过引导学生逐行理解和分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意义。

4. 创设情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我尝试创设情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探讨。

例如,我请学生通过画画、写作或演讲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想法。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5. 拓展延伸:除了教授《古诗二首》,我还安排了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背景的学习。

通过更多的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认识。

通过以上的改进和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有了提升。

然而,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并没有完全解决学生的问题。

因此,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和引导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5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年级上册语⽂古诗⼆⾸教学反思 优点之处: 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动态词“开、出、回、来”,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展开充分的想像,每⼀句诗即是⼀幅画,引导学⽣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读出情感,感悟诗⼈的喜爱之情。

2.学习⽣字时,由于是⼆年级的学⽣不⽤像⼀年级那样,我适当放⼿让学⽣从⼰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且我还运⽤了字理识字的⽅法来辅助学⽣识字,加深学⽣对⽣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的“双基”训练。

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到课堂中。

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参加语⽂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

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学后两句时,这⽅⾯的关注会更突出⼀些。

不⾜之处: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理解诗句进,⽅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个尖⼦⽣可以⽤,这个⽅法有⼀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地去体会诗⼈的情感,所以学⽣在读时,诗⼈味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的教学,⼒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从⽽优化教学过程,提⾼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注意时间,每到⼀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教学反思-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一、教学语言富有诗意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

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交响乐曲”,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三、读写结合,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是否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安排学生由说到编到创,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在这样的学习场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利用导学案进行上课,孩子们开始敢于表现自己,认可自己,大胆发言了,课堂出现了议论纷纷的喜人场面,面对这一切,我在兴奋之余也不得不思考,怎样让这种热情继续保持下去?目前使用的评价机制需不需要细化或者有所推陈出新?总是同一模式,孩子会不会天长日久而出现审美疲劳?小学语文教学夯实学生的文字基础,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怎样在新模式中一样完美实现?带着重重思考,进入了古诗二首的教学。

传统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们采用解诗题,知诗人,明字义,连诗意,读诗句,悟诗情的方法,屡试不爽,孩子们学的轻松,记得牢靠。

其中少不了老师的喋喋不休,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同年级教师认为,这两首诗诗句意思一目了然,直接设置两个探究点即可,均从此诗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入手。

集体备课时,大家没有太多意异议,真的一节课走下来,再次碰头的时候,无不后悔不已,很怀念传统上法的轻松、清晰和踏实。

产生如此挫败感,细究其因:1.我们将探究点定位过高,在没有学生对于诗意流畅的理解基础上就要体悟作者的写诗意图,有些空中建楼阁——设计者沾沾自喜,建筑工人愁眉不展。

2.传统教学一节课一首诗,而现在一节课两首诗,还要把表述角度完全不一样,说明道理几乎相同的两首诗同时解读。

二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哎呀,说到这二下语文第一课的古诗二首教学,我可得好好唠唠。

教这两首古诗的时候,我一开始觉得挺简单的,不就是让孩子们背背、理解理解嘛。

可真教起来,才发现没那么容易。

比如说《村居》这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多美的画面啊,我想着孩子们肯定能一下子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可我讲的时候,有的孩子那眼神,迷茫得就像迷路的小羊羔,我就寻思着,是不是我讲得太抽象啦?也许是我太着急让他们理解诗意,一股脑儿地讲了好多,却没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自己去想象。

就像吃饭,我把饭都塞到他们嘴里了,没让他们自己慢慢嚼,品出味道来。

再说说《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多形象啊!可孩子们读的时候,那声音干巴巴的,一点儿感情都没有。

我就问自己,是不是我没引导好,没让他们真正看到那柳树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我觉得吧,教学方法可能得改改。

不能光我在上面讲,得让孩子们多说说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让他们画一画诗里的画面,可能这样他们能理解得更深刻。

不过,也有让我高兴的时候。

课堂上提问,有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小家伙居然举起了手,回答得还不错。

这让我心里乐开了花,就像大热天吃了根冰棍儿,那叫一个爽!但也有让我头疼的,有的孩子就是坐不住,心思不知道飞哪儿去了。

我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在下面小动作不断。

我就想,这可咋办呀?是不是我的课不够有趣,吸引不了他们?教学这事儿啊,真是像走迷宫,一会儿觉得找到路了,一会儿又发现走进死胡同了。

可能我还得多琢磨琢磨,怎么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到其中的美。

你们说,我是不是得再加点小游戏啥的,让课堂更活泼些?还是说多讲讲诗人的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哎呀,我这脑子,还得继续转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咏柳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

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

”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

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

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

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磨砺中总结经验,在教育这条大道上,和学生携手共进。

绝句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觉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诗人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但这首五言绝句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

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

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