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定位!!!
针灸入门必知:五输穴
![针灸入门必知:五输穴](https://img.taocdn.com/s3/m/77946fc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2.png)
针灸入门必知:五输穴定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穴】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井”为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
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主治:心下满;五脏疾病初起。
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多用于急救。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病在脏者,取之井;……’。
【荥穴】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
指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故名荥穴。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掌中热等。
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输穴】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
”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输于深处。
输穴多分布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主治:适用病情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和肢体重着,骨节酸痛者。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难经·六十八难》曰:“俞主体重节痛。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
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经,常也。
水大流注,不绝为常。
血气流注于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
)。
主治:经穴治疗作用不典型。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难经·六十八难》:“经主喘咳寒热。
”【合穴】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d7246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7.png)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因分布、特性和作用的不同,特定穴各有不同含义和命名。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在选穴配伍上也有一定的特点。
一、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入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5穴,十二经共有60穴。
古代医家认为,经脉之气的流注运行与自然界水之流动相似,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海洋,用以说明经气在流注运行中所过部位的浅深不同,其具有的作用也不同。
这也说明了五输穴的特性,即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输穴不仅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
五输穴五行属性按“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同性见表l、表2。
表 1 阴经五输穴表表 2 阴经五输穴表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古代文献对五输穴主治作用的记载不尽相同。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其总的思想是指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穴适用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其主要是从阴经五输穴五行属性与五脏属性相关的角度,说明五输穴主治作用的。
阴经井穴治疗肝的病变,荥穴治疗心的病变,输穴治疗脾的病变,经穴治疗肺的病变,合穴治疗肾的病变。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
针灸五输穴介绍及记忆口诀
![针灸五输穴介绍及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57811fa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5.png)
针灸五输穴介绍及记忆口诀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行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五输穴记忆口诀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五输穴
![五输穴](https://img.taocdn.com/s3/m/36c951e9f8c75fbfc77db2d9.png)
支沟(经穴):前臂背侧,阳溪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0.5-1寸。
会宗(郄穴):前臂背侧,阳溪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支沟尺侧,尺骨桡侧缘,直刺0.5-1寸。
飞扬(络穴):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直刺1-1.5寸。
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腘横纹中点,半腱肌腱与股二头肌腱中点,直刺1-1.5寸。
委阳(三焦下合穴):腘横纹外侧端,肱二头肌腱内侧。直刺1-1.5
八【歌 诀】: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照海明;复溜交信恐宾接,阴谷胫骨内踝后,以上从足走到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柱盲俞列,商曲石关阴都连 ;通谷幽门半寸辟,步廊神封及灵墟,神藏或中俞府毕。
【五输穴】关冲液门中禇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关冲(井穴):手环指末节尺侧,距甲角0.1寸,直刺0.1寸。
液门(荥穴):第4、5指节,趾蹼后方赤白肉际处,直刺0.2-0.5。
中禇(输穴):环指本节后方,第4、5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直刺0.2-0.5。
阳池(原穴):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凹陷中。直刺0.2-0.5。
【五输穴】:中冲劳宫心包经,大陵间使传曲池。
中冲(井穴):中指末端,尖端中央,点刺0.1寸。
劳宫(荥穴):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直刺0.3-0.5寸。
大陵(输穴、原穴):腕横温的中点上,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直刺0.5-0.3。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腕横上2寸。直刺0.5-1寸。
五输穴表
![五输穴表](https://img.taocdn.com/s3/m/0e3ca90dbcd126fff7050be7.png)
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输穴表五输穴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求。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精选范本郄穴穴歌:郄穴孔隙义,本是气血集,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主地机宜,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寻,心包郄门觅,三焦会宗居,胆经外丘必,肝经中都立,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取,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
俞穴:胸三肺俞劂阴四,心五肝九胆十临,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行。
募穴: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中脘兮脾章门,包膻三焦穴石门。
原穴:胆出丘墟肝太冲,小肠腕骨是原中,心出神门原内过,戍胃冲阳气可通,脾出太白肠合谷,肺原本出太渊同,膀胱京骨阳池焦,肾出太溪大陵包。
络穴:肺经列缺胃丰隆,通里心经肾大钟,支正小肠大偏历,内关包肝蠡沟逢,飞扬膀胱三焦外,胆是光明别络崇,督脉长强任鸠尾,公孙脾络大包同。
八会穴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会膻中脉太渊。
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五输穴歌诀-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
![五输穴歌诀-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d1a7e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4.png)
五输穴歌诀|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依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状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终经气充盛,由此深化,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依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据此,又依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详细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有伴侣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毕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
有不少人反对该学说,或言之为封建糟粕,故弄玄虚;或说其牵强附会,不符科学。
五输穴定位
![五输穴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25b1bdc7c1c708a1284a44ed.png)
手太阴肺经井: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荥: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输/原/八会穴(脉会):太渊—在腕掌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经: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合: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手阳明大肠经井:商阳—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荥:二间—微握拳,在食指本节前,桡侧凹陷处。
输: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 2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经: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合: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足阳明胃经井: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荥:内庭—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输:陷谷—在足背,当第2、3 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经: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合: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太阴脾经穴井: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荥:大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输/原:太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经:商丘—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合: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手少阴心经穴井:少冲—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荥:少府—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输/原: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经:灵道—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合:少海—屈肘举臂,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手太阳小肠经穴井:少泽—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荥:前谷—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五输穴讲解
![五输穴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3b6c9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5.png)
五输穴讲解
五输穴是指人体五个主要的穴位,位于手腕处。
具体的位置如下:
1. 内关穴:位于手掌正中线上,掌横纹的上方两指宽度处。
2. 大陵穴:位于手腕横纹的下方,以掌横纹算出的三指宽度处。
3. 人迎穴:位于手掌与手腕之间的小骨突上方。
4. 中渚穴:位于手腕掌横纹与手臂背纹的交汇点。
5. 外关穴:位于手臂背面的两块骨头突起中间,离掌横纹两指宽度处。
五输穴是中医学上重要的穴位之一。
它们与经络相连接,对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按摩或针灸五输穴,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内脏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五输穴——精选推荐
![五输穴——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d813ac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7.png)
五输⽳
五输⽳
五输⽳,是⼗⼆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即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向依次排列,并以⽔流⼤⼩的不同名称命名,⽐喻各经脉⽓⾃四肢末端向上,象⽔流⼀样由⼩到⼤,由浅⼊深的特点。
五输⽳表
荥⽳:清泄脏腑之热,⽤于热病,清热效好;
输⽳:主体节重痛,⽤于关节病变、软组织性疼痛,⽌痛效好;
经⽳:宣肺解表,⽤于寒热、喘咳、咽喉病症;
合⽳:主腑病,⽤于肠胃病及六腑的病症。
此外,六腑中的⼤肠、⼩肠、三焦,在⾜三阳经上各有⼀合⽳,称为六府下合⽳。
由于⼤肠、⼩肠皆承受从胃腑传化⽽来的⽔⾕之⽓,属于胃,所以它的下合⽳(上巨虚、下巨虚)同在⾜阳明胃经上;
三焦⽔道出于膀胱,参与⽔液的调节,故它的下合⽳列于⾜太阳膀胱经上。
六府下合⽳在临床上治疗腑证疗效显著,故有“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之说。
什么是五输穴
![什么是五输穴](https://img.taocdn.com/s3/m/8e63757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5.png)
什么是五输穴什么是五输穴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
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五输穴各有所主病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隔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难经·六十七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节重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二者立论有相通处。
五腧穴又配属五行,《灵枢· 本枢》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紧的井穴属金。
《难经· 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均依五行相生规律而来。
同时,又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关系,将阴井乙木与阳井庚金配合起来,成为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及合日互用开穴规律的理论基础。
井穴:多用于昏迷、厥证。
井穴是十二经脉之"根",阴阳经脉之气相交之所,有疏通气血、开窍醒神、泄热清神作用。
五输穴及临床应用
![五输穴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a742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e.png)
治疗相乘病变,调节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相乘配伍,可以治疗因五行相乘 引起的各种病变,调节机体平衡,缓 解症状。
五输穴的相侮配伍
总结词
治疗相侮病变,调节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相侮配伍,可以治疗因五行相侮引起的各种病变,调节 机体平衡,缓解症状。
04
五输穴的治疗原则与技巧
五输穴的治疗原则
调和阴阳
补虚泻实
五输穴的分布与作用
总结词
五输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具有调节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 用。
详细描述
五输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每条经脉各有一个井、荥、输、经、合穴。这 些穴位能够调节相应经脉所主脏腑的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于治疗相应 脏腑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五输穴的特性与功能
总结词
五输穴具有五行属性,对应五脏,可以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气血流通等特性与功能。
详细描述
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对应五脏,具有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气血流通等特性与功能。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 输穴可以用来调节脏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同时,五输穴还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调节人体的 阳气和阴气,以保持身体健康。
五输穴对胃痛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胃痛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证之一,五输穴因其 特定的经络联系和调节作用,在胃痛治疗中 具有显著疗效。根据胃痛的证候类型和疼痛 部位,选取适当的五输穴进行针刺或按摩, 可有效缓解胃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案例四:五输穴在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五输穴对腰痛具有良好调节作用
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五输穴因其特有的经络联系 和调节作用,在腰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针 刺或按摩相关五输穴,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同时,五输穴的应用还可根据腰痛的证候类型和 疼痛部位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五输穴
![五输穴](https://img.taocdn.com/s3/m/a17de8838762caaedd33d4fe.png)
穴名
取穴
操作
脏会
章门
第11肋端下缘,足厥阴肝经上。
斜刺或直刺0.5~0.8寸,不宜过深,可灸。
腑会
中脘
仰卧,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任脉上。
直刺0.5~1寸,可灸
气会
膻中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处,任脉上。
横刺0.3~0.5寸,可灸。
血会
膈俞
第7胸椎棘突下,督脉灵台穴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上。
十二原穴
经名
原穴
取穴
操作
手太阴肺经
太渊
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直刺0.3~0.5寸,可灸。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侧拳,在手背部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
直刺0.5~0.8寸,或向劳宫、后溪穴透刺,可灸。
手少阴心经
神门
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直刺0.3~0.5寸,可灸。
太溪穴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取穴。
直刺0.5~1寸,可灸。
经火
手阳明大肠经
阳溪
腕背桡侧,拇指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的凹陷中取穴。
直刺0.3~0.5寸,可灸。
手少阳三焦经
支沟
腕背横纹上3寸,当尺、桡骨之间。
直刺0.5~1寸,可灸。
手太阳小肠经
阳谷
腕背横纹的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仰掌,腕横纹上5寸,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直刺0.5~1寸,可灸。
手少阴心经
阴郄
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当神门穴上5分处。
直刺0.3~0.5寸,可灸。
手阳明大肠经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https://img.taocdn.com/s3/m/430010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7b.png)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首见于《灵枢》,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输、经、合五种腧穴总称。
古人以自然界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
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
《灵枢》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穴:分布在四肢末端,经气所出之处,像水之源。
井穴,所出为井,指经气所出的地方。
特点:经气浅小,十二经各有一井穴。
分布于手足之末端。
应用:有泄热、开窍、通闭之功,有急救作用,治疗神志昏迷。
《灵枢》病在脏取之井。
《难经》井主心下满(肝木病)。
荥穴:分布在腕踝关节之前,像刚流出的泉水微流。
荥穴,所溜为荥,指经气开始流动,特点:经气稍大,经气开始流动的部位,分布:掌指、跖趾关节前,应用:治疗热病。
《灵柩》病变色者取之荥。
《难经》荥主身热(心火病)。
输穴:分布在腕踝关节之后,比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
输穴:所注为输,指经气灌注的地方。
特点:经气渐盛。
分布:掌指、跖趾关节后,应用:用于关节病变。
《灵枢》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难经》输主体重节痛(脾土病)。
经穴:所行为经,指经气畅通无阻,弘扬正盛运行经验经过的部位。
特点:经气盛较大,分布:腕踝关节附近,应用:治喘咳、寒热、咽喉病变。
《灵枢》病变于音取之经。
《难经》经主喘咳、寒热(肺金病)。
合穴:所入为合,所经气会合之处,特点:经气深大,由此深入,会合于脏腑。
分布:肘膝关节附近,应用:脏腑病。
《内经》合治内腑。
《灵枢》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合主逆气而泄(肾水病)。
原穴:原,本原、原气之意。
输注、流经、留止,12经之根。
太渊为原。
原穴:首见于《灵枢》,其含义: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共十二原。
阴经以输代原,阳经排列在输穴后。
分布:腕踝关节附近。
应用:帮助诊察疾病,脏腑有病可反映到原穴上;治疗脏腑病变。
《灵枢》五脏有病当取十二原。
络穴:络,联络,散布之意。
十二脏腑的特殊穴-五输穴
![十二脏腑的特殊穴-五输穴](https://img.taocdn.com/s3/m/f1850b2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7.png)
十二脏腑的特殊穴-五输穴五输穴是十二脏腑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特效穴,中医以水流比作脉气的强弱,从指尖到肘膝关节依次排列为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五个特定穴,简称“五输穴”,每条经脉各有一个五输穴,十二条经脉,共计“60个穴位”。
五输穴对十二脏腑有特殊的治疗作用,有“一穴顶十穴”之效。
前几节给大家分享了十二脏腑的荥穴、合穴的具体穴位及治疗作用,后期再一一介绍其他的穴位。
本节先给大家总述下五输穴的治疗作用:1、井穴-所出为井【定义】:所出为井,即经气所出,如同泉水的源头,故名。
“井”如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
穴位在指趾的末端。
【主治】:井穴为气血的源头,“井主心下满”,意指十二脏腑的井穴能治疗心下胀满病症。
井穴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急症。
2、荥穴-所溜为荥【定义】:所溜为荥,即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故名。
荥穴脉气稍大,穴位再指(趾)掌(跖)附近。
【主治】:“荥主身热”,即荥穴可以治疗脏腑热病。
3、输穴-所注为输【定义】:所注为输,即经气所灌注之处,如同水流由浅入深,故名。
输穴脉气盛大,穴位多在腕(踝)关节附近。
【主治】:“输主体重节痛”,即输穴可以治疗身体重着不利、疼痛。
4、经穴-所行为经【定义】:所行为经,即经气在此变大,畅通无阻,故名。
经穴脉气洪大,穴位在臂(胫)部。
【主治】:“经主咳喘寒热”,即经穴可以治疗身体喘咳寒热等证。
5、合穴-所入为合【定义】:所入为合,即经气在此充盛,由此汇入脏腑,犹如水入大海,故名。
合穴脉气最为洪大,穴位在肘膝关节附近。
【主治】:“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府”,即合穴多用于治疗脏腑病症。
【十二脏腑五输穴歌诀】:看图,具体穴位及主治会分期详述。
针灸临床常用要穴——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
![针灸临床常用要穴——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890f1e7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3.png)
针灸临床常用要穴——五输穴。
十二经脉分布...
针灸临床常用要穴——五输穴。
十二经脉分布于人体肘膝关节以下,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成'五腧穴”
临床上井穴可用来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输穴可用来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来治疗喘咳;合穴可用来治疗六腑病症等。
五输穴按照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经气所出的部位;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者跖趾关节前,喻作水流尚微,是经气流行的部位;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者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十二经脉相对应的五腧穴分别为:
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谷,昆仑,委中。
《皇帝内经:素问》五输穴的关键取穴知识,整理好了看一下
![《皇帝内经:素问》五输穴的关键取穴知识,整理好了看一下](https://img.taocdn.com/s3/m/c215640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c.png)
《皇帝内经:素问》五输穴的关键取穴知识,整理好了看一下位置知识关键点一:四肢的肘关节和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穴位。
作用知识关键点二:调节脏腑气机的病变,见于小病,急病,以及常见病。
具体作用:【1、井穴:病在脏者取之井(jǐng)】因为井穴对脏腑的敏感度高,所以在紧急情况时,选用井穴。
喉咙突然疼痛肿胀,可取肺经的井穴少商放血泄热。
【2、荥穴:病变于色者取之荥(yíng)】青色对肝,红色对心,黄色对脾,白色对肺,黑色对肾。
脸色发黄取脾的荥穴,脸色发黑取肾的荥穴。
【3、输穴:病在时间者取输(shū)】三点起来,要五点才能睡,取肺经的输穴。
下午3点到5点犯困取膀胱经的输穴。
23点至次日1点是胆经,1点至3点是肝经,3点至5点是肺经,5点-7点是大肠经,7点至9点是胃经,9点至11点是脾经,11点至13点是心经,13点到15点是小肠经,15点到17点是膀胱经,17点到19点是肾经,19点到21点是心包经,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
【4、经穴:病变于音者取经(jīng)】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是肝气发出,最后一个字是肾气收尾。
每段话都遵循木土~火土~金土~水土的顺序。
说话无力收尾就取肺经、肾经和脾经的经穴。
说完第一个字就口吃便取肝经、心经和脾经的经穴。
上半身的咳嗽,气喘,则取下半身经络的经穴。
【5、合穴:病在饮食取合(hé)】对于因饮食不节,而导致长期的不适,用合穴有特效,肠胃有关之病多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等合穴。
以上便是《黄帝内经·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隔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的取穴方法,还有难经的取穴方法,整理好了再发。
12经络的五输穴
![12经络的五输穴](https://img.taocdn.com/s3/m/64b091c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d.png)
12经络的五输穴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五行在经络穴位上的应用。
具体来说,就是人体经络当中的五输穴,掌握的五输穴对于艾灸临床调理身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的十二经脉每一条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都有五个重要腧穴,分别是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他们并称为“五输”。
不过具体在每条经络上,到底哪几个穴位是五输穴,他们分别在哪里,很多灸友就不是很清楚了。
在接下去的文章中,掌门师兄会把十二正经的每一条经络的五输穴都介绍给大家,以便在日常艾灸时可以用到。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足太阴肺经上的五输穴。
为了更好的应用五输穴,不得不提的是,阳性和阴经的五输穴的五行属性有所区别,具体来说:阴经的井穴属木,荥穴属火,输穴属土,经穴属金,合穴属水,而阳经的井穴属金,荥穴属水,输穴属木,经穴属火,合穴属土。
那么,足太阴肺经的五输穴到底是哪几个穴位呢?具体来说,肺经的井穴是少商穴,荥穴是鱼际穴,输穴是太渊穴,经穴是经渠穴,合穴是尺泽穴。
顾名思义,足太阴肺经属于阴经,由此可见这五个穴位的五行属性分别是少商穴属木,鱼际穴属火,太渊穴属土,经渠穴属金,尺泽穴属水。
中医中的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对应的脏器是:肝归属于木,心归属于火,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
也就是肺经本身的五行属性是金。
具体说到五行在穴位的运用上,根据: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的判断准则,再结合子母选穴法,具体的结论是:尺泽穴是肺经的子穴,适用于肺经实证的泻法,而太渊穴是肺经的母穴,适用于肺经虚证的补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肺经的这五个穴位。
一、肺经的井穴:少商穴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是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五行属木。
少商穴有清肺利咽,开窍醒神的作用。
最擅长治疗的一个病症是咳嗽。
秋冬季节也是咳嗽的高发季节,时不时就有人会咳嗽。
这时候通过通过刺激少商穴可以很好的治咳嗽。
具体应用少商穴时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少商刺血。
五输穴详解
![五输穴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0192d5571fe910ef02df84c.png)
特定穴一、五输穴(一)手太阴肺经1、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鱼际:在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3、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手舟骨之间,拇长肌腱尺侧凹陷中。
4、经渠: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
5、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在手指,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二间:在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3、三间:在手背,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4、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
5、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三)足阳明胃经:1、厉兑: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2、内庭:在足背,第2、第3跖骨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3、陷谷:在足背,第2、第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4、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5、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四)足太阴脾经1、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2、大都:在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3、太白: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4、商丘:在踝区,足内踝前下方,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的凹陷中。
5、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五)手少阴心经1、少冲: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少府:在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第5掌骨之间。
3、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4、灵道: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5、少海: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六)手太阳小肠经1、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太阴肺经
井: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荥: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输/原/八会穴(脉会):太渊—在腕掌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经: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合: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手阳明大肠经
井:商阳—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荥:二间—微握拳,在食指本节前,桡侧凹陷处
输: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 2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经: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合: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足阳明胃经
井: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荥:内庭—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输:陷谷—在足背,当第 2、3 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经: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合: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太阴脾经穴
井: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
荥:大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输/原:太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经:商丘—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合: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手少阴心经穴
井:少冲—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
荥:少府—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输/原: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经:灵道—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1.5 寸。
合:少海—屈肘举臂,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手太阳小肠经穴
井:少泽—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 0.l 寸。
荥:前谷—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输: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经: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合:小海—微屈肘,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
井:至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荥:足通谷—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输:束骨—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经: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合: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足少阴肾经穴
井: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荥:然谷—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输/原: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经:复溜—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合: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手厥阴心包经
井: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荥: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输/原: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经:间使—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合: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手少阳三焦经
井:关冲—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荥: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输:中渚—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经: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合:天井—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
井:足窍阴—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荥:侠溪—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输:足临泣—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经:阳辅—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合: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厥阴肝经
井:大敦—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荥:行间—在足背侧,当第1、2 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输/原: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 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经:中封—在足背侧,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合:曲泉—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