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维导图的运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巩固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2.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难点: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1. 知识回顾提问:什么是乘法?乘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复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如3×5 读作三乘五。
回顾乘法口诀,全班齐背乘法口诀表。
2. 基础练习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7+7+7=()×()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四五二十:()×()=(),()×()=()。
三七二十一:()×()=(),()×()=()。
直接写出得数。
3×4=(),5×6=(),2×7=()。
3. 解决问题出示问题:小明买了4 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3 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求4 个3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解答:4×3=12(元)。
出示问题:有6 组小朋友在做游戏,每组有5 人,一共有多少人在做游戏?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解答:6×5=30(人)。
4. 拓展提升出示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乘法规律,并写出乘法算式。
例如:一个三角形有3 条边,4 个三角形有多少条边?可以写成4×3=12(条)。
5. 课堂总结今天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6.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中的拓展题。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
2. 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生:喜欢。
师:那今天你们愿不愿意跟蔡老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生:愿意。
师: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乘法初步认识》思维导图运用复习课教案设计.doc
《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维导图的运用复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意义、名称、读法、一个乘法算式会用两种方法画。
2、进一步熟练求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转换关系;3、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个图形可以从横着和竖着两种角度观察,并能用2个乘法算式表示。
4、学习用思维导图总结知识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导学问题:乘法的好朋友是谁?乘法算式每部分的名称是?乘法的意义是?一、复习:1、写加法、乘法算式一共有几颗心?加法算式:2+2+2+2+2+2=12(颗)6+6=12(颗)几个几:6个2 2个6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乘法算式:2×6=12(颗)6×2=12(颗)2、100个相加,你会列乘法算式吗?你发现了什么?(加数相同,用乘法比较简便。
)3、乘号的由来:乘号是英国数学家奥特类的在1631年最早使用的。
把×看作是有+斜过来写的。
4、关于乘法,你想到了什么?2×6 = 12 2乘6等于12 6个26×2 = 12 6乘2等于12 2个6因数因数乘号读作表示名称读法意义因数×因数=积5、看到“积”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积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就像学习,好好学习,就要天天努力。
6、找规律:1×5= 1×17= 1×38= 1×100=72×1= 26×1= 48×1= 50×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的乘法有什么特点呢?一个数×1=原来的数A×1=A7、找规律:0×5= 0×17= 0×38= 0×100=)相加。
)相加。
)相加。
)相加。
乘法的初步认识意义2个( )3个( )2+2+2=63+3=6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比较简便。
2个(3)3个(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2×3=632规律×0A ×0=0A ×1=A ×1名称因数×因数=积还可以提改进的建议。
数学乘法思维导图
数学乘法思维导图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乘数--乘数--积2.2~6的乘法口诀(1)2,3,4的乘法口诀(2)5的乘法口诀(3)6的乘法口诀注意口诀和算式的区别3.乘加、乘减(1)乘加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2)乘减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注意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和减法4.解决问题(1)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2)求几和几的和用加法计算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借助数轴、连加助记乘法口诀借助双手快速记忆乘法口诀借助双手快速记忆乘法口诀:伸出双手,掌心向上,从左往右标序号弯下某个手指表示几×9,结果为这个手指左右剩余的手指组合成两位数解决问题信息转化多种方法解决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法则整数和分数相乘整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注意点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再乘,得数必须是最简分数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分数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定律与整数相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多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同底数幂相除同底数幂相除。
《乘法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思维导图的运用
2、选择正确的序号
• 3×6读作( ③ ) • ①3个6 ②3与6 ③3乘6
• 求4乘5的积的算式是( ① ③) • ①4×5 ②4+5 ③5×4
• 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7, 求积是多少,算式是( ② ) • ①5+7 ②5×7 ③7-5
3、苹果和树
一共几棵树? 树上一共几个苹果? 1X4=4(棵) 4X4=16(个) 4X1=4(棵) 地上一共几个苹果? 一共几个苹果?
72×0= 0 26×0= 0 48×0= 0 50×0= 0
任何数×0= 0 A×0= 0
4×3=(12 )
表示(3)个 (4)相加
表示(4)个 (3 )相加
2×5=( 10 )
表示(5)个 (2)相加
表示(2)个 (5)相加
主要内容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加法算式变乘法算式)(一图2+2X)
3个( 2 )
乘法的 初步认识
规律
×0 ×1
加数相同,写成 乘法比较简便。 3+3=6 2+2+2=6 2个(3) 3个(2)
A×0=0
A×1=A
=3 X4=4X3 =2 X5=5X2
3×5 3×5 3×5 3×5
+ + -
3 3 5 5
3) = (6 )× (
( 5)个( 3)+( 1)个( 3)= (6)个( 3) 5 )个(3 )-(1)个( 3)= (4)个(3) ( ( 3)个( 5)+( 1)个( 5) = (4)个( 5) (3 )个( 5 )-( 1 )个( 5 )= ( 2)个( 5 )
2、乘法的初步认识
(读法、名称、意义——表示几个几) 3、1和0的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课程:二年级上册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概念,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乘法意义的理解。
2. 乘法运算的运用。
教学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提问:如果有多个相同的数相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简化计算呢?二、新课导入1. 引入乘法的概念,解释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乘法的意义。
3. 举例说明乘法的应用,如:计算几个相同物品的总数。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如乘法口诀。
2.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如乘法可以看作是多个相同加数的和。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熟悉乘法运算。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强调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乘法的简便之处。
教学延伸:1.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的知识。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乘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同时,要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意义的理解乘法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9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9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
学情分析: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
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若干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
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4+4+4+4=20同意吗?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有几个4相加?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2+2+2+2+2+2=12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3+3+3=12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二、探索新知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一、观察中发现问题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二、分类中提出问题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乘法的初步生疏》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47 页。
【教学目标】1、生疏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通过观看,比较,争论,归纳,体会一样加数相加和乘法之间的没关系,知道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生疏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知道乘法表示的意义是几个几相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旧知。
3+5=8 这是一个什么算式?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有它自己的名称。
1+2+3=6 这个连加算式的加数都是谁?10+10+10=30 这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 10,像这样的算式叫做加数一样的加法算式。
二、导入课,探究知。
1、建立“几个几”的表象。
(1)观看。
师:请你认真观看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有几架飞机?生:每架小飞机坐了 3 个小朋友,有 5 架小飞机。
师:你们观看的真全面。
〔同时多媒体操作〕(2)提问题。
师:依据这两条信息,谁能提一个问题吗?生:小飞机里面一共有几人?(3)思考。
师:要想知道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解决?生:加法。
师:那该怎么列式呢?(4)沟通。
师:谁来说说你的算式?生:3+3+3+3+3=15。
师:我们来读读这个算式,你觉察了什么?生:加数都是 3。
师:这个 3 表示什么?生:每架小飞机上都是 3 个人。
师:几个 3 相加。
生:5 个 3 相加。
师:为什么是 5 个3 相加。
生:有 5 架小飞机,所以是 5 个3 相加。
板书:5 个3 相加。
师:像这样几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我们就说是一样加数的加法。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小飞机这个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先观看图,找到了两条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争论其他工程吧。
2、充分体会“几个几”相加。
师:我们把小飞机这个问题解决了,依据计算小飞机上一共有多少人的方法利用观看〔找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一、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三、教学重点:识别相同加数.四、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五、教法和学法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六、教学过程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2.教学新课(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④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习,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维导 图运用的复习课教学案例
思维导图运用的复习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莱阳市文昌小学于伟东201806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复习内容是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几。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意义、名称、读法、一个乘法算式会用两种方法画。
2、进一步熟练求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转换关系;3、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个图形可以从横着和竖着两种角度观察,并能用2个乘法算式表示。
4、学习用思维导图总结知识点和方法。
体验探究和创造的乐趣,提升发散思维和知识的系统观。
教学重点: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导学问题:乘法的好朋友是谁?乘法算式每部分的名称是?乘法的意义是?3、教学方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
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合作探究的方法。
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
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乘法的知识点。
(二)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归纳知识。
(三)拓展练习,开智培能,理解乘法意义。
(四)当堂检测,运用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所以在第一环节用五分钟,直接出示数心形、算书本、画图形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复习让学生乘法产生的过程。
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提升学生对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的认识逐步提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3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
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
《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附导学案)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的内容及第49页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1.创设活动情境,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通过小组活动,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棒,图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主题图(课本第46页)。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游玩,高兴吗?学生活动:(1)观察画面: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有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转椅)(2)你能根据看到的这些情境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汇报、交流。
问题1:小飞机上有多少人?问题2:小火车里有多少人?问题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
谁能解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呢?(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组织讨论:黑板上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结: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2.导入课题: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运算方式来计算,那就是乘法。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出示课题)二、进行新课知识点乘法的意义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认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3+3+3+3+3=15提问: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几?表示什么?(加数都是3,表示5个3连加的和是15)小结:求5个3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作5×3=15,算式中的“×”叫做乘号(先写“/”,再写“\”)。
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小资料:1、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中首次以“某”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
2、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叫魏德曼。
他在横线上加了一个竖,成为“+”,他用这个符号表示增加的意思;他又在加号上去掉一个竖,成为“—”,表示减少。
兄弟两个就诞生了。
但是“+”和“—”正式被大家所公认,用来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是从1541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的,以后逐渐普及,沿用到现在。
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教学步骤:一、口算。
12+24=36+6=42+14=32+16=15+25=35+10=复习加法的知识。
+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号,它是怎么产生的。
加号前面的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也叫做加数,算出来的结果叫做和,表示两个加数的总数。
二、引入新课1、出示加法算法:2+2表示什么意思,2个2相加2+2+2呢,3个2相加2+2+2+2呢4个2相加2+2+2+2+2呢5个2相加这组加法算式与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加数都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有2个或者2个以上。
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总数的意思。
如果这样的2有50个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写?2+2+2+2+2+……全部写下来会很麻烦。
所以古代的数学家,想了个聪明的办法,把这样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一种算式,哪个小朋友知道,你来介绍下。
2、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
把加号改成乘号“某”,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把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
2+2写成乘法算式是2某2读成2乘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某3读成2乘3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某4读成2乘42+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某5读成2乘53、拓展深化。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知道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的乘法题目。
3.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的概念。
2. 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
教学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乘法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头进行乘法运算,感受乘法的乐趣。
三、乘法口诀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通过编儿歌、顺口溜等方式加深记忆。
2. 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竞赛,看哪组记得快、准。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乘法口诀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乘法的概念和乘法口诀。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乘法口诀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题目。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乘法题目,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乘法口诀的趣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教案:乘法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 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3. 能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 乘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计算器;2. 教学素材:乘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数。
2. 引入乘法概念:(1)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乘法算式,如2×3=6,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说一下2×3的意思吗?”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意义是相加的简洁表达方式。
(2)教师再出示一个乘法算式,如4×2=8,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说一下4×2的意思吗?”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数字的重复相加。
(3)教师总结乘法的概念:“乘法是一种快速相加的运算方法,它可以用来表示相同数字的重复相加,也可以表示不同数字的相加。
”3. 引入乘法运算规则:(1)教师出示一个乘法算式,如5×2=10,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说一下5×2等于多少吗?”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则是将两个乘数相乘得到一个积。
(2)教师再出示一个乘法算式,如3×4=12,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说一下3×4等于多少吗?”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则是先计算乘积,然后再写出算式。
(3)教师总结乘法运算的规则:“乘法运算的规则是将两个乘数相乘得到一个积,计算时可以先计算乘积,然后再写出算式。
”4. 进行乘法运算实例演练:(1)教师出示一个乘法算式,如6×2=,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说一下6×2等于多少吗?”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计算出结果。
(2)教师再出示一个乘法算式,如7×3=,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说一下7×3等于多少吗?”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计算出结果。
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从教材的第三章“表内乘法”开始,具体是第三节的“4.1乘法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乘法的概念,乘法算式的构成,以及乘法口诀的初步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乘法的含义,能够正确地书写乘法算式,并且能够记住基本的乘法口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学生们对于乘法可能会感到有些抽象,所以我将重点解释乘法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帮助学生们理解。
而乘法口诀的记忆将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打算通过游戏和歌曲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们记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我准备了一些水果、小木棒等实物,以及一些乘法算式的图片。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乘法口诀。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拿出一串葡萄,让学生们看到每颗葡萄都是一样的,然后分成两组,一组有三颗,另一组有四颗,让学生们看到两组一共有多少颗葡萄。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就是将一个数重复加多次。
然后,我会教学生们如何书写乘法算式,并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展示乘法算式的意义。
我会教学生们基本的乘法口诀,并通过游戏和歌曲来帮助学生们记忆。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乘法的概念,乘法算式的构成,以及乘法口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对乘法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参与的情况,然后根据反思的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们在家里找一些实物,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加深他们对乘法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乘法的概念。
乘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表示将一个数重复加多次的过程。
例如,2乘以3等于6,可以理解为将3个2相加,即2+2+2=6。
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乘法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物,如水果和小木棒,以及乘法算式的图片。
通过观察和操作这些实物,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乘法的含义。
小学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除法的联系。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2. 乘法口诀3. 乘法计算方法4. 乘法与加法、除法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除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除法的联系。
3. 学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记忆、背诵、运用等方式,掌握乘法口诀。
4. 学习乘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乘法计算方法。
5. 巩固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在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乘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七、教学拓展1. 乘法口诀游戏:设计乘法口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乘法口诀。
2. 乘法应用题: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乘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乘法故事:讲述一些与乘法有关的趣味故事,提高学生对乘法的兴趣。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7课时《单元复习》(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 二年级上册 青岛版
1板书设计学习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你能回顾一下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吗?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顾整理知识,并组内交流讨论后班内汇报交流。
形成知识结构图:二、要点回顾1、填一填(1)、3个7相加,列出加法算式是(),列出乘法算式是(),或()。
(2)、在4+4+4+4+4=20中,相同的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是()。
(3)、4×6=24读作(),其中6和4都叫做(),24是()。
(4)、两个因数都是3,积是(),一个因数是3,写出乘法算式是,一个因数是4,积是()。
(5)、4个7相加的和是(),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 0+0+0+0+0+0+0+0+0=()1+1+1+1+1+1+1=() 5+5+5+5=()3学习过程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基础练习、巩固新知数学书第6页自主练习第2题的1、2两小题【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的练习,让学生说清楚列式的理由及两个因数表示的意义,进一步熟悉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巧填符号5()3=15 5()3=85()3=2 5()5=05()5=10 5()2=10【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巧填符号来进一步掌握乘法与加法和减法的区别。
】这两道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过程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数学书第8页自主练习第7题【设计意图】:做这一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弄清题意后说一说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例如明确“2×4”既可以表示2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2相加,再根据算式画图,以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生活中的乘法(1)3个星期有()天。
(2)我们每天在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小时。
(温馨提示):这两道题目要让学生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去寻找信息,第1题求3个星期多少天,首先学生要明白一个星期7天。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体验乘法计算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法计算。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知识点,掌握乘法计算的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这是一个在线互动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通过解决乘法问题来解锁关卡,获取奖励。游戏设计了不同难度级别的题目,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款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乘法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数学纪录片:《乘法之美》
这部纪录片介绍了乘法的历史发展、数学原理和实际应用。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乘法,并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来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学习,喜欢参与小组讨论和活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可能会对乘法的概念和意义产生困惑,难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此外,他们可能会对乘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感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乘法运算。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感到挑战,难以记住和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维导图的运用复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意义、名称、读法、一个乘法算式会用两种方法画。
2、进一步熟练求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转换关系;3、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个图形可以从横着和竖着两种角度观察,并能用2个乘法算式表示。
4、学习用思维导图总结知识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导学问题:乘法的好朋友是谁?乘法算式每部分的名称是?乘法的意义是?一、复习:1、写加法、乘法算式一共有几颗心?加法算式:2+2+2+2+2+2=12(颗)6+6=12(颗)几个几:6个2 2个6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乘法算式:2×6=12(颗)6×2=12(颗)2、100个相加,你会列乘法算式吗?你发现了什么?(加数相同,用乘法比较简便。
)3、乘号的由来:乘号是英国数学家奥特类的在1631年最早使用的。
把×看作是有+斜过来写的。
4、关于乘法,你想到了什么?2×6 = 12 2乘6等于12 6个26×2 = 12 6乘2等于12 2个6因数因数乘号读作表示名称读法意义因数×因数=积5、看到“积”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积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就像学习,好好学习,就要天天努力。
6、找规律:1×5= 1×17= 1×38= 1×100=72×1= 26×1= 48×1= 50×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的乘法有什么特点呢?一个数×1=原来的数A×1=A7、找规律:0×5= 0×17= 0×38= 0×100=72×0= 26×0= 48×0= 50×0=你发现了什么规律?0的乘法有什么特点呢?任何数×0=0 A ×0=08、接着画。
目的是巩固乘法的意义。
4×3=( )表示( )个( )相加。
表示( )个( )相加。
2×5=( )表示( )个( )相加。
表示( )个( )相加。
二、思维导图1、主要内容:第七单元的题目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要放在中心)。
三部分主要内容(就是三个主要的大分支):1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2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重点是读法、名称、意义:表示几个几。
这三个知识点,就是3个小分支),3是“1和0的乘法”。
(重点是乘1、乘0的规律,这两个知识点就是2个小分支。
)2、说一说:你喜欢思维导图的什么地方?怎样做思维导图?(1)顺序:中心题目 分支(2)不同:颜色、粗细(3)美观:形状、图画简单(4)最重要的内容:知识点和方法乘法的初步认识意义2个( )3个( )2+2+2=63+3=6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比较简便。
2个(3)3个(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2×3=632规律×0A ×0=0A ×1=A ×1名称因数×因数=积3、制作自己的《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思维导图。
展示、点评。
小组合作,10分钟。
听到音乐停止结束。
选出优秀作品,介绍:优点是什么?还可以提改进的建议。
三、拓展练习。
目的是巩固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1、把下列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4+5= ()×()2+1+2+2+1+2=()×()2、变一变。
3×5+3=()×()3×5+5=()×()3×5-3=()×()3×5-5=()×()3、脑筋急转弯。
2+2+2+4=()×()4+4+8+8=()×()=()×()四、小测验。
目的是突破易错点。
1、填空:4+4+4+4=()×()0×3=()+()+()2、选择正确的序号(1)3×6读作()①3个6 ②3与6 ③3乘6(2)求4乘5的积,算式是()①4×5 ②4+5 ③5×4(3)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7,求积是多少,算式是()①5+7 ②5×7 ③7-5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继续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是熟练掌握乘法的意义,这对以后学习表内乘法和除法都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能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思维导图这种工具,对这个单元进行整理,可以汇总知识点和方法,文字、色彩和图画三项内容结合在一起,美观形象,便于记忆,也把整理变得更加有趣生动。
关键是对知识的梳理还需要老师的引领。
教的策略:1、知识全面的梳理,有序的步骤和方法讲透。
2、清晰思维导图的步骤和方法:(1)顺序:先中心(题目)后分支画图形、举例子(2)不同:颜色、粗细(每个分支,就像一个家庭,每家一种颜色)第一次的分支粗,第二的分支细。
(3)美观:形状、图画(简单)(4)最重要的内容:知识点和方法。
3、给学生的发展一定的时间。
初画、点评、修改、展示。
4、不断总结,有助于提升。
教师点评角度和标准:1、知识点、方法完整,2、分支多,3、每组分支色彩一样,4、四维构图,充分利用(上下左右)空间。
学生评价角度:1、知识点、方法、色彩。
2、优点(创意)3、改进建议。
教学步骤反思:一、整理学习的重点内容1、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一重点。
如:每排坐3个人,有6排,一共坐了多少人?可以用加法算:3+3+3+3+3+3=18(人)还可以用乘法算:3×6=18(人)或:6×3=18(人)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写成:6+6+6=18(人)呢?生答:因为这是求6个3相加的和。
强调:求6个3相加的和加法只能写:3+3+3+3+3+3=18(人)而乘法算式可以用3×6或6×3。
说说3、6、18在这个算式中分别表示什么?在乘法里的名字都叫什么?因数、因数和积。
2、规律总结:学习了1和0的乘法,你知道了什么?知道:1和任何数相乘还得那个数。
0乘任何数还得0。
二、制作思维导图1、整理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七单元题目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题目在中心)。
三部分主要内容(三个大分支):第一部分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一图2+2X),第二部分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重点是读法、名称、意义:表示几个几。
这三个知识点是3个小分支),第三部分是“1和0的乘法”。
(重点是乘1、乘0规律。
这2个知识点是2个小分支。
)2、课前已经制作,小组合作,评选优秀作品,展示、点评。
介绍重点:优点是什么?说一说你喜欢谁的思维导图,为什么?(点赞)3、小组合作,修改自己的乘法的认识思维导图。
三、复习、练习、测试本单元的知识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有的练习的形式,虽然也在课堂练过,但对于大多数学生,在整理复习课上有条理的练习,对于加强理解乘法的意义,强化掌握重难点的知识,还是有明显效果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维拓展练习1、把下列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4+5= ()×()2+1+2+2+1+2=()×()2、变一变。
3×5+3=()×()3×5+5=()×()3×5-3=()×()3×5-5=()×()3、脑筋急转弯。
2+2+2+4=()×()4+4+8+8=()×()=()×()《乘法的初步认识》小测验1、填空:4+4+4+4=()×()0×3 =()+()+()2、选择正确的序号(1)3×6 读作()①3个6 ②3与6 ③3乘6(2)求4乘5的积,算式是()①4×5 ②4+5 ③5×4(3)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7,求积是多少,算式是()①5+7 ②5×7 ③7-53、列算式一共几棵树?树上一共几个苹果?地上一共几个苹果?一共几个苹果?制作《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思维导图提示:第七单元题目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题目在中心)。
三部分主要内容(三个大分支)。
1、第一部分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一图2+2X),2、第二部分是“乘法的初步认识”(重点是读法、名称、意义:表示几个几。
这三个知识点是3个小分支),3、第三部分是“1和0的乘法”。
(重点是乘1、乘0规律。
这2个知识点是2个小分支。
)评价标准:1、知识点、方法完整,2、分支多,每组分支色彩一样,3、四维构图,充分利用(上下左右)空间。
评价角度:1、知识点、方法、色彩、构图。
2、优点(创意)3、改进建议。
(题目醒目突出,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