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文本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长期的语文实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活力;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长期的语文实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活力;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篇课程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在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相对还是比较匮乏,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结合教学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文本资源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文本教学资源。
教科书的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我们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不同特色的内容,真正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图1沙子重100N 桶重20N 体重400N 口袋重5N 动滑轮重10N3m3m3m在“机械效率”一节中,教科书资源就很丰富,如图1就是很好的资源,这幅图既结合生活实际,又很好地导入课题。
再如课本87页框体里有一段话“现代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优胜劣汰”的“优”中,高效率是一个重要内容”,不正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育的最佳素材吗?课本中关于“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探究实验也是相当不错的,这个探究既有简单思路,又有表格,还给学生预留了不少自己探究发挥的天地。
此外,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与物理学有关的阅读资料,如科技图书、期刊、报纸等,也是学生学习的文本课程资源,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
我们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发现、获取这些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地配备一些相关的图书、期刊等,还要合理开放图书馆,引导学生很好地阅读课外资源,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大力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新课标提出:应提倡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器具、材料等进行物理实验。
利用日常物品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于生活用之于实验,将生活资源转化为物理实验教学资源。
日常生活用品出自我们的身边,学生非常熟悉和了解,他们具备简单、经济、取材容易等特点。
如果将它们用于设计物理实验教学,则有现象明显、生动形象、趣味性浓和简便容易操作等优势。
如何在三年级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何在三年级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眷恋与责任感。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正是价值观和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语文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在三年级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一、利用教材文本,渗透家国情怀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资源,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例如,在学习《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像“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样的诗句,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激发对祖国大地的热爱。
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通过对西沙群岛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
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西沙群岛,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讲述历史故事,激发爱国情感三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一些与国家历史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比如,讲述古代爱国英雄的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英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英勇事迹,从而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爱国的榜样。
还可以讲述近现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故事,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他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开展主题活动,深化家国情怀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与家国情怀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爱国诗歌朗诵会。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国诗歌,进行朗诵和表演。
通过朗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还可以开展“我心中的祖国”主题写作活动。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心中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1. 内容简述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明确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选择合适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多文本阅读教材,如课外名著、散文、诗歌等。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预测、推断、归纳等,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加强师生互动与合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1.1 研究背景我国正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多文本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多文本阅读教学通过引入多篇相关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主题,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单一的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而多文本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引入多种文本形式和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背景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和探索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据此,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是占首位的。
就中学语文课程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教学音影音像资料、图片、文学社团、文学社刊、广播室、校园文化环境都应是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2、从生活中开发。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学习母语。
或者说语文学习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语文知识就是在生活中生成的,语文能力就是在生活中培养的——生活就是语文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命题,倡导“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不要膜拜在语文课本之下,将课本与生活隔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隔离,要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要架起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生活为源,语文为流,源远流长,这是语文老师强化资源意识要确立的第一理念。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可见语文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语,今有“大语文教育观”之说,说的都是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资源”这一概念,还明确了这一概念的外延: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宣传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这是一种继承与创新,它要求语文老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起个性化的语文资源体系。
3、善于把学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沟通课堂内外,挖掘多种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此谈一点笔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抓住教材、教参资源,有效地开发与利用。
教材文本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优美的语言文字、构思精巧的篇章、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新教材有较强的整体性,内容注意整合。
另一特点就是富有弹性,拓宽了教师的创造空间。
课堂上,教师要抓住这些资源,合理地利用。
2、抓住挂图、磁带、多媒体等远程教育资源,巧妙地开发与利用。
教学挂图、朗读磁带、课堂实录光盘等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资源,如能巧妙地利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情境和意境相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抓住生活、身边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爬山、挖野菜、钓鱼、捉蝴蝶、做家务……都是习作的好素材。
因此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说一说,写一写,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读书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各种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它们在与社会接触中会获取到各种信息,并会对各种信息做出反馈,从而也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进一步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的确,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2、抓住自然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
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利用
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利用在教学活动中,教案的编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一个完整且具有针对性的教案不仅需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还需要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具的利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案中教学资源和教具的选择与利用。
一、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文本、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形式的材料。
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资源和它们的利用方式:1. 图书和课外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图书和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和兴趣。
2. 多媒体资料: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幻灯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料来辅助教学。
通过视听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信息的吸收和理解。
3. 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如教育网站、教学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在线练习和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物展示:对于一些具体的物体、实验设备等,可以直接展示给学生观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使用化学实验器材来演示实验步骤和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具的选择与利用教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来辅助教学的各种工具和器材,如模型、实物、展示板、黑板、纸笔等。
不同的教具适合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下是一些教学常用的教具及其利用方式:1. 实物模型:通过使用实物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地球仪来展示地球的结构和特征,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影音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影音设备来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播放英语原声电影片段或英文歌曲,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3. 黑板和展示板:教师可以使用黑板和展示板来呈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怎样利用资源,如何实现实现三维目标
怎样利用资源,如何实现实现三维目标(1)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新课程“文本”很简洁,我们历史老师普遍感到“文本”教育资源单薄,导致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一种“不够用”,力不从心的感觉。
以前,我也有过此种顾虑。
其实,新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课程的主体。
新课程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的教学需要,只给出了基本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开发教育资源,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就目前而言,教育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校内教育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育设施和试验基地;二是校外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厂、农村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三是现代信息资源,如校内信息资源,校外计算机网络资源等。
在新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历史老师要注意,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中,教育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教育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得到更多的情感价值体验。
另外,我还要特别提醒各位历史老师,其实,学生也是教育资源,而且还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在师生共同交往中产生的情景、问题等,如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
在探寻教育资源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为前提,离开了学生谈教育资源,那就是舍本取末,得不偿失,就会背离新课标的要求。
各地学校的内外部条件虽然有较大的差异,但都具有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也都能从本地实际出发寻找他们感兴趣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而且,组织、指导、带领学生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参与教学和实现创新的过程,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何利用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我们尝试着这样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活用文本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
利用好文本资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1.抓住单元导语,开展综合性学习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提示:下面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
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完这一单元课文后,我们开展了一次“名人故事知多少”的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拉近了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物良好品质的熏陶。
教材中的单元导语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的,通过延伸拓展,其主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性学习更广阔的空间。
2.根据课文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眼里变得富有魅力,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例如:我校教师在教《草船借箭》之前,先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儿读本。
弄清楚周瑜在草船借箭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了解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组织学习《草船借箭》,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又开展了“走进三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像这种“以一带多”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3.挖掘教材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
新教材的每个栏目,像“课外书屋”、“趣味语文”、“阅读链接”、“资料袋”、“展示台”、“宽带网”等都为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语文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实施新课程,怎样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作用的问题。
新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很好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
教师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
1、教科书的优势在于教师的挖掘。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新教科书,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描写动物的,写植物的,写优美环境的,还配有很多图画,有蓝天、绿树、红花、小河、庄稼……出现在孩子们眼中的是一个充满绿色、生气盎然的世界,也是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
这其间蕴涵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好素材,这些素材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整合利用,才能体现新教科书应有的价值。
2、教科书的“缺点”在于教师的“弥补”。
如何使用好新教科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对教育观念的理解、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丰富等,使用新教科书的过程本身也应是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但是,使用新教科书还要注意激活教师本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教科书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学习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
教师要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教科书的奴隶。
白璧微瑕,再好的教科书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
这都需要教师去补充、去创造、去升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是纯粹地教课文,而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使教科书的缺憾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得以弥补。
3、教科书的空白在于教师的填补。
所谓空白,主要是指文本中尚未明确写出的部分。
它较多地存在于文章的各层结构中,最明显的是存在于情节结构上。
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
这里,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是“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像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
合理开发-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实践途径论文
合理开发\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实践途径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报刊、网络、电视、电影、博物馆、家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家庭生活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这要求“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教师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严重扼杀了农村中小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阻碍了农村中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如何使农村中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实践途径。
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下面我就结合闽北山区农村中小学的特点,从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实践途径,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合理利用校本资源,加强听说训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
而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本资源,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语言氛围。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搜集学校发展史资料,改革开放家乡巨变,家乡土特产,家乡风光等等。
让学生用自已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讲讲,一方面加强了语文素质的听说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很直接的爱国、爱乡的教育。
又如我校种了许多荚蓉树,每到夏末就会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而且这些花早晚颜色都会发生变化,我们就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花的美,校园的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文本挖掘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文本挖掘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文本挖掘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处理方法,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教育领域作为信息量庞大的领域之一,也开始将文本挖掘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教学评价和学习支持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文本挖掘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文本挖掘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 学生行为分析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对学生在校园网络上的言论、交流和行为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社交网络和学术表现等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支持,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2. 教师评价系统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自动分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
通过收集学生的评价信息并进行情感分析,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提供改进建议,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文本挖掘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1. 学习者情感分析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文本作业、论文和课堂笔记等文本信息,结合情感分析算法,可以了解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态度和情感反应。
这种情感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状态,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习效果。
2. 作业批改辅助系统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可以自动分析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测和纠正语法和逻辑错误,并给出评语和建议。
这样可以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三、文本挖掘在学习支持中的应用研究1. 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可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兴趣和偏好等信息,为学习者个性化地推荐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支持。
这种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2. 在线学习社区管理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可以对在线学习社区中的用户行为和言论进行分析,识别和管理违规行为,提供安全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共享和讨论内容,发现和推广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促进学习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上传: 熊爱如更新时间:2021-12-25 9:41:54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切,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咱们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也是咱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对咱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要求咱们教师从“大语文观”动身,充分利用讲义和讲义之外的语文资源,激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链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扩充知识领域,开拓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学之材。
咱们要深切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资源。
一要以文本为依托,增加阅读容量。
在学习文本后补充相关材料,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阅读链。
如学习了《猴王避世》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学习了《草船借箭》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景阳冈》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习了毛主席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阅读毛主席的其它诗词;学习了《向往奥运》了解奥运会的有关知识等等,既加大阅读容量,又拓宽知识视野。
二要以文本为凭据,增强习作能力。
即在阅读教学中开发写作资源,让学生续写、仿写、改写、扩写、缩写、反写课文,拓展文本,培育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要充分利用插图。
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份,在文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帮忙学习拼音。
第一册中的声母、韵母、音节、词语、短句、短文均有插图辅助学习,帮忙学生准确拼读相关音节和学习普通话,尤其是拼音配有情境图和提示字母音与形的画面融为一体,增强学习汉语拼音的趣味性。
(2)帮忙理解文句、课文内容。
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纷纷动身”,“带刺的铠甲”。
图上画得很明白,一看便清楚;《詹天佑》中的“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形象地反映坡度特别大,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
教师、文本、学生是一个互动、不断生成、拓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发挥文本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既然文本是作为一种载体出现,就要把它当作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地去开发它、利用它,挖掘、利用它的语言资源,对学生进行字词教学和语言训练,深入体会和品味,训练语感;挖掘、利用其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等思想熏陶和情感陶冶;挖掘、利用它的文学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挖掘、利用它的表达和篇章的资源,训练学生传达思想、表现情感;利用文本中某一点(如语言、写法、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和探究性学习(或语文综合性学习)……当然,文本不同、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和师生实际,有选择地挖掘和利用文本中的教育教学资源,突出某几个或某一个方面,通过语言的训练与感悟、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写作的体会、对学生文学文化的熏陶、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达到“课有所得”。
以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第一单元是以介绍西部为主的文章,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和写法是写景文章的重点,而导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可以引出写法的指导(借物育人,借景抒情),随后进行相关的作文指导。
第八单元根据教材可知,教学重点是:一、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就要读,找特点。
二、揣摩怎样写的,就要找写法。
三、积累语言,就要背诵。
有了训练目标,找出训练方法,再设计环节就不难了。
不会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知所云”。
每个单元的导读中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学指导,有的教学目标和我们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们在备课前就明确教学的重点,结合重点去设计环节和训练点,“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相反。
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一、前言多文本阅读是现代教育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综合阅读能力、扩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有效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
二、小组合作阅读小组合作阅读是一种常用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在这种策略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不同的文本,并在阅读后进行讨论和分享。
这种设计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互动和思维,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学生能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有助于他们拓宽思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多模态资源应用多模态资源应用是另一种有效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在传统的文本阅读中,通常只有书本或文档的文字内容。
而在多模态资源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素材来辅助学生的阅读。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看图像或听取声音来丰富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来增强记忆和形成更深入的印象。
多模态资源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四、文本关联与对比在多文本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关联和对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
通过对不同文本内容、观点或结构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评价和应用所读的文本。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多个文本的比较,归纳出共同点和区别,并从中进行总结和思考。
这样的设计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学科交叉整合多文本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科的交叉整合。
教师可以选择有关不同学科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阅读和思考。
例如,在语文课上引入有关历史或科学的文本,可以帮助学生关联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
这种学科交叉整合的设计策略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多方面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六、评估与反思最后一个教学设计策略是评估与反思。
谈创建实用型开放教育教学文本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是教师利用多 种媒 体 向时空分离 的学 生 传递教学信息 的一种开放教 育。它 以普遍 性、 放性 、 散 开 分 性、 机动性、 服务性等为特点 , 为每个学 习者提供 了接受高等
减少系统误差。在这个教学资源建设 的系统工作 中, 我觉得 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课程的质量 、 风格 和特色 , 以我们 必 所
21 年 1 01 月
第3 0卷 第 1期
黑 龙 江教 育学 院 学报
J un l f e o gi gC H g f d c t n o ra o i n j n o eeo u a o H l a E i
J n 2 1 a.0 1
V0. O . 13 No 1
di1.99 ji n 10 一73 .0 1O . 1 o:0 36 /.s .0 I 8 62 1. 104 s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根 据电大学生、 教材的特 点, 结合创建 网上教 学资源, 为加 强开放 教 学文本 资源建设提供
切 实可 行 的 方 法和 思路 。
关键词: 网络资源; 开放教育 ; 文本资源 ; 教育资源
中 图分 类 号 :7 8 G 2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86 2 1 ) 1 0 3 0 1 1 7 3 (0 1 0 — 06— 2 0
建 设 , 少 系统 误 差 。创 建 资 源 要 有 适 用 性 、 效 性 和 拓 展 减 时 性 , 而 使 资源 发 挥 更 大 效 益 。 而 创 建 网 上学 习 资 源 , 一 从 是
不违背循序渐进原则 , 违背学生认识规律。
实 践 证 明 : 样 做 学 员 掌 握 本 章 内容 从 学 习时 间 、 习 这 学 内 容上 看 均 缩 减 13 加 强 了学 员 的 实践 性 与 应用 性 。 /,
如何在备课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在备课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备课,就像为一场精彩的演出做好准备。
每一位教育者都知道,教学资源是这场演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无论是教科书、课件,还是网络资源和实物教具,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以下将探讨如何从不同角度优化备课中的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创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
首先,教学资源的选择要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
每一节课都有其特定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和形式。
比如,如果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文本,配合相应的阅读策略和理解技巧。
对于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的课程,选择一些图形和数字化的资源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明确目标后,选择的教学资源将更加有针对性,确保了教学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教学资源的整合至关重要。
单一的资源虽然可以提供信息,但往往无法全面展现知识的多维度。
将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再配合视频或动画的视觉呈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科学实验时,通过实验演示视频和实际操作的结合,学生不仅能理解理论,还能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实验过程的认识。
资源的整合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教学资源的效果。
在现代教育中,技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大量的教育资源,如教学视频、电子图书、互动软件等。
这些技术资源可以与传统的教科书和实物教具结合使用,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通过智能白板展示课件内容,或者使用教育游戏来巩固学习成果,都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此外,教学资源的适应性也是备课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不同,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资源。
例如,对于视觉学习者,使用更多的图表和图片;对于听觉学习者,则可以更多地运用口头讲解和讨论活动。
资源的适应性不仅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利用文本资源,教给预测方法——《总也倒不了老屋》教学策略谈
利用文本资源,教给预测方法——《总也倒不了老屋》教学策略谈作者:何捷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9期[摘要]《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预测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教读课文。
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教给学生预测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全程教读,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行目标管理,这样才能让学生初步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预测方法;文本资源;教学策略一、文本解读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需要进行教读,结合文本阅读,教给学生预测的基本方法。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本身没有理解障碍,适合学生自读。
因此,“教”的重心可以落在预测的方法上。
随着课文内容,编者安排了六次预测,以批注的方式出现。
归类后具体为:对文题的预测、对插图的预测、对文本内容的预测、联系生活预测、对结尾的预测。
这几类预测从多个角度让学生尽量全面地了解预测的形式、路径,掌握预测的方法。
同时,在课后练习中,直接鼓励学生针对故事的各个部分,大胆预测;用列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故事内容与生活经验,比对预测结局,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
辅助的“泡泡提示”,让学生知道预测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预测的结果未必都与原文相同,未必都能达到精准。
预测中的任何一次失败,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另外的一种解读和猜想,从个性化角度看,都有其合理性。
董毓在《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一文中提出,批判性思维不等于否定、不等于论证逻辑和技巧,而是求真、公正、反思和开放的精神态度与分析、推理、判断、开创等思维技巧的结合。
戴维·希契柯克在《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一文中指出,批判性思维过程包括确定分析问题、澄清意义、收集证据、评估证据、推断结论、考察相关信息和做出综合判断。
显然,预测带有批判性思维的特质。
因此,在“对与错”的二元对立上,显得更为洒脱。
基于教材的设计,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三方面。
二、教学策略(一)教师需进行全程式教学随文出现的预测内容,伴随着整个童话学习的过程,分布在故事从头到尾的各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有效利用文本教育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
为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1、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
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
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所谓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
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确定。
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
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
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能够迎刃而解。
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
教学中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
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表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大都同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封闭的例题、习题作为学习材料。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所以教师在知识的表现上,应由静态封闭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在动态中生成。
4、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实
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