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空心村发展的案例的研究共39页文档
某县“空心村”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空心村”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方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某县也面临着空心化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某县的“空心村”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
本报告将就此做出详细介绍。
一、某县“空心村”概述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确认某县目前存在空心化情况的村庄共计17个,其中大多数位于县城周边区域。
这些村庄的特点是:人口减少、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空缺,农村人居环境较差。
从人口角度来看,这些村庄的人口总数均不足500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主要靠低保、退休金、子女经济支持等方式生活。
农村劳动力外流也是导致这些村庄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这些村庄的道路状况较差,且距离主要农村集市较远。
村庄内的供水、供电设施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已经影响了这些村庄的发展,对当地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产业方面来看,这些村庄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导行业,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使得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缓慢。
同时,由于当地年轻人流入城市谋求就业,导致当地的劳动力结构单一化,无法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造成某县“空心村”现象的原因1.低水平城市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差异,城市面对的机遇比农村更多,吸收农村人口的能力也更强。
这使得农村村镇逐渐出现了人口减少、家庭空心化的现象。
2.资源环境限制某县周边区域地形复杂、资源环境条件相对较差,这也成为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和产业的向城市迁移现象加剧,导致了村庄空心的现状。
3.缺乏创新力很多地方的“空心村”现象是由于经济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和创新能力所导致的。
某县村庄也是如此,当地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缺少与时俱进的科技、信息、金融等产业,无法激发创新的活力。
三、应对某县“空心村”现象的措施1.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改变农村经济较为单一的局面,扩大经济规模和范围,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才能进一步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优势。
关于“空心村”现象的调查研究
关于“空心村”现象的调查研究作者:唐普群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8期“空心村”现象,是指村庄内存有大量的宅基地和旧房老屋却无人居住,形成了“有房无人住”的现象,既影响村容村貌的改善,又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笔者以湖南省新田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组织座谈会、走访村民等形式,对“空心村”现象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看法与思考。
一、“空心村”现象的现状新田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辖19个乡镇,379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022.4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
经笔者走访调查,新田县的19个乡镇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空心村”现象,覆盖率达到63.9%。
全县“一户多宅”的农户有28838户,其中老屋应拆未拆的农户17866户,户籍在农村有宅基地但又在城里购房的农户10972户;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且常年不回村居住的农户27822户,与“空心村”改造直接相关的农户达到56660户。
然而,“空心村”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新田县,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现象。
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是“新旧共存”型。
即农户在村庄周边另选一处修建新房,陆续移居新房后而出现村中心老屋闲置的现象。
这种类型大多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如新田县的石羊、金陵、新圩等乡镇,这些乡镇的农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近年来掀起的“建房热”,导致村庄规模急速向村外扩张,农户逐步乔迁新居,而村内老屋却闲置无人居住,形成了村内“空心”。
第二种是“异地购房”型。
即农户原有一处宅基地,又在别处购置房屋作为住宅,不再回来居住,将原宅基地闲置的现象。
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乡镇,如新田县的陶岭、新隆、三井等乡镇,这些乡镇80%的农户都外出务工经商,许多农户在务工经商的地方购房或租房居住,把家安在外面,但村内仍留有宅基地,对于宅基地的处理,或让其空置,或失管任其自然倒塌。
二、“空心村”现象的成因“空心村”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1.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不畅农户想将闲置的宅基地进行流转,一方面需要办理比较复杂的流转程序,而农户大多不愿意耗费大量精力,去办理流转需要的相关手续;另一方面,将旧宅基地改造成农用地的成本相对较高,故流转之后只能作为宅基地利用,但又很少人愿意在别人的旧宅基地上建新房,因此宅基地流转的情况并不乐观。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寿县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县,境内有很多的乡村。
近年来,在寿县境内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乡村,被称为“空心村”。
据报道,这些村庄几乎全部被年轻人离去,老人留守,形成了一种“空心化”的现象。
这一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寿县“空心村”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结果1. “空心村”的分布:根据调查,寿县境内的“空心村”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
这些村庄通常人口几乎全部是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陆续离开。
2. 原因分析:据当地居民介绍,造成“空心村”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带走了年轻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乡村,到城市谋生。
这导致了乡村人口流失,老人留守。
(2)交通不便影响村庄发展:一些“空心村”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使得年轻人缺乏发展机会,只能选择离开。
(3)农业不景气,收入低下:由于农业收入不高,年轻人不愿意在乡村务农,更愿意到城市找工作。
3. 影响:空心村现象不仅仅是人口流失的问题,它还在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经济发展受限:因为缺乏年轻劳动力,村庄的经济发展受限,很多农田荒废,村庄逐渐衰落。
(2)社会保障缺失:老年人留守村庄,由于子女外出打工,缺乏照顾。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也存在问题。
二、思考与建议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空心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村庄的连通性,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2. 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年轻人就业机会: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扶持“空心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3. 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爱: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力度,完善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
4. 开展乡村振兴计划:政府可以制定乡村振兴计划,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5. 加强对“空心村”现象的研究:政府、学界应加强对“空心村”现象的研究,探索解决途径,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空心村”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
“ 空心村”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以河南省沁阳市张坡村为例改革开放3 0 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农产品流通得到放活,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然而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广大农村建房的空间布局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农村居民点用地往往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
由原自然村落中间向四周扩张侵占耕地的“空心村”,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乃至“两型社会”的建设都造成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整个社会和谐安定。
对此,本文以河南省沁阳市张坡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一、“空心村”的现状分析农村宅基地是农民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取得的一项重要财产,它关系着农民一辈子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民生存权的实现问题。
[1 ]宅基地使用权是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法律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无偿取得宅基地的使用权。
随着外出务工农民的增多,大量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产业,农民不再把土地作为生活依赖对象。
但是到了适婚年龄的农村青年仍然需要宅基地置备新房,因此对宅基地的需求有增无减,加上上一轮生育高峰效应的显现,村民对宅基地的需求大大增多。
与需求量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宅基地的闲置数量逐年增多。
“空心村”是农村宅基地闲置状况严重化的表现。
很多农民建新房以“摊大饼”式不断向村庄四周扩散,村中心却保留了大量旧房屋和空闲宅基地,且基本上无人居住,形成了所谓的“空心村”,即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严重不足,而位于河南省沁阳市东北部的张坡村更是人多地少的典型村庄,全村人口近 2 5 5 0 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三分。
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土地资源极其贫乏的村庄,面对村中人口的逐年增加,宅基地闲置现象却十分严重。
空心村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民乐县新天镇王什村为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我国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化扩散效应对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农村人口就业结构的转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农村住房的刚性需求增长,城镇村及交通用地快速增加。
由于农村建设过程中政策引导不到位、规划缺失、土地管理不严格,造成了村镇建设中“村外扩张、村内闲置”即空心村问题频现[1]。
空心村问题造成了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化程度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2]。
整治空心村已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业经济、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议题。
有关空心村问题及形成机理的探讨,东部沿海地区较多[3-5],而西北内陆区域研究甚少。
本文对河西走廊张掖市民乐县新天镇王什村开展了访问调查,发现“空心化”问题特别严重,已经影响并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因此,本文以王什村为研究区域,在数据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究“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以期为王什村住宅建设和土地整治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1研究区概况甘肃省民乐县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市东南部,属山地和倾斜高平原地区。
县域地势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1589~5027m ,属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区,受地势的影响,形成南部高寒、中部冷凉、北部干旱的气候特点。
民乐县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3000h ,年平均气温为0~7.6℃,年平均降水量为89~293mm ,年平均蒸发量为1638.4mm 。
降雨稀少,蒸发强烈[6]。
王什村位于民乐县新天镇西面3km 处,2011年底人口总数为1384人,耕地面积为466.67hm 2。
2王什村“空心化”特征及形成原因2.1王什村“空心化”的特征2.1.1“外扩内空”现象。
所谓“外扩内空”是指许多农民舍弃原有宅基地,而在村庄外围占用耕地、建设宅院,使原来村庄面积扩大。
从调查数据可知,2005年王什村人口总数为1128人,有农户325户;2011年底人口总数为1384人,有农户386户。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寿县“空心村”是指在城乡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村庄虽然有人口居住,但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或留在城市工作,老年人和孩子成为村庄的主要居民,形成了“空巢村”现象。
这种情况在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更加突出。
本文将对寿县“空心村”情况进行调查与思考,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调查情况1.村庄人口构成通过对寿县几个典型的空心村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村庄的人口主要由老年人和孩子组成,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或留在城市工作。
2.村庄生活状况村庄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村内的小学、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人员短缺,对村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3.农村经济发展由于村庄中大多是老年人和孩子,劳动力不足,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减少和产值下降。
村庄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水平下降。
二、思考问题1.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目前,村庄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应当提高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2. 人口流动与教育医疗应通过政府引导,鼓励年轻人回到村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大对村庄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 农村治理与自治政府应当重视农村的治理和自治建设,支持村委会发挥作用,加强对村庄自治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提高村庄的自我管理水平。
三、解决思路1.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当重视村庄发展,加大对空心村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回到村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村庄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3. 推动产业发展政府应当推动村庄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村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结语寿县“空心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村民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
关于榆底村空心村问题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目录中文摘要、关键字 (III)1、绪论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4 研究方法及总体思路 (4)2、空心村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5)2.1 空心村的基本概念 (5)2.2 空心村的相关理论 (6)3、空心村现象发展的现状分析--以赞皇县榆底村为例 (7)3.1 榆底村空心村的现状及演变 (8)3.1.1 榆底村的基本现状 (8)3.1.2 榆底村空心化的现状分析 (9)3.2 榆底村空心村的演变过程 (12)4、榆底村空心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13)4.1 榆底村空心的形成原因 (13)4.2 榆底村空心化产生的影响 (14)5、对榆底村空心化的改造治理措施与对策 (15)5.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15)5.2 搞好村庄规划加强宅基地管理 (15)5.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口集聚 (15)5.4 加强政府职能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 (16)6、总结与反思 (16)参考文献 (17)英文摘要、关键字 (IV)关于空心村问题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赞皇县榆底村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空心村的出现日益成为中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为普遍的问题。
它不仅造成了农村中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对村落的整体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空心村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空心村的改造势在必行。
本文基于我国空心村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以赞皇县榆底村为例,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空心村治理的必要性和解决措施。
文章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空心村现象综述,从理论上阐述和梳理了空心村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空心村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实证部分,具体分析了赞皇县榆底村的空心化发展现状,形成原因及影响,同时,针对该地的具体情况,重点提出了改造治理空心村的有关措施。
空心村乡村振兴反面案例
空心村乡村振兴反面案例一、空心村现象简介空心村是指农村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导致村庄人口流失,留下老年人和儿童,土地闲置,产业发展停滞的现象。
具体来说,这种现象表现为村庄人口结构失衡,住宅空置率高,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而提出的重要战略。
其目标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然而,空心村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因此,治理空心村成为了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反面案例分析以某省的一个典型空心村为例,该村庄人口流失严重,土地闲置率高达80%,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同时,由于缺乏规划和有效管理,村庄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严重缺失。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村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途径,同时基层组织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
四、整改措施与建议针对以上反面案例分析,提出以下整改措施与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多元化的产业项目,如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手工艺等,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2. 激活农村内生动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鼓励农民创业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土地流转、宅基地复垦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4.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村庄文化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五、实践探索与启示在治理空心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有: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的华西村和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桑洲镇的南岭村。
这两个村庄的成功经验是:1. 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华西村和南岭村在治理空心村时,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2.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两个村庄在治理过程中,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参与决策和建设过程,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空心村”现象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某县为例
中图分类号: F 3 2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1 2 - 1 2 8 — 0 2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城 市化得 到空 前发展 ,然而农村发展 与建设却 处于相 对停滞 的状 态 , 随着农业机械 化发展 , 农 村 出现 了大 量 的 剩 余 劳动 力 , 大批 农 民 工 涌 向城 市 。 致 使 农 村 人 口不 断外 流 。对 于那些在 城市发展较好 的人而 言 ,一部 分会 选择 长期 留在城 市 , 购置房屋 ; 另一 部分返 乡人 员由于交通方便等原 因则较 多倾 向于在村庄外 围建房。因此 , 人 口的 不断外流以及房屋 外建等导致许 多农村 在村 中心 出现 了空心化现 象。 空 心村 现状 分 析
2 3 7份 , 回收有 效 问卷 2 0 0份 , 有 效 回收
率为 8 4 . 4 %。 通 过 对 调 查 问卷 的 相 关 信 息 进行统计 、分析 ,得到如 下相 关具 体情 况: ( 1 ) 大部 分居 民对 于“ 空心村 ” 具 体表 现有所 了解。 大约 7 0 %的村 民对 于 阐述
● 农村经济
《 经济 ̄ 2 0 1 3 年第 1 2 期
赵 庆 双 按 照导 致 房 屋 闲置 的 主 要 原 因把 空心村分 为两类 : 一 类是人去房 空 , 即户 主 因求学、 入伍 、 进城务工或 经商, 在 城镇 购房定居 , 使原有农 村房屋 闲置 ; 二 是住 新 留旧 , 即户主移居 新房 , 使 村 内老 屋 闲 置。 陈玉福 , 刘彦 随 , 孙 虎等人根据 空心 村 成 因 与 演 变 规 律 ,把 空 心 村 分 为 了城 镇化 引导型、 中心村整合型 、 村 内集 约 型 三种 类型 ,并且具体 阐述 了每种 类型 的
空心村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报告
空心村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报告近年来,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人口不断增加,然而随着大量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土地荒芜、村舍闲置、农业发展停滞,造成大面积的资源浪费,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此,根据安排,特对XX区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XX区共有农业户X户,农业人口X人,在册耕地面积X.X 亩,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X万元。
上半年,我区农业产值略有增长,实现一产总产值X万元,同比增长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同比增长 X.X%。
总体来看,XX区农村面积较小,农民相对集中,“空心村”问题并不典型,全区行政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心村”。
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导致城乡二元差距的拉大,加之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进城人数开始增多,不同程度出现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据调查,XX区农村实际面积为X公顷,其中农村建设用地面积X.XX公顷,宅基地面积为X.XX公顷,闲置宅基地面积为XX.X 公顷,闲置宅基地占宅基地总数比例为X.X%,不存在空置率在XX%以上的村庄;农村流动人员呈现逐年增多的现象,现有季节性流动人口X人,长期外出务工人员X人,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
二、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原因经过对我区行政村的实地调查,走访村民,总结我区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外出流动人口增多。
XX农村都相对近郊,耕地面积少,产出效益低,农民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是我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
以XX区XX乡为例,是我区农民原始积累较多的行政村,也是一个近郊村,全村X户X 人,闲置宅基地有X户,空置率虽然仅为XX%,但通过调查发现其中X户房屋闲置的原因均是外出务工,占到空置房屋的XX%以上,这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在城市购置房长期居住;另外还有XX户因子弟就业转为城市户口,这些人往往生活条件改善后把老人接入城市生活,村中的房屋被长期闲置起来。
《2024年城乡融合视域下民族杂居地区空心村治理研究》范文
《城乡融合视域下民族杂居地区空心村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民族杂居地区的空心村问题逐渐凸显。
空心村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特殊现象,其治理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城乡融合视域下,民族杂居地区空心村的治理问题,分析其现状、成因及治理策略,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空心村现象概述空心村是指农村地区因人口外流、资源匮乏、产业凋敝等原因导致的村庄空心化现象。
在民族杂居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空心村问题更为突出。
这些地区往往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空心村成因分析1. 人口外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
2. 资源匮乏: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匮乏,难以支撑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
3. 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产业比重过大,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难以吸引人口和资源。
4.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扶持。
四、治理策略探讨1. 产业振兴:发展多元化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
通过引进外来投资、培育本土企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升级转型。
2. 人口回流: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
3.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等方式,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
同时,加强政府与村民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共治共管的治理格局。
5. 土地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民族杂居地区的空心村为例,通过实施产业振兴、人口回流、文化传承等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邯郸学院关于“空心村”问题研究报告
2013年暑期河北省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省级实践小分队)调查报告所在学校邯郸学院团队名称关于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分析小分队团队负责人倪胜林指导教师吴黎军团队成员李杰付冲王硕高速改农村“空心村”现状调查报告--以秦皇岛市抚宁县上庄坨村和石门寨村为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时期,农村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以从事单纯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村庄不再适应新经济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面临着诸多问题。
并且近年来,伴随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非农经济的发展,在广大农村领域出现了中心衰退、外围增长的“空心化”现象。
“空心村”不仅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的浪费,更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解决好村庄建设中的土地、资源、环境、设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村庄整治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以秦皇岛市抚宁县上庄坨村和石门寨村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实地调研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根据两个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对这两个村空心村整治的可行性建议。
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空心村的整治问题,以期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整治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调查整治上庄坨村石门寨村一、研究背景:在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设立在农村的、其下不存在行政层级的、直接面对农村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政权组织,是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最低一个层级。
以政权体系而言,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基层政权指乡(民族乡)、镇政权。
农村基层政权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个基础的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稳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市场经济社会的逐步成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带来了一系列的国家制度变迁。
伴随着这些社会变化和制度变迁,基层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二、“空心村”研究的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 家意识。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01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制度
,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02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对生活困难的农民进行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防止因贫辍
基础设施破旧不堪
由于缺乏维护和管理,许多农村道路、水利、电 力等基础设施破旧不堪,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 大的不便。
耕地抛荒
由于劳动力缺乏和种植成本上升等原因,许多农 民放弃了耕地,导致大量耕地抛荒。
经济和环境状况恶化
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农村经济 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同时,由于村庄缺乏有效 管理,许多村庄环境脏乱差,影响了农民生活质 量。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规划
通过宣传教育、听取民意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 庄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促进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THANK YOU.
水资源短缺问题
一些空心村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 求。
05
解决“空心村”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积极推进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加强农村教育建设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育水平,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 育资源。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然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导致空心村现象更为严重。
04
空心村现象的社会经济影响机制研究
空心村现象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结构失衡
空心村现象会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年青人口外流,剩下老年人和儿童, 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问题也随之凸显。
农村文化衰落
空心村现象加速了农村文化的衰落,传统农村社会的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受 到冲击,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空心村现象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地形地貌对空心村现象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如山区、丘陵地区的空心村现象相对较多, 平原地区的空心村现象相对较少。
空心村现象与人口流动的关系
人口流动对空心村现象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一些地区人口流出较多,空心村现象也随之 严重。
空心村现象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0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空心村现象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经济
政策因素主要是指国家对农村土地利用和人口流动的限制政策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流动 。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的文化氛围、农民的教育程度、就 业机会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民对农村生活的选择和决策。
02
空心村现象的量化研究
研究方法概述
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研究空心村现象的成因、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 济发展和人口回流。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研究样本不足
由于受到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本次研究仅 选取了部分农村地区作为样本,可能存在 一定的数据偏差。
VS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 类型农村“空心化”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更加准确 的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拓展研究领域 ,研究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 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永兴县“空心村”的治理研究
永兴县“空心村”的治理研究423300【摘要】:本文以永兴为例,阐述了空心村的现状,分析了空心村的形成原因,最后对永兴空心村治理提出了参考建议,对其他地区空心村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永兴空心村治理研究一、永兴县“空心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永兴县是农业大县,人口近70万。
全县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67%,农村青壮年人口95%都有外出务工的经历,现在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超过15万人,在欠发达的永兴县农村,到处都是空置的房屋。
这些农民工在外务工赚下钱后,回村建房,因原宅基地狭小,很多人选择在原村外的耕地,或交通干道旁边。
而村庄内部出现大量闲置宅基和闲置土地,形成“空心化”的现象。
(一)永兴县“空心村”的现状:永兴县以县城的便江为界,分为江左和江右两个区域。
两地的由于地势地貌不同,江左比较平坦,江右多山,因此江右的村落较小,有些几户就是一个村落;江左村落较大,有些达到两三千人口。
所以空心村的表现形式上也不同。
江右地区农村宅基地绝大部分用地不经济,自然村大多为历史形成的,农民为方便生产,生活散居后逐步形成的,村庄规模普遍偏小,永兴山区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农村居民点分布非常广。
江左的往往是村落的内部空心化和外部无序化并存。
(二)永兴县“空心村”带来的问题:“空心村”现象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减少了农田面积,浪费了土地资源。
一些农户舍弃原来的宅基,或是利用自己承包地的耕地,或是想法置换别人的耕地,在靠近村边的主干道旁建设住宅,致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二是影响了村容村貌,阻碍了新村建设。
“空心村”中,闲置宅基地大都面积狭小,房屋破旧,交通不便,排水困难,堆满柴草垃圾,又没有专人管理,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洁,与乡村振兴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存在着安全隐患,容易引发邻里矛盾。
由于各种因素,诸如结婚、考学等原因迁出户口,到城里兴业,发生添人去人现象等,致使一部分农户拥有两处或者多处宅基,另一部分农户急需新的宅基,这样就导致了农户对宅基地占有和使用的不平等,很容易引发干群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影响农村的稳定和谐。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空心村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摘要:本研究报告对“空心村”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空心村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解决空心村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一、引言自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空心村”现象。
所谓“空心村”,指的是农村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缺失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农村社区。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报告从多个角度展开调查和研究,旨在找到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数据。
通过对广东省县的农村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获取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
三、空心村问题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带来了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空心化。
2.传统农业结构导致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缺失。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使农村社区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空心村问题的影响1.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空心村问题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出,社区凝聚力下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增加。
3.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田废弃和生态环境恶化,增加了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五、空心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新产业、扶持农村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国内外空心村发展案例研究
日本越后妻有 ——以大地艺术振兴乡村
农产品的艺术化包装
为了以城市的智力资源反哺农村,艺术 祭还发起了“根”计划,这个计划联结起当地
的农业和土特产从业者、以及艺术家和设计师,
请设计师们来到当地考察,重新发现传统材料 和工艺的美和魅力,赋予当地农产品和土特产 更好的设计和包装以及品牌规划。所以我们就
看到了世界上最奇怪的美术馆商店,这里大部
希望以太平洋战争70周年纪念为契机,呼吁东亚地区内部和平。
Yoshiaki Kaihatsu(日本),蒲鉾面
日本艺术家Yoshiaki Kaihatsu赋予这些当地特 色的房屋以各种表情。起初,他只画笑脸,后来, 当地人建议他画不同的表情。所以,他也开始画一 些鬼脸、哭脸。当他在一个仓库上画完哭脸,房子 主人说:“我不喜欢看到一张悲伤的脸。地震毁了 我的房子,只留下这个仓库。”这番话感动了艺术 家。
让观众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体验乡村学校独有的情调。
法国艺术家Christian Boltanski和Jean Kalman的作品《最 后的教室》出色地唤醒了这些废弃校舍的旧时光,微弱的风 扇声唤起记忆深处的情感,与二楼强烈的心脏跳动声形成强
最后的教室
烈对比。人缺席了,但回忆开始在幽暗的空间充盈。
另一所学校被规划成“土壤博物馆”,走廊里铺满泥 土和木屑,窗台上长出了仙人掌,策展人用丰富多样的多媒 体手段展示了越后妻有地域内土壤的多样性。在展览的最后,
韩国釜山甘川洞文化村
——釜山的圣托里尼
被誉为“釜山的圣托里尼”的甘川洞文化 村前身只是 1950 年代太极道信徒和 6•25 避难人民 共同聚居形成的城中村或叫棚户区。在中国的城 镇化进程中,对待这种村子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就是一拆了之,然而韩国却没有这么干,它们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