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
随班就读质量文献综述
随班就读质量文献综述质量文献综述是一种系统性的文献研究方法,旨在整合、评估和总结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了解特定主题的前沿研究动态、梳理已有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发现问题和矛盾,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本文将针对随班就读质量文献综述的主要参考内容进行介绍。
1. 随班就读的定义及相关研究在研究随班就读质量的文献综述中,可以对随班就读的定义进行梳理,包括不同学者对随班就读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以及随班就读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同时,还可以对随班就读质量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介绍已有研究的主要方法、数据来源和研究结果。
2. 随班就读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随班就读是一种教育政策和实践,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介绍不同研究对随班就读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探索,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的研究结果,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解释。
3. 随班就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随班就读政策实施后,对社会和经济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随班就读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增加教育投入的需求,对社会公平和资源利用产生影响等。
通过综述文献,可以总结已有研究对这些影响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4. 随班就读的实施和管理策略随班就读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管理是保障质量的关键。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对不同地区或国家在实施随班就读政策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包括政府和学校的角色定位、资源配置、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策略和做法。
5. 随班就读的国际比较研究随班就读政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国际比较研究的文献综述,可以了解各国在随班就读政策上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为本国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总之,随班就读质量文献综述旨在对随班就读政策和实践进行全面的研究,通过整合已有的文献资料,深入分析随班就读的定义、对学生学业成绩、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实施和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为随班就读政策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总结。
关于企业服务质量提升的相关文献
关于企业服务质量提升的相关文献一、概述企业服务质量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服务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企业服务质量提升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期为企业在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1. 《企业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该文献系统地介绍了企业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服务质量的内涵和特征、服务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通过对多家企业的案例分析,作者进一步指出了企业在服务质量管理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该文献的研究结论为企业提供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值得企业在实践中加以借鉴。
2. 《企业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分析》该文献通过对企业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顾客满意度、员工素质、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持等因素对企业服务质量的影响。
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实证研究,为企业制定服务质量提升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3. 《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该文献主要针对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展开了深入研究,包括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权重确定和评价模型建立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作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为企业定量评价服务质量和进行对比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三、结论与展望企业服务质量提升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要从内部建设着手,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员工对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和对客户的关注度。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服务质量进行定量化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企业要注重顾客需求,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技术支持,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服务体验。
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样本范围有限,研究方法不够全面等。
质量管理体系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学院: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 2015 年 4 月 6 日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摘要:本论文主要从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与企业管理的结合,说明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阐述怎样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这个工具,为实现我国中小企业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作出指导,同时也指出在使用这个工具的误区与改善方案。
通过合理的使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技巧,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人员稳定度的目的.有效的解决企业对管理过程中管理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目录1. 质量管理体系 (5)1。
1 质量管理体系架构 (5)1。
2 标准作用 (5)1.3 标准精髓 (6)2。
企业中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运用 (7)2。
1 企业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误区 (7)2.2 企业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局限性 (8)2.3 怎样有效的运用质量管理体系 (8)3。
中国中小企业科学运用管理工具一些建议 (9)1.引言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属于主要活动,对于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在发达国家已经经过验证的科学管理体系,在现阶段我国的太多中小型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走入一个死胡同,无法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真正的用处,所以,综合多年来在企业中管理体会,提出此观点;1.1研究目的与意义科学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以及规范化管理的要求.1。
2 研究背景在1987年提出的概念,延伸自旧有BS5750 质量标准,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1。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1.3。
1 GB/T19000-2000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1。
3。
2 QS9000 质量体系要求;1。
3.3 TS16949 :2002 国际汽车质量的技术规范;1.4研究方法采取抽样的方式统计数据,得出相对应的结论.1。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归集更是日趋完整。
从检索到的文献看,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即判断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分析、建立规范式定量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概括说可分为公司特征、治理特征、评价与信息披露、构建与执行四类影响因素。
一,公司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1.公司规模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投入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越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
徐菁忆C2014认为,财务杠杆越高,外债角度力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也越高。
但是,当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而触及退市临界点时,企业为了降低退市风险、转亏为盈,易于出现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王芸等(201D认为,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2.公司的成长阶段与上市年限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长阶段、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
张颖等(2010采用Likertscale,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会显著改善遵循法律法规的情况,更易于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促进经营业绩并与战略目标呈正相关。
因此,成熟期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
3.企业的自身特征李越冬等(2014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自身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有重要影响。
上市时间越久的企业,由于早期较为宽松的监管,以及为拯救国企而建立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适应新颁布法规的滞后性,使得内部控制存在较多缺陷,有效性较低。
周川楣C201f)认为,经营复杂程度越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也越大,内部控制质量越低。
二,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1.所有者影响程晓陵等(2008)以沪深股市116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显著优于其他公司。
客房服务质量问题与对策的文献综述
酒店客房服务质量问题与对策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酒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酒店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保证和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是酒店生存的源泉。
为此,本文对酒店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相关文章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总结。
1、引言饭店作为旅游业重要的接待服务设施,主要产品就是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客人的消费态度、消费水平和消费利益。
目前我国饭店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对客源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谁能够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
2、研究的发展2.1酒店服务质量的一般性研究1、张景泰认为目前全球酒店市场总体供大于求,酒店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谁能向客人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谁就能在市场上取得优势,招徕更多的宾客,取得良好的效益。
(张景泰,质量管理是饭店管理的核心,1999)2、叶红认为酒店服务质量是酒店为使目标客人满意而提供的最低服务水平。
(叶红,谈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评价,2002)3、伍进认为对于高度竞争的旅游酒店行业,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就没有市场,不讲质量的酒店就不能生存,保证和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是酒店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唯一选择。
(伍进,论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的基本方法,2005)4、徐溢艳认为优质的服务不仅能吸引客源,还能给酒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反之,劣质的服务不但不能吸引宾客!还会给酒店造成客源流失,产生不良影响。
(徐溢艳,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2005)5、王玉梅、从庆认为酒店服务质量直接影响顾客的忠诚度。
(王玉梅、从庆,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理念与策略,2006)2.2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一般性研究1、赵士德、钱丽萍(2003)认为要提高酒店服务质量首先应了解酒店服务质量涵盖的内容,懂得服务质量优劣的标准。
饭店服务质量是通过硬件设备质量和软件服务质量来体现的硬件设备质量取决于饭店的设施设备质量、环境质量、服务用品质量、实物产品质量,软件服务质量则取决于饭店员工的劳务活动质量。
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文献综述一、建筑工程质量理管国内外现状欧洲是质量管理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
从欧共体到欧盟,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人们认识到,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任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质量有了可比性,也使产品、过程、体系有了可比的质量。
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还要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其竞争力。
因此,欧洲企业不满足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还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有更高要求的质量体系标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建筑工程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某一时期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作为建筑,它是一门艺术,代表某一民族的文化特征,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以及民族形象。
从这种意义上讲,工程质量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涉及多个学科。
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第9l号主席令公布《建筑法》,并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建筑法》第三条规定:“建筑活动应当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的建筑工程安全标准。
”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是确保其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各项特性的要求。
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建筑法》,2000年1月30口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第27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发布并实施2000年1月10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促使工程建设企业建立了完善企业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企业和各项目、建设、生产各环节的质量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严格按照建没程序、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建没合同约定履行质量保证职责,大大促进了我国工程质量的提高。
所谓质量管理,是指“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能”它包括质量方针、质量体系、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综述学生: XX指导老师:XXX摘要:搞好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本文拟对质量管理的涵义、发展历程及动向进行论述。
同时,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质量管理改进新趋势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改进新趋势。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rendsStudent:XXTutor:XXAbstract: Do a good job i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imag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 enterprise. Based on amounts of former work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 some main issues about the meaning of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have a summary of 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 of some futur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Keywords Qua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history;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引言:飞利浦电器公司总裁蒂默宣称:质量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反映了质量与社会、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质量已成为了效率、完美、合理和进步的同义词,“生活质量”的提出把质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1]。
《航空公司服务质量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900字
航空公司服务质量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 (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航空服务质量的研究较早,这方面的研究经过了起始、拓展、深化三个阶段。
其中,1979年至1989年是研究的阶段,学者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服务质量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框架。
比如Gronroos将服务质量划分为功能服务质量与技术服务质量两种,认为前者注重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后者注重最终的服务结果,他还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初步构建了服务质量的体系与框架1。
Zeitum与Berv等人认为服务质量是客户对企业整体服务质量的评价,代表了客户对企业的态度,这种态度比不限于客户满意度。
Zeitum与Berv等人提出了服务质量五要素理论,认为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有有形性、安全性、响应性、可靠胜以及移情性五个维度,并对这5个维度进行了细分,细分气成17种三级指标。
PZB还提出了另一个服务质量评价方法SERVQUAL,并于1991年又提出了“零容忍区域”的概念,认为“能够接受的服务”与“理想的服务”的间隙存在一个容忍区域,在这一区域为顾客提供服务时,即使出现一点质量变化都不会对客户产生太大影响2。
在服务质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学者将其利用到了民航运输领域,从而出现了很多关于民航服务质量研究成。
Tiernan S,Rhoades D和Jr B(2012)研究了欧美航空旅客对航空服务质量的感知问题,并在对比《美国航空消费者报告》、《AEA消费者报告》等数据的基础上,认为航空公司关键服务质量指标的实际感受情况比美国交通部、欧洲航空协会(AEA)等的官方数据要差3。
Kai-ChiehHu 和Man-Wei Hsiao(2016)利用Kano模型对航空服务质量风险进行了测评,认为风险雇员态度、旅客投诉应对能力、机上座椅舒适度、空中餐点以及航班准点1Gronroos.服务管理与营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Parasuraman A ,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 Journal of Retailing, 1988, 64(1):12-40.3Tiernan S, Rhnades Ia L, Jr B W. Airline service quality[J].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2012,18(3):212-224.等属于高风险服务项目4。
管理学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如何写管理类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目的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往某个方面深化的尝试,都具有承接性。
因此,文献综述是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了解前人说过些什么,而这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说些什么。
具体地,对于要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弄清:(一)前人是否说过要知道前人是否说过,关键是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
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线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文献检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目前,各大学的图书馆均购买了较为齐全的中英文数据库,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查到几乎所有的文献,省却了以往做研究非跑图书馆不可的麻烦。
如果文献搜索结果表明自己拟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过,那么就没有必要做无为的重复,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改换研究角度、重点或方法。
(二)前人说过什么要想知道前人说过什么,就必须解答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前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what)、研究对象的表现方式和特征是什么(how)以及对于这些表现方式和特征有何解释(why);然后是前人观点的异同点是什么、这些观点是否可以分类、如何分类、观点之间的前后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什么。
搞清楚(一)别人是否说过、(二)说了什么,是我们进行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三)前人是怎么说的在文献综述时不仅仅要综述观点,还要综述研究方法(即别人是怎么说的)。
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会在很多方面改变已有的观点。
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和获取技术的改进,总的来说,针对某一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会越来越多。
因此,当我们发现某类文献主要以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为主、对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能否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比较新的研究方法,以便通过方法创新来实现观点创新。
(四)谁、何时、何地说过这组问题主要描述相关观点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观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上的变化。
例如,总体上看,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以及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及满意度。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质量管理,并积极探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本文将以某制造企业为例,分析其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案例背景某制造企业是一家生产高端机械设备的制造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外高端市场。
近年来,该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大了对质量管理的投入。
然而,在实践中,该企业的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案例分析1、存在的问题(1)质量标准不清晰:该企业在制定质量标准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导致质量标准不清晰,员工难以掌握。
(2)质量检测不到位: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检测手段,导致一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3)质量改进缓慢:该企业在面对质量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改进措施,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2、原因分析(1)缺乏客户意识:该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影响,导致质量标准制定不合理。
(2)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导致一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3)缺乏质量改进能力:该企业在面对质量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改进措施,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3、改进措施(1)重新制定质量标准:该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重新制定符合实际的质量标准。
(2)加强质量检测:该企业应该加强质量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应该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推进质量改进: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改进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三、结论与启示本案例中,该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该重新制定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检测和推进质量改进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对快递服务质量的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对快递服务质量的研究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快递服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快递服务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综述国外对于快递服务质量的研究文献,为我国快递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指导意义。
1.快递服务关键因素的探讨研究在快递服务中,顾客对于时间和派送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这一现象,国外学者对快递服务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研究。
例如,美国学者Khamis等(2016)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快递服务中准确性、派送时间、客户服务、物流跟踪等因素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而英国学者Gao等(2018)则从快递企业内部因素、服务质量、运输成本等多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对于快递服务质量的影响。
2.快递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快递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是快递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多个可行的评价指标。
美国学者Kim等(2016)将快递服务的质量分为六个方面:准确性、派送时间、运输时间、可访问性、安全、透明性,从而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
而英国学者Yuan等(2018)则提出了一个基于服务质量、顾客需求和运营效率的指标体系,以评估不同快递企业的服务水平。
3.快递服务质量管理的研究快递服务质量管理是保证快递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国外学者从人员管理、流程管理、技术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快递服务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研究。
例如,美国学者Young等(2017)研究了快递服务员的入职培训和日常管理,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案。
英国学者Kumar等(2016)则从流程管理出发,研究了快递服务关键节点的管理,提出了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4.快递服务创新的研究快递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国外学者在快递服务创新的研究中,从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多种创新应用。
例如,美国学者Najib等(2018)系统研究了快递企业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管理等方式实现快递服务的创新。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相关理论及国内文献综述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相关理论及国内文献综述(一)相关理论1、委托代理理论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作为理论基底,倡导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所有者保有剩余索取权,将经营权利分割相让。
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有了企业所有者给予的权限,经营者可以对企业的财产行使相关的经营权利,企业所有者希望经营者通过管理经营来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为了监督和审查经营者的状态,进而雇佣独立的第三方对经营者的经营成果进行监控。
2、波特竞争理论着重于竞争优势的发展,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位置,竞争优势会决定企业的获利能力的高低。
即使在竞争激烈,平均获利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中,竞争优势较突出的企业,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3、PDCA循环理论该理论又称戴明环,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
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上循环,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相应的总结,提出新的项目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使质量控制的轮轴持续转动。
PDCA每循环一次,质量水平和控制管理水平均更进一步。
(二)文献综述1、审计独立性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郭延亮(2019)指出在承接业务时,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下的会计师事务所会为了扩大客源而故意降低价格导致审计独立性降低,进而降低审计质量[1]。
韩慧玲(2019)指出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要求较低,承担责任相对较小,容易导致审计质量偏低,会计师事务所完成转制后, 注册会计师才可能会为了规避无限责任而保持较高的独立性,进而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审计质量[2]。
2、规范审计收费有利于提高审计准备质量荣秀梅(2018)从审计市场和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得出当审计收费较低时,会计师事务所会刻意压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时间,减少必要的审计流程,导致审计质量降低[3]。
陈列前(2019)通过对三种组织形式下审计收费的研究得出审计收费的制度与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4]。
3、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会影响审计质量的优劣魏东(2019)以新时代经济发展为背景,指出由于审计市场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审计人员地位的提升,随之出现审计人员摒弃审计原则的问题,在新时代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是提高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必经之路[5]。
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食品质量管理文献综述工程114 31111420 王春月摘要:针对今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本文主要从食品质量管理的定义、现状原因、体系结构、对策及趋势展望等方面对食品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将众多学者对食品质量管理的一些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全面的认识食品质量管理。
同时也求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实现真正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者对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然而近些年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却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塑化剂”等字眼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几乎达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激起了全社会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对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视。
从整个战略层面看,这一系列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威胁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它严重损害我国食品生产与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降低了我国食品的国际信誉,制约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就必须进行食品质量管理。
一、相关概念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李正明(2003)认为,所有食品在正常摄取时必须确保安全,任何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东西,不能成为合法销售的食品。
因此不存在普通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谁比谁更安全的问题。
食品质量的定义,高新宇(2011)认为,食品是用来满足不同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食品的全部特性。
食品质量策划、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保证与改进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高新宇将这些活动统称为食品的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第一、管理部门要及时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产生,从而保护公众健康;第二、通过杜绝有误导倾向的食品、不卫生的、甚至是有毒有害的食品进入大众人群,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三、通过建立一个完全合乎国际标准规则的企业标准质量体系,来保持消费者对于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安全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
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与技巧1. 引言文献综述是科学研究或学术论文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已有的研究文献,从而揭示出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进行文献综述。
2. 研究方法2.1 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进行文献综述的第一步,它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库、图书馆目录、学术搜索引擎等方式进行。
在选择检索数据库时,需要考虑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库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学科检索工具,如PubMed、Google Scholar等。
2.2 文献筛选在进行文献筛选时,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如时间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
一般情况下,初步筛选时可以对标题和摘要进行阅读,将符合研究主题和目标的文献保留下来。
2.3 文献阅读与分析进行文献阅读与分析时,需要对所选文献进行细致的阅读,并从中提取重要的信息。
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提炼出相关的数据、结论和观点,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此外,还可以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如文献同被引分析、共现分析等,进一步挖掘和发现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
2.4 文献综合与归纳在文献综合与归纳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将所阅读的文献进行整合,并提炼出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此外,还可以根据文献的质量和可信度,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从而形成综述性的文章。
3. 研究技巧3.1 精读文献在进行文献阅读时,研究者需要进行精读,即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重要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摘录和标注,以便后续的整理和分析。
3.2 组织文献为了更好地组织文献,研究者可以使用文献管理工具,如EndNote、Zotero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对文献进行分类、排序、标注和引用,从而提高文献的查找和使用效率。
3.3 注意文献质量在进行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文献的质量和可信度。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我国高校绩效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管理者和研究者们对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绩效评价旨在客观、全面地评价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有助于了解目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一、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传统的绩效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和现代评价理论。
传统的绩效管理理论主要强调绩效评价的定期性和目标导向性,通过设置绩效指标和标准,对高校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
质量管理理论则注重于高校内部管理的优化和流程的改进,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和效率。
而现代评价理论则强调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数据的有效利用。
这些理论为高校绩效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为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
二、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在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访谈等方法,深入挖掘高校绩效评价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探讨如何改进高校绩效评价体系。
而定量研究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方法,对高校的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量化分析,客观评价高校的绩效水平。
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为高校绩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手段。
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绩效评价、科研绩效评价和管理绩效评价三个方面。
教学绩效评价主要关注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包括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评价。
科研绩效评价主要关注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包括科研项目、科研团队、科研成果和科研影响力等方面的评价。
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关注高校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评价。
这些研究内容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高校各方面工作的表现,为高校的绩效提升提供依据和方向。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质量管理的研究,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很多相关的理论。
1911年,Taylor F W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将质量检查从制造和加工中分离出来。
虽然Taylor F W后来提出的质量检查不能在制造过程中起到管理和预防的作用,但是相关研究仍为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1]。
于是在1924年一些统计学家意识到预防缺陷的重要性,Shewhart提出的过程控制理论等数理统计开始在质量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贝尔实验室首先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处理质量管理难题,利用抽样检验理论开展试验。
20世纪40年代,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的统计质量管理被社会逐渐接受,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有不足,对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依赖性过高,导致质量控制不仅会被误解为“一种统计方法”,还会被误解为“统计学家的工作”,有一种距离感。
与此同时,检验、制造部门对质量管理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导致其他部门的人员工作态度消极,也限制了其适用与晋升[2]。
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火箭、航天器等大型复杂产品的研发应用,人们对产品安全性、经济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质量问题也成为了焦点。
对于复杂的产品和项目,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查,要把“系统工程”的概念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整个过程、整个企业及所有员工实施管理。
从1970年开始,随着行为科学理论被提出,开始由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转变到综合的质量管理阶段。
Feigenbaum最初提出了“综合质量管理”的概念,所有人员应将质量功能的实施当作自己的责任,并提出了“高质量”的概念[3]。
同样,1940年,Deming W E认为品质管理的有效性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决定和参与以及团队精神。
通过提高质量意识的教育和质量技术培训,持续改善所有级别员工意识和技能,以便理解和分析进度基准的质量成本。
综合质量管理的概念逐渐被全社会所认可,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提升[4]。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文献综述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文献综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它涉及到资源的调度、施工进度的控制、质量的保证以及安全的管理等方面。
本文旨在综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文献,通过分析不同研究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有效的施工管理方法和策略,以期对施工管理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指有效地组织、协调和控制建筑项目各个环节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确保工程按时完工、质量达标、安全可靠,并兼顾成本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工程风险,并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顺利协调。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要素1. 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有效调配与管理,以确保施工进展顺利。
2. 进度控制:建立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通过有序的施工过程控制,保证工程按计划完成。
3. 质量保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 安全管理: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规范,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和事故预防,保障工人的安全。
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挑战1. 现状: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着人力资源不足、施工进度难以控制、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同时,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也存在着流程不透明、信息共享不畅等弊端。
2. 挑战:未来,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着更多挑战。
如何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应对项目变更和突发情况,将是未来施工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改进策略与方法1. 信息化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施工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升管理效率。
2. 协同合作:建立有效的项目团队和沟通机制,促进各方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协同作用。
3. 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
4. 效益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对施工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工程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姓名:学院: 工学院专业: 工业工程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2009年12 月25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摘要:在现代社会,施工单位对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作是越来越重视了,甚至已经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作为在投标中最重要的筹码,项目经理自身也实行了质量终身制。
在施工单位中,目标和进度都必须是以质量为前提的。
本文分析了质量控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介绍了当前质量控制的主要理论,还有国内外质量控制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在质量控制方面主要采取的4M1E也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理论;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ControlLi Nan Sun YuhuaAbstract:In the modern community,the construction units have already been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quality work,quality is a business’s lifeline 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bargaining in the bidding,the project manager also carries out quality tenure.The object and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units must be based on the qualit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quality control ,introduces the current theory of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an home and aborad,confers the method of 4M1E.It sums up others methods and meas ures in the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 Construction;Quality control;Theory;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迅猛发展,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转为质量竞争。
二战后,日本依靠高质量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占的一席之地,我国也在1979年也成立了质量管理协会,1990开始贯彻ISO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质量控制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一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为了达到工程规范或者规定对数据质量要求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措施。
另一种理解,质量控制就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的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能够引起不合格或者不满意效果的因素,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取的各种质量技术和活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施工单位的中心工作,所有施工技术的组织与实施、施工过程的安排与进度控制,都必须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
而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对企业、个人都是极大的损失。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话的到来,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因此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对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
要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
二质量控制的主要理论1 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帮助日本改善质量文明全球的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了14条质量管理原则,戴明认为想使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这14条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戴明还提出管理系统引起效率底下和不良质量的概率远远大于员工,管理者必须不断调整管理系统取得预期质量效果。
戴明的14条管理控制原则是:给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制定一个恒久的目的;采用新的观念;停止靠检验来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废除用最低价竞标的制度;提高生产与服务系统,以提高质量和生产力,从而不断降低成本;建立现代的专门岗位培训方法;建立领导体系;排除恐惧;破除部门之间的藩篱;消除对员工的计量化的目标;取消工作标准以及数量化的定额;保证基层员工工作顺畅的一切因素;建立严谨的教育以及培训计划;创造一个的能推动上述各项的高层管理机构。
2 朱兰的质量改进理论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是来源于顾客的需求。
在《朱兰质量手册》中对质量进行了这样的定义:质量就是能满足顾客需求并且使顾客感到满意的“产品特性”,意味着没有缺陷,没有返工、没有故障、没有顾客不满意、投诉等现象。
朱兰认为质量控制可以防止大约80%的质量缺陷发生,而且质量控制的职责就是纠正质量缺陷,根据朱兰的观点,实施质量控制能够掌握什么时候采取措施纠正质量问题。
朱兰还是第一个提出了计算质量成本的质量管理专家,他解释如果通过质量控制控制不良成本,就可能会增加利润。
3 费根鲍姆的缺陷成本理论(管理服从质量)费根鲍姆提出质量不仅是工具和技术的集合,而是各环节各方面的集成,他还提出当某一过程的质量得以提高时,一定会带动其他方面质量的相应提高。
费根鲍姆对于质量基于系统理论的理解,推行“缺陷成本”。
费根鲍姆在《全面质量控制》一书中一些不同与其他专家的观点:质量控制时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制定质量标准、维持质量标准和改进质量标准;“控制”应该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评价与这些标准有关的所有行为,当有偏差时应该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对改良质量标准计划的制定;在影响质量的因素中,人为因素比技术因素更为重要;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和内部损失成本;质量由用户定义,重点控制质量问题产生的源头。
4 克罗斯比的零缺陷理论(第一次就做对)克罗斯比作为零缺陷的创立者一直强调预防,并且反对“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坚持任何的质量问题都不应该存在。
克罗斯比提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且每次都必须做好,质量改进的最终目的就是“零缺陷”,以“零缺陷”作为评定标准,而不是“可接受的质量标准”。
克罗比斯提出了QM四条绝对原则:条件要与质量相符合;要防患于未然;以无缺陷作为完成的标准;把缺陷发生额作为质量的衡量尺度。
5 石川磬的质量循环因果理论石川磬是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因果图的发明者,日本质量管理小组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质量不止是产品质量还包括工作、部门、人、体系、方针的质量等等。
石川磬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范围内实行的质量管理,包括各部门要参与,各级管理者和执行层人员都要参与质量管理;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同时推进其他管理比如成本管理(利润、价格管理)、进度管理、时间管理。
6 田口理论田口博士在质量控制领域有两个创新: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因此应该重点抓设计阶段,将质量控制从制造提前到设计阶段;建立质量损失函数,田口认为即使是合格品,输出特性仍然会给用户和社会带来损失,输出特性越远离目标值,损失越大,因此田口建议用质量损失函数来衡量合格产品由于特性输出偏离而给用户造成的损失。
三国内外质量控制现状1 国外质量控制现状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六西格玛管理法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是在全面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后形成的最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现在已经成为提高业绩与竞争力的有效管理模式。
六西格玛概念最早是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后来相继被通用电气、戴尔、惠普等采用。
六西格玛管理法是通过其他类似或者不同的产品进行服务和工序比较,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如何努力才能达到此目的。
作为一个持续性的质量改进方法,具有以下特性:对需求的高度关注;高度依赖统计数据;重视改善业务流程;积极开展主动改进型管理;倡导无界限合作、勤于学习。
国外对于质量检查的看法是[1][2],要保证工程或产品质量,靠外部检查只是一个方面的措施,但更重要的还是依靠企业内部的质量自检与质量保证,企业的自检体系一般较健全,要求较严格;业主进行的质量监督检查,主要按FIDIC合同条件中的规定进行;政府的监督检查主要是确保工程项目按照规划正确选址,而且符合现行法规中关于公共安全和健康的有关规定。
Flynn[3]等人将质量控制活动分为基础活动(高层支持,与客户关系,与供应商关系,员工管理,工作态度)与核心活动(过程流管理,统计过程控制反馈,产品设计)。
Hackman 和Wageman[4]认为核心活动是基础活动的辅助手段,基础活动是通过核心活动对绩效起作用的。
此外国外质量控制还出现了几种新的发展趋势:质量必须与时俱进,需要不断赋予其更科学更深刻的新含义;质量控制从企业走向社会,使质量逐渐被全社会所重视;把人放在首位,通过对“人”这一最活跃生产要素的管控,来提高施工质量;企业高层领导必须亲自参与。
2 国内质量控制现状我国著名质量专家刘源张[5]确立了质量管理的指导性思想体系,指出“三全”(领导在内的全员参与、考虑经济性和时间性在内的全面质量意义、加进售前售后服务的全部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要求同“产品质量靠工序质量,工序质量靠工作质量”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结构。
他指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为人、机、料、方、环;他以数理分析为核心,从“物理”“事理”“心理”的三者途径去探讨质量规律。
提出了改进质量的七条做法:领导提高对质量的认识;调查各项业务活动情况,有关人员决定其最大出错次数;开展QC或者其他团队活动,上下结合,集思广益;新老七种工具;一定时间间隔评估企业品质;不拘泥于六西格玛的高标准,而应重视逼近目标值;品质改进要成为群众运动。
我国著名质量专家朗志正[6]主张大质量的概念,质量不仅包括微观也包括宏观;质量控制过程和结果二者都要重视,只有过程的质量保证了,才能保证最后的结果;质量概念必须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成员,每个部门、每个职员都必须有自己的质量职责;子部门的质量利益必须符合整个项目质量最优的要求。
郝增宝[7]从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作业阶段和施工验收阶段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正确配置施工生产管理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
李建民[8]指出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施工工序质量控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其步骤严格进行实测,加以分析,做出判断,通过技术参数,完成工序质量检验,使标准具体化。
严把质量关,从施工的每个环节做起,才能逐步控制工程质量。
闫刚强[9]强调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针对特定合同工程项目所确定的质量目标,实施控制过程的重点是质量策划,即依据质量要求和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规定要求,编制工程项目质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