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解读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第四章课第三节机械能(3)说课稿
这些互动方式旨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日常生活实例:以学生熟悉的运动或玩具为例,如自行车骑行、秋千摆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物理现象。
(3)利用动能和势能的公式进行计算时的准确性。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学习兴趣上,他们对有趣的物理现象和实验充满兴趣,但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感到枯燥;学习习惯上,他们习惯于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但可能在自主学习、总结归纳方面有待提高。
4.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5.连接生活实际: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小组报告、实验结果分享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说课稿
课后作业的布置如下:
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现象,记录并分析其原理。
3.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索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撰写实验报告。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机械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机械能的概念和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机械能的利用和损失现象。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运用机械能的原理进行分析。
2.教学难点:
-机械能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的理解。
-机械能损失的计算和解释。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模型的建立和假设条件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增强感性认识。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进知识的内化。
4.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动态展示:利用多媒体工具动态展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4.互动讨论:在讲解每个知识点后,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以加深理解。
5.概念巩固:通过板书总结每个知识点的关键概念和公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3.技术工具: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机械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增强视觉效果。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通过直观演示和形象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表现,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2.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3.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4.参加教师培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3.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为: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对实像与虚像的理解,尤其是虚像的形成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八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4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可能相对缺乏耐心。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习惯,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
1.实验探究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活动来构建知识,这有助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2.问题导向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认知心理学中关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论。
3.小组合作法: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他们发现他人的优点,互相学习。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5.1质量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实验操作不准确、概念理解不深刻等。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包括:
1.通过情境创设和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课前检查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2)质量的测量方法及工具的使用。
2.教学难点:
(1)质量与重量的区别,特别是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2)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尤其是较大或较小的质量单位。
(3)实验操作过程中,如何准确读取测量结果,避免误差。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一般为14至15岁的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
5.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物理现象,理解质量的概念。
2.探究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质量与重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5.1质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五章第一节《质量》。这一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属于力学部分,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之一。它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以及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完成练习册:布置一些关于质量概念和测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第一章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kg)。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7.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8.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意义:1米3水的质量是1000kg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1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 的成像 规律 物距(μ)与 焦距(f)的关系 成像性质 像距(υ)与 焦距(f)的关系 应用 μ>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f>υ> 照相机 μ=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υ=2f f<μ<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υ>2f 投影机 μ=f 不成像 μ<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用照相机拍近景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远景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成实像物近像远) 1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为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插在架上; 14、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用时要使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15、近视眼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 16、远视眼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神奇而有趣的学科,八年级沪科版物理更是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物理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的知识海洋。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这一章主要是让我们初步了解物理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我们会了解到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等等。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感受到物理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我们对物理的兴趣。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要知道,准确测量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测量长度时,我们会用到刻度尺;测量时间,会用到钟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误差的概念,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运动的描述也是重要内容。
我们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比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我们是运动的;以汽车座椅为参照物,我们就是静止的。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
通过速度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声音的产生离不开振动。
比如,击鼓时鼓面振动发声,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则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我们还学习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在声源处减弱,比如给机器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比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比如戴上耳塞。
第四章:多彩的光光的直线传播是这一章的基础。
比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对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对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一、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物物学课程标准,我仔细研读了解了沪科版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重点。
义务教育阶段物学课程内容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目标与本教材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有: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和相互作用、并能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光学的应用;认识物质的属性、认识能量、机械能、能量的转化;了解自然界多样性的运动形式;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这些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生产的历史、背景。
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一些基本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
注重了安全意识、注重了安全教育。
并且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强化了对方法的要求。
对于学生要求有初步的观察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二、对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通读分析首先阅读目录:走进生命的世界。
内容如下: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总共分成三节内容: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总共分成四节内容: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总共分为三节内容: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第四章光的反射。
总共分为五节内容: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二节平面镜成像,第三节光的折射,第四节光的色散,第五节凸透镜成像,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总共分为四节内容: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学习使用量筒和天平,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3、用刻度尺测长度班级: _____ 姓名: _______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 )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 大的有km ,比m 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μ6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 大的有h、min 。
比s 小的有ms 、μs。
(2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1ms=103μs。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7.3力的平衡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逻辑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推理和论证;2.形象思维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3.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简单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方法不当,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2.对物理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心理解不了或学不会;3.缺乏持续的学习动力,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
3.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的建议。
4.鼓励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同伴互助来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一个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关于力的平衡的研究项目,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
4.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索力的平衡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力的平衡的关键概念和原理。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巩固练习和实验中的体验和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1.力的概念和作用;2.直线运动的描述;3.简单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力的平衡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概念;2.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难以将二力平衡条件应用于实际问题;3.对多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感到困惑,难以把握其中的规律。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二章教材分析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材分析《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1.注重学生的发展,改革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总目标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全章概述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在教材中体现《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培养目标以及具体要求等,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第一章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的绪论,其地位特殊,肩负了为教材培养目的定位,构建教材框架和栏目,体现教材特色等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
向孩子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大致历程,以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课程的功能,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本章有三节:走进神奇、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在孩子们面前的是神奇的物理世界的图景,这些神奇来自自然,非凡而震撼人心;这些神奇来自生活,平凡而充满智慧!面对这些神奇,古人早已开始探索,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古人的思索还停留在对经验的总结上。
八年级物理 第五节 摩擦力教材分析 沪科版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建议:课标的基本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以及增大和减小的方法等,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不高,基本上属于“知道”层次。
对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了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都不困难。
但本节教材将摩擦力安排为一次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就赋予了它新的教育意义。
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中,本节主要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在“制定计划”环节中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建议:1.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各种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的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然后,就发动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关于该问题的“猜想和假使”。
课本上给出了几个主要的猜想,但不要用这几个猜想去限制学生的猜想,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甚至荒诞(比如“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推力拉力有关”、“是否和运动方式有关”等),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
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其猜想的结果进行假使和预测,比如说猜想与“压力有关”,在预测一下有什么样的关系,正比?反比?平方正比或其他关系。
在各种猜想均列出之后,然后确定两个猜想让大家在课堂内进行实验探讨。
对此,可以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并非看起来那样简单,其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之中。
在初中阶段,我们只对课本上安排的两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索。
接着,进入“科学探究”的“制定计划”阶段。
在制定探究计划时,可引导学生注意到摩擦力发生在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并结合学生提出的猜想指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接触面之间的运动快慢、运动的方向等一系列因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备课讲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测量操场的跑道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μm换算:1h=60min=3600s 1s= 10 3 ms= 106μm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套教材
8年级(初二年级)第二章运动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研究:速度变化第一节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物体是没有,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米(m)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③换算关系:,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秒(s)②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
③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
(3)减小误差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第三节快与慢(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它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量。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1.1走进神奇说课稿说课稿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2)认识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掌握物理学的分支,为后续学习物理知识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途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自主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3.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物理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学习物理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推理和数学建模等。
3.物理学的发展简史: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现代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4.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5.物理学的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
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科的第一步,为学生后续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目标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 规律的科学态度。有将自 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 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 合作的精 神。
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具有 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 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 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知识与技能
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课程目标
程中,能体验战
胜困难、解决物 八 理问题的喜悦。 年
体现开放性,培 养实践能力
注意理论联系 实际,扩大学 生知识面。
编写意图
八 年 级 物 理
教材栏目丰 富多彩,形式 生动活泼。
教材内容结构与立体整合
机械运动、声 学和光学,是 物理学的基础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六章
力学的基础, 统领整个力学
承上启下,是 力学的重点
第二章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九章
综合,将运动和
力结合起来,是力 第十章
学的重点。
第十一章
内容八级结年构
机械与人 小粒子与大宇宙
序言,展示五彩缤纷、充满 神奇的物理世界
承上启下,既与力 学相关,又是热学
的基础和开端。
• 三 说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鼓励学生
积极大胆
参与科学
设计生活
探究
中的小实
验
提倡使用身边物品进
行物理实验
多让生做试 一试、动动 手小实验
源 的 开
广播 电视 影像资料
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多种方式评 价真实表现
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和技能
物理知识
评价什么?
作业评价 测验
学生、同伴、教师等 多主体共同参与
谁来评价?
评 价 建 议
如何评价? 作品评价
成长记录
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数学知识 化学 知识 文字教学资料
馆藏资料
学校图书馆
教材
社会教育资源
开课 发程 建资 议源
的
多媒体教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重视对物理 实验室的建设
重视对实验器 材的开发利用
社会教育资源
文字教学资料 馆藏资料
教材
开课 发程 建资 议源
的
多媒体教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重视对物理 实验室的建设
文字教学资料 馆藏资料
教材
重视对实验器 材的开发利用
科技馆
社会教育资源
物理科技竞赛
学科网站
多媒体教学
发课 建程 议资
例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编写体例
拓展一步 交流与讨论 实验探究
正文 知识点标题
节 节标题
章前图
章
编
写
体
例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编写体例
拓展一步
请提问
交流与讨论
作业
实验探究
探究点拨
信息窗
正文
迷你实验室
知识点标题
节 节标题
加油站
本章练习
章前图
章
编
实践与总结
写
体
例
新教材
章前图 正文设计 实验探究 探究点拨
年 级
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物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初步的的观察及提 出问题的能力。
2.有初步的信息 收集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3.态有度初与步的信息 价值处观理能力、分 析概括能力。
课程目标
4.有初步的信息
八
交流能力。
年
5.应养级 物用成科自学学研能究力方,法学。习、
3.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 和测量工具测量一些基本 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注重了安
全教育。“知道简单的数据记 录和处理方法。”强化了对方
过程与法方的要法求。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
课程目标式生;产了中解的这应些用知;识了在解生物活理、学及
其相关技术生产的历史 背景。
八 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
帮助学生尽 快步入自主 性学习的轨 道
选择适当 的探究活 动
培养学生 会评估的 习惯
重视探究
重视科学探 究的教学
中的交流 合作
以多种方式 向学生提供 广泛的信息
加强与日常生
活技术应用及
其它学科的联 系
把阅读收集 信息观察记录作为作业教源自一部分保护学习兴趣
学
探究因人而异
建
的教学方法
议
评价 建议
用知识解决 学习过程中 问题的表现 的表现
交流与讨论
迷你实验室 加油站 信息窗 请提问
拓展一步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新旧教材的编写体例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 面.增加学习物理的
兴趣.
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 巩固和反馈,加强学生的 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章知识进行查却补 漏,还可培养学生的归纳 总结能力.
旧教材
章前图 正文设计 实验探究 探究点拨 交流与讨论 迷你实验室 实践活动 加油站 信息窗 请提问
编写体例
拓展一步
请提问
交流与讨教论 材的栏目体现了教材理念和作特业色,
通 好实验过地探丰了究 富解多新彩的的教探究小材点拨栏,目开可拓以更使广信息我的窗 们教更学
思想。正文
迷你实验室
知识点标题
加油站
节
节标题
本章练习
章前图
章
编
实践与总结
写
体
例
编写特点
两个重点——以“从生活走向
物理”为起点,以“从物理走向社 会”为落点。每一章每一节都体现出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理念
一条主线——以
科学探究为主线(全书 实验探究31个,迷你实 验10个,物理量测量活 动5个)
编写特点
八 年 级 物 理
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在教材中还体现与其他学科的 渗透,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技 术、社会观念的融合
编写意图
总体而言,本教材图文新颖,知识面 宽广,文字注 人浅重 文学 精显科 神。间 与的 自十渗 然分透 科、注重学科渗透, 注重探究式学学的融习合方。 法的多样化, 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
八年级物理
教材研读
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编写体例 及特点
内容结构及 立体整合
教学建议
说课标
说教材 流程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目标
八 年
课程资源的 开发建议
级
物
理
•一 说课标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机械运动、 声和光等自然界常见 的现象和相互作用; 认识物质的属性、 认识能量 、机 械能、能量的转化。
级 物
有可持续发展的意 识,有将科学服务 于人类的意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 科学实践活动。
•二 说教材
编写体例及特点
编写体例
节标题
节
章标题
章
编
章前图
写
体
例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编写体例
节标题
节
章标题
章
编
章前图
写
体
例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编写体例
实验探究
正文
知识点标题
节 节标题
章前图
章
编
写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