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上册《杯子变热了》案例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杯子变热了(3)_青岛版(六年制)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杯子变热了(3)_青岛版(六年制)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课设计杯子变热了(3)_青岛版(六年制)一、教课目的科学研究:能针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研究热传达的门路的大概思路并实行研究实验;能选择自己善于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感情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沟通,体验合作沟通的快乐;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良生活。

科学知识: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认识热老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二、教课重难点能提出研究热传导现象的大概思路并实行研究实验。

三、教课过程<一>研究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达热的?一、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当家里来了客人,我们经常泡茶请客人喝,根据经验,当茶杯中倒入热水后,杯子会有什么变化呢?2、师:今日我们自己也来沏一杯茶,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杯子,以小组为单位,请你用手摸一摸杯壁,谈谈你有什么感觉?第1页/共6页3、师:请一位同学,向杯中倒入热水,再摸一摸杯子,能够摸杯壁不一样的部位,看看有什么变化?倒水时,要当心。

4、师:好,停。

倒入热水后,再摸杯壁,你有什么发现?生:杯壁由冷变热。

/杯壁慢慢变热了。

/杯子变热了。

5、师:你们赞同吗?生:赞同板书:杯子变热了6、师:杯子变热了,是生活中最常有的现象。

看到这类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杯子为何会变热?/杯子是如何变热的?7、师:是呀!热在杯子中是如何传达的?热在像杯子这样的物体中是如何传达的?这就是今日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达的?(设计企图:创建问题情形,从最平时的生活场景切入问题,自然的引起学生从最熟习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想的对象和汲取知识的原动力,进而激发了学生问题研究的热忱,为下边的教课创建优秀的气氛。

)二、猜想与假定1、师:热在杯子中是如何传达的呢?勇敢猜想一下。

2、师小结:也就是说热是沿着杯子从温度高的内壁传到温度低的外壁。

这不过我们的猜想,板书学生的猜想。

如何考证我们的猜想呢?(设计企图:指引学生进行踊跃的猜想、怀疑和设计,会使得学生的思想异样活跃,而要达成这类“异样活跃”的成效,重点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舍得在这一步上花时间,不给学生任何限制,而是要鼓舞和启迪学生作出尽可能多的切近科学的猜想和设计。

小学科学优秀课例《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优秀课例《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优秀课例《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是我们在课改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

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能够把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本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使我们的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感性、具体、现实、流动的生活中来。

下面结合《杯子变热了》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杯子变热了》。

【教学设计理念】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2、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说”靠“教”养成的,而是以各种课堂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的试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而长期形成的。

【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

教师演示材料: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辈子、蜡烛、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一课。

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按着提出问题——猜想预测——交流探究方法——动手实验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样的课堂线条来梳理课堂探究的各个环节。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探究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本课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方、由半独立到独立的教学原则,“经历感觉过程、自主动手研究”二、教学目标: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教学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到另一个物体,并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五、课前准备:教师演示所用器材:不锈钢杯、木杯、铁杯、瓷杯、玻璃杯学生分组所用器材(按照四个组):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小盒(盛凡士林),铜丝、铅丝、小铁锯、铝片(易拉罐)、玻璃棒、铁丝、试管夹、木棒(竹筷子)、塑料棒、玻璃片、打火机、瓷勺、两把暖水瓶,一把盛热水,一把盛凉水。

六、教学过程:(一)由生活体验导入上课时老师出示一个不锈钢杯子。

师生谈话: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是什么?(不锈钢杯子)师:谁来摸一下什么感觉?(凉的)师:我现在把这个杯子倒入热水(师边倒热水边说),你们猜猜这个杯子会有什么变化?(会变热)师:真得吗?怎么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亲手摸一摸)师:对了,任何事情只有当你亲自验证了以后才能说明它是正确的。

《杯子变热了》教案

《杯子变热了》教案

《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一、教材说明:《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的传递》单元的第一课。

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以“杯子变热了”为切入点,从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体传热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分六环节进行教学:“研究现象,提出猜想”、“探究活动”、“深入生活解疑”、“深入探究”、“课堂评价”、“拓展活动”等逐层递进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在生活中的用法也不同,通过趋利避害达到对生活设计的完美。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自由选择探究方法,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合作探究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教学准备:酒精灯、纸杯、搪瓷碗、保温杯、瓷杯、竹筒、铝锅、无烟锅、砂锅、热学实验盒(12盒)玻璃棒、木筷、铜棒、铝棒、铁棒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在教室内听课的教师不少,处于礼貌,应该给每位教师端上一杯热水。

老师今天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杯子(纸杯、玻璃杯、保温杯、瓷杯、竹筒、铁碗等)请同学们该老师端水(注意如果自己感觉到手很烫时应及时把杯子放到课桌上,以免烫伤事件发生)生:(齐)好。

青岛版科学四上《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四上《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四上《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及反思《杯子变热了》一课的要紧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差不多特点: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点向温度低的地点传递,同时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确定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依照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依旧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在厨房中:做饭时,锅身、锅把会变热,炒菜时铲子会变热,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倒入热水的杯子会变热。

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看,就差不多有了一定的生活体会。

这是学生探究热传递现象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受知识、能力和适应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打算地去观看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专门少。

因此学生的这些体会差不多上依旧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热传导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依照生活体会对热是如何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作出推测,并亲历探究“热是如何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不同”的实验过程;2.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地描述实验中观看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勇于探究、独立摸索、善于交流、分工协作的优良实验品质;2.能在汇报交流中养成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3.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杯子变热了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杯子变热了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杯子变热了青岛版(五年制)2.想一想,杯子为什么会变热呢?(生:这是因为杯子中导入了热水。

)3.教师:热水在杯子里,我们摸的是杯子的外壁,为什么感到热呢?(生:是因为被子内的热水的温度传到了杯子外壁,所以我们就感觉到热了。

)4.引出问题:那么,热是怎样传到杯子外壁的呢?也就是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这个问题)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一)引导学生猜想当风吹过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例如旗子飘动、水面泛起波纹等,我们就知道风从那里经过了。

小河里的水流过来了,我们可以借助水面上漂浮的一片树叶,就可以看到水流过来了。

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流动传递的呢?大胆猜测一下。

(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1、指导方案制定关于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同学们有了很多非常有趣的猜想。

那么热是不是这样传递的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呢?你能否根据你的猜想,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考虑:要研究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递的?你打算选择哪些材料?你想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各小组成员要认真思考,积极发表意见,小组长要做好记录,把你们的实验方案制定好。

学生思考。

A、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准备用什么器材。

B、怎样来证明物体是怎样传热的。

C、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找到你们小组的最佳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看法?(及时帮助修改实验方案,随时告诉学生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三)分组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填写记录单真了不起!我们设计出了这么完善的实验方案,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吧!并及时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指导不足之处。

(四)汇报交流,达成共识1、学生汇报下面请同学们谈谈您们的做法与发现吧!注意在汇报时要讲清楚以下几点:a、学生汇报是用什么材料。

b、怎样做的,也就是实验步骤是什么?c、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同时提醒其他小组要听清发言。

小学科学案例

小学科学案例

小学科学案例:杯子变热了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

教师演示材料: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辈子、蜡烛、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4.学生质疑: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二)探究活动一: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

重点解决: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

C:借助彩色蜡的融化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

4.学生实验探究。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5.研究汇报:汇报要求:要想取得发言权,必须先对前面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然后才能发言,相同的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取消发言权。

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

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

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知道不同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了解什么是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

2.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乐于探究,逐步养成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秀科学品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的使用案例背景分析:教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这是本课的导入;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热性能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本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哪些材料能传递热以及传递的方式。

第二个实验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并用实验记录单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拓展活动中提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究其他关于热传导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为以后研究气体与液体的传热性能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描述:一、观察思索杯子变热的原因,激起探索欲望,初步感知热的传递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不同材质的两个杯子,谁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两个杯子,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现在老师在你们的杯子里加入凉水,你们再摸一摸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如果我们给杯子里倒满热水,结果会怎样?(让学生猜想)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试一试。

操作:往杯子里倒水(每组安排能力强的孩子倒水,教师要提醒学生小心烫伤)。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2、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

【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

教师演示材料: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辈子、蜡烛、课件。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4、学生质疑: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二)、探究活动: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

注意问题: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

C:借助彩色蜡的融化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

4、学生实验探究。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杯子变热了(2)_青岛版(六年制)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杯子变热了(2)_青岛版(六年制)

18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知识与技能: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案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案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能的概念,理解热能的传递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使用科学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热能的概念和热能的传递方式。

2.2 教学难点:热能的传递方式和热能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热能的传递过程。

3.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热能实验仪器、杯子、热水、冷水等。

4.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等。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热能实验,引发学生对热能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热水和冷水对杯子温度的影响。

5.3 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热能的传递方式和影响因素。

5.4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热能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5.5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完成实验手册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热能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5.7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深入研究热能的传递方式和影响因素。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热能的转化:引导学生思考热能可以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6.2 生活中的热能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热能的应用,如加热、制冷、发电等。

第七章:教学评估7.1 学生实验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态度。

7.2 学生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7.3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内容反思:教师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案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案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杯子变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实验观察:杯子变热的现象。

2. 探究原因:热水变凉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1. 杯子变热的现象。

2. 探究热水变凉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2. 热水变凉原因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杯子、热水、温度计、计时器。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杯子变热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杯子会变热?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杯子变热的现象。

2.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尝试实验,观察杯子变热的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杯子的温度变化。

三、探究原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热水为什么变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还有哪些物体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五、安全须知(5分钟)1.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提醒学生注意烫伤。

2. 学生签名表示已了解安全须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对杯子变热现象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杯子变热的过程,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5. 安全须知: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学生签名表示已了解。

七、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杯子变热的现象。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2. 学生对热水变凉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分享观点的准确性。

4. 学生对实验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杯子变热了修改稿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几个不同的实验来了解热是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当材料不同时,传热的速度有快有慢;了解当热在固体中传播,热点不同的时候几种传播方式,得出热总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结论。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分享他人智慧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带来的快乐。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来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铁架台、粗铁丝、火柴、蜡、酒精灯、烧杯,玻璃杯,瓷杯,钢杯。

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新课科学标准》要求科学学习要以探究学习为核心,因此在本节课设计时,我有意让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
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
(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杯子变热了)
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4、学生质疑:
生1:杯子是怎么变热的?
生2:如果换成我的保温杯,就不会感觉到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
生……
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式引入,让学生在借助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那个解决问题,能更加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有效问题的产生创设良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来自生活)
二、探究活动一: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提出要求。

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生:能。

师: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
(1)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2)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汇总。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1)一组:将凡士林均匀涂抹在铁片上,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一个角或者是中心部位进行加热,观察凡士林的变化。

(2)二组:将三根火柴棒用凡士林粘在铜棒上,用酒精灯给铜棒的一端加热,观察火柴棒的掉落顺序。

(3)注意事项:
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

B: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C:凡士林涂抹要均匀,不要涂得太多。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根植于他们的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在实验设计中,通过各小组的不同设想和对存在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碰撞,使实验设计得以完善。

同时借助生活材料,使内在的“热传递”得以外显,形象直观、方便观察。


4.酒精灯的使用
师:刚才大家都提到了酒精灯的使用,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你的微课程学习任
务单,我们再一起观看一遍微课程,然后一起解决其中的问题。

(1)学生观看微课程。

(2)讨论讲解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微课程学习任务:
答案:
1.A(不能向点燃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2.A(酒精灯熄灭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
3.图一:外焰、内焰、焰心
图二:灯帽、灯芯、灯壶
5.学生实验探究。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6.研究汇报:
师:汇报要求:要想取得发言权,必须先对前面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然后才能发言,相同的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取消发言权。

(设计意图:利用对汇报要求中的评价手段,提醒学生注意倾听,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品质。

同时利用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7.教师小结:通过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同学们发现了同一个现象: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向温度低的地方,像这样在固体中传递热的方式科学上称为热传导。

(板书:热传导)。

8.解释生活现象:现在,谁能解释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师谈话:其实,像这种传递热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生1:烧菜,锅变热是热传导。

生2:把勺子放到热水中,勺子会变热,是热传导。

生……
(设计意图:生活实际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在,利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现象。

让学生从科学探究再次回到生活中来。

此环节中,如果学生提到勺子,教师要注意加以利用,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探究活动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相同吗。

1、引出探究话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勺子,生活中的汤勺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解释。

师:从同学们的解释中老师听出一件事来:不同的材料,传递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再来通过实验模拟看看。

(师出示装有实验器材的杯子)
师:我把各种不同的材料装进杯子中,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热汤?(热水)好,老师给你提供热水,记住,实验完后,把热的和不热的物体分开,这样方便汇报。

3、学生验证,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汇报。

提出汇报要求:这次我们汇报的要求有所改变。

因为每个小组的实验材料都
不相同,所以其他小组汇报时,要认真倾听,相同的内容标出来,不再汇报,他有你们没有的内容,听清记在脑子里,这是你们向同学学的知识。

他没有你有的内容,请你起来补充,让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好吗?
(要求目的:利用汇报环节,继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优良习惯,同时也渗透了善于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5、教师小结: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到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其实,人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活服务:当需要热的时候,就用热的良导体材料,不需要热和防止热量散发的时候,就用热得不良导体材料。

你能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生:杯子外面套一个套,不烫手。

生:勺子是瓷的,不容易导热,不易烫手。

生:……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谈收获。

五、拓展活动。

师:人类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道理,提高科技水平,反过来,又用发达的科学技术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套用一句话,就是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你们愿意用自己的智慧改善我们的生活吗?
好,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家杯子厂进行的市场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发现:现在市场上适合小学生用的、活泼可爱的、便于携带的、不怕磕碰的、还要不能烫手的杯子太少了,于是就想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的小学生专用杯,现在正在征求设计稿,你们能用自己的知识设计一款符合要求的新型杯子吗?那就请你们课下完成这项任务。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用品设计,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
附:学生课堂评价表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