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1.本组教材围绕“作者笔下的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以及习作例文、习作等项教学内容。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自主学习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孩子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孩子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
4. 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三、本单元课时安排13.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14.刷子李………………………………………………2课时习作例文………………………………………………2课时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2课时语文园地五……………………………………………2课时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将相和》、《草船借箭》;略读课文两篇:《景阳冈》、《猴王出世》。
都是节选自*古典名著。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情感和他们各自的*格特点。
4.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格特点。
四、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2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2篇课文。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人物描写一组》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骆驼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机;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
《刷子李》描写了学徒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子李刷墙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上一页下一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次备课第五单元一、单元教材剖析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着”为专题,安排了 4 篇课文以及“口语社交·习作”“沟通平台”“与日俱增”“课外书屋”等项教课内容。
4 篇课文有依据司马迁《史记》中着名篇章《廉颇蔺相如传记》改编的《将相和》;有依据我国着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依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生》。
中国古典名着是中华绚烂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子女。
阅读名着对于增益智慧,提高修养,特别是语文修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编写本组教材的企图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古典名着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课的重点。
二、单元教课目的1、认识 36 个生字,会写 23 个生字,正确书写“招集、商讨”等词语。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觉名着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着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3、口语社交:让名着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
三、单元教课重、难点让学生感觉名着中的人物形象,感觉古典名着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创建一个沟通学习古典名着的平台。
四、教课举措及手段1、本组教课,依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质,可指导学生重点感觉故事情节的波折生动,人物形象的绘声绘色。
2、经过领会故事情节的波折生动,人物形象的绘声绘色,达到感觉名着的魅力、激发阅读名着兴趣的目的。
3、注意适量拓展,贯穿融会。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课时,要注意由今生发开去,固然不要修业生通读原着,但能够查查有关资料,听听别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着的存在,为学生翻开学习古典名着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建一个沟通学习古典名着的平台。
五、教时安排将相和 2 课时草船借箭 2 课时景阳冈 1课时猴王出生 1 课时口语社交·习作五 3 课时回首·拓展 2 课时18 将相和二次备课【教课目】1、7 个生字,会写9 个生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包括《古诗两首》、《海上日出》、《长城》、《就将这样生活》四篇文章。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共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历史之厚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历史等题材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长城这一象征民族精神的象征物有较高的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读写“古诗、海上日出、长城、就将这样生活”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历史之厚重,培养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取长补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作业: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历史之厚重。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关于诗歌的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特征、诗歌的鉴赏等方面。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懂得鉴赏诗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水平。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过程(1)课堂讲解老师讲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2)诗歌鉴赏教师指导学生欣赏一首优美的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
(3)诗歌创作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短小的诗歌,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课堂讨论、诗歌鉴赏和诗歌创作等方面。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针对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文档关于《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学设计》的详绨内容,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包括园地)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课程整合点
与主题丛书第五本整合。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主备内容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1、揭题
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不普通的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刷子李)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设计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监”,会写15个生字。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等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等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图片引入: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2.走进作者徐光耀,河北雄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0年出版长篇小说《平原烈火》。
1958年,创作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
新时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数明和莺花》、《望日莲》和中篇小说《冷暖灾星》,另有剧本拍摄成影片的共三部:《新兵马强》《望日莲》《乡亲们哪》。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重点)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
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摔跤》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搂:米字横短竖稍长,下边撇和捺舒展;女字撇短点要长、有力,横平直要长。
鞭:三部分都要写窄;“革”上边不是“艹”,两竖下边封闭;末笔捺在撇下部交叉。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生词、句式结构和文化背景。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使用语文工具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强调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及其文化内涵,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和背景。
重要的生字、生词和句式结构,以及它们在课文中的应用。
阅读策略和技巧的培养,如略读、寻读、预测等。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对复杂句式和长难句的分析和运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讲解逐篇讲解课文,注重生字、生词的读音、意义及用法。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型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拓展课文内容,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开展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进行课堂互动游戏,如生字接龙、你画我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精选】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反思

【精选】部编⼈教版五年级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反思⼈教部编版五年级语⽂下册全册⽬录⼈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教学计划⼀、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语⽂教学要实现“⼯具性和思想性的统⼀”向“⼯具性和⼈⽂性的统⼀”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为核⼼,深⼊学习《语⽂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全⾯提⾼教学质量。
重新认识⼩学语⽂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明确⼩学语⽂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要积极地进⾏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法的改⾰,积极地进⾏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的创新意识,提⾼学⽣的语⽂综合素养。
着眼于21世纪对⼈才素质的要求,着⼒于加强⼩学⽣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的训练,为他们全⾯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总体分析新⼈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季正式使⽤。
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物、思维的⽕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
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园地和四个⼝语交际。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语交际、习作和语⽂园地五⼤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五单元安排了⼀个习作例⽂”,也没再安排语⽂园地。
本册课⽂安排⽣字时继续采⽤了“识写分流”的办法。
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后⾯的⽥字格中——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安排在⽥字格上⾯的两条绿线内。
所谓“只要求认识”的⽣字,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帮助学⽣扫清阅读课⽂的障碍不列⼊⽣字考核范围。
(⼆)具体分析1.教材结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全册共有课⽂23篇,其中精读课⽂16篇,略读课⽂7篇。
课⽂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人教版五(下)第五单元语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备课教案(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陶现菊)18、将相和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预习提纲:1、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
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2、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能体会出什么?3、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4、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三、围绕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
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2、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
3、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能体会出什么?4、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5、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书,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6、结合《史记》的原文,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
7、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不畏强暴)8、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会怎么做呢?来让我们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9、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爱国的人才,你还会不服气吗?那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样?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课文内容大家都了解了,现在我们来比记生字,看谁记得最快。
1、请大家自由记生字,3分钟后听写词语。
2、师听写。
3、生对改、订正。
板
书
设
计
18、将相和
璧诺怯瑟荆
作业
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
2、把课文多读几遍。
教学
反思
珠海市立才学校学案
学案编写:许萍审核:贺敏执教:时间:
课题
18、将相和
学
习
过
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出示本课生词,进行检测。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文也能读得好了,现给课文分段呢,根据老师给大家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1、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荷叶母亲》、《父爱之舟》和《综合性学习:遨游诗海》。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诗歌”,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古代诗歌,又有现代诗歌,还有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阅读诗歌时,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但是,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诗歌朗诵、展示美丽的诗歌画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教材中的诗歌,指导他们正确地停顿、重音等,使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诗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备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课文《聪明的一休》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 研究掌握生字词和重点词汇的拼音和意思;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互动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和材料:1. 课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3. 黑板和粉笔:用于书写重点句子和生字词;4. 单词卡片:用于学生课后复和巩固。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一段相关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好奇心。
2. 打招呼和复(10分钟)向学生问候并复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重点词汇和句子,以帮助学生温和巩固。
3. 阅读与理解(2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聪明的一休》,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生字词研究(15分钟)教师以卡片形式出示本课生字词,帮助学生研究和记忆拼音和意思,并进行相关的词语搭配和造句练。
5.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个情节或主题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展示出每个小组的成果。
6.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课后阅读或练册的题。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2. 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参考资料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 课外阅读材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古诗两首》的学习,包括《泊船瓜洲》和《示儿》。
2. 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
3.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查阅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练习。
4.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5.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和词语。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内容简介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问句的提出与回答” 的学习。
学生需要理解“问句”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适当提出问题并进行回答的技巧。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问句的提出和回答的方法;•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提出适当的问句并做出准确的回答;•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提出问句和作出回答;•教学难点:理解问句的提出方式和答案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过程1. 预习引入•让学生看一段小故事或图片,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猜想答案,引发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出问题,给出简单的问句范例。
2. 控制教学•教师针对教材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回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问句形式。
•学生跟读课文中的对话,模仿老师提出问题并进行回答。
3.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问句应用,在小组内练习提出问题和回答。
•让学生编写自己的对话,互相提问并互相回答,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练习巩固•分发练习册或作业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问句与回答的练习。
•小组合作练习,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中提问与回答的情景。
5.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正确提问与回答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表达对本节课内容的心得体会。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问句的提问与回答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定难度。
未来应逐步加大练习难度,并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延伸•延伸阅读:推荐相关故事书籍或文章,让学生了解更多问句的应用。
•语文游戏:设计问答游戏,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制定挑战:设置问句答题赛,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及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问句的提出与回答”相关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回族;
2. 通过研究回族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意识;
3. 研究叙事文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口述、实际操作等不同方式全面掌
握知识点;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回族;
2. 通过研究回族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意识;
3. 掌握叙事文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研究叙事文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简单介绍回族分布情况,引入到回族饮食文化。
并引入本课要研究的故事。
正文环节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回族的历史及分布情况;
2. 回族的饮食文化和重要的节日饮食;
3. 教学“阔气的兔子”,了解叙事文学。
课堂活动
1. 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展现回族的服饰、饮食,并通过互动的形式答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回族文化。
2. 讲述回族重要的节日饮食,并让学生品尝小吃,增加学生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了解。
3.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并组织学生展示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结环节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回族文化和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
但是,需要更好的准备教案和教学设备,提前完成课前准备。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 形形色色的人》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题,掌握叙事文的基本结构。
2.掌握叙事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观察和描写周围的事物,激发创作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基本结构。
2.学习叙事文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独立完成叙事作文。
2.写作中能够生动描绘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形形色色的人》2.教学设计大纲3.板书设计4.课堂小组讨论题目准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形形色色的人”,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并提出对这些人物的描述。
2. 学习课文《习作形形色色的人》(15分钟)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分析文章结构。
2.学习词语和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分析句子的结构。
3. 学习写作技巧(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叙事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和表达技巧。
3.教师示范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及作文练习(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自认为生活中最有趣的人物类型,并进行描述。
2.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展开叙事写作练习。
5. 作业布置和总结(10分钟)1.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叙事作文《我身边的有趣人物》。
2.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鼓励学生勇于描写生活,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主题:形形色色的人•结构:描写人物形象的技巧•写作:生动地描绘人物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叙事写作展开,期望通过学生对各色人物的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会通过文字展示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教材内容概说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1、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2、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3、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五、教时安排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18 将相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就改等优秀品质。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1、查资料了解战国的历史。
2、教师准备课文“负荆请罪”动画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一定想知道些什么?这“将”和“相”分别指谁呢?(板书:将相)简单介绍两位。
2、一个文官和武官一定发生了许多故事,“和”是什么意思?既然说他们和好,那么就意味着之前一定有过——不和,这篇文章就是讲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1、看课文中有没有一段文字直接写了他们不和?带着问题快速自读课文,要求找出相关语句。
2、引出后面廉颇说的话。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师: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嫉妒……)廉颇嫉妒蔺相如官位比他高!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廉颇说这话时的神态不满的样子,让我们模仿着把廉颇那种不服气的感觉读出来3、廉颇说到了一个字“嘴”,认为蔺相如是在耍嘴皮子,你们觉得廉颇的话有道理吗?不对,靠什么?(不着急回答)三、细读课文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3.指名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完成练笔: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第二课时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
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
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2)提问: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欣赏“负荆请罪”动画故事。
(3)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4)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5)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
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
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板书设计】18 将相和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不和——————和【作业设计】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2、朗读课文。
3、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的赞美话。
4、把故事讲给爸妈听。
【教学后记】【教学目标】1、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1.启发谈话,揭题激趣同学们,你们谁对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有所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你熟悉三国演义哪些主要人物,哪些精彩故事?2.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1.请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
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
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角色扮读)(2)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
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
“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
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
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2.学生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
例(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5.请同学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