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I篇: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广一模)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大蝎座旁。
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次爆发。
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
《宋史•天文志》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宋史••仁宗本纪》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个月。
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
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
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
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
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
因此,1054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材料二: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起源于周初。
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
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丈现象。
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
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汉代有一种星图叫做“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
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
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
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
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
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却启发人们对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的认识。
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
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磨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
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
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
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
《中国古代的天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_
《中国古代的天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_《中国古代的天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中国古代的天文李政道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
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
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
“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
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
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
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是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
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
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
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22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
《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
可是,为什么天中有礼?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
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
璧,璇玑,琮,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璇,美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
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33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
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
但大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
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
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及答案
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及答案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及答案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在人类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天象,研究星体运行规律,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天文学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古代天文学家以及他们的成就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关的答案。
1. 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天文学知识记录可以在古代的《尚书》、《易经》等经典文献中找到。
古代的中国人通过在农业文明背景下的观察和实践,逐渐对太阳、月亮、星辰等天体运行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系统地研究天文学知识。
2. 古代天文学家及其成就2.1 古代天文观测家 - 大衍大衍,东汉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他通过观测和计算,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天文现象和规律。
他研究了日食、月食的周期、方位和位置计算等,并在《禹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些观测和计算方法。
2.2 古代天文历法家 - 太初历太初历是东汉时期的历法家之一,在他的主持下,编制了《太初历》,这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历法体系之一。
太初历的编制,参照了古代中国历法家的经验,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论与改进。
这一历法系统的建立,对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答案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不仅观察了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还利用天文观测预测了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为古代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提供了依据。
他们研究的成果如今仍然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天文学领域。
答案:(1) 古代天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几千年前。
(2) 大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观测家,他对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做出了重要的观测和记录。
(3) 太初历是东汉时期编制的最早历法体系之一,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4)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天文学领域,对人类的认知和探索起到了重要的贡献。
结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不仅仅是观察和记录天体运行规律,更是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与理解。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五)天文历法(带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五)天文历法五、判断题1.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都想象为一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巨龙,称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称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称白虎;南方七宿像大鸟,称朱雀。
2.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凌晨23点至1点,辰时是指早晨7点至9点,午时是指午间11点至13点。
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的流火,是说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七月正是炎热的时候。
4.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年分成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5.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一个月的天数。
6.日中,时间名词,即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牛”,表示一天中的太阳正中时。
7.古人用于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8.日晡,即晡时,古人将一天划分为“晡时、日人、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哺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9.古人将一个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黄昏。
“日昃”指太阳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10.古人把每个季节中的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春就是春季的第二个月。
天文历法(答案)1.√2.√3. X【解析】七月流火表明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4. X【解析】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年分为二十四段。
5.√6. X【解析】不是中午12点,是午间11点至13点。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7.√8.√9.√10.√。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六艺”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历法的编制和修订,而且对农业生产、航海导航、军事战争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技术,为后世的天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地位和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天文学在中国古代是“六艺”之一,具有重要地位。
B.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推动了历法的编制和修订。
C. 古代天文学对农业生产、航海导航、军事战争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D.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对天象的观测和研究。
答案:D解析:根据文本内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对天象的观测和研究,还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技术,因此选项D表述不正确。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象,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
B.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后世的天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和航海导航的进步。
D.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军事战争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D解析:根据文本内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军事战争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选项D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全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B.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航海导航没有直接关系。
C.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军事战争产生了积极影响。
D.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历法的编制和修订。
答案:C解析:根据文本内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军事战争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选项C说法正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第七板块 古代文化常识 第三讲 天文历法(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第三讲天文历法【知识精讲】【七曜】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参(shēn)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5-天文历法(共24张PPT)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银河又名叫银汉,还有星汉、天河称。
星宿名之一。旧时历迷法信说常法见,考文点曲清星单是:主管文 吴 敬 梓 《 范 进 中 举 》 :
文曲星 运的星宿,文章写农得历好而又被叫朝作廷阴录历用,为大官的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
癸酉 癸未
六十甲子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巳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4.2010年是中国农历年庚寅年,也叫虎年。请根据中国“天干地支”纪
东 曦 、 羲 和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
六龙
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阳景
阳光。
天狼星
老人星 牵牛 织女 银河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
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
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 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
1.太阳变化生节气,使用公历(阳历)记日期。
2.立春定在二月初,小、大寒在一月里。(阳历)
3.白露在前寒露后,且有秋分处其中。
初阳
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孔雀东南飞》:“往昔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春季 农历正月、二、三月
孟春—仲春—季春
四时
夏季 农历四月、五月、六月 秋季 农历七月、八月、九月
的征兆。
彗星袭月。”
高三上学月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三上学月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观象授,时”语出《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华夏先民观天象的目的是“授时”。
观象授时是人类祖先感受和认识时间的重要手段。
观象授时就是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日、月、年。
远古时代观象授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我国神话传说中关于羲和的传说就有很多。
《尚书·尧典》载,羲和专管“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是负责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官。
《尚书·舜典》还说道:“浚哲文明,温恭允塞。
”天文学的起源与文明的起源大致处于同一时期。
《易·乾》也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龙是上古时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
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天文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而“见龙在田”所描述的则是龙星伏没乏后,留于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谚习称其为“龙抬头”,原始历法以其为一年中新的农事周期开始的标志。
唐孔颖达对“文明”的解释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
”文章即礼乐教化,这里意在强调文德的彰显,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上古文献对此还有清晰表述。
长期的观象实践使人们懂得,先民虽和时间从无约定,但其每每如期而至。
如果龙抬头可以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人们发现,如果人们在某年的立春观测到“见龙在田”,那么百年甚至几百年后,仍然可以在同一时节观测到同一天象。
假如先民通过立表测影决定时间,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将更为固定和持久。
一年中正午最短的表影当在夏至。
人们发现,如果他们在某天|正午测到了夏至,那么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一定还可以测得夏至,十年如此,百年不变,千年如一,从无爽差。
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
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行书《恶信之道》)。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练习 (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练习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
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平天平地说,并且找到了适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
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
该说构思的七衡六间,可以用来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由此,该说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
事情起源于历法编制。
当时太史令司马迁向汉武帝上书,建议修订一部新的历法,叫作《太初历》。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组织学者,制订《太初历》。
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参加者之间观点上出现了分歧,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
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
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
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
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
对此汉武帝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谁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
最后的结果是浑天说者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纳了邓平的历法。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的由来。
育才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育才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古代世界各地人们都有自己熟知的天象和星辰,通过观测,获得对于天时和季节的把握。
古埃及人特别重视天狼星,玛雅人对金星研究较深,爱斯基摩人最关心地大约是关系极昼极夜变化的太阳运行。
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北天极一带的北斗七星曾是最受注目的星辰之一。
生活在北纬三十五度左右的中国古人,夜晚向北眺望,北极周围有一带永不下沉的圆形旋转天区,这个区域,现代天文学叫"恒显圈",中国古天文学称其边界为"上规"。
其中随天旋行有几颗璀璨的星辰,名为北斗。
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中国古人已渐渐掌握了观测北斗以确定多种时间的技巧,使北斗星成为一个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
北斗共有七颗星,因此常被称为北斗七星。
北斗星之得名,源于它像古代的斗,七星的排列形状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故《诗•小雅•大东〉曰:“虽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北斗星分为斗柄与斗首两部分。
高诱注《淮南子•天文训》曰:“斗第一星至第四星为魁,第五星至第七星为杓.”即以斗首为魁,将斗柄称杓。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以网络天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
对于大地的网络方法是方格计里法,这在古代地图中已经得到证明。
而对于天文的网络方法,也早已经出现.我国至少战国时代已经建立了近似于天经天纬的框架,并以之测定星辰的夭文坐标。
就网络而论,渔猎所用之网,上有一可以提控全网的总绳索,其名为"纲"。
而处于北天极一带的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被称为"天纲",或书作"天罡"。
有纲则必有网,古人称“纲举目张”,目就是网眼,故北斗在天空旋转也有旋天纲之说。
由于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太阳在黄道上移动的现象,这使北斗也在一年中与太阳间产生了不同角度的变化,古人因此而生出以斗定时之法。
黄昏时刻,观测北斗星柄的指向可以断定当时的季节。
中国的古代天文学与历法试题
中国的古代天文学与历法试题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历法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中国人民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和探索。
本文将从天文学和历法两个方面出发,进行相关试题的解答。
一、天文学试题1. 请说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是指什么?答: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是指根据月球绕地球一周所经历的时间,将365.25天的一周时间分为28个等分。
每个等分称为一宿,每宿持续约13.1天左右。
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历法中非常重要,被应用于天文观测、历法编制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
2. 请解释中国古代传统天文学中的“二十四节气”?答:中国古代传统天文学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指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时间,将一年分为24个等分。
每个等分称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约相隔15天左右。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不仅与太阳的运行轨迹有关,也与地球上气候变化、农业生产、节气风俗等密切相关。
二、历法试题1. 请解释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夏历”和“农历”分别指的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夏历”是指基于太阳的运行周期进行计算的历法,以一年的时间为单位,与太阳年相对应。
夏历在农业生产和节日庆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春节、清明节等。
而“农历”是指基于月球围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进行计算的历法,以一个月的时间为单位,与月相变化相对应。
农历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主要用于农作物的播种、收获和农民生活的安排。
2. 请说明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闰月”是什么意思?答: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闰月”是为了调整农历和夏历之间的差异而设立的。
由于月球的运行周期与太阳年的长度不完全匹配,农历和夏历之间会出现偏差。
为了弥补这一差异,农历中约每3年加入一个月份,即“闰月”。
这样可以使农历和夏历保持一定的同步,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3.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黄道十二宫”?答: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黄道十二宫”是指黄道上的12个星座。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太阳在黄道路径上每个星座的停留时间约为一个月,故称为“黄道十二宫”。
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
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
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
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
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
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
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
”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
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
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
他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
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
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
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
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
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
《微专题小练习》语文新高考 第8练
第8练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二)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获得诸多重要成就。
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在中国历史上①的“小儿辩日”问题,( );再如,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更如,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是为了解决浑盖之争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得以实施的;还如,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②……类似例子,③,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 )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探索态度。
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作为( ),浑盖之争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3.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国庆节在石河子度过。
假日无事,到街上去散步。
虽近晚秋,秋阳却暖融融的,赛过春日。
人皆以为边塞苦寒,其实这里与北京气候无异。
连日预告,日最高气温都在23 ℃。
街上菊花开得正盛,金色与红色居多。
花瓣一层一层,组成一个小团,茸茸的,算是一朵;又千朵万朵,编织成一条条带状的花圃。
还有许多的荷兰菊,叶小,状如铜钱,是专等天气凉时才开的。
现在也正是她们的节日,一起簇拥着,仰起小脸笑着。
蜜蜂和蝴蝶便专去吻她们的脸。
花圃中心常有大片的美人蕉。
一来新疆,我就奇怪,不论是花,是草,是瓜,是菜,同样一个品种,到这里就长得特别的大。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14)
2021年xx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14)1.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
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
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2.近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在许多地区还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一些音乐教师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主旨首先应当是“树德立志”。
在教授学生一部音乐作品之前,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其中所表现的道德思想,然后以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的身心进行正面教育。
作为音乐教师当以此为己任,使孩子们真正热爱音乐,在他们的心灵中种下一颗真、善、美的健康种子。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音乐教育应注重作品的道德教化B.教师应以培养孩子真善美为己任C.音乐教育以强调树德立志为主旨D.音乐教育的内容、主旨都需转变3.跳舞、唱歌别在意是否有他人关注;做事而不要计较别人议论;参加竞聘面试别担心强手的对抗。
这句话的意思是()。
A.只要自己痛快就行B.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C.成功全靠自己,不要靠别人D.做事要独立,自信4.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
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
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地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
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
天文历法3(学生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限时训练三高考语文文言文限时训练三天文历法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B.朔望: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而“晦”指农历三十。
C.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乙酉:就是农历甲子中的一个。
乙酉、丁卯、己巳、戊申等,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月和纪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考,是对其亡父的尊称,《离骚》中“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即此意。
古人常用“考妣”称去世的父母。
B.戌,地支之一。
地支与天干搭配,可用来纪年、月、日、时。
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纪时。
C.进士及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4.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过关检测《古代历法》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过关检测《古代历法》判断题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 )9.重阳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 )10.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是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 )《古代历法》选择题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B.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就是壬戌年,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D.“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
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流火,流,下行;火,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D.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命运。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曦,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B.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
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
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
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
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
了。
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
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
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
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
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
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
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
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
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
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
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
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
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
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
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