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和级数的发散性的几种简单证明
调和级数的发散及其应用
+ 1+… + 1+ 1 + 1 +… 了
l
+
s:
=
+
・+ 1
+
1
… 4 - ・ 4- 一
1
= 一 =
1
一
+
+
+
2
根据 函数极限的保号性 , 有
l ( 一 ÷ i s S) a r
由假 设 又得 :
l (2 i S 一S ) = l =S—S =0 a r i mS
g n e o n i f i e e t r o i e e . e c fa n n t s r swi Ha i e i h m nc S r s i Ke r s y wo d :Ha o i e e ;d v r e c ;c n e g n e p l ai n m r n c S r s i e g n e o v r e c ;a p i t i c o ’
cmprt ea dl t o aa v i r n n e w ls a ec t o d etecn egn ea dtedvr o aa v n micmprt eds i ac , eiut t t re nt j g ovrec n ie— i i i c mi l reh i r ou i h h
级数 是 研究 无 限 个 离 散 量 之 和 的数 学 模 型 , 它
∑ o o+ 2 o + = l 口 + 3 …+ … 称为无 o+
穷级数 , 简称级数。
是表示 函数 、 进行数值计算的一个有力工具 , 又是研 究函数性质的一个重要手段。高等数学在级数部分
有 一个 重要 的级 数— — 调 和 级 数 , 它为 研 究 级 数
调和级数的定义和收敛性分析
调和级数的定义和收敛性分析调和级数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数列,其定义为:对于正整数 n,调和级数的第 n 项为 1/n。
调和级数可以表示为:\[S = 1 + \frac{1}{2} + \frac{1}{3} + \frac{1}{4} + \ldots\]接下来将对调和级数的收敛性进行分析。
1. 调和级数的发散性调和级数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可以证明它是发散的。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可以使用比较判别法。
将调和级数的每一项与谐比级数进行比较:\[\frac{1}{n} > \frac{1}{2n}, \quad \text{对于所有} n > 1\]由于谐比级数是发散的,根据比较判别法,调和级数也是发散的。
2. 调和级数的部分和调和级数的部分和表示为:\[S_n = 1 + \frac{1}{2} + \frac{1}{3} + \ldots + \frac{1}{n}\]可以发现,对于任意正整数 n,部分和 \(S_n\) 都是有界的。
然而,尽管部分和有界,调和级数仍然是发散的。
3. 调和级数的收敛性对于调和级数,虽然它自身是发散的,但是当取其倒数时,却得到了一个收敛的数列。
这个数列被称为调和级数的倒数数列。
倒数数列定义为:\[\frac{1}{S_n}, \quad \text{对于所有正整数} n\]为了证明倒数数列的收敛性,考虑两个相邻的部分和 \(S_n\) 和\(S_{n+1}\):\[S_n = 1 + \frac{1}{2} + \frac{1}{3} + \ldots + \frac{1}{n}\]\[S_{n+1} = 1 + \frac{1}{2} + \frac{1}{3} + \ldots + \frac{1}{n} +\frac{1}{n+1}\]可以发现,当n 足够大时,\(S_{n+1}\) - \(S_n\) 的差值变得足够小。
这是因为调和级数的每一项趋近于 0,因此在分母上加上一个较大的正整数,对 \(S_{n+1}\) - \(S_n\) 的值影响很小。
为什么调和级数趋于0却发散
为什么调和级数趋于0却发散
形如1/1+1/2+1/3+…+1/n+…的级数称为调和级数,它是p=1的p级数。
调和级数是发散级数。
在n趋于无穷时其部分和没有极限(或部分和为无穷大)。
注意后一个级数每一项对应的分数都小于调和级数中每一项,而且后面级数的括号中的数值和都为1/2,这样的1/2有无穷多个,所以后一个级数是趋向无穷大的,进而调和级数也是发散的。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如果An是不全部为0的等差数列,则
1/An就称为调和数列,求和所得即为调和级数,易得,所有调和级数都是发散于无穷的。
调和级数
[编辑本段]形如1/1+1/2+1/3+…+1/n+…的级数称为调和级数,它是p=1 的p级数。
调和级数是发散级数。
在n趋于无穷时其部分和没有极限(或部分和为无穷大)。
很早就有数学家研究,比如中世纪后期的数学家Oresme在1360年就证明了这个级数是发散的。
他的方法很简单:1+1/2+1/3+1/4+1/5+1/6+1/7+1/8+...1/2+1/2+(1/4+1/4)+(1/8+1/8+1/8+1/8)+...注意后一个级数每一项对应的分数都小数调合级数中每一项,而且后面级数的括号中的数值和都为1/2,这样的1/2有无穷多个,所以后一个级数是趋向无穷大的,进而调合级数也是发散的。
调和级数的推导[编辑本段]随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无法使用公式去逼近调合级数,直到无穷级数理论逐步成熟。
1665年牛顿在他的著名著作《流数法》中推导出第一个幂级数:ln(1+x) = x - x2/2 + x3/3 - ...Euler(欧拉)在1734年,利用Newton的成果,首先获得了调和级数有限多项和的值。
结果是:1+1/2+1/3+1/4+...+1/n= ln(n+1)+r(r为常量)他的证明是这样的:根据Newton的幂级数有:ln(1+1/x) = 1/x - 1/2x^2 + 1/3x^3 - ...于是:1/x = ln((x+1)/x) + 1/2x^2 - 1/3x^3 + ...代入x=1,2,...,n,就给出:1/1 = ln(2) + 1/2 - 1/3 + 1/4 -1/5 + ...1/2 = ln(3/2) + 1/2*4 - 1/3*8 + 1/4*16 - .........1/n = ln((n+1)/n) + 1/2n^2 - 1/3n^3 + ...相加,就得到:1+1/2+1/3+1/4+...1/n = ln(n+1) + 1/2*(1+1/4+1/9+...+1/n^2) - 1/3*(1+1/8+1/27+...+1/n^3) + ...... 后面那一串和都是收敛的,我们可以定义1+1/2+1/3+1/4+...1/n = ln(n+1) + rEuler近似地计算了r的值,约为0.577218。
调和级数的发散及其应用[1]
∑n
1
F =
1 2
∑ n 也是发散的 ,利用比较审敛法 ,
1 1 1 1 + + +… + + …是 3 5 7 2n - 1 1
n ( n + 1) =
故无穷级数 1 + 发散的 。
G =
…… 所以 C + D + E + F + G + … =
1 2 3 + + + 2 6 12 1
( 2 ) 因为 un = ,而
n =1
系式 un ≤ vn ( n = 1, 2, ……) ,则
∞
n n n =1
显然 , S n > ln ( n + 1 ) 而当 n → ∞时 , ln ( n + 1 ) → ∞ ,所以 S n → ∞
. 即调和级数发散 。 2. 4 约翰 ・ 伯努利的证法 1 1 + + 2 6
( 1 )当级数 ( 2 )当级数
+
1
∫x dx =
n +1
1
ln x
n +1
1
= ln ( n + 1 )
1
x
其几何意义是双曲线 y = 覆盖的面积 ,如图 1 所示 :
在
1, n + 1 上所
1 2n
S2 n - S n =
1
n +1
+
1
n +2
+… +
1 1 > + 2n n +n
1
n +n
+… +
微积分中的级数收敛与发散判定
微积分中的级数收敛与发散判定微积分中的级数是由一系列数相加或相乘而成的数列。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是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和应用微积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级数的收敛和发散的判定方法,并探讨级数的应用。
一、级数的定义在微积分中,级数是由一个无穷数列的和所组成的数列。
设有数列{a₁, a₂,a₃, ...},则对应的级数可以表示为:S = a₁ + a₂ + a₃ + ...二、级数的收敛与发散1. 收敛:如果级数的部分和数列{S₁, S₂, S₃, ...}存在有限的极限L,即lim(Sₙ) = L (n趋向于无穷大),则称级数收敛,记作∑(n=1 to ∞) aₙ = L。
2. 发散:如果级数的部分和数列{S₁, S₂, S₃, ...}不存在有限的极限,即lim(Sₙ)不存在或为无穷大,则称级数发散。
三、级数收敛的判定方法级数的收敛与发散判定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内容,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1. 正项级数判定法如果级数的每一项都是非负数,且数列{a₁, a₂, a₃, ...}单调递减,则级数收敛。
即若aₙ ≥ 0,且aₙ ≥ aₙ₊₁,则∑(n=1 to ∞) aₙ收敛。
2. 比值判别法对于级数∑(n=1 to ∞) aₙ,计算相邻两项的比值的极限lim(aₙ₊₁/aₙ),若该极限存在且小于1,则级数收敛;若该极限大于1或不存在,则级数发散。
3. 根值判别法对于级数∑(n=1 to ∞) aₙ,计算相邻两项的根值的极限lim(n次方根(|aₙ|)),若该极限存在且小于1,则级数收敛;若该极限大于1或不存在,则级数发散。
4. 积分判别法对于函数f(x),如果f(x)在区间[a, ∞)上单调递减且非负,则级数∑(n=1 to ∞) f(n)与定积分∫(a to ∞) f(x)dx具有相同的收敛性。
四、级数发散的判定方法级数的发散判定方法相对简单,以下为两种常见的方法。
1. 单调发散判定法如果级数的每一项都是非负数,且数列{a₁, a₂, a₃, ...}单调递增,则级数发散。
调和级数的发散性与素数的无穷性漫谈(3)
调和级数的发散性与素数的无穷性漫谈(3)调和级数发散性的其他证明我们前面介绍了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数学家蒙哥里( M. Pietro)在1647年证明调和级数发散的方法漫谈欧拉与(调和)级数求和(1)。
后来著名的约翰·伯努利(John Bernoulli)及其哥哥雅各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在这个问题上也很有故事,我们将来叙述。
但这三位不知道中世纪黑暗时期法国学者奥穆雷(Nicole d'Oreme,约1323-1382)早就给出过一个证明。
我们前面介绍了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数学家蒙哥里( M. Pietro)在1647年证明调和级数发散的方法。
后来著名的约翰·伯努利(John Bernoulli)及其哥哥雅各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在这个问题上也很有故事。
伯努利家族是数学史上重要、不多的家族。
中国历史上可能算得上重要数学家族的或许只有明末清初的“梅氏数学家家族”。
梅氏家族自梅文鼎开始,祖孙四代人,有不少数学家。
哥哥雅各布是概率论的重要奠基人,著有《猜度术》,常用的伯努力分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后文将要提到的伯努利数,也是以雅各布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在另一篇系列文章的主角之一——双纽线,伯努利也研究过。
弟弟约翰与雅各布相差13岁,一开始雅各布教弟弟约翰学数学,倾囊相授。
但弟弟的数学才能很快就超过了哥哥。
后果是,兄弟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约翰在许多问题上有贡献,如导致变分法产生的最速降线问题的求解。
约翰在培养学生方面很有贡献。
不但为自己家族培养数学家,还有才能超过老师的学生欧拉——也是我们文章的主角,以及有钱的法国人罗必塔(Marquis de l'Hôpital)。
约翰出卖知识产权,教罗必塔(Marquis de l'Hôpital)学数学以获得高额的工资。
后者则把约翰所教的内容写成著作《阐明曲线的无穷小分析》(Analyse des infiniment petits pour l'intelligence des lignes courbes),在1696年发表。
p判别法级数敛散性证明
p判别法级数敛散性证明证明方法如下:一、即当p≤1p≤1时,有1np≥1n1np≥1n,调和级数是发散的,按照比较审敛法:若vnvn是发散的,在n>N,总有un≥vnun≥vn,则unun也是发散的。
调和级数1n1n是发散的,那么p级数也是发散的。
二、当p>1时,证明的思路大概就是对于每一个整数,取一个邻域区间,使邻域区间间x∈[k,k−1]x∈[k,k−1]使得某个函数在[k,k−1][k,k −1]邻域区间内的积分小于1xp1xp在这个邻域区间的积分。
然后目的当然是通过积分求指数原函数解决问题。
这个证明的比较函数取的很巧妙,令k−1≤x≤kk−1≤x≤k,那么1kp≤1xp1kp≤1xp.利用比较审敛法的感觉,应该找一个比p级数的一般式大的收敛数列,证明p级数收敛。
这个就有点反套路了。
1kp=∫kk−11kpdx(这里是对x积分而不是k)≤∫kk−11xp1kp=∫k−1k1kpdx(这里是对x积分而不是k)≤∫k−1k1xp其中(k=2,3....)(k=2,3....)讨论级数和,用k的形式代表p级数,并且用一个大于它的函数来求得极限。
sn=1+∑k=2n1kp(p级数)≤1+∑k=2n∫k−1k1xp=1+∫n11xpdxsn=1+∑k=2n1kp(p级数)≤1+∑k=2n∫kk−11xp=1+∫1n1xpdx。
这里利用积分区间的可加性:∫D1f(x)dx+∫D2f(x)dx=∫D1+D2f(x)dx。
扩展资料:1. 级数将数列unun 的项u1,u2,…,un,…u1,u2,…,un,…,依次用加号连接起来的函数。
数项级数的简称。
如:u1+u2+…+un+…u1+u2+…+un+…,简写为∑un∑un ,unun 称为级数的通项,记Sn=∑unSn=∑un 称之为级数的部分和。
如果当n→∞n→∞时,数列有极限,则说级数收敛,并以SS 为其和,记为∑un=S∑un=S ;否则就说级数发散。
关于调和级数的发散性的几种简单证明
关于调和级数∑∞=11n n的发散性的几种简单证明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新的方法来证明∑∞=11n n的发散关键词:∑∞=11n n、发散、证明中图分类号:O221.2on Several Simply Methods Proof of The Divergency of ∑∞=11n nYue chunhong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047Abstract : Several new methods to prove to reconcile the divergent sense in this paperKey words : ∑∞=11n n; pivergency; proof1 引言调和级数∑∞=11n n在级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常作为去判断另外一个级数的发散的标准,许多级数的证明都与它有关。
因此,对调和级数的敛散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它的证明更是极其重要的。
它的发散性的证明在教材和一些参考书中都有所证明。
许多的人都在力求寻找新的证明方法。
本文在文献[5]中的相关结论下,给出了5种新的证明方法。
在通过教材与文献的中相关的内容的启发,得出了另外几种证明方法。
------------------------------------------------------------------------------------------------2 预备知识下面先给出证明中要用到的相关定理:定理2.1[]1 正项级数的基本定理: 若正项级数的部分和数列无上界,则此级数发散到+∞。
定理2.2[]6 若021≥≥≥≥≥ n a a a ,则级数∑∞=1n n a 与级数n n na 202∑∞=同时收敛,同时发散。
定理2.3[]1 (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若两个正项级数∑∞=1n nu 和∑∞=1n n v 之间成立着关系:存在常数0>c ,使n cv u ≤ () 3,2,1=n或自某项以后(即存在N ,当N n >时)成立以上关系式,则有(1)当级数∑∞=1n n v 收敛时,级数∑∞=1n nu亦收敛;(2)当级数∑∞=1n nu发散时,级数∑∞=1n n v 亦发散。
调和级数的性质及其发散性的新证法
的性质 ,并利 用平均值 不等式, 给 出了其发散性 的新证 法. 关键词 :调和级数 ;性质 ;发散性 ;证明 ;平均值 不等式 中图分类号:O1 7 3 . 1 文献标识码 :A
一
、
调和级数 的性质
调 和 级 数 喜 = 1 + + + … + + … 是 级 数 理 论 中 一 种 比 较 重 要 的 级 数 , 它 除 了 发 散 性 之 外 , 还
= , 则( 1 ) 式成立.
+ — —+ — —
刀一1 F / F / +1
下 面 , 我 们 来 证 明 调 和 级 数 喜 + ‘ + 一 是 发 黼 证 法 - 用 反 磁 假 设 级 数 o 可 设 喜 财 根 挪 风 得
:
1 + 十 +… + +… 2 3 F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8 作者简介:史西专( 】 9 7 6 -) ,男 ,河 南南阳人 ,硕 士,讲师 ,研 究方 向:高等数学 与应 用数 学。
1 28
关于这几个平均值 ,有如下重要不等式关系 : 定理 1 嘲 个正数 的调和平均值不超过它们 的几何平均值, 几何 平均值 不超过 它们 的算术平均值 ,即
. =1 / 7
可设 o o
贝 i J 根据( 2 试 得
1 1
1
S : 1+ 一 + 一 - I -… + 一 + …
2 3
:
力
1 + +
2 『 L , 3 + 4 + 5 + 6 + 7 ] + f , 8 + 9 + + 1 0 + 1 1 ] 1 2 j + f I , + + + + 1 + … 1 3 1 4 1 5 1 6 1 7 )
调和级数发散性地多种证明
调和级数发散性的证明方法姓名:范璐婵摘要:本文给出了调和级数发散性的18种证明方法。
其中前13种散见于各种资料,笔者进行了整理,有的采用与原证不同的叙述,比原证更具体明了;后5种是笔者用有关定理或方法导出的。
关键词:调和级数发散性部分和收敛Proofs of the diverge ncy of harm onicseriesName: Fan Lucha nDirector: Wang Yin gqia nAbstract : Eighteen methods to prove the divergency of harmonic series are prese nted in this paper.Some are known and some are n ew.Key words: harm onic series; diverge ncy; partial sum; con verge ncy引言1调和级数 -的发散性最早是由法国学者尼古拉奥雷姆(1323 ―― 1382) n 1 n在极限概念被完全理解之前的400年证明的。
他的方法很简单:1111111,1 L2 3 4 5 6 7 81111 1111一一(一一)(一一一一)L2 2 4 4 8 8 8 8注意后一个级数每一项对应的分数都不大于调和级数中相对应的项,而且后面1 1级数的括号中的数值和都为丄,这样的丄有无穷多个,所以后一个级数是趋向无2 2穷大的,进而调和级数也是发散的。
后来,大数学家约翰伯努利也作出了经典的证明。
他的证明是以莱布尼茨的收1 1 1 1敛级数丄丄丄L 丄 L 1为基础的。
以下是他的证明。
2 6 12 n(n 1)L L 1 2 _3 j4 2 6 12 20 30即A A 1.没有一个有限数会大于等于自己,即 A 是无穷大,所以调和级数发散•由上可知,伯努利是以一种“整体论”的态度来对待无穷级数的,他证明调和 级数发散的方法与现代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调和级数发散性的多种证明方法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高昌摘要调和级数是数学分析中一个典型的正项发散级数,证明它发散性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给出了证明调和级数发散的11种比较常见的方法.笔者将搜集到的证明调和级数发散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使之成为一套具有简单逻辑性的体系.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笔者把这些方法分别归在了比较类、柯西类、积分类和级数和为无穷大类四个大类下.在每个大类下都有两个到四个不同的证明方法.为了方便将各种方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笔者在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时,对原来有些方法的书写和步骤都有所改动,呈现形式与原证不同.关键词调和级数发散性判别收敛Proofs of the divergency of harmonic series Gao chang Directed by Associate Prof. Lou XijuanAbstract Harmonic series is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a typical positive divergent series, proof it divergent method has a lot of. This article mainly gives proof harmonic diverges 11 kinds of common methods. The author will gather to proof method of harmonic diverges underwent further consolidation, make it become a set of has a simple logica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ethods, the author put these methods shall compared respectively in classes, cauchy class, integral classes and series and four categories such as infinite. In each categories below two to four different methods of proof.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omparison of various methods, the author put together in various methods to the original collation, some methods of writing and steps are varies, present form and the originallicense different.Key words Harmonics Series Divergency Discriminate Convergency目录摘要 (I)外文页 (II)1 引言 (1)2 调和级数发散性的证明方法 (1)2.1 比较类 (1)2.2 柯西类 (3)2.3 积分类 (4)2.4 和为无穷大类 (5)3 总结 (7)参考文献 (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证明调和级数发散的多种方法
证明调和级数发散的多种方法调和级数是指形如$1+\frac{1}{2}+\frac{1}{3}+\frac{1}{4}+\cdots$ 的级数。
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证明调和级数发散的方法。
以下将介绍五种以上的证明方法方法一:比较判别法对于调和级数,我们可以在每个分数 $\frac{1}{n}$ 前乘以一个比它更小的数 $\frac{1}{n+1}$,结果变为:$\frac{1}{n(n+1)}=\frac{1}{n}-\frac{1}{n+1}$。
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该级数的部分和为 $1-(\frac{1}{2}-\frac{1}{2})+(\frac{1}{2}-\frac{1}{3})+(\frac{1}{3}-\frac{1}{4})+\cdots$。
将同样的项进行合并可以得到 $1+\frac{1}{2}$,即该级数的部分和是不会超过一个常数。
而调和级数的部分和是无穷大的,因此调和级数发散。
方法二:比值判别法将调和级数的相邻两项相除可以得到:$\frac{\frac{1}{n+1}}{\frac{1}{n}}=\frac{n}{n+1}=1-\frac{1}{n+1}$。
显然,该比值小于1,且随着 n 的增大趋于1、根据比值判别法,如果极限 $\lim_{n\to\infty}\frac{a_{n+1}}{a_n}>1$ 或者是无穷大,则级数发散。
因此调和级数发散。
方法三:积分判别法我们可以利用积分来近似表示调和级数。
调和级数可以表示为$\int_{1}^{n+1}\frac{1}{x}dx=\ln(n+1)$。
其中 $\ln(n+1)$ 是调和级数的近似值。
由于 $\ln(x)$ 函数在 x 无穷大时也是无穷大,因此调和级数发散。
方法四:Cauchy分解定理通过Cauchy分解定理,我们可以将调和级数分解成两个发散级数之和,证明调和级数发散。
我们将调和级数分解为$\sum_{n=1}^{\infty}\frac{1}{2n}$ 和$\sum_{n=1}^{\infty}\frac{1}{2n-1}$ 两个级数。
深刻揭示级数发散的本质原因的证明
2008,7(3)
级数是表示函数、进行数值计算的一个有力工具.调和级数作为级数的一个基本成员,结构简单.调和级数的发散及其应用给出了调和级数发散性的 4种证明;并分别在比较审敛法和极限比较判别法中,举例说明调和级数在判断无穷级数的敛散性时的标尺作用.
Key word:The well dist ributed dive rgence of se ries tempe r row passes the item to be pa rtial sum to be Infinite
by myself, distributed
调和级数的证明方法至少有20种左右,在此不一一列 举,根据多年探索,我认为下面方法比较简单:
4.期刊论文 郭洪林.张新元.GUO Hong-Lin.ZHANG Xin-yuan 对调和级数发散性的进一步研究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6,10(2)
在已知调和级数发散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调和级数进行细分、小化,研究其敛散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调和级数.
5.期刊论文 张军学.ZHANG Jun-xue 关于调和级数发散性的几种证明方法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16(3)
骢们问乳≮蜗埘和数-帅=l+:++i与+(:+击)+(i;i+·+丽丢葡’++【÷++未:’+
fJ如下如小· I了Ⅻ帆特m木瑚廿i;}尚首_吨讣雌的}脐 2毂州iI-描号城珥l了州fl"见”筝十,
,罐个r驯鲫靴均走{。÷
●
+毒“哦tf]4i枘妇『值冉人。IC 所以口,=“…n(膏(女《h+I)+I)+tI+1)+ 口,
7.期刊论文 刘长文.李全忠.王希超 调和级数∑∞1n=1(-)n的两条性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调和级数n = 1 移1n发散性的证明段佩
调和级数n = 1 移1n发散性的证明段佩作者:暂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6期段佩(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726000)摘要:级数是数与函数的一种重要表示形式,是微积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在级数敛散性的讨论中,调和级数的应用很广泛,关于调和级数发散性的各种方法,对级数敛散性的学习和研究是有益的,特别是在其证明方面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本文对调和级数发散性的证明方法进行了整理,其中有些采用了与原证不同的叙述,但比原证更加具体明了。
关键词:调和级数;发散性;部分和;积分法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203-02作者简介:段佩(1987-),女(汉族),陕西渭南人,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师,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
1 引言级数是数与函数的一种重要表示形式,是微积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而在级数敛散性的讨论中,调和级数的应用很广泛。
关于调和级数发散性的各种方法,对级数敛散性的学习和研究是有益的,特别是在其证明方面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本文对调和级数发散性的证明方法进行了整理,其中有些采用了与原证不同的叙述,但比原证更加具体明了。
2 调和级数的证明方法证法一:利用柯西收敛原理证明[1]4 结语调和级数是判断另外一个级数发散的一种重要工具,该级数的证明方法也精彩纷呈。
本文综合了一些证明,也给出了笔者根据有关定理对该级数的证明,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1]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4)[M].费定晖,周学圣,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6.。
调和级数发散性的一个简单证明
调和级数发散性的一个简单证明
王连昌;李文潮;张养利;赵丽娟;张改英
【期刊名称】《医学争鸣》
【年(卷),期】2001(0)S1
【总页数】2页(P173-174)
【关键词】级数;证明;发散
【作者】王连昌;李文潮;张养利;赵丽娟;张改英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数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73
【相关文献】
1.调和级数∑∞n=11/n发散性的几种简单证明方法 [J], 陈祥云
2.调和级数∞n=1∑1n发散性的证明 [J], 段佩
3.关于调和级数(∞∑n=11/n)的发散性的几种简单证明 [J], 乐春红
4.调和级数敛散性判断——一个明了易懂且能深刻揭示级数发散的本质原因的证明[J], 杜开益
5.调和级数sum (1/n) from n=1 to ∞发散性的证明 [J], 段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义调和级数
广义调和级数:广泛的意义上讲,如果An是全部不为0的等差数列,则1/An就称为调和数列,求和所得即为调和级数,易得,所有调和级数都是发散于无穷的。
发散性
比较审敛法
因此该级数发散。
积分判别法
通过将调和级数的和与一个瑕积分作比较可证此级数发散。
考虑长方形的排列。
每个长方形宽1个单位、高1/n个单位(换句话说,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n),所以所有长方形的总面积就是调和级
数的和:矩形面积和:
而曲线y=1/x以下、从1到正无穷部分的面积由以下瑕积分给出:曲线下面积:
由于这一部分面积真包含于(换言之,小于)长方形总面积,长方形的总面积也必定趋于无穷。
更准确地说,这证明了:
这个方法的拓展即
积分判别法。
反证法
假设调和级数收敛, 则:
但与
矛盾,故假设不真,即调和级数发散。
发散率
调和级数发散的速度非常缓慢。
举例来说,调和序列前10项的和还不足100。
这是因为调和数列的部分和呈对数增长。
特别地
其中是欧拉-马歇罗尼常数,而
约等于并且随着k趋于正无穷而趋于0。
这个结果由欧拉给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调和级数∑∞=11n n的发散性的几种简单证明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新的方法来证明∑∞=11n n的发散关键词:∑∞=11n n、发散、证明中图分类号:O221.2on Several Simply Methods Proof of The Divergency of ∑∞=11n nYue chunhong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047Abstract : Several new methods to prove to reconcile the divergent sense in this paperKey words : ∑∞=11n n; pivergency; proof1 引言调和级数∑∞=11n n在级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常作为去判断另外一个级数的发散的标准,许多级数的证明都与它有关。
因此,对调和级数的敛散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它的证明更是极其重要的。
它的发散性的证明在教材和一些参考书中都有所证明。
许多的人都在力求寻找新的证明方法。
本文在文献[5]中的相关结论下,给出了5种新的证明方法。
在通过教材与文献的中相关的内容的启发,得出了另外几种证明方法。
------------------------------------------------------------------------------------------------2 预备知识下面先给出证明中要用到的相关定理:定理2.1[]1 正项级数的基本定理: 若正项级数的部分和数列无上界,则此级数发散到+∞。
定理2.2[]6 若021≥≥≥≥≥ n a a a ,则级数∑∞=1n n a 与级数n n na 202∑∞=同时收敛,同时发散。
定理2.3[]1 (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若两个正项级数∑∞=1n nu 和∑∞=1n n v 之间成立着关系:存在常数0>c ,使n cv u ≤ () 3,2,1=n或自某项以后(即存在N ,当N n >时)成立以上关系式,则有(1)当级数∑∞=1n n v 收敛时,级数∑∞=1n nu亦收敛;(2)当级数∑∞=1n nu发散时,级数∑∞=1n n v 亦发散。
定理2.4[]5 (库默尔判别法)设∑∞=1n nu 为正项级数, n c c c 21,是使级数∑∞=11n nc 发散的正数列并设 nn n n n u u c c 11++-=κ,若存在正整数N ,0>σ,使σκ≥>∀n N n ,,则级数∑∞=1n n u 收敛;若N n >∀,0≤n κ,则级数∑∞=1n n u 发散。
定理2.5[]5 (高斯判别法)设∑nu 是正项级数21nQ nu u n n n ++=+μλ其中λ与μ为常数,而n Q 为有界量,L Q n ≤,那么 当1>λ或1=λ,1>μ时,∑n u 收敛; 当1<λ或1=λ,1≤μ时,∑n u 发散。
定理2.6[]5 (kummer 判别法) 假设0>n a ,0>n b () 2,1=n 则(1)若0>∃α,使得α≥-++11n n n n a a b b ,(),,2,1 =n 则级数∑n b 收敛(2)若∑na 1发散,且011≤-++n n n n a a b b ,(),,2,1 =n 则级数∑n b 发散。
定理2.7[]5 (拉贝判别法) ∑n u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某正数0N 及常数r ,(1) 0N n >时 111>≥⎪⎪⎭⎫⎝⎛-+r u u n nn , 则级数∑n u 收敛; (2) 0N n >时 111≤⎪⎪⎭⎫⎝⎛-+nn u u n ,则级数∑n u 发散。
定理2.8[]5 设()x f 为单减正值函数,又设()()λ=+∞→x f ef e xxx lim,则当1<λ时,级数()∑∞=1n n f 收敛;当1>λ时,级数()∑∞=1n n f 发散。
3 用定理证明结论证法1:定理2.1因为 11=S 2112+=S 312113++=SnS n 131211++++=显然{}n S 是一个单调递增数列,且无上界,故∑∞=11n n发散。
证法2:定理2.2因为 在∑∞=11n n中 01211≥≥≥≥≥n∑∑∞=∞==111n n n na 与n n na 202∑∞=的敛散性相同又因为()∑∑∑∞=∞=∞=∞→∞→==2012122n n nn n nn na故∑∞=11n n是发散到∞+。
证法3:(反证法)假设∑∞=11n n是收敛的,设S nn =∑∞=11,显然0≠S ,则S nnn 21121211==∑∑∞=,S S S nnn n n n 2121211121111=-=-=-∑∑∑∞=∞=∞=所以02112111=--∑∑∞=∞=n n nn而实际上02112111≠--∑∑∞=∞=n n n n 故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即∑∞=11n n是发散的。
证法4:定理2.3因为不等式nn 111ln <⎪⎭⎫ ⎝⎛+成立 设)11ln(1∑∞=+n n的部分和为n S ,则⎪⎭⎫ ⎝⎛++++=n n S n 1ln 23ln 2ln⎪⎭⎫ ⎝⎛+⨯⨯⨯=n n 1ln 232ln()()∞→+∞→+=n n 1ln即)11ln(1∑∞=+n n是发散的,故∑∞=11n n发散。
证法5:等价性因为 ⎪⎭⎫ ⎝⎛+n 11ln ~n 1 由证法4可知)11ln(1∑∞=+n n发散。
故∑∞=11n n发散证法6:定理2.4令n n c n ln =,nu n n 11=∑∞=,∑∑∞=∞==12ln 11n n nnn c ,令⎰=nn xx dx A 2ln所以 ()∞→∞→-=n n A n 2ln ln ln ln由积分判别法知:∑∞=11n nc 是发散的。
设 nn n n n n n 111)1l n ()1(ln +++-=κ )1ln(ln +-=n n n n 01ln 1ln=<+=n n n n即对+∈∀N n 都有 0<n κ 成立,故∑∞=11n n发散。
证法7:定理2.5因为∑∑∞=∞==111n n n nu所以210111111nnnn n n u u n n ++=+=+=+即 1=λ,1=μ,0=n Q由定理可知:∑∞=11n n发散。
证法8:定理2.6令n n a n ln =,∑∑∞=∞==111n n n nb ,由证法6可知:+∞→=∑∑∞=∞=22ln 11n n nnn a )(∞→n()()1ln 1ln 11111++-+=-++n n n n n n a a b b n n n n=)]1ln()[ln 1(+-+n n n =01ln)1(<++n n n故∑∞=11n n发散。
证法9:定理2.7令∑∑∞=∞==111n n n nu ,则有11111111111<+⋅=⎪⎭⎫ ⎝⎛+-=⎪⎪⎪⎪⎭⎫ ⎝⎛+-=⎪⎪⎭⎫ ⎝⎛-+n n n n n n n n u un nn 对+∈∀N n 上式都成立,故∑∞=11n n发散。
证法10:定理2.8设xf x 1=,根据定理2.8,则有)()+∞==⋅==+∞→+∞→+∞→x xee xf ef e x xxx xxx lim 11limlimλ显然 1>λ 故 级数()∑∑∞=∞==111n n nn f 发散。
4 结束语调和级数是一类重要的级数,证明它发散的方法有多种。
本文就从一些新的角度(主要是构造思想)出发,运用相关文献的结论给出了一些新的证明方法。
但是本文并没有把除常规法以外的方法穷尽,这是本文的局限性。
希望广大的爱好者能够给出新的证明方法,完善它的证明方法。
参考文献[1]陈传璋等,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下册(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 陈传璋等,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刘三阳等,《数学分析选讲》,.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明清河, 《数学分析的思想与方法》,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5]《大学数学名师导学丛书》, 数学分析名师导学(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6]裴礼文 , 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7]石秀文,“调和级数发散性”证明中体现出的思维策略 [A].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7(2),33—34,2002.[8]夏晓峰,∑∞=11n n发散性的几种证明 [A]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4),44—45,2000.[9]张竟成,关于调和级数∑∞=11n n发散性的几种证明方法以及它的应用 [A].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1(5),116—118,2006.[10]黄永东,证明调和级数∑∞=11n n发散的7种方法 [A].西北民族学报(自然科学版),22(39),1—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