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
一、结构:染色体由着丝点、长短臂、主次缢痕和随体构成。
二、分类:1. 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m 2. 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3. 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4.端部
着丝粒染色体t
三、核型分析: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
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分裂
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
1.两者发生的细胞不同:前者一般为体细胞分裂,后者是性母细胞形成配子时的分裂。
2.细胞分裂的次数不同:一次减数分裂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
3.染色体活动行为不同:有丝分裂的前期无联会、无交换、无交叉等现象发生。
中期2n条染色体彼此独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只有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
减数分裂的前期Ⅰ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交换、交叉等现象。
中期Ⅰ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Ⅰ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4.细胞分离的结果不同:有丝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条,其遗传组成与母细胞相同。
一个孢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
细胞染色体数目分裂前的2n条变成了n条,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分裂后的子细胞之间、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的遗传组成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5.遗传学意义不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内容上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而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在于:A.保证有生殖物种在世代相传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即物种相对稳定。
B.为有性生殖过程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C.增加变异的复杂性,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1、前期I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细线期:染色体细长如线,由于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每个染色体都是由共同的一个着丝点联系的两条染色单体所组成。
(2)、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联会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同源染色体经过配对在偶线期形成联会复合体。
(3)、粗线期:二价体逐渐缩短加粗,因为二价体包含了四条染色体单体,故又称为四合体或四联体(4)、双线期:四合体继续缩短变粗,各个联会了的二价体虽因非姊妹染色体相互排斥而松懈,但仍被一、二个至几个交叉联结在一起。
这种交叉现象就是非姊妹染色体之间某些片段在粗线期发生交换的结果。
(5)、终变期:染色体变得更为浓缩和粗短。
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逐渐接近于未端,出现交叉端化。
此时每个二价体分散在整个核内,可以一一区分开来。
所以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
2、中期I:核仁和核膜消失,细胞质里出现纺锤体。
纺锤丝与各染色体的着丝点连接,这时也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
3、后期I:由于纺锤丝的索引,各个二价体的两个同源染色体各自分开。
每一级只分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每个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
4、末期I:染色体移到两极后,松散变细,逐渐形成两个子核;同时细胞质分为两部分,于是形成两个子细胞,称为二分体。
孟德尔遗传
一、名词解释
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致死基因:是指当其发挥作用时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
包括显性致死基因和隐性致死基因。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 同一性状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 许多性状的发育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二、小麦无芒基因A为显性,有芒基因a为隐性。
写出下列各杂交组合中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每一组合的F1群体中,出现无芒或有芒个体的机会各为多少?
(1)AA×aa (2)A A×Aa (3)Aa×Aa (4)Aa×aa (5)aa×aa
杂交组合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F1基因型全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F1表现型无芒无芒无芒无芒有芒无芒有芒有芒
出现无芒机会 1 1 3/4 1/2 0
出现有芒机会 0 0 1/4 1/2 1
三、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
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当一株红果、二室的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杂交后,子一代(F1)群体内有:3/8的植株为红果、二室的、3/8是红果、多室的,1/8是黄果、二室的,1/8是黄果、多室的。
试问这两个亲本植株是怎样的基因型?
根据杂交子代结果,红果:黄果为3:1,说明亲本的控制果色的基因均为杂合型,为Yy;多室与二室的比例为1:1,说明亲本之一为杂合型,另一亲本为纯合隐性,即分别为Mm和mm,故这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YyMm和Yymm。
四、小麦的相对性状,毛颖(P)是光颖(p)的显性,抗锈(R)是感锈(r)的显性,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
这三对基因之间也没有互作。
已知小麦品种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如下,试述F1的表现型。
(1) PPRRAa×ppRraa (2) pprrAa×PpRraa (3) PpRRAa×PpRrAa (4) Pprraa×ppRrAa(1)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_Aa);毛颖抗锈有芒(PpR_aa)
(2)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rA_);光颖感锈有芒(pprraa);毛颖抗锈有芒(PpRraa);光颖感锈无芒(pprrAa);毛颖感锈无芒(PprrAa);光颖抗锈有芒(ppRraa);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光颖抗锈无芒(ppRrAa)(3)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_R_A_);毛颖抗锈有芒(P_R_aa);
光颖抗锈有芒(ppR_aa);光颖抗锈无芒(ppR_A_)
(4)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rAa);光颖感锈有芒(pprraa);毛颖抗锈有芒(PpRraa);
光颖感锈无芒(pprrAa);毛颖感锈无芒(PprrAa);光颖抗锈有芒(ppRraa);
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光颖抗锈无芒(ppRrAa)
五、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若干株?
由于F3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中PPRRAA的比例仅为1/27,因此,要获得10株基因型为PPRRAA,则F3至少需270株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
六、设有三对独立遗传、彼此没有互作、并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Aa、Bb、Cc,在杂合基因型个体AaBbCc(F1)自交所得的F2群体中,试求具有5显性基因和1隐性基因的个体的频率,以及具有2显性性状和1隐性性状个体的频率。
根据公式展开(1/2+1/2)6可知,5显性基因1隐性基因的概率为3/32;(3/4+1/4)3=(3/4)3+3(3/4)2(1/4)+3(3/4)(1/4)2+(1/4)3=27/64+27/64(2显性性状1隐性性状)+9/64+1/64
七、基因型为AaBbCcDd的F1植株自交,设这四对基因都表现完全显性,试述F2代群体中每一类表现型可能出现的频率。
在这一群体中,每次任意取5株作为一样本,试述3株显性性状、2株隐性性状,以及2株显性性状、3株隐性性状的样本可能出现的频率各为若干?
16种表型。
(1)四显性性状A_B_ C_ D_ 占81/256
(2)三显性一隐性性状:A_ B_ C_ dd; A_ B_ ccD_ ; A_ bbC_ D_ ;aaB_ C_ D_ 共4种各占27/256 (3)二显性二隐性性状:A_ B_ ccdd; A_ bbccD_ ; aabbC_ D_ ;aaB_ ccD_ ; aaB_ C_ dd;A_ bbC_ dd共6种各占9/256
(4)一显性三隐性性状:A_ bbccdd;aaB_ ccdd;aabbC_ dd;aabbccD_ 共4种各占3/256
(5)四隐性性状aabbccdd 1/256
(先求3株显性性状概率,2株隐性性状概率)
(1)C53((3/4)4)3((1/4)4)2
(2)C52((3/4)4)2((1/4)4)3
八、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有椭圆形的,以下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
长形×圆形→ 595椭圆形
长形×椭圆形→ 205长形,201椭圆形
椭圆形×圆形→ 198椭圆形,202圆形
椭圆形×椭圆形→ 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
说明萝卜块根形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其后裔的基因型。
不完全显性
九、假定某个二倍体物种含有4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4),试决定在下列这三种情况可能有几种基因组合?(1)一条染色体;(2)一个个体;(3)一个群体。
(1)四种可能,但一个特定染色体上只有其中一种,即a1或a2或a3或a4。
(2)十种可能,但一个特定个体只有其中一种,即a1a1或a2a2或a3a3或a4a4或a1a2或a1a3或a1a4或a2a3或a2a4或a3a4。
(3)十种都会出现,即a1a1,a2a2,a3a3,a4a4,a1a2,a1a3,a1a4,a2a3,a2a4,a3a4。
连锁遗传
一、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1)为显性。
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让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带壳、散穗201株裸粒、散穗18株,带壳、密穗20株裸粒、密穗203株,试问,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多少株?
F1表现为带壳散穗;Ft后代不符合1:1:1:1,说明N与L基因间连锁,交换值为:R(n-l)=(18+20)/(18+20+201+203)=8.6%;如果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20/(4.3%*4.3%)=10817
二、在杂合体内,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
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
8种:ABy abY aBy AbY ABY aby Aby aBY
符合系数为0.26时,实际双交换值=10%*6%*0.26=0.156%
双交换型Aby=aBY=1/2*0.156%=0.078%
单交换aBy=AbY=1/2*(6%-0.156%)=2.922%
单交换ABY=aby=1/2*(10%-0.156%)=4.922%
亲型Aby=abY=1/2*(1-0.156%-5.844%-9.844%)=42.078%
三、a、b、c三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试求这三个基因排列的顺序、距离和符合系数。
R(a-b)=(3+5+98+106)/1098=19.2% R(a-c)= (3+5+74+66)/1098=13.5%
R(b-c)=32.7% 符合系数=0.28
四、纯合的葡匐、多毛、白花的香豌豆与丛生、光滑、有色花的香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葡匐、多毛、有色花。
如果F1与丛生、光滑、白色花又进行杂交,后代可望获得近于下列的分配,试说明这些结果,求出重组率。
葡、多、有6% 丛、多、有19%
葡、多、白19% 丛、多、白6%
葡、光、有6% 丛、光、有19%
葡、光、白19% 丛、光、白6%
(先将两对性状连在一起,看第三对性状的比例是否为1:1)匍匐/丛生这对性状与白花/有色这对性状是连锁的,交换值是24%;光滑/多毛这对性状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与前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
五、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连锁遗传图:通过连续多次二点或三点测验,可以确定位于同一染色体基因的位置和距离,把它们标志出来后可以绘成连锁遗传图。
基因突变: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
性遗传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
①雄杂合型:
XY型:果蝇、人(n=23)、牛、羊、...
X0型:蝗虫、蟋蟀、... ,雄仅1个X、不成对;星光鱼雌鱼36条染色体
②雌杂合型:
ZW型:家蚕(n=28)、鸟类(包括鸡、鸭等)、鹅类、蝶类等
ZO型:短颌鲚雄鱼4条染色体
二、影响性别分化的因素有哪些?
(一)性染色体
(二)性别决定的方式
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2 其他形式的性别决定
①雌雄决定于倍数性②基因决定性别③环境决定性别
(三)性别决定的畸变:由于性染色体的增减而破坏了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两者正常的平衡关系而引起的。
(四)性别分化与环境关系: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外界和内部环境的作用,发育为一定的表型性别
1.营养条件 2.激素 3.氮素影响 4.温度、光照
三、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
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遗传的现象。
限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限于在一种性别中表现的遗传现象。
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杂合状态下的显隐关系随着雌雄性别而不同。
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数量性状的特征?
⑴. 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性
⑵. 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
⑶. 数量性状由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二、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1.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
2.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
3.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4. 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三、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 广义遗传率为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H2= VG / VP=VA+VD/VA+VD+Ve *100% 狭义遗传率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h2=VA/CP=VA/VA+VD+Ve*100%
四、怎样估算环境方差?
(1)对于动物和花粉授粉植物:由于可能存在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常用F1表现型方差估算环境机误方差Ve=Vp
(2)对于自花授粉植物:可用纯系亲本(或自交系)表现型方差估计环境机误方差 Ve=1/2(Vp1+Vp2)
(3)采用亲本和F1的表现型方差 Ve=1/2(Vp1+Vp2+VF1)
五、C 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不同
(1)C 质遗传是C 质基因决定的,母性影响是C 核基因决定的
(2)C 质遗传子代表现型总是和母本一致的,没有一定的分离比
(3)母性影响是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一定的分离比
六、“海青三号”是从野生海带经过 5年自交培育的品系,测定了103株,其叶长及其标准差为218.2+-12.32,对照组野生海带测定了113株,其叶长和标准差为222.6+-18.48厘米,计算海带叶长的 广义遗传力
151.78 341.51 55.6
七、鲤鱼杂种二代的体长表形方差为8.29762,子一代与双亲类型的回交后代的表形方差为5.55292和4.41252,计算鲤鱼体长的狭义遗传力。
()222122100100%2100%A N F F B B F V H V V V V V =⨯⨯-+=⨯加性方差%=总方差
79.90
引种
一、引种和驯化的概念
引种:鱼类的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优良品种,使其在本地区的水域繁衍后代达到一定的数量的工作。
驯化: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
二、对引入水域和引种水域的生态条件的考察有哪些?
1、引种对象的特征:起源、当今和历史的分布
2、非生物因子(引入水域调查):温度、盐度、离子浓度、溶解氧、营养、产卵基质和水文条件。
①气候:涉及引入水域经纬度、海拔、气温、降雨量、光照、大气压等
②水文条件:涉及水深、水量、流速、流程、底质、水位变动幅度、盐度、酸碱度及各种无机盐的含量。
3、生物因子:包括有饵料生物、病原生物、敌害生物和竞争生物。
三、引种水域进行检疫
(1)对引种对象所在水域进行病虫害调查,尽量从无病虫害处引种
(2)检疫
(3)运输途中严防病虫害污染
(4)隔离饲养
四、驯化途径有哪些?
(一) 直接适应:l、激进式(极端驯化) 2、渐进式
(二) 定向改变遗传基础:1、定向人工(或自然)选择 2、有目的的杂交 3、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五、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引种的看法
优:可以——(1)增加养殖品种 (2)改善生物群落 (3)充分利用水域的自然资源 (4)提供饵料生物 (5)重建鱼类区系 (6)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业资源
缺:会改变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能造成生态失衡及生物入侵等
选择育种
一、名词解释:
选择差S:中选个体的平均值和选择前整个群体的平均值之差
选择强度i=S/σ(选择差和标准差的比值)
选择反应: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选择效应:选择亲本的子代表型平均值减去原群体的表型平均值R=Yf-Y 选择育种:简称选种,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生物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
纯系学说:一是在自花授粉的植物原始种群内进行单株选择可以选出不同的纯系,表明原品种是纯系的
混合物;二是同一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个体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种选择表型优良的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混合选择又一次混合法和多次混合法。
二、选择育种有哪些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1、混合选择(最古老的一种选择方法)
优:(1)操作简单,占用池塘少,可结合生产进行,不需要隔离。
(2)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力的衰退,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常用在良种繁育。
缺:(1)混合选择进程缓慢,对改良品种的效果比较有限。
(2)混合选择可不能追溯亲缘关系
2、家系选择
优:建立在近亲繁殖的基础上,基因必能定向纯和方向发展,加上人工选择,最终能育出优良纯种
缺:由于近亲交配,容易产生近交衰退,出现畸形和有缺陷的个体
3、后裔鉴定
优:可靠,能迅速判断亲本的基因型
缺:单应用麻烦,要用很长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当得到结果时,亲鱼年龄很大,一般用于鉴定雄鱼
4、综合选择
优:可以在一个世代进行家系选择、混合选择、后裔鉴定,提高了准确性
缺:但选择时间长,手续繁琐
三、选择育种应注意哪些问题?
A、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亲鱼(尤其是产卵前)
B、为提供选择所需鱼苗,所需杂交试验应同时进行
C、鱼卵的孵化、鱼苗的培育应保持相对稳定一致的条件
D、对供选鱼群的饲养必须控制在适当的密度,不应过稀或过密,应与生产水平相当
E、分池饲养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材料,选择前不许混杂
F、试验鱼种投入水体的日期尽可能接近,最好在同一天进行
G、重要性状的选择应在性状充分表达以后进行,对体长、体重、生长速度的选择应达到商品规格的年龄。
杂交育种
一、名词解释: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并对杂种后代培育、选择以育成新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
育成杂交:通过杂交和选育育成新品种的杂交方式
杂种优势:杂交子代的某些数量性状的平均值,高于双亲的平均值,甚至超出双亲类型的范围。
杂种优势率:在某种性状上,F1的计量平均值与双亲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远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的交配,指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个体间的交配。
近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一般指同种内两个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又称品种间杂交。
经济杂交:通过杂交利用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
二、鱼类远缘杂交的可育性分哪几类?
(1)种间杂种:有许多完全可育的种类,如大马哈鱼、鲑属、红点鲑属的种间杂交完全可育
(2)属间杂交:A完全能育:鳊鲂、鲢鳙,湘鲫(红鲫*湘江野鲤)障碍性两性能育
B完全不育:河鳟*大马哈鱼
C单性可育:鲤鲫杂种雄性不育
(3)亚科间杂种:一般认为不育,草鱼和出、长春鳊杂种为三倍体性腺可育。
三、杂种优势的特点
1杂种优势并非一两个性状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的表现突出
2、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的相对差异和互补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双亲差异越大,杂种优势越大
3、双亲基因型的纯合程度不同,杂种优势大小不同,双亲纯合程度越大,杂种优势越大
4、杂种优势在 F1表现明显,F2下降
四、常用的育成杂交方式有哪些?
1、简单育成杂交
(1) 单交或增值杂交育种、简单育成杂交:最简单的杂交方式,两个亲本的杂交方式,又称成对杂交。
(2)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综合杂交育种):根据亲本参加杂交的次序不同可分为多品种单交(添加杂交)和多品种双交(合成杂交)。
2、级进育成杂交:又叫吸收、改造育成杂交,当地被改良品种与引进的改良品种反复回交,一般到级F4时,含改良品种的基因达93.75%。
3、引入育成杂交:又叫改良杂交,导入杂交,是反复与被改良品种回交。
一般到引F2为止,以后效果甚微。
4、综合育成杂交;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的育成杂交方法,引入改良品种对当地被改良品种改良,获得理想杂种,从中选育新品种。
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
一、简述雌核发育二倍体和雄核发育二倍体的人工诱导原理
鱼类通过抑制第二极体释放或第一次卵裂产生雌核发育二倍体,贝类通过抑制第一极体、第二极体释放或者第一卵裂获得。
雄核发育二倍体也可以通过抑制第一次卵裂获得
二、说明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遗传学特征
三、减数分裂性雌核发育与卵裂型雌核发育的区别有哪些?
四、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的人工诱导有什么应用价值?
雌核发育:
1、建立纯系
2、性别控制
3、提高产量
4、遗传分析:(1)确定性别遗传机制 (2)确定(研究)外界因素对遗传性或表型的影响
(3)检测基因图距或隐性基因
雄核发育:1、建立纯系 2、确定性别遗传机制和性别控制
多倍体育种
一、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是否能够用抑制雄配子来诱导多倍体?
1、抑制第一极体的排放不能,因为精子必须完成两次减数分裂以及变态后才能有受精能力
2、抑制第二极体的排放
3、抑制第一次卵裂
4、细胞融合
二、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
1冷休克处理:阻止纺锤丝形成
2热休克处理:细胞处于较高温度境中,细胞内一些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酶类如ATP酶就会遭到破坏,从而使其供能途径受阻。
亚致死温度是诱发多倍体的合适温度
3 静水压处理:高压使微管发生可逆性裂解,破坏纺锤丝的形成。
4 电脉冲处理:在一定的电场条件下,细胞会发生融合,从而诱发多倍体。
(二)化学方法
1 、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微管的组装,使已有的微管解聚合,从而阻止纺锤体的形成或破坏已形成的纺锤体,阻碍纺锤体行使机能,抑制着丝粒的分裂和发育,使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不发生分裂。
去除秋水仙素的作用后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2 、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可逆性切断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质形成的收缩环的微丝,使细胞质的分裂受到抑制,从而阻止细胞分裂。
3、聚乙二醇(PEG):该药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融合剂,它能使细胞发生融和作用从而使细胞染色体加倍
4、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处理:它是一种嘌呤霉素类似物,作为一种蛋白激酶抑制药物,它可以破坏中期纺锤体并有促使染色体凝集的作用。
洗除该药物后,受精卵可以正常发育。
5 、咖啡因(CF)处理 :咖啡因作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对拉动纺锤体起关键作用的微管的特异性药物,它可以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结构,从而阻止细胞分裂。
(三)生物处理方法
种间杂交或先行种间杂交再伴随温度休克处理是产生异源多倍体的方法,也是诱发水产动物多倍体的方法
之一。
核移植和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也可以产生多倍体。
1、远缘杂交
2、核移植及细胞融合
3、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多倍体
三、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1、染色体数目和组型分析法
2、核仁银染色测定法
3、细胞核体积测定法
4、极体观察法
5、DNA含量测定法
细胞融合与核移植
一、名词解释
细胞融合:是将不同遗传型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没经过培养成新的杂种细胞或杂种个体。
细胞核移植:应用显放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转移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卵中。
基因转移技术: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菌或者细胞内,并将之
在细菌或细胞内实现转入基因的扩增和表达。
二、细胞核移植的方法.’
1、核供体细胞的准备:核供体的细胞来源于囊胚期细胞和体细胞。
2、受体卵细胞的制备:鱼类细胞质受体为成熟的未受精卵细胞,通常采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获得。
去核的方法主要有挑核法和功能性去核。
3、移核:在显微操作仪上将供体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的过程,是核移植工作中最精细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4、核质杂种的培养:移核后,一般将移核卵转移到郝氏液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至2~4个细胞器,然后转入1/2浓度的郝氏液中,发育至原肠胚后,换入暴气水中培养。
性别控制
一、简述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的意义
1、提高群体生长率:如鲤鱼、草鱼
2、控制繁殖速度:如罗菲鱼
3、延长有效生长期:如虹鳟
4、提高水产品质量:如虹鳟和香鱼的雌体,人们更喜欢它们的肉质。
5、提高性产品的产量
二、鱼类性别决定的特点
1、性染色体缺少或处于进化的初始阶段
2、表型性别容易改变
3、性变后个体具有正常功能
4、YY型雄鱼可育
三、用性激素诱导鱼类性反转采用哪些处理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1)饲料添加法先姜激素溶解于95%酒精,再倒入饲料拌匀晾干或烘干。
此法简单,但用量大,过量导致不育在消化道中容易降解,如虹鳟24小时讲解 99%。
(2)浸泡技术:在含性激素的水中连续或间歇浸泡,Hunter(1983)把孵化后4天和11天的大鳞大马哈鱼在400微克/升甲基睾丸酮的水中浸泡2小时,再在孵化后47天头尾甲基睾丸酮的饲料3~9周,得到假雄鱼,与正常雌鱼受精,得到哦全雌个体,已到实用阶段。
此法用于冷水鱼,便宜,简单,不需要技巧。
主要用于胚胎孵化后期,高强度导致反常性反转。
(3)注射法:用药少,仅仅为饲料添加法的 10分之一,对于那些有特殊摄食习性和性腺分化晚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