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二章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象征符在不断创造和更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活力,但同时 会造成意义、价值和规范的流动化和无序化,使认知、判断和 行动产生混乱。所以象征体系的改造以渐进的方式为宜。
作业
一.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 作用?
二.谈谈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 三.谈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03
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之 一。前者是将符号于与现 实世界的事务联系起来进 行思考的意义;后者是表 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 的意义。
语言符号的意义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
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例:潇洒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歧义)
一个单词或词组,一个句子都可能具有多种意 义。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会成为沟通意 义的障碍,但是可以克服的。
○ 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传播,重要功能之一就 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 的了解和理解。
美国学者J.伯德利亚尔指出,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 了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 蕴含的“意义”的消费,即由物质的消费变成了精神的消费— —商品和服务的流行性越来越强,而流行周期越来越短。
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
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而后
才是理解
思考
第二节: 符号与意 义
意义(meaning):人类对事物的认识 及赋予含义并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 神内容。
意义活动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的范畴,但 它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 甚至一个眼神……
符号意义的分类

《传播学原理(第三版)》第二章教学课件

《传播学原理(第三版)》第二章教学课件
2023年专升本考前辅导
传播学原理
(第二章)
上海建桥学院《传播学》专业
根据最新考纲和指定教材更新制作
02传播学简况
传播学的学科特性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沿革(奠基人生平及贡献) 中国传播学历程
一 传播学的学科特性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三个特性(新增内容)
01 科学性
02 时代性
03 交叉性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三个差异
传播学的诞生地是美国。
传播学主要奠基人
奠基人
代表作
主要观点(贡献)
拉斯韦尔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宣传、传播 和舆论》、《世界历史中的宣传与传播》、 《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1)对政治传播尤其是战争宣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2)提出传播的“5W”模式,首次较为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首次较为完整 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总体构架。 (3)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和观点。 (4)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 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 传播概论》
(1)传播学集大成者,第一个抱有创建“传播学”这一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 斗终生。 (2)多次访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传播学在中国的兴起。

中国传播学的历程
建设本土特色传播学的基本要求
以中国的传播实际为研究对象;
得出的研究成果符合中国实际,能有的放矢地、切实地为中国 传播事业服务;
得出的研究成果符合世界世纪,能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新颖独 到的观点,既为世界传播事业服务,又为世界传播学术增益。
1. 新闻学相比传播学人文性强,科学性弱。 2. 新闻学相比传播学务实(技能)性强,理论性弱。 3. 新闻学相比传播学应用性强,基础性弱。

《传播学》ppt-第2章

《传播学》ppt-第2章

3
(二)传播定义的代表性观点: 1、“共享”说。 2、“传递行为”说。 3、“影响说”或“劝服说”。 4、“互动”说。 5、“反应”说。 6、“过程”说。
4
二、传播的定义
• 定义: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 化的活动。
• 理解传播的定义: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23
• 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 匠古登堡创造了金属活 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 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 复制成为可能。古登堡 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 代的新纪元,印刷机的 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 诞生
24
施拉姆指出: “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 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 一起的。报纸和政治小 册子参与了17世纪和18 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 人民革命。正当人们越 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 教科书使得举办大规模 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 正当人们对权利分配普 遍感到不满的时候,先 是报纸,后来是电子媒 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 解政治和参与政府。”
11
二、五种传播类型介绍
• • • • • 内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跨国传播
12
内向传播
• 内向传播:是人们头脑里的“主我I”同“客我Me”之 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 内向传播的作用:既可自我调适、避免错误、纠正缺 点,也可能陷入懊恼、后悔的泥潭;既可筑起一道与 外界沟通的桥梁,也可能垒起一堵自我封闭的围墙。
15
大众传播
•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 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向 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
• 大众传播的功能: 1. 树立典范,即表扬先进事物,鞭挞落后现象; 2. 统一规范,如道德伦理规范、法律政策规范、文化 习俗规范等; 3. 确定议程,即引导大众什么时候想什么议什么和干 什么;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二章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学术源流学习指导:本章是第一章的继续,主要是了解传播学的历史。

重点在五个奠基人和两大派别。

第一节传播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概念:1.构成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选择):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问答:1.传播学为什么首先诞生在美国?现代西方各国中,美国为最发达。

在传播和传播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理所当然地成为传播学的诞生地。

(1)媒介背景传播机构或媒介,最初是以报纸的面目出现的。

由此实现了新闻性传播活动的独立化、职业化。

17世纪末,美国出现报纸;20世纪后,创立了最早的广播电台。

它拥有美联社、合众社等著名通讯社。

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为美国各界的急近而重大的课题。

从政治角度看,报纸的作用愈来愈大。

从经济角度看,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传播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

一方面,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企业。

从社会角度看,媒介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充实了人们的余暇。

一方面使色情、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滥。

这就逼迫学术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美国人最早、最强烈地感受到“传播”的莫大威力,因而率先萌生了对其追根究底的愿望。

(2)学科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的美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

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这里培育出一大批新思想、新学科。

由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

第二节多科性边缘学科的特色一、问答1.简述传播学的形成和学术渊源较确切地说,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在20世纪40年代粗具规模。

这克服了其他说法的不足:①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

引起人们对“传播”高度重视的契机,是新闻事业即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②众多相关学科为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术渊源:①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宣传学、新闻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

②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讯息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给受众的完整 信息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声音 等多种形式。它由信息符号和意义组成, 其中信息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意义则 是信息所表达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讯 息需要经过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才能被受 众理解和接受。
讯息在传播中的传递与理解
总结词
讯息的传递和理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播媒 介、传播方式、文化背景等。
详细描述
在传播过程中,讯息的传递和理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传播媒介的特性决定了讯息的传递方式和效果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其次,传播方式的 选择也会影响讯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例如直接传播和 间接传播的方式会对受众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 ,文化背景也是影响讯息传递和理解的重要因素,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于同一讯息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 。
讯息传播的模型与理论
总结词
常见的讯息传播模型包括直线模型、循环模型和互动 模型等,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讯息传播的过程 和机制。
详细描述
直线模型是最简单的讯息传播模型,它将传播过程视为 单向的、直线式的,从信源发出讯息,经过媒介传递给 受众。循环模型则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反馈和互动机制 ,认为传播是一个双向的、循环的过程。互动模型则进 一步强调了传播过程中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认为受 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性地接收和理解讯息 。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讯息传播的过程和机制, 对于理解和研究传播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符号与传播
符号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符号是能够代表某种事物的事物 ,可以是具体的物体、图像、声 音或动作,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分类
符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 类,如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等。

传播学第二章-符号和意义

传播学第二章-符号和意义

2、受传者的意义
对同一个或同一组符号构成的讯息,不同 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时代的不同个 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解释——符号本身的 意义 ≠ 受传者接收到的意义
3、情境意义
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 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 的总称。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情境可形成符 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的 意义产生制约。
象征喜庆的红布(如披红) 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 欢迎(如红运、开门红) 象征革命和政治觉悟高(如又红又专) 指红利(如分红)
英文“red”的引申意义
赤热的 血腥的、血淋淋的,残酷的 革命的,共产主义的 北极的(磁石的指向) 英国的(由于地图上常把英国领土染成红色)
90后李宁新广告词: 你们为我安排的路, 总是让我迷路。沿着 旧地图,找不到新大 陆。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则 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第一节 符号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
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 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 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 y便是x指代的事 物或表述的意义。 ——日本 永井成男
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 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 就是符号。
——[英]特伦斯·霍克斯
符号是在一定的指代和表述关系中产生的。
符号可以在形式上独立存在。
人们以符号为介质从事信息传播,其目的是 达到意义的交流和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只 有通过传受双方的对符号意义的“解释”才 能获得。一方“建构”意义,一方“解读” 意义。
二、符号的分类
一、什么是意义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 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 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三)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
二、人际传播
(广义):自我传播以外的一切传播;(狭义)指人 对人,面对面的传播,社会信息在两个人或三五个 人之间进行的传播活动。
三、群体传播 1、常态的群体传播 (1)群体压力 (2)趋同心理 2、非常态的群体传播——集合行为中的传播 (1)集合行为指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
会集合现象 (2)集合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
第二章 传播的概念、分类及历史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 是基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施拉姆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一、如何理解传播 傳播
《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戈
1、符号和信号传播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 人的进化时期 2、口语传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口语传播时代:

传播学第二章

传播学第二章

在口语传播时代,人们使 用一些早期的体外化媒介 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如 结绳、图形、擂鼓、烟火 等。这些原始媒介的传播 功能接近于文字,意味着 人类传播不再单纯依赖体 内信息系统,而开始向一 个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的 体外化信息系统迈进。 显然,这些体外化媒介打 破了口语传受双方必须 “共时”的局限,其“历 时”性使信息得以记载而 保存久远。从图画传播媒 介中我们可以窥视出早期 文字的影子。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马克思认为,人类最早的传播媒介--语言的产生与 人类的劳动是分不开的。 首先,劳动产生了语言出现的社会需要。 “随着手的发展,随着劳动,人开始了对自然的统 治,……。另一方面,劳动的发达必然帮助各个社 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 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这种共同协作的 好处对于每一个人都一目了然了。简单来讲,这些 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来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 步了。”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公元前1700年,居 住在波斯湾以北的 苏美尔人,发明了 楔形文字 。 公元前1200年左右, 希腊发展出了人类 第—套完整的字母 文字系统。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明了莎草纸,它们可以被 成卷地制造出来,用于创制很长的文献。 从早期的石壁、石器、陶器、青铜器,到甲 骨、竹简和木简,再到汉代蔡伦发明的纸张, 中国文献记录的材料不断趋于轻便和廉价易 得。 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在与中国通商的过 程中掌握了造纸术。13世纪,阿拉伯人又把 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欧洲。
第二章
第三节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 与发展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传播学基础

第二章 传播学基础

数字媒体导论¥2.1.1 传播的定义“传播”一词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的commnuis,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共有或共享的信息。

对传播的定义,传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信息,也即传播的材料;流动,即传播的方式。

简言之,传播就是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获得共享。

¥2.1.2 传播的类型传播学的分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传播学是以人类的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而狭义的传播学则是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而也称为大众传播学。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传播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

而我们更关心的就是与人类相关的传播。

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自我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1.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又称为内向传播或自身传播,这种传播主要是发生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中,整个信息交流活动都是在一个人自身内部进行的。

自我传播过程实质就是人的思维过程,自我传播具有明显的心理学特性。

人的思维活动建立在全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平台上,根据自身的实践经历对客观世界加以认识并采取符合目的的措施和行动。

¥2.大众传播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组织采用现代机器设备,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通过大批复制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从而影响受众的过程。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一个有组织、有一定规范的、专业群体的全部或部分,它们通常不仅具备传播的功能,也可有其他多种能动功能;受传者通常是个人,但经常被传播组织视作是一个具有某种相同特性的群体或集体。

故而大众传播往往是单向传播的过程,没有反馈或交互的环节。

(1)大众传播的特性1)组织性2)广泛性3)公开性4)单向性5)超越性6)即时性(2)大众传播的功能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出自1948年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①环境监视功能。

传播学第二章

传播学第二章

• • • • • • •
申农——韦弗传播技术模式 信息来源 发射机(编码,后发出) 波道 接收器 终端 在传播过程中,讯息受到编码、波道、译码三个环节的干 扰。 • 波道容量
第四节 系统理论与传播研究(重点)
• • • • 一、关系传播理论 关系传播论的创立者格雷戈里.贝特森,提出的基本观点: 讯息具有双重性:内容讯息(表)和指令讯息(里) 关系可以分为互补性和对称性:互补关系是指一个行为引 来与其相对应的行为,即一方的支配行为引起对方的顺从 行为。对称关系是指交往中,对方的行为相同。比如支配 行为与支配行为;顺从行为与顺从行为。
• 网络模式 • 在复杂系统中,一系列反馈回路存在于系统内和子系统之 间并形成网络,但无论怎样复杂,事物总会回到原来的起 点。 • 图2——6 总结:系统论解释了系统的整体性、互相依赖性、自我调节 的特性。
第三节 信息论及其相关理论
•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本质,并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 、传递、变换和存储的学科。 • 申农《通讯数学理论》,标志信息论的诞生。 • 一、信息论的研究内容 • 分析信息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 • 信息的变换和传递:区分讯息和信息 • 进行信息的度量:熵的概念,冗余和噪音。 • 重视信息的方法
• 人际传播的五项基本原理(掌握)
• 帕洛阿尔托学派《人际传播实用学》 • 1、人不可能不进行交流 2、任何谈话无论长短,都包含两种信息:报告讯息和指令 讯息 3、交流者总是将相互作用融入有意义的模式中,即点读 4、人们使用数码、类比代码两种代码进行传播 5、相互作用中的对称关系与互补关系
• • • •
三、系统论的基本方法 信息方法 反馈方法 系统分析
第二节 控制论及其相关理论
• 一、什么是控制论

传播学第二章

传播学第二章
谁 (传播者)
说什么 (讯息)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对谁说 (受传者)
有什么效果 (效果)
贡献 (1)第一次较为详细地 、科学地分解了 传播的过程。 (2)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谁在传播------------------控制分析 传播什么------------------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分析 向谁传播------------------对象分析 传播效果如何--------------效果分析
印第安人的绘画(象形字)
印第安人的图画文字(表达抽象的概念)
中国秦墓竹简
人类的早期传播媒介 古埃及泥版书 古埃及纸草书画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1、克服语言的转瞬即逝性,信息能够 长久保存。 • 2、文字打破了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 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 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 别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 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 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比喻
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人类的历史 只有5万年。 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 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 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 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 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 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 创造的。

传播学第二章PPT

传播学第二章PPT

• • • • • • •
自我传播表现为: 自言自语 独立思考 扪心自问 自我剖析 自我反省 写日记等
• 内向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 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又有自身特性。
• 二、人际传播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借助语 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互通信息的传播。
人际传播与人内传播紧密相连,但 又与人内传播不同,这表现在人内传播 是一个行为主体(个人)内部的信息活 动,而人际传播这是两个行为主体之间 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 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是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基础。
印第安人的绘画(象形字)
印第安人的图画文字(表达抽象的概念)
中国秦墓竹简
Hale Waihona Puke 人类的早期传播媒介 古埃及泥版书 古埃及纸草书画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1、克服语言的转瞬即逝性,信息能够 长久保存。 • 2、文字打破了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 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 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组织传播的方向
1、自上而下 2、自下而上 3、水平 4、内外之间
组织传播的形式
1、自上而下:布置工作、发布命令和指令、召开 会议等 2、自下而上: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 议等 3、水平:工作交流、信息协作等 4、内外之间: 信息输入与输出 输入:市场调查、计划部、营销部 输出:CIS企业识别系统、广告、公关宣传
• 分类: • 面对面 • 借助媒介
• 特点:
•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 灵活。 • 人际传播的规定性不强、随意性较大。 •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 高。 • 人际传播的保密性强。 • 人际传播具有覆盖面窄、易变形、多数流 于记忆等不足。

传播学基础第二章

传播学基础第二章

人类传播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
谷腾堡的印刷厂
谷腾堡圣经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尼阿克 (意大利,1874-1937) 尼亚大学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 (1947年,美国宾夕法
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 历史与发展
一、动物世界的传播现象 气味 发光 超声波 动作 声音
传播的发展进程
1、符号和信号时代 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 2、口语时代 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 3、文字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4、印刷时代 开始于公元450年 5、大众传播时代 开始于19世纪中期 6、网络传播时代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 1957年)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一)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 1、加速度发展趋势。 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二)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三)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新闻传播学》第二章习题

《新闻传播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媒介融合与新闻业的救赎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传统媒体衰落的主要原因?()A. 广告收入下降B. 受众注意力分散C. 技术更新缓慢D. 信息传播速度慢答案解析:传统媒体衰落的主要原因包括广告收入下降、受众注意力分散和信息传播速度慢,而技术更新缓慢并不是主要原因。

2. 媒介融合的主要表现不包括以下哪项?()A. 媒体内容的多样化B. 媒体传播渠道的多元化C. 媒体经营模式的创新D. 媒体受众的单一化答案解析:媒介融合的主要表现包括媒体内容的多样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经营模式的创新,而媒体受众的单一化并不是媒介融合的表现。

3. 在新闻业的救赎过程中,以下哪个策略不是常用的方法?()A. 发展数字订阅B. 加强社交媒体合作C. 减少深度报道D. 创新广告模式答案解析:新闻业的救赎过程中,通常会采取发展数字订阅、加强社交媒体合作和创新广告模式等策略,而减少深度报道并不是救赎的方法。

4. 社交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社交媒体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B. 社交媒体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C. 社交媒体增强了新闻的深度和准确性D. 社交媒体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答案解析:社交媒体确实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提高了传播速度和改变了传播方式,但社交媒体并不一定增强新闻的深度和准确性,有时反而可能削弱。

二、简答题1. 简述传统媒体衰落的表现及其原因。

答案解析:传统媒体衰落的表现包括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减少、受众流失等。

原因主要有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变化、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新兴媒体的竞争等。

2. 何谓媒介融合?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体形式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等方面的相互融合。

发展趋势包括技术驱动下的融合深化、跨行业融合的增多、用户中心的融合策略等。

3. 新闻业的救赎过程中,媒体机构可以采取哪些策略?答案解析:新闻业的救赎过程中,媒体机构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发展数字订阅、优化内容生产、加强品牌建设、创新广告模式、拓展多元经营等。

传播学第二章PPT课件

传播学第二章PPT课件
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大学任 教。
二次大战期间担任过国会图书馆战时报道调查 局局长,1955年出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2020/3/18
13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研究,他关 于政治宣传与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早期的 传播学类型。
1927年,他出版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一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 行了全面的分析。
2020/3/18
8
(二)两大学派
西方现代传播学可分为两大流派: 1、批判学派: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思想背景作为 基本资源与立场,对传播机制进行深刻的批判性 研究和改造。 2、经验学派: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影响, 注重把握传播活动的规律,
2020/3/18
9
(三)三论
信息科学: 1、信息论
1948年 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在传播的数 学理论中提出信息论对传播学 的贡献 (1)提出了信息的概念 (2)提出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并对传播学的研究及其模式有 过重大影响。
2020/3/18
15
宣传理论: 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的研究) 五个基本构成要素: 谁传播——控制分析 传播什么——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分析 向谁传播——对象分析 取得了什么效果——效果分析
2020/3/18
16
缺陷:单向性和直线性的
意义: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 制研究、内同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 研究
2020/3/
10
(三)三论
信息科学:
2、控制论
1948年 威纳(Norbert Wiener )在《控制论》中提出 了反馈的概念,反馈是指信息 的部分回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如下问题: 1、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 的关系? 2、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动物世界的信息传播现象是丰富多彩的, 动物传递信息的常用信号有: 1、气味 2、发光 3、超声波 4、动作 5、声音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其 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 基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 2、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 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是伴随复杂的精神 和思维活动。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几个观点
1、信息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 凡是有物种和生命存在的地方都会有传播。 2、传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行为,人类生来 就具传播的能力,传播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和首要条件。 3、人类传播是在动物传播的基础上进化和 发展而来的。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二、文字传播时代 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